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严挺之唐 673 — 742
安福门酺宴疏 唐 · 严挺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言。
微臣窃惟陛下应天顺人。
发号施令。
躬亲大礼。
昭布鸿泽。
孜孜庶政。
业业万几。
盖以天下心为心。
深戒安危之理。
此诚之德教也。
奈何亲御城门。
以观大酺。
累日兼夜。
臣愚窃所未谕。
夫酺者。
因人所利。
合醵为欢。
无相夺伦。
不致糜弊。
且臣卜其昼。
史册攸传。
君举必书。
帝王重慎。
今乃暴衣冠于上路。
罗伎乐于中宵。
杂郑卫之音。
纵倡优之乐。
陛下还淳复古。
宵衣旰食
不矜细行。
恐非圣德所宜。
臣以为一不可也。
谁何警夜。
伐鼓通晨。
以备非常。
古之善教。
今陛下不深惟戒慎。
轻违动息。
重门弛禁。
巨猾多徒。
傥有跃马奔车。
厉声骇叫。
一尘听览。
有轸宸衷。
臣以为二不可也。
且一人向隅。
满堂不乐。
一物失所。
纳隍增虑。
陛下以北宫多暇。
西墉暂陟。
青春日长。
已积尘埃之弊。
紫微漏永。
重穷歌舞之乐。
傥令有司跛倚。
下人饥倦。
以陛下近犹不恤。
而况于远乎。
圣情攸闻。
岂不凛然祗畏。
臣以为三不可也。
元正首祚。
大礼频光。
百姓喁喁。
咸谓业盛配天。
功垂旷代。
今陛下恩似薄于众望。
酺即过于往年。
王公贵人。
各承微旨。
州县坊曲。
竞为课税。
吁嗟道路。
货易家产。
损万人之力。
劳百戏之资。
适欲同其欢。
而乃遗其患。
兼夜。
人何以堪。
臣以为四不可也。
书曰。
罔咈百姓。
以从已之欲。
况自去夏淫霖。
经冬亢旱。
农乏收成。
市有腾贵。
损其实。
崇其虚。
驰不急之务。
扰方春之业。
前代圣主明王。
忽于微细而成过患者多矣。
陛下岂可效之哉。
伏望昼尽欢娱。
暮令休息。
要令兼夜。
恐无益于圣朝。
惟陛下裁择。
大智禅师碑铭 唐 · 严挺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夫圣人以仁德育物者。则醴泉潜应而涌。嘉禾不播而植。神功以不宰宁运者。则元宗会境而立。正法由因而备。然则有灵允荅。爰九畴而式叙。无为克成。超万象而宏济。暨今上文明。大开净业。溥福利真慈之泽。辟权智众善之门。精求觉藏。汲引僧宝。往必与亲。念则随应。张皇通达之路。腾演元亨之衢者。其惟我大智禅师乎。禅师讳义福上党铜鞮人也。俗姓姜氏。系本于齐。官因于潞。载鸿休于邦牒。践贞轨于家范。曾祖雁门。大父烈考。并栖尚衡门。禅师始能言已见聪哲。稍有识便离贪取。先慈矜异。遗训出家。年甫十五。游于卫。观艺于邺。虽在白衣。已奉持沙门清净律行。始为邺卫之松矣。乃远迹寻诣。探极冥搜。至汝南中流山灵泉寺。读法华维摩等经。勤力不倦。时月遍诵。略无所遗。后于夜分。端唱经偈。忽闻庭际若风雨声。视之。乃空中落舍利数百粒。又于都福先寺师事朏法师。广习大乘经论。区析理义。多所通括。以为未臻元极。深求典奥。时嵩岳大师法如。演不思议要用。特生信重。夕惕不遑。既至而如公迁谢。怅然悲愤。追践经行者久之。载初岁。遂落发。具戒律。行贞苦。自尔分卫。一食而已。闻荆州玉泉道场大通禅师以禅惠兼化。加刻意誓行。苦身励节。将投胜缘。则席不暇暖。愿依慈救。故游不滞方。既谒大师。率呈操业。一面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大师乃应根会识。垢散恼除。既而摄念虑。栖榛林。练五门。入七净。毁誉不关于视听。荣辱岂系于人我。或处雪霜。衣食罄匮。未尝见于颜色。有厌苦之容。积年钻求。确然大悟。造微而内外无寄。适用而威仪不舍。大师乃授以空藏。印以总持。周旋十年。不失一念。虽大法未备。其超步之迹。固以远矣。后大师应召至东都天宫寺现疾。因广明有身之患。惟禅师亲在左右。密有传付。人莫能知。后圣僧万回见禅师。谓众人曰。宏通正法。必此人也。神龙岁。自嵩山岳寺为偫公所请。