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摄大乘论释》卷第十五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 真谛


* 释智差别胜相第十=品第十三【明】第十第十之三

论曰。复次诸佛如来净土清净。其相云何应
(第 0263a 页)
 故安立十地。」」
#+END_VERSE


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
菩萨是染污。

复次,何故初地说名极喜?由此最初得能成
办自他义利胜功能故。何故二地说名离垢?
由极远离犯戒垢故。何故三地说名发光?由
无退转等持,等至所依止故,大法光明所依
止故。何故四地说名焰慧?由诸菩提分法焚
灭一切障故。何故五地名极难胜?由 真谛

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何
故六地说名现前?由缘起智为所依止,能令
般若波罗蜜多现 (第 0145c 页)
有七百颂。皆以不长不短八
字为句。三十二字为颂。然世亲未回□。颂十
四字为一句。五十六字为一颂。即旧 真谛
已 …… (第 0001a 页)
第八本识应许亦与见痴相应。入见道
等无漏观时。此识应转。违无漏故。由此理
故。旧颂说非。长行乃是。然 真谛
法师似朋一
意识师意。所以颂中但言本识。长行乃别开
之。馀释颂文。长行自属。不劳烦。

论曰。变似义 …… (第 0003b 页)
细相行无明为七地障。乃至广说。如经言。龙
王十二缘生者。或生不生。云何生。由俗谛故。
云何不生。由 真谛
故。于十二缘生中。未能离
生相住无生相。不得入七地。 (第 0014b 页)
。无漏
观心名为胜智。如是彼境名为胜义。义是境
故。为简后二胜义名义。胜义第七转故依士
释名。旧论言 真谛。
或言第一义谛。即无此
解。

