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义恭南朝宋 413 — 46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义恭 文献王 424年—465年 宋武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65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
武帝子。
文帝元嘉初封江夏王
性骄奢不节,出镇彭城,战北魏军,唯闭城自守。
兵至,几欲走;兵退,不敢追。
遂降号骠骑将军
太子刘劭文帝义恭出投武陵王刘骏,拥即位(孝武帝),进位太傅
孝武帝死,与柳元景受遗诏辅政。
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义恭元景谋废立,事败被杀。
全宋文·卷十一
义恭武帝子。
景平末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历阳
元嘉元年封江夏王,进抚军将军,寻授散骑常侍都督、益、、南北秦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迁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镇广陵
司空,征为侍中司徒录尚书,领太子太傅
太尉,领司徒,寻领国子祭酒
以虏寇出镇彭城,降号骠骑将军
寻领南兖州刺史,移镇盱眙
又改授大将军南徐州刺史
元凶弑立,进太保,领大宗师。
孝武即位,授侍中太尉录尚书南徐徐二州刺史,假黄钺,进太傅,镇京口,征为扬州刺史,进位太宰,领司徒
大明中加领中书监尚书令
前废帝即位,除太尉录尚书事。
永光元年,以谋废立遇害。
明帝即位,追崇丞相谥曰文献王,有集十五卷。
孔觊南朝宋 416 — 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66 【介绍】: 南朝宋会稽山阴人字思远
孔琳之孙。
初举扬州秀才,补主簿历官本州大中正御史中丞司徒左长史
嗜酒,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宋废帝时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
晋安王刘子勋明帝位,乃起兵助子勋,军败被杀。
全宋文·卷二十八
字思远,琳之孙。
初举扬州秀才,补主簿长沙王义欣镇军功曹衡阳王义季安西主簿户曹参军,领南义阳太守,转署记室,固辞。
召为通直郎太子中舍人建平王友、秘书丞中书侍郎、随王诞安东咨议参军、领记室黄门侍郎建平王宏中军长史
复为黄门临海太守
孝建中、为散骑常侍,领本州大中正
大明初太子中庶子,领翊军校尉御史中丞
出为寻阳王子房冠军长史,加宁朔将军,行淮南宣城二郡事。
复除安陆王子绥冠军长史江夏内史,随府转后军长史,征为右卫将军
未拜,徙司徒左长史
永光初侍中
未拜,除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出为寻阳王子房右军长史,加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
明帝初,与顾琛等发兵应晋安王子勋,败死。
刘颁南朝宋 ? — 47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颁 478年—479年 宗室刘琨子
简介
南丰刘颁(?
-479年),名或作绩彭城郡萧县人刘宋长沙景王刘道邻之曾孙,兴安肃侯义宾之孙,太守刘琨之子。
刘承南朝宋
维基
刘承(?—477年),新渝县南朝宋当阳县刘秉之子,长沙景王刘道邻曾孙。
薛真度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汾阴人
薛安都从祖弟。
初从安都南奔,献文帝天安元年又从安都返魏,为上客。
孝文帝太和初赐爵河北侯。
荆州东荆州刺史
太和十七年,议迁都洛阳,尝献计劝先取樊、邓,后攻南阳,颇为孝文帝所赏识,迁豫州刺史
宣武帝景明初豫州大饥,上表施粥,以赈民人,甚副意。
正始初,官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全后魏文·卷三十六
真度河东汾阴人
镇南大将军安都从祖弟。
初从安都南奔,为徐州长史,后同归国。
太和初,赐爵河北侯,加安远将军,迁镇远将军平州刺史,假阳平公
后例降侯为伯,除冠军将军
平南将军
除南蛮校尉平南将军荆州刺史
持节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
改封临晋县公,转征虏将军豫州刺史
景明中,迁华州刺史,转荆州刺史
入为大司农卿
正始初,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
还,除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改封敷西县公
永平中卒,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庄
