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阙/)
太洞鍊真宝经修服丹砂妙诀一卷(阙/)
太清石壁记三卷
阴阳统略周易参同契三卷(阙/)
参同契 太易
志图一卷(阙/) …… (第 18b 页)
 张处撰
参同契 太易
志图一卷(阙/)
 重元子注
参同 (第 19a 页)
太易
二十四气修炼大丹图一卷(阙/)
参同契 (第 19a 页)
太易
丹书一卷(阙/) (第 19a 页)
太易
丹书一卷(阙/) (第 19a 页)
太易
阴阳备诀手鉴图一卷(阙/)
丹华经一卷(阙/) (第 19a 页)
 今补之
斩桓修以徇下有修司马刁弘帅文武佐吏来赴裕登
城谓之曰郭江州已奉乘舆返正于寻阳我等并被密
诏诛除逆党今日贼玄之首已当枭于大航矣诸君非

大晋之臣乎今来欲何为弘等信之收众而退
 桓修两州刺史徐兖重镇裕等诛之 太易
刁弘之举
 势所必有但裕之所以折服刁弘似前定之言非仓
 卒取办者补录此节明举大事者必成以多算也
   (第 56a 页)
 大峙   乾康   明晖
会通   四达   延春   斋明
得一   重熙   宜春   玉光 太易   
孝思   景福   凝神 (第 16b 页)
 周易宗涂四卷(干/宝)  周易髓十卷(郭/璞)
 周易发挥五卷(王/勃)  周易口诀六卷(魏/徵)
 周易口诀六卷(王/锜)  周易口诀七卷(陆 太/易)
 周易玄谈六卷(孔颖/达) 周易微旨一卷(陆希/声)
 周易玄解三卷(裴/通)  周易开玄关一卷( …… (第 13b 页)
 周易玄品二卷(隋萟/文志) 周易玄悟三卷(通志/略)
 周易启玄一卷(张/元)  周易玄统一卷(白云/子)
  大易
钩玄三卷(鲍/恂)  周易精微三卷(周/镇)
 周易精微三卷(皇甫/佖) 周易通神二卷(孙/坦)
  …… (第 14a 页)
 周易发𨼆二十卷(陈良/献)学易蹊径二十卷(田/畴)
 学易滥觞(阙/) 卷(黄/泽) 周易发微十卷(赵令/湑)
  大易
观象三十二卷(郑子/厚)
 易学索𨼆一卷(袁/枢)  室中记师𨼆诀一卷(黄黎/献)
 周易纲旨二 …… (第 14b 页)
 易诀九卷(林德/祖)   周易窥馀十五卷(郑刚/中)
 周易发题一卷(张/元)  周易发题一卷(任奉/古)
  大易
璇玑三卷(吴/沆)  周易宏刚八卷(刘文/郁)
 周易原旨六卷(保/八)  周易辞微三卷(宋萟/文志 …… (第 15a 页)
 渊源录三卷(何/万)   正易心法一卷(麻衣/道人)
 易外编一卷(程/迥)   易书一百五十卷(裴/通)
 穷理尽性经一卷(通志/略) 大易
忘筌二卷(经籍/志)
 九师遗说十六卷(经籍/志)集郑康成易注一卷(王应/麟) …… (第 17a 页)
 续钩𨼆图一卷(黄黎/献) 易图一卷(田/畴)

 易卦图三卷(朱/震)    大易
源流图一卷(范谔/昌)
 周易先天流演图十二卷(孙/份)
 伏羲俯仰画卦图一卷(彭汝/砺)
 周易乾 …… (第 22b 页)
 易卦疑难图二十五卷(郑东/卿)

 逢轩钱氏图说三卷 八卦小成图二卷(陈/高)
  大易
图说二十五卷(邓/锜)周易图三卷(张/理)
 易象数钩深图六卷(张/理)易象图说六卷(张/理)
 周 …… (第 23a 页)
 说玄一卷(王/涯)    翼玄十二卷(张行/成)
 元包十卷(卫元/嵩)   元包数义二卷(张行/成)
 洞林三卷(郭/璞)     太易
十五卷(张志/和)
 潜虚一卷(司马/光)   潜虚衍义十卷(张行/成)
       右拟易
  (第 26a 页)
 育止杀而统以气坤乾大象八曰天地日月山川云
 气而统以形皆八而八为六十四龟山杨氏曰是书
 太古河图代姓纪曰博厚而浊谓之 太易太易
之数
 三是以形数名易知其非古书也扬雄太玄日始于
 寅义取连山卫元嵩元包卦首于坤义取归藏司马
 公潜 (第 18a 页)
忽或以名高见崇或因一善而借资终身或因一疵而
取病众口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
格太拘毁誉 太易
欲以严考课审名实责之吏部官各
久任毋遽迁转五曰固邦本谓近以蠲赋至半国用不
足边费重大内帑空乏分道检括 (第 4b 页)
亦非失计以大势言之委
为确论但议𣣔止开柳塘口而谓小清河已经浚谓薛渡口陈恺沟以北惟加
疏浚之功则言之 太易
殊非万全之道也以职之愚柳塘口固不可不开小清
河亦不可不再开开柳塘口不过一夫之力耳而柳塘迤西至薛渡口转 (第 50a 页)
 盖玄德子明皆屯于此也老杜晓发公安诗注云数

