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陈时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东阳人字春州
诸生
同邑杜惟熙弟子,传王守仁良知之说。
博览多闻,而归于实践。
不仕。
季本明 1485 — 1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63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明德号彭山
王守仁学。
正德十二年进士
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
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
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等。
维基
季本(1485年—1563年)字明德号彭山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明朝学者、政治人物。
王阳明门人,于经学亦多有建树。
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礼部观政十三年福建建宁府推官嘉靖元年(1522年)行取入二年选授监察御史,因疏救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朱浙忤旨,降揭阳县主簿王守仁驻军梧州,召入幕府参谋军事
后回揭阳,摄县事。
嘉靖八年夏升弋阳知县十年苏州府同知,甫八日,再升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次年因事谪辰州府通判十五年吉安府同知十七年官至湖广长沙府知府,在任二年,以考察去职。
张邦奇明 1484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
弘治十八年进士
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嘉靖间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学宗程朱,躬修力践。
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
卒谥文定
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
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
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
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
正德初年,进简讨
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西域,以喻附者也。
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公至,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
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
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
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
未几竟致仕。
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
国子祭酒
南京吏部侍郎
居父忧。
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
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
帝谢曰:尚未用也。
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
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
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
诸珰为色沮。
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
帝欣然曰:朕意亦然。
时公左侍郎,摄太宰
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
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
遂不往白。
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
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
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
帝数欲相公都尉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
相公谢终不往。
裕、景二王册封,朝议、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民力。
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
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
内阁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
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
帝闻乃止。
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
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
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
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
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
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竟不用。
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都御史以行。
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
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
帝默然而罢。
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
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
数欲召公入相。
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
帝颇信之。
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
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
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
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
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
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
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
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谥文定,有集。
邦奇字常甫鄞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
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
赠太子太保,谧文定
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
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
其人安在?
」帝憬然曰:「尚未用也。
」即召为吏部侍郎
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
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
分宜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
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
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
庙堂制作,颇称庄雅。
《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
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
学者。
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
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
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进士,由庶吉士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
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
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翰林院侍讲
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
丁外艰归家。
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
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
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
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
明世宗欲授张邦奇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
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
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
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
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
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
”,世宗信之,此事作罢。
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陈正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东阳人
陈时芳等从同邑杜惟熙游,传王守仁之学。
官建安训导
年八十余,犹徒步赴五峰书院讲会。
刘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一舒号三五
本为刘晓弟子,后见王守仁语录而好之,遂往赣州从学。
嘉靖四年举人,授砀山知县,有惠政。
入拜福建道御史
后引疾归,于三峰筑云霞洞讲学。
有《刘两峰集》。
张景明 1485 — 1546
维基
张景(1485年—1546年)字光启别号西墅,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民籍顺天府大兴县人
治《春秋》,正德八年(1513年)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一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进士
山东峄县知县,调山西阳曲县七年正月擢授山东道试御史巡视东城,复巡南城,丁父忧归。
十年辛卯免丧,实授山东道御史,奉命巡按陕西延绥,弹劾巡抚张宏偏执失士卒心,恐致他变,张宏被免职。
母丧归,服阕,十三年九月改除浙江道御史十一月巡按浙江,建天真书院,用以祭祀王守仁
十五年冬任满还京,复掌浙江道,十六年正月弹劾国子监祭酒许成名司业童承叙不称职。
三月从驾幸天寿山谒陵,六月奉命巡按徽宁池太四府,因病未行。
十八年二月复起,仍掌浙江道,点视十二团营。
因与严世蕃相左,嘉靖十九年三月以年例出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汉中,不赴任辞官归,二十年考察落职闲住。
嘉靖二十五年卒,享年六十二。
王炜明 148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应天府句容人字克明号克斋
正德十二年进士
除吉安推官
王守仁宁王朱宸濠,披坚执锐,亲冒矢石,迁大理寺副
嘉靖时以争大礼下狱廷杖。
户部侍郎,督漕运,进尚书
有《克斋》。
维基
王炜(1485年—?
),字克明号克斋南直隶应天府句容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人,同进士出身
丙子应天府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七十一名,三甲二十八名进士
刑部观政,授吉安府推官
后跟从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乱,迁大理寺寺副
大礼议中,因参与左顺门事件,而下狱受廷杖。
此后担任江西按察司佥事
嘉靖十年,任南京光禄寺少卿
嘉靖十二年任光禄寺少卿
同年改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
嘉靖十六年任光禄寺卿嘉靖十七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嘉靖十八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
嘉靖二十年,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二年,改户部左侍郎
嘉靖二十三年,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凤阳巡抚
嘉靖二十五年,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兼理西苑农事。
二十六年九月户部尚书王杲案被廷杖,黜为民。
方献夫明 1486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86—1541或1544 【介绍】: 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中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
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
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
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全粤诗·卷一九○
方献夫(?
