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崔相国偫家庙碑828年 唐 · 牛僧孺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宪宗元和十四年。诏右相中书侍郎平章事清河郡公立家庙于长安崇业里。
庙三室。粤五月二十二日
天子命以羊一豕一助奠。太常博士一人相礼仪。
即日加赠烈考金部尚书左仆射。极显亲之荣锡。
教忠也。先是丞相清河公诹日卜牲。
致斋盥洗。朝服立于阼阶之东。
司仪告辨。宗祝赞事。
奉赠郑州刺史府君神主祔于第一室。夫人乐平郡太夫人王氏配座。
室曰皇考庙。奉怀州刺史太子少师府君神主祔于第二室。
夫人魏国太夫人李氏配座。室曰王考庙。
奉今赠太尉府君神主祔于第三室。夫人齐国太夫人卢氏晋国太夫人王氏配座。
室曰考庙。始迎严严。
卒事兢凌。俛兴舒于。
愉愉勿勿。瞻虔俯慕。
肸蚃交格。逮闇质明。
礼既勿违。君子于是观卿大夫之孝。
而知周德之所在矣。庙第一室曰郑州公。
讳湛字湛然
以德门清阀冠当代。之(疑作以)宏度茂质仪搢绅。
以全用具职文武。释褐常州武进县主簿
累选颍川荥阳长史。动必中礼。
迁必以庸。治官将私。
皦皦矩矩。岁终上能。
宰相启公为寿州刺史。未被诏而公捐馆。
为有德者之所哀痛。第二室曰怀州公。
讳朝字守忠
郑州公第二子也。纯粹凝秀。
发为菁华。临涖不耀。
举适大当。蜀属天宝羯起。
虎臣捍难。视得士为勇弱。
公以辟三府由试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四迁检校仓部郎中侍御史
知郑颍两州节度使观察留后刺史事。时副元帅梁国公抱玉以全师军岐下。
饩馈廪食。悉责于公。
急须草草。一呼三索。
应卒尤翔。了辨绰绰。
移试国子司业怀州刺史。内殿召问。
赐金紫宠之。以基址大用。
未几。改检校左庶子
河西右粮料使。是以志将畴谋陟岵以不及致诏恩重此露前能优赠秘书监
大夫家风行孝。具于贞元中右相司徒荥阳郑公馀庆神道碑文。
第三室曰赠太尉公。讳稹
字实方怀州公之嗣子也。
善史书五言诗。为文而敏政。
建中年。德宗狩梁汉。
九州岁贡瑟缩不集。
上在巡责赋税急。租庸包大夫表公尝从二府事。
澄磨割剔。以靳靳于当时。
累请公以秘书丞殿中侍御史判官。居广陵扬子
江南以趋行在。公号忧国厄。
晡旦自力。蹄驰楫飞。
职贡填路。寇平谢免。
翛然脱履。虽踪希象外。
而功行膻灼。为时须速。
遂适无容矣。三迁检校金部郎中
司自陜以东水陆运会。其年失仲弟。
哀踰于礼。遂婴疾不起。
其后宠章七告身。自司徒公册赠太尉
至于初终密行。具于旧相今太常赵郡李公绛神道碑文。
夫以郑州之厚仁。怀州之器业。
金部之忠孝。三良百行。
施岂无集。元和年。
清河公竟以全德文武恭忠温直相宪宗。外绥华戎。
内接万几。条纲品例。
疏贯折折。不质不要。
天下瞻信。立言者识丞相之辅理。
而知三庙之遗慭远矣。古者道施于仁。
则镂于钟彝。书于简编。
其或行浮而实未称者。史氏阙逸。
乃必噫哀于谥诔。发挥于文辞。
寄金石。存景行。
以备纪事者以之补采。今清河公祯祥圣代。
庸迹焯阐。推始反本。
以崇宗祧。规方丰菲。
一中于度。牲牷豆斝。
无有阙时。春秋禘尝。
尽忠尽敬。犹以丕烈耿光。
未克篆籀。泣奉家老状。
陇西牛僧孺传而诔之。铭曰。
昭成。栌松桷
斲之磨之。谨古不饰。
二门耽耽。瞻东应南。
周匝壖垣。庭植冬阴。
三室峙扃。肃槭严深。
济济孝孙。以时飨之。
簋斝豆笾。既具而宜。
恪恭声闻。如见如疑。
明德馨香。百福已来。
厥初大风。齐太之遗。
支允茂秩。累累而贤。
荥阳之仁。河内之才。
太尉植行。将开以先。
丹穴感灵。乃仪凤凰。
丞相厥生。辅我唐章。
忠孝懋宣。兴时太平。
耀荣祖宗。以尊显亲。
既祭则礼。以敬如存。
牲牢具肥。祝史赞神。
宗妇宗工。整整平平。
祉祚之传。若火移薪。
于万斯年。爰有记云。
昭义军节度使辛公神道碑820年 唐 · 牛僧孺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辛氏于陇西为望家。
其后因官从帝。
或雍或洛。
源浚派洪。
将微复张。
以及于仆射
皇考璿。
璿益以儒业自喜。
优游高放。
不乐取求制科高第。
乞官山水。
朝廷除处州遂昌
嗜不念归。
再移仍南。
及亡。
累赠至左散骑常侍
仆射讳秘
字藏之
常侍府君第四子也。
以能通五经开元礼。
三命至华原主簿
书判入等。
长安
太常卿丞相渤海高郢
以唐制尽将礼乐委博士
奏乞用公。
朝廷与之。
不能得去。
讫六年。
再为祠部兵部员外
博士犹如故。
朝有礼天地奉山原之使。
既谢上。
必奏曰。
臣唯乞得辛某自副。
几不以礼乐累陛下。
上高之连可。
故公再为礼仪使判官
虽当时耆年鸿生。
语及礼。
即唯曰辛某在。
若不敢出口。
和皇帝初元年。
高选刺史
公出为湖州
观察使李锜不奉诏。
江南六州兵。
京口
窥采石。
渡临江索留。
因命心腹将率壮士。
高职重贿钩其胆。
且约曰。
若等当以其日同起。
取五刺史
欲斩以号令。
镇实多年。
交有素。
刺史不得隶兵马。
及难作。
颜防李云驱韨人举当。
一战败走。
李素受缚于苏顼钉船艎。
唯公以儒雅。
贼未急迫。
公乃夜起抚左右曰。
使若等有父母妻子成其家。
皆天子恩也。
若能随李锜为贼乎。
左右皆泣曰。
唯公命。
开罗城门。
收湖下子弟。
得人数百。
公亲以衣衣之。
以食食之。
烝里掩出。
劘垒始呼。
大战川东。
斩将屠营。
值旦悉先歼。
登城号令。
中外恬然。
于是时武功冠江南
为之失势就缚。
天子亲命。
使以金印紫绶赏公。
急诏徵为河东军司马御史中丞
其实将以大将节与公。
以故未毕。
就拜为左司郎中
京兆汝州刺史本州防禦谏议大夫
出为常州刺史
治职检身。
(疑)问昭升。
河南尹
时天子大举伐赵。
既释复征。
司空度率五诸侯取蔡。
连战四年。
伊瀍之间。
属刻百役。
公抚困应须。
怛怛宁宁。
上大喜。
少府节。
以豹竿戟纛。
驿走就授。
先一日。
立百辟于朝。
读白纸诏。
命公以昭义军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公褒衣儒冠带剑持节
潞自卢从史
不禀不供。
急敛自守。
人已大罢。
柏乡连营。
三岁决死。
公之至止。
开城入府。
量仓数藏。
酸寒濩落。
公私之具。
尽可哀痛。
左右前后计于公。
请乞救于上。
公曰。
天子以兵定残贼。
内府赏死士。
于今数年矣。
吾不能如卜式辈以家助献。
讵敢复以请求苦上耶。
于是约出入。
啬用度。
俸不入家。
聘不赉金。
宴不侑乐。
食不兼豆。
更四年诏徵。
府有贯十七万。
食仓有斛七十万。
刃铦函坚。
帜赤幕青。
十五年行于洛。
及关。
以疾不任朝觐。
天子命中贵人郊劳归第。
十二月己卯薨。
享年六十四。
上悯惜震悼罢朝。
尚书左仆射
赠赗有加。
公于得入仕以业儒书。
于得著名以典礼乐。
于得勋赏以立武功。
于善终始以谦退勤俭。
于中外亲。
既有名而贵。
于属且近者。
饷给无所加。
疏而贱。
虽千百里旷不相面。
颁与无所吝。
大官十五年。
居不易宅。
死亡之日。
家不岁计。
公之于孔门。
可谓成人矣。
子男八人。
少穆少逸少长顺仲扈行质仲和行检。
或儒或文。
仕遍侯国。
夫人河东裴氏。
先公而卒。
将葬而公叹曰。
人之居无常。
而坟墓因焉。
吾家之兆。
及于四代三卜矣。
且使吾死有吾。
岂止墓而守者焉。
吾死无吾。
于地固无择而已矣。
他日吾死于此。
亦遂葬而无用迁焉。
遂定乎万年县原乡少陵原。
及将亡前。
为文自志其墓。
又重前说。
殁有书一通。
缄置几上。
既开之。
即送往饰终之制。
具尽于此。
既俭而周于礼。
不违时之名。
人无不多其能终而达其不挠耳。
诸孤恭命。
无敢坠失。
既葬。
会谋曰。
先人德行官业。
宜刻于石。
以闻不朽。
陇西牛僧孺
时号专业文。
陈郡殷台。
书迹绝妙。
且其人吾家之婿。
且练吾先人行事。
敢不告求。
僧孺实纪录而台实书。
既序而铭曰。
礼灾秦汉。
于绵蕝存。
晋卑胡僭。
俎豆臊腥。
慕古惟唐。
求野据经。
公尝博士
缀缉搜罗。
三代之仪。
济济复兴。
祗职六年。
区别严兢。
儒道克施。
亦志武事。
凭江锜反。
公实郡吏
掉棘张空。
以出不防。
万马周网。
血赫湖塘。
江南之功。
焯出有光。
鲁诸生
因功张皇。
忧公慎法。
奉守王度
入郎出牧。
尹洛将潞。
茹刚抚弱。
销剔人蠹。
居不易地。
服不易初。
财分先族。
以俭遗孤。
恬于将终。
执笔自志。
男良女淑。
既寿而贵。
谓之为人。
易此而何。
诗以备传。
不刻不磨。
京兆府进士策问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问。
昔者秦襄公举秦鄙之人。
逐犬戎于西河之外。
因其险而塞焉。
后代无敢逾。
始秦方列为小国。
而东有诸侯窥地之兵。
西有强戎不忘之怨。
未闻当时秦尝籍卒于外而屈于敌也。
此一侯者之志尚尔。
况臣天下之大哉。
今西边制戎。
起陇黄花辅两关。
黄花拒塞倚汉中
南逾山。
绵阻极巴蜀。
自开萦陇西
北会弹筝。
杠于河。
堑于朔方。
夹河而东。
