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寄俞瀛山 元末明初 · 许恕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日日怀人坐草堂,娄江一别已三霜。
花明古寺春联辔,雨滴空阶夜对床。
感旧未将心事白,忧时同惜鬓毛苍。
东吴蚕老樱桃熟,作伴还乡共野航。
瀛山留仙茅坞作诗寄之 元末明初 · 许恕
歌罢停云诗,复作苦雨叹。
烟霾生昼暝,星月入夜灿。
出门嗟复入,所畏泥潦烂。
渐老潘岳悲,长贫阮籍惯。
跌宕瀛山翁,高世性疏诞。
看云忆南谷,煮石汲西涧
我生本濩落,世故复羁绊。
相望渺江湖,野航或可泛。
贺获鬼章表(二)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五、《范忠宣公集》卷六
天网无私,本非好杀;
神理助顺,叛者自亡。
曾是偏师之出疆,遂闻元恶之授首。
诸戎震叠,西鄙肃清(中贺。)
伏惟太皇太后殿下天覆四方,坤载万物。
好生之德发于自然,柔远之功覃于无外。
昆虫草木,咸知此心;
天地鬼神,阴相其业。
顾西蕃之遗种,孤累圣之鸿私。
顷在熙宁之间,诱陷思立之众。
置而不问,犹觊知恩;
爵秩兼隆,赐予不绝。
而乃潜结西夏,攻围南川
焚荡伤夷,动以万计;
发掘驱虏,不可数知。
筑据临洮,傲睨天讨。
当宁太息,念疆埸之无辜;
诸将激昂,知背诞之不赦。
兵刃即接,凶党奔亡;
临冲未施,壁垒自破。
老羌夺气,白首就擒。
既听槛车之行,以正稿街之戮。
乃者托跋小丑,凭恃解仇之谋;
猖狂大言,阴蓄窥边之计。
唇亡则齿知难久,臂解则肩不自持。
料其破胆之馀,觊塞无日。
信矣得天之助,本于爱物之诚。
臣等镇抚无功,黾勉备位。
仰依千羽之化,庶睹兵革之藏。
欣戴之心,倍万伦等。
臣等无任。
赵牟氏墓志铭 宋 · 范器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四、《古志石华》卷二八、道光《遵义府志》卷一一、道光《綦江县志》卷九、咸丰《资阳县志》卷三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史职废,淑德懿行泯而不传,有能碣石墓侧者,亦庶几矣。
乡人赵允兄弟奉其母之丧,以状丐铭,词甚哀,予其何以辞!
孺人姓牟氏,隐君讳里仁之女,进士赵之才之配。
其先资阳人,累叶以富显。
隐君熙宁初挈赀游南平,顾膏腴可取,遂家荣懿,自是赀产盛甲一乡。
孺人及笄,隐君谓家人曰:「四子一女,吾何忧!
女聪慧,当选所宜归」。
先是,允大父讳言亦至自武信,与隐君产业相颉颃,人目为赵、牟。
久之,两翁相谓曰:「资与武乃枌乡,今在异县,盍讲好焉」!
隐君以之才有文行,纳为赘婿,既而更治第,俾得自如,其实连墙若一家,逮析产,视兄弟一无厚薄,父母之爱笃矣。
孺人荣懿,舅姑处新市,相距一舍,旦暮未尝废起居礼,其可奉甘旨者榼致篮携,婢仆驰送,殆无虚日。
舅死,毕丧葬,念姑发已鹤,迎养于家,奉事不怠。
姑死,送终礼益厚。
孺人之夫天资洒落,无鄙吝态。
客至,未税驾,杯盘森列,实孺人内助,故不劳咄嗟。
孺人年踰三十,夫死,男女幼稚,族党有为势位者所撼,议以再适。
孺人守义甚坚,议者沮缩。
妾袁氏初亦欲求去,孺人令终制乃嫁之,此人情所难者。
嫠居四十年,冠昏丧葬供输馈赆各得其宜,逮今阡陌联翩,不失尺寸,是虽肯堂者能立,实自孺人遗训耳。
至若延士以训子孙,种德以厚基本,孤贫知恤,内外加敬,此里闬知之甚详,因不复录。
孺人享年六十有八,卒于正寝,实绍兴三十年四月十八日也。
生二子:曰允,曰充,业进士,举功名迟速未可量。
二女:长适进士牟蕡,先孺人十年卒;
次适进士牟蕃,后孺人三年卒。
孙男三人:康国、康朝、康世,嶷嶷可喜。
孙女五人。
允、充弟兄卜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孺人于轻难坝艮山下,实祔葬也。
谨为之铭曰:
为妇以孝,为母以贤。
有一于此,名胡不传!
