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官员滥请受袋盐息钱事奏淳熙十六年九月 南宋 · 钱端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四三(第四册第三二九五页)
窃见淮东诸处盐仓支发袋盐,依元降指挥,每袋于客人名下收取别纳袋息钱肆百肆拾文,专一应副盐事官兵请受、吏禄纸札船运脚乘等用。
年终有馀,起发赴镇江府桩管。
近年以来,添差盐官不釐务官请受,于上项钱内支给泰州二十六员,高邮军一十六员,通真州六十三员,每员月请百千上下,积岁累月,必当侵耗盐本。
送清瑟赴白门秋试即席用秋岳见怀韵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三
大壑日夜流,不悴孤云意。
关河自莽苍,安知人代异。
旧年寒食长亭道,与君同藉春湖草。
扁舟南渡水如烟,六朝事去青山好。
相携芒屩不相离,隋苑落花翻酒旗。
犀渠乍息锦骢卧,踏歌繁过承平时。
海陵风物胜,一往令人忆。
浣溪本野夫,姓字争能识。
诸侯高宴醉如泥,布衣数客才名齐。
袁家亭子饶水石,层楼独让元龙栖。
绮窗曲巷恣欢游,明珠暗买装搔头。
扬州佳丽人最说,红牙粉队知谁优。
夹岸芙蓉送君别,月明十里无箜篌。
孤帆秋傍瓜洲出,虎丘坐石霜华密。
竹枝调笑轻薄儿,满城颜色纷相失(清瑟有《吴门竹枝词》。)
杭州箫鼓自何年,西陵摧为田。
啼莺声断子规老,残杨昨夜摇哀蝉。
江左壮行当复尔,九天鹰隼翩难止。
奏书初绾会稽纶,负弩争看邛笮使。
东南兵气豺虎多,雕戈塞满铜驼址。
治安早雪贾生涕,理乱肯掩隆中耳。
云霄一羽君穿札,林风我恋莼羹滑。
公等驱驰吾枕高,苍生眉列需人察。
寿王养和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押有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四
我从海陵遇王叟,客中药裹不离手。
杜陵肺疾长卿渴,爱有华陀丹自肘。
一别风尘江海长,京雒相看七年后。
平生多难感飘蓬,几日少年今老丑。
天涯春雨檐花落,开径迟君与君厚。
寒暄往事各稠叠,脱粟空斋坐立久。
贫闺伏枕病且愁,君言男子祥非偶。
珍重频携圭匕至,惊喜爱望无不有。
此意古道照颜色,末俗知君重交友。
同时卿相称故人,患难情多堪白首。
唯余性拙甘坎壈,一日风波满人口。
叔夜成书缘懒慢,灌夫使气因杯酒。
君言神听自和平,廉蔺回车两无负。
余虽薄劣愧难承,亦佩斯言如琼玖。
鲁连岂爱黄金赏,渭城遽折青樽
南极一星兼少微,殿前割肉归遗妇。
瓜步秋生拍岸涛,莲峰玉濯如船
但能活世即神仙,未须服食求黄耇。
吾门敢觊高于驷,苍生宝畏罹阳九。
唯君隐德是吾师,至道廓然群物母。
明年携雏拜床下,君其开颜酌大斗。
醉蟹泰州人瓮贮甘醴,投蟹于中,听其醉死,谓之醉蟹。味极佳)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一
霜天稻熟郭索行,双螯拗折香珠粳。
经旬饱啖腹尽果,团尖脐结脂肪盈。
忽然被擒请入瓮,方忧炮炙浑身痛。
谁知甘醴已满中,送入醉乡黑甜梦。
醉乡岂怕灭顶凶,餔糟啜醨酒池中。
既非人彘投厕溷,何必醯鸡瞻昊穹。
沉酣三日不复醒,米汁味已透骨融。
食单方法有如此,物不受伤人得旨。
休悲彭越遭醢冤,且幸羲之以乐死。
逃荒叹丙寅 清 · 赵翼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八
下河流民如飞蝗,过江阵阵来逃荒。
此荒不是天降割,请为泽国缕述详。
淮黄交汇济漕运,关楗专在杨家庄。
上游洪湖淮水,向藉淮清刷浊黄。
黄之尾闾不畅泄云梯关海口),乃反倒灌湖中央。
湖积河沙渐淤浅,岂能兼受二水强。
高堰长堤惧涨裂,旧有石坝救急方。
何当五坝悉放溜,保堤弗顾民命伤。
下游虽有泛光及甓社(高、宝二湖名),建瓴势下何能当。
稽天浴日涌白浪,南关车逻尽溃防(二坝即泄湖水入下河处)
遂令下河十州县泰州东台盐城阜宁兴化等处),尺田寸宅皆重洋。
灾民即在此中住,大半已葬鱼腹僵。
倖得脱者始到此,焦皮裹骨赪尾鲂
其来渐多胆渐壮,十百结队担箩筐。
先瞰高闳金屈戍,次及市阛木仓琅。
就中岂无良家子,亦复相逐为披猖。
索米不劳书帖乞,求钱似责左券偿。
居人被扰竟罢市,大街可射箭穿杨。
有司不敢下令逐,稍给资斧遣出疆。
问官使我何处去,纥干山雀空回翔。
我闻青州富彦国,流民来辄大发仓。
兼行劝分各出,五十万命尽起僵。
呜呼此事难再见,徒誇邻壑策较长。
虽然此事即再见,亦只可暂不可常。
青州赈荒数月耳,明年麦熟各返乡。
下河今无乡可返,陆沉家已入混茫。
明年高堰恐复泻,万手莫障狂澜狂。
他乡故乡总无路,惟有待毙祈早亡。
河干露坐默无语,岸土尽湿涕泗滂。
沈嘉则海陵于高生之往也作绝句寄焉 其一 明 · 余寅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白发毵毵映水遥,一生长寄木兰桡
蓬莱山下深无极,闻道年来只及腰。
沈嘉则海陵于高生之往也作绝句寄焉 其二 明 · 余寅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后夜长虹下烛溪,寒江不动万峰齐。
楚天只在繁星外,一望同君一倍低。
上书重谏吴王 西汉 · 枚乘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文选卷三十九
