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郭冲诸葛亮五事 南朝宋 · 裴松之
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
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松之以为亮之异美,诚所愿闻,然冲之所说,实皆可疑,谨随事难之如左:
其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难曰: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
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于己。
寻冲所述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
谦慎之体,殆必不然。
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问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巳越墙而走。
难曰:凡为刺客,皆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也。
刘主有知人之鉴,而惑于此客,则此客亦一时之奇士也。
又语诸葛「足以助君补益」,则亦诸葛之流亚也。
凡如诸葛之俦,鲜有为人作刺客者矣,时主亦当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
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魏,竟是谁乎?
何其寂蔑而无闻。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说在城中兵少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侯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汉中
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关中相抗御耳。
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
此之前后,无复有与阳平交兵事。
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传》:「每随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异道会于潼关制而不许。
常谓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
尚不以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军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
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以何为功,而蜀人相贺乎?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往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信之由也。
难曰:臣松之案,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
大军在关、陇,魏人何由得越径向剑阁
既出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
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多载冲言,知其乖刺多矣(《蜀志·诸葛亮传》注。)
撰征赋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
盖闻昏明殊位,贞晦异道,虽景度回革,乱多治寡,是故升平难于恒运,剥丧易以横流。皇晋(缺二字。)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逾十纪,西秦无一援之望,东周有三辱之愤,可谓积祸缠衅,固以久矣。况乃陵茔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弥远。庆灵将升,时来不爽,相国宋公,得一居贞,回乾运轴,内匡寰表,外清遐陬。每以区宇未统,侧席盈虑。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龟筮元谋,符瑞景征。于是仰祗俯协,顺天从兆,兴止戈之师,躬暂劳之讨。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千京畿。(《艺文类聚》作「京甸」。)次师于汳上。灵樯千艘,雷辎万乘,羽骑盈途,飞旌蔽日。别命群帅,诲谟惠策,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所以钩棘未曜,殒前禽于金墉,威弧始彀,走钑隼于滑台。曾不逾月,二方献捷。宏功懋德,独绝古今。天子感《东山》之劬劳,庆格天之光大,明发兴于鉴寐,使臣遵于原隰。余摄官承乏,谬充殊役,《皇华》愧于先《雅》,靡监于征人。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途经九守,路逾千里。沿江乱淮,逆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巳多。昔皇祖作藩,受命淮、徐,道固苞桑,勋由仁积。年月我历,市朝巳改,永为洪业,缠怀清历。于是采访故老,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痛心殒涕。遂写集闻见,作赋《撰征》,俾事运迁谢,托此不朽,其词曰:
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于行藏。
庇常善之罔弃,凭曲成之不遗。
昭在幽而偕煦,赏弥久而愈私。
顾晚草之薄弱,仰青春之葳蕤。
引蔓颖于松上,擢纤枝于兰逵。
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
欢太阶之休明,穆皇道之缉熙。
惟王建国,辨方定隅,内外既正,华夷有殊。
惟昔《小雅》,逮于班书,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是以宣王用棘于猃狁,高帝方事于匈奴
然侵镐至泾,自塞及平。
窥郊伺鄙(缺四字。)慕携王之矫虔,阶丧乱之末宁。
窃强秦之三辅,陷隆周之两京
雄崤、渑以制险,据绕霤而作扃。
家永怀于故壤,国愿言于先茔。
俟太平之旷期,属应运之圣明。
坤寄通于四渎,乾假照于三辰。
水润士以显比,火炎天而同人。
上相之睿哲,当草昧而经纶。
总九流以贞观,协五材(传注五才,从《艺文类聚》改)而平分。
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于生民。
龟筮允臧,人鬼同情。
顺天行诛,司典详刑。
树牙选徒,秉钺抗旌。
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单吴子之精灵。
三翼以鱼丽,襄两服以雁逝。
阵未列于都甸,威已振于秦、蓟。
洒严霜于渭城,被和风于洛戚。
就终古以比猷,考坟册而莫契。
昔西怨于东徂,今北伐而南悲。
岂朝野之恒情,动万乘之幽思。
歌零雨于《豳风》,兴《采薇》于周诗。
庆金墉之凯定,眷戎车之迁时。
伫千里而感远,涉弦望而怀期。
诏微臣以劳问,奉王命于河湄。
夕饮饯以俶装,旦出宿而言辞。
岁既晏而繁虑,日将迈而恋乖。
阙敬恭于桑梓,谢履长于庭阶。
冒沈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霏
凌结湍凝清,风矜籁以扬哀。
情在本而易阜,物虽末而难怀。
眷余勤以就道,苦忧来其城颓。
尔乃经雉门,启浮梁,眺钟岩,越查塘。
永嘉之紊维,寻建武之缉纲
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
君子横流,庶萌分析
主晋有祀,福禄来格。
明两降览,三七辞厄。
元诞德以膺纬,肇回光于阳宅。
明思服于下武,兴继代以消逆。
简文因心以秉道,故冲用而刑废。
孝武舍己以杖贤,亦宁外而治内。
观日化而就损,庶雍熙之可对。
闵隆安之致寇,伤龟玉之毁碎
漏妖凶于沧洲,缠衅难而盈纪。
时焉依于晋、郑,国有蹙于百里。
赖英谟之经营,弘兼济以忘己。
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至如昏祲蔽景,鼎祚倾基。
黍离》有叹,《鸿雁》无期,瞻天命之贞符,秉顺动而履机。
率骏民之思效,普邦国而同归。
荡积霾之秽氛,启披阴之光晖。
平陵之杳蔼,复七庙之依稀。
务役简而农劝,每劳赏而忠甄。
变时雍于祖宗(缺六字。)
扫逋丑于汉渚,涤僭逆岷山
羁巢处于西木,引鼻饮于源渊。
惠要襋而思韪,援冠弁而来虔。
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收扬。
匪元首之康哉,孰股肱之惟良。
譬观曲而识节,似缀组以成章。
业弥缠而弥微,事愈有而莫伤。
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
幸汉庶之漏网,恁江介以抗维。
初鹊起于富春,果鲸跃于川湄。
匝三世而国盛,历五伪而宗夷。
察成败之相仍,犹唇亡而齿寒。
载十二而谓纪,岂蜀灭而吴安。
众咸昧于谋兆,羊独悟于理端。
广武诲情,树襄阳以作藩。
建业其如遗,沿万里而谁难。
疾鲁荒之诐辞,恶京陵之谮言。
责当朝之惮贬,对曩籍而兴叹。
敦怙宠而判违,敌既勍而国圮。
彼问鼎而何阶,必先贼于君子。
原性分之异托,虽殊途而归美。
或卷舒以愚智,或治乱其如矢。
谢昧迹而托规,卒安身以全里。
周显节而犯逆,抱正情而丧己。
薄四望而尤眄,叹王路之中鲠
蠢于越之妖烬,敢凌蹈于五岭
崩双岳于中流,拟凶威于荆郢。
隐雷霆于帝坐,飞芒镞于宫省
于时朝有迁都之议,人无守死之志。
师旅痛于久勤,城墉阙于素备。
安危势在不侔,众寡形于见事。
于赫渊谋,研其神策。
缓辔待机,追奔蹑迹
雷池而振曜,次彭蠡而歼涤。
穆京甸以清晏,撒多垒而宁役。
造白石之祠坛,怼二竖之无君。
践掖庭以幽辱,凌祧社而火焚。
文康之罪己,嘉忠武之立勋。
道有屈于灾蚀,功无谢于如仁。
讯落星之飨旅,索旧栖于吴馀。
迹阶今而不见,横奔以荒除。
彼生成之乐辰,亦犹今之在余。
慨齐吟于爽鸠,悲唐歌于《山枢》。
吊伪孙于涂首,率君臣以奉疆。
时运师以伐罪,偏投书于武王
迄西北之落纽,乏东南以振纲。
钜平之先觉,实中兴之后祥。
左史之攸征,胡影迹之可量。
江乘而责始,知遇雄之无谋。
厌紫微之宏凯,甘陵波而远游。
越云梦而南溯,临浙河而东浮。
彀连弩于川上,候蛟龙于中流。
薄方与,乃届欧阳。
入夫江都之域,次乎广陵之乡。
易千里之曼曼,溯江流之汤汤,荐赤圻以经复,越二门而起涨。
北路以兴思,看东山怡目
林丛薄,路逶迤,石参差,山盘曲
激濑而骏奔,日映石而知旭。
审兼照之无偏,怨归流之难濯。
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在飞沈其顺从,顾微躬而缅邈。
于是抑怀荡虑,扬榷易难。
利涉以吉,天险以艰。
于敌伊阻,在国斯便。
勾践行霸于琅邪夫差争长于黄川
相发叹而思正,曹后愧心于千魂。
登高堞以详览,知吴濞之衰盛。
戒东南之逆气,成刘后之宋圣。
藉盐铁之殷阜,临淮楚之剽轻。
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
忿駴盎之扶祸,惜徒伤于家令
条侯忠毅,将七国之陵正。
褒汉藩之治民,并访贤以昭明。
侯文辩其谁在,曰邹阳与枚生。
据忠辞于吴朝,执义说于梁庭。
敷高才于兔园,虽正言免刑
阙里既已千载,深儒流于末学
仲舒之睟容,遵缝掖于前躅
对园囿而不窥,下惟帢莫而论属。
