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杜鹏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濮州濮阳人
初与卢藏用白鹿山
以母疾,与崔沔同学医于萧亮,遂穷其术。
累授右拾遗
玄宗东行游畋,鹏举曾上赋以讽。
官终安州刺史
卢若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卢藏用弟。
多才博物。
有人获异鼠,豹首虎臆,大如拳,若虚谓是鼨鼠,众人惊服。
官终起居郎集贤院学士
僧惠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濮州濮阳人俗姓庆
隐居衡岳寺,息心修道。
唐卢藏用作《十八高僧序》,惠日为其中之一。
僧义净初唐 635 — 71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字文明
范阳张氏子也。
髫龀谢俗。
有志西游。
弱冠登具。
愈励前操。
咸亨二年
春秋三十又七矣。
结友数十人。
将登舶。
皆退散无复与俱。
净因孤迈。
阅二十五年。
历三十馀国。
天后證圣元年。
乙未仲夏。
还至河洛。
得经律论梵夹。
仅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像一铺。
舍利三百粒。
后躬于上东门外。
迎劳备至。
诸刹饬幡盖华香拥导。
诏以所赍。
悉安置佛授记寺。
仍就翻译。
初偕。
实叉难陀出华严经。
久视庚子后。
居福先寺。
又居长安西明寺
乃专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祝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耶。
尼陀那。
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
等掌中。
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后为亲制圣教序。
中宗神龙元年
驻跸洛阳
诏居内道场。
及大福先寺。
又出经祝四部。
上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躬御西门。
以新译宣示诸官。
二年诏置翻经馆于京师大荐福寺
从驾归。
遂居之。
三年诏入内坐夏。
上之在房陵也。
尝祷药师。
诏译本愿经于大佛光殿二卷。
上躬笔受
睿宗唐隆元年
出浴像功德经。
耶杂事。
二众戒经。
唯识。
宝生。
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
中印土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土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
居士中印土李释迦度梵语。
沙门文纲
慧沼
利贞。
胜庄。
爱同
思恒。
證义
玄伞。
智积。
笔受
居士东印土瞿昙金刚。
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文馆大学士李峤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
兵部侍郎张说
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润文。
左仆射韦钜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虢王监护。
景云二年
复于大荐福寺
出积赞如来功德神祝等经。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总出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撰西域法高僧传。
南海寄归传。
别说罪要行法。
受用三法水要法。
护命放生轨仪。
五部九卷。
又出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部中。
犍度跋渠之类。
约七十八卷。
然尤工律部。
训徒无少倦。
漉囊涤秽异常。
学者遍京洛
先天二年
卒世寿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京洛龙门北之高冈。
释义净
字文明
姓张氏
范阳人也。
髫龀之时辞亲落发。
遍询名匠广探群籍。
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年十有五便萌其志。
欲游西域
法显之雅操。
玄奘之高风。
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
弱冠登具。
愈坚贞志。
咸亨二年年三十有七。
方遂发足。
初至番禺得同志数十人。
及将登舶馀皆退罢。
奋励孤行备历艰险。
所至之境皆洞言音。
凡遇酋长俱加礼重。
鹫峰鸡足咸遂周游。
鹿苑祇林并皆瞻瞩。
诸有圣迹毕得追寻。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馀国。
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还至河洛。
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
舍利三百粒。
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
诸寺缁伍具幡盖歌乐前导。
敕于佛授记寺安置焉。
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华严经。
