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家勤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家定国家安国从弟。
师事刘巨,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
王安石废《春秋》学,愤而著《春秋新义》。
反对安石新法,然又以为元祐党人矫枉过正,遂筑室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惊叹。
江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益之
进士第
耒阳
在任修学舍,作谕学诗,以励士子。
继知长社县,时苏辙退居颍上,杜门谢客,惟造访得容接唱和。
有《颖川集》。
释表自
表自
怀安人也。
五祖演和尚
最久。
未有省。
圆悟分座接纳。
师亲炙焉。
悟曰。
公久于老师法席。
何须来探水。
脱有未至。
举我品评可也。
师乃举德山小参话。
悟高唤曰。
吾以不堪为公师
观公如是则有馀矣。
遂令再举。
至今夜不答话处。
悟蓦以手掩师口曰。
但恁么看。
师不胜愤。
趋出以坐具槭地曰。
那里有因缘。
只教人看一句。
于是朋辈竞勉。
未几有省。
悟私告五祖曰。
渠只得一橛。
大法未明在。
须臾锻鍊。
必为法器。
居无何。
五祖宣言。
请自立僧。
实欲激其远到。
师闻之。
深有所待。
一日上堂。
以目顾师曰。
莫妄想。
便下座。
师气不平。
琅琊启公法社。
久之。
圆悟往抚存。
遂于言下大彻。
乃同归。
五祖方命立僧。
圆悟即还蜀既委顺。
郡守以师继席焉。
拈香云。
若为今成都昭觉勤禅师去。
我于此时。
如得其髓。
为何不为他。
不见道。
鱼因水有。
子由母亲。
是。
衲子四至不可遏。
师榜侍者门曰。
东山有三句。
道得即挂搭。
衲子皆披靡。
有一僧。
携坐具径造丈室曰。
某甲道不得。
祇要挂搭。
师大喜。
维那于明窗下安排。
师奇言妙旨。
传播诸方。
诸方尊之曰。
老惜法嗣不昌。
仅一龙华高
而道声亦不振。
或以圆悟于师有卵翼功。
而师掩之所致云。
苏时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时苏辙伯父涣之孙,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绍圣进士
苏辙撰《伯父墓表》(《栾城集》卷二五),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刘涣北宋 1000 — 1080
全宋诗
刘涣(一○○○~一○八○)字凝之号西涧居士筠州(今江西高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颍上
年五十归隐庐山(《东都事略》卷八七)。
神宗元丰三年卒,年八十一(《刘家集》引苏辙《哀西涧先生辞》、《山谷内集》卷三○《跋欧阳文忠公庐山高诗》)。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刘涣(一○○○——一○八○)字凝之号西涧居士高安钧山(今江西高安)人,恕之父。
天圣八年欧阳修为同年进士
颍上,刚直不阿,弃官归隐庐山,时年五十。
欧阳修高其节,赋《庐山高》诗以美之。
庐山三十馀年,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无戚戚意。
元丰三年卒,年八十一。
苏辙刘凝之屯田哀辞并叙》(《栾城集》卷一八),《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
杨畋北宋 1007 — 1062
全宋文·卷六六二
杨畋(一○○七——一○六二)字乐道沂州新泰(今山东新泰)人。
进士及第,授并州录事参军
历知岳州湖南提点刑狱、知随州,累官起居舍人知谏院
经制湖南贼盗无功降官。
后起为河东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迁吏部员外郎
嘉祐中,擢天章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知制诰
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
嘉祐七年卒,年五十六。
出将家,折节喜学问,为士大夫所称。
有《新泰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有传,又见王安石新泰集序》(《临川集》卷八四),苏辙杨乐道龙图哀辞叙》(《栾城集》卷一八),《楚纪》卷五二。
苏洵北宋 1009 — 10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6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遂闭门苦读,精通六经、百家之说。
仁宗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赴试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阅。
试秘书省校书郎
文安县主簿参与纂建隆以来礼书,名《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
擅长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合称三苏。
有《谥法》、《嘉祐集》。
毛维瞻北宋 101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国镇
仁宗朝进士。
以诗名,与赵抃同邑相得,为山林之乐。
神宗元丰三年,知筠州,政平讼理。
苏辙筠州,相与唱和。
有《凤山八咏》、《山房即事十绝》。
全宋诗
毛维瞻(一○一一~?