昔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莋之塞,东当六国之从。
六国乘信陵之藉,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
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
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
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莋,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
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
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
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富实于天子;
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
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
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
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
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
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
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
鲁东海绝吴之饟道;
梁王饰车骑,羽战射,积粟固守,以偪荥阳,待吴之饥。
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
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
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
张韩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
大王熟察焉!
泰兴道中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县郭连青竹,人家蔽绿萝。
地偏春事少,山迥夕阳多。
暗水批崖出,轻舠掠岸过。
传呼细扶柁,吾老怯风波。
泰州使君陈莹中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当年贤路杂薰莸,叹息诸公善自谋。
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
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
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
通州贡院 南宋 · 王应凤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直隶通州志》卷一九、《江苏金石记》卷一八
古者诸侯三岁一贡士,大国三人,其试之于泽、于射宫,匪直以言扬也。
国朝仿汉唐之制,专以文字取士。
通为淮左望郡,三岁大比,登名者三,仅如古大国之所贡。
政和二年,以浑化增十人,至今夸诩,号利市州
中兴以来,贡额才及所增之数,密迩圻辅,陶化染学,文物益彬彬矣。
咸淳四年六月辛巳郡守侯弼新作贡院成,以图来请记,应凤不敢辞,则以问于侯曰:「昔尝读程文简公三贤堂记》,则知通之有贡院久矣,不知废于何时。
今日之创因旧而新之邪,抑改作邪?
且其地焉在」?
「昔州治之东有水四周,自风云路而入者,淳熙中蒋侯雍所建也,其遗址今在壮武营中。
逮于嘉定文惠乔公来守是邦,病其湫隘,遂迁于州治之西溪紫薇旧宅,光孝塔峣然表于东南,因以为文笔峰,题其额者魏楼公也。
嘉熙戊戌南宫名第,郡士得其五,时乔公实押敕,视政和为尤盛。
淳熙壬寅,疆吏不戒,几不为郡。
越九年,贾公以衮钺来,旬始克往,城以有宁宇。
先是,举场附于南徐,或寓海陵,其复试于乡,自宝祐乙卯,始即頖宫布几席,从权制也,士不以为便。
兵部尚书李公建阃之九年,海冥淮清。
得以暇日,固保障,备械用,文事武功不可偏废。
昔岁之控于大阃,更试于总制之虚廨,盖嘉定贡闱之旧。
然终非久远计,乃相攸高爽地,得郡之蔬圃焉,东北枕海山楼,可以开云梯之武,南则浮图屹立,可以继慈恩之题。
重门罗棘,有堂、有厅、有庑,糊名易书,次舍严密,为间者八十有八,民不知役,踰月而成。
鹄袍鼎来,文气自百,鼓行事雄,何止一助。
是非弼之能也,亦惟怙冒天朝之福,禀承统府之命,讫就前人之所未为。
且将去矣,子其为我书之」。
于是作而叹曰:今之吏,凡簿书所不责者谓之不急,况剖符于并边者乎!
