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翁葆光
悟真篇注序乾道九年八月 宋 · 翁葆光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紫阳陈仙翁,武夷人,有《语录》传世,为六十四说,分言性命二宗,内外二药。
又云:「不读古文《龙虎上经》,不知两弦金水之妙;
不读《参同契》,不知日月一斤之精;
不读《悟真篇》,不知二章金碧之神。
斯道也,妙中之妙,玄中之玄。
必也采龙虎未分之气,吸龟蛇初孕之精,三百爻中或文或武,六十卦内曰屯曰蒙。
结丹于片饷之间,成道于九年之上」。
又云:「道在内来,安炉立鼎却在外;
道在外来,真铅真汞却在内。
内一斤,外一斤,紫金化紫粉,紫粉化金丹。
此先天内药、外药之辨。
如斯二者之同出,又斯二者之异名。
内外之道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所以道外药还如内药,内通外亦须通」。
以此观之,紫阳之道与悟真同。
先子尝谓余曰:天台仙翁道成受命于上帝,为紫玄真人,默相皇都
时尝显没,与世比肩,人莫之识。
少偕我祖肄业辟雍,惟翁不第,夙挺灵根,因玩佛书,忽至击竹有感,顿悟无生直超真空清净性海。
晚年遇青城丈人成都,尽得金丹妙旨,洞晓阴阳颠倒互用之机,天地返覆生成之理,故能修真复命,鍊形升于无形,抱一虚心,性命咸臻于空寂。
是以形神俱妙,与道合,变化无穷,普现法界,即兹妙用,广度群迷。
向在元丰间,与刘奉真之徒广宣佛法,亦以无生留偈入寂。
奉真之徒,已焚其蜕,获舍利千百,其大如芡。
后七年,奉真之徒到王屋山,复会仙翁如故,此又示其形神俱妙、性命两全之玄也。
仙翁蕴性仁慈,慷慨豁达,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三宗一致,妙用无殊。
不欲独善诸身,乃作《悟篇》,提诲后学。
先以神仙命道诱其修鍊,以金丹之术首咏是篇,终以真如空性遣其幻妄,故以禅宗歌咏毕其卷末。
所谓金丹之要者,以二八真阴真阳之物立于炉鼎,诱先天之一气,归斯炉鼎之中,变成一粒,大如黍米,号曰太一真气
是以首列七言四韵一十六首,表其真阴真阳之数也;
次咏五言四韵一首,以表太乙之奇,即金丹一粒也。
既得一粒,饵归丹田,然后运火,依约六十四卦而行之,故续以绝句六十四首,以按《周易》六十四卦也。
夫火之功有十月,并沐浴共十有二月,故又续《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应周天之岁律也。
十月功备胎圆,而形化为纯阳之气,故总吟成律诗八十一首,象其纯阳九九之数也。
形化气矣,然后抱元九载,鍊气成神,以神合道,故得形神俱妙,升入无形,与道合而不测,是以神性形命,俱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以禅宗性道歌颂诗词三十六首毕其卷末。
已上皆取象金丹大旨,次序如此。
乃若药物火候,口诀纤微,悉寓意在歌咏之中,览者自可寻文悟解也。
顾后传之寖广,文理次序亦颇不同,多有舛谬,惟龙图陆公之孙思诚所藏家本为真。
此乃仙翁亲授之本也,思诚亦自序其所得之详于卷末矣。
余因游洞庭,得斯真本,改而正之,始悟仙翁所作之意,次序篇章,莫不取金丹之法象也。
其文虽约,而妙理该著,寓意虽微,而比类亲切,诚为学者之真归,群经之要览也。
今之学者多取傍门非类而證之,以天庭至宝、玉壶圭丹、混元胎之类妄乱穿凿,终莫际其深根固蒂之要。
又有叶文叔者,以太极大衍之数释而辨之,复撰为图,附于卷末,谓之《悟篇外传》。
此乃帘瞻幕影,定马为乾,非惟紊乱真经,致使学者为之惑误。
仙翁有言曰:「靡肯自思己错,却将错路教人。
误他永世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文叔之谓乎!
殊不知金丹一粒,即太极之一气,圣人假借二八之物,擒此一气于一时中,变成一粒,殊不出一时辰中,饵之立超圣地。
故仙翁曰:「一时辰内管丹成」。
又曰:「一粒灵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岂虚语哉!
文叔不达斯理,反以一时为非止一时。
若以非止用一时而言之,是非三年必九载矣,岂为至简至易,而仙翁何故有「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之语耶?
又以一粒为一日,以为有一日之丹,妄引真一子「日食一粒」之语为證,尤不真一子之意也。
若以日食一粒与一日有一日之丹,而推之三年九载,必三千有馀粒矣,岂仙翁独以一粒之语而诳人乎?
举此两端,足知文叔不得金丹之术明矣。
是以妄乱笺注,讹谬非一,抑不知太极大衍之数,其实运火之托象,似是而非也。
若以托象求金丹之至道,是描龙致雨、画饼充饥,不亦难乎!