相端、非之两骄,遭弘、偃之双慝。
恨有道之无时,步险途以侧足。
宣武之大阅,反师旅于此廛。
自皇运之都东,始昌业以济难。
抗素旄于秦岭,扬朱旗于巴川
惧帝系之坠绪,故黜昏而崇贤。
嘉收功以垂世,嗟在嗣而覆旃。
德非陟而继宰,衅逾禹其必颠。
造步丘而长想,钦太傅之遗武。
思嘉遁之馀风,绍素履之落绪。
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
譬乘舟之待楫,象提钓之假缕。
总出入于和就,兼仁用于默语。
弘九流以拮四维,复先陵而清旧宇。
西州之成功,指东山之归予。
惜图南之启运,恨鹏翼之末举。
发津潭而回迈,逗白马以憩舲。
射阳而望邗沟,济通淮而薄角城
城坡陀兮淮惊波,平原远兮路交过。
艽野兮悲桥梓,溯急流兮苦碛沙
夐千里而无山,缅百谷而有居。
被宿莽以迷径,睹生烟而知墟(缺六字。)
谓信美其可娱。
身少长于乐土,实长叹于荒馀(缺四字。)具瘁。
直岁寒之穷节。
视层云之崔巍,聆悲飙之掩屑。
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
望新晴于落日,起明光于跻月。
眷转篷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披微物而疚情,此思心其可说(《艺文类聚》作「而可歇」。)
问徭役其几时,骇阅景于兴没。
感曰归于《采薇》,予来思于雨雪。
岂初征之惧对,冀鹳鸣之在垤。
(缺四字。)逾宿,骛吾楫于邳乡。
奚车正以事夏,虺左相以辅汤。
绵三代而享邑,厕践土之一匡。
嗟仲几之宠侮,遂舍存以征亡。
宰之善对,美士弥之能纲。
升曲垣之逶迤,访淮阴之所都。
原入跨之达耻,俟遭时以远图。
西楚以择木,迨南汉以定谟
乱孟津而灭,攀井陉而赵徂。
播灵威于齐横,振馀猛于龙且
观让通而告豨,曷始智而终愚。
迄沂上而停枻,登高杞而不进。
幽期而知贤,张揣景而示信。
本文成之素心,要王子于云仞。
岂无累于清霄,直有概于贞吝。
始熙绩于武关,卒敷功于皇胤。
处夷险以解挫,弘忧虞以时顺。
矜若华之翳晷,哀飞骖之落骏。
伤粒食而兴念,眷逸翮而思振。
戾臣山而东顾,美相公之前代。
嗟残虏之将糜,炽馀猋于海济。
驱鲐稚于淮曲,暴鳏孤于泗澨。
托末命(缺二字。)云,冀灵武之北阅。
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
肃严威以振响,渐温泽而沾腴。
既云撒于朐城,遂席卷于齐都。
曩四关其奚阻,道一变而是孚。
伤炎季之崩驰,长逆布以滔天。
假父子以诈爱,借兄弟以伪恩。
魏武以谲狂,宄谟奋于东藩。
桴未噪于东郭,身已馘于楼门。
审贡牧于前说,证所作于旧徐。
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𧏖珠。
草渐苞于炽壤,桐孤干于峄隅。
慨禹迹于尚世,惠遗文于《夏书》。
纷征迈之淹留,弥怀古于旧章。
伯文于故服,咸征名于、殇
灵壁之曾峰,投吕县之迅梁。
想蹈水之行歌,虽齐汨其何伤。
仲尼之嘉问,告性命以依方。
岂苟然于迂论,聆寓言于达庄。
于是滥石桥,登戏台
策马钓渚,息辔城隅。
永感四山,零泪双渠。
怨物华之推驿,慨舟壑递迁
谓徂岁之悠阔,结幽思之方根。
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
降俊明以镜鉴,回风猷以昭宣
道既底于国难,惠有覃于黎元。
颂歌于政教,民谣咏于渥恩。
兼《采芑》之致美,协《汉广》之发言。
强虎氐之搏翼,𭲫云网于所禁。
驱黔萌以蕴崇,取园陵而湮沈。
锡残落于河西,序沦胥于汉阴。
方城而折扃,扰谯颍其谁任。
世阙才而贻乱,时得贤而兴治。
救祖考之邦壤,在幽人而枉志。
体飞书之远情,悟犒师之通识。
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
渊谟于潜机,骋神锋于云旆。
驱斥泽而风靡,蹙坑谷而鸟窜。
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既克黜于肥六,又作镇于彭沛。
晏皇途于国内,震天威于河外。
扫东齐而巳宁,指西崤而将泰。
值秉均而代谢,实大业之兴废。
心无忝于乐生,事有像于燕惠。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
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
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
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
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
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
美西锄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
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
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
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
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
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
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
且夫杀义害婴,而懮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
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
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
