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成基命明 1559 — 1635
维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号毖予直隶大名人
官至内阁首辅。
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
成基命长身玉立,为诸生时,与高阳孙承宗齐名。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选庶吉士
历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等职,升礼部右侍郎太子宾客,改掌南京翰林院
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因其为杨涟的同门,迫使其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吏部左侍郎
次年恰逢己巳之变,京师戒严,成基命上疏请求起用孙承宗再次任为枢辅,并消除争议,得到明毅宗嘉许。
后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庶吉士金声推荐僧将申甫,明毅宗命其视察,其上言该部队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
袁崇焕祖大寿戍京时,发生满桂的“关宁军箭射事件”(即当时满桂带军攻击后金军主力,并在北京城外与金军拼杀溃败后,向关宁军(袁崇焕部队)靠拢,却遭到友军箭射。
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箭上有关宁军标记)。
思宗逮捕了袁崇焕祖大寿在一旁双腿颤抖。
成基命于是叩首请帝慎重,但帝未许。
祖大寿回营后即带兵东逃,思宗非常忧虑。
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焕写信召回,后在孙承宗协力下稳住军心。
但在召对中,基命提出施政从缓,却与思宗想法相左。
工部主事李逢申成基命欲脱逃袁崇焕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职。
韩爌李标相继离职后,崇祯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主持内阁
之后,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
后来在商议袁崇焕事时,恰逢成基命得病,锦衣卫张道浚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上疏指责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牵入迹象。
成基命自感大势已去,当年辞职。
崇祯帝挽留,成基命连续上疏三次请辞离任。
崇祯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
少保谥号文穆
葬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南关
陈于廷明末 1566 — 16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1635 【介绍】: 常州府宜兴人字孟谔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历知光山唐山秀水三县,征授御史
甫拜命,即论救给事中汪若霖,诋大学士朱赓甚力。
又劾中官潘相谋督湖口税事,谓其虐民。
泰昌时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贤,与杨涟等同削职归。
崇祯初起官,与首辅周延儒同乡,而无所附丽;与温体仁亦不合,遂以所援引不当帝意,削籍归,卒。
有《定轩存稿》。
钱象坤明末清初 1569 — 1640
维基
钱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录》记载的是「官年」,或和真实年龄有落差。
),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县籍,山阴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浙江乡试二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
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贤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閒住。
崇祯元年(1628年)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
崇祯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围,条陈禦敌三策。
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崇祯帝感知,遂与何如宠并相。
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入,为钱象坤门生,钱象坤让位而居其下。
后累加少保,进武英殿
此时翰林有所谓“四钱”,即钱象坤钱龙锡钱谦益钱士升,皆负有身望。
后来他的学生温体仁为首辅,钱象坤都没有前去依附。
崇祯四年(1631年)其学生兵部尚书梁廷栋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恶。
钱象坤为了避祸,特上五疏引疾去职,后家居十年,无病而卒。
太保谥文贞
温体仁明末清初 1573 — 1638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
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
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
崇祯十年免职。
卒谥文忠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天启二年(1622年)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
天启七年(1627年)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
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
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
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
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
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
明史》有传。
王志道明末 1574 — 1646
维基
王志道(1574年—1646年)字而宏号东里福建漳浦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癸丑进士,除丹阳知县
天启元年(1621年),擢任礼科给事中天启二年九月兵科右给事中,因议“三案”被高攀龙所驳,疏请终养归。