兼而有之,奚以铭为!
德全名著,固无足疑。
铭之谓何?
久而不磨。
传者益远,知者益多!
奏乞诛鬼章元祐二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五
臣近日亲闻宣谕,欲留鬼章在边,以招其子。
臣等奏对,不若且令到京。
再蒙德音,三省、密院且更商量,止鬼章于沿路所到处,别听指挥
臣有管见,已曾录于文彦博已下看详,亦合上渎圣聪,具画一条件如左:
一、朝廷获罪人,若畏其子弟之强,防其雠嫌而不诛,则典刑废矣。
如梁乙逋之辈,假设获之,若有强子弟,则亦将费豢养矣。
若止欲存鬼章而招其子,则有逐件利害。
一、若存鬼章而招其子,必曰:我父之存,由我辈在;
我若皆往,则父子俱死。
如此,固无束身归朝之理。
若使复统部族,效力伸报,则鬼章常宜存在,忽然死亡,则适足以为其怨叛之资,却贻后日之患。
一、鬼章本非君长,止缘诱杀景思立而覆其军,干犯先朝罪大,而告于裕陵。
设若留之有用,尚恐不快神明之怒;
今留之无益,则告陵之典,乃是虚行。
一、鬼章今已七十馀岁,设使可系其子之心,亦无多日。
况更囚处异乡,忧愁寂寞,其死朝夕可待。
既死之后,其子必却归怨朝廷,虽谕以善终,亦必不信。
兼以解纷向罪人之子,深损朝廷威重。
若任其疑怪,则彼必曰:既误我降,而杀我父,则将怨叛有名。
一、存鬼章若不稍使宽足,则必无聊而死;
若使之宽足,则战士当星霜矢石之苦,皆有不如之叹。
一、鬼章自先朝以来,前后杀害中国兵将、蕃汉人民,万数极多,死者怨愤莫伸,其家孤寡穷独之人,恨不脔食其肉。
今得朝廷生获,日望稿街之戮,以快存殁之冤。
而得存养供饲,过于有功之人,徒使激愤幽明,有伤和气。
一、朝廷赏功,虽不系鬼章存殁;
然用命死战之人,见朝廷将其所获怒而诛之,则其心喜快若释,而养之则其心愤郁。
今大寇未平,尤当体察将士之情。
一、鬼章之获,本由熙河蕃将怨其害己,故对游师雄愤怒请行。
今既冒死获之,使其不得安心,亦恐惰其斗志。
一、交趾方欲妄起事端,若鬼章戮于京师,则四方易得传闻,交人亦将寝谋,兼使其他夷狄尊畏中国。
一、阿里骨见令兼篯来求鬼章,俟得然后纳贡。
若存鬼章,近边不惟阿里骨以不如所请,迁延为名,未肯纳贡,兼其辞已曰「鬼章在汉在胡一般」。
若今留之在边,厚加奉养,恤其羸瘠,则正行阿里骨之言,彼将示恩于鬼章之子,何暇复感朝廷哉?