生年据《清献》卷四《次韵张侨庆毛维瞻得谢》自注推算),字国镇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以上殿劄子误用字及不如式,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
元丰三年(一○八○),知筠州(《栾城集》卷二三《筠州圣祖殿记》)。
曾与苏辙赵抃唱和。
两浙名贤录》卷四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九二
毛维瞻(一○一一——?
),字国镇,苏门词人毛滂之父。
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庆历二年进士
庆历中缙云县皇祐中义乌
熙宁中开封府推官度支郎中
八年,罢为提举洞霄宫,与致仕还乡之赵抃相友善,为山林之乐。
元丰三年朝请大夫筠州,与谪监筠州酒税之苏辙多所唱和。
五年致仕。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栾城集》卷二三、二四,雍正广西通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道光东阳县志》卷一○,《括苍金石志》卷三,《宋诗纪事》卷一五,《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一。
释元净北宋 1011 — 1091
全宋文·卷九八八
元净(一○一一——一○九一)字无象俗姓徐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
年十岁出家,十八就学于天竺慈云遵式
年二十五赐紫衣,法号辩才
吕溱赵抃苏轼等为方外友。
祖无择起制狱,元净预逮焉,居其间泰然,拟《金刚篦》撰《圆事理说》。
后归龙井圣寿院,以天台教传生徒。
元祐六年九月卒,年八十一。
苏辙龙井辩才法师塔碑》(《栾城后集》卷二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元净
字无象
杭州于潜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没。
十岁出家。
十八就学于慈云
不数年而齿高第。
嗣谒明智。
尝于讲次。
闻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吕溱
请住大悲阁
赐紫辨才之号。
嘉祐中
中翰沈遘抚杭。
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
学徒大集。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熙宁三年
杭守祖无择
坐狱于𭬥李。
师以铸钟例被追辩。
既而得释还山。
又有利山门。
施资之厚者。
倚权以夺之。
众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败。
闻朝廷复𢌿师。
众复集。
赵清献公
与师为方外友。
为之赞曰。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重辉。
未几。
谢居南山龙井
其后间一出。
南屏灵山祖场。
俯就众诚耳。
皆坐席未暖而还。
元祐四年
东坡治杭。
尝问师曰。
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师曰。
沙门多密行。
非可尽识。
坡子迨生四岁。
不能行。
请师落发。
摩顶数日即善步。
嘉兴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师适至秀。
彖袖香虔请。
因杖策随至其家。
儿病方剧。
师趺坐。
引而问曰。
汝居何地。
而来至此。
答曰。
会稽之东。
卞山之阳。
是吾之宅。
古木苍苍。
曰。
汝姓谁氏。
答曰。
吴王山上无人处。
几度临风学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冁然而笑。
师良久呵曰。
汝无始以来。
迷己逐物。
为物所转。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脱。
入魔趣中。
横生灾害。
延及无辜。
汝今当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为汝。
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
汝当谛听。
痛自悔恨。
讼既往过愆。
返本来清净。
示讫。
遂号泣不复有云。
自是儿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师咒水洒之。
无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将示寂。
乃入方圆庵宴坐。
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至七日。
出偈告众。
即右胁吉祥卧。
