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项忠明 1421 — 1502
字荩臣嘉善人,居秀水
正统壬戌进士
刑部员外郎
从英庙北狩,陷沙漠,走七昼夜始达宣府,足刺蒺藜数百不觉也。
归晋广东按察副使
历陜西按察使
赈活饥民以万计。
忧去,军民伏阙请留。
诏夺情还陜。
右副都御史抚其地。
时洮岷番乱,调兵抚捕之。
成化元年,寇入延绥塞。
宁远伯击走之。
陜土亢且卤,开龙首渠、郑白渠,灌田七万顷。
固原土达满四叛,有众二万,廷议推忠总师。
曰:此贼须坐困之。
乃据其水草,持百日,贼渴甚有降意。
单骑入贼营,众皆来归。
而满四尚率骁骑劫营,大小百馀战皆捷,擒其爱将杨虎,狸不杀,解所佩金钩遗之,遣使内应,贼遂平
右都御史
京师大水,诏巡视顺天诸郡,赈活无算。
荆襄李胡子为乱,复诏督师往讨。
先榜谕散归流民百四十万,斩首三千馀级。
因献俘,上便宜十事。
寻转刑部尚书,改兵部
巨珰汪直擅权,疏其奸,罢直东厂。
御史戴缙上书,白其能,仍领厂事,遂构,落职去。
七年,诸奸败,复官。
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著有藏史居集。
王越明 1423 — 1498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理军务,同年,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固原,举定西侯蒋琬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论。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卒于甘州
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叶淇明 1426 — 14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96 【介绍】: 淮安府山阳人字本清
景泰五年进士
成化中累官大同巡抚
孝宗立,召为户部侍郎
弘治四年,进尚书
能为国家惜财用,每廷议用兵,辄坚持不可。
惟变盐法,令淮商以银代粮,盐课增而边镇储粮减。
九年,乞休归卒。
姜绾明 1452 — 15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2—1507 【介绍】: 江西弋阳人字玉卿
成化十四年进士
景陵知县南京御史
弘治二年,因劾南京守备中官蒋琮,被逮赴京论鞠,谪判桂阳
庆远知府,击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韦七旋、韦万妙。
右江兵备副使,献策平岑猛,请改流设官,廷议从之。
仕终河南按察使,引疾归。
俞谏明 1455 — 1524
维基
俞谏(1455年—1524年)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官至右都御史
俞荩之子。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
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山东长清县知县,升任南京监察御史
正德初,出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剿捕嵩县雪花崖起事首领
不久,改山西佥事
正德三年(1508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平定大帽山民变。
再升广东按察使副使,途中召为大理寺少卿
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治理苏州杭州等地水患,修治圩塘,百姓享其功劳。
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
正德八年,姚源王浩八率众民变,明武宗俞谏替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伐。
当时王浩八有一万余部队,屯兵于浙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随后逃亡江西德兴,以所执都指挥白弘、江洪为任职,求按察使王秩招抚
王秩接受,但王浩八反悔,佔领贵溪裴源山,收复余众,连营十里。
俞谏于是下令王秩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佔领各地要害,而亲自与都督李鋐乘夜冒雨进攻,攻破并俘虏斩杀数千人,并生擒王浩八。
其党羽溃走玉山俞谏则与南赣巡抚周南江西巡抚任汉再次进攻并斩获七百馀人。
剩下叛军逃亡姚源,俞谏则命吴廷举等进剿逼擒。
民变之事仍然不休,王垂七、胡念二等继续叛变,杀害按察使司副使李情、及饶州通判陈达、秦碧,指挥世臣等,俞谏随后再次率兵平乱。
随后兼任江西巡抚次年出击临川民变,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兼江西巡抚
群盗悉平。
宁王朱宸濠张鳌山正德十一年(1515年)俞谏被召还,致仕归乡。
嘉靖元年(1522年),因举荐,俞谏得到起用并担任故职,并任漕运总督
青州矿盗王堂等起义,在东昌兖州济南等地流窜抢劫。
都指挥杨纪指挥杨浩等进攻,杨浩战死,杨纪被免。
世宗责怪山东将吏,御史诸臣分道逐贼,义军流劫金乡鱼台间。
突然进攻曹州,准备渡过黄河,但未能实现,遂再次掠夺考城黄河西岸。
而当时王友贤等率众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
河南保定等地纷纷告急。
廷议以诸道巡抚权位相埒,命俞谏都督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军务,节制各地军队。
当时,义军在考城再次出现,官军欲追缴,而河南义军张进引三百骑驰至,双方交战,官军大溃,将士死者八百余人。
