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作礼一拜。师举净瓶与羯磨师。又云)

诸善男子等。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师一人乃能断
之。我以如来 金刚智
刃。差教授阇黎。为汝除去。圆成
僧相。当生庆幸(开导召诸子。答云)惟愿慈悲哀怜摄授。
(诸子作礼
(第 0616b 页)
持大金刚者。持金刚者。说劝请巳。说金刚界大
曼陀罗颂。次说弟子入坛法等 金刚秘密曼
拿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智
法曼那罗广大仪
轨分 金刚事业曼拿罗广大仪轨分 现證
三昧大仪轨分 降三世曼拿罗广大仪轨分。
谓降大 …… (第 0912a 页)
 第八说甘露三昧 第九说最上清净真实
三昧 第十说观察一切如来心 第十一说
一切如来真实三昧最上持明大士 第十二
说如来金刚相应三昧最上成就 第十三说
金刚相应庄严三昧真实观想 第十四说身

语心未曾有句召居目林毗多王 第十五说
一切心真实金刚出生三昧 第十六说曼拿
罗成就金刚现證菩提 第十七说如来三昧
法金刚加持 第十八说一切秘密分金刚加
持。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
王经。及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
多理趣经。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实相般若波
罗蜜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
广智不空译。即前经第一分至十三分。但有心
明而无曼拿罗法。第三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依梵本于中天译。第四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
志等译。二经并与前同。心明皆佛自说。
大三昧
金刚真实理仪轨 …… (第 0913c 页)
 曼拿罗品 真言品 三摩地品 真言大
智变化品 印相大供养仪品 观想菩提心
大智品 相应方便成就品 护摩品 嘱累
品。


一心奉请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
序品。金刚界遍照如
来。于金刚光明心殿。与十六大士。各说一字真
言 一切如来金刚最胜王义利坚固 …… (第 0915b 页)
尼经。及佛说一切如来金
刚寿命陀罗尼经。息除中夭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与智
藏译。第三施护译。
佛在恒伽河边。为众生除死 …… (第 0920a 页)
念诵观行。及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
经。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第二唐中印度沙门
地婆诃罗译。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
译。
佛在祇园。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 …… (第 0922b 页)
 地位时节仪则品 执魅者仪则品 如来
藏大法宝法界像无数功德祥瑞品 生无量
功德果报品 说印仪则品。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
(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
咒曰阿啰跛者娜。具
有坛法持法。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 …… (第 0924c 页)
 供养部。

即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
王经第一分修习仪轨也。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
从卧起时印咒。乃至
观五佛出生一切金刚菩萨。及入坛灌顶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 …… (第 0931a 页)

来。三密修持大印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
说礼佛五悔修供观
心等法。

一心奉请不空羂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拜观
同上)


唐北天竺 …… (第 0931b 页)
智不空译。
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别出。

一心奉请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共不空译。
报身佛从第
四禅。下须弥顶。一切如来请转法轮。入忿怒三
摩地。流出降三世金刚菩萨。苦治大 …… (第 0931c 页)
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及观自
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

先有偈及种种印咒。次诵如意轮根本心随心
三咒。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 (第 0932c 页)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及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 金刚智
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
大广智不空译。
初礼西方本尊。及至末后。常念
本尊。无有间断。

一心奉请圣观 …… (第 0933a 页)
 得转生死犍度第六 智狂入揵度第七 解
度转福德藏法门犍度第八 解脱有德转藏
犍度第九 转功德行犍度第十 大云虚空
生犍度第十一 电光转犍度第十二 电转
犍度第十三 神通犍度第十四 宝泡犍度
第十五  金刚智
犍度第十六 无尽犍度第
十七 正行犍度第十八 师子吼犍度第十 (第 0947a 页)
 与要转读录第四 有目缺本录第五 道
俗述作注解录第六 支派陈化录第七 疑
伪经论录第八 录目终始序第九 应感兴
敬录第十 续录一卷。

一心奉请武周刊定众经目录(拜观同上)

唐沙门明佺等撰有序。
大乘单译经目一。重译
经目二三四五。大乘律论目六。小乘单译经目
七。重译经目八。小乘律论贤圣集九十。大小乘
失译经目十一。阙本经目十二。见定入藏流行
目上下十三十四。附刊定伪经目录一卷。

一心奉请古今译经图记(拜观同上)

唐翻经沙门靖迈撰。
始自汉明帝时摩腾尊者。
终于唐太宗时玄奘法师。各叙其所译经论。

一心奉请续古今译经图记(拜观同上)

唐开元庚午岁沙门智升撰。
始自唐贞观时沙
门智通。终于开元时 金刚智国师。
一心奉请开元释教录(拜观同上)

唐开元庚午岁沙门智升撰。
总括笔经录上。分
为十卷 别分乘藏录 (第 1066b 页)
 佛部亦名灌顶部。莲华部亦名法部。金刚部
亦名僧部 佛部中又分出佛顶部 佛部前