论曰。二得胜义至亦义利故。

述曰。今言义
者。即是义利。能顺益故。谓 (第 0017c 页)
。」
【此意说云。然性是胜。非妄
为境。方得胜名。同前三胜谛。】

「章。妙出众法者。」
【问。第四 真谛
亦是超出众法。名岂非
滥。答。前言出超望前三俗。后言超出对前三真。故亦
无过。】

「章。胜义之谛者 (第 0189c 页)
「章。法身空理等者。」
【理等空无名之为空。问。彼宗俗谛
而许是有。何故今者总说为空。若说为空者。 真谛

别。答。谈其法体。真俗二谛悉皆不是空 (第 0213a 页)
真谛
离妄达
无名空。俗谛妄执有名本。今言空者谈其体也。】

「章。此无不然等者。」
【此并章主而以理斥。 (第 0213a 页)
由馀教入。此以二空二障以明半满。又
有二教。一胜义谛。二世俗谛。晋时有隐士刘
虬立五时教。或有说云。 真谛
三藏立五时
教。然菩提流支法师。别作文疏破之。 (第 0247b 页)
真谛
居梁。流支在魏。故知不是 (第 0247b 页)
真谛
等作。第一
时者。佛初成道为提谓波利等五百贾人。但
说三归.五戒.十善世间因果教。即提谓等五
戒本行 …… (第 0247b 页)
来第一陈外
道也。陈小乘者。小乘虽有二十部计。总束
为宗莫过十一。古来相传十八部者。深为
错失。依古 真谛
法师所翻部成十九。大众 (第 0250a 页)
之阴。大
竹林中有大石室。大迦叶波结集之处。未
生怨王。为结集者建诸堂宇。即山城北
门外西南山之阴。 真谛
云王舍城七叶岩。
集藏传云僧伽尸城北。三说同也。大智度
论云耆阇崛山结集者非也。此山在王宫
城之正北 …… (第 0268a 页)
颠坠。懈怠比丘更相贺曰。如来寂
灭我曹安乐。若有所犯谁能诃制。迦叶闻已
深更悲伤。思集法藏据法治犯。 真谛
云。迦
叶有二弟子。一名难陀。二名优婆难陀。见
佛涅槃生大欢喜。时四部众以告迦叶。迦
叶诃啧驱令出众 …… (第 0268c 页)
持法。亦逐灭度。未来众生甚可怜悯。结集
既竟随应灭度。诸来大众皆随教住。得九
百九十九人。唯除阿难。 真谛
云。得四百九
十九人。唯除庆喜。集藏传云。得八十千皆
是无漏。此传。通说有学无学。四分律云。先
有五 (第 0269a 页)
百。后富缕那至更有五百。前后别也。 真谛
云。夏四月十五日在安居中。阿阇世
王为大檀越。如来在世诸弟子等。于朝及
暮礼拜如来。今夏安居。朝.暮 …… (第 0269a 页)
藏。优波离集毗奈耶藏。富楼那后。
与五百大阿罗汉来至。请迦叶重结集。还
是阿难集于二藏。五百初集虽同 真谛
师 …… (第 0270c 页)
后成一千。同西域记及智度论。其集藏
传云。大众部义既用界外之众。所以不分
二处结集。四分律法藏部义。 真谛
师说萨婆
多部义。西域记中大乘正说。不知智度论
何部所说。集处既别。人复不同。异部说殊
不可和会。诸 …… (第 0271a 页)
。二结集次第。初命阿难集素呾缆。次
命波离集毗奈耶。后大迦叶自集对法。然
普曜经乃说阿难后集彼对法。 真谛
云。满
慈子集对法。三所化次第。为初入法说
素咀缆。为已入法说毗奈耶。为有断證
说对法藏。四本末次第 …… (第 0275a 页)
观。菩萨兼起。二乘正
用。唯无漏者非凡所得。然佛性论云。声闻
利根者。苦法忍第一无我行。通断三界四 真谛
下八十八结。钝根声闻具十六行。别
断三界四 (第 0284b 页)
真谛
下八十八结。且分上下利钝
令别。此非大乘所可證用。不须和会。其
犊子部说有十三心。苦谛有三。一苦法忍 …… (第 0284b 页)
可通为二观能断。
能显是共相。诠为唯识无我等故。据法并
自相。一一法真理皆能了知故。缘起经下卷
言。 真谛
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
名顿现观。一刹那中由加行引。能普遍知
名总相缘。非一一法真如妙理而不 …… (第 0287a 页)
无所
说五世法故。或三科中实无此五。此番状
似说之非次。以蕴.界.入既说通真。恐此
有用无体之法亦通 真谛。
为显不然因释
彼疑。故今方说。五种世中。初二能诠。次二所
诠。后一标相。显能所诠若情若事皆有假
立非 …… (第 0291c 页)
。佛
说为无。以五蕴等可烧割等。无彼实我一
常之相故。烧割等二无我也。后番以此无
我形于苦谛理等说为 真谛。
即第三真。今
以之对一实真如。真如不依可烧割等诠
门显故。即胜义胜义故。二无我等依诠显
实名为世俗。 …… (第 0291c 页)
显扬.唯识第八。
说此二谛各有三种。俗谛三者。一假世俗。
二行世俗。三显了世俗。如次应知即三自
性。 真谛
三者。一义胜义谓真如。二得胜义谓
涅槃。三行胜义谓圣道。此假世俗第一俗摄。
唯有假名都无体故。此行世 …… (第 0292b 页)
初因果谛。第三俗谛第二真
摄。境通真俗。智唯第二第三俗谛。第一第二
真摄。第五胜谛第四俗谛。第三第四 真谛

