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无如老子微答治鍊非人主所宜留意力开陈皆/名教世务 言讽天子 沙门嫉之高 士事佛)
  (共短之剡求还嵩山诏立道馆诗禄山乱入茅/山又入 文章诋释氏 歌 李白祖甲乙)
  司马子微(事潘师正传道引辟谷术师正谓我得陶/隐居正 法建而四世矣 遍游名山庐)
  (阜天台术武后召之即归之睿宗使其兄承伟召/之问其 曰为道曰损损 又损以至于无问治)
  (国曰国犹身/三体书老子) (开元召至王屋山置坛室以居按/玉贞公主光禄卿韦绦至所居)
  (金箓设/祠厚赐)
 贺知章(陆象先谓季贞清谈风流一日不见鄙吝生/ 擢道士超拔群类科 张说表撰六典等)
  (书累 (第 21b 页)
 唐平致和撰并正书天宝六载七月立(金石/录)
唐贞一先生庙碣
 唐左威卫录事参军卫凭撰右监门卫兵曹参军薛
 希昌八分 贞一先生
(第 26a 页)
道士司马子微
(第 26a 页)
承祯

 号道德又自号 (第 26a 页)
白云先生
明皇置阳台宫于王屋山
 以处之追谥贞一其从子纲因所居立以为庙碑无
 所立年月在王屋县(集古/录目) …… (第 26a 页)
 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

 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集古/录)
唐睿宗赐 白云先生

 唐赐 (第 30b 页)
白云先生
敕三玄宗敕并送别诗各一阳台宫
 画壁奏状并答敕乾元元年禁山庙采樵敕三大中
 八年王屋主簿韩抗书以刻 (第 30b 页)
 唐桐部郎中崔尚撰翰林院学士庆王府属韩择木
 八分书天台山有废道宫相传以为晋葛玄所居唐
 景云初诏建为桐柏宫 道士司马子微
营而成之碑
 以天宝元年三月立(集古/录目) (第 26a 页)
 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开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
 前单公县令左转此县丞太原王(已下缺录南/丰集古)
唐贞白先生碑阴
 唐天台华峰白云道士河内 司马道隐子微
述并篆
 书开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观(复斋/碑录)
唐栖霞寺钟铭
 天宝三载(诸道石/刻录)
唐明 (第 17a 页)
 黄白变化之事外篇驳难通释此二十卷者内篇也

 馆阁书目有外篇五十卷
坐忘论一卷
 唐逸人河内 司马承祯子微
撰言坐忘安心之法凡
 七条并枢翼一篇以为修道阶次其论与释氏相出
 入
天隐子一卷
  (第 26a 页)
司马子微
作序言不知其何许人著书八篇修鍊形
 气养和心灵长生久视无出此书今观其言殆与坐 (第 26a 页)
 忘论相表里岂天隐云者托之别号欤(案洪兴祖云 司马子微
得)
 (天隐子之学/未知何据)
元真子外篇三卷
 唐隐士金华张志和撰唐志元真子十二卷今才三
 卷非 (第 26b 页)
 称野人刘籍撰
琴三诀一卷

 称 天台白云先生
指诀一卷
 唐道士赵邪利撰一名弹琴古手法
琴操一卷
 不著名氏中兴书目云晋广陵守孔衍以琴调周诗
 五 (第 2b 页)
 真通微赝作及睹此宋拓乃木本耳而增损钟笔圆
 劲古雅小法楷法种种臻妙乃知停云自是文氏家
 书耳且通微院史体安能一辨此狡狯耶曹君其宝
 之异日受 白云子
诀见飞天仙人鸾鹤时更当一大
 快也
 黄长睿以陶隐居翼真检兴宁二年南岳魏夫人授
 弟子杨君黄庭经使作 (第 56b 页)
 正书 开元十七年 今在西安杜永村(金石文字/记)
李承嗣造佛像赞
 正书 长安三年(金石文字记/)
中岳潘尊师碑
 八分书 王适纂  司马承祯
书 圣历二年 今
 在嵩山老君洞南题云弟子中岩道士㺇马□□书
 按唐书隐逸传 (第 30a 页)
司马承祯
(第 30a 页)
子微
事潘师正传辟榖
 导引术无不通师正异之曰我得陶隐居正一法逮 (第 30a 页)
 而四世矣则此碑称弟子者 司马承祯
也广韵㺇亦
 司字老君洞即唐之逍遥谷潘师正传云居逍遥谷
 高宗诏即其庐作崇唐观及营奉天宫又敕直逍遥 (第 30b 页)
 玄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隐居五叶矣
 今考之隐居先生梁陶弘景升玄为王远知体玄为
 潘师正正一为 司马子微
三人唐书有传惟玄靖无
 之余尝游茅山至玉晨观其前有雷平池池南为伏 (第 11a 页)
    唐贞一先生庙碑

右唐贞一先生庙碑 贞一先生
(第 7a 页)
司马承祯
也按新旧
唐史及诸书皆云 (第 7a 页)
承祯
(第 7a 页)
子微
今此碑乃云尊师讳 (第 7a 页)

