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671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粤若真元混沌。抱一气于天门
象化童蒙。构三灵于地户
由是金城逆顺。山河假成器之因。
玉烛沈浮。风火兆流形之蘖。
悬大明于日月。适滞泉宫。
设巨浸于云雷。终迷燬宅。
太极所以散而为两。洪飙所以吹而为万。
虽复卑高异列。俱沈方内之游。
坌集横流。共失环中之契。
岂夫涅槃深视。不背色以求真。
般若长驱。每乘空而得静。
则知一名同出。阴阳为破道之墟。
万象皆空。天地即降魔之境。
莫见其俯仰。不知其去就。
至自于太虚。复归于无物。
其建言立德。开业成务。
握大柄而推造化。执洪炉而诘元始。
西门幽辟。顾非相而迟回。
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岂不知羁孤长路。终婴旅泊之虞。
舟楫中流。未释风涛之苦。
将以宅心者寂。虚室所以合符。
应物者神。明镜由其不倦。
故能商搉宇宙。指麾权实。
演偫生而非其力。存庶品而非其有。
千峦闭景。似居蓬艾之间。
双阙临空。若在江湖之上。
释迦之冲用乎。龙怀山者。
井络之所交会。岷隅之所控带。
攒峰北走。吐沓嶂于元霄。
巨壑南驰。喷洪涛于赤岸
香城宝地。左右林泉。
碧岫丹岑。往来烟雨。
时有法会禅师者。俗姓褚氏
吴郡钱塘人也。金章钖美。
河阴传九命之尊。玉铉乘荣。
江左三台之贵。地灵人杰
自朔野而重光。学府文宗
南都而独秀。法师紫星降彩。
红云受气。应积善于高门。
契冥缘于累世。果浮觞引。
潜图彼岸之功。聚砾延砂。
即揆为山之业。灵枢密运。
辟仁路而长鸣。慧刃高挥。
斩邪关而洞照。以为冥机体化。
毫发莫滞其真。执数逐微。
乾坤不容其算。于是四禅幽观。
破铜堞而出无明。三昧雄图。
排铁围而泯非相。法云自在。
吐纳龙宫。贤圣不仁。
奔驰象域。将使三千塔庙。
知真实之元津。万亿幡幢。
入空虚之秘藏。安心乐土。
遁影灵关。以开皇元年憩于兹岭。
灵墟福地。已被神功。
玉榜金绳。未光朝命。
蜀王秀文昭建国。帝子专征。
仗巴服之尊名。裂邛荒之宝命。
彤騑僭帝。跸万骑于铜梁
皂盖图王。警千乘于玉宇。
镜山南望。志狭彭渝。
锦水西浮。耻朝江汉
开实沈之壁垒。啸京叔之风尘。
拥龟堞而托殊方。凭爵堂而傲天子。
威权所制。胜兵数十州。
雄视所临。经涂五千里。
三英赋雪。瞻秋月于梁台。
八叟吟风。传朝云于楚馆。
思宏正法。广召名僧。
振锡云趋。乘杯雾合。
禅师括囊泉石。韬迹烟霞。
紫桂而同尘。守青莲而向晦。
冲飙荡岳。宁移忍地之灵。
烈火焚山。不挠坚林之色。
王心有悟。时加优礼。
顺风拜道。封山谢失。
发净财于广内。揆仙室于重幽。
因嶂为壁。凭崖列户。
开皇五年始赐额为龙怀寺。地邻绵左。
遂均绵上之恩。山似龙盘。
即建龙怀之刹。尔其崇峦经复。
复涧萦回。高邱泄云。
长林翳日。增琼垣于下麓。
揆瑶构于中岩。香阙神行。
珍台妙立。玉虬衔霭。
游气而负苍天。金凤连甍。
排烈风而瞰元圃。延绿房于謺巘。
上拂霞庄。蔓丹阙于重溪。
下披泉户。阳开阴阖。
变霜露于旋回。蠖动螟飞。
起雷霆于指顾。玉堂朝亘。
影袭长虹。珠殿宵浮。
光含列宿。禅师殁后。
爰有孝恭法师开法师向法师宝积阇黎四上人者。并禅师上足
而法门之领袖也。五明衢路。
控引情宫。八解源流。
朝宗性海。其深为宝。
拔白玉于崭岩。无碍居真。
得元珠于象罔。住持真界。
栖息妙涂。俱深寂灭之源。
各證菩提之域。虽业定人境。
照已极于无方。而道寄生成。
功遂覃于有相。演中乘之奥义。
增上栋之宏规。万栱不骞。
千门有闶。俄而帝隋大去。
皇家小往。天地闭而贤人隐。
云雷屯而巨宝衰。毒龙横雾。
四天沈暗逆之悲。醉象驱风。
三界溺崩离之酷。上人慧机幽晤。
定识潜融。知佛日之恒明。
审王风之尚静。歌商岳。
揆鸡岭而同归。藉磻溪。
与猴江而共致。遁俗无闷。
因时有待。洎丹陵启秩。
赤县居尊。迦维授手。
波旬革面。十千天子。
新朝帝释之宫。八万仙人。
毗耶之国。一音演而荒景服。
三圣澄而礼乐备。由是巴方旧彦。
蜀城遗老。仰慈门而知户牖。
升福田而喜耕凿。雕鞍绣辖。
瞻燕㟧而驰魂。黼带綖裾。
鹦林而鹜款。宝瓶宵注。
润浃尧旬。玉尘晨麾。
风调舜历。咸以为假沈其性。
迷生安视听之功。动乱其心。