摄。或初四种集苦道灭如次配摄。后一真
如。或立六谛。一谛谛。二妄谛。三遍知谛。四
应永断谛。五应 …… (第 0292c 页)
七清净谛。八正
加行谛。依于三苦.生死.涅槃.有无漏品.圣
因别故。初四及第六第二第三俗谛第一第
真谛
所摄。第五及第七第三俗谛第二真
谛所摄。净因果故。或第四俗第三第四 (第 0293a 页)
真谛
所摄。第八正加行谛。第三第四俗谛第二
第三 (第 0293a 页)
真谛
所收。胜鬘经中亦说八谛。有作无
作各有四种。对劣胜机说浅深理。种类别
故。有作声闻四谛。定属第三俗谛 (第 0293a 页)
说。归依第一义者。是究竟归依。无异如来。
无异二归依。如来即三归依。涅槃第十说。若
能计三宝常住同 真谛。
此即是诸佛最上之
誓愿。又云。若于三宝修异相者。当知是人
所有禁戒悉不具足。尚不能得二乘菩提。
何况 (第 0343b 页)
他受用。不说自受用名为应身。应宜
现身名应身故。如彼经说。善男子。是诸
如来。为诸菩萨得通达故。说于 真谛。

至广说。是身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
圆光。是名应身。自受用身定慧功德。彼经
说是法身摄故。 …… (第 0359a 页)
。随众生
意及随行.界不待过时。乃至能现种种身
相。是名化身。善男子是诸如来。为诸菩萨
得通达故说于 真谛。
乃至广说。为无边佛
法而作本故。如来相应如如.如如智愿力
故是身得现。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 …… (第 0360a 页)
法身。一
寂静法界身。二得彼因身。所谓说法。彼习气
故。一粗。二细。由依法界。为诸菩萨说深
密法。依 真谛
说。名之为细。若说契经及应
颂等种种差别。依世谛说名之为粗。皆
依法身。及由此说。当得法身。法身因故 (第 0360c 页)
实谛等。统摄三乘。以为一乘。统收二谛。为
一实谛。故名为总。如是一切。二唯别门。如
阴界入十二因缘四 真谛
等。三总别通门。如
六度等。如大品说六波罗蜜。一一为主。皆收
馀五。故通名总。分相各异。故皆名别。总 …… (第 0471c 页)
应名第二若对 真谛。
应名妄谛。第一义者。若
对世谛。应名出世。若对俗谛。应名非俗。若对
等谛。应名非等。立名不可一一返对 (第 0483a 页)
。是故事
法。且名世谛俗谛等谛。理法且名第一义谛
乃至 真谛。
谛者犹是真实之义。何故二种并
得称谛。不得并说为 (第 0483a 页)
真谛
乎。释言。今此谛门
辨义。故通名谛。为分真俗。是故世谛不得名
真。实若当就彼真实门中。以论诸法。是 …… (第 0483a 页)
浅。随义具论。三历法分别。四辨即离。约宗
分者。约宗之中。事理相对。事为世谛。理为 真谛。
阴界入等。彼此隔碍。是其事也。苦无常
等十六圣谛。通相之法。是其理也。第二宗中。
因缘假有以为世谛。 (第 0483c 页)
无性之空以为 真谛。