倚丰而角有天障。
居其西以控戎者凡七师。
逦迤数千里之间。
壁冲扼要之戎百有馀城。
若此足以流威而谨塞乎。
且戎之力不能加古昔之患。
而边防与地之兵。
方秦之多倍百矣。
犹以不足于用。
即东取卒于淮南吴越
东南取长沙
至于衡山临江。
更岁以易卒。
彼其土之人。
逾寒不纩。
而投之积冰之地。
役其所不习。
用其所不能。
非独馈挽之不胜于费也。
及闻堕指裂肤之事。
父母妻子。
聚而兴哀。
今欲疏罢徵之请。
则边臣有失助之告。
如存乎旧规。
则赘疣而无用。
得失之端。
幸称其当。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问。皇帝若曰。
盖闻舜禹之有天下也。起于侧微。
积德累勤。多历年所。
夫经盛圣之虑。岂有遗哉。
然犹好问察言。勤求贤士。
盖以承天之任重。忧人之志深也。
况朕长于深宫。涉道日浅。
继列圣之鸿绪。抚万宇之烝人。
夙夜严恭。不敢有懈。
实惧烛理未究。省躬未明。
所以详求谠言。以辅不逮。
子大夫是宜发所蕴蓄。沃予虚怀。
极意正词。勿有隐讳。
昔王政之兴。必臻于康泰。
霸道所立。犹致于富强。
我国家提封溢于三代。酌宪兼乎百王。
无尧汤之灾。积祖宗之理。
而人未蕃庶。俗尚彫讹。
家无盖藏。公阙储蓄。
卒乘之数。货币之资。
统而较之。莫继前代。
岂率土生植。变于古欤。
将阜时政令。戾于今欤。
固已揣摩。必穷利病。
明徵末失之渐。具陈兴盛之谟。
且文武兼学以成功。士农迭居以丰业。
故家给足以恋本。才周可以应时。
近古各循一端。不相资用。
致令从事异心。难成考课。
去秩无守。轻为惰游。
指明共贯之方。斯合二途之利。
永言化理。期酌厥中。
施为或差。得失斯远。
将修睦劝义。则在下难知。
将任数驭情。则人心益伪。
思闻指要。得合诚明。
旌别比周之情。敷详忠厚之道。
知人则哲。从古攸慎。
九徵恐泥。五事难精。
或望可服人而才非周物。或言皆诣理而行则乖方。
宜陈取舍之端。用明真伪之辨。
至于朝廷之阙。四方之弊。
详延而至。可得直书。
退有后言。朕所不取。
子大夫其勉之。对。
臣伏念目之包明。其在昏夕之时。
则与盲等。及属日蒙光。
乃能寤元黄。披万类。
杰智之材。其处浊俗之中。
则为愚者混。非遭圣偶时。
安能枢阴阳。育万物。
其理一也。盲者虽蒙光莫能视。
愚者虽蒙圣莫能贤。其理一也。
故舜禹翔其光于上。益稷之徒周其视于下。
其由悬白日而省离娄也。三代以降。
君之光微。臣之智狭。
见其手而迷其足。观其前而昧其后。
其由举烛萤而临庶目也。今陛下神光洞天。
鉴被幽塞。犹惧理有未至。
故亲省偫言。而臣瞽愚。
非能逾于智杰。副陛下之清问。
臣以相与贡臣以贤良应诏。微臣所冒非任。
当伏窜弃之尤。不足以塞罪。
乃辄伏进所言。臣伏读睿问。
周视圣旨。见陛下思天灾之病也。
臣愚以为。皆由尚书六曹之本坏而致乎然也。
今请统而条指之。睿问有念人俗之凋讹。
及于卒乘之数。货币之资。
臣请以今之户部兵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思才周于文武。
本固在于士农。臣请以礼部工部之坏举之。
睿问有欲以辨行之真伪。臣请以吏部之滥举之。
睿问有朝廷之阙。臣请以刑部之失举之。
睿问有四方之弊。臣请以山东陇右之急奏之。
伏愿陛下详臣之言。察臣之志。
无以臣微而忽其奏也。臣闻周设六官
以统百辟。立国八百年。
其由纲之不绝于所制故也。太宗龙兴
魏晋之残政。修法度。
立中庸。设尚书六曹
序班文武。以条系天下。
号令既布。而万方从矣。
爱其人若爱己之德。保其黎庶若保幼子。
恐其有坠也。明四目以先其视。
指其未见者也。达四聪以先其听。
喻其未闻者也。尊贤之言而为视听。
视听先张。则黎庶不陷于灾害而康泰矣。
后代虽有盗臣奸党。而终不患其亡。
由纲之不绝于所制也。夫尚书六曹之设。
犹人之有六腑也。耳目口鼻之枢。
系于元首。手足之用。
关于肘膝。其血气根脉。
皆统于六腑。符而命之。
然后能动用。失其用者。
非邪则眩。夫人莫不尊其首。
故足司其所履。指司其所执。
百体之司。各勤其用。
则首安其尊而不劳。首之处身。
犹君之居上也。百辟以位。
则君安其尊而不劳明矣。今尚书六曹
外虽备其官。而中实缪。
今之俗凋讹者。其由户部之纲不理也。
户部其在开元。最为治平
当时西有甘凉六府之饶。东有两河之赋。
仰给之卒。不过四五帅。
其馀利殖所入。尽与齐人。
四十年间。富庶滂洋之若是。
及一日上恃升平之功。相肆威骄之狠。
直言得死。谀色获进。
转掌之间。清跸巡于巴蜀矣。
西凉为虏。两河为兵。
尽开元天下之兵。不过当今数郡之卒。
胜衣之农而百徭出矣。鞭役重繁。
不胜于籍。榷之不顾其害。
刑之不问其深。吞危众多。
欲无凋讹。不可得也。
兵部选武士益缪矣。武夫试射。
百中为重。骑射次之。
骑戈亦次之。此武夫贱者之宜业也。
而真者百无一焉。其馀尽买豪奸之革役者以俟冒入。
奋戈戏马者亦得中名。则估肆富人之子弟。
彼安能致武之所用。顾欲占籍自恃。
以逭徭于乡闾耳。而欲卒乘货币之充强。
臣未见也。今两河之间。
至于幽蓟。连属西边北边。
而仰给之卒。多于其土之齐人。
十丸在兵部者所操。曾不能制一校尉
而况纽其纲乎。古者兵农之一体也。
三时务农。一时习兵。
故春耕而夏植。秋藏而冬讲武。
诚愿使兵部之纲纪根于古道之要。兵部之令加于将帅之臣。
则本久益大矣。何卒货不充于古哉。
礼部之得进士。最为清选。
而以绮言声律之赋诗而择之。及乎为仕也。
则责之。不通天下之大经。
无王公之重器。今取之至微。
而望之甚大。其犹击陋而望曲齐于韶濩也。
今仕进之风益坏矣。必以阴诈为朴。
阳明为狂。顾以武为污矣。
而况兼学乎。陛下何不令礼部之臣。
督其所业。考其所能。
则人可化矣。夫惟博大之士。
为能兼学耳。夫持纲举维。
非博大之士不能也。夫求博大之士。
非竭诚不能也。故殷宗之竭诚于神。
神感于梦而得傅说。周文之竭诚于气。
气感于兆而得太公。陛下如能用殷周之诚而求之。
何患用才之不至矣。今工部之纲不举。
其由百工之不条理焉。且务于捷滥。
则能速坏。惑于邪巧。
则多改作。速坏相仍。
改作无已。欲使财费之不穷。
工力之不竭。臣未见也。
夫尧之功。与天比覆。
居于土阶之上。荫于茅茨之下。
土簋而具。禹亲勤理水而卑宫室。
是二君者。非不能极巧侈之端。
故处陋而无厌。盖欲使天下之人自然而俭易从也。
而周官百工之职。载于六职之书详矣。
其后昏君乱主。未有不极游观之娱。
穷巧侈之乐。恣罗纨之靡。
虽有生植之众。不足充虞人之裁。
虽尽陇亩之农。不足塞百工之役。
虽竭蚕妇之劳。不足给绮䌽之贡。
秦隋之末君。不如此不足以隳宗社。
今仕家不著籍于乡闾。亦已久矣。
则农夫惟恐他业之不容于趋也。安肯顾陇亩而恋其本哉。
伏愿陛下仰禹之圣敬。畏秦隋之败奢。
念汉文之节俭。凡在百工之用。
关于将作内作技同者。必使统于工部
以观制作之度。使费劳之怨。
不起于下人。则尧圣禹明。
周规汉俭。惟陛下择耳。
何止士农之固业哉。今吏部之补吏。
调官千馀。其试以偶文俪语之书。
程以二百字为准。考其能否。
以定取舍。直使其人真能。
然尚何以补。况十九皆伪人乎。
以此而求其贤。不可得也。
昆吾之利。莫邪之才。
虽巧用不能雕咫尺之木。鸷鸟之罗。
虽善掩者不能拘蚊蚋。如使恢宏博大之士。
裁心镂舌。以为此辞。
而其道安可见乎。陛下何不命偫官立于朝者。
岁各贡所知。各以其所长试之。
各以其器任之。不胜其任者罪罔上。
阙其贡者罪蔽贤。而洽闻者爵逾次。
礼部吏部以时举籍。刑部督其不察。
如此。则人人争好贤。
人人务克己。何患乎真伪不可辨哉。
今朝廷之阙众多。其最急者刑部
刑部之纲不举。其由赏罚之不信。
敕命迭降。而其旨相违。
故有行之于今日。而废之于明日。
罪之于此。而赦之于彼。
是谓慢易诈欺之薮耳。欲无枉挠。
不可得也。诚愿斥其烦苛。
去其相逾。则人人易守难犯。
然后命儒贤充掌之。不明于此者。
不得为刑部之官。无令猾贼之徒。
轻身重货。窃法以自弄。
如此则清矣。赏信刑果。
则远罪修已之风序。今非止于阙。
盖将病且痼矣。夫病者。
其在皮肤则易也。六腑已缪。
气非所经。而其体痼。
不亦危乎。臣请以医方之言。
谕国之病。伏惟陛下察焉。
臣闻良医之理痼也。陈以奇方。
进以猛饵。外以针火导其血络。
药病相攻。战于其中。
及痼解病瘳。六腑亦惫。
于是竭良药以材。调德膳以味。
从而补之。然后六腑平。
百体正。内强而外和矣。
夫近代之愚医则不然。必使病胜而形羸。
不危其身者稀矣。三公六曹
国之六腑也。果刑信赏
国之筋络也。九州百郡。
国之四体也。四夷八蛮。
国之外肤也。骄荒淫佚。
国之痼病也。嘉谟良算。
国之奇方也。强将劲兵。
国之针火也。礼乐法度。
国之德膳良药也。夫百骸居于外。
六腑列于内。相假而成生。
相致而动息。本为一身也。
及一腑失理。容而不攻。
其久日大。攻而不除。
其久为痼。除而不补。
其久复发。为瘵难矣。
臣以为天宝贻痼。始于一支。
久而容之。浸及百体。
几危其形。元宗肃宗
除而不终。痼及兴元
德宗之时。又无良臣可进内强之术。
而攻不就。先皇攻于除而不攻于补。
今乃复发于幽冀。居国之左右。
又有西戎之厉。居于右掌之肤。