久视之后乃自专译。
庚子岁长安癸卯
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
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咒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耶。
尼陀那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等。
掌中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及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印度沙门阿你真那證梵文义。
沙门波崙复礼慧表智积等笔受證文。
沙门法宝法藏德感胜庄神英仁亮大仪慈训等證义
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监护。
缮写进呈。
天后制圣教序令标经首。
和帝神龙元年乙巳
东洛内道场。
译孔雀王经
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
沙门盘度读梵文。
沙门玄笔受
沙门大仪證文。
沙门胜庄利贞證义
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
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
帝深崇释典。
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又御洛阳西门宣示群官新翻之
二年随驾归雍京。
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
三年诏入内。
与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
帝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
祈念药师遂蒙降祉。
兹往泽重阐鸿猷。
因命法徒更重传译于大佛光殿。
二卷成文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
帝御法筵手自笔受
睿宗永隆元年庚戌
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耶杂事二众戒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
中印度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度释迦度颇多语梵本。
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證义
伞智积笔受
居士东印度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修文馆大学士李峤
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兵部侍郎张说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次文润色。
左仆射韦巨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虢王监护。
景云二年辛亥
复于大荐福寺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都翻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法高僧南海寄归内法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
又出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
盖梵音有楚夏耳。
约七十八卷。
虽遍翻三藏。
而偏攻律部。
译缀之暇。
曲授学徒。
凡所行事皆尚急
漉囊涤秽特异常伦。
学侣传行遍于京洛
美哉。
亦遗法之盛事也。
先天二年卒。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葬事官供。
所出跋窣堵唯存真本未暇覆疏。
而逼泥曰。
然其传度律与师抗衡。
比其著述多文。
性传密咒最尽其妙。
二三合声尔时方晓矣。
今塔在洛京龙门北之高冈焉。
系曰。
译之言易也。
谓以所有易所无也。
譬诸枳橘焉。
由易土而殖。
橘化为枳。
枳橘之呼虽殊。
而辛芳𠏉叶无异。
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树。
东夏杨柳
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自汉至今皇宋。
翻译之人多矣。
晋魏之际。
西竺人来止称尼拘耳。
此方参译之士。
西僧杨柳
始体言意。
其后东僧往彼。
识尼拘是东夏
两土方言一时洞了焉。
唯西唯东。
二类之人未为尽善。
东僧往西学尽梵书。
解尽佛意始可称善。
传译者。
宋齐已还不无去彼回者。
若入境观风必闻其政者。
师法师为得其实。
此二师者两全通达。
其犹见玺文知是天子之书可信也。
周礼象胥氏。
通夷狄之言。
之才智。
可谓释门之象胥也欤。
苏瑰初唐 639 — 71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9—710 字昌谷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
博览经史,尤善属文。
18岁举进士,补宁州参军,转恒州司法,恭陵丞,豫王府录事参军