侯于是贤远于人。
惟通濒江枕海,带连吴会,盖陈忠肃、任忠敏之所尝居,王文惠、赵康靖之所尝治也,游于斯则郑毅夫,仕于斯则刘伟明,文采风流,衣被到今。
若时先达,直馆吴公以谏诤显,京曹张公以清节闻,客曹俞公词科进,而二崔为文宗,受知孝宗,肇銮坡摄儤直之任,其两凤联飞,续闻趾美,为时名卿者,不可一二数。
夫人与天地相通也,文与气相发也。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言士者心旧而尝一也;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言造士者新而不穷也。
且今之新长桂丛者,非向之畦而茹者乎?
向也汗陋,今也高明,地不改辟而气象异焉。
学者志于上达,盖知所取舍矣。
莫尊于道义,莫美于名节,致远自期,务实自励,夫是之谓修其天爵而人爵从,夫是之谓夙夜彊学待问,怀忠信待举,力行待取。
通之士其尚懋哉,无忘侯怀。
侯世家匡庐厚斋先生之子,学有源委,故为政知所先后云。
按:万历《通州志》卷五,影印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
阳羡葛亚卿海陵作葺春轩余为赋之 宋 · 韩驹
昔闻先生隐吴侬,当窗十里横烟峰。
今见先生为楚吏,绕墙四面萦烟水。
从来楚俗带吴风,曲折径路深房栊。
舍前系船千丈,舍后参天万丛。
牙签插架似蓬馆,白拂挂壁如僧宫。
扫地焚香欣客至,羹鱼饭稻愁樽空。
不溷不清惟寂寞,大笑先生致身错。
青衫犹作布衣心,朱门却有田居乐。
笔回造化天工怒,胸包今古时人愕。
甘穷自许元次山,蹈海还寻鲁仲连
吾曹一欢岂易得,世间百岁俱可怜。
何用北窗翻朽策,且向东亭弄春色。
我当酌酒寿主人,滩前飞下双鸂鶒。
请自出俸钱收赎善权寺事奏 唐 · 李蠙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臣窃见前件寺在县南五十里离墨山。是齐时建立。
山上有九斗坛。颇谓灵异。
每准赦令祭名山大川。即差官致奠。
凡有水旱祈祷。无不响应。
寺内有洞府三所。号为乾洞者石室
通明处可坐五百馀人。稍暗处执炬以入。
不知深浅其中。石有鸟兽之形。
及盐堆米堆怪异之状极多。洞门直下。
便临大水洞。潺湲宛转。
湍濑实繁于山腹内。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内水泉无底。
大旱不竭。洞门对斋堂厨库。
似非人境。洞内常有云气升腾。
云是龙神所居之处。臣太和中在此习业。
亲见白龙于洞中腾出。以为雷雨。
寺前良田极多。皆是此水灌溉。
时旱水小。百姓将水车于洞中取水。
车声才发。雨即旋降。
会昌中毁废寺宇之后。为一河阴院官钟离简之所买。
宣宗却许修崇佛寺。简之便于寺内所居堂前。
造一逆修坟。以绝百姓收赎建立之路。
其茔才成。忽见一大赤蛇。
长数丈。据于坟前。
简之惊悸成疾。遂卒于此。
子息亦固吝寺前良田。竟葬简之于其间。
万古灵迹。今成茔域。
乡村痛愤。不敢申论。
往来惊嗟。无不叹息。
况简之男侄家业见居扬州海陵县。松槚亦元在彼处。
祇以固护废寺田产。一二儿侄在此。
今伏遇陛下至明至圣。凡是坠典。
已皆举明。今以古迹灵境。
恐游玩喧哗。居人亵渎。
肸蚃无依。神祇失所。
令官中收赎。复置寺宇。
岂有此灵异古迹。兼是名山大川之薮。
今为墓田。理似不可。
臣怀此冤愤。近三十年。
傥不遇陛下睿思通幽。圣虑彻古。
特降敕命。尽许却收。
即难特有论请。齐朝梵宇。
永为邱墟。神仙窟宅。
终被芜秽。臣今请自出俸钱。
依元买价收赎。访名僧主持教化。
同力却造成善权寺。其连寺田产。
收赎之后。并却舍入寺家。
永充供养。伏乞圣慈敕下常州
差官检勘。勒简之男侄等移旅榇归海陵
其寺地及林木庄田等。并重出公验。
交付臣勾当军将。待拣定僧徒后。
施入常住。其收赎价钱。
亦请便交付简之男侄等。其寺仍请准近敕格。
度僧住持。灵泉胜境。
因陛下重遂洒扫。洞府仙官。
因陛下再获依据。佛刹重兴于旧地。
钟磬复闻于故山。臣既沐元泽。
获毕素愿。臣无任踊跃忭屏营之至。
谨录奏闻。伏听敕旨。
北固楼 明 · 郑善夫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少谷集卷八
北固楼前鹅鹳风,奔涛蹴汐撼龙宫。
舟楫是非京口渡,关河忧患海陵烽。
盛童子遗稿序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三、《佩韦斋文集》卷一二
余往读邢氏子《秋风辞》,爱其雄深窈眇,神会天出,然以时考之,居实曾未冠也。
天假之年,闳之以问学,磨之以世故,虽比良迁、董,兼丽卿、云,直易易耳。
禀命不融,其所成就竟如是而止,谈者悯焉。
然犹幸而苏、黄二老交口称引,故其名声卒振响于世。
是则蚤慧而夭,固居实之不幸,而其遇二老以昌其诗,抑又居实之大幸也。
钱唐仁熟,亦庶几蚤慧者。
未龆龀,从海陵陈君登父游。
登父,吾友也,每访余,仁熟辄撰杖屦于其侧,色夷气清,足踧踖不敢纵。
扣所习诗书古史,叉手朗诵,有异常儿。
余尝谓盛氏有子矣。
逮少长,学为古律诗,援笔辄就,时有不经人道语。
年十三,病肠结,一夕而死。
嗟乎,何蚤慧而遽夭也!