三宗中。一切诸法。异相之有以为世谛。无
相之空以为 (第 0483c 页)
真谛。
此与前宗假名无性有何
差别。前宗之中。观因缘相。破法自性。此宗
之中。观诸法性。破因缘相。言法性者。 …… (第 0483c 页)
之法以为能依。真为所
依。能依之妄。说为世谛。所依之真。判为真
谛。然彼破性破相宗中。有为世谛。无为 真谛。
今此宗中。妄有理无。以为世谛。相寂体有为 (第 0483c 页)
真谛
也。若就缘起以明二者。清净法界。如来
藏体缘起。造作生死涅槃。真性自体。说为真
谛。缘起之用。判为世 …… (第 0483c 页)
。五有为无为分别。六空有分
别。七行教分别。言情理者。妄情所立。我众生
等。以为世谛。无我之理。说为 真谛。
问曰。我
等情取为有。于法本无。说何为谛。释言。凡夫
取阴为我。阴随情取名为我人。说为世谛。非
全无 (第 0483c 页)
法。其 真谛
者。圣人知阴非我我所。阴从 …… (第 0483c 页)
圣解说为无我。名为 真谛。
亦非无法。言假实
者。人天男女舍宅军众。如是一切。有名无实
名为世谛。阴界入等事相诸法。有名有实说 (第 0484a 页)
真谛。
故杂心云。若法分别时。舍名则说等。
分别无所舍。是名第一义。言理事者。阴界入
等事相差别说为世谛。十 (第 0484a 页)
六圣行通相之理。
以为 真谛。
十六圣行。后四谛中具广分别。言
缚解者。苦集缚法。说为世谛。灭道解法。名为 (第 0484a 页)
真谛。
言有为无为者。苦集及道三谛。有为判
为世谛。灭谛无为寂止胜法。说为 (第 0484a 页)
真谛。
言空
有者。十六行空与无我理中胜。故说为真
谛。馀名世谛。言行教者。三藏言教。以为世
谛。三十七品。 (第 0484a 页)
真谛。
故杂心云。经律阿
毗昙。是名俗正法。三十七觉品。是名第一义。
初宗之中。具此七种。虽有七种。事理二谛 …… (第 0484a 页)
故称为谛。此同初宗世谛事
也。二法相世谛。谓一切法苦无常等。法之实
相。故称为谛。此之一门。是初宗中 真谛

也。三理相世谛。谓法虚假因缘集用。世法实
尔。名为世谛。此之一门。不同前宗。所言无
者。五阴之中 …… (第 0484a 页)
成实论中。义有两兼。若就
五阴事法之中辨此无我。摄入世谛。若就性
空第一义中。无彼妄情所立我人。即是 真谛。
今就初义说为世谛 (第 0484a 页)
真谛
之中。义别有二。一
因和合中无性之空。法和合中无性之空。以 …… (第 0484a 页)
真谛。
二就性空第一义中。无彼凡夫所立
我人。以为 (第 0484b 页)
真谛。
第三宗中。世谛亦二。一有二
无。有中随义分为四种。一者事相。谓阴界等
此。同初宗世谛事也。二者法相。 (第 0484b 页)
苦无常等。此
同初宗 真谛
法也。三者假名集用之相。此门
同前第二宗中理相世谛。四者妄想。所谓世
法道理。悉是妄想之有。如阳炎水 …… (第 0484b 页)
无者。随义有二。一者阴上。无
彼凡夫横计我人。以为世谛。若就无相。第一
义中。无彼凡夫横法我人。即是 真谛。
今就
五阴因缘法中。无彼我人。判入世谛。然此世
谛。同前初宗 (第 0484b 页)
真谛
法也。二就五阴假名法中。
无彼妄情所取自性。世谛法中。实无此性。故
云世谛。故地持云。非有性者。世谛 (第 0484b 页)
无性。此之
无性。第二宗中。说为 真谛。
今入大乘破相宗
中。义有两兼。若就五阴因缘法中。无彼凡夫
所取自性。判属世谛。若就无相第一义中。无 (第 0484b 页)
彼性者。即是 真谛。
今就初义说为世谛。 (第 0484b 页)
真谛
之中。义别有三。一者毕竟妄想空寂。以为真
谛。二此空中。无彼凡夫横计我人。以为 (第 0484b 页)
真谛。
三此空中。无彼凡夫取立自性。以为 (第 0484b 页)
真谛。
第四宗中。世谛有二。一有二无。有义不同。差
别有六。一事相有。谓阴界等。此同初宗世谛
事也。二法相 (第 0484b 页)
有。苦无常等。此同初宗 真谛