余固不才,幸踵仙翁之颜铸,既承真荫,寅夕不忘,安忍缄默,坐视红紫乱朱,而不能广仙翁之意,辞而辟之,以级将来,而祛未悟者耶?
是以不惧天谴,直泄天机,课解真文。
谨依仙翁之秘旨,曰:夫鍊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次辨真阴真阳同类无情之物,各重八两,立为炉鼎。
假此炉鼎之真气,施设法象,运动周星,诱此先天之始气。
不越半个时辰,结成一粒,附在鼎中,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
取此金丹一粒,吞归五内,擒伏一身之精气,犹猫捕鼠,如鹯搦鸟,不能飞走矣。
然后运以阴阳之真气,谓之阴符阳火,养育精气,化成金液之质。
尾闾有物直冲夹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触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
此名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下丹田,结成圣胎,十月胎圆火足,即脱胎沐浴,化为纯阳之躯,而无饥渴寒暑之患,刀兵虎兕之不能伤,而为陆地神仙。
方始投于静僻之地,兀兀面壁九年,以空其心,谓之抱一。
九年行满,形神自然俱妙,性命双圆,与道合,变化不测矣。
此名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丹虽分三,道实一揆,必自小而中,自中而大。
丹入道之次序也。
余故分为三卷:上卷以鍊金丹为强兵战胜之术,中卷以运火金液丹为富国安民之法,下卷以九转大还丹为神仙抱一之道。
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
此乃无上无极上品天仙之甲科,至真之妙道也。
五师宗祖口口相传,惟此一法耳。
其要至简至易,不逾片言。
圣人恐泄天机,故以乾坤炉鼎、龙虎铅汞之类,以至不可胜举之异名,无过比喻金丹法象而已。
余今攒集异名,一一指其至当,罔敢遗漏纤微。
又恐学者未明作用之妙,是以覼缕再三,复撰《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三乘秘要诗》附于卷末,罄竭精微,可谓大泄天地之真机,全露仙翁之秘旨矣。
愿贻同志,俾易研精,灼然直际悟真,永为正眼法印,而不惑于邪宗曲派之说也。
时皇宋乾道癸巳中秋,象川无名子翁葆光谨序。
按:《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首,正统道藏本。
悟真篇直指详说序 宋 · 翁葆光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夫混沌未显之前,虚无寂寞,无名可宗,强名曰道。
道降而生一气,非动非静,非浊非清,邈不可测,圣人强言谓之混元真一之气。
一气既判,化为阴阳。
阴阳者,天地也,男女也。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故自有天地以来,未有一物不因阴阳相交而得其形也。
夫欲修炼者,若以金石草木之象名,万有不同之器类,以至一身精津气血液之属而为丹质者,此皆后天地生滓质之物也。
滓质之物,有形可睹,安能生有形而入于无形也哉?
后天地生者,皆不离乎天地之内,而有形者未尝不坏,安能变化而超乎天地之外也哉?
不超乎天地之外,而有形者未始不堕于阴阳生死之数者也。
夫阳主生,阴主死,一死一生,一往一复,此理之自然也。
设使煅炼得法,服饵有功,寿等龟龄,年齐鹤算。
及其数尽,未有不亡,若箭之射空,力尽必坠,谓其有形未有不坏之理也。
是故圣人采先天一气以为丹,炼形还归于一气,炼气归神,炼神合道,而归于无形之形。
故能超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掌握阴阳,挈提天地,而不为阴阳生死之所变易者,先天一气使之然也,故得丹体常灵常存,不生不灭矣。
譬犹运瓮,处瓮之内,焉能运瓮;
必也处瓮之外,则能运瓮矣。
真一之气,生于天地之先,邈不可测。
圣人以同类之物诱之成丹,亦犹日中有火,以阳燧引之,则得其火矣;
又如月中有水,以方诸引之,则得其水矣。
故煅炼同类之物,立为炉鼎,号曰真龙真虎
吕公词有「自然炉鼎,虎绕与龙蟠」之语也。
夫同类者,无情之情,不色之色也。
万物之中,得其性命之正,为灵为贵之最者也。
假若采得同类初弦之气,运而用之,故号曰真铅真汞也
仙翁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乃初弦铅汞之气也。
初弦者,上下两弦,二八之数也。
龙称八两,虎重半斤,所以谓之二八也。
以其水源至清,有气而无质者也。
以此气类而诱之,则真一之气降灵而有象也。
仙翁曰「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也。
夫炼此金丹,先求名山福地,次创丹室数椽。
坛筑三层,剑卓四面,悬之以镜,方乃立龙虎为鼎炉,置刻漏为规矩,抽添有水火之则,作用有辅弼之俦。
如此之类,未易敷陈,亦假世财,方克就绪。
阴真君论曰:「欲修此道,须假资财;
如无资财,则修金丹不成」。
又须三人为侣,方可修炼。
三人同心,一志之良友也。
密当八月首望之宵,一阳初动之际,当先主者禹步登坛,左手擒龙,右手擒虎,精调气候,数按周星,匹配阴阳,息符刻漏,故得金水交并、龙木孕英矣。
一者坐幄运筹,经文纬武而继。