俞谏于是改用连营相进之计,义军势力遂消亡。
同年,召回掌管都察院事。
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廖纪明 1455 — 1532
维基
廖纪(1455年—1532年)字时陈又字廷陈号龙湾直隶河间府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官至吏部尚书
庚子(1480年)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
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历迁考功司、文选司郎中
正德四年(1509年),任太仆寺少卿
次年太常寺少卿
正德五年,任四夷馆卿
正德七年(1512年),任太常寺卿
正德九年,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期间拒绝授受贿赂。
正德十二年,升任吏部右侍郎
正德十四年,任吏部左侍郎
明世宗即位后,拜为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元年(1522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此后被弹劾罢免。
嘉靖三年,大礼议方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途中弹劾张璁桂萼张璁桂萼一党的陈洸遂弹劾杨旦而举荐廖纪明世宗遂罢免杨旦,以廖纪取代。
廖纪则上疏推辞道:“臣已经七十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
”当时世宗正厌恶此两人,遂没有批准。
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廖纪持不可。
此后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张璁等欲起用王琼廖纪则举荐彭泽王守仁世宗没有批准。
此后则以邓璋王宪名上,竟用王宪
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寔昌以世庙礼成,请宽恕大礼议中得罪的诸臣,张璁桂萼亦以为请,奏章俱下吏部
廖纪等人列上四十七人,但世宗却没有批准。
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而救马永被谪官,给事中沈汉救。
廖纪从容对答,并举荐马永杨锐,得到世宗批准。
廖纪此后因老辞职,得到批准。
历加太子太保、进少保,赐敕乘传。
卒赠少傅谥僖靖
许诰明 1471 — 1534
维基
许诰(1471年—1534年)字廷纶号函谷河南河南府陕州灵宝县人。
许进次子。
许赞许论之兄。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河南乡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视延绥军储等事,得到明孝宗嘉奖。
后弹劾监督中官苗逵贪污罪,刑科右给事中
正德元年(1506年),其父许进担任兵部尚书,根据明朝法律,大臣之子不能担任言官职位,于是改为翰林院检讨
当时恰逢许进忤逆刘瑾削籍,许诰亦被谪为全州判官
父丧归养,久之,因举荐起用为尚宝司丞
嘉靖年间,起用为南京通政参议,改翰林院侍讲学士,升太常寺卿国子监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吏部右侍郎,同年冬改为南京户部尚书
十三年(1534年)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许赞明 1473 — 1548
维基
许赞(1473年—1548年)字廷美号松皋河南河南府陕州灵宝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嘉靖时累官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许进第三子。
许诰之弟,许论之兄。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河南乡试第五名举人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
大名府推官十五年(1502年)陕西道监察御史,避父职,正德二年(1507年)十一月翰林院编修
其父被刘瑾迫害,许赞受牵连贬官,出为临淄县知县丁父忧,服阕,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升副使,理海道,十四年(1519年)七月山西督学副使,又调山东副使
明世宗继位,十六年(1521年)八月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升四川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年(1525年)八月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光禄寺卿,六年(1527年)九月刑部右侍郎,以辨疑狱知名。
七年(1528年)七月刑部左侍郎
后因刑部尚书高友玑被弹劾,八年(1529年)刑部尚书,检举揭发多起贪污贿赂。
十年(1531年)改任户部尚书,后母丧归省,服未阕,十四年(1535年)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二十二年(1543年)入阁兼文渊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张璧严嵩一同参与机务,“政事尽决于”,加少傅,再三上疏,自请退休。
少师谥文简
筑有花园口,位于郑州北郊的黄河岸边,佔地540亩,遍植奇花异木。
严嵩明 1480 — 1567