一、诛鬼章则上可伸先帝之怒,其次可正朝廷之法,使夷狄知畏,又其次可雪踏白、南川之雠,增战士之勇,快人神之愤。
又可使阿里骨知朝廷果于诛恶,不敢侮慢邀求,早肯纳贡。
此一举而数利从之也。
论不当授鬼章陪戎校尉元祐二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五
鬼章自先朝作过,陷没将卒最多。
近日南川之围,杀害边人亦众,百里之地,为之一空。
边人素重怨雠,发愤往报,偶得擒获,昭告裕陵。
阿里骨失其强臣,亦便纳欸,既释先朝宿愤,亦快天下人心。
陛下曲示至慈,特贷其死,足使族类怀感,已是国家权宜。
今更命之以官,于事却恐过当。
伏惟陛下视民如子,赏罚至公。
今杀匹夫者,必就大刑;
杀众人者,乃获爵位。
不惟刑赏倒置,有紊典常;
兼恐被害之家,冤愤难诉。
人情天道,两皆有违。
伏望圣慈,特以臣言子细详察。
又言:鬼章曾授团练使,仍赐金带,尚自不顾恩义,谋叛杀害边人;
今一校尉,何足以收其子心?
若朝廷久远,要与一官,可俟他日,不必太速,以违人心。
兼已具劄子奏入,昨日同枢密院进呈,依已得旨与官,则恐臣言未能上动天听。
臣以备位宰执,叨预朝政,国之刑赏,尤当尽心。
窃缘鬼章献俘之日,亲受圣旨,令招唤其子归汉,或纳质之时,与贷生命。
后来鬼章并不曾肯依诏旨写蕃字招唤,口称我唯一死。
如此悖慢违命,朝廷尚贷其死,已是优恩,今更与官,恐伤信令。
所有枢密院关到圣旨,未敢施行。
刘舜卿回报温溪心文字,正用鬼章曾陷边将,及昨来犯边,且归罪鬼章,图得不见阿里骨罪过,未解今却与鬼章官爵。
即是今来朝廷不以为鬼章之罪,不唯赦阿里骨无名,兼使边臣失辞令,后难为应答。
又欲使阿里骨人使略见鬼章,止欲使知生存审实。
今既有文字来乞,则是彼国已知鬼章之存,今来人使自亦不消使见,却恐诱引,别生觊望。
勘会捉到西蕃大首领鬼章,昨引见日,奉圣旨候亲书蕃字招唤得结吭捉等归汉,或纳质时,与贷生命,仍免囚禁,令于茶场安下。
其鬼章后来虽写到蕃字到熙州,及阿里骨亦遣使诣阙谢罪,兼朝廷已降回诏讫,乞赐详察。
从义郎晏武翼郎秉义郎元亨敦武郎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六
敕具官某等:三溪之盗,汝实碎之;
累增其官,尚勤汝力。
画边花艺学澄州无虞县主簿御书院祗候马用可中岳庙令装界艺学南州三溪县主簿御书院祗候朱怀玉可东岳庙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三、《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执技于府,以劳自陈;
据其旧次,宜被推赏。
岳镇祠宇,具有职事,往服惟慎,毋自隳斁。
可。
罗殿蕃进马指挥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南宋文范》卷二五
臣窃见比年以来,川广收市驵骏,以给内外诸军,未尝有阙。
今来罗殿蕃创乞贡马,于祖宗故事元未之有。
此固陛下圣德休明,远人慕化,乐输方物,以示怀德,书之史策,诚为太平盛事。
然臣悾悾愚见,窃有所疑,敢摭其五事为陛下言之。
邕州旧与交人为市,每岁得马分给江上诸军
虽于诸道颇为烦费,然循习既久,民以为常。
今若创于宜州受罗殿马,又须于邕马不经由处合置新驿,州县受弊。
其事一也。
臣询之知马者,云马出夏国者为上,部落者次之,茶马司所买熙河马又次之,川产杜生马为下。
至于南蕃所产,虽外貌权奇,其实昂首而不能俯,每行三数十里辄已喘乏,徒为观美则可,以之战阵则又远出川马之下。
其事二也。
邕州所市交马,积有岁年,金帛酬之,不为不至。
然蛮人无厌,小不如意则愆期邀价,多以物货滥恶为辞。
罗殿蕃自云逐年亦卖马于横山,近与毗那国为仇,道路梗塞,遂由宜州
此一偏之说,固不可信。
安知其非交趾属部或与之有隙,借重中国以自救解?