居实之夭,或谓其父有以致之。
恕诚倾覆者,如仁熟之父,则非有号位势力,足以谁何当世,溷迹廛市之间,经营什伯,恂恂唯谨,且不为诡伪浮薄之行。
天畀以子,不旋踵而夺之去,神理固有不容诘者矣。
九龄而失童乌,百万而贸王悦,彼岂子云、茂弘之过哉!
景星庆云,须臾变灭,沈海之珊瑚,韫石之璞玉,取以为器,其坚久固,往往不木石逮也。
然则蚤慧而夭,亦何足深怪邪!
虽然,居实之夭,藉二老而名彰;
仁熟之诗,固未得为居实比。
加以数岁,未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童心黄吻,纷纷厌人,如是子者,乃不幸短命以死,则其父其师亦恶能无戚戚于此!
悼其夭而哀之,取其可传者而寿之,意必择能言之士,足以传于今而信于后者。
登父访余,乃以其诗属余而为之序。
噫,余何人哉,而能使是子之不泯乎?
不过明天之命物者,以纾其父之悲,以释其师之憾,而以祛夫世俗之惑而已。
若夫序之而使其诗之不泯,当世自有大手笔如二老在,登父其亟图之,庶仁熟之不死也。
周裕之 北宋 · 徐积
海陵周裕之,又(原作人,据康熙本、四库本改)为淮上客。
来寻南郭路,不见张宜伯。
宜伯在京口,不知谁与游。
时时应北望,只可见瓜州
清平乐 题单家店曹公亭己巳 清末至现当代 · 李宣龚
榑桑弓断。
又是沧桑换。
重纂海陵忠义传。
犹见白虹横贯。

狼峰雄峙依然。
英魂长绕崇川
百世能兴豪杰,他时来荐寒泉。
文叔合肥 南宋 · 韩淲
 押纸韵
桓伊三弄笛,犹足战淝水
谈笑麾兵,所向皆披靡。
追击至青冈,坚亦中流矢。
不经事少年,其壮乃如是。
宜乎谢东山,喜甚折屐齿。
只今所城邑,历代几迁徙。
君怀霸王略,宰邑当念此。
南北虽坚明,风尘未遽起。
士岂无奇气,叱咤有摩垒。
一从辛巳年海陵扰北鄙。
因循再结好,宁不有所俟。
又三十八载,恐渐忘昔耻。
吁嗟靖康变,北客思故里。
君今临淮垣,访古欲何似。
长啸朔风寒,晋人亦人耳。
乞朝廷依旧令吕惠卿建州居住奏元祐二年九月 北宋 · 胡宗愈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
窃闻近有指挥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居住吕惠卿,许于泰州居住。
窃听朝论,人心汹汹,为之不安。
惠卿操心贪险,为性凶邪,奸言足以鼓扇群小,险横足以胁持上下。
方其执政之时,引援凶人,布列中外,残党尚未衰息。
忽闻引置惠卿江淮之閒,群小莫不鼓舞相庆。
惠卿凶残忍诟,贪冒无厌,既得近地,必须日夜呼召党与,力肆营求,造作讹言,谋害朝政。
凶人渐长,其势可忧。
伏望朝廷依旧且令建州居住。
奉纳新茗劄子 南宋 · 韩同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四、《壮陶阁书画录》卷五
卿少禀:适得嘉邸新茗,颇佳,仰恃眷予之素,辄以十片分纳燕几,聊备虞晏之须。
傥蒙台慈阔略轻微之罪,特赐容留,不胜幸甚!
同卿已拜禀劄之敬,兹不敢复缕陈,伏乞台察
右谨具申呈。
五月日,门生朝奉大夫、新权知泰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韩同卿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