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叔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寻
魏郡内黄人,一说馆陶人
魏徵少子。
历官豫州刺史潞州刺史职方郎中
善草隶,以笔意传其子魏华及甥薛稷,世称善书者“前有虞、褚,后有薛、”。
寇准北宋 962 — 10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华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
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
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
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
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仁宗追谥忠悯
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青州
五年,拜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同年契丹攻宋,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
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年罢。
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
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
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
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
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
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
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
宋史》有传。
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
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
仁宗追谥忠悯
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薛稷初唐 649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3 【介绍】: 蒲州汾阴人字嗣通
薛道衡曾孙。
进士及第
中宗景龙末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立封晋国公,除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
窦怀贞伏诛,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
工隶书,笔姿遒丽,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又善绘,画为绝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薛道衡曾孙,薛收孙,魏徵外甥。
武后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
又举进士
累迁祠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中宗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封晋国公
累拜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参知政事
因与崔日用争权,罢为左散骑常侍
工部礼部尚书,位终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小史》卷九,《历代名画记》卷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二二。
多才艺,工书画,诗文亦佳,其《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为初唐五古名篇。
张说评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见《大唐新语》卷八)。
有文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4首。
唐诗汇评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
进士第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
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迁黄门侍郎参知机务
崔日用不协,罢为左散骑常侍,历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先天二年窦怀贞伏诛,因预知反谋,赐死狱中。
以辞章名,工书善画,尤善画鹤。
有《薛稷集》三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十四首。
字嗣通
蒲州汾阴人
进士
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景龙末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立
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
封晋国公
累拜中书侍郎黄门侍郎
崔日用数争事帝前。
罢为左散骑常侍
历工礼部尚书
太子少保
窦怀贞搆逆。
以知其谋。
赐死万年狱。
年六十五。
作品评论
《大唐新语》
张说语: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玄,无施不可。
旧唐书本传
进士,累转中书舍人
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俱以辞学知名,同在两省,为时所称。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薛稷诗明健激昴,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
魏叔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魏郡内黄人,一说馆陶人
魏徵子。
武则天时,官至礼部侍郎,为酷吏所杀。
杨思勖唐 659 — 7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740 【介绍】: 罗州石城人。
宦官
本姓苏,为宦者杨氏所养,遂姓杨。
从事内侍省
玄宗讨内难,擢右监门卫将军
玄宗开元中,以镇压安南首领玄成五溪首领覃行璋功,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
又镇压邕州首领梁大海、泷州首领陈行范等。
思勖性刚酷,所得俘囚多生剥其面,掣去头皮。
将士惮服,故所至有功。
魏光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好为嘲谑。
玄宗初,为左拾遗,目姚崇为趁蛇鹳鹊,卢怀慎为觑鼠猫儿,坐品题朝士,贬新州新兴
开元中,归朝为左清道率府长史
时有鹡鸰数千集麟德殿庭树,作《鹡鸰颂》,以为友悌之祥。
又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事竟不行。
安轴
简介
安轴高丽王朝末期学者。
字当之号谨斋,雅号文贞
原籍顺兴。
科举文科及第。
在监春秋馆事任职期间,和齐贤等人一起改纂了闵清编的《编年纲目》。
参与编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肃王三个朝代的实录。
此外著有景几体歌《关东别曲》、《竹溪别曲》。
留有文集《谨斋》4卷2册。
龚鼎孳明末清初 1615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麓
明崇祯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甲申年,被李自成任为直指使
清军入北京,起为吏科给事中
顺治间冯铨等相倾轧,降官。
康熙间历任刑、兵、礼部尚书,屡疏为江南请命,又为傅山阎尔梅开脱,为士人所称。
诗文与钱谦益吴伟业江左三大家。
有《定山堂集》、《香严词》等。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人
明崇祯甲戌进士,官给事中
入国朝,历官礼部尚书
谥端毅
有《定山堂诗集》。
词学图录
龚鼎孳(1615-1673) 字孝升号芝麓
合肥人
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
兵科给事中
李自成北京,授直指使
入清,历官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谥端毅
工诗,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其诗标举兴会,感慨兴亡,声情悲壮,成就逊于钱、
其词雕搜彩致,仍归生色真香。
有《定山堂诗集》。
词集名《定山堂诗馀》,又名《香严词》。
清诗别裁集
字孝升江南合肥人
崇祯甲戌进士
国朝官至刑部尚书谥端毅
著有《定山堂集》。
合肥声望与钱、吴相近,又真能爱才,有以诗文见者,必欲使其名流布于时,又因其才品之高下而次第之。
士之归往者遍宇内。
时有合钱、吴为三家诗选,人无异辞。
惟宴饮酬酢之篇,多于登临凭吊,似应少逊一筹。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垆。
」靡曼相倾,恣心极态,江南金粉,奉为艳宗,吾所云然,不耑斯谓。
要之发乎情,止乎礼义,其大略可得而观焉。
(《定山堂诗集》录入:顾青翎)
湖上旅愁,呼春风柳七,凭栏欲语,时一吟花间小令,为晓风残月招魂,脱口津津,寻自厌悔。
昔山谷以绮语被诃,针锤甚痛,要其语诚妙天下,无妨为大雅罪人。
吾不能绮,而诡之乎忏,然则吾不当忏绮语,当忏妄语矣。
维基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号芝麓香岩直隶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临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学家崇祯甲戌进士,任给事中
明亡,降闯,随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礼部尚书
其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万历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
少年早慧,擅长八股文,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十八岁联捷进士,拈阄筮得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知县,对抗农民军,“增城浚壕以守”,历七年无恙,“蕲人德之,立生祠祀焉。
崇祯十四年(1641)秋龚鼎孳以“大计卓异”返京,隔年兵科给事中,尝有“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直声震天下。
江南歌妓顾眉生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等人,又疏诋吕大器陈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狱,崇祯十七年二月,出狱。
甲申之变,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视北城。
大顺灭亡,睿亲王多尔衮至,龚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给事中,又升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
顺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忧,请赐恤典,工科给事中孙珀龄严劾鼎孳明朝罪人,“辱身流贼,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
闻讣仍复歌饮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
”有司议降二级,后遇恩诏获免,恢复原官。
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会集科道官员质讯,龚鼎孳弹劾冯铨依附魏忠贤作恶,冯铨反指责龚鼎孳曾接受大顺朝北城御史之职。
多尔衮龚鼎孳是否属实,龚鼎孳承认说是,但又补充:“岂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
魏徵亦曾归顺太宗
多尔衮责骂说:“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
己身不正,何以责人?
