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薛允升晚清 1820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901 【介绍】: 陕西长安人字克猷号云阶
咸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光绪间累迁刑部侍郎,历礼、兵、工三部,擢刑部尚书
长于听讼治狱,精研律例。
有《汉律辑存》、《唐明律合编》、《服制备考》、《读例存疑》等。
维基
薛允升(1820年—1901年)字克猷号云阶云陔
陕西长安人
咸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
光绪三年(1877年)江西饶州府知府调任四川成绵龙茂道道员
光绪十九年(1893年)刑部尚书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96年5月30日)中午,永和宫太监李苌材、张受山在北京大栅栏庆和戏园”看戏时因争西楼三桌雅座与人发生口角,掌柜黑永闻声前来解劝。
下午太监再返庆和园,张受山唆使范连沅、阎葆维、王连科、李来喜、毕汶碌等人持械行凶,后至天全茶馆。
中城练勇局的副指挥杨绍时派遣队长赵云起率领兵勇二十名前往镇压。
太监见状挥刀乱砍,竟“击杀捕者”,赵云起受重创殒命,兵士刘文生、马连恒等多人受伤。
薛允升下令将二人斩首。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下令要求改判。
薛允升仍判张受山“斩立决”,改判李苌材“监候斩,秋后处决”。
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三,受其侄薛济受贿案牵连,贬为宗人府府丞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病辞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随驾至河南,以病卒于汴梁
主要活动
  • 185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谭钟麟清末 1822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2—1905 【介绍】: 湖南茶陵人字文卿
咸丰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监察御史陕西浙江巡抚,又总督陕甘、闽浙、两广等省。
在地方能兴利除弊,在陕浚郑白渠,教民种桑养蚕纺织;在浙修海塘,重建文澜阁
对戊戌变法则不以为然。
旋以老乞归。
维基
谭钟麟(1822年—1905年)字文卿原名谭二监湖南茶陵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曾任两广总督,任内镇压了杨衢云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当时的南海县知县审理陆皓东等革命党人。
谭钟麟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入翰林院编修
同治年间外放,历任多职。
同治十年(1871年),因左宗棠疏荐,出任陕西布政使,不久代理陕西巡抚
由于他保证了左宗棠进军新疆期间的粮草供应,为平定阿古柏之乱做出了贡献,光绪元年(1875年),实授陕西巡抚一职。
光绪五年(1879年)谭钟麟调任浙江巡抚,在任期间整修了文澜阁,有政绩。
光绪七年(1881年),升任陕甘总督,在任内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当地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光绪十四年(1888年)谭钟麟告病辞职,但三年以后即被再次征召入,以尚书衔吏部左侍郎兼署户部左侍郎,管理国库。
光绪十八年(1892年)升任工部尚书,不久调任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调任两广总督
任内禁止了当时在广州流行的一种闱姓赌局;也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当时的南海县知县审理陆皓东等革命党人的犯罪事实。
其间并多次上疏反对戊戌变法,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谭钟麟因不满租借新界,以病告归。
光绪31年(1905年)病逝于长沙谥文勤
主要活动
  • 185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家骧晚清 1827 — 1885
维基
张家骧(1827年—1885年)字子腾浙江鄞县(今宁波)人。
晚清政治人物。
卒谥文庄
同治元年(1862年)殿试第二甲第十二名,赐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五岁。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67年出督山东学政,寻调山西(与于建章对调)。
1868年因父丧解职,守丧后重新上任旧职。
历升翰林院侍讲同治十年1874年8月)、南书房行走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侍读侍讲学士等。
光绪元年(1875),任顺天乡试同考官12月,任日讲起居注官光绪二年任国子监祭酒光绪七年(1881),任詹事府少詹事,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绪八年,任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任稽察科事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光绪九年(1884),任直隶省举人复试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官朝考阅卷大臣,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任武会试正考官慈禧太后50寿庆,赏赐张家骧“砥德砺才”牌匾,并赐紫禁城骑马,终官吏部右侍郎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家骧病逝于吏部侍郎任上,归葬于鄞县龙观。
主要活动
  • 186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延煦晚清 1828 — 18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7 【介绍】: 宗室,隶正蓝旗字树南
直隶总督庆祺子,以任子官礼部主事
咸丰六年进士
光绪间历任热河都统左都御史礼部尚书
以劾左宗棠,不随班祝“万寿圣节”,用语过当,革职留任。
旋遵旨巡察海防,疏陈烟台旅顺间防守事宜。
十二年,两宫谒东陵,慈禧太后不欲在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陵前行跪拜礼,延煦面诤数四,慈禧不得已跪拜如仪。
维基
延煦(1828—1887年)字青卿号树南宗室,隶正蓝旗满洲
清朝官员,礼部尚书进士出身
咸丰六年(1856年)二甲进士,改庶吉士
同治四年(1865年)盛京兵部侍郎光绪二年(1876年)十月热河都统,后病解。
光绪九年(1883年),再出为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礼部尚书,卒于任。
曾任理藩院尚书
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戊子,接替恩承,担任清朝礼部尚书,后去世。
由宗室奎润接任。
担任《钦定台规》(清都察院刊本,1892)总阅官。
祖孙三代皆为进士翰林
主要活动