或又开瑜伽部 莲华部中或又分观音部文
殊部 五部应五方。一方全具五也。

一心奉请瑜伽十八会经中所说一切曼荼啰(拜观同上)

瑜伽十八会经。皆毗卢遮那佛所说。金刚手菩萨。
亲于佛前。受最上义。后数百年。传于龙猛。龙猛又
数百年传于龙智。龙智传 金刚智。
挑其梵册。东行
翻译流布。为此土初祖。适当唐开元时。 (第 1006b 页)
金刚智

不空为二祖(不空传慧朗)。宋时施护法坚。犹传其法。元
明绝响。日本国每有密宗门庭(日本佛法不纯全 …… (第 1006b 页)
中道两边。各有五股。
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
种真如。便登十地。證金刚三业。获 金刚智。
坐金刚
者。亦是一切智智。亦名如来自觉圣智。若不修此
三摩地。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一心奉请曼荼啰 (第 1007c 页)
也。笔
之以诫夫应缘者。

*** 施食师

𦦨口施食。启教于阿难。盖瑜伽部摄也。瑜伽大兴于
唐之 金刚智。
广大不空二师。能役使鬼神。移易山海。
威神之力。不可思议。数传之后。无能嗣之者。所存但
施食一法而巳 (第 0706c 页)
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发菩提
心。至诚忏悔。当随师教。作如是言。

惟愿十方一切诸佛及与地住得 金刚智
诸大菩萨。
当證知我。当忆念我。我某甲等。发菩提心。未住妙道。 (第 0633b 页)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

南天竺国三藏 金刚智


尔时如来为末世薄福一切众生故。说真言
教法。时一切日月星宿。皆悉云集前后围绕。
异口同音白言。 (第 0423c 页)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 金刚智
三藏译

提头攞宅善神 绿青色。开口现忿怒相貌。
被甲冑著赤衣。右手持大刀。左手捧矛。发紫
色也。 …… (第 0378a 页)
又陀罗尼集经第三卷说十六善
神名字并总咒。又如空比丘梦感自塔院
律师之(已上)

谷响集八云。世有 金刚智
所译般若守护
十六善神一卷三纸。读之明知非是金刚
智笔语。缀文甚拙。想先达依 (第 0378c 页)
金刚智
图画
录之。而假金智名矣。不自揣之甚。今谓于
翻译席设译语笔授證义缀文等职。翻梵
为汉。必不译主之一 (第 0378c 页)
字。约多六倍。一名七俱胝
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唐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
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视 金刚智
所译。字
约相等。其经文。咒语。篇章长短。既大悬绝。句字差别。
复难会通。藏本。又有七俱胝佛母心大准 (第 0556b 页)
入三摩观智。各有规式。而
世师株守。别忏遗文。槩从疏略。则遵奉仪轨之难也。
经咒自地婆诃罗译而外。有 金刚智
不空崛多玄奘
天息灾法贤金刚幢诸译。句引不同。转读有注。音含
长短。字有重轻。世师漫作声势。多乖梵韵 …… (第 0546c 页)
至大同小。
不见边表。极小同大。忘绝境界者乎。而至心诵持无
不获益。如准提神咒。梵字无多。功效最胜。 金刚智

本载之详矣。然咒属总持。即称秘密。要知总莫总于
真性。密莫密于惟心。若见此心。融归性地。则罪无可 …… (第 0547b 页)



*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此即本师释迦所从垂迹之本身毗卢遮那如来也。 金刚智
念诵仪云。想于阿迦尼吒天宫。毗卢遮那如来。十地菩萨围绕会中。请佛母准提圣者。不空译本同。瑜伽大教王经 …… (第 0549c 页)
王经云。观想尊字。变成大智。大智化成尊那菩萨。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𦘕相有二十六臂。三面。面各三目。 金刚智
不空二经。明一面三目。一十八臂。持明藏成就仪云。若以尊那为本部。即以尊那为中座。想尊那菩萨。一十八臂 …… (第 0550a 页)
。比丘不须致礼。俗众须礼。无能胜。本是地藏菩萨。外现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为妃。地婆诃罗 金刚智
二译。并存梵云阿钵罗氏多。圣者多罗。是观音眷属。其状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莲。微笑鲜白衣。为持明王也。 …… (第 0550b 页)
法本不生义。亦是三身义(此是不空译。据果义也)又流注不
生灭义。亦是最胜义(流注。即微细烦恼。此 金刚智
译。据因义也)。折是
无行义(金译)。又一切法不生不灭义(不译。此以寂止为行)。戾
是无相义。主是无 …… (第 0553b 页)
轮王先行品同。凡诸密部。是其请说。手掷金刚杵。亦谓之执
金刚。今地婆诃罗初译云。金刚主。亦云金刚手。 金刚智
再译云金刚藏。不空三译云金刚手。名出不同。实则一
位。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云。若入阿脩罗宫。能现一切幻化 …… (第 0554b 页)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唐武周沙
门地婆诃罗译。今忏本承
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天竺三藏 金刚智
译。