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
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
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
置丰沛而不举,故自同于俎镬。
发卞口而游历,迄西山弭辔
观终古之幽愤,怀元王之冲粹。
战国之权争,方恬心于道肆。
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
洁流始于初源,累仁基于前美。
拨楚族之休烈,传芳素于来祀。
强见誉于清虚,德致称于千里。
或避宠以辞姻,或遗荣而不仕。
政直言以安身,骏绝才以丧己。
驱信道之成终,表昧世之亏始。
悟介焉之已差,则不俟于终日。
既防萌于未著,虽念德其何益。
尔乃孟陬发节,雷隐蛰惊。
散叶荑柯,芳花饰萌。
萋萋于旄丘,柳依依于高城。
相雎鸠之集河,观鸣鹿之食萍
沂泗远兮清川急,秋冬近兮绪风袭。
风流兮水增澜,诉愁衿兮鉴戚颜。
愁盈根而蕴际,戚发条而成端。
嗟我行之弥日,待征迈而言旋。
庆云之优渥,周双七于此年。
陶逸豫于京甸,违险难于行川
转归舷而眷恋,望修樯而流涟。
愿关邺之遄清,迟华銮凯旋
穆淳风于六合,溥洪泽于八埏。
颁贤愚于大小,顺规矩于方圆。
固四民之获所,宜税稷于莱田。
邯郸之难步,庶行迷之易痊。
长守朴以终稔,亦拙者之政焉(《宋书·谢灵运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引用典故:三休
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
圣作规玄造,轩阿复聿修
高门令节,形胜总神州。
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
缀星罗百拱,缘汉转三休
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
妙管秦凤,仙姿丽斗牛。
形言处逸粹藻发嘉猷。
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
杨廉陕王傅制713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利建子弟。
旁求师傅。
委之训导
必举方直。
银青光禄大夫岐州刺史上柱国归义县开国男杨廉
外示静默。
言将发而寡辞。
内敷条理。
德不孤而应物。
故能游艺聚学。
修官辨政。
台阁尽清华之选。
吏人怀抚贷之馀。
仪刑是称。
参议斯在。
当肄业于邹衍
俾赋诗于韦孟
陕王傅。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岐下闻杜鹃887年 唐末 · 吴融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引用典故:汉鸡 秦凤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放免岐延等州税钱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叛党未平。难辍转输之役。
流民既复。必资安集之谋。
朕应天顺人。端居静治。
若涉大水。如履薄冰
翼翼乾乾。惧不克荷。
所赖文武宣力。天地降祥。
雨顺风调。政宽事。
虽四夷一主。远殊贞观之朝。
而斗粟十钱。近比开元之代。
无何。董璋搆乱。
蜀郡缠灾。万方共乐于太平。
一境独嗟于多事。遂致数年动众。
千里劳民。奔驰秦凤之郊。
委顿岷峨之路。盖彼乐祸。
非我愿为。今则逆顺分明。
车书混一。陆梁之党。
巳归菹醢之刑。涣汗之恩。
宜及疮痍之俗。示以归还之路。
慰其怀恋之诚。应秦岐延泾宁庆邠同兴元京兆等州府所欠长兴元年二年夏秋税赋诸色钱物及营田户部庄宅务课利等物并放。
如闻州使廉察。自前每降敕书。
稍关除放。颇淹行遣。
转急徵催。物巳输官。
人方见榜。厚利实归于州县。
鸿恩虚及于生灵。而况一户逃移。
一村骚扰。残欠之物。
盖藏于形气腹中。披诉之词。
指注于逃亡脚下。朝廷比哀贫户。
州县转启倖门。欲峻条流。
宜先晓谕。今后敕到。
画时晓谕所管。仍勒要路粉壁晓示。
如敕未到时。巳徵到物色。
据数附帐。不得隐落。
如有人陈告。以枉法赃论。
敕到并须半月内施行。除放讫奏闻。
平秦成阶等州德音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承宗社之灵。
居亿兆之上。
祗临大宝。
于兹再周。
每念晋汉以来。
朝野多故。
疆宇日削。
生聚未堪。
常怀拯救之心。
冀答天人之意。
至于夙夜
不敢荒宁。
求安边拓境之谋。
思济世息民之计。
乃眷秦凤
地接巴邛。
顷属乱离。
因兹阻隔。
千里之地。
大朝之声教不通。
十年之中。
百姓之艰苦难状。
昨者兴发师旅。
经略封陲。
鼓鼙绝震于郊原。
蛇豕难逃于锋刃。
僵尸遍野。
弃甲如山。
秦成阶等州管内将校官吏军人百姓等。
喜寇孽之逋逃。
举城垒而归顺。
飞章送款。
协力同谋。
父老相欢。
山河如故。
而伪署凤州节度使王环等。
独迷去就。
尚据城池。
朕念彼孤危。
继令招谕
惜一城之士庶。
开三面网罗
岂期拒辙之徒。
不体好生之德。
遂令攻击。
立见荡平。
渠帅就擒。
秦陇无梗。
宜降惟新之泽。
庶隆及物之恩。
秦凤阶等州管内。
显德二年十一月巳前。
有罪犯者。
无问轻重。
一切释放。
马步行营将士等。
各与恩泽。
其有殁于王事者。
副兵马使巳上。
并与赠官。
仍赐赙赠物。
城下攻殁百姓为矢石所害致死者。
本户除二税外。
放免三年差徭。
仍赐本家孝服绢三匹。
其倍署人夫州县官
并与加阶减选。
秦成阶等州归明将士。
长行巳上。
等第支赐优给。
其官吏将校职员等。
并与加恩。
其中有西川人员。
除恩泽赏赐外。
如愿驻留者。
厚与请受。
如愿归去者。
并给盘缠。
用慰众情。
免违物性。
应收捉到贼军将校
一切放罪。
并令押送赴阙。
各与恩泽。
何重建等归投西川巳来。
访闻管内州县。
连岁饥荒。
百姓军人。
倍加劳役。
科敛频并。
法令滋章。
既为吾民。
宜革前弊。
今后除秋夏两税徵科外。
