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钱谦益明末清初 1582年9月11日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2—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
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编修詹事崇祯初礼部侍郎,因事罢归。
文学冠东南,为东林巨子。
娶名妓柳如是,筑绛云楼,藏书极富。
南明弘光帝时,起为礼部尚书
清兵渡江,出城迎降。
顺治三年,授礼部侍郎,任职五月而归。
后两次以大案牵连入狱,均得幸免。
七年,绛云楼毁于火,藏书悉成灰烬,晚境颇颓唐。
诗文极有造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愤张之语。
有《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又编《列朝诗集》。
清高宗谦益入《贰臣传》,焚其书,虽屡禁不绝。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
明万历庚戌一甲三名进士历官礼部侍郎
王时,为礼部尚书
入国朝,以礼部侍郎署秘书院学士
有《初学集》、《有学集》。
词学图录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虞山蒙叟
常熟人
崇祯初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官礼部尚书
降清官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旋告归。
郑成功等秘密抗清。
明清之际文坛宗主,学殖宏博。
其诗博大闳肆,以杜为宗而出入、苏,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词作仅数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
编有《列朝诗集》。
词在《有学集》中。
清诗别裁集
字受之江南常熟人
成历庚戌,赐进士第三人
国朝官至礼部尚书
著《初学》、《有学》二集。
尚书天资过人,学殖鸿博。
论诗称扬乐天东坡放翁诸公。
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挥斥之;馀如二袁、钟、谭,在不足比数之列。
一时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风馀韵,犹足詟人也。
生平著述,大约轻经籍而重内典,弃正史而取稗官,金银铜铁,不妨合为一炉。
至六十以后,颓然自放矣。
向尊之者,几谓上掩古人;而近日薄之者,又谓澌灭唐风,贬之太甚,均非公论。
兹录其推激气节,感慨兴亡,多有关风教者,馀靡曼噍杀之音略焉。
见《初学》、《有学》二集中,有焯然可传者也。
至前为党魁,后逃禅悦,读其诗者应共悲之。
牧斋诗,如“吾道非欤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屋如韩愈诗中句,身似王维画里人”,“工致有馀,易开浅薄,非正声也。
五言平直少蕴,故不录。
维基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
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引领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在政治上钱被视为东林党或复社人士钱谦益与东林党或复社皆有密切来往,但却遭周延儒排挤,入南明又依附马士英阮大铖。。
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
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有“贰臣”之目。
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
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主要活动
  • 1610年,探花,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词学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