奄然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寿八十一。
适符绦没之数。
塔于本山。
东坡
子由为之铭。
师讲说不间昼夜。
尝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昼不得至。
夜中人静。
庶几能听。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师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
未尝须臾废。
或祷大士求放光。
光随现。
沙门熙仲对食。
视师眉间有光。
遽起揽之。
得舍利数粒。
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
有李生辩而无行。
欲从师出家。
东坡为之请。
未言其名。
力拒不许。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号回头
以左道惑众。
宣言欲建大塔。
为吴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师不可欺。
惮于入杭。
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
师答曰。
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
教有明文。
不许互用。
狂人大惭。
而止。
李宗易北宋 ?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州宛丘人字简夫
少好学,诗效白居易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仁宗庆历元年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八年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
官至太常少卿
详于吏治。
后归,优游林泉十六年。
苏辙宛丘博士,常与之游。
晏殊相知尤深。
巢谷北宋 1027 — 10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9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元修
幼与苏轼游。
应举京师,慕举武艺者,遂弃家学而学古兵法。
秦凤泾原间,与河州韩存宝相善。
神宗熙宁中存宝坐罪死,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哲宗元符二年,徒步往岭海访苏轼苏辙,至梅州,又欲往海南访,至新州病逝。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巢谷(一〇二七——一〇九九),初名谷字元修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进士,然好习武,游秦 凤、泾原间,与韩存宝尤善。
存宝坐罪死,逃避江、淮间,遇赦乃出。
苏轼苏辙自幼相识,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
慨然徒步往访。
元符二年,又欲往海南访
新州病卒,年七十二。
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释庆闲北宋 1029 — 1081
禅师名庆闲
福州古田卓氏子也。
母梦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照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
建州升山沙门德圆
十七得度。
二十远游。
性纯至。
无所嗜好。
唯道是究。
貌丰硕。
寡言语。
所至自处。
罕与人接。
有即之者。
一举手而去。
以父事南禅师
南公钟爱之。
时与翠岩顺公。
同在黄檗
顺时时诘问
横机无所让。
顺诉于南公曰。
轻易。
且语未辩触净。
南公曰。
法如是。
以情求
乃成是非。
其可哉。
尝问南公
首座(即云庵也)。
何如在黄檗时。
南公曰。
渠在黄檗时。
如人暴富。
用钱如粪土。
尔来如数世富人
一钱不虚用。
南公尝以事至双岭。
自翠岩来上谒。
南公问。
什么处来。
对曰。
百丈来。
又问。
几时离。
对曰。
正月十三
南公曰。
脚跟好痛与三十棒。
对曰。
非但三十棒。
南公喝曰。
许多时行脚。
无点气息。
对曰。
百千诸佛。
亦乃如是。
曰。
汝与么来。
何曾有纤毫。
到诸佛境界。
对曰。
诸佛未必到庆闲境界。
又问。
如何是汝生缘处。
对曰。
早晨吃白粥。
至今又觉饥。
又问。
我手何似佛手。
对曰。
月下弄琵琶。
又问。
我脚何似驴脚。
对曰。
鹭鸶立雪非同色。
南公咨嗟。
而视曰。
汝剃除须发。
当为何事耶。
对曰。
只要无事。
曰。
与么则数声清磬是非外。
一个人天地间也。
曰。
是何言欤。
曰伶利衲子
曰。
也不消得。
南公曰。
此间有辩上座者。
汝著精彩。
对曰。
他有什么长处。
曰。
他拊汝背一下。
又如何。
曰作什么。
曰。