  • 185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翁同龢清末 1830 — 1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
翁心存子。
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同光两朝皆为帝师
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参机务。
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
和议起,力争改约稿。
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卒于家。
宣统元年复原官。
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
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谥文恭
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
江苏常熟人
咸丰六年(1856)进士
授修撰。
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以主变法革职回籍。
宣统间追谥文恭
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
词风类诗。
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同治帝光绪帝的两代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曾国藩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主要活动
  • 1856年,状元,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夏同善晚清 1831 — 18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80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舜乐号子松
咸丰六年进士
同治间累擢兵部侍郎,兼刑部
光绪间吏部右侍郎,督江苏学政
旋受命巡视黄河,阅沿江炮台,所奏均合机宜。
居官清廉,持家节俭。
卒谥文敬
夏同善字子松仁和人
咸丰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谥文敬
维基
夏同善(1831年—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浙江仁和塘栖镇(今属临平区)人。
晚清政治人物。
夏同善幼年丧母,父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常随继母住外婆家,好读书,遍读外祖父萧麒藏书,与胡雪岩有交情。
咸丰六年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
善写文章,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甚得慈禧太后赏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善反对议和。
太平军杭州夏同善在家服父丧,携母到上海
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少詹事
同治十年(1871年)兵部右侍郎
同治十二年(1873年)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闻名。
光绪元年(1875年),与内阁学士翁同龢毓庆宫授读
光绪四年视学江苏
光绪六年(1880年)卒。
朝廷赐祭葬,谥文敬
于大清岭。
浙江图书馆今存夏同善手稿《夏子松先生函牍》。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夏同善翰林第
主要活动
  • 185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奕诉晚清 1832 — 1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8 【介绍】: 清宣宗第六子。
爱新觉罗氏
咸丰时封恭亲王
英法联军陷京后,为全权大臣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并与桂良等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杀肃顺端华等,授议政王,掌军机处、总理衙门
主张借洋兵镇压太平军,支持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洋务活动。
同治中议政王等职务。
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
中法战争期间复被罢去军机大臣等职务。
至甲午战争间复职。
戊戌变法前夕病死。
谥忠
吴大澄晚清 1835 — 1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同治七年进士
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
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
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
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吴大澄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
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
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澄(1835-1903)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江苏吴县人
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善诗文,精书画、金石。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
吴大澄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
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
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
二年金陵参加乡试落第。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澄中式第三名举人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
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澄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
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
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
光绪六年(1880)三品卿衔吉林督办。
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
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