或交人欲衅,诡为此计,异日得以归曲于我。
其事三也。
吕愿忠帅广西,贪功生事,招诱南丹州莫氏,使之纳土。
当时朝廷醲赏过于军功,而种类未补官者尚百馀峒,至今纷纭不已。
罗殿蕃欲入贡,乃因南丹遣山子效用晓报,则献马之计岂其素心?
将来恃恩望报,恐非莫氏之比。
其事四也。
邕州守臣例于衔内带安抚、都监提点买马公事,置司设属。
每岁买马,帅司又遣干官同莅其事,所费不赀。
宜州守光盛志在幸赏,若遂此请,将来必乞与邕为比,又增远方之害。
其事五也。
罗殿所称曾于咸平二年元祐二年以来自南平军入贡。
臣恭考《国朝会要》及《实录》,是二年间只有张罗二蕃入贡,初无罗殿之事。
臣窃详今来指挥,令广西宪司共议,如于边界不致生事及宜州置场委有利便,方许保明,可谓洞究利病。
然臣窃恐边隅之臣不务远虑,乘朝廷指挥颇向其说,必遣人深入蕃界,啖以厚利,今日以往,马必踵至,将来虽欲为之限约,固不可得。
宜州多事,必自此始。
正使岁得千马,何足以为天厩重轻,而令南方久安之地遂贻无穷之弊。
此臣所以私忧过计,不能自已。
伏望圣慈特轸宸抱,行下宜州,只依广西经略司所陈,今后遇罗殿蕃马入界,如愿中卖则令就邕州横山塞贸易,或系进贡则须令赍祖宗以来所获告敕牌印之类辩验,即许照旧例从南平军路入贡。
所有前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
泸州谯门记治平三年十一月 北宋 · 邓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四、《永乐大典》卷三五二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七
治平三年冬泸州新鼓角门
太守文思副使周侯以书遗绾曰:「泸为两蜀之藩,当百蛮之冲,夷汉错居,兵多事丛,宜有郛郭之严,官府之雄,以临边防而壮戎容也。
而郡居之门,迫隘嚣陋,与民甍接。
予自至官,即欲更之,政有所先,而未遑也。
去年冬,因岁成农休,基而新之,踰时而讫功。
筑为高门,其楼七楹,瑰材宏规,高明显完,长轩飞檐,翚如翼如。
江流下盘,山光四来,以威以安,非为观游。
盍为我书兴作之因,以贻后人」?
绾退念皇祐初入蜀,至和中过泸,凡泸之利病,粗知之。
今承侯命,因附其说,而为之记曰:控西南,五十有四州,国朝分为四路。
言边鄙者,在益则沈黎、维川,在梓则戎、泸,在夔则施、黔,在利则龙文、沈黎
维川、施黔、龙文,皆阻山带溪,梯危笮深,限隔辽绝,不闻疆埸之事。
惟泸之南川通谷平环,夷错峦惊,备无虚日。
朝廷既用武臣,而轻其权,皆知偷安幸赏,茍岁月之无事。
虽有长策深谋,然权轻势轧,莫获有所措置。
其保完边民,调视兵防经制备预之策,未为得也。
虽按察之官,益、遂之守臣梓、夔兵钤,皆通领之。
盖地远而职不专,朝廷非改弦更张,重其人而授之权,以控临之,吾恐诸蛮之为患,未易测也。
皇祐初守将非人,近夷跳梁,朝廷诏益、梓、夔发兵屯泸,泸民买夷之禾,给军之须,破伤流亡,十室九虚,为吏者曾莫之恤。
凡其私欲求索,公家驱迫,自若也。
今周侯之来,清以涤其污,宽以息其劳,明以究其弊,严以剔其奸,大抵招集流散,存恤茕弱,捍边之吏,不敢畏懦而欺昧,治民之官,不复刻虐而烦扰。
向所谓权轻势轧,诚不能尽侯策虑之蕴;
然观其条置更革,凡力之所能为者,莫不为之矣。
噫!
