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魏澹
全隋文·卷二十
字彦深巨鹿下曲阳人北齐特进收族弟,为博陵王济记室,历琅邪王俨京畿铠曹参军
武平初,转殿中侍御史,除殿中郎中中书舍人待诏文林馆
入周,为纳言中士
隋受禅,出为行台礼部侍郎,除太子舍人,迁著作郎,仍为太子学士
有《后魏书》一百卷,《诸书要略》一卷,《集》三卷。
姚察南北朝末隋初 533 — 606
全隋文·卷十三
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太常信九世孙。
梁大宝初,为南郡王左常侍司文侍郎,除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
避乱还乡。
承圣初,除原乡,入为著作佐郎
陈天嘉初,拜始兴王功曹参军,补嘉德殿学士
光大初,转始兴王中卫记室参军,仍领佐著作
大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补东宫学士,迁尚书祠部郎
拜宣惠宜都王录事参军,历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咨议参军,除戎昭将军
后主即位,兼东宫通事舍人
至德初,除中书侍郎,转太子仆,授忠毅将军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进秘书监,拜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迁吏部尚书
陈亡入,授秘书丞
袭父僧坦爵北绛郡
仁寿中,侍晋王昭读。
炀帝即位,授太子舍人
大业二年,卒于东都,年七十四。
有《汉书训纂》三十卷,《汉书集解》一卷。
僧靖嵩北齐 537 — 6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614 【介绍】: 僧。
涿郡固安人俗姓张
年十五出家。
博习众经,妙通玄理,北齐琅邪王甚器重之,特开讲座,以靖嵩法主
导悟诸徒,响誉河东
,文帝开皇中敕住崇圣寺
礼诵精苦三十载,其叩头手膝所按之地,悉凹陷成印迹。
著有多种经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涿郡固安之张氏。
十五岁出家。
沙门靖融。
秦究杂心。
兼通大小经论。
始依之。
每以奥义问融。
融莫知所答。
因劝使往京邺受学。
曰必成大器。
既登具。
太学寺融智律师
究涅槃十地论。
寻诣晖云二律师所求诲。
唯未遑详阅小乘为恨。
复就道猷法诞二论主。
探讨成杂。
凡婆沙迦延舍利弗等。
皆旁通博揽。
声名藉甚。
齐琅邪王深加器重。
每春聚徒设席。
奉为法主
以励后学。
属周氏之变。
遂偕玄侣法贵法侃等。
三百馀僧。
渡江。
宣帝侍中袁宪
京口礼接。
继遣驸马蔡凝
宣旨云。
至人以身许道。
法师等。
义明治乱。
归寄有叙。
深可嘉尚。
宜于都郭大寺安置。
所司供给。
周洽
于是僧正使嵩贵对弘。
听众馀五百。
天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舍二论。
而未之讲授。
法门法泰
独得其传。
咨决数年。
遂臻壶奥。
自佛性中边无相唯识异执等。
四十馀部。
其实则二部所区分也。
隋开皇十年北还。
诏改前京兆王寺。
为崇圣。
以居之。
专开摄论。
撰摄论疏六卷。
杂心疏五卷。
九识三藏三聚戒。
二生死等玄义。
行世。
炀帝在蕃邸。
出填扬越。
立四道场。
尝召
不起。
及御宸极召之。
亦固辞。
门人问其故。
沙门名解脱
何返自累如此。
吾昔游两都。
屡加劳役。
虽内道场。
不如物外。
故其诵脩。
垂三十载。
精苦犹一日。
其手按膝跪。
扣头之迹。
久而宛尔不灭。
性爱文藻。
乐泉石。
大业十年卒。
寿七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