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友棠
李友棠字西华临川人
乾隆乙丑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全台诗
李友棠(?
~?
),字苕伯西华号适园
江西临川人
乾隆十年(1745)进士
二十一年(1756)以刑科给事中巡台御史四月到任,九月卸任回京。
绘有〈台湾赏番图〉,蒋士铨钱大昕姚鼐为之题诗〖参考:(1)连横台湾诗乘》卷2。
(2)许雪姬总策画《台湾历史辞典》附录表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1版1刷。〗。
有〈赤崁城〉诗二首,系集唐人诗句,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维基
李友棠字苕伯又字西华号适园江西临川人清朝官员。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进士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福建道监察御史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刑科掌印给事中提督福建学政,并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历升鸿胪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卿宗人府府丞内阁学士等职。
官至工部右侍郎
曾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
张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鹭洲号南漪又号柳渔
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工诗,与金志章厉鹗等以诗相切磋。
有《柳渔诗钞》。
全台诗
张湄(?
~?
),字鹭州号南漪又号柳渔浙江钱塘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
曾任《大清一统志编修
乾隆六年(1741)四月十二日翰林院巡台御史,兼理提督学政
乾隆八年(1743)四月秩满,十月丁忧回籍。
乾隆十六年(1751),任工部科给事中十八年(1753)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张湄书法俊秀,殿试时无人能出其右;又善于诗,常与厉鹗等人唱和,人谓其诗「舂容华润」。
在台二年馀,严查冒籍,校士公明,政绩卓著。
颇重文教,在台期间主岁、科两试,曾仿夏之芳《海天玉尺》编有《珊枝集》,选取诸生课艺佳作,纂集而成,以为士子科考撰文之楷模。
  张湄在台期间著有吟咏风物之作(瀛壖百咏),乃其自厦门澎湖,自澎湖台湾,及其在南、北两路之作。
每首四句,诗后皆附诂释,可作为采风者参考。
台湾道刘良璧曾推崇其作:「山川景物历历如绘,令观者如阅山海经,如读水经注。
光燄陆离,千态万状,皆于斯集见之」,并将之与苏轼的海外奇文并论。
连横在《台湾诗乘》中赞云:「张鹭洲之(瀛壖百咏),蜚声艺苑,传播东瀛」。
(瀛壖百咏)原有乾隆年间的精刊本,今未得见。
除(瀛壖百咏)外,张湄另著有《柳渔诗钞》十二卷,共一千一百多首,收在乾隆十年(1745)刊刻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其中,仅七、八卷收录其在台之作,但亦未见(瀛壖百咏)全貌。
近人林文龙曾做辑佚,去其重复,共收得五十七首(含断句)。
以下收录的作品乃以《柳渔诗钞》为底本,辅以范咸重修台湾府》(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艺文)、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风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并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张湄与「瀛壖百咏」)〖此文刊于《台南文化》,新八号,1980年
〗以进行校对、补充。
(施懿琳撰)
张湄字鹭洲号南漪又号柳渔
浙江钱塘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其诗春容华润,不为险怪之体,著有《柳渔诗抄》。
王汉秋
全台诗
王汉秋(?
~?
),字咏桑号泳翔清安邑(今山西运城县)人,寓居台南
同治间补廪生。
性慷慨,重然诺,家仅小康,后以此荡其产,晏如也。
尤眈吟咏,吐属清爽。
乙未(1895年)之役,避居厦屿,未几客死,施士佶有诗悼之〖编者按:参考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
施士佶悼诗见连横台湾诗乘》引。〗。
(吴福助撰)
释志圆
全台诗
释志圆(?
~?
),南海普陀僧,俗居湖南,幼丧父母,七岁受戒,从师云游天下。
曾两至台湾连横、王少涛等皆相往来。
画无宗法,信手涂来,亦别具风格〖参考林文龙〈《台湾诗荟》作者简介〉,《台湾诗荟》附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
存诗二首,见连横剑花室诗集》,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谢家树
全台诗
谢家树(?