维基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
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
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
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
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
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
严嵩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
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被抄家去职,两年后而殁。
著有《钤山堂集》40卷。
汪文盛明 1482 — 15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崇阳人字希周
正德六年进士
饶州推官,入为兵部主事
嘉靖初,历福州知府,有惠政,民为立节爱祠。
云南按察使
十五年廷议安南莫登庸篡位,欲出兵攻之。
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定谕登庸修贡之策,兵得不出。
有《白泉文集》、《白泉选稿》。
黄宗明明 ? — 1536
先生字诚甫
进士官兵部曹。
王文成公方论学,先生在其门,称高弟。
宸濠初反,先生上江防三策,为大司马乔公所重,复上谏南巡疏。
武宗南都,百官服罩甲衣以朝,先生约言官共奏,不宜服亵不果,即移疾归。
寻起刑部,会张、诸臣方议大礼,举朝哗之,先生持论独与合。
署丞何渊睿宗太庙,即具疏力言不可。
出守吉安
下车首建白鹭洲书院,以学道教诸生
宸濠遗孽朱祥阻隘啸众,白日乘肩舆横行城市中,吏不敢问。
先生潜发兵布贼舍左右,候除夜,牒郡从事他出,猝至其所。
贼方聚饮酣,伏发,立缚祥父子及其党,无一人得脱,尽斩之。
人谓先生计略足方文成也。
巨寇既平,次治奸吏,次决健讼,次行清里法,次行团甲法,次修义仓,行备荒法,俱有条绪。
稍迁福建盐运使,召修明伦大典,晋光禄卿
光禄须知,为疏以进。
略曰:帝王谨德,于供御饮食,至为切近。
防奢止欲,养德养身,不可不慎。
唯宗庙荐食,所在必虔,乞定制,使祀有常式,荐有常品,膳有常味,宾赐有常格,多寡有常数,使贪馋无所干利。
上纳之,著为令。
兵部侍郎
编修杨名以论权贵下狱,诏穷治主者。
时在议礼大狱,后党议渐生,先生疏言:杨名罪不罪,宜有定法。
然罪一杨名,而必求主使之人,延及善类,将尽于一网,其关国家元气不小。
乞得宽罪,无穷其事。
上为霁威,然坐是竟出为福建参政
召补礼部侍郎
庄肃皇后崩,廷议欲从杀礼,先生力争之。
广宁兵变,复疏请擒治渠魁,以昭国体,者韪之。
未几卒。
先生为人温恭廉静,然风节最著,未尝为贵势所诎。
至其应变成务,沈几默运,每确有定力。
时以为传文武之学而能见诸用,当以先生举首焉。
相世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安邑人
正德九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
沉毅质直,不苟言笑;博极群书,诗文雄迈。
嘉靖三年廷议大礼,世芳抗疏直谏,略无避讳。
谪戍延安,凡十三年
隆庆初追赠太常寺少卿
殷正茂明 1513 — 1592
维基
殷正茂(1513年7月6日—1592年1月17日)字养实号石汀
直隶歙县上里村(今安徽)人,祖籍直隶丹阳(今江苏)同进士出身
国子生中式癸卯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名,三甲一百九十七名进士,与张居正同榜,授行人。
三十二年四月选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八月巡视京营。
进礼科右,三十四年十月升兵科左,劾罢南京刑部侍郎沈应龙
三十五年三月出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三十八年正月考察以贪被罢黜革职。
后复任云南副使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复除湖广兵备副使八月浙江右参政二年九月江西按察使
隆庆三年冬廷议镇压古田壮族韦银豹、黄朝猛之乱。
殷正茂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提督李迁调土、汉兵十四万,令总兵俞大猷为将,分兵七道进,连破数十巢。
黄朝猛死,韦银豹被叛徒廖东贵出卖,解送至京城
五年五月以功进兵部右侍郎,仍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继续担任巡抚
八月接替李迁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
两广总督任内的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南部被分拆为新安县,范围包括今天的香港深圳
郭朝宾明 1513 — 1585
维基
郭朝宾(1513年—1585年)字尚甫号黄涯山东汶上县人,军籍。
嘉靖乙未进士万历初年工部尚书
山东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二百八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五名进士
十八年户部广西司主事二十年山西司郎中,宣大督粮。
二十五年陕西按察司副使、备兵西宁,居三年,以外艰归。
家居十年,乃出补河南管河副使,又三年迁陕西右参政,分守关西道,居二年,以内艰归。
