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邢居实北宋 1068 — 10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087 【介绍】: 郑州阳武人字惇夫
邢恕子。
幼以奇童称。
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
神宗元丰中,游孙觉、李常之门。
所宗师者司马光吕公著等,所从游者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
年十六、七岁,擅文章。
有《呻吟集》。
全宋诗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或作敦)夫,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恕子。
苏轼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为忘年交(《浮溪》卷一七《呻吟集序》)。
哲宗元祐二年卒,年仅二十岁。
有《呻吟集》,已佚。
事见《嵩山文集》卷一九《邢惇夫墓表》、《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夫(一作」),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恕子。
少以奇童称,年十六七,文章各擅体制,黄庭坚晁补之等皆见而爱之。
从其父守随,作《南征赋》,苏轼读之叹曰:「此足以藉手见古人矣!
元祐二年病卒,年甫二十。
著《呻吟集》一卷。
晁说之邢惇夫墓表》(《嵩山文集》卷一九),《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有附传。
晁冲之北宋 1073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州巨野人字叔用一字用道
晁补之从弟。
少有才华,受知于陈师道吕本中
为《江西诗社宗派图》二十五人之一。
哲宗绍圣初入元祐党籍,隐居具茨山下,屡拒荐举。
有《具茨集》。
全宋诗
晁冲之字叔用,一作用道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说之、补之从弟。
晁氏以文学世家,冲一未中第。
哲宗绍圣党事起,说之、补之俱罹党籍,冲之独隐居具茨山下,世称具茨先生
约卒于宋南渡时,官终承务郎
有《晁具茨先生诗集》,吕本中以之列入《江西诗派图》。
事见俞汝砺撰《晁具茨先生诗集序》。
 晁冲之诗,以清乾隆刊《晁具茨先生诗集。
十五卷为底本,校以明永乐抄一卷本(简称永乐本,藏山东大学图书馆),明嘉靖刊晁氏宝文堂本(简称宝文堂本,藏北京图书馆),《丛书集成》本(简称丛书本,系据《海山仙馆丛书》排印)。
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董耘北宋 ? — 1137
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董耘(?
——一一三七),字武子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年少以孝闻。
宣和中历知庆源府深州
建炎初元帅府参议,擢徽猷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侍读,除兵部尚书
张浚论其谄事童贯奉祠提举杭州洞霄宫
绍兴初端明殿学士、知饶州,奉诏编类元帅府事迹。
请祠,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正月卒于明州,特赠资政殿学士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八、六九、一○八,晁补之《永感堂记》(《鸡肋集》卷三一)。
赵祐北宋 1001 — 1045
全宋文·卷五九一
赵祐(一○○一——一○四五)字寿臣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天圣五年进士,历冀州司理雍丘,转大理丞,知长垣临邛二县,因举者荐,擢知威州
殿中丞通判相州郓州
庆历三年监察御史,继知棣州,迁殿中侍御史,入为三司户部判官
五年卒,年四十五。
晁补之赵君墓志铭》(《鸡肋集》卷六八)。
晁公为南宋
全宋诗
晁公为字子莫(《天台续集别编》卷五),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补之子。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仓部员外郎,出知台州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因其妻受囚贿金事觉,放罢,遂不复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四六、七四、八八)。
今录诗二首。
王维盛唐 701 — 7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1 【介绍】: 河东人,祖籍太原祁县,字摩诘
玄宗开元进士擢第
右拾遗监察御史,又曾为河西节度判官
天宝时,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长安,被俘获,押解洛阳,迫受伪职,曾赋诗明志。
乱平,责授太子中允
肃宗乾元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与弟缙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宋之问蓝田别墅,沿辋水,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所为诗号《辋川集》。
妻亡不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1 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
排行十三
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
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
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
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
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
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
释褐为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
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光禅师
张九龄为相,作《上张令公》诗。
二十三年,擢右拾遗
二十五年张九龄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抒发其黯然思退之情绪。
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节度使判官
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桂州知南选
襄阳,作《哭孟浩然》诗。
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
天宝元年(742),复出为左补阙
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