穷子失肌肤之恋。江连巫峡
始绊心猿。山对禺同。
终维意马。贞观年中。
阇黎等乃宣昭遗址。发挥精舍。
容成校历。揆日用于天经。
隶首陈章。算神功于地箓。
回廊𥦖窱。自吐风飙。
列榭峥嵘。坐含云雨。
图竭宫之妙质。俨卢舍之真容。
宝珠周映。银龛备色。
逸多垂足。似临兜率之天。
师利分身。若赴维摩之境。
灵仙可接。藻绘无施。
真应难徵。雕镌有寄。
若乃巡岨。历森沈。
天花照而高月落。地籁惊而幽泉涌。
紫兰花径。香侵柏叶之炉。
绿草文茵。影入芙蓉之座。
真童凤策。即践金沙。
仙女鸾衣。还窥石镜
岩庄转梵。杳冥之墟。
涧户栖槔。寂寞藤萝之院。
法鼓奏而寒山旷。洪钟鸣而晓壑静。
赪苔翠藓。具不尽之灵衣。
石乳琼浆。入无生之妙馔。
肃肃焉。遥遥焉。
信调御之珠庭。而列真之甲第也。
爰有上座元鉴法师等。并六尘无我。
四谛非他。奉乾之微言。
守楞伽之奥府。法雷潜吼。
鼓动风烟。慧日扬明。
照临丘壑。青溪坐定。
见心宅之恒灵。丹洞行忘。
觉身城之每化。须弥不动。
迥镇阎浮。阇崛安居。
下观忍利。开四生之广路。
叙六趣之彝伦。足以导扬真绩。
恭宣来命者矣。县令柳公。
讳明献字太初
河东人也。太元降气。
中黄授彩。袭周鲁之荣基。
吐河汾之灵液。四科高第。
振风翮于三冬。万室崇班
跼云骖于百里。既而政黎颂。
道洽氓讴。假无上之幽筌。
毗不言之景化。弦歌在韵。
将宝偈而齐归。铜墨成章。
与梵天而共贯。琼波湛淡。
沃荡云雷。珠灌萧条。
蔽亏烟雨。贞机罕应。
良谈放好事之游。朗调多奇。
高赏尽名山之曲。下走东皋事失。
南州涂穷。叹孔席之栖遑。
笑阳歧之浩荡。薄游兹邑。
喜见高人。三接而定琴樽。
七纵而擒风月。林宗有道。
相期清浊之间。平叔能言。
见许天人之际。从容宴语。
契阔胸怀。欣性情之同冥。
感形骸之共遣。虽元都妙域。
已挂于忘言。而义塾文场。
窃申于知已。敢作颂曰。
妙象无倪。神功有涉。
湛淡名器。奔腾事业。
慧路翘车。禅河舣楫。
控引偫品。轮回庶劫
纵横宇宙。反覆山川。
言因境立。道寄形诠。
爰稽福地。式揆珍田。
丹溪漏日。碧洞栖烟。
阇都玉槛。须弥石室。
灌溟濛。风云萧瑟。
晬容乃眷。禅徒有谧。
业磴三休。花岩四密
崇峦架殿。謺嶂营楼。
千楣凤起。万栱鸾浮。
星开绀发。月湛青眸。
神宫不夜。邃阁长秋。
户临重㟧。窗分绝岭。
半汉香浮。中天梵警。
鹤林圣迹。龙泉佛影
鸟思山空。猿悲峡静。
森森巨柏。落落长松。
月出东岫。霞生北峰
山人自狎。野老相逢。
白云屡断。青溪几重。
彭泽之令。临邛之客。
比德山薮。重规泉石。
法宇成言。慈门致役。
糠秕吏隐。薜萝心迹。
吾生扰扰。与道遑遑。
殷勤颂咏。惆怅津梁。
投功翠碣。助化元场。
百年之后。苔藓苍苍。
玉麟堂诸司观牡丹酴醾三绝 其二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洛园姚魏碧云愁,风物江东亦上游。
忆起遨头八年梦,彭州花槛西楼
霜多草木尽落。有新绿萋萋若春 明 · 崔庆昌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孤竹遗稿
抄秋清霜繁,杂卉俱已零。
园圃索然空,了无一物荣。
时见檐下,柔荑蔼复生。
本非岁寒姿,何能独青青。
占地蒙阳景,托根依户庭。
却同芳春节,孰知造化情。
嫩色虽可爱,盛衰奈失经。
不如锄之去,种彼松柏贞。
彭县晓发 近现代 · 邢锦生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彭州堪送目,一雨散炎氛。
清白双桥水,高寒九陇云。
时平犹逢盗,土瘠亦耕耘。
只是征徭急,哀鸿不可闻。
九陇县独孤丞遗爱碑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彭州九陇县丞独孤君。
恭懿之行。
柔毅之才。
临官以庄。
敬事而信。
清白苦节。
勤恪厚躬。
廉而不矜。
利以不浼。
有特立之操焉。
在位四年。
无一日自倦精。
专力务泽。
潜气通天。
彭之人陶然大化。
居秩岁满。
单车告归。
邦思其仁。
国咏遗爱。
乃树碑刻石。
追崇厥庸。
既颂叹之。
又思福之。
以金仙世尊慈善万物。
遂贡金铸像。
祈祉冥休。
悠悠之人。
至今称赖。
夫官不必贵。
政惟其才。
独孤丞上迫宰君。
下杂偫尉。
文墨教令。
不专在躬。
然力行务仁。