也展两手。
曰。
甚处学得这虚头来。
南公大笑。
却展两手。
南公喝之。
又问。
𢤱𢤱
两人共一碗。
作么生会。
对曰。
百杂碎。
曰。
尽大地是个须弥山。
提来掌中。
汝又作么生会。
对曰。
两重公案。
南公曰。
这里从汝胡言汉语。
若到同安如何过得(时英邵武同安
首座
欲往见之)。
对曰。
渠也须到这个田地。
始得。
曰。
忽被渠。
指火炉曰。
这个是黑漆火炉。
那个是黑漆香卓。
甚处是不到处。
对曰。
庆闲面前。
且从恁么说话。
若是别人。
和尚去。
南公拍一拍。
便喝。
明日同看僧堂。
曰。
好僧堂。
对曰。
极好工夫。
曰。
好在甚处。
对曰。
一梁拄一柱。
曰。
此未是好处。
曰。
和尚又作么生。
南公以手指曰。
这柱得与么圆。
那枋得与么匾。
对曰。
人天大善知识
须是和尚始得。
即趋去。
明日侍立。
乃问。
得坐披衣。
向后如何施设。
曰。
遇方即方。
遇圆即圆。
曰。
汝与么说话犹带唇么在。
对曰。
庆闲即与么。
和尚又作么生。
曰。
近前来。
为汝说。
抚掌云。
三十年用底。
今朝捉败。
南公大笑云。
一等是精灵。
南公在时。
学者已争归之。
及殁。
庐陵太守张公鉴。
请居隆庆
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
请居龙泉
不逾年。
以病求去。
庐陵道俗。
闻其弃龙泉也。
舟载而归。
隆庆之西堂。
事之益笃。
元丰四年三月七日
告众将入灭。
说偈乃入浴。
浴出裸坐。
方以巾搭膝。
而化。
神色不变为。
著衣手足和柔。
发剃而复出。
太守来观。
愿留全身。
僧利俨曰。
遗言令化阇维。
薪尽火灭。
跏趺不散。
以油沃薪。
益之乃化。
是日云起风作。
飞瓦折木。
烟气所至。
东西南北。
四十里。
凡草木沙砾之间。
皆得舍利如金色。
碎之如金沙。
道俗购以金钱。
细民拾而鬻之。
数日不绝。
计其所获。
几数斛。
阅世五十有五。
坐三十有六
苏辙子由
欲为作记。
而疑其事。
方卧痁梦有呵者曰。
师事何疑哉。
疑即病矣。
子由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
而其铭略曰。
稽首三界尊。
师不止此。
悯世狭劣故。
聊示其小者。
子由其知言哉。
赞曰。
潜庵为余言。
为人气刚而语急。
尝同宿见其坐。
而假𥧌。
梦语衮衮。
而领略识之。
皆古衲机缘。
初以为适然。
已而每每连榻。
莫不尔。
盖其款诚于道。
精一如此。
唐道氲讥明皇
曩于般若。
闻薰不一。
而沉伫想。
自起现行。
闲之去留。
践履之验。
非闻熏不一者也。
庆闲
福州古田卓氏子。
母梦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炤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
建州升山长老
十七削发受具。
二十辞师远游。
见诸大老。
最后印心黄龙南公
公每叹曰。
祖师之道。
不坠于地。
在斯人也。
公在世。
学者已归之。
公既寂。
一时尊宿。
无出其右者。
熙宁间
庐陵太守张公鉴。
请居隆庆
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
请居龙泉
不逾年。
以病求去。
庐陵道俗。
以其舍龙泉也。
舟载而归居隆庆西堂。
事之益笃。
师性纯至。
无所嗜好。
貌丰硕。
寡言语。
所至独处。
罕与人接。
有即者一举手而去。
初师之在黄檗也。
与翠岩顺公。
并事南公为父。
机无所让。
顺诉于南公曰。
轻易。
且语未辩触净。
南公曰。
法如是。
以情求
乃成是非。
其可哉。
元丰四年三月七日
告众将入灭。
说偈曰。
露质浮世。
奄质浮灭。
五十三岁。
六七八月。
南岳天台
松风涧雪。
珍重知音。
红炉优钵。
泊然坐逝。
神色不变。
手足和柔。
发剃复出。
众愿留事全身。
长老利俨
遵遗命阇维。
薪尽火灭。
跏趺不散。
益以油薪乃化。
是日云起风作。
飞瓦折木。
烟气所至。
草木砂砾之间。
皆得舍利。
如金色。
碎之如砂。
细民拾而鬻之。
数日不绝。
计所获几数斛。
苏子由
欲为作记。
而疑其事。
方卧痁。
梦有诃者曰。
此何疑哉。
疑即病矣。
子由
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
醒而续成之。
病亦随愈。
铭略曰。
稽首三界尊。
师不止此。
悯世狭劣故。
聊示小者尔。
知言哉。
张颉北宋 ? — 10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鼎州桃源人,祖籍江宁字仲举
张颙弟。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江陵推官
岁饥,朝廷遣使安抚,因条献十事,救荒卓有成效。
益阳县,召土人耕垦,御蛮有方。
后历任监司知州,所至及严致理。
哲宗时累官户部侍郎
苏辙以其深文狡狯而论之九罪,执政以为虽无德而有才,不报。
逾年,以宝文阁待制出任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州
湖北溪瑶叛,复徙知荆南,至都门暴卒。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张颉(?