~?
),字维城,号?,福建归化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由建宁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以父忧去。
乾隆廿六年(1761)六月再由福州教授复任,翌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
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云:「清代任学官者,例经考试,故多明经博雅之儒,其来台者亦多能诗之士。
雅堂虽有辑录,然尚未备,如府学教授谢家树〈清水洋〉……」〖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以下自清修台湾方志所引,及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十二首。
杨永智撰)
维基
谢家树字维城号兰村福建归化(今明溪)人,清朝官员。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进士
曾任建宁府儒学教授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以丁忧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福州教授再次调任,次年(1762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徐孚远明末清初 1599 — 1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65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闇公
崇祯十五年举人
与同邑陈子龙夏允彝等结几社相砥砺为名节。
曾荐东阳许都义勇可用,而大吏指为贼,竟杀之。
弘光时以马、阮乱政不出。
南都亡,起义兵抗清。
松江破,周旋海上诸义旅间,鲁监国任为左副都御史
郑成功每有大事,咨而后行。
后死于台湾
全台诗
徐孚远(1599~1665)字闇公晚号复斋江苏华亭人
明朝末年,曾与陈子龙等人倡组「几社」。
明亡后,曾襄助夏允彝举兵抗清,鲁监国左佥都御史永历五年(1651),从鲁监国厦门,后由郑成功迎至金门,甚受倚重。
永历十二年(1658)永历帝郑成功延平郡王成功指派徐孚远云南永历帝复命,孚远道安南(今越南),却受阻于安南王而折返厦门
永历十五年(1661),随郑成功入台,但未久留,后再返厦门
永历十七年(1663),清师攻陷金门厦门孚远拟携眷归乡而不果,遂滞留广东饶平,两年后病故于此〖关于徐孚远晚年行踪,包括是否曾入台湾,及去世之地点,都有不同说法。
综合各项资料,推测他应该曾来台湾,但停留时间不长,因此最后病故的地点也不在台湾,而以广东饶平之说较可信。
由于留台的时间不长,因此相关诗作可清楚看出作于台湾者数量甚少。
再者,台湾各种方志有明末诸入台遗老小传,但独缺徐孚远,这也是他留台时间甚短的旁證。
参考《徐闇公先生年谱》之考證。〗。
  徐孚远在明末文名甚著,现存诗作不论质量均大有可观。
其诗风苍劲雄浑,豪宕忠义之气贯注其中,擅长以壮语写悲情,面目鲜明。
有《钓璜堂存稿》诗集二十卷,1926年金山怀旧楼刻本发行,共收入古今体诗二千七百多首,书前有陈乃乾、陈洙两人合编之〈徐闇公先生年谱〉。
台湾银行编印之「台湾文献丛刊」将〈徐闇公先生年谱〉单独排印,并收入相关传记资料等数篇为附录一,徐孚远的〈交行摘稿〉诗作一卷为附录二,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二三种。
另,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八○种《台湾诗钞》,收有徐孚远诗作五十一首,为目前较易见之选本。
连横原本辑有《东宁三子诗录》,其中有《徐闇公诗钞》一卷,已佚。
连横台湾诗乘》卷一论及徐孚远诗,录其诗作十首。
以下所收徐氏诗作,以作于台湾者为限,唯判断不易,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廖振富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闇公松江华亭人
崇祯壬午举人
陈文騄晚清 1840 — 1904
陈文騄字仲英晚号槁叟,大兴籍祁阳人
同治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安徽候补道
有《养福斋集》。
全台诗
陈文騄(1840~1904)陈大受曾孙,字仲英号寿民又号南孙湖南祁阳人
同治九年(1870)举于乡,十三年(187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光绪十年(1884)金华知府十四年(1888)调杭州丁母忧,服阙。
十八年(1892)任台北知府
十九年(1893)任台湾道
二十一年(1895)割台内渡,后任安徽太平知府
二十八年(1902)督办皖北牙釐总局。
三十年(1904)卒,年六十五。
能诗,著有《养福斋集》。