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
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
”后来冯铨任职如故。
顺治十二年十月龚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级调用。
因所荐顺天巡按御史顾仁贪污伏法,再降三级。
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谥「端毅」。
乾隆三十四年,诏削其谥。
姚思廉隋末唐初 557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37 【介绍】: 京兆万年人,原籍吴兴武康
名简,以字行。
少受《汉书》于父,尽传其业。
寡嗜欲,惟一于学。
南朝陈,为会稽王主簿
,为代王侍读
唐高祖京师,府僚皆奔亡,独思廉侍王。
太宗贞观初,历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三年,与魏徵共撰《梁书》、《陈书》。
九年,拜散骑常侍
卒谥康
思廉本名简
以字行。
陈吏部尚书察子
初授秦王府文学
太宗即位
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写形于十八学士图。
散骑常侍
赐爵丰城县
贞观十一年卒。
太常卿
谥曰康
虞世南隋末唐初 558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起居舍人
太宗时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秘书监,封永兴县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排行七
文章婉缛类徐陵
建安王法曹参军
,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
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少受学于顾野王
为文祖述徐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
,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
李世民建德,引为秦王参军,转记室,掌文翰。
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
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世南字伯施
越州馀姚人
历官陈隋。
复事窦建德
入唐为秦府参军
累转秘书监
永兴县
年八十一卒。
礼部尚书
谥曰文懿
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
……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
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
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
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
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
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
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
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
……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
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
’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
’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
”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
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
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
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郑颋隋末唐初 ? — 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隋唐间郑州荥阳人
隋末入佐李密军。
炀帝大业十三年,为李密左司马,改长史
唐高祖武德元年二月,与房彦藻等人奉李密之命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
偃师城为部下所劫,寻归王世充
二年,任世充御史大夫,常称疾不预事。
四年,复乞弃官削发为僧,世充怒而杀之。
临刑赋诗,言笑自若,观者壮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1 荥阳(今属河南)人。
隋末李密起兵,在军中佐之。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为李密左司马,改长史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二月,与房彦藻等人奉李密之命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
同年九月,守偃师城,部下叛劫,为王世充所获。
二年,任王世充御史大夫,常称疾不预事。
四年,复乞弃官削发为僧,世充怒而杀之。
临刑赋诗,言笑自若,观者壮之。
事迹散见《旧唐书·李密》及《魏徵传》,《新唐书·王世充》,《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卷一八八等。
全唐诗》存诗1首。
王圭隋末唐初 571 — 6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39 【介绍】: 太原祁人字叔玠
王僧辩孙。
幼孤,性雅淡,少嗜欲,安于贫贱,交不苟合。
隋时奉礼郎
入唐,为太子李建成中舍人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多纳其言,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贞观二年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徵同知国政。
能推人之长,有自知之明。
因故贬同州刺史
官终礼部尚书
卒时,太宗素服举哀,悼惜久之。
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1—639 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原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改姓王氏
奉礼郎
入唐,初为太子舍人,因事流于巂州
太宗知其才,召为谏议大夫
贞观元年(627),赐爵永宁县,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二年,拜侍中,与房玄龄同知国政。
进爵为郡公
七年,出为同州刺史
俄召为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与诸儒正定《五礼》。
十三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其诗质朴沉健,不同时尚。
全唐诗》存诗2首。
贾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
性明悟聪敏。
王通受学,治《礼记》。
房乔魏徵齐名。
王通尝誉明而毅,可谓达道之君子。
李密隋末唐初 582 — 61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密 永平 617年二月—618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18 【介绍】: 京兆长安人,其先世为辽东襄平人字玄邃一字法主
趣解雄远,多策略。
初为隋炀帝宿卫,谢病去,感励读书。
杨玄感起兵,为之谋,以不能用其策而败。
又与翟让据洛口,称魏公江淮以北,远近响应,复杀
旋为王世充所败。
归唐,拜光禄卿
以失望复叛,为盛彦师所斩。
时年三十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2—618 字玄邃一字法主
