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故右谏议大夫赠工部侍郎沈公神道碑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五、《无为集》卷一二
沈氏之先,出于周文王之子聃季,食采于沈,因而命氏。汉光禄勋戎徙居会稽之乌程,后改乌程为吴兴郡,故沈氏以吴兴为望。由汉以来,世为右族。宋有庆之,梁有休文。至唐润州司兵参军岌生愉,为怀州都团练判官。愉生僎,为同州冯翊尉。僎生师举,为太常协律郎。师举生籍,为衢州常山令,讳籍即公之高祖考;越州剡县丞讳德饶,公曾祖考也。海州朐山令讳仁谅,公祖考也。赠工部尚书讳平,公烈考也。太夫人胡氏,封安定郡太君。自朐山令徙居历阳,今为历阳人。源流深远,庆德相承,笃生良臣,器识宏博。公讳立,字立之,少孤,力学,事母至孝,鞠育诸弟,率以懿行,乡闾耆艾推以为法。文词敏瞻,场屋有时名。天圣中登进士第,历任桐城尉,畿县主簿,知绩溪、洪雅二县,通判寿州、益州,知池州、杭州、越州、江宁府、宣州、沧州。入为三司户部盐钱判官,判都水监。知审官西院。出为淮南转运副使,两浙、京西、河北都转运使,充江淮两浙荆湖六路都大制置发运使,提举商胡埽,提举崇禧观以老焉。由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历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兵部郎中、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右谏议大夫,赠工部侍郎。公自初任,已能夙夜勤职,廉义自持,孜孜民事,以报国家,故所至郡县,为部使者,皆以才称。公尉桐城,盗不入境;主畿内簿,吏不敢欺。治小邑皆兴学舍。在商胡,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曰《河防通议》,世之治河者取以为据。尝遇苏湖大水,民多艰食,公为发仓廪,出馀财,选择部吏,分主赈贷。时诸县有率大姓出粟为助者,公曰:「官廪充牣,乌用扰民」?悉还给之。若积粟之家能自贷借下户者,候其丰岁,官为理偿,民以为便,存活甚众。初,领朔方漕,陛辞日,英宗皇帝曰:「知卿用心公家,故召卿经画边事,慎勿张皇」。公遍历边郡,经度处置,人不以为疑,盖能承上意也。公总外计,旧号冗剧,施设皆有条理。于是纲吏绝侥倖之望,疲兵无冻馁之苦,金帛丰羡,仓廪充溢,天子闻而嘉之。因奏计,上从容慰谕云:「知卿素有才力,更宜为朕用心」。及存问家属、诸子次第,续遣中使赐中金二百两,以优其劳。镇金陵日,上曰:「以卿清慎公勤,故以重地委卿」。问所藏书,令进所编《名山都水记》三百卷,并家藏书目,乃赐诏书敦奖。公为北朝正旦国信使,是岁契丹行册礼,遣傧介曰:「能同虏中百官之服,则入见;不尔,当叙班门外」。公正色曰:「远衔君命以通两国之好,安可门外见耶?顷者迓北使到阙,会本朝讲元会之礼,亦未尝命北使易衣冠。常礼,不可遽易」。虏人无以答,遂以常服入焉。使还,赐金紫,旌其不辱命也。公尝撰《茶法易览》,具述茶之利害,于今者以为令。熙宁二年,当转对,力言邪正治乱之道,语甚切直,识者知其所存。公事三朝,白首一节。生平乐经史,手不释卷。自奉甚约,其稍廪之馀,皆供纸札之费,故藏书埒于内府。累降中旨,就其第传录,以补官书之阙。自元献晏公而下,卿士大夫有歌诗序记百馀篇,以美其嘉尚。既退,归历阳,尝曰:「吾起家寒素,仕宦至两省。藏书三万卷以遗子孙,年馀七十而支体康宁,是无一不如意也」。惟日与宾朋诗酒为乐,所著《名山都水记》、《茶法易览》、《河防通议》、《盐筴总类》、《贤牧传稽正辨讹》、《香谱》、《锦谱》洎文集共四百卷。公治家有法度,教子有义方,故内外雍肃,诸子笃学,所至有能声,皆其善教之致也。娶夫人吴氏,封濮阳郡君。继娶夫人董氏,封仁寿郡君。男六人:长安国,次安民,早卒;次安道,次安上,次安节,次安礼。女四人:长适进士朱延之,次适宣州旌德县尉曲师德,次适秘书丞裴维甫,次适濠州司法丁源,并早卒。孙男十四人:庆孙、寿孙、孝孙,并试将作监主簿;馀尚幼。孙女三人。公既薨,枢密直学士钱公为铭,以纳于圹中。其后乡人耆旧怀公之德,过公墓下,则肃然致恭。其孤请予文以书于碑。其铭曰:
沈氏之源,浚于吴兴。会稽东阳,令闻继承。逮于朐山,政肃典刑。德积庆馀,我公以生。起家文儒,策科帝廷。筮仕甸畿,夙夜靡宁。宰牧观风,若权在衡。进秩侍从,始终不倾。会计内外,转输富盈。孝友于家,接物信诚。利在邦国,爱均编氓。典领都水,浚治有经。民乃奠居,以耨以耕。审官进贤,公哉黜升。奉弊出疆,烨烨旄旌。华服不易,宪度是凭。不辱君命,正色虏庭。书载史官,炳然丹青。功成愿归,请符金陵。天子曰嘻,诏其屡登。昌言启沃,衮章其荣。惠浃政行,镇移宣城。囊封乞身,挂冠林坰。天子念劳,嗟其颓龄。俾奉琳宫,燕间紫清。归老历阳,锦绣耀荣。稚耋驩呼,豆觞出迎。公还旧庐,乐康且宁。书三万卷,充屋架楹。以示子孙,不传金籯。寿乎有穷,不朽者名。民怀其德,烹牲荐馨。道左丰碑,信辞是铭。
句 其三 北宋 · 王韶
押歌韵
涂山广大纳万国,帝禹于此分江河(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八)。
天章阁待制郭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九、《忠肃集》卷一一、正德《大名府志》卷一○
郭公讳申锡,字延之,大名人。天圣八年以进士起家,释褐瀛州河间县主簿。丁父丧。服除,调苏州长洲主簿,以亲嫌易常州晋陵尉。邑民告贼杀其弟,公案之,其哭不哀而色惧,械付狱,果自杀之,民夸为神明。移永宁军博野县令,用荐者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深州束鹿县。通判雄州。会河决商胡,故相贾魏公荐知博州。垫溺之后,岁饥盗起,获系填狱。公曰:「良民失职至此,请以轻典从事」。诏许之。因招集拊循,流亡来归。妖人王则反贝州,调发佐军为诸郡最,玺书褒谕。贼平,民犹以习妖告讦,公谓污俗未革尔,多从末减。有戍卒谋乱,取其首恶刑之,馀置不问。仁宗阅奏,谓大臣曰:「小官行事能若此」!嘉叹久之。以尚书屯田员外郎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大臣或不便之,会庆州有滞狱,遣公就鞫。既还,复以非职而言,戒敕之。由是显名。盗发濮州张郭镇,执通判井渊。以公知濮州,赐五品服,至未逾月,灭贼。徙遂州,未行,召为侍御史。会灵容议复作,公上疏曰:「古者兆四望于四郊,山川丘陵,各因其方坎坛而无位貌。今裒方岳之神,庙食京师,非典礼。殆天废之,宜勿复」。未几,充言事御史。侬智高寇广南,帅臣欲藉兵交趾。公言:「小丑窃发,不时荡扑,更不须启四夷轻中国心,不可听」。迁刑部知杂事,判大理寺,吏部流内铨。贵妃张氏薨,赠后,议礼如嫡。公曰:「位号尊卑,死犹生也,不容僭渎」。请下议者去其非礼,由是多所裁正。论狄青除枢密副使,赐第、官二子恩过优,曹彬平江南无此赏。且智高尚在,边境未宁,宜慎赏以励有功。宰相妾张氏杀其婢,开封府鞫治阔略,公请移别狱。上优大臣,弗许,争不已,因劾开封挠法,宰相竟去位,府官吏多罢者。翰林学士欧阳修、韩绛以论斥时政求补外,公曰:「二人名臣,官在左右为重」。得俱见留。至和中,契丹欲遣泛使议事,公言:「河朔财匮民困,吏茍简旷职,军旅不练,甚非所以建威消萌」。上嘉之,赐三品服。明日命为河北体量安抚。传至部,阅吏甚无状者黜数人,事所废置不一。归,条备边大务十馀章,多见纳用。拜三司盐铁副使,迁右司,充契丹国信使。嘉祐二年,塞六塔河,与河北转运使李参典其事。初,皇祐中,议开六塔,使河东行,公言其非是,后果不成,东北被其患。至是议塞,而参意异,诏罢参。公因疏参他过,坐知濠州。丁母丧,服除,知滑州。