编有《陈氏清劳录》,内有〈陈文肃公年谱〉〖参考:(1)国家图书馆特藏组编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增订再版。
(2)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
  乙未割台时,陈文騄兵备道,赋示诸将四首,以励士气,时人和者颇多。
诗见连横台湾诗乘》。
又有悲台湾诗,见陈汉光《台湾诗录》。
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维基
陈文騄(1840年—1904年)字仲英号寿民湖南祁阳人,中国清朝官员。
同治九年(1870年)乡试中举人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年(1884年)金华知府光绪十四年(1888年)杭州,因丁忧服阙。
光绪十八年(1892年)台北府知府
光绪二十年(1894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割福建台湾省日本,故内渡中国大陆,任安徽太平府知府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督办皖北牙釐总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卒,享寿六十五。
工诗,有《养福斋集》,另编有《陈氏清劳录》。
孙元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桐城人字湘南
贡生
官至东昌知府
有《赤嵌集》,乃康熙四十四年台湾同知后所作,记土风物产。
孙元衡字湘南桐城人
贡生历官东昌知府
有《赤嵌集》、《片石园稿》。
全台诗
孙元衡(?
~?
),字湘南安徽桐城人
曾任四川省汉州知府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编者按:周元文重修台湾府》〈秩官〉、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职官〉、余文仪续修台湾县》〈政志〉等皆记康熙四十年任。
重修台湾府》〈职官‧列传〉、《重修福建台湾府》〈名宦〉、蒋廷锡《清一统志台湾府志》〈名宦〉、鲁鼎梅重修台湾县》〈职官‧列传〉、薛志亮续修台湾县》〈政志〉、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志》〈宦绩〉、〈职官〉、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等又记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
依《四川通志》卷三十七〈王朝职官表〉孙元衡四川汉州知府任期为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四年(1698~1705),《山东通志》卷五十五〈王朝职官表〉孙元衡山东东昌知府任期为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年(1709~1711)
〗,迁台湾府海防同知
会岁旱,令商船悉运米,多者重其赏,否则罚,于是南北客艘云集,米价顿减,民得免饥乏。
尝摄诸罗县篆(康熙四十五至四十七年),兴修文庙建义学。
台湾府符,创置学田,以资贫士,严缉捕,以靖地方。
秩满,迁山东东昌府知府
慈惠爱民,县民建坊立碑以示爱戴。
  孙元衡在台所作诗有《赤嵌集》四卷,诗三百六十篇,王渔洋曾逐篇读过,凡遇佳作,辄作简明中肯之评语。
连横在《台湾诗乘》云:「〈飓风歌〉、〈海吼行〉、(日入行)诸作,健笔凌空,蜚声海上,足为台湾生色。
」其诗作对台湾风俗民情有极深刻的反映,艺术性极高,题材之奇险,在诗史上别具一格,盖得之于台湾山海之助。
《赤嵌集》版本有(一)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0种《赤嵌集》,1958年;(二)台湾中华书局,《台湾先贤诗集》,1971年;(三)成文出版社,连雅堂编《台湾诗荟》,1977年复刊;(四)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五)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丛刊》,1984年;(六)博爱出版社,《台湾方志集成‧清代篇》。
本书若干诗作收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重修台湾府》、《续修台湾府》、《重修凤山县》、《凤山县采访册》、《澎湖纪略》、《澎湖厅》所收。
其中(二)、(四)、(五)、(六)悉根据台银本,兹亦据台银本为底本,其馀诸本为校勘参考。
许俊雅撰)
清诗别裁集
字湘南江南桐城人
台湾郡丞
有《赤嵌集》。
诗之为道难言矣。
非独作诗难,即读诗亦难。
余非诗人也,而喜读诗。
忆自总角之年,窃览前人诗集,而于昌黎之奇堀、长公之豪宕,谓其笔力才气诚足千古,然非后人所宜学。
继而读晚近之诗,心折于两公,始知其本自风骚、出入汉魏,固非浅近卑靡者之所能学也。
因益涵泳咀寻,朝濡夕染,如见两公之为人而得其诗之妙。
其间岭海诸作,奥博奇畅,尤流连不能舍。
意者人与地相值,其灵秀有互相发者欤!
