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汝南安成人。周抚弟。年十一,王敦以为宁远将军、寻阳太守。王敦、钱凤反,率众应之。既至,敦已死,遂捕钱凤赎罪,故得不废。成帝咸和二年苏峻乱,随温峤讨之。力战有功,赐爵曲江男。卒官。
释智严。西凉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名。纳衣宴坐蔬食永岁。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入摩天陀罗精舍。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渐深三年功踰十载。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特深器异。彼诸道俗闻而叹曰。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亦是彼国禅匠。严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踰沙越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顷之跋陀横为秦僧所摈。严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坐禅诵经力精修学。晋义熙十三年。宋武帝西伐长安剋捷旋旆。涂出山东。时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恢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三人开眼俄而还闭。问不与言。恢心敬其奇访诸耆老。皆云。此三僧隐居求志高洁法师也。恢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莫肯行者。既屡请恳至。二人推严随行。恢怀道素笃礼事甚殷。还都即住始兴寺。严性爱虚靖志避諠尘。恢乃为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即枳园寺也。严前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到元嘉四年。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普曜广博严净四天王等。严在寺不受别请。常分卫自资。道化所被幽显咸服。有见鬼者云。见西州太社间鬼相语。严公至当避易。此人未之解。俄而严至。聊问姓字果称智严。默而识之密加礼异。仪同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恒见鬼来吁可骇畏。时迎严说法。严始到外堂。刘氏便见群鬼迸散。严既进为夫人说经。疾以之瘳。因禀五戒。一门宗奉。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少而游方无所滞著。禀性冲退不自陈叙。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严昔未出家时。尝受五戒有所亏犯。后入道受具足。常疑不得戒。每以为惧。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遂更汎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不敢判决。乃为严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弥勒答云。得戒。严大喜。于是步归至罽宾。无疾而化。时年七十八。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严虽戒操高明。而实行未办。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严弟子智羽智远。故从西来报此徵瑞。俱还外国。以此推严信是得道人也。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魏郡魏人。申永子。初为巴西、梓潼太守。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为刘骏(孝武帝)镇军咨议参军。刘骏至新亭,坦进克京城。及孝武帝即位,为太子右卫率、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大明元年,建议讨灭任榛。事泄,榛逃走。坦坐弃市。临刑,以始兴公沈庆之救,被宥。官至骁骑将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张九龄弟。自尚书郎历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官终岭南节度使。
作品评论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唐至陈子昂,治觉诗中有一世界。无论一洗偏安之陋,并开创草昧之意亦无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广大清明气象,真正风雅。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9
字元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徙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少好学,遍览经史。举进士,补汾州参军,累迁太子文学。预修《三教珠英》成,拜司封员外郎,进司封郎中。中宗神龙中,迁给事中,刑部侍郎,转礼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授太子右庶子,兼崇文馆学士,进封东海郡公。迁右散骑常侍,拜黄门侍郎。出为绛州刺史,历永、蕲、棣、衢四郡。玄宗开元中,入为秘书监,转国子祭酒,右散骑常侍,集贤学士、副知院事。十七年(729)卒,年70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并序》。坚多识典故,博闻遗训,撰述甚众,有文集30卷,已佚。所纂《初学记》30卷,为唐代著名类书,流传至今。《全唐诗》存诗9首,多为奉和应酬之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作品评论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居洛阳。少举进士。中宗神龙中擢左拾遗,以论事切直,外补滑州司士参军。累官殿中侍御史。与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更知制诰,以雅厚称。官至吏部侍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自开元初,景先与中朽舍人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掌知制诰,以文翰见称。中书令张说尝称曰:“许舍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绝之势,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亦…时之秀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73—约74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名浚,以字行。少好学,举进士。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制举擢第,授宜兴尉。姚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屡有疏谏。玄宗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选人颇平允。迁给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为登州刺史,寻迁濮、汴。二十年,擢为刑部侍郎,深见恩遇,改为太府卿。张九龄入相,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为李林甫排挤,出为洺州刺史,后移绛郡太守。天宝元年,诏归东都养疾。遂郁郁而卒。
唐诗汇评
包融,生卒年不详,间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工诗。神龙中,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上索,合称“吴中四士”。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参军,后官至大理司直、集贤院学士。与孟浩然、殷遥友善。有《包融诗》一卷,已佚。殷璠集融及储光羲、殷遥等间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全房诗》存诗八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宗室。玄宗第二子。本名嗣谦。始封真定郡王,进封郢王,后立为皇太子。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初得幸于帝,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弛,瑛颇怏怏,惠妃诉于帝,几废太子,以张九龄谏而止,及李林甫当国,卒遭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京兆人。玄宗开元中,张九龄按察岭南,奏充判官。九龄为相,引为监察御史。二十五年,牛仙客为相,九龄罢知政事。子谅以仙客滥登相位,责御史大夫李适之坐观其事。适之奏其言。上大怒,亲加诘问,杖于朝堂,绝而复苏。乃流瀼州,行至蓝田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中宗神龙三年,贤良方正科及第。玄宗开元十一年,为吏部侍郎崔琳铨收。十二年,为富平尉,宇文融荐为劝农判官。次年,为劝农使,奏济州刺史裴耀卿理行第一。又任吏部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与张九龄友善,终始不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李隆基 | 玄宗 | 明皇帝、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712年—756年 | ||
先天 | 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 | ||||
开元 | 713年十二月—741年 | ||||
天宝 | 742年—756年七月 | 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或691—约740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倾服。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辟为从事,未几,返乡。后王昌龄过襄阳,访之,相见甚欢,食鲜疽发而卒。工诗,善写山水景色,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孟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唐诗汇评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开元间游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自洛之越,漫游江、淮、吴、越、湘、赣等地。归襄阳。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引为幕宾。次年归里。二十八年,王昌龄自岭南北归,经襄阳,相得甚欢。寻病卒。浩然以诗名重当世,与王维齐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天宝四载,王士源编次其诗为《孟浩然诗集》三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