推诚爱物。
讴吟者不歌其宰。
颂议者必归于丞。
岂欺也哉。
吾每闻一言可以永宁天下者。
在能官人而已。
苟谬其任。
纲维以颓。
感独孤丞智效一乡。
惠孚百里。
况其大者乎。
于戏。
官人哉。
乃作颂曰。
于维国家。
建官以理。
得人则盛。
匪人则。
英英我君。
清节素履。
恭宽敏惠。
将顺其美。
礼实在躬。
人以知耻。
岁秩其暮。
薄言归止。
祁祁吏人。
何嗟及矣。
涕恋沱若。
遗爱罔巳。
瞻德树碑。
造真祈祉。
不有其惠。
孰能享此。
悠悠彭门。
千载有纪。
元珠录序 武周 · 王太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先师族王氏。
俗讳晖。
法名元览
先祖自晋末从并州太原移来。
今为广汉绵竹普闰人也。
太霄继体承华。
蒙恩入道。
岂。
能敞先人之旧德。
测天性之涯量哉。
伏闻乡老说。
师年十五时。
忽异常日。
独处静室。
不偫希言
自是之后。
数道人之死生。
儿童之寿命。
皆如言。
时人谓之洞见。
至年三十馀。
亦卜筮数年。
云不定。
弃之不为。
而习弄元性燕反折法。
捷利不可能当。
耽玩大乘。
遇物成论。
抄严子指。
归于三字。
后注老经两卷。
及乎神仙方法。
丹药节度
咸心谋手试。
既获其要。
乃携二三乡友。
往造茅山
半路觉同行人非仙才。
遂却归乡里。
叹长生之道。
无可共修。
此身既乖。
须取心證。
于是坐起行住。
惟道是务。
二教经论。
悉遍披讨。
究其源奥。
慧发生知。
思穷天纵。
辩若悬河泻水。
注而不竭。
而好为人相蚕种。
逆知丰损。
别宅地之利害。
见墓田之气色。
识鬼神之情状。
况众威信重之。
尝有一家欲造屋。
材木已具。
问立屋得不。
不许立。
至明年。
又问得不。
又言不得。
更至明年。
又问得不。
亦言不好。
于是数月间。
家遭官事。
屋宅资财。
无以供卖。
此人方念斯言。
有一家儿子患眼。
为祭其门前桑树朽孔。
遂差。
或有问病。
为处方合药。
验后以为奇。
有人平常请问灾厄。
或报云至明年四月一日方好。
果至月前三十日夜中亡。
县中故人家有患难。
无远近皆往问。
即便为言臧否。
人信之。
及还如所言。
或到深厚家。
莫不尽出子女亲表求相。
皆为列言其贫富寿夭。
预鉴于未然。
行事多奇。
皆此类也。
亦教人九宫六甲。
阴阳术数。
作遁甲四合图。
甚省要。
年四十七。
益州长史李孝逸召见。
深礼爱。
与同游诸寺。
将诸德对论空义。
皆语齐四句。
理统一乘。
问难虽众。
无能屈者。
李公甚喜。
时遇恩度为道士
隶籍于至真观。
太霄时年两岁也。
既处成都
遐迩瞻仰。
四方人士。
钦挹风猷。
贵胜追寻。
谈经问道。
将辞之际。
多请著文。
因是作真人菩萨观门两卷。
贻诸好事。
曾往还州路。
遇道静人稀时。
有贤者在后数十步。
有一老人。
如隐者状。
逆行来过。
顾视师良久。
逢贤者。
语云。
此人是真人。
贤者问若为。
老人曰。
眼瞳金色。
言讫行去。
以是论之。
亦元会于嘉号矣。
年六十馀。
渐不复言灾祥。
恒坐忘行心。
时被他事系狱一年。
于狱中沈思。
作混或奥藏图。
晚年又著九真任證颂。
道德诸行门两卷。
益州谢法师彭州杜尊师汉州李鍊师等。
及诸弟子。
每咨论妙义。
询问经教。
凡所受言。
名录为私记。
因解洪元义已后。
诸子因以号师曰洪元先生
师亦不拒焉。
又请释老经。
随口便书。
记为老经口诀两卷。
并传于世。
时年七十二。
则天神功元年戊戌岁
奉敕使张昌期就宅拜请。
乘驿入都。
闰十月九日
洛州三乡驿羽化。
呜呼。
人而云亡。
道焉乎在。
非经文翰千载谁传。
苏游灵验记。
虽略陈梗概。
太霄以暗乏。
不明慈训。
有预闻见。
寡于深远。
谨集诸子私记。
分为两卷。
并为序传。
题曰元珠。
取其明净圆流。
好道元。
人可贵为心宝。
故以珠名之。
亦名之为法宝
故法宝序云。
圣人之经。
浅者见之有浅义。
深者见之有深理。
深浅俱通。
真伪等用。
窃以往古当今。
元文空论。
清言脆句。
趋道之速。
未居于上。
非得之于赤水
奚以鉴诸云尔。
成都古寺名笔记1177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四、《全蜀艺文志》卷四二、《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一五九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画多名笔,散在诸寺观,而见于大圣慈寺者为多,今犹具在,总而记之左,庶几观者可考。