 月憩息此县按公移居公安诗云水烟通径草秋露
 接园葵而留别公安 太易
沙门诗云沙村白雪仍含
 冻江县红梅已放春则是以秋至此县暮冬始去其
 曰数月憩息盖为此也泊弥节亭驯鸥低 (第 17a 页)
 王察之(彪谓此用贤而使不肖间之/之说也而衍也非其人也)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闵/王)不欲

 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
 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
 言破赵 太易
恐有后咎犀首曰公之不慧也夫二君
 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难以惧之是赵不伐而二
 士之谋困也(二士/衍盼 (第 21a 页)
   哈沁地方乘机抢夺不但可以扬威兼可掳其

   牲畜散给属下人等是以言之 太易
若遽允其
   请恐今岁不能竣事徒令准夷闻知预为防备
   于明岁进兵大事有碍是以公同商酌今年先
  (第 29b 页)
  事如敢盈满狂妄怠玩忽略即据实纠参断不敢

  因
 题留在先少存瞻顾也所有奉到
御批先行恭缴谨
 奏
忽尔保留忽尔纠参言何 太易
陈鸿熙若无甚大咎不
过少年习气小疵加之诫训俾令悛改斯可矣岂可因
言语少不检点遂将一干员即行参处是何理 (第 79b 页)
  学黄平黔西两州学各多至五六十名廪粮难给
  出贡无期似属未便至于偏僻州县如永宁永从
  等州学县学本籍廪生不过三五名出贡补廪又
  觉 太易
(臣/)原疏所以不敢遽请拨回也查黔省
  通融考试原奉
 题定之例亦有童生自就本籍应试而历任学臣以 (第 8a 页)
  可不需李卫料理至石礼哈目下贵州得之甚好
  实能振作比毛文铨颇优所稍可虑者惟恐气锐
  更张太过看事 太易
苗猓之地或有孟浪之失(臣/) (第 195a 页)
申诰诫。谕曰:「咨议局议员于地方利弊当切实指陈,妥善计画。勿挟私心以妨公益,勿逞意气以紊成规,勿见事 太易
而议论稍涉嚣张,勿权限不明而定法或滋侵越。各督抚亦当虚心采纳,裁度施行,以期上下一心,渐臻上理。至开
大半四品,簿、尉大半五、六品,其封率至三、四品矣。夫爵赏者,人君所以进退贤愚,中臣所以奔走吏士。得之 太易,
则人不知恩,予之太骤,则士无由劝。尊卑不别,等级不明,长伪士之浮嚣,惑小民之观听,非所以尊朝廷、清流
之宽,跌塘之深,施工之难,较之荥工自增数倍。荥工堵合无期,兰工更无把握。原奏决放旧河,掣溜东行,似言 之太
易。且瞬交春令,兴工已难。二也。汉决酸枣,再决瓠子,为发卒治河之始。元、明发丁夫供役,亦以十数万计。
年,又上疏曰:「道府由牧令起家者十之二三,由部员外擢者十之七八。闻近来司员少卓著之才,由于满洲之荫生 太易,
汉员之捐班太多。请饬部臣随时考覈,其不宜于部务者,以同知、通判分发各省,使练民事,部曹亦可疏通。今之
忘,曾鸟兽之不若,为立中制,使贤不肖共成文理而已。所云「丧也宁戚」者,孔子答林放之问。至如太奢太俭, 太易
太戚,皆非礼中。苟不得中,名为俱失,不如太俭太戚焉。毁而灭性,犹愈于朝死夕忘焉。此论临丧哀毁之容,岂
知章注《庄子》并卷亡。

甘晖、魏包注《庄子》卷亡。开元末奉诏注。

元载《南华通微》十卷

张志和 《太易》
十五卷

又《玄真子》十二卷韦诣作《内解》。

陈庭玉《庄子疏》卷亡。

道士李含光《老子庄子周易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 太易
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豹席棕〓,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