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张伯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
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
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
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诗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少好学,游历四方。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陆诜辟为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
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
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
元丰中留偈而逝。
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
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拾遗》(简称拾遗),编为三卷。
词学图录
张伯端字平叔
天台人
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卒于神宗元丰中,年九十九。
有《紫阳真人词》。
全宋文·卷三○四
张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诚),号紫阳山人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
精通天文、地理、医卜、形法。
累试不第。
熙宁间成都,遇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修炼于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
治平间访扶风马处厚河东,以所著《悟真篇》授之。
元丰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为道教南宗第一祖。
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阳真人词》等。
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历代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三洞群仙录》卷二,《栖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皇甫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州临汾人
年稍长,有方外之志。
相传谒刘真人,示以神用,触石如入虚,游空如履平地,变化莫知其极。
徽宗政和三年,赴三山宝篆坛前,得三洞真篇及法衣一袭而归,自言夙志已酬,数日而逝。
程公端南宋末
全宋文·卷八二五三
程公端,宋末道士
尝刻《玉清大洞真经》行于世。
陈景元北宋 1030 — 10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
道士
字太虚号真靖自称碧虚子
谓游天台鸿濛先生张无梦授秘术,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命设罗天大醮,累迁至右街副道篆赐号真人
乞归庐山,行李百担皆经史。
读书至老不倦,诗书画皆清婉可喜。
卒年七十。
著有《四升经集注》等。
全宋诗
陈景元(一○三○—一○九九)字太虚道士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神宗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
右街副道箓。
熙宁六年(一○七三)为太一宫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赐号真人
哲宗元符二年乞归庐山,卒,年七十。
事见《宣和书谱》卷六。
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陈景元(一○二五——一○九四)道士字太虚自称碧虚子赐号真靖大师
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自幼学道,弱冠弃家,游历经三十年。
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累迁至右街副道箓,赐号真人
后乞归庐山,晚年栖茅山
绍圣元年卒,年七十。
好读书,至老不倦,所藏内外书数千卷,皆素所校正,诗书画皆清婉可喜。
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南华真经章句音义》、《西升经集注》、《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度人经集注》等多种,俱收入《正统道藏》。
事迹见《宣和画谱》卷六,薛致玄《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道藏》难字号)。
蹇昌辰北宋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蹇昌辰元祐间道士,盖蹇序辰之昆弟。
曾为同知建隆观事,赐紫号保宁大师
著有《黄帝阴符经解》一卷(存)。
见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黄帝阴符经解》题下署名,《宋代蜀文辑存》卷首作者小传。
翁葆光
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翁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雅州(今四川雅安)人。
道教大师张伯端再传弟子,著有《悟真篇注》三卷,对后世颇有影响。
见《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