(第 7a 页)
承祯
初莫能晓后因见崔尚所撰天台桐柏观碑
乃言师名 (第 7a 页)
承祯
一名子微云
    唐陈留尉刘飞造像碑
右唐陈留尉刘飞造像碑史惟则小字八分书按封演 (第 7a 页)
 得以甲子纪年故也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易
 大傅黄帝之前有神农伏羲孔安国书序伏羲神农
 黄帝为三皇温公稽古录亦始伏羲故特仿 司马承
 祯
三皇补纪之例列之于前非好为蛇足也
一刘道原通鉴外纪金仁山前编皆依邵尧夫经世纪
 年以竹书较之多有不合 (第 8b 页)
   者有五因辑约而为四训奉以自儆焉
不讲是忧(理窒/则忧)悦此时习(理洽/则悦)自谓不厌犹恐其失十
五始志逮矩不踰十室忠信好不我如我非生知敏以
求之发愤忘食老至不知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于我何
有要在默识易加数年无大过焉女何不为可兴者诗
君子就道无求安饱笃信守善随 道隐
见三年不易匪
志于榖寡尤寡悔奚俟干禄六蔽有言务不是力好仁 (第 8b 页)
 复南馆记(裴度撰四八分书洛/元和十 年立)
张宏明

  司马子微
溪记(崔运撰/三年刻) (太和/孟)
  (第 20b 页)
司马子微
坐忘论 (第 20b 页)
(白云先生
撰同太/和三年刻 上)
 白乐天游王屋山诗(白居易撰/年十月题) (太和六/同上)
周汉宾
  (第 20b 页)
翼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散
金地香通玄极真似好道是游斯息微此练师孰能兴
之练师名承祯一名子微号曰 天台白云
河内温人晋 …… (第 2b 页)
 右唐天台山桐柏观碑尚书祠部郎中崔尚撰翰林
 学士韩择木八分书明皇正书题额碑称司马鍊师
 居此而曰鍊师名 承祯
(第 4b 页)
子微
唐书隐逸传 (第 4b 页)


 马承祯
(第 4b 页)
子微
(第 5a 页)
子微
非鍊师之名碑误书耳予昔
 游王屋山至阳台宫宫乃 (第 5a 页)
子微
修仙之所中有碑上
 刻睿宗与 (第 5a 页)
子微
书及送还天台诗一首传但云睿宗
 尝召 (第 5a 页)
子微
问其术赐宝琴霞帔还之不云有书与诗
 此则传之疏脱也
  唐朝议大夫行闻喜县令上柱国临淄县开国男
   (第 5a 页)
 (登仙是天台山北门第二十七洞天桐柏山洞中三/十五里见日月下见金庭壁四十里又曰天治华顶)
 (之东门曰金庭洞天周王子晋善吹笙为凤凰之声/从浮丘登高而羽化缑山去后主治华顶号 白云先)

 (生
往来金庭风月之/夕山中有闻吹笙者)循山趾而右得小香炉峰其峰
 八面即洞天之北门(唐裴通记曰金庭洞天在 (第 1a 页)
 师亮字永徽以本朝年号为字犹汉袁绍之字本初

 (质帝年/号本初)古人之无避忌如此
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碣文 王适撰  司马承祯

分书 圣历二年二月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题云弟子中岩道士□马□□
 书按唐书隐逸传 (第 18a 页)
司马承祯
(第 18a 页)
子微
事潘师正传辟
 榖导引术无不通师正异之曰我得陶隐居正一法
 逮而四世矣则此碑称弟子者 (第 18a 页)
司马承祯
也广韵□
 亦司字老君洞即唐之逍遥谷潘师正传云居逍遥 (第 18a 页)
 先生今考隐居先生者梁陶弘景升玄为王远知体

 玄为潘师正正一为 司马子微
三人唐书有传惟玄
 靖无之予尝游茅山至玉晨观其前有雷平池池南
 为伏龙冈玄靖葬其上碑今在观中四周皆刻 (第 21b 页)
 今在岐山县周公庙
杜顺和尚行记 杜殷撰 董景仁草书 大中六年

(阙/)
 今在西安府开佛寺
睿宗与司马鍊师书三通 玄宗与司马鍊师书一通
 五言诗一首  司马承祯
状一通 批答 韩抗正
书 大中八年五月
 今在王屋山阳台观
圭峰定慧禅师傅法碑 裴休撰并书 正书 柳 (第 25b 页)
   封祀坛碑
在登封县西万羊冈武三思撰天册万岁二年薛曜正
书下截剥蚀
   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碣文
(阙三字/)王适撰 司马承祯
分书圣历二年
   升仙太子碑
在偃师县南三十五里武后御制并书圣历二年六月
 王元美谓文似北门诸学士 (第 31b 页)
 周易玄解三卷(裴/通)  周易开玄关一卷(苏/鹗)

 周易玄品二卷(隋萟/文志) 周易玄悟三卷(通志/略)
 周易启玄一卷(张/元)  周易玄统一卷 (白云/子)
 大易钩玄三卷(鲍/恂)  周易精微三卷(周/镇)
 周易精微三卷(皇甫/佖) 周易通神二卷(孙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