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
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
光绪十四年(1888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
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光绪十八年(1892年)湖南巡抚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
清史稿》有传。
主要活动
  • 186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荣禄晚清 1836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903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
咸丰二年由荫生以主事用。
同治间累擢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光绪间步军统领
中日战时,恭亲王、庆亲王办军务荣禄参其事。
战后,疏荐袁世凯练新建陆军。
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
甚得慈禧太后信任。
光绪二十四年袁世凯以有谋围颐和园慈禧密报,上告慈禧,遂助成戊戌之变,幽禁光绪帝,镇压维新派。
军机大臣,节制北洋各军,乃设武卫五军。
二十六年,欲阻太后用义和团,为太后所斥。
八国联军入,随慈禧西安
还京后任督办政务大臣
卒谥文忠
孙家穆
维基
孙家穆安徽寿州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
户部云南司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云南巡抚杜瑞联报销军费,由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前往北京向太常寺卿周瑞清王文韶景廉打通关节,孙家穆索贿十三万两,此时阎敬铭上任户部尚书孙家穆知其清,最后以八万多两了结。
是年六月御史陈启泰奏参周瑞清受贿,朝廷立即派刑部尚书麟书潘祖荫确切查明,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又奏称云南报销案,户部索贿八万两,后来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
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节敬”、“别敬”、“赠敬”等变相贿赂,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连上奏折表示支持,但翁同龢等表示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仅将王文韶景廉奎润董恂降二级调用,孙家穆周瑞清革职、赔赃。
主要活动
  • 18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刚毅晚清 1837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
光绪初刑部郎中,承审馀杭杨乃武案,获平反。
十一年,为山西巡抚,辑《牧令须知》。
二十年,授军机大臣
旋又擢至协办大学士
为守旧诸臣之最。
曾筹饷理财江南广东,所至搜括殆尽。
反对新政,尝与荣禄谋废光绪帝,立溥□为“大阿哥”。
二十六年,被慈禧太后派往涿州视察义和团情形,还言拳民可用。
遂奉命与载勋统帅团民。
八国联军陷京师,随慈禧西逃,卒于途中。
和议后追夺原官。
张荫桓晚清 1837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广东南海人
字樵野一字皓峦
捐资为知县
光绪间,历山东登莱青道安徽徽宁汝太广道八年,以三品京堂,直总理衙门,有知外务之誉。
旋因故降官。
十一年,充出使美、日、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件,争得美方赏银。
十六年还国,仍直总理衙门,历迁户部左侍郎
甲午战争后,历访英、法、德、俄等国,归国后曾陈自强之策。
戊戌变法期间,受命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与康有为往来甚密。
政变后,遣戍新疆
西太后对外宣战后,被诬杀。
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钞》等。
张荫桓字樵野南海人
官至户部侍郎,如尚书衔
有《铁画楼诗文集》。
张之洞清末 1837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
少时工词章。
同治二年进士
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
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
宝廷陈宝琛张佩纶号为清流
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
后督湖广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
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
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
卒谥文襄
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
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
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太保谥文襄
有《广雅堂集》。
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
谥文襄
直隶南皮人
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
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
有《广雅堂诗集》。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
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
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
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
同治六年(1867)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
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
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
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
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著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主要活动
  • 1863年,探花,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董福祥晚清 1839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8 【介绍】: 甘肃固原人字星五