水部员外郎,历侍御史夏官(兵部)员外郎水部郎中祠部郎中
出为朗州刺史,转歙州冀州汾州鼎州同州汴州刺史扬州长史
中宗神龙元年(705),由陕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迁尚书左丞户部尚书
侍中,转吏部尚书
景龙三年(709),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监修国史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左仆射,改太子少傅
卒,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贞
生平见卢藏用太子少傅苏瑰神道碑》,新、旧《唐书》本传。
为官清正,能诗善文,与其子颋俱负盛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首。
司马承祯唐 647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35 【介绍】: 唐道士
洛州温人字子微
法号道隐
潘师正,传习辟谷道引术。
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
武则天睿宗时曾迎入
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
善篆、隶,书法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
以三体写《老子》石经,刊正文句。
初,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
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
藏用惭。
卒谥贞一先生
有《修真秘旨》等。
祝钦明初唐 ?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始平人字文思
明经
武周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
中宗复位,擢国子祭酒
中宗景龙三年帝将郊,钦明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谓后有郊天地之理,帝用其言。
又尝于群臣宴上据地作八风舞,卢藏用有“五经扫地”之叹。
睿宗景云初被劾,贬饶州刺史
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寻卒。
郭袭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袭微
京兆人
郭衍曾孙。
武则天时,与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司马承祯释怀一友善,时号方外十友。
官至左拾遗
陈子昂唐初 659 — 7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00,一说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曾任右拾遗,后人因称“陈拾遗”。
陈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
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
按《唐才子传》云子昂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任麟台正字
武周代唐,陈子昂上表称颂,后升任右拾遗
曾两度从军至北方边塞。
武后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
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
沈亚之以为段简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
生平见卢藏用《陈氏别传》,新、旧《唐书》本传。
陈子昂于沿袭六朝余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除“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继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见《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陈子昂之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籍《咏怀》。
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4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
陈子昂于唐诗有开启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韩愈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荐士》)金元好问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
诗注本有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全唐诗》存诗2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元希声初唐 662 — 70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2—707 洛阳(今属河南)人。