前寺:多宝塔壁,画地狱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画四天王四堵,师子国王一堵,释迦佛一堵。
小壁,势至观音一十二堵,及塔上壁画西方变相阿弥陀佛共三堵,文殊普贤观音大悲如意轮共五堵,并古迹,不知名。
普贤阁:阁外南壁,画南方天王一堵,赵温奇(妙格上品。)
画佛会一堵,五如来一堵,八菩萨释迦佛一堵。
并阁后壁,画文殊普贤,北畔,五髻文殊弥勒下生北方天王,井堂内四柱上,四天王,并辛澄(妙格中品。)
北方肉甲天王杜敬安(能格上品。)
鲜于院:小阁上壁,画毗卢佛,待诏杜齯龟(妙格下品。)
百部院:过廊,画护戒神,僧知评笔。
千部院:佛堂壁,画炽盛光佛,古迹。
白马院:佛堂,画十六罗汉,古迹。
近时周忘机画《潇湘图》,王逸民任才仲作《桃源图》。
承天院:祖堂,惠远国师像,孙知微(妙格上品。)
近年,院僧粉去古画,别写新像,尚馀侍者二僧,犹在。
中寺:自中三门北至水陆院,东至如意轮正觉院(系高力士同僧英干建。)
中佛殿,殿内壁画维摩居士师子国王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释迦佛二堵,待诏杜怀玉笔。
前庑东壁,画起寺金和尚高力士像,古迹。
西壁,画汉孝明帝、蔡愔、秦景王遵及摩腾竺法之像,童仁益(妙格上品。)
文殊阁:四壁,画北方天王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阿弥陀佛大悲毗卢十大弟子四堵。
阁外壁,画大悲三十七尊法华经验大悲菩萨四堵,东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弥勒释迦西方变相,北方天王变相,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报身如来,待诏张腾笔(妙格上品。)
无量寿品佛,古迹。
方天王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帝释,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千手眼观音势至,张希古笔。
阁上周匝壁,画诸佛古迹。
华严阁:影壁后,画天花瑞像二,其西,待诏虔笔(能格上品。)
其东,高道兴(妙格中品。)
窗外两壁,画大悲,待诏张南本(妙格中品。)
两畔小壁,画天王,并古迹;
杜悰像,张逢笔。
泗州和尚小壁,画太子雷山,古迹。
当面四壁,王波利像,吕峣(能格上品。)
东西二方天王,帝释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周匝壁,画佛像,并古迹。
文殊阁:院门连寺廊,画金刚神变验二堵,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院内观音堂壁,画天王释侍从二堵,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西大悲院:佛堂内,画八明王,古迹。
大将院:壁画罗汉二北方天王大将部属并帝释梵王,共六堵,并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药师院:连寺廊八门两壁,画千眼大悲北方天王大悲释迦变相四堵,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殿内,释迦佛、帝释梵王部众,并古迹;
画文殊普贤维摩无量寿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瑞像堂周匝画像,并古迹。
寺后门向上小壁,画观音,僧知评笔。
六祖院:院门北壁,地藏一堵,杜措笔(能格上品。)
南壁,佛会变相一堵,待诏赵忠义(妙格下品。)
院内山木四堵,唐壁画,古迹。
保福院:门屋,画天王二堵,赵得齐笔(妙格上品。)
姑苏台一堵,僧惠坚笔。
避暑宫一堵,僧楚安(能格中品。)