娜么飒哆喃(一) 三藐三勃驮俱胝喃(二) 呾侄他(三) 唵
(四) 折𨽻(五) 注𨽻(六 (第 0554c 页)
之流。无遗斯
业。今本印现坛仪以前。是上供求菩提。启告以后。
是下济度萨埵。

** 阿阇黎
(国师 金刚智。
乃西域人。亲传龙智阿阇黎法。唐开元七年来支那。所至结
坛。作灌顶道场。即此土阿阇黎之始祖也)


(第 0325a 页)
空。人世乐尧风之
化。修罗罢战。从兹舍尽嗔心。地狱停酸。自此高跻净
域。受甘露味。多生饥火以全消。證 金刚智。
累劫愚痴
而顿释。伏愿胎卵湿化各各悟本性之
弥陀。鳞甲羽毛彼彼达惟心之净土。获无生忍。入不退
地者。 (第 0349b 页)
證无上道也。】

* 施食补注

竹窗随笔云。𦦨口施食。启教于阿难。盖瑜伽部摄
也。瑜伽大兴于唐之 金刚智。
大广智不空。二师。能
役使鬼神。移易山海。威神之力不可思议。数传之
后。无能嗣之者。所存但施食一法而 (第 0300a 页)
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竟)


*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咒文节略)
唐天竺三藏  金刚智 


依经梵本。有十万偈。我今略说念诵观行 说陀罗
尼字想布于身法(后观行中布字即用此法)(第 0223c 页)
门亦重智。故有目足交资之谭。要未有舍悟。而
言修者准提重般若(前说准提菩萨三目第九手持般若经卷。即重 金刚智
慧意也)
西方表金刚。意旨可知。

** 净业正愿

理由智导行。由愿兴行愿得均理智兼备。故證此三 (第 0239c 页)
宗睿
* 义真
* 深达
* 海云
* 大遇
* 文菀
* 一行 金刚智

金刚界


* 大日

* 普贤

* 曼祖室利

* 龙猛 (第 0215a 页)
金刚智(三人)
善无畏
* 一行(金刚顶义诀曰于开元七年中至于西京一行禅师求戒灌顶)
* 不 (第 0215a 页)
位。如是真教入秘密门。同彼轨仪故号佛子。
十方佛会五智成身。从灌顶为初闻瑜伽教。
若先发心东方成就 金刚智。
创见道时超三
贤位。名出到菩提。南方成就宝印智。修證十
地平等功德。名灌顶位。西方成就莲华智。转
(第 1030a 页)
之上故三者战具中胜故此与释论三种金刚三昧
中喻意大同法界者广大 金刚智
体也此智体者所
谓如来实相智身以加持故即是真实功德所庄严
处妙住之境心王所都故曰宫也此宫是古佛成菩 …… (第 0268a 页)
义为胜故随文便
互存其辞若世谛常途所表则云生身佛常有五百
执金刚神翊从侍卫然此宗密意其伐折罗是如来 金刚智
印如是智印其数无量能持此者亦复无边
所以然者心王所住之处必有尘沙心数以为眷属
今者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 …… (第 0268a 页)
处及众也
虚空无垢执金刚者即是菩提心体离一切执诤戏
论如净虚空无有障翳无垢无染亦无分别如此之
心即是 金刚智
印能持此印名虚空无垢执金刚也
次虚空游步执金刚者游步是不住义胜进义神变
义以净菩提心于一切法都无所住 …… (第 0269a 页)
如是一一本尊像类眷属皆如毗卢遮那充满十方
一切世界如因陀罗网互不相妨今略举三圣者以
为称首也执金刚对 金刚智
慧门降伏方便普贤对
如如法身门寂灾方便观音对莲华三昧门增益方
便举此三点则无量不思议妙用皆巳摄在其中 (第 0272a 页)
十住诸
菩萨由因承佛神力得见加持身其于常寂之体如
在罗縠故以为况也阎浮檀金亦是自然性净色又
最深明佛 金刚智
体最为深妙通身放种种光即是
普门开示大慧明也次于四方八叶之上观四方佛
东方观宝幢如来如朝日初现赤白相 (第 0313a 页)
拿是一切法离怨对义是故 金刚智
体无能胜者
么是四魔义我慢义心意义皆无自性藉众缘生
故即是本来不生故永离尘染自性钝故犹如大空
故曰摩 (第 0383c 页)
贺嚧洒拿此又转释不可破坏
之义也复次 金刚智
体离一切迁变以无怨对故无
我无意故离尘染故无知故同于大空故广说之句
末𤙖字是真言体贺是因义若法待因 …… (第 0383c 页)
障重故常应系念修行也又
初句云战拿摩贺〔引〕噜〔引〕洒拿
释名与金刚手真言大同而义小异且如左字前约 金刚智
门明不迁变今约莲华台上常智之身明不
迁变又拿字门一生补处菩萨尚有一死是则未
离怨对如来智身本不生故则 (第 038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