隆庆改元,起补浙江右参政元年(1567年)八月升本省按察使十月右布政使二年二月左布政五年二月顺天府府尹三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十一月户部左侍郎六年七月总督仓场万历二年(1574年)六月工部尚书五年十一月以纠拾致仕。
万历十三年六月卒,享年七十二。
(一)在大同督饷时,改革传统运送粮草办法,杜绝亲朋、权贵请托,为国家节余运费2万两(白银)。
(二)赴西宁安抚外族部落,以诚相见,不妄杀戮,很快促其臣服,边境得以安宁。
(三)任河南副使期间,一韩姓军官,因其仆作恶被当地指挥逮捕,便夜入指挥宅邸,行凶斗殴,并杀死自己小儿诬陷指挥
郭朝宾深入访查,很快予以查明昭雪。
(四)在浙江主持土特产品收购时,系统调整了收购办法和价格,稳定了市场,避免了豪富权贵从中渔利。
(五)朝中一江陵宠臣,为表现自己,几次奏请开挖胶莱二河,皇上准备批准。
郭朝宾经实地考察,认为开河时机未到。
他不附和,不媚上,几次廷议,均以其力谏而被皇上否决。
郭朝宾享年72岁。
皇帝派员建墓,葬于汶上城东北郭家林。
邓栋
维基
邓栋字少隆号登庵湖广汉川县人浙江台州府临海县,官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浙江乡试第十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进士
行人司行人礼科给事中,曾奉命核查蓟辽总督许论滥请军饷之事。
历官山东按察司副使,官至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
翁大立明 1517 — 1597
维基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元本又字儒参道生号见海浙江余姚(今宁波)人,进士出身
嘉靖十三年甲午浙江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会试第七十八名,二甲二十八名进士
刑部主事,升刑部广东司郎中二十五年正月恤刑江西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升湖广督粮参政三十三年十一月其职务被裁革,令赴部别用,三十六年江西按察使十二月广东右布政使,累官至山东左布政使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成为封疆大吏,三十九年三月礼科给事中曾濂弹劾,被令回籍听用。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起复为巡抚山东兼理营田,因母丧丁忧去官。
服阕,隆庆二年(1568年)九月翁大立奉旨接替朱衡,担任总理河道都御史
次年七月黄河沛县大决口。
京杭大运河中有二千多艘粮船,在台庄以南的邳州河段受阻。
翁大立上疏言:“臣按行徐州,循子房山,过梁山,至境山,入地浜沟,直趋马家桥,上下八十里间,可别开一河以漕。
”即所谓的泇河。
朝中廷议准奏,但不久黄河水退,京杭运河得以顺畅通行,翁大立的奏折建议就束之高阁彻底搁浅了。
隆庆四年(1571年)六月鸿沟、境山、淮河疏浚等水利工程竣工。
明穆宗非常高兴,想要擢升翁大立
但此时黄河淮河同时发水灾,引发决口,不少河道被淤塞。
更严重的是,泰山庙到七里沟,十多里淮河被淤塞,淮河水从朱家沟满溢而出,居然改道至清河县河南镇,与黄河合流。
此时翁大立正在京师担任工部右侍郎一职。
隆庆皇帝下令让新上任的河道总督都御史潘季驯总管水利工程,负责防洪治灾。
不料,黄河邳州大决口,睢宁水道被淤塞长达一百余里。
翁大立马上上奏,建议开泇口、萧县二河道。
翁大立并配合潘季驯的工作,重新筑造堤坝,弥补决口。
水灾不久消退,漕运得以再次畅通。
但事后翁大立孔昭等人仍因“迟误漕粮”遭削籍。
隆庆六年(1572年)锦衣卫指挥使周世臣在自己家中被杀,把总张国维前来捕盗,惟有死者的婢妾荷花儿及家奴王奎在,遂声称二人通奸弑主。
狱成,刑部郎中潘志伊对此怀疑,许久未结案。
翁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愤怒荷花儿弑主,强迫潘志伊尽快处决凶手。
潘志伊依然存疑,翁大立就委命郎中王三锡徐一忠同谳。
两人竟无所平反,被置极刑。
数年之后,真凶被捕获。
京城人竞称荷花儿冤死。
明神宗大怒,欲重谴翁大立等。
给事中周良寅萧彦复劾之,乃追夺翁大立职,调王一忠王三锡于外。
潘志伊已升九江府知府,亦贬为陈州知府
万历二年(1574年)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
次年担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万历六年(1578年)致仕归乡。
萧端蒙明 1521 — 1554
全粤诗·卷三三四
萧端蒙(? — 一五五四)字曰启,号同野
潮阳人
与成子。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进士,选庶吉士
出为贵州道御史
秩满归,复为浙江道御史
廷议欲迁廷尉,会病卒。
著有《同野集》。
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李燧
维基
李燧字晦夫号梅台山东兖州府金乡县人,军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山东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名进士
行人司行人,秩满,擢户部主事,督饷通州
未几,擢员外郎,寻擢河南佥事三十二年九月剿平强贼师尚诏等,三十三年以功受赏赐。
湖广右参议,旋升浙江副使、备兵杭嘉。
湖广右参政四十二年十一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理戎政四十三年七月罢归听用。
湖广巡抚缺,廷议首推李燧,遂超擢巡抚湖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六军十二营,后以考察改擢留都,乃力求致仕。
邹应龙明 1525 — ?
维基
邹应龙(1525年—?