涉腕逾肘。今已及肩。
何以知其自掌而及肩也。以安西至于泾陇一万三千里。
其间严关重阻。皆为戎有。
由此知其及肩也。则王畿界戎无五百里。
此肩之去喉能远乎。奈何容而不除也。
此皆发于中朝之阙。而流其病也。
若四方之弊。莫若山东陇右之急。
莫若武备之不至。又请详举之。
夫圣人之母万物。必体天地之功。
故以阳为文教。极其光明也。
以阴为武备。尽其肃厉也。
夫阳盈则韬。而阴藩之。
阴盈则复。而阳济之。
故能相理而不乱。五月阳盈。
使一阴居其间。明正阴之有位。
而盗阴不生。故圣人因之修武备。
至于十一月阴盈。包将来之阳。
可大可久也。故外作霜雪以厉之。
恐𠌤阳之道也。内密燠而养之。
使其为文为光也。故圣人因之求贤以为辅。
雹冻霜雪。禁其烦芜阴用也。
故圣人因之以正刑。雷风为前驱。
荡其所不通。温光从而舒之。
阳德也。故圣人因之以文宥。
是以圣人之德。文虽先而武备不去。
前年淮夷擒。齐鲁灭。
常山死。幽燕归。
臣未见制驭有方法也。而议者且以为兵可戢也。
遂用羸将守常山。滞儒临蓟北。
不旋踵而贼气复作矣。伏愿陛下慎勤诫盈。
无伤阴之大候。且行化在便人。
举兵在立势。夫百斛之车。
百蹄之牛。不能摇其毂。
如措之峻坂之上。授之力者不尽数牛。
及轰然而迁。则牛足之运不及轮奔矣。
此立势之枢也。今幽蓟之兵。
其犹病者之再病也。乘虚而强履。
独有立势而诛之。立势之急。
在于聚威于深棣。实力于沧定。
然后以赵魏临常山。环兵而攻之。
冀马之踪。不望合于燕蹄矣。
太原之师入蓟邱。则易水之东。
左臂不能傍运矣。此拘燕囚蓟之方也。
如其擒纵之法。出于一时者。
则在名将而用耳。如其威不聚于急。
力不实于危。虽有名将。
不能为也。陛下见西制戎。
北制虏。壁垒之势。
盘连交错。兵甲之多。
赏劳之厚。以为戎虏之畏此而不敢犯塞。
今以刑赏之不信也。而戎臣以自入。
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缯市言。
惟恐田园陂池之不广也。簪珥羽钿之不侈也。
洞房绮闼之不邃也。不如此不足以积怨劳卒。
及寇来。则必固壁闭兵。
无敢出击者。如一日戎戈东刃。
陛下将安倚乎。今北虏猾夏。
犹已事嫁矣。而西戎之虚盟。
安足信之。不可无虞也。
夫人性有勇怯。地形有险易。
勇怯可以习制。制之以刑则亡怯。
乐之以利则亡怯。借之以势则亡怯。
假如涉险。利强弩以持重者据之。
平陆。利骑戈以捷手健蹄者兼之。
此得势而亡怯也。今士卒之获戎者。
得其马牛羊杂畜及衣装宝赂皆与之。无令有所奋夺。
此顾利而亡怯也。兵失律者皆诛。
此畏刑而亡怯也。如此而用勇倍百矣。
臣尝仕于边。又尝与戎降人言。
瀚海已东。神鸟燉煌张掖酒泉
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
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
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
或聚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
及霜露既降。以为岁时。
必东望啼嘘。其感故国之思如此。
陛下能不念之。臣意西戎今冬当逾河拒北虏。
明年必大入灵武寇西城。先击监宥。
诚能因此时诏宁陇邠泾及南梁。皆会兵计事。
独得以老弱留谨城。其他少壮及骑士。
皆持装佩盐糗。令邠宁泾原军皆出平凉道弹筝。
邠宁军北固崆峒守萧关泾原军西遮木硖关。
凤翔军逾陇出上邽。因临洮凤林南关
南梁军道凤逾黄花。因狄道陇西
得其利则击。因其牛羊足以供具。
各以轻骑入河兰。抚喻其遗人。
飞声流势。延而益西。
则故道尽可得也。如此。
王畿之内。安有警烽之虞哉。
臣故曰四方之弊。莫若山东陇右。
今策臣之目曰直言极谏。则言无所不直。
直不惧于罪也。若谏无不极者。
今百不尽臣之一二焉。何者。
答问之所及。或未利于国。
臣虽欲漏之而不解。则惧执事之臣不寤也。
睿问之所不及者。当臣之言。
实有利于国。臣虽欲奏之。
臣惧罪言于非宜也。而况短晷之晨。
奔光驰曜之下。笔之条奏。
拘以文陈乎。臣所以愤懑之诚。
百不及于一二也。岂无异日而顾问哉。
伏惟陛下察焉。谨对。
权武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秦陇之地其气雄。
而能产出奇夫良士。
由是古称贤士大夫多陇西
秦川在陇右数百里。
而陇峻水夷。
川之源出其左。
吴兴人
生于陇之阳。
长而西望秦原。
水土精神之气。
昏旦异状。
予又怪近世奇夫良士。
不繁出于此。
往者五年。
予自东来京师
中山刘定命。
天水权武
其人可教耳。
吾尝语善于
发言往往次道
及出门行事多以言。
明日予过言之。
复其语。
则仁与不仁。
义与不义。
必汗流肌慄。
胸目如即事。
既罢。
定命又从容为予言志所未遑者。
则下涕顿首。
又曰。
吾有女弟。
欲以归
愿言成之。
事皆未及。
会予东拜亲于江淮
冬还都下
不幸而定命死。
其亲友赴丧者数十人。
临丧具事。
终日维哀无绝声。
予持其手曰。
秦陇之能产贤。
由贤之能产德。
诚未穷矣。
既葬。
武当西去。
予赠之曰。
夫孝慈仁谊。
忠信廉直。
总于已曰贤。
辨是而行之不惑曰明。
子有之矣。
慎终行之。
夫金之为物也。
镕而为器。
无不能。
然则将求为大用。
必图于善冶者。
当其未善。
必更之。
当其善。
无堕镕。
淮南都梁山仓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汴水别河而东合于淮。
淮水东。
米帛之输关中者也。
由此会入。
其所交贩往来。
大贾豪商。
故物多游利。
盐铁之臣亦署致其閒。
因择官分曹。
以榷庶货。
而部贡之。
吏尽令盐铁诸官。
校遣之疾徐用赏罚。
大梁彭城控两河。
皆屯兵居卒。
食出官田。
而畎亩。
颇夹河。
与之俱东。
仰泽河流。
言其水温而泥多。
肥比泾水。
四月农事作。
则争为之派决而就所事。
视其源绵绵。
不能通槁叶矣。
天子以为两地兵食所急。
不甚阻其欲。
舟舻曝滞。
相望其閒。
岁以为常。
而木文多败裂。
四月七月
舟佣食尽不能前。
元和九年
陇西李稼为盐铁官
淮口院。
病其涸滞
思欲以为救。
而乃与扬子留使议之曰。
今闽越已西。
百郡所贡。
辏挽皆出于是。
而以炎天累月之久。
滞于咫尺之地。
篙工诸佣。
尽其所储不能赈。
十年之食。
只益奸偷耳。
几或有终岁而不得返其家者。
今诚得十敖之仓。
列于所便。
以造出入。
计无忧也。
正月河冰始泮。
尽发所蓄而西。
六月之前。
虚廪以待东之至者。
如此则役者逸。
而弊何从生哉。
议定。
即以状白。
得遂其便。
于是稼度泗土卑湿无堪地。
遂刱庾于淮南都梁山。
十二年。
诏以诛蔡之师食窘。
促令盐铁所挽皆趋郾城下。
是时下淮南仓。
发舂吏计舂。
其工人曰。
舂材必栎若
吏欲令工就山林剪市之。
稼曰。
夫火方焚。
日将燋。
万家当顷刻之閒。
虽得弊秽之器。
浊污之波。
百夫汲而扬之。
立足灭患。
如曰不然。
我欲利其器。
待我柘之杓。
滂沲之流。
操以救之。
彼言而后谋。
则然灰尚不可望。
而况全者。
今县军十万。
旦暮不赈。
其为急也。
閒不容釐。
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
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其仓材所剪之馀。
大可以为臼。
小可以为杵。
长可以为杵之梁。
簿可以为䏶枢夹峙。
促命裁之。
即日而舂成百具。
其馀米与吏分办之。
先以家奴就役。
次及偫吏。
各有差。
所舂凡二十八万石。
不涉旬。
俱得浮淮而西矣。
十三年夏
泗水大灾。
淮溢坏城。
邑民人逃水西岗。
夜多掠夺。
更相惊恐号呼。
而盐铁货帛十馀万。
乃囊之于布。
缄用吏名。
载与渡。
货帛无遗尺。
乃纳仓中。
不能盈一敖。
其馀皆荫仕家之急。
时余过泗上。
得其事。
故与悉论善济之方。
而著之以明其绩。
异梦录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七
元和十年。亚之以记室陇西公泾州
长安中贤士皆来客之。五月十八日
陇西公与客期宴于东池便馆。既坐。
陇西公曰。余少从邢凤游。
得记其异。请语之。
客曰。愿备听。
陇西公曰。帅家子。
无他能。后寓居长安平康里南。
以钱百万质得故豪家洞门曲房之第。即其寝而昼偃。
梦一美人自西楹来。环步从容。
执卷且吟。为古装。
而高鬟长眉。衣方领绣带绅。
被广袖之襦。大说曰。
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
此妾家也。而君客妾宇下
焉有自耶。曰。
愿示其书之目。美人曰。
妾好诗而尝缀此。曰。
丽人幸少留。得观览。
于是美人授诗。坐西床。
发卷。示其首篇。
题之曰春阳曲。终四句。
其后他篇皆累数十句。美人曰。
君必欲传之。无令过一篇。
即起。从东庑下几上取䌽笺。
传春阳曲。其词曰。