少通五经百家之言,有名于时。
进士第,授相州内黄主簿
调补校书郎,转右金吾兵曹参军万年县主簿
朝廷赏其文词之美,征为司礼博士
武后大足元年(701),以修撰功迁太子文学
主客考功二员外郎
中宗即位,擢中书舍人
太常少卿,旋拜吏部侍郎
景龙元年(707)卒。
希声博学善文,文思高远,为人所称赏。
与当时著名文人张说卢藏用崔湜等人为至交。
卒后,张说为撰墓铭,崔湜为作碑文,卢藏用为其篆石。
生平见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元和姓纂》卷四、《唐会要》卷三六等。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元希声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僧法慎唐 666 — 74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江都之郭氏。
稍具知识。
即念出家。
父母虽爱。
不能夺也。
既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旋于太原东塔寺究律藏。
言入希微。
理参玄要。
识者推伏焉。
众请任以纲领职。
乃默然东归。
率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心咒。
化乡里。
诸所设施。
莫克尽述。
大略皆以隆显教门。
敷弘法席而已。
且维扬东南之冲要。
朝廷土大夫
所从来往。
必脩刺门下。
然尤以得见为𢠢。
以不得见为大辱。
黄门侍郎卢藏用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高人。
太子少保陆象先
兵部尚书毕构
少府监陆馀庆
吏部郎中严挺之
河南尹崔希逸
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
礼部侍郎李憕
著作郎綦母潜
名士王昌龄
佥所赡奉。
愿同洒扫。
天宝七载。
十月十四日。
晨兴盥漱。
就胡床跏趺。
默睹西方。
既曛而灭于龙兴寺之别院。
春秋八十三。
六十二。
缁素弟子北距泗沂。
南踰领徼。
望哭者千族。
送葬者万人其得法上首。
会稽昙一福建怀一等。
树塔于城西蜀冈之原。
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
撰文勒碑。
大理司直张从申书。
赵郡李阳冰篆额。
释法慎
姓郭氏
江都人也。
孩抱之岁誓齿空门。
亲爱所钟志不可夺。
从遥台成律师受具戒。
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
时贤推服。
或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如晞爱日。
诸寺众请纲领。
乃默然而东归。
既还扬都俯允郡愿恒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
般若佛心我得此心。
众生亦得。
如意胜愿我如此愿。
众生亦如。
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舍施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衔命往还。
路出维扬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如洗饥渴。
与人子言依于孝。
与人臣言依于忠。
与人上言依于仁。
与人下言依于礼。
佛教儒行合而为一。
学者流误。
故亲校经论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将警群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以法皆佛法。
故兼采儒流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规为任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行恭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欤。
黄门侍郎卢藏用才高名重罕于推挹。
一见于慕味循环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信有高人。
黄门于院中置以经藏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像法常在。
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憕辞人王昌龄著作郎綦母潜佥所瞻奉愿同洒扫。
感动朝宰如此。
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
晨兴盥漱就胡床加趺。
心奉西方既嚑而灭于龙兴寺别院。
春秋八十三。
六十二。
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会稽昙一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
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物之依怙。
天上甘露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
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