——一○九○),字仲举鼎州桃源(今湖南桃源)人。
皇祐元年进士,调江陵推官,知益阳县,累迁开封府判官提点江西刑狱、广东转运使
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改知荆南,复徙广西转运使
未几,以直集贤院知齐、沧二州,进直龙图阁、知桂州
久之,因劾罢职知均州
哲宗立,还故职,知凤翔广州,召为户部侍郎
踰年,以宝文阁待制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元祐四年徙知瀛州五年,改知荆南,至都门暴卒。
所历以严致理,深文狡狯,苏辙尝论其九罪。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并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
范纯礼北宋 1031 — 1106
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
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
熙宁末遂州元丰末,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元祐初入为吏部郎中,累迁刑部侍郎,进给事中
苏辙等所攻,徙为刑部侍郎,转吏部,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绍圣四年以元祐党贬蔡州居住。
徽宗立,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礼部尚书尚书右丞,以为不可是元丰而非元祐,次年知颍昌府
崇宁中,复以党禁贬徐州安置。
五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释了元北宋 1032 — 1098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元嗣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又以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曰。
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东坡得释还吴中
丹阳
以书抵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元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聪公
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状奚若。
曰。
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终何所。
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以裙赠之。
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滁州日。
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金山
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山简
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写照。
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
骨面而秀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欲继嗣。
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甘露
宣后卖
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不恤。
尝游京师
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曹九章北宋
全宋文·卷二○一四
曹九章字演父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嘉祐三年赵州赞皇县令元丰中光州
其子曹焕苏辙之婿。
苏辙栾城集》卷二六《祭曹演父朝议文》,《栾城后集》卷五《抱一颂》。
孔文仲北宋 1033 — 1088
全宋诗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馀杭,转台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吴充代王安石为相,召为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
官至中书舍人
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
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𨗨编集孔氏兄弟遗文为《清江三孔》,其中文仲诗文为二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为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林希北宋 1035 — 1101
全宋文·卷一八一一
林希(一○三五——一一○一)字子中号醒老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槩子。
嘉祐二年进士
神宗朝,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两知太常礼院,迁礼部郎中修国史
元祐初中书舍人,俄罢出,历知、杭等六州。
绍圣初章惇复用为中书舍人
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祐诸臣,自司马光吕大防苏轼苏辙等数十人之制,皆为之。
礼部吏部尚书翰林学士
绍圣四年同知枢密院
元符元年罢,出知太原、舒等州府。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节
编著有《神宗实录》、《两朝宝训》、《野史》等。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五。
释道全北宋 1036 — 1084
道全
洛阳王氏子也。
生不食荤血。
父母使事其舅广爱演公得度。
二十具戒。
彭城
寿春
受华严清凉说于诚法师
朝授师说。
夕能为其徒讲。
彭城有隐士董君。
识师非凡人也。
劝游南方。
问无上道师乃弃所学。
渡江。
首从甘露禅师
茫无所见。
复从栖贤秀禅师
勇于诲人。
示以道机。
迷闷不能入。
深自悔恨。
至啖恶食饮恶水以自砺。
凡七年。
高安
真净文禅师
五年而悟。
告文曰。
吾一槌打透无底藏。
一切珍宝皆吾有。
文可之。
自是言语偈颂。
发如涌泉
高安太守
请住石台清凉。
已徙黄檗
师为人。
直而淳信。
不饰外事。
元丰六年
师得疾甚苦。
从医于市。
眉山苏辙
高安
师谓之曰。
君静而惠。
可以学道。
且云。
吾病夙业也。
殆不复起矣。
君念道异时相见。
毋相忘也。
病小愈。
远居山中。
次年冬
绩溪将行。
意师必来别。
师竟以病不出。
十二月乙丑
与众诀。
趺坐而化。
体香软。
十五日茶毗。
得舍利光洁无数。
年四十九。
腊三十
断际塔之右。
为铭焉。
苏轼北宋 1036年12月19日 — 1101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历官杭州湖州等地。
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忠
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有《东坡全集》等。
曾作诗《李公择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
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