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法空智果现前。平等性智现起。反显法空不现。则
不现起。言无垢异熟者。金刚道前异熟未空。故言
异熟。 观起
执忘。因中暂转复名无垢。此约智有隐
显言间起。】

「补特伽罗我见起位(至)如夜迷杌等方谓人等故。」 …… (第 0209c 页)
【应说下。别明不定相。先唯起一。能所各别独自行
单境只心名起一。所乐起欲。决定起解。曾习起念。
观起
定。谓愚下。料简通妨。简意明有专注而无
简择。彼加下。妨云。愚昧心中既无简择。何故说彼
缘所观境。释 …… (第 0221b 页)
有闻思。亦可兼慧。何云所解唯定。释云。
今依多分。不约少时。故言唯定。如戏下。引事證成。
或于下。所 观起
慧。不专注故无定。驰散推求故唯
慧。】

「或时起二谓于所乐(至)起定及慧合有十二。」

【或时下。 (第 0221b 页)
所得智。然通有漏无
漏一切见修道。缘安立谛智。大论七十一等说缘
安立谛境慧。是此自性故。又云。从前现 观起
巳。于 (第 0110b 页)
起一。或时起
二。起三。起四。或时俱起。或不俱起。言起一者。谓于
所乐境起欲。决定起解。曾习起念。所 观起
定。问。所
观之境。定慧皆起。何以独言起定。答。谓愚昧类。心
多杂乱。流逸奔驰。为欲止此散心。虽专注 (第 0736b 页)
第四
现观边智。名谛现观者。方是第五现观名。瑜伽云。
谓此现观后。所得之智。名现观边智。又云从前现 观起
巳。于下上诸谛中。二二智生。是名现观边智
谛现观。究竟现观者。佛果位中智也。尽智等者。烦
恼所知二障 (第 0637b 页)
地生空无漏巳知根。亦
是菩萨初无漏根摄。何故疏云唯说不还果经为巳
去未得故。更问。疏云然二乘未證法空 观起
无漏故。
解云此说二乘虽为法空观。地前起无漏由未證故。
此中不说为根亦得。

疏云前言三位皆二乘根者 (第 0380b 页)
一历合后巳。次以第二历合后三。乃至以第四合
第五。为十二合。三俱亦尔。一于乐定习起欲解念。
二于乐定 观起
欲解定。三即于彼境起欲解慧。四
于习 (第 0085b 页)
观起
欲念定。五即于彼境起欲念慧。六于所
(第 0085b 页)
观起
欲定慧。七于定习 (第 0085b 页)
观起
解念定。八即于彼
境起解念慧。九于定所 (第 0085b 页)
观起
解定慧。十于习 (第 0085b 页)
观起
念定慧。五句四者。谓于四境欲等五法。互除一故。】

「第七八识(至)作事智故。」 (第 0085b 页)

报业也及异熟者惣报业也谓此现观能助二业感生
二果以为业也五边谛观能作三业以曾證知故善问
荅六究竟 观起
三业用文易可悉。】

论问思现观至
有几种。」
【演曰十五观智种数门文分为二先问后荅
此初也。】 (第 0752b 页)
欲及念。如
是乃至于所观境起定及慧。合有十二。
或时起三。谓于所乐决定曾习起欲解念。
如是乃至于曾所 观起
念定慧。合有十三。
或时起四。谓于所乐决定曾习所观境中起
前四种。如是乃至于定曾习所观境中起后
四种 (第 0029a 页)
 答尔 问所知障细生空粗。即许生空断细
障。亦应生空是粗法空细。生空起时带法
空 有解不例。且生执望法执。法执是细。
若以生执望所知障。所知障即粗。何以故。
以迷理是细迷事是粗故。證生理断我执
时。兼能断彼迷事定障。然法观细。必带
生观。生观是粗。不带法观 此答意取迷
理俱者。此释不正。定障既与迷理烦恼俱
起。亦随烦恼俱迷于理耶。准第六云。贪嗔
见.疑俱起之者。亦迷于理同一缘故。准知
定障亦应同彼。俱起同迷是烦恼障摄。断
得择灭。别起定障是下劣受。二乘伏而不断。
所知障摄故。故二乘人伏此定障。得二定
时得非择灭不得择灭。故不可难生空是
粗能断细障。令生 观起
带于法空。