后迁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
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陷贼,安禄山委任给事中
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以明己心向唐室。
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六等定罪,王维以有《凝碧池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
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
生平事迹见两《唐书》本传,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
王维奉佛,学顿教。
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独得任运自然之趣,故人称“高人”、“诗佛”。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
”《许彦周诗话》认为:王维“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顾起经亦云:“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
语四家者,唯右丞公为最。
”(《题王右丞诗笺小引》)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杰出代表。
王维早期怀“致君帝典”、“动为苍生谋”之大志,颇欲“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作《少年行》、《夷门歌》、《老将行》、《燕支行》、《献始兴公》、《上张令公》、《送赵都督代州得青字》等诗言志抒怀。
早期边塞诗如《凉州赛神》、《使至塞上》、《送刘司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从军行》、《陇西行》,山水诗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皆表现出开阔胸怀与雄浑博大之风格。
玄宗后期政事腐败,王维乃日益信禅笃佛,追求超脱尘世之境界。
后期之诗艺虽不断提高,已臻“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泉为珠,著壁成绘”(《河岳英灵集》)之境界,然内容较狭,思想亦较消极。
前人以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右丞精于画,故诗体转工”(刘士鏻《文至》引晁补之语)。
如《皇甫岳云溪杂题》、《辋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脍炙人口。
虽不以文称,其“文格华整超逸”(《王右丞集笺注序》),今存文赋69篇,颇有娟丽可观者。
长于山水画,为南宗之祖,世传有《辋川图》等。
《王集》最早版本为宋蜀本与建昌本,校注则有刘须溪王右丞集》、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及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4卷,《拾遗》补2句。
唐诗汇评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调太乐丞,因伶人违制舞黄狮子受累,谪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
二十五年秋,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为监察御史节度判官
天宝初,入为左补阙
十一载,拜吏部郎中,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陷京,被迫受伪职。
复京后论罪,因曾作诗抒写对唐室的忠心,仅降为太子中允
左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卒。
多才艺,诗、书、画、乐无不精通。
其诗众体兼擅,尤工五律、五绝。
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有《王维集》十卷(宋明刊本作《王摩诘文集》、《王右丞集》或《王右泰文集》),今存。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人,后其父迁家于蒲(今永济),遂为河东人
天宝末,为给事中
四十岁隐居蓝田辋川,妻亡,无子,笃信佛,不衣文彩,不茹荤腥。
精诗词,善书画,通音律。
有《阳关曲》等词。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玄宗开元九年(721)状元,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工诗善画,兼通音乐,因其诗中颇具禅意,多含佛理,后人或以“诗佛”誉之,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
有《王右丞集》。
开元二十八年,曾漫游四川湖北等地,登黄鹤楼时作五古《黄鹤楼康太守》。
北宋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字摩诘
太原祁人
河东
开元九年进士
右拾遗
三迁吏部郎中
天宝末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
为贼所得。
伪病瘖。
拘于普救寺
迫以伪署。
贼平。
陷贼官三等定罪。
以所为凝碧池诗闻于上。
肃宗嘉之。
会弟缙请削己官以赎兄罪。
乃责授太子中允
乾元元年尚书右丞
二年卒。
作品评论
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臞翁诗评》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
……虽才气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
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
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
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
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
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
《蔡百衲诗评》
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
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唐诗品》
右丞诗发秀自天,感言成韵,词华新朗,意象幽闲。
上登清庙,则情近圭璋;幽彻丘林,则理同泉石。
言其风骨,固尽扫微波;采其流调,亦高跨来代。
于《三百篇》求之,盖《小雅》之流也。
而颂声之微,夫亦风气所临,不能洗濯而高视也。
摩诘以淳古澹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
及其铺张国家之盛,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双凤阚,雨中春树万人家”,又何其伟丽也!