法施之恩郡居之感。
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
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所亲侍。
后请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碑纪述。
大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
大理司直张从申赵郡李阳冰题额其塔。
幽公经度建塔之地。
广袤如素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平视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
其塔属会昌中例皆毁焉。
尹元凯盛唐 ?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瀛州乐寿人
工文辞。
初为慈州司仓参军,坐事免。
乃栖迟山林,三十年间隐居不出。
张说卢藏用相厚,后诏起为右补阙
卒于并州司马任上。
全唐诗补逸
尹元凯字戫河间人
初为磁州司仓,坐事免,乃栖迟山林,不求仕进垂三十年。
张说卢藏用善。
徵拜右补阙
开元十五年卒于并州司马任。
诗一首。
(《全唐诗》无尹元凯诗。
尹元凯,《旧唐书文苑传》有传附《阎朝隐传》,《新唐书》入《文艺传》)
李邕唐 675 — 747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
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
卢藏用尝谓:“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
”后卒如言。
释慧沼武周
释慧沼
不知何许人也。
少而警慧始预青衿。
依于庠序诵习该通。
入法修身不违戒范。
乃被时谚阇梨焉。
次攻坚于经论善达翻传。
自奘三藏到京。
恒窥壸奥。
后亲大乘基师更加精博。
菩提流志崇福寺译大宝积经。
预其选充證义
新罗庄法师执笔。
沙门大愿尘外皆一时英秀当代象龙。
于时武平一充使。
卢藏用陆景初总预斯场。
中书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经院。
叹曰。
清流尽在此矣。
岂应见隔。
因奏请乞同润色新经。
證义义净译场。
多所刊正。
讹言舛义。
悉从指定无敢踰制后著诸疏义。
号淄州沼也
毛钦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荆州长林人字杰号云梦子
玄宗开元时,入京求仕,不得意,曾上书卢藏用
工文章。
有集,已佚。
沈如筠
唐诗汇评
沈如筠,生卒年不详,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
早岁即以诗驰名,为吏部侍郎卢藏用所赏,又与道士司马承祯友善,然白首方得一尉
开元末,官横阳主簿,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
殷瑶集如筠包融储光羲润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亦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残句二。
僧满月
释满月者。
西域人也。
爰来震旦务在翻传。
瑜伽法门一皆贯练。
既多神效众所推钦。
开成中进梵夹。
遇伪甘露事去未旋踵。
朝廷无复记纲不暇翻译。
悟达国师知玄
好学声明。
为师。
情相款密指教梵字并音字之缘界。
悉昙八转深得幽趣。
曰。
异哉。
吾体两方之言。
愿参象胥之末可乎。
因请翻诸禁咒。
乃与菩萨嚩日罗金刚悉地等。
重译出陀罗尼集四卷。
又佛为毗戌陀天子说尊胜经一卷。
详覈三复曲尽佛意。
此土先已有陀罗尼集十二卷。
新翻四卷未闻入藏。
等俱不测其终。
次有般若斫迦三藏者。
华言智慧轮
西域人
大中中行大曼拿罗法。
已受灌顶为阿阇梨
善达方言深通密语。
著佛法根本。
宗乎大毗卢遮那。
为诸佛所依。
法之根本者陀罗尼是也。
至于出生无边法门。
学者修戒定慧以总侍助成。
速疾之要无以超越。
又述示教指归共一十馀言。
皆大教之钤键也。
出弟子绍明。
咸通年中刻石记传焉。
论曰。
无漏海中震潮音而可怪。
总持言下书梵字而不常。
未闻者闻。
闻光音天之馀响。
未解者解。
解最上法之所诠。
圣贤饮之为醇醪。
凡劣啜之成糟粕。
若夫有缘则遇。
无道则违。
秦狱既械其利防。
此无缘也。
汉庭肇迎其白马。
斯有感焉。
听彼异呼览其横字。
情可求而呼相乱。
字虽殊而意且同。
是故周礼有象胥氏通六蛮语。
狄鞮主七戎。
寄司九夷。
译知八狄。
今四方之官。
唯译官显著者何也。
疑汉已来多事北方。
故译名烂熟矣。
又如周秦輶轩使者
奏籍通别国方言。
令君王不出户庭坐知绝遐异俗之语也。
若然者象胥知其远也。
方言知其近也。
大约不过察异俗达远情者矣。
懿乎东汉始译四十二章经。
复加之为翻也。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
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由是翻译二名行焉。
初则梵客华僧。
听言揣意方圆共凿。
金石难和。
碗配世间。
摆名三昧。
咫尺千里。
觌面难通。
次则彼晓汉谈。
我知梵说。
十得八九。
时有差违。
至若怒目看世尊。
彼岸度无极矣。
后则猛显亲往。
奘空两通。
器请师子之膏。
鹅得水中之乳。
内竖对文王之问。
扬雄得绝代之文。
印印皆同。
声声不别。
斯谓之大备矣。
逖观道安也论五失三不易。
彦琮也籍其八备。
明则也撰翻经仪式。
玄奘也立五种不翻。
此皆类左氏之诸凡。
同史家之变例。
今立新意成六例焉。
谓译字译音为一例。
