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弁不许汀州太和各有书抵师争以名蓝相延皆不
许承古有言蚁寻腥走蝇向臭飞问道之履亦未尝
不填户外也  建安王
钦师道望赍尺一牍殷勤币
聘住持洪都百丈山师雅慕百丈乃随机赴之挟襆
追逐者百馀衲舳舻相衔而进至瑞州则兵 …… (第 0817a 页)
四合绅衿虚席请说法师复避之南云山众迎还崆
峒江右  建安王
慕师道风驰书币请重兴洪都百
丈山师闻慨然曰天下清规所自出也兆足以行矣
吾纵老病其忍辞遄赴之取道瑞州值 …… (第 0818c 页)
喧南云山复还崆峒庚辰秋应  建安王
请住百丈
明年春寂矣临终偈曰来亦无一物去亦无一物若
知端的意百丈花梢月馀法语载在前后录中不具
述时崇 …… (第 0819b 页)
凡二十馀人
后元洁师侍龛归携有稿本又十馀人得戒请益称
门墙者不可胜数以十月之十三日奉全身入塔先
是  建安王
闻讣为文遣祭至则龛行矣于是百丈
僧赍文护龛至弁山设祭于龙华远迩思慕瓣香叩
几筵者不绝其徒求塔铭于余余 (第 0819b 页)

就丁丑春师遂遁迹南云山未几众复请归崆峒问
禅乞戒者云集不三年成大刹额子仙禅院托谓斯
教主之庚辰  建安王
钦师道德请主百丈寺将次
南昌相从缁素瞻仰者充斥于道鹢首蔽江而下时
督抚方戒严疑不测陈兵欲拒闻师号道风 …… (第 0822c 页)
的意百丈花稍月乃掷笔手
招众众近前师巳吉祥而逝矣三月十九午时应前
初九日书真赞恰十日归寂此预知时至  建安王
欲留师龛造塔于百丈因遵师命护送归弁展玉轴
设祭致弟子礼湖嘉绍台诸官绅及缁素皆迎师龛
于百丈至十月十三 …… (第 0822c 页)
末后自由足为天下后世风规得道之
实验也然师平日行道纵横自在来去无拘尝曰我
为法王于法自在故示寂亦然  建安王
钦师道风
乃赞之曰名喧宇宙道括古今纵象王之威猛诸方 (第 0823a 页)
。无问无答时如何。藏曰。怕烂却那。寿
八十。腊五十五。四月八日寂。宪宗谥大宣教禅师
塔曰元和證真。至 穆宗。
重谥大觉禅师。

*** 第十世祖

讳希运。闽人也。额间隆起如珠。往南昌参马祖。
值巳寂。乃见百丈 …… (第 0158a 页)
。讵不悲夫。凡此之言。非为
佛法饶舌。实为自外于佛法者。不惜婆心也。幸慎
思之。

庚子十五年。 穆宗(名恒在位四年)
(第 0160a 页)
莂。是年应天界请。

丙寅四十五年。

圆悟生(是为天童)

十一月十六日。生于常州宜兴蒋氏。 穆宗
庄皇帝。

穆宗丁卯隆庆元年。

禅师瑞岩下禺川真慧寂。

慧雉城符氏子。事母以孝闻。却姻出世。书法 (第 0284c 页)
法华彼云我灭度后能为
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
所遣行如来事又云当知佛所使悯念诸众生 穆宗
尝用由此语以赞祖师经中窃为一人说一句号如
来使况乎辅教传宗立言垂范百代无古千圣共遵
人天所依助佛扬化 (第 0297b 页)
。剡后所嘱。何不施行。陆令既恋前梦。此僧去后
思审。方乃语之。此僧正是梦处中。见第三之者。即以
事启 建安王。
以事闻奏。敕下修之。谄僧祐律师。专任
修像也。天监十二年兴功。过十五年毕。坐躯高五丈。
立形十丈。改 (第 0030a 页)
 庶乎愿行皆成就」
#+END_VERSE


忏悔巳。至心归命顶礼。


右孤山法师赞。元作罗汉礼请之声。前无叹德。后
忏悔止有四句。今将 唐穆宗
真赞并自作忏愿偈
补之。颇有伦序。第六章按李邕行状。佛牙乃天神
捷疾所献。那吒但随侍而巳。亦有它文指 (第 1079b 页)
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
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第 0359a 页)
万,籍没入官。人以为黄氏之冤报,得不鉴之!
此为六类冤债中,负财之冤债也。