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其先居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家,遂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初以父荫为左亲卫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隋,以为谋主。
后兵败依翟让号蒲山公
旋为众推立为主,建号魏公
唐武德元年(618)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
以赏薄怨恨。
会奉命出使,疑惧谋叛,为熊州副将盛彦师所杀。
生平见《隋书》及新、旧《唐书》本传、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
全唐诗》存诗1首,作于隋代
字元邃
一字法主
其先辽东襄平人
父宽。
上柱国
封蒲山郡公
遂家长安
大业九年
杨元感举兵黎阳
为谋主。
元感败。
以策干东郡翟让
令别统所部。
号蒲山公
十三年二月
为主。
建号魏公
改元永平
越王侗称帝。
遣使授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
武德元年
王世充所败。
归唐。
光禄卿
封邢国公
以赏薄怨望。
高祖使领本兵经略东都。
行至桃林
复徵之。
大惧谋叛。
熊州副将盛彦师斩之。
元宝藏隋末至初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河南人
隋炀帝大业末,为武阳郡
十三年,以郡归李密
后据魏州
魏徵曾为宝藏掌书记唐高祖武德二年,说宝藏杨恭仁京师
仍授魏州刺史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封武阳郡开国公
皇甫德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太宗时中牟丞,上书言修洛阳宫劳民,收地租厚敛,俗尚高髻系宫中所化,几得罪。
魏徵谏而止,拜监察御史
杨师道初唐 ?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 【介绍】: 弘农华阴人字景猷
杨恭仁弟。
善草隶,工诗。
隋末自洛阳归唐,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
太宗贞观十年,代魏徵侍中
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
十三年,转中书令
后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
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
从征高丽,摄中书令
及还,有毁之者,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
卒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7 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隋末自洛阳高祖,授上仪同
桂阳公主,擢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贞观中侍中,转中书令
罢为吏部尚书
后从高宗高丽,摄中书令
军还遭毁,贬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
二十一年(647)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懿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师道太宗朝宫廷诗人,才思敏捷,又善草隶书。
其诗多为应制、咏物之作。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杨师道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杨师道(?
—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隋观德王杨雄子。
入唐,尚高祖桂阳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大常卿,封安德郡公
贞观十年,拜侍中参预朝政,迁中书令
罢为吏部尚书,从太宗,摄中书令
还,稍贬工部尚书,复为太常卿,卒。
有《杨师道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师道字景猷
宏农华阴人
隋末自洛阳高祖
上仪同
备身左右。
桂阳公主
累转太常卿
封安德郡公
贞观朝迁侍中
中书令
二十一年卒。
吏部尚书并州都督
谥曰懿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
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太宗每见师道所制,必吟讽嗟赏之。
新唐书本传
师道字景猷,恭仁弟。
清警有才思。
……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
帝见其诗,为擿讽嗟赏。
后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再拜,少选辄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蔺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郑县人
隋时鹰扬郎将
从唐起兵,授银青光禄大夫
高祖武德五年,自太子左卫率,拜亳州总管
八年,为代州都督
太宗贞观初,受诏发江淮数十州兵讨岭南冯盎,因魏徵所谏而止。
官至左武候大将军封杨国公
坐事免职。
王通隋 584 — 6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4—617 【介绍】: 绛州龙门人字仲淹
幼好学。
蜀郡司户书佐
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
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
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
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
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
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杜正伦初唐 ? — 6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相州洹水人
隋文帝仁寿中,与兄杜正玄杜正藏均以秀才擢第。
善属文,深明佛经。
高祖武德中,为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李世民表值秦王府文学馆。
太宗贞观时,以魏徵荐,迁兵部员外郎
累迁给事中中书侍郎,论事称旨。
韦挺虞世南姚思廉同以敢于直谏为太宗赞许。
旋为太子左庶子,坐事流驩州
久之,授、石二州刺史
高宗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年,拜中书令
三年,坐与李义府不协,出为横州刺史
有《春坊要录》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西南)人。
隋仁寿中,以秀才擢第。
入唐,太宗直秦王府文学馆
贞观元年(627),擢兵部员外郎
累迁中书侍郎,兼太子左庶子
高宗显庆元年(656),改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年,兼度支尚书,迁中书令封襄阳公
三年,出为横州刺史,卒于贬所。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正伦善属文,尝与中书舍人董思恭夜直论文,思恭谓人曰:“与杜公评文,今日觉吾文顿进。
”《新唐书·艺文志》二、三、四分别著录《春坊要录》4卷、《百行章》1卷、文集10卷,俱佚。
全唐诗》存诗2首。
正伦
相州洹水人
高祖朝历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
贞观中累迁中书侍郎
赐爵南阳县
显庆初累授黄门侍郎崇贤馆学士
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书令太子宾客宏文馆学士
封襄阳县公
三年出为横州刺史
卒于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