同治初集众参加回民起事,占有花马池一带。
后降左宗棠
光绪初随征新疆,平定阿古柏。
官至甘肃提督
二十三年,被调入,所部改编为武卫后军。
义和团运动期间,率所部围攻使馆
旋随西太后出逃。
和议成,革职归里。
汪鸣銮清末 1839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7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柳门号郋亭
同治四年进士
编修
光绪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总理衙门行走
因主张巩固帝位,以奏对离间罪革职。
还乡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
维基
汪鸣銮(1839年—1907年)字柳门号郋亭一号郇亭安徽休宁人,寄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进士出身,清末政治人物、藏书家,碑帖名家,“翁门六子”之首。
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任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光禄大夫
甲午战争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福建台湾省
翁同龢分别奔走各国使节处以期废止割地条款,但最终未成。
养心殿召对之间,言语为太监探知,密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之大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旨,以离间光绪帝慈禧太后为名,革差,永不叙用。
罢归杭州书院教席,在杭州训诂精舍和敷文书院讲学。
曾出赀在桑梓地汪村(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坑口乡)修复历经明清两朝的“汪家花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葬于花山
罢归后,侨居苏州
苏州居所建有藏书楼“万宜楼”,上下三层,中有庭院,用转辘以取书。
藏书印有“万宜楼藏善本书记”。
编有《万宜楼善本书目》1册,收有宋本13种,元本12种,明本、抄本、批校本、稿本数百种,皆为善本。
著有《万宜楼诗录》2卷(稿本)、《郋亭诗》1卷(稿本)、《汪柳门稿》(同治12年刻本)、《能自强斋文稿》。
主要活动
  • 186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奕譞晚清 1840 — 18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891 【介绍】: 清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氏
曾参与祺祥政变,得慈禧太后信任。
以醇郡王御前大臣管神机营。
同治末亲王
同治死后子载湉入继帝位。
德宗光绪间中法战时,入军机,主海军衙门,挪海军经费建颐和园
卒谥贤
醇贤亲王奕譞号朴庵宣宗第七子。
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
陆润庠清末民国初 1841 — 1915年9月26日
简介
字凤石号云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早逝,家穷,全靠寡母做针线度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状元
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事起,将仅存六十四册《永乐大典》运回府中。
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
民国成立,担任溥仪的师傅。
民国四年(1915年)9月26日逝世。
谥文端
书法,擅行楷,意近欧、虞。
维基
陆润(1841年—1915年9月26日)字凤石号云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废并入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状元
主要活动
  • 1874年,进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毓贤清 ?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字佐臣
监生。
光绪间山东曹州知府,治盗果于杀戮。
历江宁将军,调任山东巡抚
杀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旋承认拳民为团练
政府因遭列强诘责,征之还京。
寻任山西巡抚
杀外国传教士及教民多人。
八国联军入京后,随西太后逃至西安
议和时,被指为“祸首”。
在谪戍新疆途中至兰州时处死。
英年清 ?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汉军正白旗人,隶内务府,何氏,字菊侪
贡生考取笔帖式,累迁郎中护军参领
光绪中,历奉宸苑卿,左翼总兵副都统工部右侍郎,调户部
协助载勋、刚毅统率京津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充行在查营大臣。
辛丑条约后,被指为袒护义和团“祸首”之一,被迫自杀。
葛宝华晚清 1844 — 19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0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振卿
光绪九年进士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累擢兵部左侍郎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慈禧太后西安,奏请变通科举,精练新军,振兴实业。
工部尚书,调刑部
宣统初礼部尚书
卒谥勤恪
维基
葛宝华(1844年—1910年)字振卿谥勤恪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进士出身
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试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登进士,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汉章京,升任户部员外郎
光绪十年,任户部福建司主稿户部河南司员外郎
光绪十五年,任总理衙门章京
光绪十六年,任户部浙江司郎中户部福建司郎中
光绪十九年坐粮厅监督
光绪二十一年,任户部云南司员外郎内阁侍读学士
光绪二十二年,任太常寺少卿,管理觉罗学事务,任通政司副使
光绪二十三,任福建正考官次年光禄寺卿
光绪二十四年,任宗人府府丞;后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光绪二十五年兵部左侍郎
光绪二十七年,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升任工部尚书、管理沟渠河道事务。
同年改刑部尚书
光绪二十八年,兼署工部尚书磨勘试卷大臣
光绪二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副考官
次年,任殿试读卷大臣
光绪三十二年,改镶红旗蒙古都统查斋大臣
次年,任阅卷大臣
光绪三十四年,署理法部尚书
宣统元年任礼部尚书,署理法部尚书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