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卒诗请曰。何谓弓弯
曰。妾傅年父母使教妾为此舞。
美人乃起。整衣张袖。
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
既罢。美人泫然良久。
即辞去。曰。
愿复少赐须臾间。竟去。
亦觉昏然忘。有顷。
更衣。于襟袖得其词。
惊视。复省所梦。
事在贞元中。后为余言如是。
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陇西独孤铉范阳卢简辞常山张又新武功苏涤皆叹息曰。
可记。故亚之退而著录。
明日。客有后至者。
渤海高允中京兆韦谅晋昌唐炎广汉李瑀吴兴姚合曰。吾友王炎者。
元和初夕。梦游吴侍吴王
久之。闻宫中出辇。
鸣笳吹箫击鼓。言葬西施
悼悲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
遂应教诗曰。西望吴王国。
云书凤字牌。连江起珠帐。
择水葬金钗。满地红心草。
三层碧玉阶。春风无处所。
悽恨不胜怀。词进。
王甚嘉之。及寤。
能记其事。太原人也。
表刘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刘薰者。
洛阳中女子也。
字嫣荪
故居家时名郑儿。
元和九年
年十六。
叔豹来求弹弦者。
其母以郑儿入焉。
后以善笑得大悦。
更名薰兰
叔豹为人喜酒多废。
勉之曰。
某以孙稚蒙君曲娱之爱。
使得奉巾馔。
诚不足以正非是。
然而君之齿方壮。
且又足给。
幸疴恙无有。
乃终日碌碌自堕。
如即至力□旦暮将何以拔之。
若终不更。
则亲戚友朋。
视君若某。
皆貊之乎。
于是房叔豹蹶然自咎。
遂取古籍诗书并学之。
是岁余罢陇西军。
来舍房氏。
始闻其语。
因嘉之。
遂为著篇以继劝。
且古语有云。
女为悦己者容。
亦见其志也。
如薰之能引媚其志。
归于至理。
岂不知贤女之为容。
隐山六峒记 唐 · 韦宗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天作南北。
星斗辨之。
地分方夏。
山川间之。
其土殊。
其镇异。
故磅礡博厚。
隐嶙郁嵂。
连冈走峰。
千里一息。
秦之山也。
发地干霄。
上为嶕峣。
攒空交映。
积为崇岭。
越之山也。
桂林郡郛。
千岩竞秀。
世情贱目。
俗态无心。
故兹山接城郭之间。
亿万斯年。
石不能言。
人未称焉。
宝历纪元。
给事中陇西李公以直谏匡主。
图赞国政。
时未及泰。
人安得宁。
公辞帝乡白云
为越岭时雨。
六条纮布。
百城震肃。
人既安。
年既丰。
羽扇空摇。
铃阁不引。
盼偫山而独往兴发。
得绝境而素尚心来。
兹山在焉。
谥为隐
若夫地因人传。
山自人显。
故有岩结太素。
至说称傅。
谷辟洪荒。
及超号张。
我得兹山。
以隐名彰。
尔其为状也。
左扼郡城之固。
右对招提之刹。
前虚明而散祝融之火。
后清泚而压元武之水。
外孤峰而竞耸。
六洞而潜通。
谅仁智之所乐。
信灵仙之所宅。
登山自西。
举趾惟左。
首至于南华峒。
峒中水长十馀步。
阔不可踰。
深莫之测。
澄为灵泉
播为阳江
水侧平坦。
可坐数十人。
南华峒西转。
五十步至夕阳峒。
峒长数十丈。
其旁有水。
与峒终始。
在水之东。
高下有石。
如砥如砺。
十数人可憩。
峒穷有大石。
高可跂及。
广不盈尺。
凿穴而望。
复使下寻。
有潭东去。
莫究深广。
又北转而东。
八十步至于石门
石门又东北。
五十步至北牖峒。
峒虚潭幽。
其水泼墨。
中有巨鱼。
可三四尺。
镂鳞铲甲。
朱鬣赪尾。
人或见者。
龙以敬之。
潭之左右。
怪石万状。
如鸟斯飞。
如虎斯蹲。
如衣裳发笥。
如龙蛇出奔。
乳窦悬玉。
石壁流云。
潭之南有石室。
深有便房。
高有石窗。
追琢不加。
清莹可爱。
又东南转一十步至朝阳峒。
峒中有水。
旁浸潭侧。
长可数十步。
三峒之水。
周围相通。
乱于池。
入于江。
水中有石。
高可三尺。
其色白。
其容光。
圆如薰笼。
大如巨床。
以其水浸于潭侧。
故曰侧潭。
寻侧潭之西数十步。
上有潜洞。
历险可至。
窈窕深邃。
羽人来暨。
却上南壁。
约六七丈。
有双碧石盘
悬如半璧。
容水数升。
其上寻尺。
有一白石盆。
常有水升馀。
酌之不竭。
味甘如醴。
色白疑乳。
煎以病愈。
饮以颜驻。
其侧可坐五六人。
左右石壁。
皆光滑密致。
有如磨砻。
不碍绵絮。
却下从峒口北转。
路绝越险。
山屐不通。
构梯架空。
得至云户。
户内博敞。
容三十人。
旁透虚明。
洪纤可鉴。
有贞石榻。
勒为棋局。
对以手谈。
局之左右。
可以偃仰。
咏于斯。
觞于斯。
宾从徒侣。
各有攸处。
出云户下视。
北牖蒙溪。
如指诸掌。
户外有二径。
其一直上至山顶。
山之最高处也。
桂江属望。
萦纡若带。
越岭遐眺。
点簇如黛。
寸眸千里。
周览一息。
构亭其上。
以俟登临。
是岁孟秋月。
庆云见于西方。
自卯及酉。
南北极望。
万状竞变。
五色相鲜。
州吏请图以献之。
公允而不阻。
既而亭构。
因目之为庆云亭。
自亭却下。
南华峒口。
又一径西去。
十馀步至白雀峒。
郡人有获白雀来献者。
雪毛霜羽。
赪觜红趾。
且旌雀瑞。
因志峒名。
峒口狭隘。
侧身稍通。
摩脐夹耳。
可以方之。
渐下十馀步。
其右有立石。
望之如人。
次有石室。
光滑敞。
人或偃息。
可容数十。
从此更下。
有元潭。
其深莫测。
潭东西嵓上有一石楼。
高低可二三尺。
自下而望。
如妆点成。
楼南有二石。
相去才数尺。
被服如人状。
意若就楼而看者。
元潭浤澄。
水色如墨。
见者神竦。
方暑生寒。
乃作阁道架潭。
瞬息疾过。
西南透于石穴中。
石穴路右。
复有乳垂。
亦如朝阳峒者。
视其周围。
但微小耳。
爱其光润。
则或逾之。
峒内有穴。
通嘉莲峒。
初嘉莲峒开。
而未得其号。
会有献同心莲者。
遂纪事而名之。
从峒北出六十步。
西去有峒。
其深不测。
中路多白蝙蝠。
飞舞在空。
从东有穴栈阁。
盘回却透。
元潭之北有两穴。
东穴透明。
长可数丈。
人不可过。
莫能究之。
西穴出于峒口。
峒内平坦。
石榻纵横。
汤茗在兹。
笙竽以间。
有石琴荐。
寘以抚弦。
声越金玉
自峒西去。
至夕阳。
西山
复人寰。
六峒之能事毕矣。
自诸水隐山下池。
谥曰蒙泉
派合成流。
水源有二。
其一源自夕阳。
注嘉莲。
经白雀。
历朝阳。
旁浸北牖。
出于南华
流沚积为池。
其一源自蒙溪。
溪源在北牖峒东北里馀。
出于北山
自山南流
会于南华峒。
水合而成池。
池因山麓。
不资人力。
高深向背。
缭绕萦回。
五六里间。
方舟荡漾。
靡微风。
镜清波。
棹女唱。
榜人歌。
羽族载依。
凫鹥翔泳。
鳞介是宅。
鱼鳖噞喁。
野女依丛。
游丝转空。
末风清。
底水红。
奠者取。
饥者采。
与人同利。
恨斯池之不大也。
招提之南。
长松夹路。
阴浓蔽日。
韵响含秋。
外有连理
异本同干。
内有偃盖
低枝覆空。
为寺之光华。
作山之粉泽。
松侧
夤缘尽岸。
策杖未穷。
步履犹远。
北牖峒口有閒田砥平。
南北十馀步。
东西称是。
可以施栏槛。
为载酒之场。
可以构檐楹。
为更衣之所。
乃作水阁。
立风廊。
辟厨户。
列便房。
华而不逾。
俭而不逼。
面兹池以滉漾。
对他山之青翠。
丝竹竞艺。
宾僚满觞。
歌声遏云
舞影临水。
取乐今日。
乡心暂忘。
客有中席而言曰。
夫时景赏乐。
四者难备。
东西南北。
百年不閒。
既别而复会兹山。
怅怀而未卜他日。
请执笔纪大贤独得之胜。
并立碣垂隐山六峒之由。
匪曰为文。
且示来者。
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 唐 · 刘允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之薮曰具区。郡之大惟苏州
商为货居。农实邦本。
锡贡多品。厥曰上中。
土宜在民。地利乎水。
常熟塘。按图经云。
南北之路。自城而遥。
百有馀里。旁引湖水。
下通江潮。支远脉分。
近委遐输。左右惟强家大族。
畴接壤制。动涉千顷。
年登万箱。岂伊沿溯之功。
实由灌溉之利。故县常熟
岁无眚焉。洎贞元以来。
时属大旱。繇是填淤。
荐为涂泥。而沦胥怨咨。
殖物痡矣。郡守陇西李素
居中字人。原始睹弊。
则曰在穿导之。遂闻于本道廉使吏部尚书韩公。
公秉文惟谨。施德惠人
发令为适。观风悦随。
人无间言。我得从政
摄令吴县主簿李仲芳。禀其成规。
请事疏凿。于是参井邑之役。
则经费其力。而长洲当三之一焉。
县宰李暵。复善供命。
乃计功量日。候隙庀徒。
为利涉之宜。蔽反壤之害。
询蓄泄之势。增远近之防。
人不告劳。事为永逸。
先期而望表绳直。不日而终朝子来。
塘开地中。工毕泉出。
山泽作气。江湖发源。
积为长流。实自新浙。
舟楫鳞集。农商景从。
春秋有施。水旱斯备。
嗟呼。塘之堙郁也久矣。
何壅之无虑。而启之有时。
非体仁宏多。应用高朗。
曷以越前所未暇。逮今而行其志哉。
则史之决渠。书之涤源。