拜直史馆、知江宁府。转礼部郎中,知沧州。英宗即位,迁户部。未几,复召为三司盐铁副使。入觐,首言沧州北近边,东循海,至青州殆千里,无障塞之阻、节制之统。谓宜以州建帅府,分河之东六郡隶之,为一路。下其议,议者是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兼京西南路安抚使。今上即位,迁左司。军士赏赉,或以不足,欲贷之民。公发封桩钱益给之。僚佐以文为言,公言:「有责守臣任之」。省符至,如公画。从河中府召还,同纠察在京刑狱,判太常寺兼礼仪事。知滑州,请补北京留司御史台,改左谏议大夫就判。二年,连请老,遂拜给事中,以待制致仕。熙宁七年五月八日终于私第,享年七十七。累阶朝散大夫,勋柱国,爵文水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公资安和而内刚不茍,自奋苦,有志于当世。喜待士,推挽廉畯,人不可干以私。自奉平约,虽贵显不易其度。守九郡,政明而下肃,人不见其所以为者。狱之隐微,于谈笑间得之。累官言路,自以遭人主眷纳,遇事必尽言,虑远而力彊,无所回忌,有大体。嘉祐中霪雨,诏求直言。公言:「陛下享国久,皇嗣未立,人望无所属,天下事宁复有大于此者乎?愿推大公,早于宗子有所择,以定国本。一雨沴未足以为忧」。上与论政,有焦劳愿治意。公曰:「股肱得其人,则陛下处于无所为可也。愿止以择宰相为事」。上高其说。尝谕之曰:「人臣为小吏时,多喜奋击论事,至稍用则缄默,是资言以进尔,朕所弗取。若卿可谓终始不二者」。公顿首谢。雅喜论兵,尝著《边鄙守御策》,叙边外山川风俗为详。种谔取绥州,公以谓「贪尺寸地,使国隳大信,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又请捐前故,许其子袭爵以示怀柔。尝对上曰:「二寇赖岁赐金币以为国,数渝盟非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塞,不要功生事,则无寇患矣」。退休与宾客语及边事,辄慷慨喟叹,忘其身之老也。曾祖简。祖晋。父悦,赠工部尚书。母李氏,封仁寿县太君。娶李氏、陈氏、吴氏,封江夏、颍川、濮阳郡君。子三男:仁约,大理评事;义方,太常寺奉礼郎,早世;礼立,守将作监主簿。五女,博州博平县令贾行先,陵州仁寿主簿李奎,永州祁阳县尉巩固,湖南转运副使、太常丞、直集贤院蔡奕,兴国军永兴主簿宋文虎,其婿也。孙男三人:志经,试将作监主簿;秉德,慎行。女二人。明年十一月二日葬公于大名府元城县孝义乡感义里之先茔。三夫人祔。铭曰:
远矣郭氏,出周姬宗。武封诸弟,虢叔有功。地入于郑,至于平王。邑以阳曲,继绝存亡。转虢曰郭,后所以氏。支微派迁,大家于魏。煌煌代公,相唐元勋。惟文水侯,实其后人。侯有志学,善养而用。惟精惟深,罔释弗中。谏官御史,前无彊权。善善恶恶,皇惟其言。谓仕不显,论思左右。谓志达乎,泽未下究。进退直道,不辱其身。有善有施,在其子孙。有思在民,有誉在士。兹谓不朽,昭于千祀。
赠崇德县君任氏墓志铭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六、《长兴集》卷三○
奉议郎曾君之夫人任氏,其先定陶人。殿中侍御史、赠秘书监惟吉之曾孙,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吏部尚书晓之孙,龙图阁直学士、尚书户部侍郎、赠吏部尚书颛之子。其君子名某。夫人归曾氏,三就馆。其一男子也,定州司户参军谌。女子之存者,适前进士申道。夫人年二十有七而捐其孤,以夫秩应封赠崇德县君。元祐元年十月甲子,奉议之丧襄事于濠州钟离闻弦乡之泉涧村,将举夫人而祔焉。子谌始走伻,告某以卜墨而请铭以塴。予以谓人之生,于其所无事,则虽有墨、赐之智辨,其美名大节生不见之于身,而又无考于其后者,可胜数哉!况闺妇室子而又不幸零落于总笄之年,而求其有卓然显闻之行,虽惷子知其不获,则又何考焉?然则夫人在家,而父母昆弟无违志,既归,则宜其家人,而子有立,是亦足知夫人其略概矣。丞相宣靖鲁公,于其君子,叔父也,闻夫人有善行,必以告其族人。曾为法家大门,处之能无憾于礼义睦姻者,宜其为难,而尊者取之其善以令其家,可矣,其无憾也,予其铭焉。铭曰:
居之而安,处之不烦。不观其常,观其所难。世公之家,族大事难。夫人之贤,吾以此占。奄忽即世,曾未壮年。整者善骞,颖者易刓。非茍靳之,在理则然。吾焉归穴,呜呼夫人。
福严禅院记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四、万历《崇德县志》卷八、嘉庆《石门县志》卷九、《嘉禾金石志》卷二六
佛无二道,末有禅、律,道异徒别,而居亦判矣。崇扉闯然,钟倡鼓和,圆顶大袖,涂人如归,环食列处,不问疏亲者,谓之十方。人阖一户,室居而家食,更相为子弟者,谓之甲乙,甲乙非道之当也。朝廷之法,缘人情而治人,大约不欲扰动,而卒要之以公。故制曰:其徒愿为十方居者,官听之。近世稍稍有请者,公道之胜而徒之相向也。崇德介馀杭、嘉兴之两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五代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箓重熙,号命丕冒,祥符始年,改赐今额。历年虽多,有徒居之,独廪自宇。皇祐庚寅岁,主者志洪率其属僧愿为十方。县为之告于郡,郡谨用朝廷之法,即许之。其年七月,县令命僧曰处成主之。成未几弃去,而县亦新令尹矣,又择主曰继式。成、式禅者,而皆出于十方居中,论议招纳,皆不戾公道,而其徒归之。人睨其道之胜、而徒之归如是,而众亦向。钟鼓而食,斧斤而居,求于人皆乐然与之,惟恐不及。予居嘉兴,小舟及其门,不远二舍。尝游于院之甲乙时,若像而殿,若聚而堂,苔沿甓陨,圮坍不支。后三年,游于式之时,前之草莱则兰若矣,前之瓦砾则金碧矣。地非特胜也,人非始尚也,道之公而主之者亦才也。噫!天下之事不独是,废兴之由未有不系于公不公、才不才。公道未尝亡,才固不少,顾择之举之之道何如耳。始,成之来,乃见命以记,作而未成。成之后会式,式复以请。院之废兴,则所目击者,因兴感以及人事,遂不愧而为之辞。时至和二年八月一日,宣德郎、试大理评事、权雄州防御推官陈舜俞记。
按:《至元嘉禾志》卷二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合肥李天贶朝请招钟离公序中散吴渊卿长官洎予同饮家园怀疏阁 北宋 · 郭祥正
一阁横空连野水,久客归来洗双耳。
二疏虽解散黄金,家园未必临清泚。
坐见纷纷烟雨入,千里潇湘画图湿。
鱼鸟相忘蒲荇深,两岸桃花为春泣。
钟离辞荣已三品,吴令早休今八十。
我亦弃官姑孰闲,邂逅相过手重执。
阁前旋解青板船,呼童移棹选清渊。
四人白发笑且饮,岸人疑是商山仙。
亦如贺监在东吴,醉下山阴弄镜湖。
月色莲香迷近远,且要李白骑鲸鱼。
古人今人乐如此,出处无瑕傲生死。
君不见功成不退人,重著蓝衫脱金紫。
元祐日记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晚与开、育诣右相,则阍者远已见拒,云今日不见客,深疑其有谓也。与二君至宝胜,火气满面,寺居既迫狭,帷帐亦萧索,惟邓、陆及余三人者至。又访邓、陆而归。季谦得告,邓方据几挥笔,如属藁者。是夕锁院。庚辰,垂箔崇政。朔班起居毕,移班常起居,文德吕左丞押麻。蔡揆以本官罢为观文大学士、判陈州(不迁官,不加食邑。),司马门下迁左仆射。宣制毕,微雨,闾巷翕然,云司马雨(邦直云:典午密荐持国代己,恐除作门侍。降诏谕右相,以异省无嫌。)。辛巳(惠卿扬州,景温宝直、太原,唐坰濠州,陈师锡无为倅,霍翔太平观。),热。舒、范二丞入,晚同开、育见新相司马公。顶光帽而坐,气洁清而莹,精神康安。