—一五四四年),字叔贤
南海人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改庶吉士
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
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
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
嘉靖改元,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具见。
由是帝眷。
寻进少詹事,谢病去。
六年,与同里霍韬并被召,修《明伦大典》。
寻命署大理寺事,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代桂萼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两疏引疾,报允,犹虚位以待。
十年,召还,献夫以疾辞。
及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
至都,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居职二载,三疏引疾,许之。
家居十年卒,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遗稿》八卷。
方献夫诗,以清康熙三十五年方林鹤刻本《西樵遗稿》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献夫诗。
维基
方献夫(1485年—1544年)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进士嘉靖间累官至内阁首辅、礼部尚书
方献夫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
不久母丧丁忧
正德年间,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吏部员外郎
曾拜主事王守仁为师。
不久,因病归乡,在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明世宗即位方献夫在“大礼议”期间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受重用为侍讲学士,成为朝臣众矢之的。
嘉靖四年(1525年)方献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终不自安,借病辞职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伦大典》,随后命署大理寺事
同年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直经筵日讲官
又代替桂萼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后辞官举荐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隐居西樵山,搆筑石泉精舍,“藏书甚富。
”,讲学于石泉书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担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此后吏部尚书王琼去世,方献夫管吏部
之后再次被弹劾离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高赉明
维基
高赉明(?
1650年代),字孟良号见庵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高赉明天启元年(1621年)广东乡试举人次年(1622年)进士,获授新喻知县,调任安福
县民解下米包泊在河边等候兑收,苦于损耗,他捐助兴建城外行仓,让县民暂时贮存等待缴纳,人们都认为方便。
地方旧俗抓获窃盗,就将贼人掷入蒙潭溺毙,不送到官府审讯。
高赉明发现此事后,就定明此例当作擅杀处理,于是盗贼获感化,三年内没有发生盗窃案。
魏忠贤摧毁天下书院兴建生祠,安福县内有复礼、复古两间书院需要拆毁,高赉明高声抗论,指出复古书院祭祀王守仁湛若水邹守益明朝大儒,拆毁就会得罪天下士人,要死也不敢做。
经过竭力争取,复礼书院得免拆毁的命运。
之后他迁任河南道御史,因为提出意见被贬谪归乡,和陈子壮复修南园社。
永历帝即位,起用高赉明刑部郎中
李成栋反正时获李元胤推荐任职太常少卿,之后改官大理少卿
他跟随永历帝南宁永历五年(1651年)清朝追兵急迫,皇帝仓猝撤离,百官离散,但他依然跟从。
次年(1656年)正月永历帝一行到达安龙二月就擢任他为工部右侍郎
滇京失陷后归乡,十分贫穷,只能吃用纸包的糠饵,可是他却毫不在意,很快去世。
郑善夫明 1485 — 15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23 【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
弘治十八年进士
户部主事,榷税浒墅。
愤嬖幸用事,弃官归。
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
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
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
工画善诗。
有《少谷》、《经世要谈》。
善夫继之闽人
弘治乙丑进士,除户部主事
改礼部,以谏南巡,杖阙下,寻乞归。
用蔫起南刑部郎中,改吏部
有《少谷山人集》二十五卷。
(《园宝新编》:继之气秀岩谷,发情声诗,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艺苑卮言》:郑继之诗如黄河冰棱,石岭天骨。
继之初不识王仪封廷相,作《漫兴》诗有云:「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后郑卒,王始知之,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为经纪其丧,仍刻其遗文。
人之爱名也如此。
艺圃撷馀》:郑善矢气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
《国雅》:继之才赋英迈,往往有新语。
邓原岳西楼集》:先生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
古诗、乐府原汉、魏,下及六朝,歌行近体抵掌少陵,绝句翩翩有青莲之致。
书法尤入神,真行斟酌《圣教》;狂草奔放,纵横烂漫,颠、素而下弗论也。
间又创意点染花草,丛筱怪石。
得象外趣。
邓原岳《闽诗正声》,洪、永之间,专谭兴趣。
林膳部、王典籍名其家。
弘,正之时。
气格为宗,则郑吏部擅其誊。
《谈艺集》:继之沈郁之恩,慷慨之词,如苍松挺秀,古梅含芬。
《焦弦竑笔乘》:予家有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颣,不遗馀力,然实子美之知已,馀之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
尝记其数则,一云:「诗之妙处正在不必说到尽,不必写到真,而其欲说欲写者,自宛然可想,虽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风人之旨。
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一云:「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有根节骨格,此杜者独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
然正不以此为贵,但可以为难而已。
宋人学之,往往以文为诗。
雅道大坏,由杜者启之也。
」一云:「杜陵只欲脱去唐人工丽之体,而独占高格,盖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随场作剧也。
如孟诗云:『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便自风度,视『玉佩仍当歌』不啻霄壤矣。
此诗终以兴致为宗,而气格反为病也。
善夫,本出子美,而其持论如此,正子瞻所谓知其所长,而又知其敝者也。
列朝》:林尚书贞恒撰《福州志》,刺少谷专仿杜,时靡天宝,地远拾遗,以为无病而呻吟。
毅皇帝时政观之,视天宝何如?