应伪蜀所立诸般科率名目。
及非理徭役。
一切停罢。
德音未该者。
宜令所司相次指挥
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顷自有唐失御。
天步方艰。
巢蔡丧乱之馀。
朱李战争之后。
中夏多故。
六纪于兹。
海县瓜分。
英豪鼎峙。
自为声教。
各擅蒸黎。
连衡而交结四夷。
乘衅而凭陵上国。
华风不竞。
否运所钟。
凡百有心。
孰不兴愤。
朕猥承先训。
永图。
德不迨于前王。
道未方于往古。
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
握三十万之甲兵。
农战交修。
士卒乐用。
思欲报累朝之宿怨。
刷万姓之包羞。
是以践位巳来。
怀安不暇。
破幽并之巨寇。
秦凤之全封。
兵不告疲。
民有馀力。
一昨回军陇上。
问罪江干。
我实有辞。
咎将安执。
朕亲提金鼓。
寻渡淮淝。
上顺天心。
下符人欲。
前锋所向。
彼寇无遗。
弃甲僵尸。
盈川谷。
收城徇地。
巳过滁阳
岂有落其爪牙。
折其羽翼。
溃其心腹。
扼其吭喉。
而能不亡者哉。
早者泗州主将递送到书一函。
寻又使钟谟李德明至。
赍所上表。
及贡奉衣服腰带金银器币茶药牛酒等。
近差健步进到第二表。
今月十六日使人孙晟等至。
赍到第三表。
及进奉金银等。
并到行朝。
观其降身听命。
引咎告穷。
所谓君子见几。
不俟终日。
苟非达识。
孰能若斯。
但以奋武兴戎。
所以讨不服。
惇信明义
所以来远人
五帝三王。
盛德大业。
常用此道。
以正万邦。
朕今躬统戎师。
龚行讨伐。
告于郊庙社稷。
询于将相公卿。
天诱其衷。
国无异论。
苟不能恢复外地。
申画边疆。
便议班师。
真同戏剧。
则何以光祖宗之烈。
厌士庶之心。
匪徒违天。
兼且咈众。
但以淮南部内。
巳定六州。
庐寿濠黄。
大军悉集。
指期尅日。
拉朽焚枯。
其馀数城。
非足介意。
必若尽淮甸之土地。
为大国之提封。
犹是远图。
岂同迷复。
如此。
江南吏卒。
悉遣放还。
江北军民。
并当留住。
免违物类之性。
安乡土之情。
至于削去尊称。
愿输臣礼。
非无故事。
实有前规。
萧察奉周。
不失附庸之道。
孙权事魏。
自同藩国之仪。
古也虽然。
今则不取。
但存帝号。
何爽岁寒。
倘坚事大之心。
终不迫人于险。
事实真悫。
词匪枝游。
俟诸郡之悉来。
即大军之立罢。
质于天地。
信若丹青。
我无彼欺。
尔无我诈。
言尽于此。
更不繁云。
苟曰未然。
请从兹绝。
窃以阳春在候。
庶务萦思。
愿无废于节宣。
更自期于爱重。
音尘匪远。
风壤犹殊。
翘想所深。
劳于梦寐。
王太保986年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河东先生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兵者以诈行,以奇胜,以谋先,以勇固。
失此四者,败之道也。
开生长河朔间,读书为文之外,好寻前古兴亡成败之迹。
自儿童时,复见烈考每每话后唐庄宗迄于晋、汉朝与北虏战争之事,历历如在眼前。
开今夏中随兵馈粮,北抵涿州
观其北虏用兵之法,皆如往昔烈考所言。
察其国家将卒之徒,即有异也。
以朝廷自周世宗淮南,收秦凤
太祖皇帝荆湖,破西川、广南,灭吴;
皇帝平晋吴越、瓯闽,三十年中,兵出即胜,谋动即成。
今天朝兵虽多,将虽众,其为争胜之道,视北虏犹视吴、蜀、晋、楚之师,所以开谓其有异而乃失其利也。
北虏非吴、蜀、晋、楚之匹也:用非诈也,不能及其心;
出非奇也,不能敌其众;
动非谋也,不能防其奸;
战非勇也,不能捍其力。
轻而视之,易而行之,非所以利也。
北虏昨自祁沟之役洎此,入数月也。
逐我师而回,乘胜也;
念己地之侵,蓄怒也。
乘胜而蓄怒,今其来也,必选其劲虏精骑,尽率其群,决入吾境,势甚锐耳。
刘与李不能坚壁清野,备而避之,非善之将者也。
譬之恶兽,有暴其巢窟者,退必咆哮攫齧,肆害于物,当此之时,未可制其横猾也。
茍俟其怒心发极之后,从而图之,可为易耳。
今闻北虏尚在瀛州界内,开计其来也,肯此而退乎?
虏使间者南入深、冀,先行侦察也,勿以其寂然无声,谓其息也,此乃谋其往耳;
勿以其居然不动,谓其止也,此乃窥其便耳。
明公承命而来,禁旅旋至,开欲乞候兵师到此,即请尽出甲兵,多持旌旗,缓行而前,至府北属县已来,扬声云大军数十万相次而至,夜即多以火鼓,张其兵势,仍请分命两道而行。
北面城邑军兵,闻必增气。
若贼虏有南顾之心,闻之必未敢轻易而进;
若贼虏本无南顾之心,此行不远而回,又且无害于我。
况大河之北,郡县累累,民居相邻,户仅百万,闻王师而大至,其心宁不顿得安乎!
俟其旬浃间,城池修完,北虏不进,即请明公相度乞圣驾行幸天雄军驻跸,而后进军,渐抵贝、冀,声援边方。
若得北虏退归,河朔无事,即却贼安边之功,尽成明公之勋业也。
开儒学议兵,不识远大,僭易闻启,惶惧实深。
开再拜。
真宗答诏论边事咸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钱若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国朝诸臣奏义》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东都事略》卷三五、《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等
臣官忝贰卿,曾叨大用。
国家得失,臣合先言。
但以仲夏朝廷举兵以来,秋末犬戎钞边之后,凡有机事,臣莫得闻,是以不敢上言,恐成狂瞽。
今陛下躬擐甲胄,蒙犯霜雪,驻跸大名,已踰旬浃。
一日遍询舆论,明发德音,大率不过即今禦戎之策,将来安边之术耳。
唯兹二事,试为陛下言之。
臣闻孙武著书以伐谋为上,汉高将将以用法为先。
伐谋者何?
将帅料敌制胜也。
用法者何?
盖朝廷能赏罚不私也。
傅潜领数万雄师,闭门不出,坐看戎虏俘掠生民。
上则孤陛下委注之恩,下则挫陛下锐师之气。
此盖傅潜不能制胜,朝廷未能用法使然也。
军法:临阵不用命者斩。
若陛下明申重法,斩以徇,然后擢如杨延昭杨嗣者五七人,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各将万人,间以强弩,令分路讨除,孰敢不用命哉?