以流其恶。润彼稻田。
况山川襟带之广。林盐沃浇之资。
规同九州。殷列七县。
其提封底绩。固良二千石之能。
李敏于直方。精在损益。
信安未半岁。而吴郡馀一年焉。
政犹风行。惠与时至。
文学备令。清慎寡欲。
通货丰财。五行因之。
顺下致理之实。不其伟欤。
去岁朱方搆患。而郡邑连陷。
公驱白徒。以捍狂寇。
挺拔凶党。修复城池。
皇帝闻而嘉之。俾金章与紫绶。
给诰垂美。必将大阐王度
绍休朝廷。岂惟与民分忧。
是塘之为政也。彼人士以允文在公之宇。
备详其事。请刻于石。
庶词之可复。铭曰。
瞻彼塘矣。昔之所辟。
物利乘舟。土膏其泽。
岁有湮塞。时罔疏涤。
谁为澄流。变为广泻。
降是良牧。猗欤陇西
揆日爰凿。经旬洞开。
水南迤。江源北来。
旁分沟洫。潜畜风雷。
政可施利。役无劳止。
力均二邑。功逾百里。
舟楫攸往。田畴所视。
义实通方。智俾经始。
浚自高岸。岂云随山。
人欢在路。鱼乐于泉。
伊此化远。矧夫事宣。
立石川上。维无穷焉。
丞相太子少师太尉牛公神道碑铭 唐 · 李珏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天球河图。有国之大宝。麒麟凤凰。王者之嘉瑞。方于贤彦。即又次焉。天佑我唐。才杰间出。辅时兴化。代有其人。公讳僧孺。字思黯陇西狄道人。本子姓。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因家焉。代为西州豪族。八代祖宏。仕吏部尚书封奇章公。佐佑文帝。有重名于时。高祖凤。中宗时春官侍郎掌国史。曾祖休克。集州刺史。赠给事中。祖父绍。太常博士。赠太尉。父幼闻。华州郑县尉。赠太保。公七岁而孤。依倚外族周氏。岳岳卓卓。有老成之风。以丧礼自处。未尝戏弄。年十五。知先奇章公城南有隋室赐田数顷。书千卷。乃辞亲肄习。孜孜矻矻。不舍蚤夜。洎四五年。业成举进士。轩然有声。时韦崖州作相。网罗贤隽。知公名。愿与交。公袖文往谒。一见如旧。由是公卿籍甚。名动京师。得上第。联以贤良方正举。又冠甲科。策中盛言时事。无有隐避。持权者深忌之。出为伊阙。名府贤侯。羔雁继至。封章屡荐。每为中执事所沮。皆不满秩。从潞帅郗士美管记。三奏不得请。竟除河南。会有次对大寮。因言事解于上前。迁监察御史。丁太夫人忧。服阕。除本官。转殿中。公以文高气直。累岁堙屈。问望所属。推美于台阁间。入省拜礼部员外郎。时孟尚书有重望。以地官贰卿。兼领纲宪。荐公知杂。转都官员外侍御史。免宪职。授考功员外郎集贤学士穆宗即位宰相称其能。迁库部郎中掌书命。召对与语。上德之。面赐五品服。未几。迁中丞。每对延英必移时。尽言天下事。有武将李直臣宿州刺史。豪夺聚敛。以货数百万厚结权贵。公按之。为有力者排。几不胜。竟以词坚理直。上意回。直臣乃得罪。由是上以清直知。又面赐金紫。拜户部侍郎。时望允塞。中书令韩宏以财投分。公拒而不受。上因他事知之。愈贤公。遂作相。持重顾大体。不言细事。尝谓同列诸相曰。致理之本。流品为先。彝伦攸叙。盖谓此也。每惜名器。力与同列争。方镇以不廉闻者。辄奏贬。以贿赂求进者。必阻之。先是李司徒逢吉杜循州元颖同作相。穆宗寝疾。议建储贰。与公不协。后元颖出镇井络。逢吉衔之。思有释憾。于政事堂谓公曰。西川前有废立谋。上熟知之。来日延英发其事。公不知。慎勿沮议。公曰。王导有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正近此耳。又安得不言哉。逢吉喑呜而止。敬宗年少嗣位。公雅善敷奏。每言一事。必本末陈之。上甚倚爱。同列挟中助力赫赫。妒公之贤。公亦思避其锋。三上疏求外任。上以武昌善地。建节幢兼相印以授之。既至。问人所病害。咸言鄂土疏薄。岁一修城。役工诛茅。人用咨怨。公默许心计。埏泥范塼。未及三年。尽换旧制。崇墉坚壁。人到于今赖之。文宗嗣位二年。公入觐。诏复相位。上雅知公名。一见恨得之晚。会宋相申锡以廉介闻。巨奸郑注。挟北军势。卜射取财货。富侔于国。忌宋之直。阴画诡计。诬与藩邸通。因内臣而上其变。造作似是。众皆符会。上惊闻激怒。下法吏议其罪。谏官伏阁争不得。公入侍密启。上意乃宽。止于郡佐。公实有力。今李崖州剑南西川。上言西蕃别屯以维州降。带甲之士甚锐。其地要害。得之足以壮边部。徐图河湟。此其渐也。上疑不决。下南宫议。百执事皆是西川奏。公独曰。国家近与昆夷歃血。四镇晏然。今若自亏大信。犬戎恃众。见诘渝盟。彼直我曲。未可量也。上曰。丞相之言是。诏还维州。初德裕承籍地势。自负机术。公介特素不与之交。及是大不平。遂成宿憾。公与李尚书宗闵同辅政。出入殿省。进退有度。上偏目公曰。卿才类霍光。异日可属大事。公惧满辞位。再陈封章。宠加端寮。出镇淮海。不改相印。再登将坛。扬州江淮之冲。习偷薄之俗。公清净易。化人移风。俾及五年。臻于至理。仓廪实。礼义行。刑措政成。脱屣归。优诏屡降。雅志不回。拜检校司空东都留守文宗将有大制置大除授。必降中使。假于他方。入皇城宣密旨。献可替否。如在君前。其信重也如此。俄以左仆射徵。王人就赐官告。特明异礼。公感恩虽厚。退身愈坚。一对而归。不诣相第。亦有中阻。未谐人情。又加相印。出为汉南节度使。制出。上悔之。欲追成命。公固辞。上曰。且不与卿周岁别。出都门。特赐清庙器六事。皆饰玉。如古时制。宣曰。以卿精忠。用以贶别。宠待之礼。当时无俦。公到襄州。均井税。薄地征。人用胥悦。咸歌来暮武宗初缵极。听信未一。行险者乘时而起。凶德参会。倒置天下事。清贤名辈。多被斥逐。惟公位高德重。最难摇撼。臲卼龃龉。几至二年。属大水坏居人庐舍。公以实上闻。仇家得以逞志。举两汉故事。坐灾异策免。降授太子少师。时议不平。又还检校司徒太子太保。俄又改太傅。再临东郊。刘从谏死。刘稹自擅。以昭义军阻命。天兵诛讨。五年方剋。上喜甚。素忌公者。媒孽锻鍊。诬公与从谏交。上怒下诏。旬日三贬公至循州长史。凿空指鹿。四海之士感冤之。公推运达命。恬然如得好官。时踰岭越险。二年在海上无所苦。今上即位。大明善恶。三迁至少保。转少师。牵复高位。分司东洛。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未半岁。遘疾薨于东都城南之别墅。自婴疾至于捐馆。谭笑言语。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上闻为之轸悼。联日不视政。公卿相吊。正人雪涕。册赠太尉。遣大僚吊祭。公端明简重。忠厚诚悫。平居私室。如见大宾。不喜释老。唯宗儒教。早与韩吏部皇甫郎中为文章友。其名相上下。晚与白少傅刘尚书为诗酒侣。其韵无高卑。前后作镇。皆佩相印。辟署多名人。难其进而勇于退。俭必中礼。贵而不奢。知命达理。保和居易。三领大镇。接护军以礼貌。不至交欢。再入中书。待枢使以公平。不容请托。有恩必报。有雠不校。韦崖州于公恩也。嫁二女归名士。荐长子登周行。李崖州于公雠也。恤窜谪之穷途。厚供待于逆旅。其厚德欤。亦难能也。夫人同郡辛氏。赠仆射秘之女。贤明懿淑。称于族姻。有子五人。曰蔚曰丛。能嗣其业。皆擢进士第。蔚监察御史。丛使府协律。曰奉倩洛阳。二人未知名。公以大中戊辰岁十二月二十九日薨。以大中己巳岁五月十九日葬。小子不佞。早栖门墙。考选第叨殊等之科。开宾筵忝入幕之吏。国士相遇。笔札见知。周旋款眷。垂三十载。刊石表墓。分也难辞。公历官三十一政。作相一十九年。逮事六宗。光辅四帝。承主恩必由直道。解相印实无罪名。自少及长。不失色于人。佐时理家。无悖入之货。持身斤斤。履道甚夷。尝病在高位者不知止足。终日抗论。剋期拜章。竟不及年。俾孤美志。铭曰。
公之生兮禀星辰。公之道兮侔古人。
公之才兮浑而真。公之性兮威且仁。
公之文兮邻。公之艺兮游夏均。
公之俭兮自我身。公之简兮无杂宾。
公之贞兮肃人伦。公之慎兮质鬼神。
公之相兮平如钧。公为邦兮政如
公不幸兮罹数屯。公无辜兮介于循。
天开日明兮为君。举直措枉兮幽冤必伸。
牵复高资兮言旋洛滨。逍遥琴筑兮无异隐沦。
屈指悬车兮歉然十旬。素怀未遂兮美疹来臻。
悲缠冕旒兮哀动搢绅。宠赠加等兮冠于台臣
有司职丧兮归葬咸秦。观者叹息兮国人酸辛。
袁安馀庆兮令嗣兟兟。陈实道广兮门生振振。
乃缵徽猷兮刻于贞珉。碑生金字兮名德长新。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813年7月 中唐 · 李贺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龙头 鸡香 石阁 鱼须笏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往还谁是龙头公主遣秉鱼须笏
太行(一作水荇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
葛衣断碎赵城,吟诗一夜东方白。
艾如张811年 中唐 · 李贺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锦襜褕,绣裆襦
强饮啄,哺尔雏。
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一作逐)(一作龙)陇西去。