胡质曹魏 ? — 2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0 【介绍】: 三国魏楚国寿春人,字文德
少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
曹操召为顿丘,入为丞相属。
魏文帝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太守,迁任东莞,在郡九年,有惠政。
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封关内侯
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
广农积谷,通渠道,利舟楫,海边无事。
卒后家无余财,追进封阳陵亭侯谥贞
崔延伯北魏 ? — 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 【介绍】: 北魏博陵人
少以勇壮闻。
随祖、父留居江南,仕于南齐,为缘淮游军,兼任濠口戍主
孝文帝太和中北魏
帝以其胆气过人,兼有谋略,常遣征讨,屡立战功,除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宣武帝永平中大败南朝梁军于淮南,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孝明帝正光五年进爵新丰子。
正光六年参与镇压胡琛农民军,大败,中流矢,被杀。
李琰之北魏 ? — 5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景珍小字默蠡
少有盛名,时号神童。
通经史百家,尝自许既精且博。
初为彭城王元协行台参军,兼著作佐郎,修撰国史。
孝庄帝时累官卫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
在州好射猎。
孝武帝初,官至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卒谥文简
全后魏文·卷三十六
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韶从弟。
孝文时,举秀才,不就,后为彭城王协行台参军,入兼著作郎
熙平初,为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
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
太常卿
孝庄初,兼御史中尉
征东将军
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
孝武初,徵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永熙二年卒,赠侍中司徒雍州刺史谥曰文简
贺拔胜西魏 ? — 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 【介绍】: 西魏神武尖山人,鲜卑族,字破胡
贺拔允弟。
少善左右驰射,胆略过人。
随父度拔袭杀沃野镇大将卫可孤,投尔朱荣
以预定策立孝庄帝功,封易阳县伯
元穆荣军,进爵真定县公
孝武帝太昌初累除侍中
孝武帝欲图高欢,乃以胜为荆州刺史,加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在州多有克捷。
胜辗转入关,从宇文泰,授太师
河桥之役,大胜东魏军。
从战邙山,尝追高欢,垂及之,而马为流矢所中,高欢逸去。
在东诸子皆为高欢所杀,胜愤而患疾卒。
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胜字破胡,神武尖山人。
初为军主
孝昌中尔朱荣以为镇远将军别将
孝庄帝即位封易阳县伯,累迁直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光禄大夫,进号安南将军,寻除抚军将军大都督,镇中山,征为前军大都督,拜武卫将军改封真定县公,加散骑常侍,假骠骑大将军
节闵帝即位,拜右卫将军,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太昌初领军将军,除侍中永熙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荆州刺史、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进中书令封琅邪群公孝武西迁,进太保录尚书事。
兵败奔梁,寻还入关,进太师中军大都督
大统十年卒,赠太宰录尚书录,谥曰贞献
王僧辩南梁 ? — 5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 【介绍】: 南朝梁太原祁县人字君才
王神念子。
父仕北魏,梁武帝天监中随父归,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
侯景之乱,任大都督,从讨景。