犬戎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不惧恻?
岂独思遁耶,亦来岁不敢犯边矣。
如此则不出半月,可以坐清边塞,然后銮辂还京,陛下威声,振四海矣。
臣尝读《五代史》,见周世宗即位之始,刘崇结犬戎,遣大将杨衮领骑数万,随高平
当时懦将樊爱能、何徽等临敌不战,世宗知之,翌日大陈宴会,斩爱能、徽等,拔偏将十馀人,令分兵击太原
刘崇闻之,股慄不敢出,犬戎即日而遁,是以兵威大振。
尔后收淮甸,下秦凤,平关南,如席卷耳。
以陛下睿圣神武,岂愧于周世宗乎?
此所谓即今禦戎之策也。
其将来安边之术,臣不敢广引前事,虑烦圣聪,止以近事言之。
太祖朝制最得其宜,止以郭进邢州李汉超在关南,何继筠在镇定,贺惟忠易州李谦溥隰州姚内斌庆州董遵诲通远军王彦升原州
然但得沿边巡检之名,不授行营部管之号,皆十馀年不易其任。
立功者厚加赏赉,其位皆不至观察使
位不高则朝廷易制,久不易则边事尽知。
然后授以圣谋,不令生事,来则掩杀,去则勿追。
所以十七年中北戎、西蕃不敢犯塞,以至屡遣戎使,先来乞和。
此皆布在耳目,陛下之所知也。
伏望遵太祖之故事,察下臣之愚衷,精择名臣,分理边埸。
罢部管之号,使其不相统临;
巡检之名,俾其递相救应。
如此,则出必击寇,入则守城,不数年间,可致边烽罢警矣。
无题三首 其一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曲池波煖风轻,头白鸳鸯占绿萍。
断歌云梦雨,斗回笑电作嗔霆。
湘兰自古成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
不待萱苏蠲薄怒,閒阶斗雀有遗翎。
宣曲二十二韵1007年 北宋 · 杨亿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宣曲更衣宠,高堂荐枕荣。
十洲银阙峻,三阁玉梯横。
鸾扇裁纨制,羊车插竹迎
南楼看马舞,北埭听鸡鸣。
䌽缕知延寿,灵符为避兵。
粟眉长占额,虿发俯侵缨。
莲菂沈寒水,芝房照画楹
麝脐熏翠被,鹿爪试银筝。
秦凤来何晓周王合注本、四库本作晚)兰梦未成。
丝囊晨露湿,椒壁夜寒轻。
绮段馀霞散,瑶林密雪晴。
流风秘舞罢,初日靓妆明。
雷响金车度,梅残玉管清。
银镮添旧恨,琼树怯新声。
洛媛迷芝馆,星妃滞斗城。
七丝縆绿绮,六箸斗明琼。
惯听端门(四库本作明)漏,愁闻上苑莺。
虚廊偏响屧,近署镇严更。
剉檗心长苦,投签梦自惊。
云波谁托意,璧月久含情。
海阔难熟,天高渐生。
销魂璧台路,千古乐池平。
永兴谢上表1039年1月24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文庄集》卷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臣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府事、驻泊马步军都总管泾原秦凤路安抚使,已于今月二十四日于本府上讫。
斋坛授受,拜丽泽以惟优;
外阃临戎,望严宸而乍远。
寄付尤重,感惧增深中谢。)
伏念臣出自孤生,误登制举。
既踰弱冠,亟掌训词。
抱椠和铅,首预东朝之选;
解衣推食,独承先帝之知。
但以赋性至愚,立身多难。
权臣共恶,众口争非。
自揣单危,分甘捐弃。
伏遇尊位皇帝陛下睿明继体,仁悯象天。
轸黄屋之非心,记青宫之旧物。
擢参台鼎,再贰枢衡。
耻巧宦以依人,惟朴忠而自竭。
仰蒙圣庇,获守近藩。
旋以东夏抚宁南郡居守
三腰郡组,六换年华。
每怀襆被之行,敢有赐环之望。
岂谓陛下力排舆议,召委计司
爰当视事之初,便主摘山之议。
群情向背,密疏纵横。
非上赖于辨明,已立成于祸患。
寻以禋燔下诏,赏赉均恩。
为国尽忠,虽明神之可谅;
入朝见嫉,鉴前世以堪惊。
尝因赐对之间,曾沥由衷之恳。
候终考秩,傥议迁除。
祈都省之便安,或预译场之润色。
庶未从乎外补,得时望于迩颜。
况臣自忝三司,始踰八月
惟自勤于本局,敢辄预于朝经?