也。三假名有。此门同前第二宗中世谛理也。
四妄想有。此门同前第三宗中世谛理也。五
妄想有。辨明心 …… (第 0484b 页)
也。所言无者。随义有四。一者阴上无彼我
人。此同初宗 真谛
理也。二者假名因缘法中。
无性之无。同第二宗 (第 0484c 页)
真谛
理也。三妄想无。同
第三宗 (第 0484c 页)
真谛
理也。故彼六地因缘观中。逆观
因缘空寂之义。名世谛观。四妄想无。不同前
宗。此之四种世谛无也。 (第 0484c 页)
真谛
之中。义别有
二。一有二无。有者所谓如来藏性恒沙佛
法。无中有五。一者真实如来藏中恒沙佛法。
同体缘 …… (第 0484c 页)
四此真中。无彼二乘取因缘
相。五此真中。无彼妄想空如来藏。此五通就
如来藏体第一义中。随义分别。同是 真谛(此二门竟)


第三门中。历法辨者。诸法虽众。不出无有。有
中随义差别有六。无中有五。有中六者。一阴
界等事相 …… (第 0484c 页)
诸法妄想之有。五妄想
之有。六真实有。此六之中。初事有者。四宗之
中同为世谛。第二法相。初宗之中用为 真谛。
后三宗中说为世谛。第三假名。初宗未说。后
三宗中说为世谛。第四妄想。初二宗中。未说
此义。后二宗中 …… (第 0484c 页)
妄想。前三宗
中未说此义。第四宗中说为世谛。第六真有。
前三宗中未说此义。第四宗中。分为二谛。体
真谛。
用为世谛。无中五者。一者阴上。无彼
凡夫横计之无。二者假名因缘法中无性之
无。三离妄想无。四离妄想无 …… (第 0484c 页)

真谛。
后三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辨者。判属世
谛。就真辨者。判属 (第 0485a 页)
真谛。
第二无者。初宗未
说。第二宗中说为 (第 0485a 页)
真谛。
后二宗中义有两兼。
就世辨者。判属世谛。就真辨者。判为 (第 0485a 页)
真谛。
第三无者。前二宗中未说此义。第三宗中说
(第 0485a 页)
真谛。
第四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谛辨说为
世谛。就 (第 0485a 页)
真谛
辨摄入 (第 0485a 页)
真谛。
第四无者。前三宗
中一向未说。第四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谛辨。
判为世谛。就 (第 0485a 页)
真谛
辨。说为 (第 0485a 页)
真谛。
第五无者。前
三宗中亦所未说。第四宗中。一向说之为真
谛也(此三门竟)

第四门中。明即离者。就初 …… (第 0485a 页)
即离不定。三句分别。一者世谛即第一
义。如说阴界十二入等。事相差别以为世谛。
即此法中。所有谛理说为 真谛。
二者世谛。不
(第 0485a 页)
真谛。
谓非数灭虚空无为。三者 (第 0485a 页)
真谛。
望彼
世谛。不即不离。谓空无我。即就阴上明空无
我。名为不离。然彼但无横计我人。不空阴法。
故名不即 …… (第 0485a 页)
宗中所说二谛。一向相即。彼说诸法
妄想虚诳。体是无法。其犹幻化。幻化之有。喻
彼世谛。幻化之。无喻彼 真谛。
然彼幻有。无别
体性。说无为有。无为有故。世谛即真。幻化之
无。亦无别体。指有为无。有为无故。 (第 0485a 页)
真谛

世。世谛即真。色即空也 (第 0485a 页)
真谛
即世。空即色 …… (第 0485a 页)
实。实
之畔齐。故称为际。名义如是。

第二门中。辨
其体相。于中有三。一通就二谛以别三门。二
唯就 真谛
以别三门。三就观入以别三门。就
初门中。论释有二。一通就诸法空有二义。以
别三门。二通就诸法九义差别 (第 0487b 页)
。以别三门。言
就空有以别三者。世谛为有。 真谛
为空。如法
性等。皆通此二。相状如何。如论中说。如有
二种。一各各相如。谓地坚相水湿相等。问曰。
此 …… (第 0487b 页)
證名果。一义如是。又论复言。此九法
中。有相名如。空名法性。于中得果名为实际
(此一门竟)