其中间首尾之所施,不使毫釐差忒。
故仙翁曰「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也。
一者潜窥刻漏之的,密整抽添之用,准备火工,无失爻卦,逾时过刻,丹必难成。
故朝元子曰:「劝君穷取周天数,莫使蹉跎复卦催」。
三人一心,递互相符,不半时辰,立得真一之气,归于交感之宫,结成一粒,大如珠,号曰金丹
现在北海之中,赫然光透帘帏,即时密运镆铘以追之,才得入口,则立跻圣位矣。
故仙翁曰:「一粒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得此一粒镇在丹田气海之中,则一身精气翕然而归之,立结成砂而不失走,然后运火煅炼,成金液还丹。
夫火者,阴阳之气也。
阳数奇,阴数偶。
自子至巳六辰属阳,故谓之阳火;
自午至亥六辰属阴,故谓之阴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二篇之中,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归我丹田之中,温养子珠,结就圣胎也。
老君曰:「阳奇自子生,阴偶从午发,终始在乾坤中」。
冥母胎月,故得外接阴阳之火,内生金液之质,不须加功,自然运转,从尾闾历历然有声,直透双阙,逆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此乃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下丹田,结成圣胎,养就婴儿,故仙翁曰:「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盖凡胎十月降诞,圣胎亦然。
十月火备功圆,脱胎而化形,为纯阳之体,寒暑饥渴不能为恼,方可投于深山穷谷之中,或卑污僻陋之所。
面壁九年,以空其心,无人无我,心境一如,故谓之神仙抱一也。
正释子收牛之时,惟识心见性者抱一,则斯道弘矣。
九载功备,无为之性自圆而慧自生,纯阳之体自妙而神自灵,故得性命与道合真而无形矣。
无形之形,随物现相,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水火则为水火,遇飞走草木,变化不测,倏存倏亡,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故能分身百亿,应现无方,若一月之照万水,无不周遍。
是以随缘赴感,靡所不应。
原其至真之躯,处于至静之域,实未尝有作者,此乃神形性命与道合真,而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圣人强名之曰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又曰金刚不坏之躯,乃为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仙翁独弘斯道,故以真金妙色之身證其巍巍堂堂,真金慈相,普现法界,救度众生,故示刘奉真之徒以性道无生,而入寂后现真身于王屋山中,示以命道不灭而圆通。
故于元丰五年三月初五日尸解之时,乃留偈曰:「一灵妙用,法界圆通」。
此非性命之道双圆,形神之真俱妙,岂能与于此哉?
其阅世亦九十六载矣,平时宏阐玄微,吟咏情性,言辞奥雅,汲引后来,自目其篇曰《悟真》。
悟真云者,性命之真也。
又念后学惟知命道,而不知尽性,惟知性道,而不知养命,故有了悟真如之一绝丹。
是色身妙宝之一词,启发高明之士,大根器之人,俾知性命之道,咸获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此非无碍大悲平等之心、智慧圆明者,孰能如是哉?
愚虽识见暗昧,颇得仙翁之密旨,故精研是篇,而露其真机十已八九矣。
深虑同好之士不识丹源流所自,于是原始要终,冒犯天谴,直指悟真之坦途。
倘有夙骨合仙者,径直入于悟真之门,寻无为于一黍之珠,若于外觅,则不可以冀其有所得矣。
昔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无鞅圣众,勃勃俱自珠口而入者,即此金丹之一粒也。
一粒如,包含万象,囊括三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亘古迄今,高真上圣,證此道者不可胜举,孰不由此一黍而證无上之大道者哉?
此道至简至,苟非真师指示,则莫能晓其深根固蒂者。
根蒂识矣,苟非钜有财力者,则亦莫能成其功而著其事也。
功事著矣,苟非明心见性,则亦莫能臻于抱一之妙也。
抱一既妙,则性命之道至矣,不可复有以加矣。
是故命道莫不有传于师指而后明,修持而后著也。
若夫性道则不然,不由外至者也。
苟非见闻知识于外者,则堕于中小之规,而不彻其听莹之至者也,惟于自己胸中自自明,方能尽其性道而得所谓最上第一乘者也。
吁!
性道之中,非有有明也,无所,明无所明而已。
非有尽有得也,尽无所尽,得无所得而已。
最上第一者,上无所上,一无所一而已。
学者倘达师旨,手握天机,煅炼神丹,脱胎换骨,更又明心达本了悟真空,直超最上之乘,径入无为之境,则形神俱妙,性命交,驾鹤骖鸾,乘龙跨凤,共为蓬阆之游必矣。
按:《悟真篇注疏直指详说》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悟真篇注疏》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