实无片言,偶侵上位。
矧伤弓之最甚,惟敛翼之是图。
岂意羌戎,妄为狂孽;
不期公论,误及非才。
遽由端右之资,擢授元戎之寄。
臣出于将种,粗读兵钤,誓竭素心,仰酬异遇。
其如边防务重,京阙路遥,动繄帷幄之指踪,方遂藩篱之固圉。
敢祈睿哲,更赐主张。
俾成横草之功,免累知臣之德。
泾州谢上表1039年8月28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文庄集》卷六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臣某言:伏奉诏敕,就差知泾州、充泾原秦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泾原路驻泊马步军都总管,已于今月二十八日到任上讫。
祗奉选抡,岂容胜任中谢。)
伏念臣孤寒多难,愚拙自持。
效官三十八年,临民十有一郡。
尽心报国,竭节首公。
未尝自叙勤劳,苟求进用;
亦不潜附朋党,暗作阶缘。
谗害至多,颠危不一。
上则赖于圣世,次则恃于明神。
况已及于暮龄,誓不移于前节。
伏遇尊位皇帝陛下照齐日月,道法乾坤。
辨臣子之忠邪,察人情之真伪。
念臣逮事先帝,早奉东朝,知臣静退不争,察臣朴忠有素。
向者一离枢府,六换年华。
陛下召自别京,俾司邦计。
主摘山之议,较射策之文。
定赏给之科,设禋燔之备。
动畏入朝之嫉,始踰半岁之期。
陛下察臣孤危,力垂保庇,属填边琐,付以戎昭
关辅之不宁,洎边防之少警。
臣兼程到职,庶事创图。
奏牍实繁,盖欲细闻于圣听;
当官不顾,实恐有误于朝廷。
所赖陛下远布宸聪,力排群议。
念臣不为身计,务答主恩。
罢陕右之剧繁,付回中之边要。
诏函俯降,使驲继临,过赐抚存,俾安惊惕。
临泾之孤垒,控西鄙之要津,贼境不遥,烽烟在望。
戎事久废,楼橹未完。
敢不特创规模,渐加绥葺。
又须陈请,上浼穆清。
乞倍赐于主张,庶早平于猖獗。
皇天后土,实鉴丹诚。
奏乞许陕西路经略司回易钱帛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四
臣等窃以西陲用兵以来,沿边所费钱帛,万数浩瀚,官司屈乏,未能充用。
鄜延等四路帅臣,虽有管本路粮草之名,然转运司终是本职,故不敢专行计置。
若不委之经度,即边计常是不足。
臣等欲乞特降指挥,下鄜延环庆泾原秦凤路经略使司,应本路州军所管钱帛,并许选差除廉干使臣公人等任便回易。
其收到利钱,明入省帐收附。
所有勾当人等,如能大段回易得利息,委本司具数保明闻奏,特与相度酬赏。
所贵有助军费,少纾民力。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
臣等在边上体量得材武可用将佐人数如后:
第一等:泾原路部署狄青,有度量勇果,能识机变。
鄜延部署王信,忠勇敢战,身先士卒。
环庆路钤辖、知环州种世衡,足机略,善抚驭,得蕃汉人情。
环庆路钤辖范全,武力过人,临战有勇。
第二等:鄜延路都监周美,谙练边情,及有武勇(其人累有功劳,欲乞特加遥郡刺史。)
保安州刘拯,有机智胆勇,性亦沉审。
秦凤路都监谢云行,勇力有机,今之骁将
延州西路巡检使宗古,弓马精强,复有胆勇(其人近闻本路有贼私事发,断遣日,乞别取圣旨。)
鄜延路都监谭嘉震,勇而有知,战守可用。
泾原路都监黄士宁,刚而有勇,可当一队。
鄜延路钤辖任守信,能训练,有机智。
泾原路都监许迁,训练严整,能得众情。
秦凤路钤辖安俊,勇而有辩,仓卒可使。
环庆路都监建侯,知书戢下,可当军阵。
鄜延路都监张宗武,精于训练,可备偏裨
数内刘拯、张建侯、张宗武,虽曾改转一资,比诸将未至优异。
臣等今同罪举保此三人,乞各转两资及移易差遣
答诏谕以文彦博泾原对徙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范文正公集补编》卷一、《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
韩琦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秦凤,臣兼环庆
泾原有警,臣与韩琦秦凤环庆之兵犄角而进;
秦凤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
臣当与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
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
秦州文彦博庆州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
渭州一武臣足矣。
吕相公 其二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范文正公集》卷九
十一月四日,具位某,谨东望再拜上书于昭文仆射相公阁下:窃以文武之道一,而文武之用异。
然则经天下,定祸乱,同归于治者也。
传曰:「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将」。
斯则将相之设,文武之殊久矣。
后世多故,中外不恬,二道相高,二权相轧,至有大将军而居三司之上,盖时不得已也。
五代衰乱,专上武力,诸侯握兵,外重内轻,血肉生灵,王室如缀,此武之弊也。
皇朝罢节侯,署文吏,以大救其弊,立太平之基。
既而四夷咸宾,忘战日久,内外武帅,无复以方略为言。
惟文法钱谷之吏,驰骋于郡国,以尅民进身为事业,不复有四方之志。
一旦戎狄叛常,爰及征讨,朝廷渴用将帅,大患乏人,此文之弊也。
前则刘平陷没,范资政去官,次则韩琦与某贰于元帅,不能成绩,以罪失职。
复以夏、陈分处二道,期于平定。
近以师老罢去,而更张之。
三委文帅,一无武功,得不为和门之笑且议耶?