其后附魏忠贤,以病请告,天启五年召擢太常寺少卿,以外艰不至。
服阕,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寻转左通政,皆不赴,凡三晋秩,俱未尝一履任。
志道虽为忠贤所引,然不屑附丽,故后穷治党与,訾议不及。
崇祯元年,以原任左通政召用,送赴阙,中途闻朝议未定,有谓升职既不赴,宜以原左给事中用;有谓既有升职,自宜以通政起用,遂移疾,值京察,自陈升职未赴不职求罢,有旨准出缺在籍调理。
明年夏,召为大理右少卿,再迁左副都御史,修撰陈于泰疏陈时弊,宣府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志道上言弹劾,帝怒责回奏,志道反覆奏辨,帝益怒,御文华殿召对廷诘,辅臣周延儒亦为引咎申解,乃命志道退,竟削籍归。
志道癸亥终养,至是凡九载家居,在朝仅两载耳。
出辄多所建白,而国运既蹙,垂迫矣。
南都时,起户部右侍郎明年吏部唐王立,仍故官,进左侍郎,再疏辞老病致仕归。
丙戌四月卒于家,年七十三。
戴澳明末清初 1576 — 1642
维基
戴澳(1576年—1642年)字有斐号斐君浙江宁波府奉化县人
自幼嗜学,不事生产,为青衿寓情觞咏,落笔千言立就。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归侍色养,经年乃出,授工部虞衡司主事,迁员外郎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朗识精鉴,所储夹囊皆当世伟人。
甫署选而名卿硕抱,一时涌出,识者快之。
旋以稽勋郎中给假告归,杖履芒鞋,寻峦问壑,见者不知其为贵人
未几,逆珰魏忠贤专政,举朝若沸,殄瘁之惨,宇宙为空,然后知其超然知几也。
家居十二年,权珰授首,遂复出,转考功郎中,受事甫三月,又以直道忤乌程温体仁)、阳羡周延儒)二相,即拂衣出都门,太宰李公长庚三疏留之,不报,举朝皆为扼腕。
旋起南铨,转尚宝司丞崇祯十二年六月再转大理寺右寺丞七月顺天府,其子依仗父势不输赋税,被知县胡梦泰逮治,其子走京师,怂恿戴澳弹劾胡梦泰十三年五月适因星变,戴澳遂陈言天下不治,是由守令贪污,崇祯帝让他指实,梦泰无可劾,乃以嘉兴推官文德翼平遥知县王凝命实之。
给事中沈迅为两人诉枉,发隐情。
被下锦衣卫诏狱,革职除名。
遂悦然归,通仕籍者三十年,在朝每不数月,屡仕屡黜,直道固然。
归里年余,忧时岌岌,遂感愤以卒,年六十七。
朝议以边抚起之,咸惜未竟其用。
著有《丰干集》行于世。
宅在县北一十里万家河。
奉化县“钱粮共二万余,戴氏居其半”,其后因贪腐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锦衣狱。
吴钟峦明末 1577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7—1651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峦稚一字峻伯又字稚山学者称霞舟先生
顾宪成高攀龙弟子,为心性之学。
年未三十,已有声望。
屡应科举不售。
崇祯七年进士,年已五十八。
长兴知县,以拙于催科,被削籍。
周延儒再相,招之不起。
十四年绍兴府照磨,升桂林府推官
福王立,授礼部主事
未上而南都亡。
隆武帝以原官招之,迁员外郎
既而闽中又亡。
遁迹海滨。
鲁监国以为礼部尚书
从至浙江,退普陀山
舟山兵溃,渡海入昌国卫孔庙,自焚死。
有《十愿斋文集》、《周易卦说》、《霞舟语录》。
晏清南明 1578 — 1650
维基
晏清(1578年—1650年)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黄冈县人
晏清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
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
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
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
吏部尚书周应秋晏清籍。
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
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
张献忠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
晏清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广东盐法道佥事
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
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
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
李成栋广东晏清避地浔南。
永历帝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
吴贞毓主事吏部侍郎,诋毁晏清
晏清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
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
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
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尹明翼明 1579 — 1636
维基
尹明翼(1579年—1636年)字美邻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广东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进士,授河南汝宁府推官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主持浙江乡试,所取士马嘉植等以文章节义显。
时权珰李实气焰张甚,明翼疾驰,弗与见。
随即行汝宁知府事,不为魏忠贤建生祠,几为阉党所害。
崇祯三年庚午再较豫闱,咸称得士。
四年辛未(1631年),擢为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上时政缺失一疏,直纠周延儒权奸误国,被严旨切责,又陈时弊,切中要害。
六年(1633年),出为河南府知府流寇横行,明翼核饷蒐卒,力为捍御,贼退去,当事方录其功。
八年(1635年),因母去世而返乡守制,次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余应桂明末 1580 — 16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都昌人字二矶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武康龙岩海澄知县,有治绩。
崇祯四年御史,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媚首辅周延儒,取其亲戚陈于泰殿试第一,又劾周延儒杨鹤等贿,贬归。
后以言张献忠降后必反,当先发图之。
事泄被纠,遣戍,献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起用为兵部侍郎
孙传庭败死,代为督师,而无兵无饷,竟以“逗留”夺职。
大顺军克京师后,家居不出。
寻被杀。