犹曰无病呻吟,则为臣子者,必将请柬封、颂巡狩而后可乎?
甚矣尚书之颠也。
徐熥《安风雅》:正、嘉之际,郑吏部善夫实执牛耳,虎视中原。
而高、傅二山人左提右挈,闽中雅道遂曰中兴。
《笔精》:郑继之野兴末云:「年来混迹渔樵下,况有铜鞮伯氏风。
」用《春秋》晋叔向铜鞮伯华事耳。
向见郑刻本,疑用「白铜鞮」故事,改曰「习氏」,不惟失作者本意,而于题旨句法不相符矣!
闽小纪》:郑善夫尝雪中游天台,美髯白皙,毛褐笋舆,戒从者勿言姓名,人以为神仙,甚传郡中。
太守顾璘闻之,曰:「此必吾继之
」亟使人要之。
善夫答以云:「客有飘飘者,闲来湖海游。
云端寻雁宕,雪里过台州
白业藏贤达,浮槎近斗牛。
丰干漫饶舌,太守闾丘
」 《坚瓠集》:郑少谷《上泰陵云:「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盖泰陵乙丑科宫中焚香祝天,愿得贤才以辅太平。
故云。
《明选》:陈卧子曰:「继之雅质,故铺叙之言独长。
」 《池北偶谈》:、明以来,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龙性堂话》:吾郡林子羽郑继之成工七律。
子羽刻意三唐,已造堂奥,继之仿佛工部,几夺神骨。
潘德舆养一斋》:郑少谷古厚郁啬,七子外别树一帜。
田按: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晋以来无所不有,但摹壮为多耳。
大约气格雄浑,五律歌行最胜;音节浏亮,七言律绝为优。
但摹拟极肖,融化为艰;短制偏工,大篇未化。
其品次在何、李、边、除之亚,馀子不及也。)
维基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明代儒学家(阳明学)、诗人、政治人物。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书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
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
正德六年(1511年),任户部广西主事
宦官当政,辞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曰:“俟天下之清也。
正德十三年(1518年),诏任礼部主事,升任员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罚跪午门五日,辞官未获准。
隔年辞官获准,与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来往。
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风荐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几,改任吏部验封司。
嘉靖二年(1523年)武夷山,感染风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亭山
善夫精于天文、算学,能推算日蚀、月食,上疏请改历元。
明史·文苑传》有传,称其“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柄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
何廷仁明 1486 — 15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6—1551 【介绍】: 江西雩都人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
嘉靖初举人
新会知县,迁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
任满致仕。
治学初慕陈献章,后师王守仁学者称善山先生
唐愈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沅陵人字子充
嘉靖五年进士
王守仁学,既归,修业溪山中。
任宁海知县,后为广东御史,抗疏言时政,乞养归。
闻人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馀姚人字邦正
王守仁弟子。
嘉靖五年进士
知县,擢御史巡视山海关,修缮城堡。
南京提学御史,刻五经、三礼、《旧唐书》,参与编订《阳明文录》。
官至湖广按察副使
有《饮射图解》、《东关图》。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邦正馀姚人
嘉靖丙戌进士,除知宝应县山西道御史湖广按察副使有芷兰集
维基
闻人诠字邦正号北江浙江余姚人明朝学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进士
师从表兄王守仁
宝应知县
后授御史巡视山海关,修护长城四万丈。
薛侃明 1486 — 15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 【介绍】: 广东揭阳人字尚谦号中离
薛俊弟。
正德十二年进士
乞归养,师事王守仁
世宗即位,授行人,进司正
十年,上疏请定皇储,触帝所讳,斥为民。
讲学自娱卒。
有《研几录》、《图书质疑》、《中离集》。
全粤诗·卷二一七
薛侃(一四八六 — 一五四五)字尚谦
揭阳人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以母老请归养。
随师事王守仁于赣。
十六年,始赴铨选,授行人。
寻服母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习,人称中离先生
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补官。
以疏请早定皇储罢官。
罗浮永福寺讲学,嘉靖二十四年始还。
卒年六十。
穆宗隆庆初,追赠御史
