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苏台竹枝词十首 其六 元 · 薛兰英、蕙英
 押灰韵
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
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苏台竹枝词十首 其七 元 · 薛兰英、蕙英
 押阳韵
杨柳青青杨柳黄,青黄变色过年光。
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
重修溧阳县学记庆元三年四月 南宋 · 秦煜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
古者诸侯之礼,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
夫以国君之尊,欲以化民成俗,非有王命则不得专焉。
鲁为周公后,承命有素,至僖公能修泮宫,则诗人颂之,抑亦以是为务者或寡欤!
国朝恢宏圣道,崇尚儒雅,凡郡县皆立庠。
庠置生员,以阐人文,可谓盛矣!
其于教也,宜若易然。
建康为今大府,溧阳为府名邑,而校官兴废不常,岂不系诸人乎?
中兴岁踰二纪,吴兴周侯淙宰邑,始克有成,自是复四纪矣。
历日弥长,理葺滋怠,渐致颓毁,瓦砾草莽,几为荒墟。
姑苏李侯来莅邑事,乃复整备,人士胥悦。
庀职其间者,俨然相率来造,曰:「吾乡是役,成之惟艰,幸而得人,以能及此,不可以不记。
自隳圮以来,前后非不经营,而莫得其要,财耗于并缘,事弛于因循而已。
今令君乃择士之公勤者刘康国、乐黄中董其事,材美工良,吏胥唯谨,不旋踵而增屋三十馀楹,轮奂毕备,有加于昔。
向也诸生弦诵无所,每礼谒释菜,值雨雪淖泞,则凛然颠仆是惧,其曷能恭肃
今廊庑显敞,斋舍有序,执礼肄业,足伸严敬。
进道之诚,将有擢巍科、登显仕、踵前烈者,顾不美欤!
天下之事,唯心之公者足以成务。
若曰宽猛从所设施,令君之心主于惠爱,视民如子,唯恐伤之,而无私意焉,不知者病其柔也。
校官之不修,岂累政皆无是心哉?
困于财计之督责,安有馀力兴滞补弊?
今令君为政三年,无催科之虐,而期会不亏,又推常额之馀,显设黉舍焉。
匪特是也,社稷之坛,郡邑重事也;
正义之庙,风化所系也,皆废不葺。
挹秀、清晖二水门,所以固一邑之襟抱,亦置不问。
今皆创立一新矣,孰谓柔宽不足为政哉?
皋陶叙九德,首曰『宽而,柔而立』。
王告君陈曰:『宽而有制』。
《周官》曰:『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令君之心其公也,其、其立、其有制者也,其为我记之」。
煜衰迟屏居,且文笔非所闲习,老病益塞,奚足任此?
然身为邑民,目其荒废,闵焉愿其复起者有年矣。
今既乐李侯之能底于成,又喜诸人之言为有理也,故直为具道其意,以谂来者,俾时葺之,勿使复坏焉。
侯名卞,字茂卿己丑郑榜进士也。
庆元丁巳夏四月辛亥记。
按:嘉庆《溧阳县志》卷七,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重刊苏诗跋景定三年七月 南宋 · 郑羽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
坡诗多本,独淮东仓司所刊明净端楷,为有识所赏。
羽承乏于兹,暇日偶取观,汰其字之漫者,大小七万一千五百七十七,计一百七十九板,命工重梓。
他时板浸古,漫字浸多,后之人好事,必有贤于羽者矣。
景定壬戌中元吴门郑羽题。
按: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卷首,乾隆六十年踵息斋刻本。
三贤祠成皆晓村之力诗酒游宴足继前辈风流洵虎邱佳话也再作诗以谂后人 其一 戊午 清 · 赵翼
 押尤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
平山维扬,多景屹润州
昔人宦游地,每托胜迹留。
任君守吴郡,三年惠恺流。
缅怀前贤踪,历历在虎邱。
买园为筑祠,荒度妙运筹。
位置杜白苏,恰有堂阁楼。
似昔造园时,预为三公谋。
祠成景殊绝,亭馆清且幽。
为是手营搆,公馀屡来游。
士女不避路,花木欣停驺。
岂惟表前贤,直可当菟裘
庾楼江州咏,习池襄阳讴。
行当擅此胜,名区占千秋。
郓州州学新田记元祐五年九月 宋 · 尹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道光《东平州志》卷一九、金石苑、《金石萃编》卷一三九、《山左金石志》卷一七、民国《东平县志》卷一四
郓有学,其盛始沂国王文正公
其时天下郡国,庠序未设,郓虽有之,而小陋贫空,儒雅缺然。
王文正公以故相为吾州,以为士不知道义,果不足用。
道义顾安出?