维基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进士四十八年浙江武康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丁艰去职。
六年(1626年)福建龙岩县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海澄县,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
……救荒发,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崇祯四年(1631年)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
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
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
永历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
明史》有传。
南居仁
维基
南居仁(16世纪—17世纪),字思敦号中干,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
南居仁万历八年进士南企仲的次子,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获授庶吉士五年(1625年)编修,与周延儒充任实录纂修官
其后南居仁历任中允谕德国子监祭酒河南失守,他上疏慎选师儒、发明节义,在召对时直陈其事。
升任詹事府詹事后仍管国子监事、并侍经筵,死后追赠礼部侍郎
南居仁待人孝友恭敬,有事会扶危济困,人们都附归仁义。
钱谦益明末清初 1582年9月11日 — 1664
维基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
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引领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在政治上钱被视为东林党或复社人士钱谦益与东林党或复社皆有密切来往,但却遭周延儒排挤,入南明又依附马士英阮大铖。。
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
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有“贰臣”之目。
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
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崔泌之明末 1583 — 1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河南鹿邑人字机仲
天启五年进士
授知雄县,调清苑
黄宗昌御史,劾周延儒
延儒使保定知府泌之宗昌罪,拒之,被诬谪戍。
久之释还。
李自成军克鹿邑时,抗拒被杀。
维基
崔泌之(1583年—1642年)字饥仲号小定河南陈州人鹿邑民籍,明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幼年时父母去世,有奇才,稍长能作诗、古文辞。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乡试,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同进士,授雄县知县,治行卓异,崇祯元年(1628年)改任清苑县知县
清苑前任知县黄宗昌升任监察御史,弹劾辅臣周延儒周延儒嘱托崔泌之上司史躬盛罗织罪名,诬陷黄宗昌
史躬盛让继任的崔泌之去办,被其回绝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得罪史躬盛,时崔泌之已升任户部主事,但史躬盛为了迎合周延儒的意旨,故意将其调遣派令藏起来,又罗织其他罪名,将其贬至山东任城驿,崔泌之挂冠归里,居陈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围陈,官民皆想去逃难,唯独崔泌之认为不可逃,更帮忙出谋画策守陈州,到了城陷时,依然手拿兵器与农民军巷战,后骂贼不屈而死。
著有《广陵草》诸集。
顾燕诒明至南明 1583 — 1667
维基
顾燕诒(1583年—1667年)字安彦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顾燕诒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刑部主事,外任济南知府,免除地方苛政,五年后升任福建驿传道副使,因有平定流寇功劳而调任嘉湖兵备道参政,其时浙西是盗贼渊薮,他到任后修缮城郭、训练士卒、储备粮食,有《保民四事书》,不久嘉善漕卒兵变,他单骑往谕平定事件,同时修筑海塘保障嘉兴湖州
当时文选司郎中吴昌时倚势周延儒顾燕诒拒绝往来令对方怀恨在心,藉故诬劾他而削官,年多后吴昌时被斩首示众,他复官为浙江按察使,升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弘光元年(1645年)致仕。
入清朝后,他以患病婉拒他人推荐入朝当官,太仓知州白登明礼遇「娄东七老」,他位列首名。
康熙六年(1667年)去世,年八十五岁
姜曰广明末 1584 — 1649
维基
姜曰广(1584年—1649年2月29日)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湖里(今丰城市同田乡候塘村)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庶吉士,改编修
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1625年10月31日)容妃任氏生皇子朱慈炅,颁诏天下。
次年,充正使朝鲜,与给事中王梦尹敕封仁祖朝鲜国王,并奉旨视察师海上情形,还针对毛文龙功绩大小虚实,询问过中朝边境当地朝鲜百姓,考核毛文龙水师
得到一些关于毛文龙的重要关键消息。
回国,便上疏言:“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馀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
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
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
朝廷知文龙以用文龙,则不致失文龙而莫尽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
”然而朝廷终究没有重用毛文龙,后果然如曰广所言,以致于明军兵败,辽东一带、藩属国朝鲜皆落入后金之手。
姜曰广出使朝鲜期间,洁身自好,不受贿赠,又赠送医书和揭帖给朝鲜仁祖,深受朝鲜君臣好评。
但回国后不久,因忤逆魏忠贤,被免职回乡。
崇祯初年(1628年)阉党倒台,起擢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三年(1630年)南京乡试,并提拔一干名士,如杨廷枢张溥陈子龙杨廷麟等各以文章气节著闻,顾以清白坚不依附时局,但却都为温体仁周延儒等首辅排斥,无法被重用。