小壁,画竹雀二堵,黄筌(妙格中品。)
佛殿内,罗汉一堂,卢楞伽(妙格上品。)
记中不载,盖自昭觉访神霄徙来。
殿后,海山观音一堵,张南本(妙格中品。)
昭觉移至。
小壁,罗汉一堂,古迹。
法堂上,湖山一堵,马二堵,近时郭游卿郭熙之孙。
笔。
大轮堂:壁画大轮部属两堵,金刚二十四尊,并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极乐院:门外壁,画散花天女范琼(神格上品。)
大悲菩萨,左全(妙格中品。)
观音大悲一堵,古迹。
佛殿内,十六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四绝堂:壁画悟达国师真,常粲(妙格中品。)
彭州至德山金堂栖贤山二堵,李升(妙格下品。)
石像院:门壁,香花菩萨二堵;
门内,菩萨一堵,并古迹。
《前记》不载。
慧日院门壁,画奉圣国师真齐天大王泗州和尚宗震笔。
佛堂内,十六罗汉,丘文播(能格上品。)
吉安院:画十二面观音,杜齯龟(妙格下品。)
寿宁院:佛殿内四壁,画炽盛光九耀,孙知微笔。
柱上小像,知微自写其真也。
殿内廊,画太子修行,古迹。
观音堂:画观音十六罗汉,李怀让笔。
《雾中山出峡图》,李升(妙格下品。)
楼上,画惠远陆道士李翱药山孙知微(妙格上品。)
护法神,孙知微笔。
土地堂:孟蜀主真,古迹。
战胜天王罗汉,共三堵,赵元晟笔。
华严院:殿壁画毗卢佛,张希正笔(妙格中品。)
文殊普贤,古迹。
观音势至五髻文殊,丘文播(能格上品。)
兴善院:殿内,泗州大圣一堵,常粲(妙格中品。)
八明王,张南本笔。
妙格。
西林院:殿内罗汉,杜措笔(能格上品。)
壁后,弥陀佛二,菩萨弥勒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大悲阁:画观音十堵,楞严变相一十八堵,并宗道兄弟笔。
八明王八堵,绣毬观音,并古迹。
揭谛院:壁画释迦佛二,菩萨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并杜齯龟(妙格下品。)
宝胜院:藏殿内外圣像,并古迹。
弥勒院:壁画十六罗汉文殊普贤,张南本(妙格中品。)
画故事山水二堵,刘国用笔。
锦津院:壁画释迦佛十六罗汉,刘国用(能格上品。)
白衣自在观音,李怀让笔。
东律院:壁画八明王西方变相释迦如来十六罗汉,杜子瑰(能格上品。)
灌顶院:壁画药师佛十六罗汉,张玄(能格下品。)
如意轮院:壁画花竹六鹤六堵,童祥笔,半已不存。
楞严院:壁画六祖刘国用(能格上品。)
枯木一堵,文与可笔。
山水十堵,蒲永升笔。
龙虎二堵,鲁安道笔。
山水三堵,僧延广笔。
甘露寺:廊壁,高僧数十堵,并古迹。
承天院:吕祖真堂后,佛像四堵,杜子瑰(能格上品。),不下金绳阁下诸佛如意轮观音等像。
起悟院:堂头近,周忘机画树石四壁。
芜湖沈约之端节惠诗编次韵为谢丁亥九月二十日1167年9月20日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令君到处即文场,未怕簿书期会忙。
神术有时朝赐履,赓歌无路赞垂裳。
彭州篇什元飞动,工部交游更老苍。
自古诗人贵磨琢,试看淇澳咏文章。
彭州权别驾719年3月 唐 · 苏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准敕勘复蜀州青城山常道观奏 唐 · 张敬忠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七
右内品官毛怀景道士王仙卿等使。伏奉闰十二月十一日墨敕。
蜀州青城先有常道观。其观所置。
元在青城山中。闻有飞赴寺僧夺以为寺。
州既在卿节度检校勿令相侵。
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
使道佛两所各有区分者。臣差判官宣义郎彭州司仓参军杨璹往青城山准敕处置。
飞赴寺佛事及僧徒等。以今月九日并移于山外旧所安置讫。
又得常道观三纲甘道荣等状称。奉敕移飞赴寺依山外旧所。
观还道家。今蒙使司对州县官及僧等准敕勒还观讫。
更无相侵者。其山中先缘寺界所有竹木等。
寺既出居山外。观今置在山中。
务使区分。不令侵竞。
臣巳牒所管州县。亦许观家收领讫。