今归之四路,复皆用儒,彼谓相辅大臣朋奖文吏,他日四路之中一不任事,则岂止于笑,当尤而怒之。
用儒无功,势必移于武帅,彼或专而失谋,又败国事。
况急而用之,必骄且怨,重权厚赏,不足厌其心。
外寇未平,而萌内患,此前代之可鉴,故裴度淮西之行,不落韩洪都统,盖为此也。
某不避近名之嫌,有表陈让,愿相公与两府大臣因而图之。
鄜延环庆二帅,一路以文,一路以武,泾原秦凤二帅亦如之。
使诸将帅高者得色,下者增气。
如寡策略,则择俊乂为之参佐
仍使鄜延环庆二路,如旧通其军政,泾原秦凤,亦如旧制,则谋可相济,兵可相援矣(今王仲宝环庆部署,兼管鄜延兵马,许怀德鄜延部署,兼管环庆兵马。泾原秦凤副都部署于今亦然。惟新命都部署,则未有处分,固不烦更改诏敕,惟续降宣旨以兼之,乃旧制也。)
既文武参用,二路兼资,均其事任,同其休戚,足以息今日之谤议,他时之骄怨,使文武之道,协和为一,何忧乎边患矣。
某复虑朝廷以逐路部署为经略招讨之贰,谓之参用。
则此使权杂伍于下,不足为重,仅之虚设。
或以文换武,谓之参用,则前日换者,人皆以儒视之。
或以新帅难动,则某愿避此路,以待武帅,请主外计,仍领安抚旧名,亦足救生民之困弊,复可按边陲之利病,咸得闻于朝廷,不为轻矣。
区区之意,附记注士达于台听。
恐道涂雨雪之阻,故复拜此,不任恳切忧惶之至。
不宣。
某再拜。
太子右卫率府率田公墓志铭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范文正公集》卷一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九
古称阴有德于人者,必享厥祥,大厥后。
《易》不云乎:「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所谓不在其身,在其子孙者,信矣!
公讳绍方,其先雁门人
曾、高家于冀。
耶律氏炽,得石晋山后八郡,又岁侵两河间,王考讳某,被迁于卢龙,署之以官,复治产云中,而货殖焉。
考讳某,能干父之蛊,其家益显,娶王氏而生公
公少称才武,抱气重诺,有燕赵之风。
义事耶律,得亲信左右,常从而南牧。
帐下多掠获汉家士民,俾公尸之,公默计之曰:「汉人吾曹也,驱之如犬羊,非有罪辜,将孥戮于虏中」。
乃纵之,夜亡者千计。
此德于人多矣。
公亦自负,谓:「大丈夫胡能老于异域哉!
考妣既葬,吾其归欤」。
乃匿身草莽,会夜则负斗而奔。
既达朝廷,真宗悯然嘉之,补职于三班
以其勇果,屡委军甲,捕外方寇,所谓巡检者。
至则盗息,民得按堵。
祥符中,主邵之峡口寨,时龙水郡蛮寇大扰,戍兵屡履。
峡口溪洞,亦乘声啸聚。
一日迫寨,围而噪之。
公戒军士曰:「我露其勇,彼将整而难破,不如示之怯。
士敢先动者,吾以军法从事」。
众皆肃然听命。
既夜,公自率骁果,突而击之,斩十馀级。
蛮虽众,曾不能措手足,大骇而奔。
自是终公之任,不敢内寇。
州将害其功,不以上闻。
公曰:「吾自虏还汉,获从王事足矣,乌敢为功哉」!
又尝诲督诸子曰:「吾以汉有圣人之风,故脱身以归。
今教汝诗书,趋圣人之道,使汝辈有立,吾将鼓歌以终天年,岂病其不达耶」!
子况进士高第,又举贤良方正,天子亲问当世治乱祥咎,以对策第一,乃速进用,四五年间掌西掖书命,为陕西道宣抚副使
还朝,敷奏称旨,乃诏宠公以太子右卫率府率,监琼林苑金明池,以便子养,士大夫荣之。
天子以尚忧西陲,命况龙图阁直学士,出领秦凤路经略使
公在疾,经略屡求省侍,有诏敦勉,遣中人尚医诊视。
公以庆历五年乙酉孟秋壬子不起,享年七十有四。
上嗟恻之,加赗赙焉。
经略累章哀诉,得告奉公之丧。
以某年月日,葬于许州阳翟县某原,礼也。
公性刚直,未尝曲于人,然明恕少怒。
尝官于闽中,有爱马,使一卒乘习,遇危桥不下,马折足而毙。
公曰:「卒岂欲是耶」?
不复以一言诘之,人皆服其度。
公娶李氏,赠福昌郡君,前十五年而亡。
生八男:经略即长子也;
次曰渊,有词业,举进士,以兄荫补试秘书省校书郎许州郾城主簿
次曰沃、濩,幼亡;
次曰洵,颍上主簿
次曰浃,登进士第唐州团练推官
次曰洸,太庙斋郎
次曰泳,皆业进士
小字宝哥,尚幼。
三女:长适海州东海张震,次适辰州理掾高焘,次适鄂州咸宁张子方,皆以妇道称于宗族。
某尝与公会于丹阳,见公气貌话言刚而质,毅而恭,使人信而爱之。
又与经略之游旧矣,俾序而铭云:
公复其家,去狄而华。
公教其嗣,挺国之器。
厥后既隆,又寿而终。
天子赗焉,大夫吊焉,非积德而胡然!
奉宁军节度使就差知泾州夏竦泾原秦凤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1039年7月29日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望映民宗,谋参王体。
顷从枢幄之旧,移陟师坛之崇。
出镇三秦,并护诸将。
而叛羌各种,狡穴野心,窃号背恩,游魂伺隙。
比虽申严边锁,换补将屯,然自平凉以东,陇道交属,建防制要,当在临泾
虑烽燧之警,或狂狡之送死,必先威禦,以便指纵。
余心念焉,无易卿者,已颁成命,即俾改辕。
特新使号之华,再袭戎铃之重。
仍令两道,同禀善经,绥御所资,等威皆绝。
宜钦慎选,毋或惮行。
勉壮厥猷,用恢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