侯之为是门,取材于民之馀,取力于农之闲,所以藩维而制边陲,其为虑之深,可见矣。
因其笔而书其事,后之知言者,得以详考焉。
时治平之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宣德郎,守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泸州合江县兵马司同管勾兵甲公事、骑都尉邓绾记。
丘子中逸老堂序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八、《乐轩集》卷五、《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八
三溪丘子中,信愿之士也,架所居堂名谒于余,余懒思之,蹉跎两载,乃一面焉,曰:「永孚,得之矣,『逸老』何如」?
曰:「美哉!
俾余命之,未必到也」。
喜而举卮,请予赋诗,辞多戾韵,变而序之。
庄周四条,人获其三,若此二字,履之者鲜焉。
盖有可逸而不逸,夭劳以贪,而不与之逸;
有能逸而不逸,夭劳以贫,而不与之逸。
是故发垂素而身纡朱,望权贵之门兮趑趄。
廪禄岂无馀,惧一日之閒居。
自是以下,有可逸而不逸者凡几等,皆贪故也。
污莱之翁,饱焉则慵,斯须辍工,口腹奚充。
自是以上,有能逸而不逸者凡几等,皆贫故也。
余赋性疏野,每见高牙大纛,未尝起羡慕心;
兼少壮艰阨,图为今日计,非厚需于造物者,似能逸而易得也。
且念颜渊以退为进,有子不克读书,遣之樵爨,凡百简陋,庶无费力,以尽吾年。
然吾退虽猛,觉一鬼物执朴以随吾后,其进愈健。
是朴也无形,能潜入而敲人之中扃,东驱西迫,不容少宅。
其技无他,但汝益删其费,则吾益吝其资,俾常不足,汝能逸之乎?
吾见其甚可畏也,而又可笑也已。
子中纨裤之馀,然理生之具视前日损焉,而儿女之累系其心,嗜逸,势何以逸?
所幸岁月未央,若累止此焉,计毕婚嫁,犹及者希之前,使天祐其善而与之逸,子中非不能者。
歌于斯,笑于斯,弄诸孙于斯,有客焉来观斯序于斯,则曰昔人陈某所作。
其时嘉定元年日南至也。
避喧记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乐轩集》卷五
丘永言屡谓余曰:「旨哉贫也!
弟子不贫,则无此见。
贫亦何负于人耶」?
余默知其进于道。
庄周以造物者为大宗师,余谓造物者之诲人,亦无他术,贫之者其一耳。
彼其富之者,乃其不屑教之者也。
虽然,能受教者亦鲜矣。
丘氏子,其可教者耶?
富不如贫」,古有是语,其谁进于是耶?
其谁可与游于大宗师之门耶?
子从幼执《孝经》、《论语》从余以发蒙,时则其家为三溪温户也。
及长,有妻子,父死母存,鼎分旧宅,孟中而叔南,季得其北。
虽厅事堂室,季有其全,游观无所。
子从谓:「今爨无欲清矣」。
易置于旁壤后庖之旧壁。
果木交阴,面林泉而背市肆。
开窗为灶、为台、为墙,则萧然一亭焉。
不画不垩,命之「避喧」。
余笑曰:「喧方避子从,何待子从避喧耶」?
荅曰:「不肖不甘蔬粝,不羡布褐,则冒法寻喧而入,求醉饱鲜服矣。
鞭笞不恤,况于清议,安能静坐斯须耶」?