谨附采药使内品官毛怀景奏状以闻。谨奏。
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721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序曰。正其身。君子所以慎德。敏于行。吉人所以寡辞。或道之。或处之。是亦正命。命之将行。利有攸往。则行不家至而人劝。言不面命而事济。不为迹而实以阜蕃。不沽名而声以遹骏。夫如是者。存乎其人。故河南少尹窦公。盖有之矣。公讳某。扶风平陵人。自后魏大将军侍中永富公至烈考瀛州刺史刑部尚书莘国公六叶矣。皆增华卿族。见重公朝。四国于藩。四方于宣。龙旂承祀。六辔耳耳。公所谓盛德必祀。承子之始大。积善馀庆。是哀伯之有后。故生则灵知。长而纯固。既白而受采。亦黄以通中。天假不器之性。人服自然之理。而况于文雅缘饰。志业孔修。引伸足以长人。动用足以利物。既学从政。其归易。形有方殊。道以一贯。人致一意而巳。我乃万目尽张。故其始也。以明经上第。授彭州参军事。询谋郡将。器异甚厚。所遇森然。其言固矣。如山之为。始于覆篑。如江之导。终以方舟。于是累迁至于辥王友赞善大夫燕王筑馆以待士。汉储立苑以招宾。当其推择。莫匪贤俊。议者惟允。而公在焉。然由韫椟隋和。十城空其价。蜷跼骥騄。千里未之骋。及其用也。再入尚书郎。遂为洛阳三台雅望。一时精选。旧章资以弥纶。利器呈于盘错。出宰百里。实推三河。其赋政则必反于其身。亦既诚信被之于物。是为惠怀。故虽二州馀弊。憸巧而难理。五郡尤剧。权倾而多奸。莫不可使由之。令自求之。善处中于下韝。能合契于游刃。至于釐举风俗之谬。裁正人伦之经。务劝衣食之原。调均徭赋之事。本为巳任。无间人言。故视事踰四年。而不倦。遗德在百姓。久而益彰。非夫明允宣和。优柔博约。自我之不忒。为人之攸暨。亦曷由臻兹。厥有洛阳所谓贤令者。则周纡王涣孔翊祝良。公实续之。谁其似之。属天子中都。营新邑。资尔亚尹。伊其董司。朝选其人。公首斯举。以故稍迁河中少尹。且有后命。废府而复迁河南焉。以公之归。从人之望。官则改次。政无易方。以佐理王都。以表则天下。而年不克祚。位不光宠。遇暴疾而卒。悲夫。是岁有唐开元之九年。春秋五十有六。公以孝友为体。一变而迪忠信。以明恕为用。再变而致循良。故所行无择。所事无巧。有恒其。终且温温。不伐其功。昭然赫赫。所以遗爱固结。必在何武之去。称诵斯深。惟恐子产之死。巳而神道欺而不福。物情丧其所赖。人之不幸。今也云亡。及丧之西归。则人吏致哀。道路相属。得人心如此。其旨可知。冬十一月。葬于北原。后之人或者将游于斯。叹于斯。彼其与归。我乃不朽矣。其子八人。长曰某。次曰某。家有太邱之。里以高阳之名。夙构闵凶。能哀伤以殆灭。匪革其道。惧功伐之不传。俾予为文。以叙孝子之志。铭曰。
绵绵瓜瓞。
少康遗烈。
灵则长兮。
莫莫葛藟。
王孙承祀。
世其昌兮。
而我实续。
如金如玉。
锡光兮。
亚尹之德。
柔嘉维则。
扬令闻兮。
别驾之功。
邦国不空。
氓胥咏兮。
不竞不絿。
不刚不柔。
以成政兮。
德之攸好。
神之所劳。
实降祥兮。
有美有度。
曷不允祚。
今则亡兮。
我著名节。
俾无泯灭。
惠无疆兮。
彭州1292年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我到彭州酒一觞,遗儒相与话凄凉。
渡江九庙归尘土,出塞三宫坐雪霜。
岐路茫茫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
此行历尽艰难处,明日(原校:吴本月)繁华是锦乡。
彭州 其二 1292年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
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益州父老请留史司马 唐 · 闾邱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益州大都督府草莽臣某等若干人谨冒死言。臣闻理有所藉。
颍川重睹于黄霸。惜其不可。
河南一借于寇恂。古之恩迹。
今亦宜有。臣等出身草莽。
茂育元德。井饮田食。
齿老年衰。安全家道。
倾遂天性。皆赖陛下圣情恩利。
及苍生。择循吏以共康。
官贤才而俾牧者也。臣州佐某官。
英明兴气。忠志居心。