云足肿,疮面大如手掌,黄水出未止,足弱无力,未知何时可出,更闻新命。戊子,昭宪淑德忌,西閤东门慰,退景灵行香,当设食。访杜䜣、孔宗翰、郑穆,刘攽卧内,云两脚脱去两皮袜,卧而言,皆名理之谈也。己丑,闻于进邸追取蒋之奇告(内批。夜,大风雨。)。庚寅,中伏。早,出西城凝真观,同次中别舜卿于长庆。长庆,杨太后父母坟寺也。初斸地得龟蛇,因于寺东建小观,设真武像,今俗以寺为龟儿寺,观为黑杀观。观后以水,移在寺西南隅,隔一垣尔。季谦解舟。辛卯,六参潞公乞面,退至都堂。晚,见厚卿。壬辰,天贶节假。晚,晤谢子敦、刘兖州、叶祖洽等。癸巳,批问王存因何除枢密直学士。璪甚挠,引惠卿向除大资政,以服未受,后再除为对。甲午,垂箔,潞公、司马公、吕公皆门谢封赠及加俸。潞公初特班,升殿同奏事,奏事少顷,三省、枢密先下,潞公独留身,出一劄子奏对。
濠州七绝 其一 涂山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濠州七绝 其二 彭祖庙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濠州七绝 其三 逍遥台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佳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
濠州七绝 其四 观鱼台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濠州七绝 其五 虞姬墓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濠州七绝 其六 四望亭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鹜换新铭。
濠州七绝 其七 浮山洞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涂山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送李仲益及第调濠州司户还钱塘 北宋 · 李之仪
忆昨西湖弄烟月,玉面少年搔绀发。
六月正午断人行,坐上无风不觉热。
长安尘沙五月尾,汗透纤絺甚悬水。
相逢惝恍秋已深,冰骨令人冷如洗。
吾家谪仙应已朽,采石风流谁可后。
却恐骑鲸下紫霄,斯人岂是人间有。
春风标名冠礼部,睥睨英豪皆培塿。
三月飞花试集英,笔下光芒射斗牛。
共说唱名须第一,人事天时良可必。
大任先当益未能,何谓扬雄老终吃。
沧溟汹涌百怪见,鲸鬣虬髯岂难辨。
莫谓卑飞遽自陵,功曹曾是将军愿。
集贤学士文章旧,平日追随今太守。
到日应须倒屣迎,还闻下榻南昌秀。
濠上观鱼鱼正跃,携手何人知此乐。
妙处期君向上求,可笑蜗牛争两角。
和子瞻濠州七绝 涂山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和子瞻濠州七绝 彭祖庙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长说先师似老彭,共疑好学古书生。
不知亦解餐云母,白日登天万事轻(自注:山有云母,云彭祖所采服。)。
按:山有云母,云彭祖所采服。
和子瞻濠州七绝 逍遥堂(庄周墓上祠堂也)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按:庄周墓上祠堂也。
和子瞻濠州七绝 观鱼台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和子瞻濠州七绝 虞姬墓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
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