次就 真谛
以别三门。于中有四。一遣生死
涅槃之相。以别三门。二遣三世差别之相。以
别三门。三就空理总别之义。以 (第 0487c 页)
明色等空。判属第一法相空中。同相空中。
有其二种。一明世谛苦无常等同相空寂。是
空摄入法相空中。二明 真谛
同相理空。是空
摄入无法相空。就彼无法有法空中。有法空
者。是法相空。无法空者。摄入第二无法相空。 …… (第 0507a 页)
。随情施设。
无不为物。今依文相。前之二种。据法以分。后
之四种。随情以别。就前二中。实法性者。是 真谛
也。事法性者。是世谛也。 (第 0510c 页)
真谛
之理。是
法体性。名实法性。世谛差别。目之为事。诸
法自体。名事法性。名义如是。

体相云何。诸
法 …… (第 0510c 页)
微细。藉学以通。名学所
知。此前两门。事相不虚。说为真实。非是就事
彰理实也。烦恼障净所行法者。谓四 真谛。

义博深。世学不知。要离烦恼。清净之智。方能
照见。举智别法。是故名为烦恼净智所行处
也。智障净智 (第 0510c 页)
苦事集。无漏因果。是事灭道。即
此事上缘用虚假无性之空。是其理也。缘用
虚假。是世谛理。无性之空。是 真谛
理。大乘
法中。分段变易二种因果。是事苦集。此二尽
处。数灭无为。及彼对治。是事灭道。即此事
中平等 (第 0514b 页)
实性缘起之相。是其理也。平等实性。
真谛
理。缘起之相。是世谛理。理之浅深。备
如初门。

第五十六圣行分别。四谛之中。各
有四行。故有十六。 …… (第 0514b 页)
。因缘假有。称曰非无。假法无性。故
曰非有。又前三重。非我我所。名为非有。而有
识等。故曰非无。非有 真谛。
非无世谛。四中
初重。事中之事。中二是其事中之妄。后一是
其事中之真。以非有无道理心故。妄中四者。 …… (第 0526c 页)
妄相无体说
为非有。妄情集起称曰非无。又心所起根尘
识等。心外无法名为非有。妄心虚现故曰非
无。非有 真谛。
非无世谛。四中初重。妄中之
事。中间两重。妄中之妄。末后一重。妄中之
真。以非有无道理心故。真中四者 (第 0526c 页)

法非有。是其逆观。见法非无。是其顺观。二
相实相对。明非有无。妄情所起十二缘法。名
之为相。所依 真谛。
说以为实。故经说言。十 …… (第 0551c 页)
二因缘。皆依一心。依情起相。名为非无。据实
本寂。说为非有。见实非有。是 真谛
观解相非
无。是世谛观。三就实中体用分别。 (第 0552a 页)
真谛
常寂。
无缘可得。名为非有。即此真识。随妄流转。起
十二缘。说为非无。又佛菩萨随世起用。亦名
非无。 …… (第 0552a 页)
闻法中。虽不宣
说三千界外。更有十方无边世界。大乘法中。
随顺世谛。三千界外。更有十方无边世界。
真谛。
破以为空。何者是乎。谓因四大和合
之中。分别彼此。故说有方。第一义中四大本
无。依何说方。是故名空。 (第 0553c 页)
解脱。断除智障。得慧解脱。是义云何。分别有
三。一隐显互论断烦恼障。诸佛菩萨世谛心
脱。断除智障。 真谛
慧脱。何故如是。烦恼染事
故断烦恼。世谛心脱。断烦恼时。理实随有一
切德脱。就主为名。偏言心脱。无明 (第 0562c 页)
障理。故
断无明。 真谛
慧脱。断无明时。即理所成一切
德脱。就主作名。偏言慧脱。第二对障宽狭
分别。断烦恼时。唯除事中染爱心 …… (第 0562c 页)