潮州八贤之一。
王守仁游,归语其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往师之。
王氏之学盛行岭南始。
有《研几录》、《薛中离先生全书》等。
明史》卷二〇七、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薛侃诗,以民国四年公昌印务公司铅印本《薛中离先生全书》为底本。
维基
薛侃(1486年—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人。
明朝学者。
广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薛侃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
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上言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他日东宫生长,其为辅王亦不可缺。
触怒明世宗,被下狱拷问所交通亲王及主使者,时首辅张孚敬夏言不和,张孚敬指使其党彭泽将此事牵引至夏言主使,都御史汪鋐乃攘臂声称夏言实为主使,夏言拍案大骂,欲殴打汪鋐给事中孙应奎曹汴张孚敬回避,张孚敬怒,上疏弹劾,夏言孙应奎曹汴被下狱。
经过三法司审讯,夏言被释放出狱,张孚敬令致仕,彭泽充军山西薛侃纳赎为民。
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
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娄谅明 1422 — 14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91 【介绍】: 江西上饶人字克贞号一斋
临川吴与弼治理学。
弼告以为学须亲细务。
本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细事,必身亲之。
王守仁少时尝从学。
景泰间举人
尝为成都训导
寻告归。
有《日录》、《三礼订讹》。
董云
字复宗一字子涛海盐布衣。
(《携李诗系》:萝石少慷慨慕义,家贫工诗,舆沈周孙一元郑善夫诸公游,放浪山水。
年六十八,闻王阳明讲学山中,以杖肩瓢笠诗卷访之,入门长揖上坐。
阳明异其气貌,又知其为萝石也,舆之语连日夜。
萝石悚然起叹,执弟子礼,尽弃旧学。
所进者诮之,萝石曰:「从吾所好而已。
」更号从吾道人
末复参證内典,叹曰:「今客始得归矣!
」与释法聚结社海门山寺。
许相卿曰:「始馀见从吾子专于诗,遗其家,甚难之,后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终入于佛,嗒然自遗也,愈益怪之。
学三变而卒归于空。
」有时:「我非于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
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
」其有得于道者欤!)
南大吉明 1487 — 15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41 【介绍】: 陕西渭南人字元善号瑞泉
南金子。
正德六年进士,历户部郎中,出知绍兴府嘉靖五年大计罢归。
尚友讲学,师从王守仁
有《瑞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善渭南人
正德辛未进士,授户部主事郎中出知绍兴府瑞泉
维基
南大吉(1487年—1541年)字元善号瑞泉,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进士出身
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南逢吉之兄。
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十九名,二甲第一百零五名进士
历任户部云南司郎中绍兴府知府,因得罪权贵而归乡,与弟子姜泗、贺府、姜沂、刘凤池薛腾蛟、何永等,编纂渭南县志》十八卷。
聂豹明 1487 — 1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63 【介绍】: 江西吉安永丰人字文蔚号双江
正德十二年进士
华亭知县
屡迁平阳知府,修关隘,练乡勇,以御俺答侵扰。
嘉靖二十九年召拜右佥都御史,累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后以中旨罢归。
为学初好王守仁致良知之说,后倾向宋儒主静说,与守仁颇有异同。
有《困辨录》、《双江文集》。
维基
聂豹(1487年—1563年)字文蔚号双江学者称双江先生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心学家,同进士出身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十四名,三甲一百五十六名进士通政司观政,授华亭县知县
嘉靖四年(1525年)拜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
出为苏州府知府
嘉靖二十年(1541年)松江府知府
丁忧除服后,补平阳府知府,训练乡勇抵禦盗乱。
受到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举荐,升任陕西副使,备兵潼关
后因言官弹劾其在平阳府战事失败,且大学士夏言厌恶,而逮捕下诏狱,此后落职归乡。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京师蒙古围困,礼部尚书徐阶为当时聂豹任华亭知县时所取之士,遂为之讼冤,其才可大用。
明世宗立即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未赴任,升任兵部右侍郎,后转兵部左侍郎