右丞五言,工丽闲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
建礼高秋夜”、“楚塞二江接”、“风劲角弓鸣”、“扬子谈经处”等篇,绮丽精工,沈、宋合调者也。
“寒山转苍翠”、“一从归白社”、“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静”等篇,幽闲古澹,储、孟同声者也。
盛唐七言律称王、李。
王才甚藻秀,而篇法多重。
“绛帻鸡人”,不免服色之讥;“春树万家”,亦多花木之累。
“汉主离宫”、“洞门高阁”,和平闲丽,而斤两微劣。
居延城外”甚有古意,与“卢家少妇”同,而音节太促,语句伤直,非沈比也。
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仲默云: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
读其集,大篇句语俊拔,殊乏完章;小言结构清新,所少风骨。
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第律诗有馀,古诗不足耳。
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
世之言诗者,好大好高,好奇好异,此此俗之魔见,非诗道之正传也。
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如此已矣。
《诗源辨体》
王摩诘孟浩然才力不逮高、岑,而造诣实深,兴趣实远,故其古诗虽不足,律诗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而气象风格自在,多入于圣矣。
《诗源辨体》
摩诘才力虽不逮高、岑,而五七言律风体不一。
五言律有一种整栗雄丽者,有一种一气浑成者,有一种澄谈精致者,有一种闲远自在者。
如“天官动将星”、“单车普出塞”、“横吹杂繁笳”、“不识阳关路”等篇,皆整栗雄厚者也。
如“风劲角弓鸣”、“绝域阳关道”、“建礼高秋夜”、“怜君不得意”等篇,皆一气浑成者也。
如“独坐悲双鬓”、“寂寞掩柴扉”、“菊荒三径”、“言从石菌阁”、“岩壑转微径”等篇,皆澄淡精致者也。
如“清川带长薄”、“寒山积苍翠”、“晚年惟好静”、“主人能爱客”、“重门朝已启”等篇,皆闲远自在者也。
至如“楚塞三湘接”既甚雄浑,“新妆可怜色”则又娇嫩。
若高、岑才力虽大,终不免一律耳。
《诗源辨体》
摩诘七言律亦有三种:有一种宏赡雄丽者,有一种华藻秀雅者,有一种淘洗澄净者。
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绛帻鸡人”等篇,皆宏赡雄丽者也。
如“渭水自萦”、“汉主离宫”、“明到衡山”等篇,皆华藻秀雅者也。
如“帝子远辞”、“洞门高阁”、“积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净者也。
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
《诗源辨体》
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
摩诘《与裴迪书》略云:“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每思曩昔携手赋诗,倘能从我游乎?
摩诘胸中滓秽净尽,而境与趣合,故其诗妙至此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昔人谓“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殊未尽厥美,庶几“咳唾落九天,随风生殊玉”耳。
三人相较,正犹留侯无收城转饱之功,襟袖带烟霞之气、自非平阳曲逆可伍。
《唐音审体》
少陵绝句多不甚着意,太白七言独步,五言其稍次也。
味淡声希,言近指远,乍观不觉其奇,按之非复人间笔墨,唯有丞也。
昔人谓读之可以启道心、淀尘虑。
《唐诗观澜集》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颡气内充,由其天才敏妙,尽得风流,气骨遂为所掩。
一变而入、秀丽胜而沉厚之气亦减,此风气之一关也。
《唐诗观澜集》
右丞诗荣光外映,秀色内含,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气,神味绵渺,为诗之极则,故当时号为“诗圣”。
《唐诗别裁》
意太深、气太浑、色太浓,诗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风”。
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
《唐诗别裁》
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
当分别观之。
辋川干诗,亦称一祖
然比之杜公,真如维摩之于如来,确然别为一派。
寻其所至,只是以兴象超远,浑然元气,为后人所莫及;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
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
譬如绛阙仙宫,非不尊贵,而于世无益;又如画工,图写逼肖,终非实物,何以用之?