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一作平碧中。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
艾叶绿花谁剪刻,中藏祸机不可测。
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 其一 唐 · 张祜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蜀国僧吹芦一枝陇西游客泪先垂。
至今留得新声在,却为中原人不知。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李公德政碑铭 中唐 · 宋申锡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辩乎九土。川岳下镇于地。王者以疆理而准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极。参天地之数。体皇王之道。悬爵禄。裂郡县。以牧兆庶。以叙偫材。是以内有宰衡宗工之职。尹正天下。缉熙庶绩。外有方伯连率之任。董训戎律。考察风俗。伸之而宪章大备。本之而神人协和。交畅庞鸿。耿耀休烈。故能光宅万国。德隆三代。忠贤间出。翼戴扶卫。腾英声于夷夏。炳洪模于简册。建中四祀。盗据宫阙。德宗皇帝遵避翟之义。行巴汉之狩。时则有若太师西平王。戡大难。定大功。拯遏横流。匡复社稷。精诚贯于日月。神用迅于风雷。阴德感于生灵。元忠书于甲令。超卓百氏。芬华一门。此公之代业也。至若贰师成功于西域。飞将名播于北平校尉夺胡虏之气。侍中践戎马之地。太尉父子以大议佐国。乐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讲论于武观。谏议朝拜于兰台兖州以清约率下。白马以功直著绩。植节抱义。秉武兴文。何代无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绪也。以言乎西平王。则长源峻址。从而可知也。以言乎公。则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听。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也。幼有远略。长而喜书。辛贤将帅之风。推归庆忌周勃简重之体。多属条侯。常加心义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败之事。识先儒劝惧之旨。虽任子以著令。轻起家而就拜。释褐三迁。调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鸿翼将抟于九霄。骥足未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优游以从军。自是改殿中侍御史。领襄阳行府之职。有郦定进者。故为西平王麾下小将也。后以事获罪。械传灵台。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阳。定进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及讨刘辟。负羽前驱。以功入为左神策军将军。因以激语感动军尉曰。西平王尝以此军收京师。宜选子弟。参用慰抚。察常山恣睢。不修职贡。诏发禁旅。涉河问罪。公欲因事自显。决然请行。至止之日。公阴察潞帅卢从史首鼠两端。辅车合众。公献策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请遂擒之。承璀不之应也。以权不在已。未敢先动。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虽将不内御。而诏已中决。顷刻未就。危变在虑。公曰。事集。国家无遗镞之费。坐复五州之地。不集。独可斩一夫之首。以徇三军之士。给出潞垒。縳于槛车。协力同功。以时参定。特拜左骁卫将军御史中丞。破虏书勋。功高出冠于诸将。畴庸茂典。卫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将委重任。试以牧人之术。观其驭众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迁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军旅。以慈惠恤鳏孤。以易简为吏师。以谨严亲警卫。守三郡。将两军。去如始至。言皆可复。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实之济于国者。布在州里。播于声诗。公之守飞狐也。属艰难之后。开元旧制。寖以隳废。镕冶牟利。殽杂为巧。虽死罪必报。而奸弊不禁。公创开五炉。日铸炫钱五万。作为俭式。无敢误犯。人受其赐。于今称之。公之据安陆也。以上蔡不庭。专部进讨。公提徒步之卒。饵狼虎之口。当矢石者十七战。拔营栅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钟山全邑。其所挫败。不可胜纪。公之牧山阳也。会郓盗挺祸。天兵压境。公引寿春金痍之旅。杂淮阴篙楫之师。与五诸侯。分疆夹击。水陆兼道。直趋煦山。公独当一面。首下四邑。奉诏最后。成功最先。传海拒河。人心惶骇。系公勇进。殆至扑灭。自楚州三迁至太原尹河东道节度使。自中宪六加至检校右仆射司徒。若贯珠叠玉。天与神授。不知其所以然也。公之节制夏台也。执专征之弓矢。驱犯塞之犬羊。堡壁作固于金汤。烽燧不惊于疆埸。三月而报政。周岁而策勋。去病转战于陇西张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时多与能。公之分阃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田万亩以实仓箱。地搜遗利百千计。岁省公费二十万。破羌之略。合充国之前规。积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备。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而枹鼓不鸣。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荒闲辑宁。三年而事有常经。皆可作程。五伦之去会稽。攀车叩马。陈皓之离益部。老泣幼啼。各极一时。不谢二子。宝历元祀。公朝京师敬宗皇帝引对便殿。劳问之礼。有以加等。秉圭入觐。韩侯更锡其辂车。鸣玉在朝。士会亦加于冕服。赐诸侯以鈇钺。换大将之旌旗。改拜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庙中受脤之重。膺闑外推毂之寄。威令先路。仁声载途。班白孩提。踊悦相贺。畏贾父而来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将入境。坐鲜温席。问黎人之疾苦。推征赋之轻重。相山川之颓坏。审仓廪之虚实。阅甲卒之众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风偃草。大革讹俗。元和中岁。师旅荐兴。邻境官军。寄食吾地。物力殚屈。比屋流离。簿书有堆委之烦。闾井有徵责之弊。逋租宿贸。系于空文。一旦之间。尽削名数。以度量权衡缗镪可计者。大凡七十八万。若大旱之沐膏泽。穷阴之煦阳和。动人心。声走区夏。朱晖之明惠贷。刘宠之去烦苛。方其事实。不啻过也。施于有政。曾未逾时。爰适乐郊。就庇德宇。视远犹迩。相与如归。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垦荒莱者三千顷。信臣之耕农岁桓阶之人户月增。比其惠怀。曷足多也。先是濒河之地。殆百万亩。以权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饶衍。窃占经界。公视其沃瘠之上下。与其艺植之劳逸。稽夫家之数。计种食之费。度地任力。随而受之。农其茂功。土化甘壤。一军绝歉食之叹。万井兴多稼之谣。王景之起废崔瑗之变蒲蔺。较其功利。无以加也。日者水旱无备。帑藏不充。兵食有菽麦之杂。军装乏缯纩之制。公省溢员之职。罢冗贸之徒。收散坠之羡财。减浮靡之甚费。用此惠济。沛然有馀。行及其期。不愆于数。耿秉简易以经务。叚频仁爱以垂声。参其能否。非所贵也。戎马之地。气尚杂习。三河之所殷会。四方之所枕带。逋逃容隐而为薮。萑蒲积习以成风。人用轻生。吏不知禁。公纠察有制。宽猛相济。涉道途者。若游于堂室。设门庐者。罕用于关键。重装大贾。通行昼夕。岑熙之犬不惊吠。黄霸之路不拾遗。考其政术。讵可称也。军有亲老。