),字云卿号兰谷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人,一说兰州人
明朝官员,以成功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而闻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邹应龙长安县学生乙卯陕西乡试第九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联捷丙辰科会试二百九十八名,廷试三甲一百二十六名进士
兵部观政,初授行人,四十年六月选授广西道试御史十月实授。
当时严嵩已擅权二十年余,弹劾他的朝臣都遭到迫害,于是官员都互相劝告不要再进行弹劾。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严嵩妻子病故。
严世蕃代替严嵩料理丧事,却在丧期中肆意淫纵。
严嵩因缺少严世蕃辅助,无力撰写青词,对答也多不如意,嘉靖帝正对严嵩有所不满,又得知严世蕃所作作为,心中十分厌恶。
此时方士蓝道行因善于扶乩受到宠信,嘉靖帝密问辅臣贤否。
蓝道行在乩语中称严嵩父子弄权,嘉靖帝从此疏远严嵩而器重次辅徐阶
徐阶认为时机已到,将内情让邹应龙得知。
邹应龙随即上疏,弹劾严世蕃,顺便弹劾严嵩
邹应龙在上疏中说:“工部侍郎严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
私擅爵赏,广致赂遗。
使选法败坏,市道公行。
”,并揭发严世蕃和严鹄父子在欧阳氏丧期中的所为:“尤可异者,世蕃丧母,陛下以年高,特留侍养,令鹄扶榇南还。
世蕃乃聚狎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
至鹄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
所至驿骚,要索百故。
诸司承奉,郡邑为空。
”要求斩严世蕃、放归严嵩:“臣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
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戮。
溺爱恶子,召赂市权,亦宜亟放归田,用清政本。
邹应龙的弹劾起到了效果,嘉靖帝不久下旨令严嵩致仕,将严世蕃下诏狱治罪,邹应龙则升任通政司参议
但不久帝又想念严嵩的功劳,曾手札谕徐阶:“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当并应龙斩之。
”,并曾称邹应龙为“邪物”,邹应龙感到自危。
御史张槚当时巡盐河东,不知嘉靖帝的手谕,上疏认为皇上破格擢升邹应龙,却没把王宗茂赵锦这些首先揭发严嵩的人召回朝廷,这是对事先提醒皇上的人缺乏赏赐。
嘉靖帝为此大怒,立即派人抓捕张槚,杖六十,斥为民。
直到几年后严世蕃被斩首,邹应龙内心才安稳下来。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邹应龙大理寺右少卿升为本寺左少卿隆庆帝即位后,隆庆元年正月太仆寺卿,三月太常寺卿十一月大理寺卿隆庆二年二月邹应龙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两浙福建盐运司云南广东提举司、兼理江西浙江福建两广云南贵州湖广等处盐屯,九月江南山西二处屯盐,应龙回京别用,四年(1570年)十月升任工部右侍郎
当时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朝弼骄横跋扈,廷议遣大臣有威望者镇之。
于是邹应龙隆庆五年(1571年)十一月被改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邹应龙到任后就揭发沐朝弼的罪恶,沐朝弼最终被逮捕治罪。
万历帝初(1573年)云南大姚的铁索箐部落发生暴乱,邹应龙领兵平定。
之后又合土汉兵进讨,斩获各千余人。
邹应龙被提拔为太常寺卿时,省牲北郊,东厂太监冯保传呼至,导者引入,正面爇香,俨若天子。
邹应龙大惊,随即弹劾冯保僭越放肆,冯保深恨之。
就利用京察的机会,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邹应龙致仕辞职。
此时临安土官普崇明、普崇新兄弟构争。
普崇明引借广南侬兵作为援助,普崇新则召交州兵。
之后交州兵退去,而侬兵还留在当地,邹应龙命令部将杨守廉前往剿歼。
杨守廉抢掠村落,杀人。
侬兵乘机再次打败官军,人们将罪归咎到邹应龙身上。
邹应龙听说自己已被罢官,不等代替的人到达就径直回家乡。
代替他的王凝为了独占功劳,更加排挤邹应龙
给事中裴应章趁机弹劾应龙
巡按御史郭庭梧也和邹应龙不和,就上奏说,调查的结果和王凝所说一样,于是邹应龙被削去官籍,在家中去世。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陕西巡抚王璇上疏言邹应龙死后,所遗田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家人没有得到抚恤,朝野都觉得此事不公。
万历帝命复邹应龙官,予祭葬。
魏学曾明 1525 — 15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1596 【介绍】: 陕西泾阳人字惟贯号确庵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户部主事
四十五年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累迁至吏部左侍郎
张居正罢归。
居正没,起南京户部右侍郎,以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因青海部长火落赤洮州河州兵部尚书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功加太子少保
次年,以御宁夏哱拜失利,被劾逮至,夺职为民。
哱拜灭,仍叙功,以原官致仕。
有《恭襄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