解冤结菩萨

江陵有江 文惠
者,常于峡中贩商。有张生同船,
有少物货。张一日忽患河鱼,殆欲不济。行至高
沙, (第 0082a 页)
文惠
将生推入江中,仍以篙擉之。取其所有囊
橐,直往鼎澧。张客为流槎所碍挟,而浮至栲栳湾。
及岸而出,诉之 (第 0082a 页)
有司。州辖遽令追擒 文惠,
至窃地获之。
府主以其事异,立杀之。所谓生报也。此乃六类冤债
中,负命之冤债也。

(举圣号)

(第 0082a 页)
性情。能顺适所遇。不以
迁谪介意。立隐舍于庐山。与诸禅德游处。或经月忘
归。长庆中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穆宗
好畋游。献续虞
人箴以讽。时河朔乱。出师无功。乐天上言制御之策。
不用。乃求外任出知杭州。太和二年为 (第 0217a 页)
 按续文献通考。元和十年五月。诏京城寺观开讲。
宜准兴元敕处分诸畿县。宜勒停其观察使节度州。
每三长斋月。任一寺一观置讲。馀州悉停。恶其聚众。
且虑变也。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诏以术人柳泌。僧大通。付京
兆府杖死 按唐书 穆宗
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
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丙午。帝即位。上始御延英
对宰臣诏曰。山人柳泌。轻怀 (第 0467a 页)
何得。师曰。见性得。时师方
病眼。公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师曰。见性非眼。眼病
何害。公稽首称谢。 穆宗
朝超拜吏部尚书。

* 司空表圣

司空图。字表圣。河内人。咸通末进士。拜谏议大夫不
赴。居中条山官 (第 0338c 页)
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巳遍。却回烟棹
上瞿塘。遂隐不见。源复归惠林。至长庆初。年八十矣。 穆宗
下诏。以源守谏议大夫。不赴。寻以寿终(右五出通载○
泽公预知三生事者。此或须陀洹初果圣人。极至七生七
(第 0130a 页)
闻即悔过。非智莫能。倘说不
合经旨。即有谤法之罪。鬼神得而诃之。奚感天听
耶。

*** 武帝

穆宗
之子。废释教。服金丹。受符箓。丹发背。燥
闷失常。旬日不能言而崩。年三十四。在位六年。报应
传曰。正 (第 0143c 页)
月十五日。有人夜行。至 穆宗
陵下。忽闻人语。
谓是盗马。逐泊衰丛之内。俄而空有朱衣执版宣曰。
冢尉何在。有二吏出应曰。在矣。朱衣 (第 0143c 页)
行十馀步。奄忽不见。又曾
浴圣僧内外寂静。唯有[木*(羲-ㄎ+乃)]杓之声。其诸瑞异。皆类此
也。齐 文惠帝。
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供施无废。年耆
力弱。复不能行。听乘舆至内殿。五年六月十七日。苦
心闷乱。不复 (第 0063a 页)
知供养僧赍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
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
宪宗第四子。 穆宗
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沉之于
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
周游天下。险阻备尝 (第 0327b 页)
凤翀霄。可望而不
可追也。四祖其人欤。慈藏其人欤。

** 三诏不赴

唐汾州无业禅师。陜西雍州人。 穆宗
遣左街僧录灵
准赍诏起之。师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尔先行。吾
即往矣。遂沐浴敷座告门人曰。汝等见 (第 0362b 页)
   唐
 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卷第八
 萧璃  裴寂  李师政  房玄龄
 杜如晦  (第 0372a 页)
送诸寺而威仪音乐旌幡
伟盛殊特。刑部侍郎韩愈上表极谏。帝大怒。贬潮州
剌史(旧史并传灯) 穆宗

帝讳恒。宪宗第三子。长庆元年三月卢龙节度使刘
总举幽燕二十馀郡归朝乞度为僧。诏赐僧衣。号大
觉大师。 …… (第 0399c 页)
。天人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
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 敬宗

帝讳湛。 穆宗
长子。宝历元年敕两街建方等戒坛。左
街安国寺。右街兴福寺。以中护军刘规充左右街功
德使。择戒行者为大 (第 0400a 页)
德。令试童子经得度(统纪)

** 文宗

帝讳昂。 穆宗
次子。太和元年十月诞节。诏秘书监白
居易.安国寺引驾大师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于
麟德殿谈论三教(乐 (第 0400a 页)
李渤

渤。字浚之。初隐庐山。久之更徙少室。元和初。李巽.韦
况交章荐之。以右拾遗召。不拜。 穆宗
召为考功员外
郎。进谏议大夫。为江州剌史日尝问归宗常禅师曰。
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师 …… (第 0408a 页)
士。官至司徒同平章事。终崖州司户参军。懿宗
追赠卫国公。宝历中。公以淮海书院及所居宅建甘
露寺。以资 穆宗
冥福。时甘露降故名(本传并润州图经)

** 万敬儒

敬儒。庐州人。三世同居。丧亲庐墓剌血写佛经 (第 04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