称诗而无当于兴、观、群、怨,失《风》、《骚》之旨,远圣人之教,亦何取乎?
政如同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但以资于馆阁词人,酝酿句法,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辋川叙题细密不漏,又能设色取景,虚实布置,一一如画,如今科举作墨卷相似,诚万选之技也。
《岘佣说诗》
摩诘五言古,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故其人清贵;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
《岘佣说诗》
摩诘七古,格整而气敛,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属对工稳,极可为后人学步。
《岘佣说诗》
摩诘七律,有高华一体,有清远一体,皆可效法。
其源出于应德琏陶渊明
五言短篇尤劲,《寓言二首》直是脱胎《百一》。
楚国狂夫”诸咏,则《咏贫士》之流;“田舍”诸篇,《闲屈》之亚也。
七言矩式初唐,独深排宕;律诗神超,发端亦远。
夫其炼虚入秀,琢淡成腴,变六代之深浑,发三唐之明艳,而古芳不落,夕秀方新,司空表圣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诚斯人之品目,唐贤之高轨也。
《唐宋诗举要》
赵铁岩曰: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澈中边。
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之而不可得,盖空诸所有而独契其宗。
《唐宋诗举要》
姚曰:盛唐人诗固无体不妙,而尤以五言律为最。
此体中又当以王、孟为最,以禅家妙悟论诗者正在此耳。
吴曰:王、孟诗专以自然兴象为佳,而有真气贯注其间,斯其所以为大家也。
《唐宋诗举要》
姚曰:右丞七律能备三十二相似,而意兴超远,有虽对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宜独冠盛唐
胡俛北宋 ? — 1074
全宋文·卷一○四四
胡俛(?
——一○七四),字公谨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八岁为诗惊人,乡里号奇童,再举进士高第,授试校书郎定州观察推官
丁母忧,再迁常州团练判官
彰化军节度推官,知梁泉县
秩满,为著作佐郎签书商州判官
又知昭化县,迁秘书丞、知壁州
太常博士,召试充集贤校理
通判绛州
判尚书祠部,出知登州
再迁祠部度支员外郎
被诬,废于家。
复为祠部,监泗州桥。
英宗即位,还度支
神宗即位,知淮阳军
司封,徙知和州
复坐小法,知南安军,卒于熙宁七年七月
有文集三十卷。
《五音会元图》、《璿霄指掌图》、《历代年系谱》、《佛书义天集》、《宗派图》、《医经纂义》、杂诗颂又百馀卷。
事详晁补之尚书司封员外郎胡公墓志铭》(《鸡肋集》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一。
张洞北宋 1019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7 【介绍】: 开封祥符人字仲通
自幼开悟,为文甚敏,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
仁宗时赵元昊叛,以布衣上方略
寻举进士
颍州推官,为永兴管勾机宜文字,均有善政。
以荐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奏减僧度牒。
馆阁久,数有建明,仁宗赐飞白“善经”字宠之
英宗时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河南,转工部郎中
全宋诗
张洞(一○一九~一○六七)字仲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仁宗时召试舍人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调涟水军判官、再调颍州推官
历判登闻鼓院权开封府推官,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淮南转运使
英宗治平四年卒,年四十九。
鸡肋集》卷六二、《宋史》卷二九九并有传。
全宋文·卷一○九七
张洞(一○一九——一○六七)字仲通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境)人。
以布衣上禦边方略,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调涟水军判官颍州推官管勾永兴军机宜文字,改知巩县
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知太常礼院,转太常博士、判登闻鼓院,出知棣州,召权开封府推官
英宗时权三司度支判官,出为江西转运使,移淮南
治平四年卒,年四十九。
晁补之张洞传》(《鸡肋集》卷六二),《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段吉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善画山水,晁补之有题其小景三绝。
李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华亭人字景元号华亭逸人
善画,并善填词作小令。
画枯笔翎毛有意外趣,但柯木未佳,常请名手补图,遂成全璧。
兼工写
苏轼晁补之多为题跋。
全宋诗
李甲字景元自号华亭逸人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作逸笔翎毛,有意外趣(宋米芾画史》)。
善填词,小令有闻于时。
苏轼有唱和(《李诗》卷二)。
今录三首。
晁端友北宋 1029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州巨野人字君成
晁补之父。
年二十五登进士
曾为上虞,有惠政。
官至著作佐郎
工诗,苏轼称其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
卒年四十七。
有《新城集》。
全宋诗
晁端友(一○二九~一○七五),一作端有,字君成,一作君诚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补之父。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上虞(《黄豫章集》卷二三《晁君成墓志铭》)及杭州新城县,从仕二十三年,改著作佐郎以没(《东坡集》卷二四《晁君成诗集引》)。
卒年四十七(《晁君成墓志铭》)。
有《新城集》(《晁君成诗集引》),《宋史·艺文志》著录《晁端友诗》十卷,皆佚。
今录诗七首。
邓御夫北宋 1032 — 1107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邓御夫(一○三二——一一○七)字从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幼辛苦读书,尝试太学异等。