脱。世谛心脱。义如前释。真心脱者。以彼爱
结微细习气。与无明地。同一体性。缚真心故。
断烦恼时。 真谛
心脱。如涅槃说。断除智障。二
谛慧脱。备如前释(此一门竟)

第二番中。亦有四
门。一定障相。二释 (第 0562c 页)
应者。除前不共。自馀一切诸烦恼中无智
之心。与诸使合名为相应。二约境分别。无
明有二。一者迷理。于四 真谛。
闇惑不了。二者
迷事。于阴界入色香味等。不能正解。起诸业
行。此等皆是无明使也。依如成实。无明亦二。 …… (第 0583a 页)
彼戒取所立
之道。取为第一。名为迷道。又复取彼四谛之
下邪见等心。以为第一。从其所取。亦即名为
迷四 真谛。
问曰。若使取四谛下诸见为胜。便
从所取名迷四谛。戒取亦取四谛下见以为
能净。何故不言迷四谛乎。释言。 (第 0586a 页)
不乖。名羯磨僧。二法轮僧。出家之
士。不简凡圣。同行如来四依正法。和而不乖。
名法轮僧。有人说言。四 真谛
者。是其法轮。会
谛之人。名法轮僧。然彼四谛。乃是随人别行
法中法轮之义。非僧法中戒僧法轮。若当四 (第 0608c 页)

智。二一切种智。知一切空名一切智。知一
切种事相差别名一切种。或分为三。如地持
说。一清净智。谓 真谛
慧。二一切智。谓世谛
慧。三无碍智。于世谛中知之自在名无碍智。
又更分三。一世谛智。二第一义智。三一 (第 0639b 页)
。四谛十六圣行以为法宝。十六圣行如
四谛章具广分别。成实法中宣说。四谛名用
假有为世谛理。无性之空为 真谛
理。大乘所
论义别有三。一就相明理。二相实相对。三唯
就实言。就相者就彼妄情所起法中以辨道
理。离相 (第 0655b 页)
之有为世谛理。无性之空无相之空
真谛
理。所言相实相对辨者。以彼妄情所
起之相对于真实如来藏情以辨道理。性相
之法相有体无为世谛理。如来藏 (第 0655b 页)
性相界体
有为 真谛
理。此义如彼地经中说。观十二缘
法相有体无名世谛观。观察真心名第一义
观。言就实者。直就真实如来藏中 (第 0655b 页)
用法门
为世谛理。寂灭如门为 真谛
理。理法如是。
助道法者。所谓三十七道品法。毗昙法中释
有两义。一者坏缘。二不坏缘。言坏缘者。不分 …… (第 0655b 页)
故涅槃
云。我示三事即是涅槃。若就性以辨三宝。
三宝即性名为一体。故涅槃云。如是三归即
是我性。若就 真谛
以分三宝。三宝即真名为
一体。故涅槃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 (第 0657a 页)
真谛。
我性佛性无二无别。若就常义以辨三宝。
三宝即常名为一体。故经说言。我曾不说
佛法圣僧有差别相。唯说 …… (第 0657a 页)
为乐住。更无别行。所言止者。于事于义系心
安住。远离一切虚伪轻躁及诸忆想。是名为
止。事谓世谛。义谓 真谛
离轻躁者。息除事中
轻乱心也。离忆想者。远离理外分别想也。所
言观者。于事于义忆念选择。名之为观。修 …… (第 0666a 页)
如取
者名平等心。等犹止也。舍离有无名第一舍。
上来约就三境辨行。故约二境。言二境者。一
世谛法。二 真谛
法。通而论之于此二中不
起妄想通名为止。照见二谛俱名为观。故
地持中不起妄想说名为止。了知二谛同名 (第 0667c 页)
生解不等。四治障有异。
言约境者。如毗婆沙说。观察五阴苦无常等。
名之为暖。观三宝功德名之为顶。观四 真谛
名之为忍。唯观身苦名世第一法。理实此四 …… (第 0675b 页)