简文帝大宝三年,率军与陈霸先建康侯景东逃,僧辩纵兵烧掠,甚于侯景
萧绎即位元帝封永宁郡公,以太尉车骑大将军出镇石头城
元帝死,与陈霸先共立萧方智梁王,后为北齐高洋所胁,迎立萧渊明,终为陈霸先袭杀。
全梁文·卷六十三
僧辩字君才太原祁人
天监中随父神念归国,为湘东王左常侍,随府转丹阳尹参军会稽中兵,荆州中兵、武宁平郡太守,还为王府中录事,随府入为护军司马,除江州司马,临安陆,历新蔡太守
又随府除荆州咨议参军,历竟陵太守
太清末进领军将军,以平河东王誉及守巴陵功进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长宁县公,以复郧州功加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
承圣初,以平侯景功进镇卫将军司徒扬州刺史改封永宁郡公,以平陆破武陆王纪及齐寇功加太尉车骑大将军,寻为大都督荆州刺史
敬帝即位,进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寻纳贞阳侯,为陈霸先所袭,遇害。
(案僧辩劝进梁元帝三表,《艺文类聚》《文苑英华》以为沈炯作,《英华》别有《僧辩贞阳侯》二书,误以为徐陵作,既改列梁阙名中,而以《梁书》所载二启及陈书彻览所载,姑编入僧辩文,俟改定。)
史宁北周 ? — 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 【介绍】: 北周建康表氏人,字永和
初以军功拜别将
累官加持节征东将军
尝从贺拔胜奔梁。
西魏文帝时归,历官凉州刺史,平宕昌羌獠甘,击柔然进爵安政郡公
周孝闵帝即位,拜小司徒,出为荆州刺史,在州颇贪浊,不修法度,民有事而不敢言。
于州
谥烈
长孙俭北周 ?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9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本名庆明
长孙嵩五世孙。
行方正,有品操。
北魏末从尔朱天光破陇右,得宇文泰赏识,参与策谋。
以功为西夏州刺史
旋拜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殷勤劝导,民人安业,边境无虞。
征为大行台尚书封昌宁郡公大将军
武帝天和初陕州刺史总管七州诸军事
天和三年以疾还京,四年命为夏州总管
卒谥文
僧慧昭隋末唐初 526年五月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武陵开元寺
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
宪宗元和中,陈广官武陵见之,自言姓刘,为宋鄱阳王休业曾孙,年已二百九十岁,又言广为宋长沙王叔坚六世孙。
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
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已遁去莫知其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僧慧赜隋末唐初 580 — 6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36 【介绍】: 隋唐时僧。
荆州江陵人俗姓李
九岁出家,初住江陵寺。
年十二,会大兴法席,即为法主
后住京师清禅寺。
洽闻博达,能诗文,善书画,精鉴赏,士大夫多乐与游。
撰有《般若灯论》,亦名《中论》,又有《咏集》。
慧赜俗姓李氏
荆州江陵人
九岁投本邑隐法师出家。
隋开皇中住江陵寺。
后敕住清禅寺。
大业末卜居终南高冠岭。
贞观初敕召翻译新经。
十年卒。
年五十七。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李姓
荆州江陵人
九岁依本邑隐法师出家。
沙弥
执卷诵文。
纸盈四十。
初听涅槃。
法华。
后别听三论。
隋开皇中
乡里以器质夙成。
请为法主
讲涅槃。
辨答率屈耆宿。
时才十二岁。
刺史空龙公元寿
闻而谒焉。
大加褒赏。
以其名闻。
诏入京师
既引见。
赐纳僧伽梨。
并馀衣一袭。
仍住清禅寺。
冠盖日拥门。
惮烦。
应禅师禀资心学。
大业末
避地终南之高冠岭。
唐室隆兴
出游都邑
屡建法筵。
武德初
诏于延兴寺。
百座开仁王经
公卿盛集。
吉藏竖论。
言清理诣。
锐责锋起。
四部骇异。
叹伏。
善楷书
太宗文皇帝
在秦邸。
欲致之别第。
以崇供养。
使者六反。
固辞。
贞观诏。
简僧传译。
众咸推让。
讫事奏上。
诏赐帛百匹。
衣服一袭。
又著般若灯论叙。
文多不载。
十年四月六日
终于所住。
寿五十有七。
京师之东郊。
太常博士褚亮撰碑词。
有集八卷行世。
释慧赜
俗姓李
荆州江陵人
早悟非常神思锋逸。
九岁投本邑隐法师出家。
隐体其精爽异伦。
即度为沙弥
讲授之暇诲以幽奥。
领牒玄理曾不再思。
执卷诵文纸盈四十。
荆楚秀望钦而美之。
初从隐听涅槃法华。
后别听三论。
皆剖析新奇。
抗拟摽会。
开皇中年江陵寺。
大兴法席群师云赴。
道俗以嘉绩夙成。
咸欲观其器略。
共请为法主
顾惟披导有旨。