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栖置法堂。滨际林水。外示离俗。内得安神。宴居寥廓廿年所。时有息心贞信之士。抗迹隐沦之辈。虽负才藉贵。鸿名硕德。皆割弃爱欲。洗心清净。斋庄肃敬。供施无方。或请发菩提。或参扣禅契。有好慕而求进修者。有厌苦而求利益者。莫不恳誓专一。披露尘恼。禅师由是开演先师之业。懋宣至圣之教。语则无像。应不以情。规济方圆。各以其器。陶津缘性。必诣其实。广燎明哲之灯。洞鉴昏沈之路。心无所伏。故物无不伏。功不自已。乃功无不成。迷识者以悟日新。爱形者由化能革。不远千里。曾未旬时。腾凑道场。延袤山谷。所谓旃檀移植。异类同薰。摩尼曜。众珍自积。其若是乎。如来以四谛法济三乘众生。以八正道示一切迷惑。其或继之者善。成之者性。非夫行可与真静齐致。道可与法身同体者。固难议于斯。开元十年长安道请禅师京城慈恩寺十三年。皇帝东巡河洛。特令赴都。居福先寺。十五年。放还京师。廿一年。恩旨入都。至南龙兴寺。曰。此人境之静也。遂留憩焉。沙门四辈。靡然向风者。日有千数。其因环里市绝荤茹而归向者。不可胜计。廿三年秋八月。始现衰疾。闭关晦养。不接人事。诫诸门徒曰。吾闻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已非由人。当自勤力。以济神用。众以为付属之萌也。明年夏五月。加疾减膳。廿四日申酉之閒。有白虹十馀道。通亘辉映。久而不灭。廿五日际晚。摄念开颜。谓近侍数人云。本师释迦。示现受生。七十有九。乃般涅槃。吾今得佛之同年。更何所住。又云。卧去坐去。亦何差别。便右胁枕手。垒足而卧。此则知身非实。处疾不乱。奄忽弃世。无觉知者。皇帝降中使特加慰赗。寻策谥号曰大智禅师。即大智本行。皆悉成就。以禅师能备此本行也。禅师法轮。始自天竺达摩。大教东派。三百馀年。独称东山学门也。自可璨信忍至大通。递相印属。大通之传付者。河东普寂禅师二人。即东山继德。七代于兹矣。禅师性笃仁厚。天姿通。取舍自在。深净无边。苦已任真。旷心济物。居道训俗。不忘于忠孝。虚往实归。尤见其渊默。有无不足定其体。名数安能极其称。元波难挹。高栋云摧。既离形器之表。当会神通之域。粤七月六日。迁神于龙门奉先寺之北冈。威仪法事。尽令官给。搢绅缟素者数百人。士庶丧服者有万计。自鼎门至于塔所。云绝雷恸。信宿不绝。棺将临圹。有五色祥云。白鹤数十。云光鹤影。皆临棺上。郁霭徘徊。掩而散。近古归墓灵相。未有如斯之盛也。禅师之季曰道深。力方坟而心静。弟子庄济等。营丰碑而志勤。伊余识昧。昔尝面禀。非以文词取拙。将为剋慕在怀。览江夏立铭。涕增横坠。睹太原成论。悲甚慨然。攀缘苦集。愿望都断。有太仆卿濮阳杜昱者。与余法利同事。共集禅师众所知见实录。其馀传闻。不必尽记。且离生灭是究竟无馀。镂盘盂乃古今难沫。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犹昔人稽首东向。献心庐岳者。以为恳慕之极。况镌刻永世。不犹愈乎。其铭曰。
契真慈者。道为物先。
灵力幽授。降劫生贤。
爰兹大士。寂照宏宣。
惠超三业。心空四禅。
德溥甘露。言感清泉。
翱轩宗极。念护无边。
犹彼檀施兮福未尝有。如彼戒瓶兮物无不受。
石无磷兮白不涅。耐霜兮竹亭雪。
今将离世兮无有量。永离盖缠兮辞生灭。
门人法侣兮无归仰。刻石雕金兮状高节。
庐山兮摧慕。瞻朗谷兮悲绝。
自撰墓志 唐 · 严挺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天宝元年严挺之绛郡太守抗疏陈乞。
天恩允请。许养疾归闲。
兼授太子詹事。前后历任二十五官。
每承圣恩。尝忝奖擢。
不尽驱策驽蹇。何阶仰荅鸿造。
春秋七十。无所展用。
为人士所悲。其年九月寝疾。
终于洛阳某里之私第。十一月
葬于大照和尚塔次西原。礼也。
尽忠事君。叨载国史。
勉拙从仕。或布人谣。
陵谷可以自纪。文章焉用饰为。
遗文薄葬。敛以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