后结茅北郭水滨,作《老子注》,又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有诗三百篇
大观元年卒,年七十六。
晁补之邓先生墓表》(《鸡肋集》卷六三)。
王辟之北宋 103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 【介绍】: 青州营丘人字圣涂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历任州县官三十余年,志尚博雅,与士大夫谈议,择其可取者记之,编次成帙,为《渑水燕谈录》。
哲宗绍圣四年,于知忠州任上告老还乡。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王辟之字圣涂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人,治平间进士
元丰中博州高唐监察御史黄夷仲赋诗饯别。
哲宗朝历知河东县忠州
后退居渑水,与士大夫游,撰《渑水燕谈录》十卷。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七,晁补之鸡肋集》卷二九,《宋史》卷一五,《宋诗纪事》卷二九。
晁端彦北宋 103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 【介绍】: 澶州清丰人字美叔
晁端禀弟。
进士第
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端彦力谏,黜为陕守。
秘书少监开府仪同三司
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崇尚。
全宋诗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据《曲洧旧闻》卷五),字美叔,其先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华阳》卷五○《晁君墓志铭》)。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曲洧旧闻》)。
一说嘉祐二年进士(《东坡全集》卷七《怀西湖晁美叔同年》)。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
七年,以都官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同上书卷二五五)。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勋郎中为贺国正旦使(同上书卷三八五),后又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四二)
绍圣初秘府少监黜知陕州(《曲洧旧闻》)。
二年卒(《鸡肋集》卷六○《祭陕州二叔父文》)。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丰(今河南清丰)人。
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进士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熙宁四年权发遣开封府推官七年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
元丰五年金部郎中
元祐四年苏州五年右司郎中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
绍圣初章惇入相,见其设施,极力谏之,怒,黜为陕守,因谓其亲曰:「三同今日不同矣。
」与苏轼相友善,文章书法,为时所宗。
盛陶晁端彦墓志铭》(残文)、晁补之《祭陕州二叔父文》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杜纮北宋 1037 — 10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8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君章
杜纯弟。
进士
神宗熙宁中大理详断官,修《武经要略》。
哲宗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责夏人不逊,使畏惧而加敬。
右司郎中大理卿权刑部侍郎
官终知应天府
喜读书,长于《礼经》。
有文集及《奏议》、《易说》等。
全宋诗
杜纮(一○三七~一○九八)字君章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纯弟。
进士,为永年
神宗时大理断官检详枢密刑房。
哲宗元祐初夏国母祭奠使。
大理卿,以直秘阁知齐、邓二州
复为大理卿权刑部侍郎
集贤殿修撰,为江淮发运使,知郓州
徙知应天府
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二。
事见晁补之鸡肋集》卷六七《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杜纯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杜纮(一○三七——一○九八)字君章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旧城)人。
与兄纯俱知名,时号「二杜」。
进士,调深州司法参军,为永年
神宗时用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预修《武经要略》。
刑部郎中,迁右司郎中大理卿,以直秘阁知齐、邓二州,复为大理卿权刑部侍郎,加集贤殿修撰,为江淮发运使、知郓州
徙知应天府元符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二。
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易说数十篇等。
详《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晁补之鸡肋集》卷六七)及《宋史》卷三三○本传。
关景晖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关景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祐八年进士及第,授郓州平阴县主簿
神宗时奉议郎亳州谯县,曾奏进《汴都赋》,乃官河北
哲宗时处州
曾巩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元丰类稿》卷四六),晁补之汴都赋序》(《鸡肋集》卷三四)。
宋登科记考
关景仁弟。
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
平阳县主簿
李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植
泗州临淮人字元直