曰:「生之言然,前言戏之耳」。
故有时烹满锅,或作盐醯汤饼,欸延老夫,谈笑其间,而相与叹贫之旨也。
嘉定甲戌日长至,永言因请书其事,谨记。
耕岩亭十二咏 其三 丹溪朝霞 清 · 权万
五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一
霞气淡如烟,丹溪溪水间。
霏微转晕紫,朝日照远山。
孙宾老三池二首 其一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艺心田岁自收,天翁两眼月临秋。
近臣荐鹗方成表,吉梦逢刀遂得州。
吏术无多非问马,机心已尽不惊鸥
三溪便是,更欲武陵何处求。
无为照老三首 其二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记得三溪溪上春,瘦筇容我夜敲门。
一生几见此人物,十日九从师笑言。
閒得得来非有意,冷湫湫去若为论。
西山第一烟云窟,好驻高人雪月魂。
凤山八景用朱广文(丹渡晴帆〖此诗又载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清 · 觉罗四明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又载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丹渡
片帆遥挂晓风寒,划破丹溪雪浪宽。
高下势凌云鸟路,沿洄影倒荻芦滩。
烟生隔浦迷兰棹,雾锁长空失鹢翰。
六载饱谙尘海味,愿言西渡控归鞍(江宝钗编校)
裕州命下怅忆故山有作 明 · 王廷陈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梦泽集卷九
吾家村巷枕丹溪,野色平开万木齐。
昼卧云林啼虎豹,春随烟艇散凫鹥。
符从天上新分竹,杖忆山中旧策
早晚便应投劾去,鹪鹩元慕一枝栖。
朝散大夫楚州陈君墓志铭元祐四年十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六、《长兴集》卷三○
君讳向,字适中,世家睦州建德
曾王父瓘、王父嗣元。
至考逸,乃始以子荫为奉议郎
君幼疏敏。
方七岁时,奉议君病,家甚贫,母叶夫人日对之泣。
君曰:「独忧翁卧耳,我耳长大,何至苦贫」?
族人壮其言,知其必有立也。
嘉祐中,以进士策名,授婺州金华主簿,迁泰州泰兴县山南东道节度推官
熙宁中,迁著作佐郎荆湖北路转运司管句文字。
三溪蛮扰边,有荐君可任军事者,亟召见。
未至,复使归还于部,得豫边议。
蛮酋彭师晏、方达泰数猎官军,君驰即其居,以祸福譬解,邀其俱出,卒得师晏归。
检校秘书丞司农寺句当公事多日,更加开封县
赤县惟南部为剧,君治涉岁,献至者三。
以婆荆变事,擢知辰州沿边都巡检使
缘军事得对,所陈多称古,人谓自皆一升,而君独以亲辞。
后复以常平事入见对久之,上顾曰:「辰州不足累卿,当委以一路」。
提举淮南常平事,未行,改治府界,赐五品服。
尝行部抵陈留佛寺,夜未半,闻垣有淘淘群人声者,起烛之,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
君恻然哀之。
明日,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葬之。
即日报可,仍以君总领
凡得遗骸八万馀,每三千为一坎,皆沟封,什伍为曹,序有表,总有图。
规其地之一隅以为佛寺,岁僧寺之徒一人使掌其籍。
君能推朝廷之惠及于朽骨,则其所以全养生身者,可以知君之仁矣。
是时新下令,官曹非公事无得使役人。
君集旧法,尝一使吏,有司遽按君犯法,当免官。
上察其情,止降一等,差点检府界京东路冗役。
数月,会复尚书省官,除度支员外郎
永裕陵建,君以本曹兼擢京西路转运使,典治陵寝。
时工徒集于陵下者以万计,当盛夏,井饮不继,徒多暍死。
君为疏洛水注之陵下,士卒蚁附而汲,酾布百里,无复瘨暍者。
予时客襄汉,闻里巷间歌吟其惠,今乃始知出于君。
从虞主还,复归为郎官
久之,出为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
坐举所部官不应格,徙知楚州
奉议君丧,君扶柩归,哀毁且病,至真州疾遂革。
君自秘书丞三迁朝散郎,勋轻车都尉,寿五十有三以卒。
夫人叶氏,文安县
子男四:忪、恪、恬、悟。
忪早世。
恪为饶州司理参军
女子二,信州司理参军曾仔、齐州司户参军徐处仁,其婿也。
诸孙男子三:居易、居仁、居厚。
元祐四年十月甲子,将反壤于润州丹徒长山之白云冈
载有日,恪来求志于某,曰:「不患无所传于后者先大夫,患无以传者恪也,敢以此请」。
某与君姻家,宜知君为可信于后也,为之次其事而铭诸其墓。
铭曰:
显显江西,屡以才试。
譬彼大车,当骋而踬。
寿踰中身,岂曰不延?
