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吕惠卿北宋 1032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吉甫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
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
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
知谏院,为翰林学士
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
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
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
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
有《庄子解》及文集。
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
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
十年,知延州
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
哲宗元祐初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
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卷三)。
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大名
五年(一一○六)知杭州
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致仕。
政和元年卒,年八十。
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
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
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
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
知谏院,为翰林学士
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
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
元丰五年单州六年太原
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
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
崇宁五年,复知杭州
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
政和元年卒,年八十。
开府仪同三司
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
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
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057年,进士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 1070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司农寺
  • 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
  • 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国子监
  • 1072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
  • 1072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检正中书五房公事
  • 107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谏院
  • 1073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军器监
  • 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4月除参知政事
  • 1074年-107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75年10月知陈州
  • 1075年-1077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 1077年-1080年,永兴军路延州(延安),延州知州,1080年令再任?
  • 1082年-1083年,京东西路单州(单县),单州知州
  • 1082年-1102年,河东路太原府(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83年,河北路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定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4年-1097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10月改知大名府
  • 1094年-1111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6年-1100年,永兴军路延安府(延安),延安府知府,1100年4月改知
  • 1100年-1107年,两浙路杭州(杭州),杭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02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