该举坟典。犹协文史。
充美价于一省。著能声于邦国。
缇油至止。光辅藩维。
体要而庶政必凝。忧勤而自公知退。
伏见今月日除节彭州刺史。玺函适到。
熊轼将登。吏人传闻。
惊嗟相惜。臣闻天地之道。
每从人欲。帝王之义。
必顺人心。所以黎庶安宁。
上下禔福。今此百姓。
乞留一年。庶得服习其教而易安。
优柔其道而自得。阊阖天远。
上祈犹难。伏乞圣慈回眷。
殊涣中留。停已出之旨。
复如初之望。使折心重至。
惊魂还归。时雨一沾。
同养万物。无任瞻望伫回之至。
彭州 其一 1292年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渊》册三页一九四二作说)诗书。
张瑁等各降一官制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二十五日1162年闰2月2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掖垣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石泉军勘,右从事郎、前彭州军事判官张瑁,为族姊之夫扈拭不法事,嘱右从政郎彭州录事参军俣从轻结案,改换情节,各特降一资。
敕具官某:《书》曰:「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今汝背公而庇其亲,汝俣徇私而失厥职。
议狱如此,输孚若何?
其加小惩,以儆群吏。
可。
授白知节彭州刺史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
中大夫灵州都督关内道支度营田副使检校浑部落使上柱国白知节。器蕴贞亮。
材推干理。从政著绩。
在公竭诚。而分牧得贤。
元寮硕彦。宜膺往命。
俾谐佥属。可使持节彭州诸军事彭州刺史
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与诸弟书元祐五年十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九
某自幼稚,知以事亲养志、好古读书为乐。
十年既代先人笔札,十五能代书启,挟策执笔,日侍左右。
一日不见,则惄然不乐。
先人于余也亦然,以此跬步未见尝辄去膝下。
先人尝曰:「前哲有云『祖孙更相为命』,吾与尔之谓也」。
嘉祐中,侍行之彭州,与成都漕台荐,将赴礼部,父子相视不忍别。
是时先人初为正郎,当任子,而遵义弟始生。
余因白曰:「使某偶得科名,则恩可以官一弟」。
先人亦曰:「起吾家者必汝,其勉行」。
明年,果擢第,而遵义以荫得官。
余既登第,不俟赐宴,归省于彭。
未遑仕进,既而还都,偶坠马伤足。
尝叹曰:「吾因是疾,可以脱遗轩冕,专事温凊,此人子之至乐也」。
先人倅东平,守定陶,居姑苏,治同安,往还二十年,皆侍焉。
同安,会郊禋,先人悯余久不仕,欲以任子恩丐除一幕职官,且曰「吾将从汝之任」。
余固辞不肯,剡奏愿以荐季弟。
先人不得已而从之,拊季弟曰:「兄以官畀汝,汝长当善事汝兄」。
因名之曰从悌,使其顾名而思义也。
熙宁末,奄丁大祸,自睢阳吴门,首治大葬。
奉终之礼,敢不曲尽,重椁巨甓,要之无悔。
既葬,乃即圃中作邃经堂,增廓庑数间以聚兄弟、存亲戚。
惟先人以清白遗子孙,于乡里罕尝置田宅,遗孤满室,累然无依。
两叔父悯之,稍分先祖之旧业,聊以周赡。
复自取囊中器皿粥之,即葺其坏,稍稍增置,粗周日用。
伯姊丧其夫李元鲁,挈家相依。
比数年之间,归十五妹于曹氏,十八妹于贾氏,二十妹于李氏,二十二妹于史氏,二十三妹于陈氏。
末又归伯姊于石氏,为遵义景仁两弟娶妇。
嫁娶凡十数,所靡多矣。
其后戚属加多,用益不足。
顷者诸公论荐,被命掌学。
始将固辞,既而曰:「得微禄自赡,推旧产以畀诸弟,可以纾忧,岂非幸哉」。
居官三年,来学者甚众。
诵讲课程,孜孜所职,于俗事固无暇。
然三弟相继家居,余不须治。
近既迁居学舍,难省其私,可以推避。
今以姑苏祖父田产,其数已具别幅,推与三弟,余更不取之,庶成辞逊之素志。
惟园宅之地,于此隐居久矣,前郡守章公伯望名其坊曰乐圃,以旌幽迹,当与诸弟共守之,用传子孙,不可坏也。
先畴旧产,自祖父以来,置之实艰。
诸弟善治之,勿致隳损,犹可以资饮食伏腊之费,岂得忽诸!