加之以衣服。卒有死丧。赙之以布帛。籍有虚缺。差第其功劳。职有罢免。选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习其武艺。辩背水登山之形势。明攻城野战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试剑戟之铓钝。人百其勇。士一其诚。怀德惠而恐没其身。负恩泽而不爱其死。郤縠之义府斯在。韩信之军法以行。宜乎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连之率。自朔方以抵于右辅。自沛郡以至于滑台。出入数十年。绵亘数千里。重侯奕业。龙节武符。森棨戟以连户。拥旌轩而接壤。皆公之弟兄。更拜迭代。自两汉以来。未有如公茂族显赫于天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厌。受高寿。食厚禄。而时情未满。实以西平王勋德方传于带砺。而公之绩用克绍于堂构者也。圣皇践位之明年。以大和纪岁号。庶政惟新。万物更始。云龙协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国泰宁。三州耆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缁黄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饮公之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时。或裹粮以即路。或零涕而乞拜。公始谕之以义。终则诘之以威。而人心逾炽。势不可遏。监军使宋守义列疏其事。上方忧勤理道。属任长帅。于是降发中之命。旌得贤之举。披文以徵乎卫鼎。述德以方乎晋钟。宣畅能事。允归行实。公抗疏牢让。谦惧不称。然帝心所重。终不得请。君子谓公之建一碑也。获三善焉。人爱戴。形于文奏。一善也。恳辞叠至。乞寝篆纪。二善也。茂功显迹。存乎不朽。三善也。成此异美。焕乎国风。庶元凯之勋。永垂芳于岘首。窦宪之绩。不专耀于燕然词臣奉诏。勒铭贞石。其词曰。
天地正气,间生人杰。
云雷遘屯,卓立勋节。
社稷匡复,神祇感悦。
方夏乂宁,祆氛荡灭。
德不望报,功无自伐。
拯彼生灵,遏其溃穴。
公之代业兮,耿乎前烈(其一)(一章)

海岳粹精,炳为英灵。
代济忠贤,国有典刑。
下绩侯服,上应将星。
桓桓武功,郁郁文经。
才实兼姿,登翼泰宁
出车受脤,叠耀帝庭。
公之似续兮,播乎德馨(其二)(二章)

剖符三郡,鈇钺四镇。
待物以诚,示人必信。
灵邱法铸,安陆接刃。
淮阴降旗,朔方乘衅。
鸣沙剪寇,并州不阵。
惟道是从,惟义是顺。
公之报政兮,秉圭入觐(其三)(三章)

郊劳有礼,宴喜有容。
披呈肝胆,协契云龙。
振耀来仪,欣戴时邕。
宏宣利泽,懋建功庸。
锡以辂车,赐之歌钟。
麾幢迭代,带砺分封。
公之事业兮,载援高踪(其四)(四章)

西自朔方,亘于右辅
东及淮徐,达于郑圃。
政循兄弟,军传子父。
陟为龙光,袭彼龟组
并列门戟,俱开幕府
辉焕丹青,超卓今古。
公之庆钟兮,享此多祜(其五)(五章)

广武绝涧,黎阳要津。
河山气象,京洛风尘
劲卒利兵,畅毂文茵。
殿于是邦,牧彼疲人。
当朝受命,指日遄臻。
华巅熙熙,剪发欣欣。
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六章)

淄右不虔,王师问罪。
兵车骚动,道途繁会。
徵责征营,伏窜颠沛。
昭布惠训,周知利害。
虚籍必除,逋租尽贷。
罔不礼畏,罔不爱戴。
公之去弊兮,同伤是赖(其七)(七章)

商归市井,农复田畴。
甍栋云罗,舆马川流。
昔叹两岐,今也惟杯。
歌五裤,今也重裘。
门罕扃固,路无苛留。
俾之欢康,不复劳愁。
公之惠化兮,实在贤侯(其八)(八章)

邈岐垒垣,增除戎器。
精练武旅,驰驱介驷。
屝履馀资,仓储大备。
其下皆让,与人共利。
金散廊庑,风行土地。
善则归人,材无所弃。
公之咨访兮,允协军志(其九)(九章)

辉宣理行,旌别循良。
尊临千里,表率一方。
彼邦之人,出言有章。
媚于天子,观为国光。
岂无竹帛,岂无旂常。
愿兹篆刻,可揭康庄。
公之德政兮,垂休无疆(其十)(十章)

十离诗元微之使蜀,严司空往事,因事获怒,远之,作《十离诗》以献,遂复善焉。) 鹦鹉离笼 中唐 · 薛涛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义激 唐 · 崔蠡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长安里中多空舍。有妇人佣以居者。
始来。主人问其姓。
则曰。生三岁长于人。
及长。闻父母逢岁饥。
不能育。弃之涂。
故姓不自知。视其貌。
常人也。视其服。
又常人也。归主人居佣无有阙。
亦常佣居之妇人也。旦暮多闭关。
虽居如无人。居且久。
又无有称宗族故旧来讯问者。故未自道。
终莫有知其实者焉。凡为左右前后邻者。
皆疑其为他。且窥见其饮食动息。
又与里中无有异。唯是织纴缄繲。
妇人当工者。皆不为。
罕有得与言语者。其色庄。
其气颛。庄颛之声四驰。
虽里中男子狂而少壮者。无敢侮。
居一岁。惧人之大我异也。
遂归于同里人。其夫问所自。
其云如对主人之词。观其付夫之意。
似没身不敢贰者。其夫自谓得妻也。
所付亦如妇人付之之意。既生一子。
谓妇人所付愈固。而不萌异虑。
是后则忽有所如往。宵漏半而去。
未辨色来归。于再于三。
其夫疑有以动其心者。怒愿去之。
以有其子。子又乳也。
尚依违焉。妇人前志不衰。
他夜既归。色甚喜。
若有得者。及诘之。
乃举先置人首于囊者。撤其囊。
面如生。其夫大恐。
恚且走。妇人即卑下辞气。
和貌怡色。言且前曰。
我生于蜀。长于
父为小吏。有罪。
非死罪也。法当笞。
遇在位而酷者。阴以非法绳之。
卒弃市。当幼。
力不任其心。未果杀。
今长矣。果杀之。
力符其心者也。愿无骇。
又执其子曰。尔渐长。
人心渐贱尔。曰其母杀人。
其子必无状。既生之。
使其贱之。非勇也。
不如杀而绝。遂杀其子。
而谢其夫曰。勉仁与义也。
无先已而后人也。异时子遇难。
必有以报者。辞已。
与其夫决。既出户。
望其疾如翼而飞云。按蜀妇人求复父仇有年矣。
卒如心。又杀其子。
捐其夫。子不得为恩。
夫不得为累。推之于孝斯孝已。
推之于义斯义已。孝且义已。
孝妇人也。自国初到于今。
仅二百年。忠义孝烈妇人女子。
其事能使千万岁无以过。孝有高悯女庚义妇扬烈妇。
今蜀妇人宜与三妇人齿。前以陇西李端言始异之作传。
传备。博陵崔蠡又作文。
目其题曰义激。将与端言共激诸义而感激者。
蜀妇人在长安凡三年。来于贞元二十年
嫁于二十一年。去于元和初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845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韦公会昌五年五月头始生疮。召子婿张复鲁曰。三稚女得良婿。死以是托。墓宜以池州剌史杜牧为志。鲁曰。公去岁两疮生头。今始一尚微。何言之深。公曰。吾年二十九官校书郎时。尝梦涉浐水。既中流。有二人若举符召我者。其一人曰。坟墓至大万日始成。今未也。今万日矣。天已告我。我其可逃乎。谢医不问。以其月十四日。年五十八薨于位。公从父弟某书公功行。以公命来命位哭。序且铭之。公讳温。字宏育。韦氏自殷周秦汉。邱明马迁班固辈争书其人。以光其所为书。至后周逍遥公夐。出世家富贵中。隐身行道。当其时及后代论者。以蜀严郑谷口不能为比。逍遥公五世生潞州上党谏议大夫希元上党吏部侍郎太尉肇。吏部右补阙翰林学士右散骑常侍致仕赠司空绶。常侍生公。于逍遥公为九代孙。年十一。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选判入等。咸阳监察御史。公曰。是官岂奉养所宜耶。上疏乞免。改著作佐郎。当贞元中常侍公事德宗为翰林学士。帝深于文学。明察人间细微事。事有密切。多委之。岁久忧畏病心。帝曰。某之心我其尽之。以致仕官屏居西郊。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积二十馀年。丁常侍丧。自毁不欲生。后相国李公逢吉以相印镇武昌。皆虚上职书。卑辞至门。公起赴武昌。未至府。拜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事文宗皇帝。时宰相百吏。愿条帝功德。撰号上献。公独再疏曰。今东川川溢杀万家。京师雪积五尺。老幼多冻死。岂崇虚名报上帝时耶。帝乃止。遂讫十五年不答尊号事。改侍御史尚书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大和九年文宗思拔用德行超出者。以警𢥠天下。故公自考功不数月拜谏议大夫。召为翰林学士。遂欲相之。公立银台外门下。拜送疏入。具道先常侍遗诫。子孙不令任密职。言恳志决。