今读孙子赤崁集四卷,为文三百有六十篇,多官台湾时所作;标新领异,得未曾有。
台湾一郡之越在闽海也,赖圣天子威灵神武,辟鸿濛未启之天地,收职方未隶之版图。
诗人所至,阅历岁时,目览耳闻,皆归篇什,使其山川、人物、饮食、方隅以及草木、禽鱼无不吐其灵异而发其光华。
仰见我朝之功德炳炳烺烺,涵盖于日出之乡、昭垂于经史之外,呜乎盛矣!
孙子虽不世才,亦资天地自然之感触,台湾胜事,待以表章。
而当日潮州惠州犹在疆域之内,向使起两公于今日,置两公于海外,其才情之奔放,当亦不过如是而已矣。
假令孙子早入中秘,容与鸾坡,鼓吹休明,岂乏惊人之句,顾安能令读者之骇心动魄、往复低徊、骎骎乎与韩、苏两公较短絜长如是?
是孙子今日之得有是诗,则孙子之幸也!
余今日之得读是诗,则亦余之幸也夫!
岁在屠维亦奋若季秋下浣虞山友人雨亭蒋陈锡撰。
赤崁集者湘南使君台湾而作;其地有赤崁城,因取以名集。
台湾孤悬岛屿,原在禹贡职方之外,历代声教所不及。
明季天启间,始有倭奴、荷兰屯处,商贩颇聚。
继为郑成功遁踞,流亡渐集。
数十年来,不过为群盗逋逃之薮。
康熙二十二年,乃入版图。
针路万里,计程以更。
凡山川、风俗、民物皆典策所未载,前圣所未闻。
岁己丑使君来守东郡,出是集命实校阅,恍如乘风破浪,越澎湖、渡鹿耳,睹乍辟之乾坤,耳目为之一新,不祇可以侈一统无外之胜,抑以广天下后世之闻见,使之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也。
然风雅所咏,如鸠、鹊、麟、麇以及细草、夭虫,不过十五国之土产,人得而知,非若集中之蕃草、黎花、海鸟、蛮兽,率尔雅、山海经所遗,管夷吾张茂先之所问而失对者也。
因悟作诗之道,每以所遇进,其得之游览之助者正自不少。
实初读使君华岳诸什,清寒奇峭,已叹为诗中绝境。
再读片石园稿,巉刻之中,加以苍老,殆又进一境。
今读兹集,字字天风吹来,无迹可寻,不知是何境界也。
且其诗咏山川则指示要害,咏风俗则意在移易,咏民物则志弘胞与,诗歌而通于政事矣,此又作者之旨也。
梁邹张实居撰。
闽越当五代之季,文明始盛。
台湾又际穷海,诸蕃错处,昭代始隶版籍;以故山川风土,不载前史。
俗以劲悍相尚,官斯土者,非得廉敏果毅之才填抚而绥辑之,则不易以治
至若求文章于政事之外,盖数十年来,往往而鲜也。
湘南先生广汉报最迁台之郡丞,迄任三年,兵民怡熙,政调化洽。
公事之暇,形诸咏歌,遴其粹者犹赢数百首。
今年获依先生东郡幕下,尝取所著赤嵌集读之,呼吸风雷,震荡心目。
要其异才天授,囊括万有,而所见云垂海立,适以发抒胸中之奇,宜乎诗篇之雄,横绝古今,信足方杜、韩而驾苏、陆也!