多念相续。上品之忍局唯一念。世第一法局
唯一念。若依成实。暖等四种并皆相续。一
念之心不能具观四 真谛
故。长短如是。


六门中就界分别。界谓三界。论者不同所说
各异。若依尊者达摩多罗。暖等善根唯色界 …… (第 0676c 页)
曰不依。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依法
不同差别有五。一教法名法。二者世谛自体
名法。三者 真谛
自体名法。故涅槃言。法谓
法性常恒不变。四因行自体名之为法。又复
因中起行之轨亦名为法。所谓三十七道 …… (第 0679a 页)
言。法者
所谓大般涅槃。依义不同亦有五种。一对教
法二谛名义。二谛并是教下所以故名为义。
二对世谛法 真谛
名义。 (第 0679a 页)
真谛
是彼世法所以
故名为义。三 (第 0679a 页)
真谛
法世谛名义。世谛是彼
真家义用故名为义。又复世谛 (第 0679a 页)
真谛
所以 …… (第 0679a 页)

二中开信合戒。故有四种。佛不坏者。自见道
故于佛所得尽无生智深信决定名佛不坏
净。法不坏者。于四 真谛
證见决定名法不坏。
就四谛中于苦集灭一切皆信名法不坏净。 …… (第 0682c 页)
。互相集成种种别故。论中
说为有色无色有性无性可见不可见等无量
差别。言有色者。世谛有色。言无色者。 真谛
无色。言有性者。 (第 0684c 页)
真谛
有性。言无性者。世谛
无性。所言可见不可见者。若对色论世谛可
见。 (第 0684c 页)
真谛
叵见。若对性 (第 0684c 页)
真谛
可见世谛叵见。
知如是等无量种法名随差别如实知矣。辨 …… (第 0684c 页)
名之为缘。与益无碍称曰自在。四中前三是
小无量。后一是大。七依法不同。小无量心依
世法成。大无量心依 真谛
成。故涅槃云。舍
世谛慈得第一义慈。第一义慈即是佛性。故
涅槃云。慈即佛性菩提涅槃常乐净等。八成
德 …… (第 0691b 页)
一教法为法。二谛
为义。依此法义随方言音辨宣之仪用之为
辞。辞中差别能应物情名为乐说。二世谛为
法。 真谛
为义。于世谛中色等诸法各有自体。
故名为法。又复世谛显真之轨亦名为法。真
谛之理有深所以。故号为义。 (第 0691c 页)
一切教法名之
为辞。随方言音辨宣之仪名为乐说。三 真谛

为法。世谛为义。 (第 0691c 页)
真谛
是其诸法自体故名为
法。世谛是其显真所以。故说为义。又复义用
亦名为义。辞乐如上。四历法分别一一法中 …… (第 0692a 页)
说。知修多罗名法无碍。知解释相名义无
碍。五就二谛观入分异。如地经说。知世谛
中色等诸法名法无碍。知 真谛
中如实智境
名义无碍。六就二谛浅深分异。亦得名为体
用分异。 (第 0692b 页)
真谛
名体。世谛名用。如地经说。知
法无性名法无碍。知法生灭名义无碍。七就
诸法总别分异。如地经说。总知一 …… (第 0692b 页)
智分异。如地经说。依于世谛正
见说法名之为辞。依第一义不倒说法名为
乐说。此据教授观入时语。亦得宣说 真谛

辞说世称乐。辞乐之异理亦无量。且说斯耳
(此四门竟)

次明大小有无之义。通而论之大小皆
有。 …… (第 0693a 页)
佛菩萨起用自在。四无碍慧齐依九地。何者
是其缘境不同。声闻之人但缘小乘十二部
经名法无碍。缘阴界入四 真谛
等名义无碍。
虽知阴等总相粗知不能深细。说小乘法名
辞无碍。说小乘法应小乘心名乐说无碍。诸
佛菩萨知 (第 069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