因而践焉。
甫年十二。
创开涅槃。
比事吐词义高常伯
论难相继。
辩答冷然。
少长莫不缄心。
颂声载路。
荆州刺史宜龙公元寿
闻其幼誉。
惊挺亲驾谒焉。
素倍前闻大相褒赏。
以事奏闻云。
希世卓秀者也。
登即有诏。
令本州备礼所在恭送。
既达京辇殊蒙慰引。
赐纳僧伽梨并衣一袭。
仍令住清禅寺。
从容法侣敦悦玄儒。
才藻屡扬汲引无竭。
预有衣冠士族。
皆来展造门庭。
莫不赞其洽闻博达。
机捷之谓也。
末厌烦梗思济清神。
乃从应禅师
禀资心学。
掩关两载。
情𮛫诸门。
遂语默于贤圣之间。
谈授于经纬之理。
值隋氏云丧法事沦亡。
道阕当年情欣栖静。
大业末岁。
移卜终南之高冠岭。
因岩构室疏素形心。
会唐运勃兴苍生攸济。
不滞物我。
来从帝城。
讲诲暂扬。
倾都请道。
武德年内释侣云繁。
屡建法筵皆程气宇。
延兴寺。
百座讲仁王经
王公卿士并从盛集。
沙门吉藏爰竖论宗。
声辩天临贵贱倾目。
才施锐责。
言清理诣思动几微神彩惊越四部骇心百辟。
顾而叹曰。
非惟论辩难继。
抑亦银钩罕踪。
今上在蕃亲观论府。
深相结纳拟为师友。
六使来召令赴别第。
以生名杀身之累。
由来有人。
退让馀词一不闻命。
及贞观开译。
诏简名僧众以文笔知名兼又统详论旨。
乃任为翻论之笔。
译讫奏闻。
有敕赐帛百匹衣服一具。
又著论序曰般若灯论者。
一名中论。
本有五百偈。
借灯为名者。
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
举中标目者。
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
然则灯本无心智也。
亡照法性平等。
中义在斯。
故寄论以明之也。
若夫寻论滞旨。
执俗迷真。
颠倒断常之间。
造次有无之内。
守名丧实攀叶亡根者。
岂欲尔哉。
盖有由矣。
请试陈之。
若乃构分别之因。
招虚妄之果。
惑累熏其内识。
恶友结其外缘。
致使慢耸崇山见深沧海恚火难触词锋罕当。
闻说有而快心。
听谈空而起谤。
六种偏执各谓非偏。
五百论师诤陈异论。
或将邪乱正。
或以伪齐真。
识似悟而翻迷。
教虽通而更壅。
可谓捐珠玩石。
弃宝负薪。
观画怖龙。
寻迹怯象。
爱好如此。
良可悲夫。
龙树菩萨救世挺生。
呵嗜欲而发心。
阅深而自鄙。
蒙独尊之悬记。
然法炬于阎浮。
且其地越初依。
功超伏位。
既穷一实且究二能。
佩两印而定百家。
混三空而齐万物
点尘劫数历试诸难。
悼彼群迷故作斯论。
文玄旨妙破巧申工。
被之钝根多生怯退。
有分别明菩萨者。
大乘法将体道居衷。
遐览真言为其释论。
开秘密藏赐如意珠。
略广相成师资互显。
至如自乘异执郁起千端。
外道殊计纷然万绪。
驴乘竞驰于驾驷。
萤火争耀于龙烛。
莫不标其品类显厥师宗。
玉石既分玄黄也判。
西域染翰乃有数家。
考实析微此为精诣。
若含通本末有六千偈。
梵文如此。
翻则减之。
我皇帝。
神道迈于羲皇
陶铸侔于造化。
崇本息末。
无为太平。
守母存子不言而治。
以为圣教东流年淹数百。
而亿象所负阙者犹多。
希见未闻劳于寤寐。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
学兼半满博综群诠。
丧我怡神搜玄养性。
游方在念利物为怀。
故能附弋传身举烟命伴。
冒冰霜而越葱岭
犯风热而度沙河
时积五年途经四万。
大唐贞观元年
顶戴梵文至止京辇。
昔秦徵童寿苦用戎兵。
汉请摩腾远劳蕃使。
讵可方兹感应道契冥符。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有司奏见。
殊悦帝心。
敕住兴善胜光。
即传新经之始。
仍召义学沙门及王公宰辅。
对翻此论。
研覈幽旨。
去华存实。
目击则欣其会理。
函杖则究其是非。
文虽定而覆详。
义乃明而重审。
岁在寿星。
检勘云毕。
其为论也。
观明中道。
而存中失
空显第一而得一乖空。
然司南之车本示迷者。
照胆之镜为鉴邪人。
无邪则镜无所施。
不迷则车不为用。
斯论破申。
其犹此矣。
虽复斥内遮外尽妄穷真。
而存乎妙存。
破如可破。
荡荡焉。
恢恢焉。
迎之靡测其源。
顺之罔知其末。
信是蓥心神之砥砺。
越溟海之舟舆。
骇昏识之雷霆。
照幽途之日月者矣。
此土先有中论四卷。
本偈大同。
宾头卢伽为之注解晦其部执。
学者昧焉。
此论既兴可为龟镜。
明达君子。
详而味之。
序成未即闻上。
帝敕秘书监虞世南作序。
见赜之所制。
叹咽无以加焉。
因奏闻上。
仍以序列于卷首。
所在传写缄于
贞观十年四月六日终于所住。
春秋五十有七。
葬于京郊之东。
列隧立碑颂其芳德。
太常博士褚亮为文。
之知道。
伦等崇其辩机
时俗以拟慧乘
固为笃论。
词注难穷。
无施不遂。
讲华严大品涅槃大智度摄大乘及中百诸论。
皆筌释章部决滞有闻。
又诵涅槃法华。
音文淳美。
时为众述。
清啭动神。
又抽减什物。
用写
寻阅才止便修虔奉。
善导众首舒畅物情。
为诸文雄之所称叙。
特明古迹偏晓书画。
京华士子屡陈真伪。
皆资其口实定其人世。
文章词体预能流。
草𮨕笔功名疏台府
每有官供胜集。
必召而处其中。
公卿执纸请书填赴。
随纸赋笔飞骤如风。
藻蔚雄态绮华当世。
故在所流咏耽玩极多。
悬诸屏障。
或铭座右。
著集八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