刻既竣,谨志简末,以附不朽。
愚甥婿杭州赵沈埙拜识。
卓肇昌
全台诗
卓肇昌(?
~?
),字思克台湾凤山人,为卓梦采之子。
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官拣选知县,不赴。
少颖异,能承庭训,好为古文辞,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
著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
乾隆二十八年(1763)分修《重修凤山县》时担任「参阅」。
  连横台湾诗乘》谓卓肇昌:「主讲书院,著作颇多,有〈台湾形胜〉、〈凤山〉、〈鼓山〉等赋,又有〈龟山八咏〉、〈鼓山八咏〉,皆非佳搆,然亦有可诵者。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卓氏诗作计七十六首。
杨永智撰)
孙霖
全台诗
孙霖(?
~?
),字武水号羡门居士
浙江吴兴人
连横台湾诗乘》谓其于乾隆初期来台湾,曾绘制渡海图,并徵咏诗。
其作〈赤嵌竹枝词〉注中曾述巡道觉罗四明台湾知府余文仪台湾知县陶绍景禁演夜戏事,可推断其当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或稍后渡台。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陈斗南
全台诗
陈斗南(?
~?
),凤山县人
清乾隆间(1736~1795)诸生
生平不详,有《东宁自娱集》一卷,连横台湾通史》艺文志中有著录。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余美玲撰)
唐景崧晚清 1841 — 190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唐景崧 永清 1895年五月—1895年五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广西灌阳人字维卿
同治四年进士
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
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
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
有《请缨日》。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
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
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
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
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
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
适因安溪林鹤年办理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
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
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
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
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
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
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
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
著有《请缨日》、《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
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
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维基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
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
同治年间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
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曾短暂出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八天。
后因日本军队从澳底登陆,唐景崧得知此消息,便携带银两逃回中国大陆。
李如员
全台诗
李如员(?
~?
),字友胥广东陆安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来台,就读于海东书院,著《游台杂录》。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卢九围
全台诗
卢九围〖编者按:连横台湾诗乘》作「卢九图」。
〗(?
~?
),台湾县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诸生,生平不详。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余美玲撰)
王香禅
全台诗
王香禅(?
~?
),名梦痴本名罔市号留仙台北艋舺人
原系台北永乐座著名艺旦,貌美多姿,能唱京戏,称为「正音」。
曾从大稻埕赵一山学诗,所作情景浓至,造语清新。
又从连横游,诗艺益进。
嫁与台南举人罗秀惠,已而仳离,遁入空门,法名香禅
未几还俗,改嫁新竹介石,婚后同赴上海,转居吉林天津北京等地。
九一八事变起,日寇窃据东北,谢介石任伪满州国要职,王香禅因夫妻感情不睦,留居天津
抗战胜利后,谢介石因汉奸罪被捕入狱,王香禅与子女仍留居天津
大陆陷共后,其事迹无闻〖参考国家图书馆编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年12月。〗。
  王香禅存诗二首,见连横剑花室诗集》,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王槐
全台诗
王槐(?
~?
),字丹生浙江钱塘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业盐,为人风雅,著《废莪室诗草》。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蔡国琳晚清 1843 — 1909
全台诗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
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
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
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
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
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
同治十三年(1874)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
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
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
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
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祠设帐授徒。
明治廿九年(1896)台南县知事矶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许南英、陈瘦云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云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
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
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
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于家,未刊。
连横评:「〈秋日延平郡王〉一首,可谓集中杰作。
……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
〗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松鹤遐龄集》、《药烟集》、《稗海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
杨永智撰)
徐葵
全台诗
徐葵(?
~?
),字佩云江苏吴县人,邑庠生,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士。
著《澹如吟著》一卷。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施懿琳编校)
吴甫三
全台诗
吴甫三(?
~?
),略历未详。
存诗一首,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吴坚
全台诗
吴坚(?
~?
),字痌鸳江苏武进人
略历未详。
存诗一首,见连横剑花室诗集》,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