胡语梵言为一例。
重译直译为一例。
粗言细语为一例。
华言雅俗为一例。
直语密语为一例也。
初则四句。
一译字不译音。
即陀罗尼是。
二译音不译字。
如佛胸前卐字是。
三音字俱译。
即诸经律中纯华言是。
四音字俱不译。
如经题上<T50p0723_01.gif<T50p0723_02.gif二字是。
第二胡语梵言者。
一在五天竺纯梵语。
二雪山之北是胡。
山之南名婆罗门。
国与胡绝书语不同。
从羯霜那国。
字源本二十馀
转而相生。
其流漫广。
其书竖读。
同震旦欤。
至吐货罗音渐异。
字本二十五其书横读。
度葱岭南迦毕试国
字同吐货罗。
已上杂类为胡也。
印度字梵天所制。
本四十七
演而遂广。
号青藏焉
有十二章教授童蒙。
大成五明论。
大抵与胡不同。
五印度境弥亘既遥。
安无少异乎。
又以此方始从东汉传译至于隋朝
皆指西天以为胡国。
且失梵天之苗裔。
胡地之经书。
彦琮法师独明斯致。
唯徵造录痛责。
弥天符佛地而合阿含。
得之在我。
用胡名而迷梵种。
失则诛谁。
唐有宣公亦同鼓唱。
自此若闻弹舌。
或睹黑容印定呼为梵僧。
雷同认为梵语。
师可谓忙于执斧捕前白露之蝉。
瞢在回光照后黄衣之雀。
既云西土有梵有胡。
何不南北区分。
是非料简致有三失。
一改胡为梵。
不析胡开胡还成梵。
失也。
二不善胡梵二音。
致令胡得为梵。
失也。
三不知有重译失也。
当初尽呼为胡。
亦犹隋朝已来总呼为梵所谓过犹不及也。
如据宗本而谈。
以梵为主。
若从枝末而说。
称胡可存。
何耶。
自五天至岭北。
累累而译也。
乃疑琮公留此以待今日亦不敢让焉。
三亦胡亦梵。
天竺经律传到龟兹
龟兹不解天竺语。
天竺为印特伽国者。
因而译之。
若易解者犹存梵语。
如此胡梵俱有者是。
四二非句。
纯华言是也。
第三重译直译者。
一直译。
如五印夹牒直来东夏译者是。
二重译。
如经传岭北楼兰焉耆不解天竺且译为胡语。
如梵云邬波陀耶。
疏勒云鹘社。
于阗云和尚。
天王梵云拘均罗。
胡云毗沙门是。
三亦直亦重。
如三藏直赍夹牒而来。
路由胡国。
或带胡言。
如觉明口诵昙无德律中有和尚等字者是。
四二非句。
即赍经三藏。
虽兼胡语到此不翻译者是。
第四粗言细语者。
声明中一苏漫多。
谓汎尔平语辞也。
二彦底多。
典正辞也。
佛说法多依苏漫多。
意住于义不依于文。
又被一切故。
若彦底多非诸类所能解故。
亦名全声者
音分明典正
此细语也。
半声者。
音不分明而讹僻。
此粗语也。
一是粗非细。
如五印度时俗之是。
二唯细非粗。
法护宝云义净洞解声明音律用中天细语典言而译者是。
三亦粗亦细。
如梵本中语涉粗细者是或注云此音讹僻即粗言也。
四二非句。
阙第五华言雅俗者。
云音有楚夏同也。
且此方言语雅即经籍之文。
俗乃术巷之说。
略同西域
细即典正粗即讹僻也。
一是雅非俗。
如经中用书籍是。
二是俗非雅。
如经中乞头博颊等语是。
三亦雅亦俗。
学士润文信僧执笔。
其间浑金璞玉交杂相投者是。
四二非句。
阙第六直语密语者。
二种作句。
涉俗为直。
涉真为密。
如婆留师是。
一是直非密。
谓婆留师翻为恶口住。
以恶口人人不亲近故。
二是密非直。
婆留师翻为菩萨所知彼岸也。
既通达三无性理。
亦不为众生所亲近故。
三两亦句。
即同善恶真俗。
皆不可亲近故。
四二非句。
谓除前相故。
又阿毗持呵娄(目数数得定)郁婆提(目生起拔根弃背)婆罗(目真实离散乱)此诸名在经论中例显直密语义也。
更有胡梵文字。
四句易解。
凡诸类例括彼经诠。
解者不见其全牛。
行人但随其老马矣。
或曰。
翻梵夹须用此方文籍者。
莫招滥涉儒雅之过乎。
通曰。
不关典非子史之
用其翻对。
岂可以委巷之谈而糅于中耶。
道安云。
乃欲以千载上之微言传所合百王下之末俗。
斯为不易矣。
或曰。
汉魏之际盛行斯意。
致使寿国志述临儿国云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而相出入。
老子西出关过西域天竺教胡为浮屠。
此为见译家用道德二篇中语。
便认云与老子互相出入也。
设有华人能梵语与西僧言说。
两相允会。
可便谓此人为天竺人耶。
盍穷其始末乎。
是知若用外书须招此谤。
童寿译法华。
可谓折中有天然西域之语趣矣。
今观房融润文于楞严。
僧肇徵引而造论。
宜当此诮焉。
苟参鄙俚之辞。
曷异屠沽之谱。
然则糅书勿如无书。
与其典也宁俗。
傥深溺俗厥过不轻。
折中适时自存法语。
斯谓得译经之旨矣。
故佛说法多依苏漫多也。
又传译之兴。
奉行之意。
不明本起何示将来。
今究其宣扬略陈梗概。
夫教者不伦有三畴类。
一显教者。
诸乘律论也(不同瑜伽论中显了教是多分大乘藏教)二密教者。
瑜伽灌顶五部摩三密曼拿罗法也(瑜伽隐密教是多分声闻藏教)三心教者。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
次一法者。
即显教也。
以摩腾为始祖焉。
次二教令者。
即密教也。
金刚智为始祖焉。
次三心者(义加此)即禅法也。
菩提达磨为始祖焉。
是故传法者。
以法音传法音。
传教令者。
以秘密传秘密。
传心者。
以心传心。
此之三教三轮。
三祖自西而东。
化凡而圣。
流十五代(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朱梁后唐石晋刘汉郭周今大宋)法门之贻厥孙谋。
万二千年。
真教之克昌厥后。
或曰。
译场馆设官分职不得闻乎。
曰此务所司先宗译主
即赍叶书之三藏明练显密二教者充之。
次则笔受者。
必言通华梵学综有空。
相问委知然后下笔。
西晋伪秦已来。
立此员者。
沙门道含姚嵩承远父子。
至于帝王
姚兴武天后中宗
或躬执干。
又谓为缀文也。
次则度语者。
正云译语也。
传度转令生解。
亦名传语。
如翻识论沙门战陀译语是也。
次则證梵本者。
求其量果密能證知。
能诠不差所无谬矣。
居士伊舍罗證译毗耶梵本是也。
至有立證梵义一员。
乃明西义得失。
贵令华语下不失梵义也。
复立證禅义一员。
沙门大通充之。
次则润文一位。
员数不恒。
令通内外学者充之。
良以笔受在其油素。
文言岂无俚俗。