夫立身治家,莫若勤俭。
勤则无旷,俭则易足。
古人所尚,不复多云
先人起于寒素,仕至二千石,鸡鸣而起,夜分而寐。
出则涖事,入则阅文,未尝休已。
平居早膳不兼味,晚或茹蔬,饮酒不过三觞而已。
汝辈所亲见,可不履践哉!
兄弟,人之大伦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故孝友者,百行之本,余与汝当勉之。
范文正公置义田、义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继成其志,近益增广。
九族之间,莫不被其惠。
况汝诸弟皆同生,守其旧业,可以同处。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可不慎哉!
元祐五年十月某日,兄某白。
朱氏世谱绍圣二年九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
高辛氏有才子曰朱虎,臣于尧。
当舜之举益以虞也,盖尝荐代己。
之后,遂氏以朱,历、商无闻焉。
周有朱张,以逸民显。
其后在齐者曰毛,在魏者曰亥,在楚者曰英。
而谱氏族者以谓高辛氏之后有六,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
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侠于邾,附庸于鲁。
后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氏。
此亦朱氏之所出也。
二汉之间,鲁有家,买臣平陵有云,杜陵有博,宛有岑晖,会稽有隽,有浮、寓。
寓为司隶校尉,坐党锢诛。
子孙自相远,避难丹阳,遂籍吴郡
吴时有治,有然,有桓,颇著劳烈。
陆机诗云「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四姓者,朱、张、顾、陆也。
迄于江左,间出显者。
唐有敬则,实相武后
逮唐衰,谱牒沦涣,其详莫究。
至我高祖,为越州剡人
高祖讳滋,会董昌乱越,钱氏据杭,隐居田里,涵德匿耀,乡人尊之。
武肃王尝召寘幕府,卒辞以去。
年八十九卒。
生于唐乾符之丙申,卒于本朝乾德平蜀之岁,葬剡之游谢乡。
有子四人,长曰某,次曾祖也,次曰承厚,次曰承福。
曾祖讳琼,百行完粹,达于从政
钱氏以宗子明州,高选僚属,仕于四明,遂家焉。
卒,葬于鄞县
生四子,长曰曙,次曰昉,次曰万;
季,吾大父也。
昉生正伦、公言、公辅正伦三班奉职
吾大父讳亿,始来京师太宗皇帝召对便殿,仍命以官。
自壮年越于耆龄,其所历皆有功最。
接人和,待物厚,取与义,治家严,赒亲戚不吝。
内殿崇班閤门祗候邕州,卒,葬于苏州吴县南峰山西,赠刑部尚书
生五子,长曰炳,才高文奇,不幸未仕而死。
次先君也。
先君讳公绰,少从学范文正公,为高弟,为辞章魁冠士林。
进士第,仕至光禄寺卿
彭州、广济军舒州太守
民闻至而喜,去而思。
有智谋才术,而未尽其用也。
次曜,早世。
次公彦,长洲主簿
次公愿,今以宣德郎致仕。
先君生六子,长曰长文宣德郎太学博士
次百药,早卒。
仲方明州象山
次季端,颍昌府节度推官
次叔炜,早卒。
次从悌,瀛州防禦推官、监陈留酒税。
自承厚之曾孙曰昱,与大父同徙姑苏
昱生何,登进士科,为循州司户参军,卒。
何生二子,曰圳,曰
圳今为朝散郎通判楚州
高祖之诸孙,在剡居宋村山者曰德昌,曰德倪。
德昌之子曰仁赏,德倪之子曰仁长,曰仁遇,曰仁盛。
四人者各有子,皆服先畴,不失旧业。
呜呼!
伯虎著名于帝典,仪父见美于《春秋》,发源既长,酾派不绝。
逮本朝之兴,昂显于荆,巽显于扬,显于蜀,寀称于宋。
其他列于朝者亦众。
华亭朱氏,至郡守监司者三人,于东南为盛。
姑苏之族,迁自会稽,祖考济美,艰难勤苦,夙夜事事,用克有家。
施及子孙,继袭簪绂,乃为之谱,以示于后。
在我后人,追孝于前哲,继志于奕世,勿坠厥绪,勿陨厥声,岂不休哉!
绍圣二年九月明堂礼毕后五日,裔孙长文谨识(《乐圃馀稿》卷九。)
次:原无,据傅校本补。
郑县 明 · 章懋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
一官未了鬓先改,丞负于今三十载。
蓝田不作哦松人,九陇还饶遗爱在。
西风老乡梦回,桂岩旧业荒苍苔。
飘然挂冠赋归去,岩前桂子秋正开。
惆怅人生能几许,藏舟夜半不知处。
鸠去梁空芝草萎,乌府归来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