问分别我执粗故易断。初见道时即能除灭。
大乘既有三心见道。二乘有几 答以义准
之。大乘 (第 0687a 页)
但以行智为宗断障得果由解生故为令修习唯识 观起
了外境无唯内识有故此观知为宗今解三说
皆不应理故但如前所成为宗解非所成不名宗也
虽唯识为生解等然观智 (第 0370b 页)
。是
即入三性。初半初性。次半依他。后一颂圆成实。由此
故知。先入二性。后證圆成。解云。摄论前文。起 观起
入。
以有漏观心。先观二性。后乃第三。次颂俱是地前。有
漏观心。即加行位增上品忍中。离能所取。实未證 (第 0837a 页)
摄通世出世是出世间智后所得故如其次第于一
一谛有二种智生一谓忍可欲乐智二谓现观决定
智如是从前现 观起
巳于下上诸谛中二二智生释
云缘先世者略有二解一云缘见道前加行位中世
俗智若所观察下欲界地上色无色二地 (第 0833a 页)
佛果无学非是二乘无学于上三位中唯除有
漏及无心时馀一切中渐顿菩萨皆得起此智故疏
云渐顿皆尔问且如法空 观起
三时不起谓有漏及
生空菩萨无心时五位此中但说法空观耶答三藏
解云即唯此文护法正实入法空观必带生空观有 (第 0885c 页)
漏心隔者。若也不许细
障行尔。即应三地法观恒行。以无有漏而
为隔故。或不然者。显彼细障有不行时即
观起。
前解为胜。

疏。以此为證者。以八地上法观不恒。證上
三地而第七识得有法执 或以此论而
为證也。即此 (第 0903a 页)
摄。通世.出世。是出世间智后所得。如其次
第于一一谛二种智生。谓忍可欲乐智。及
现观决定智如是从前现 观起
已于下上诸
谛中二二智生 释曰缘先世者略有二
解。一云缘见道前曾所观察下欲界地上
色.无色二地烦恼即 (第 0964b 页)
达。以
种种性觉无常相成通达。以无事法觉。如是
以止法觉无我相成通达。问彼坐禅人一切
诸行。以无馀处 观起
灭为一处当观耶。答于
初诸行处取其相。通达起灭无馀处。一切诸
行令满。如人于大海一处以舌舐水。即知一 (第 0455c 页)
 是共聚等价」
#+END_VERSE


复次修净戒人。观细失怖畏。犯受恶戒事是
其怨憎。生悔热故。恶觉 观起。
是修行人。憎
怨能枯灭善法故。烦恼烧燃是圣人怨。能逆
心静故。此中说恶业法烦恼果相应是名怨
憎会。云 (第 0384c 页)

地观如除粪。止如揩垢观如水洗。止如
水浸观如火熟。止如附痈观如刀决。止如
起脉观如刺血。止制调心 观起
没心。止
如洒金观如火炙。止如牵绳观如用刬。
止如镊镊刺观如剪刀剪发。止如器钾观
如兵杖。止如平立观 (第 0358a 页)
底也有付
嘱了到施主家争坐位争称呼挥拳相向头破血出
惹得人人嗤笑底也有付嘱了夺施主夺门徒同室
生猜旁 观起
妒相倾相陷无了无休底也有付嘱了
起风波立门户刊谤书刻揭帖开款单告状打官司
底也有付嘱了逢人开示逢人印 (第 0293a 页)
诵经不曾暂息。除𥨊食祇承官私人事之外皆不
弃日。在后忽于夜中闻空中有人唤阴明观阴明观。
唤甚分明。 观起
应诺。空中人又曰。汝起。我与汝金宝。
宝在村南田东头大黄莲树下。汝可往取。观怀欣即 (第 000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