钦宗靖康初迪功郎,督船四百艘,招募民兵二万余人,总押犒师银、粮,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运达康王幕府
累官户部员外郎
秦桧当国,丐祠奉亲,寓居醴陵十九年。
死,复出历知数州,为江东转运使兼知建康府,上书极言防江十策。
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六。
谥忠襄
有《临淮集》。
全宋诗
李稙字元直泗州招信(今江苏盱眙西南)人(清光绪盱眙县志》卷九)。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助军资借补迪功郎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东南发运司干办公事,寻知潭州湘阴
张浚荐,通判鄂州,转通判荆南府
秦桧当国,被屏黜。
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起知徽州
二十八年,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新安》卷九)。
三十一年,迁转运副使,寻放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
二年,擢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府
以疾致仕,卒年七十六。
有《临淮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全宋文·卷四○八八
李稙字元直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人。
幼敏悟好学,两举于乡,甚为晁无咎所重,妻之以女。
靖康初,借补迪功郎,招募忠义,押解犒银军粮,历经艰险,终抵康王幕府
康王嘉之,承制承直郎
高宗即位,历知湘阴通判鄂州荆南府,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秦桧当国,丐祠奉亲,杜门不仕达十九年。
死,复出为户部郎中,历知桂阳军徽州镇江府迁江淮荆湘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又为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
乾道元年,迁江西提刑
二年,直宝文阁,除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军府、兼本路安抚使,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六,谥忠襄
著有《临淮集》十卷。
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
释戒
石塔
长老
扬州石塔院。
东坡登州
师往迎之。
坡曰。
吾欲一见石塔
以行速不及也。
师起立曰。
只这是砖浮图耶。
坡曰。
有缝奈何。
师曰。
若无缝。
争解容得法界蝼蚁。
及坡镇维扬。
师遣侍者投牒解院。
坡问。
长老欲何往。
以归西湖旧隐为对。
坡与僚佐同至石塔
击鼓集众。
袖中出疏。
使晁无咎读之。
其词曰。
戒公长老
不二门
施无尽藏。
西湖之久别。
亦是偶然。
东坡而少留。
无不可者。
一时稽首。
重听白椎。
渡口船回。
依旧云山之色。
秋来雨过。
一新钟鼓之音。
其为时贤注恋如此。
长老
必为时名德。
惜不得详其始末耳。
管师仁北宋 1045 — 11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9 【介绍】: 处州龙泉人字元善
神宗熙宁间进士
为广亲、睦亲宅教授
通制澧州,知建昌军,皆有善政。
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奏逐其门下士晁补之等。
时滨、棣等州岁被水患,建议减免租赋,以绥流民。
累迁工部侍郎,进刑部尚书
枢密院直学士扬州,徙定州,缮葺甲胄,加强边备。
召为吏部尚书
仕至同知枢密院事,以病归。
黄庭坚北宋 1045年6月12日 — 11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叶县
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
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
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
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
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
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
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
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
《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
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
山谷》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
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
宋宋四大书家之一。
有《豫章集》、《山谷》。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
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
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
有《山谷》《豫章黄先生词》等。
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
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
黄鹤楼碑廊现存诸可权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第,调叶县
神宗熙宁五年北京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
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
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
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
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