仇鸾请调宣府、大同士兵入聂豹则反对,称两镇部队宜镇守各自,宣府、大同安定后,京师自然安定
仇鸾大怒。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翁万达兵部尚书,未任即卒,于是以聂豹代任,其奏防秋事宜,并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批准。
次年蒙古入侵山西,击溃总兵官李涞部队,掠夺二十日后离去。
总督苏祐反以大捷上报,被巡按御史毛鹏检举揭发,奏摺下兵部
聂豹则赞同苏祐主张。
太子少保
京师外城修建完成,晋升太子少傅
此后晋升太子太保
隆庆元年(1567年)去世,赠少保
谥贞襄
徐爱明 1487 — 15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17 【介绍】: 浙江馀姚人字曰仁,号横山
王守仁妹夫。
正德三年进士
祁州知州,官至南京工部郎中
守仁疏通辨析良知之说,畅其指要。
有《传习录》、《横山遗传》。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曰仁,馀姚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知祁州历官兵部郎中横山
维基
徐爱(1487年—1517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马堰人。
明朝哲学家、官员,为王守仁妹夫。
徐爱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和朱节、蔡宗衮被王守仁称作三子。
阳明学的重要著作《传习录》不少为其所录,且其中陆澄所录部分更收入徐爱本人的一条语录,为王门弟子中之唯一一例。
徐爱治《礼记》,由县学附学生中式丁卯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年二十二岁联捷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六名,第二甲第一百十三名进士
出仕后,徐爱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
正德十一年(1517年),回乡省亲,不料于次年5月17日在家乡去世,终年三十一岁,王守仁为之恸哭。
一日,王守仁授业后,感叹到“安得起曰仁九泉闻斯言乎”,于是率门人弟子到其墓所,酹酒以告。
王越明 1423 — 1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3—1498 【介绍】: 大名府浚县人字世昌
多力善射,有文武才。
景泰二年进士
御史
天顺初至山东按察使
七年,因李贤荐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在官整军经武,大修边备。
成化初兼巡抚宣府。
七年总督军务,数出边塞,击据有河套的鞑靼军。
九年,率许宁周立榆林,收复河套。
次年,为首任三边总制
旋还朝,督十二团营,累官为兵部尚书
以急于功名,附宦官汪直
十六年,从汪直出兵,至威宁海子,袭杀鞑靼军老弱。
封威宁伯
得罪,亦夺爵除名。
弘治间复起,又结宦官李广
十年总制甘凉边务。
广得罪,颇忧恨,旋卒。
实能兵,能用将士,以结中官,为士论所轻。
卒谥襄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世昌浚县人
景泰辛未进士天顺中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封威宁伯,佩征西前将军印,累加少保太子太傅
太傅谥襄敏
有云山老懒集。
字世昌浚人
景泰辛未进士,授御史
擢山东按察使,再擢右副都史,巡抚大同、宣府。
左副都御史,旋进右都御史总督军务
左都御史,进三遏总制,加太子少保,还掌院事。
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提督军务
功封威宁伯,进太子太傅,佩平胡将军印,改大同总兵官
以事夺爵除名,谪居安陆,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寻起总制甘凉,兼制延宁两镇,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襄敏
有集四卷。
(《四库总目》: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
《笔精》:王襄敏诗气魄雄壮,不事磨炼。
如「斩蛇赤帝留神剑,堕泪铜仙泣露盘」,「仕宦得闲方是贵,世途虽好不如禅」,「妄梦几时曾得鹿,多歧何处不亡羊」。
公驰驱戎马之间,而赋咏不掇,未可与操觚翰苑者并论也。
《田按:襄敏雄才逸气,不受检束,诗亦复尔。
然摘其佳句如「满院落花春去早,一帘斜日燕归迟」,「骚人已负梅花约,游子空歌《杨柳枝》」,「寒夜有霜供月色,穷边无树著秋声」,「雨添野水连天远,风约闲云出岫迟」,「一水尽头僧钓月,万松深处鹤巢云」,「雨添新绿水痕浅,风落残红花片轻」,「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无今夜明」,「客路苍茫愁对酒,乡山迢递厌闻鹃」,「落花寂寂空啼鸟,冷雨潇潇已禁烟」,「扶筇竹下思闲坐,阁笔花前废苦吟」,「月影到窗僧未定,秋声著树叶先飞」,「石壁扫云开梵刹,野桥分水到僧房」未尝不一一入格也。)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理军务,同年,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固原,举定西侯蒋琬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卒于甘州
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