乃命掌书舍人阁下。公复坚让。不半岁。转太常少卿。一岁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公复陈先诫。以侍读辞。自宰相下皆曰。帝以一子请教于公。是宜避耶。公不听。凡拜三章。帝终不能夺。灵武节度使王晏平灵武。以战马四百匹兵器数万事去。罪成贬康州司户。不旬日。改抚州司马。仙韶院乐官尉迟璋以乐官授光州长史晏平以财赂贵倖。璋太有宠于上。公皆封诏书上还。上比谕之。公持益急。竟以康州晏平。璋免长史庄恪太子得罪。上召东西省御史中丞郎官于内殿。悉疏庄恪过恶。欲立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偫公低首唯唯。公独进曰。陛下唯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太子岂独过乎。上意稍平。不数日。迁尚书右丞。朱衣鱼章。迁兵部侍郎。亟请丞相。愿为治人官。出为陕州防禦使御史大夫。服章金紫。回鹘窥边。刘桢继以上党叛。东徵天下兵。西出禁兵。陕当其冲。公抚民供事就不两告苦。入为吏部侍郎。典一冬选。老吏无所卖。复以御史大夫出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公急恶宽穷。益自俭苦。刑律其俗。凡周一岁。无所更改。自至大治。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超出偫众中。人不敢旁发戏嫚。及为公卿。在朝廷省閤中。大臣见公。若临绝壑。先忖度语言举止。然后出发。其所执持不可者。笔一落纸。言一出口。虽天子宰相。知不能夺。俯委遂之。不以德行尚人。人自敬畏。不施要结于人。人自亲慕。后进凡持节业自许者。获公一言。矜奋刻削。益自贵重。官卑家贫时。主将家事。在私阃内。高曾兄弟。镌琢教诱。嫁娶衣食。无有二等。疾甚将终。悉召亲属宾吏。称先常侍诗句云。在室愧屋漏。因曰。今知没身不负斯诫。遂涕下不禁。当夫子世。得七十子。国小俗俭。复有圣人为之师。使生于今。与公相后先。必有能品之者。夫人陇西李氏。赞善大夫怂之女。先公四岁终。生四男。长曰礭。前国子监四门助教。次曰璆。前明经。次曰镶。次未免乳。女四人。长嫁南阳张复鲁。鲁得进士第。有名于时。为试太常寺协律郎鄂岳观察支使。其下皆稚齿相次。铭曰。
德则至矣,位以充乎。
如其充兮,可大厥功。
以施生人,天先告之。
万日之期,天实为之。
唐故歙州剌史邢君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亡友邢涣思讳偫大和初进士第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宣州吏部沈公。涣思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奉沈公命。北渡扬州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论议以一辞。公事晏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牧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处州歙州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东西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縳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閒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以不用系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生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君进士及第历官九。历职八。始太子校书郎协律郎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京兆府司录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处州剌史歙州剌史。职为浙西团练巡官观察推官度支巡官。再为浙西观察推官。转支使户部员外郎判度支案。代刘祯为制使使镇魏料军食。赐绯服银章。初副李丞相回再副高尚书铢抚安上党。三面征师。大和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邢氏。周公次子靖渊封为邢侯。国灭因以为氏。西汉宇为太尉。子绥为司空。曾孙世宗光武时骠骑将军世宗元孙禺因居河间。禺当曹魏时。参太祖丞相事。终于太常。邢有河间南阳。君实河间人太常后也。后至晋魏巳降。皆有官禄。唐麟台郎中于君为曾祖。麟台奉天待封。奉天缑氏丞至和。君即缑氏子。两娶。前夫人陇西李氏。忠州史佐次女。今夫人南阳张氏。寿州剌史植女。四男。曰怿⿰(惨皆)温郎寿郎。用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偃师县某乡某里某原。葬有月日。其孤立使者哭告于柩。来京师请铭。铭曰。
十五知书,二十有文。
三十登进士,五十终剌史。
才能温良,并包与之。
而止于斯,七政在天。
一回一旋,差以氂数。
能穷知贤,贤者多天。
不肖寿考,谁为圣魁。
孔不能究,无可奈何。
付之以命,曰如命何。
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大和元年进士及第
乡贡上都
有司试于东都
在二都偫进士中。
往往有言前十五年有进士李飞。
江西来。
貌古文高。
始就礼部试赋。
吏大呼其姓名。
熟视符验然后入。
飞曰。
如是选贤耶。
即求贡如是。
自以为贤耶。
因袖手不出。
明日径返江东
牧曰。
诚有是人。
吾辈不可得与为伍矣。
后二年。
事故吏部沈公于钟陵宣城
幕吏两府
凡五年间。
同舍生兰陵萧寘京兆韩乂博陵崔寿。
每品量人之等第。
必曰。
有道有学有文。
李处士戡者寡矣。
是卑进士不举。
尝名飞者。
牧益恨未面其人。
且喜其人之在世也。
大和九年
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谏议大夫李中敏左拾遗韦楚老监察御史卢简求咸言于牧曰。
御史法当检谨
子少年。
设有与游。
宜得长厚有学识者。
因访求得失。
资以为官。
洛下莫若李处士戡
牧谢曰。
素所恨未见者。
即日造其庐。
遂旦夕往来。
开成元年春二月
平卢军节度使王公彦威闻君名。
挈卑辞于简
副以币马。
请为节度巡官
明年春
平卢府改。
君西归。
病于路。
卒于洛阳友人王广思恭里第。
享年若干。
君讳
字定臣
七代祖渤海王奉慈。
祖杠。
衢州盈川
父䔲。
婺州浦阳
浦阳晚无子。
夫人吴兴沈氏。
梦一人状甚伟。
捧一婴儿曰。
予为孔邱。
以是与尔。
及期而生君。
因名曰天授。
君幼孤。
旁无偫从可以附托。
年十馀岁即好学。
寒雪拾薪自炙。
夜无燃膏。
默念所记。
年三十。
尽明六经书。
解决微隐。
苏融雪释。
郑元至于孔颖达辈。
凡所为疏注。
皆能短长其得失。
一举进士
耻不肯试。
归晋陵阳羡里。
得山水居之。
始开百家书缘饰事业。
每有小功丧。
讫制不食肉饮酒。
语言行止。
皆有法度。
阳羡民有斗诤不决。
不之官人。
必以诣君。
所著文数百篇。
外于仁义。
一不关笔。
尝曰。
诗者可以歌。
可以流于
鼓于丝。
妇人小儿。
皆欲讽诵。
国俗薄厚。
扇之于诗。
如风之疾远。
尝痛自元和以来。
诗者。
纤艳不逞。
非庄士雅人。
多为其所破坏。
流于民间。
疏于屏壁。
子父女母。
交口教授
淫言媟语
冬寒夏热。
入人肌骨。
不可除去。
吾无位。
不得用法以治之。
欲使后代知有发愤者。
因集国朝以来类于古诗。
得若干首。
编为三卷。
目为唐诗。
为序以导其志。
江南秀人张知实萧寘韩乂崔寿宋邢杨发王广
皆趋君交之。
后皆得进士第
有声名官职。
君尚为布衣。
然于君不敢稍怠。
君在洛中困甚。
河阳节度使萧洪移镇鄜州
谏议大夫萧俶以君言于
素敬谏议
即欲谒君以请。
君曰。
人间哗言盗籍外戚。
一窥其面。
能易吾死。
尚且不忍死。
况为其党乎。
居数月。
果败。
娶宏农杨氏女。
早卒。
子二人。
长曰审之。
次曰鼎郎。
始五岁。
以某年月权葬于常州义兴县某乡里。
某于君为晚交。
得君最厚。
因为之铭曰。
命如烟云。
道比宫宅。
烟云飘扬。
莫知往来。
为道不至。
无以偃息。
有道有命。
偶然相值。
命不在我。
不肖亦贵。
岂可指此。
与彼为市。
呜呼定臣
曰德孔修
曰学必圣。
饬我兢兢。
一不言命。
可传其心。
以教后生。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