崇祯九年(1636年)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事获罪而被贬为南京太常寺卿,遂引疾归乡。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任詹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而亡,南京议论立帝,姜曰广等主张立潞王,结果福王为帝,仍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
内阁首辅马士英虽与姜曰广同年,但两人素来不和,本想诬陷姜曰广
然而因姜曰广有声望,无人敢响应马士英
后得知宗室朱统𨰥品行恶劣,便想到可以用职官加以利诱,使其打击姜曰广
遂指使朱统𨰥上疏诬告弹劾姜曰广任用东林党郑三俊吴甡房可壮孙晋等人,把持朝政,以刘士祯通政使,阻遏章奏,以王重为文选,扶植私人;命令杨廷麟放走狱中的凶悍盗贼,联同江河大侠与水陆奸官窥视南京,阴谋迁都或另新君;包庇曾投靠李自成的臣子;收受贿赂;姑息养奸等五大罪状。
后又遭马、阮党人佥事陆朗副使黄耳鼎等人上疏弹劾其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遂弃官回南昌
隆武四年(1648年)金声桓姜曰广起义,并授其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等官衔,御赐尚方宝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先斩后奏,清廷得知后,派征南大将军谭泰率兵攻打南昌次年,正月十九,城破,金声桓投水死,姜曰广亦投水自尽,一说于仁臣之心牌坊下上吊自尽。
陈一教
维基
陈一教字涧云
明代政治人物,南直隶宜兴人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顺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
万历四十一年广东参议广东潮州提学副使四十三年六月浙江右参政四十六年考察降调。
天启元年起补山西右参政二年拾遗去职。
秦翼明友好。
有子陈于泰陈于鼎
陈于泰周延儒之姻亲,因家奴仗势欺人,崇祯六年,激起宜兴民变。
祁彪佳惩恶奴罪以平众怒。
黄道周明末清初 1585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进士
编修
崇祯初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
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
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
十五年,复故官。
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
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
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
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
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卫景瑗明末清初 1586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陕西韩城人字仲玉
天启五年进士
河南府推官
崇祯四年征为御史,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
以父丧去。
起原官,以疏救论温体仁下狱之言官,左迁。
累官大理少卿
十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十七年李自成克大同,被执不肯降。
自成不杀而囚之,自缢死。
维基
卫景瑗(1586年—1644年)字仲玉号带黄陕西韩城县渚北村(今陕西省韩城市)人。
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官至大同巡抚
李自成破大同,卫景瑗拒降,自缢殉国。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与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交往极深,授河南府推官
崇祯四年(1631年),因被时任巡抚都御史范景文赏识,故以卓异被征授山西道监察御史
期间弹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数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憸邪。
崇祯帝不听。
卫景瑗出按真定诸府
父丧归。
守丧期满,起为河南道御史
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因疏论温体仁下狱,卫景瑗疏救,因此左迁行人司正
历官尚宝司丞大理寺丞,进少卿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赈济饥民,训练火器,政绩卓著。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大同总兵姜镶开城投降。
卫景瑗拒降,初六日于佛寺自缢。
福王时,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明史》有传。
贺逢圣明末 1587 — 1643
维基
贺逢圣(1585年—1643年)字克繇号对扬湖广江夏人
明末政治人物、榜眼
贺逢圣自幼家贫,为诸生时,与熊廷弼齐名,同受教于督学熊尚文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贺逢圣举人,此后数次会试落榜,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终于中式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天启年间,升洗马
天启二年(1622年)任会试分校官,拔取华允诚
因不依附权阉魏忠贤,于天启七年(1627年)被削籍为民。
崇祯初复职,历升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任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改文渊阁。
二年后,致仕。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入阁,后因与首辅周延儒不合,以病致仕归乡。
崇祯帝并赐金和蟒衣一袭。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破武昌贺逢圣身着御赐冠履蟒衣来到楚王府,欲与王同死。
但王府已被占据,楚王也不知所终。
贺逢圣被农民军抓获,宁死不屈,遂投入墩子湖遇难。
黄昌
维基
黄昌(16世纪—17世纪),字百遂号凤岐又号了袁四川成都府仁寿县人
黄昌友爱宗族,将祖业让给弟弟,为贫穷族人代理婚嫁事宜;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
获授光化县知县,调江陵知县,任内老成持重,认真丈量惠王藩田;同时他学识卓著,文章得士子心意,很快升为南京山西道御史,弹劾温体仁周延儒被敬重,亦因此遭罢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