傥不失于佛意。
何妨刊而正之。
义净译场。
李峤韦嗣立卢藏用等二十馀人次文润色也。
次则證义
盖證已译之文所诠之义也。
如译婆沙论。
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正文义。
唐复礼累场充任焉。
次则梵呗。
法筵启梵呗前兴。
用作先容令生物善。
唐永泰中方闻此位也。
次则校勘
雠对已译之文。
隋前彦琮覆疏文义。
盖重慎之至也。
次则监护大使
后周平高公侯寿为总监检校
唐则房梁公为师监护。
相次许观杨慎交杜行顗等充之。
或用僧员。
则隋以明穆昙迁等十人。
监掌翻译事诠定宗旨。
其处则秦逍遥园
寿光殿瞻云馆。
魏汝南王宅。
隋炀帝置翻经馆。
其中僧有学士之名。
唐于广福等寺。
或宫园不定。
又置正字
字学玄应曾当是职。
后或置或否。
朝延罢译事。
唐宪宗元和五年至于周朝
相望可一百五十许岁。
此道寂然。
迨我皇帝临大宝之五载
河中府密教沙门法进
西域三藏法天译经蒲津
州府官表
上览大悦。
赐紫衣。
因敕造译经院太平兴国寺之西偏。
续敕搜购天下梵夹。
有梵僧法护施护
同参其务。
左街僧录照大师温證义
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證梵字。
慎选两街解沙门缀文。
令遵法定清沼笔受
守峦道真知逊法云慧超慧达可瑰善祐可支證义
伦次缀文。
使臣刘素高品王文寿监护。
礼部郎中张洎光禄卿汤悦次文润色。
校量寿命善恶报应善见变化金曜童子甘露鼓等
有命授三藏天息灾法天施护师号。
外试鸿胪少卿赐厩马等。
笔受證义沙门赐紫衣并帛有差。
御制新译序冠于首。
观其佛日重光法轮发轫。
赤玉箱而启秘。
青莲朵以开芳。
圣感如然。
前代就堪比也。
又以宣译之者乐略乐繁。
隋之已前经题简少。
义净已降目偏长。
古则随取强名。
后则繁尽我意。
又旧翻秘咒。
少注合呼。
唐译明言多祥音反。
受持有验。
斯胜古踪。
师犬译诸偏精律部。
自高文彩最有可观。
金刚智也秘藏祖师。
阿目祛也多译匠。
师资相接感应互彰。
无畏辞且多朴实。
觉救加佛顶之句。
人无间然。
日照出识之文。
刃有馀地。
思惟罥索。
学喜华严。
密语断章大人境界。
流志宝积。
菩提曼
华胥之理致明。
灌顶之风标秘邃。
迪公勤其笔受
般若终乎译场。
其馀诸公皆翻夹牒欲知状貌聊举喻其犹人也。
人皆人也。
奈何姿制形仪。
各从所肖。
肖其父焉。
若如此大则同。
而小有异耳。
良由译经是佛法之本。
本立则道生。
其道所生唯生释子。
是以此篇冠首。
故曰。
先王将禜海。
必先有事于河者。
示不忘本也。
僧智晖五代 873 — 956
释智晖
姓高氏
咸秦人也。
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
不狎童游动循天分。
欻遇圭峰温禅师
气貌瑰伟虚心体道。
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
曰。
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
请祈摄受。
二十登戒。
风骨耸拔好尚且奇。
山中阒然曾无他事。
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
诵百千言义味随嚼。
闻佛许一时外学
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
翰墨工外小笔尤嘉。
粉壁兴酣云山在掌。
恒言。
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
恨不与同时。
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
然真放达之士哉。
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
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
意住则留兴尽而去。
或东林入社。
南岳经行。
悟宗旨于曹溪
宁劳一宿。
访神仙于阮洞
拟到三清。
事以志求时无虚度。
此外采药于山谷。
救病于旅僧。
惟切利他心无别务。
梁乾化四年
自江表来于帝京。
顾诸梵宫无所不备。
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
居于洛洲凿户为室。
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
示以标榜。
召其乐福业者占之。
未期渐构欲闰皆周。
浴具僧坊奂焉有序。
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
至者如归。
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开洗涤。
曾无间然。
一岁则七十有馀会矣。
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
躬执役未尝言倦。
又以木舄承足。
枲麻缝衣。
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
其或供僧向暇吟咏。
馀闲则命笔墨也。
缅想嘉陵碧浪太华莲峰。
凝神邈然得趣乃作。
五溪烟景四壁寒林。
移在目前。
暑天凛冽矣。
加复运思奇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
西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
弥年完备。
杨侍郎凝式致政。
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晖为作碑颂德。
莫测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