如公之仁,谓宜百年。
巉巉长山,左冈前陌。
没而有归,是惟公宅。
张吉甫墓铭绍兴十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九、《󲦙云文集》卷四
宋绍兴十一年岁在辛酉八月初二日南平张吉甫年六十八,卒于正寝,将以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葬光宅里实合市之东瀛山下。
其子宿五百里抵恭之乐碛,丐铭于其友冯某甚力。
某阅其行实当得铭,又与宿初相识京师,定交迄今二十年,铭不当辞。
公讳商,吉甫其字也。
曾祖某,祖某,父某。
其先本长安,唐末宦,乱不能自还,居普州龙归镇
祖徙怀化军
熙宁间南平军怀化废,今为南平人
公性至孝,始生而父已卒,皇祖妣、皇妣在堂四十馀年,公事养尽力。
皇妣常疾病,公年未冠,割股膳以进,病愈。
事著闻,郡县旌异。
有姊孀而贫,公迎之敬事于家,事大小必请,终其身。
乡党朋友急难,公赴之惟恐后。
亲族之贫不能嫁娶,死不能葬,公任之凡百馀家。
所居三溪之南三十里,有大溪当行冲。
溪出两山间,至是为石梁,益湍急,不能五十步,斩为崖,悬注而下。
涨,行人绝悍流,力不能与水争,一跌立碎崖下者,不知其几何人。
公捐百金,顿为石桥,涉者如遇枕席,利无穷也。
呜呼!
今世大夫士食天子廪稍、职民氓,顾偃蹇傲嬉,民瘠瘵不加省,甚者蠹败椓伤以为利。
公在畎亩,而得施一乡,茍利人,虽大有所费,捐不顾惜,其贤何如也!
公读书务通大义,方伎小说,古今词章,多记诵。
宾客,客至饮酒弈棋,阅月不视家事。
静重绝臧否,待人虽稚孺加谨敬。
娶冯氏,生二子,长曰宏,次曰宿。
一女,适进士瞿洵武。
宏与瞿氏女皆先公卒,宿中绍兴五年武举第,今为承节郎
孙男七人,、桴、𣏣、枢、楫、杞、栝,楫后公一年卒。
女孙二人。
初二子之生也,公慨然曰:「商水簪绅,落穷荒,堕废先业,幸有子。
贤否在所始,起坠绪、续前光者,顾不在兹欤」?
又曰:「出入六艺之文,泓然深邃,发于事业者,则时之选。
决机应敌,定封侯之业不旋踵,亦吾之好也」。
乃命宏曰「惟汝文」,命宿曰「惟汝武」。
又曰:「前人声勋在简册,汝之学肖古人,则踰今人有成矣」。
宏长为名进士,三冠选举,不幸蚤死。
宿官东吴,会金人归我河南,朝廷应之。
事剧费大,且疑信未定,有司多择果敢有术略者自从,而宿在选。
然施设未著,其必有待未艾也。
率要二子,略如公之志云。
铭曰:
爵弗及,以仁则尊;
寿有止,以子则存。
室之幽,而昭以斯文。
死而无憾者,其孰如君乎!
乞酌定买马资次奏绍熙元年二月 南宋 · 杨经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八、《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二(第八册第七二二七页)
四川茶马司每年收买宕昌、阶、文、黎、叙州南平军等处战马,应副三衙并沿江诸军。
缘从来未有一定资次,以致所买之马久住务中,其取马人未到司,或取马军兵拥并前来,住程已久,却无马可发。
欲行下茶马司,酌量道里远近,月日先后,并马数多寡,立为资次,结罪缴申。
候见允当,乞劄下诸军,依期差拨官兵前去请领,庶几整办,郡县亦不虚费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