则大作学,买田聚书,所成就士为多,而学遂以盛。
吾州之人,歌祠之至今。
其后亦数有名守臣,颇宠厉士学,然学舍之不治则久矣。
能慨然悲其废,复广而新之者,自澶渊井公季能之为转运使于东部也。
井公既作新学,闳硕邃丽,居者悦喜。
其明年改元元祐,诏以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吴郡滕公郓州
熙宁初尝以翰林侍读学士来为吾州矣,能教民使本西汉为文章,拔孝秀之民一人曰王大临,为学者迎师使授经,增弟子之数,实得士人心。
去且十年,上知东人之思公也,复以为郓。
公下车即入学,延见其旧诸生,问政所设施。
诸耆老、儒生争言新学成,顾苦其贫,有田硗瘠,食不能养,故游学之士,或自罢去。
公闻,太息曰:「教学养徒而无食,可乎」?
因厚为廪,饩诸生,问其所无而与之。
岁时赍金钱、衣物,载殽酒从之,劳飨为礼,相与周旋。
士更感劝,贫无归者得卒学,忻忻纾乐。
其翘然秀出者,使学官以其业来,书其姓名府中,将荐宠之。
故一时英卓悉出,俗化粲然兴于学。
先是,汶水之阳、东山之下有美田,亩一金,宜桑柘麻麦,官与大豪而薄其赋,弊根深牢,旁小民岁岁讼不解。
公曰:「吾学适贫,不若尽以与之」。
即为奏请,得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民岁输钱百万,是为新田。
诸生言,凡新田之入,实三倍于其旧,亦盛矣。
又旧田浸久远,籍书散亡,昧不可究,公使明直吏行视,尽得之,田亦开治丰好,出赋钱皆厚以饶。
迁尝承乏学官,略计一岁大概,新田之入已足供之,而旧田止可为斋祠释菜、乡射饮酒、投壶弦歌、閒燕献酬之费耳。
始,公请田,章五却,而士不知,其后诏可,诸生德公而不谢,知公非以为名也。
公以文章忠孝为天下第一,两为吾州,学是以大兴。
既去,又自大书学榜,以荣邦人
士至学门趋而入,如望见公,无敢不敬者。
是岁,东郡大饥,公活流人几百万口,急农事,务德原,屏盗贼,轻刑辟,哀贫穷,褒诏亟下。
其大功杰美又数十,皆可颂歌。
然迁方记新田,得略而不书。
公讳元发字达道
五年九月十五日,门人须句尹迁谨记,赵郡李伉书。
按:乾隆《泰安府志》卷二五,乾隆二十五年刻本。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三四。
杨廉夫 元 · 照禅师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绝爱才多杨执戟,家住东吴锦绣场。
姓氏已知传宇宙,玉堂新诵好文章。
画船百丈牵春雨,铁笛一声鸣凤凰。
海上相望千里隔,尺书无使为吾将。
西湖竹枝集:读书淀山湖滨者十年,尤长于诗,云云。盖不在大年之下也。
柳枝词 其四 878年 唐 · 薛能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如可者,岂斯人徒欤。洋洋乎唐风,其令虚爱)
首楞严经义海后序 宋 · 释智彬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
清净海眼,照映千门;
莲华王,开敷万行。
销庆喜之爱习,获本妙心;
荡满慈之疑情,入如来藏。
星罗众义,月满一乘,乃大觉能仁;
最后垂范,三观妙门,入如来性海。
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也,然与圆觉三观静、幻、寂者,名同义异;
涅槃三相定、慧、舍者,名异义同。
今经正显心见性也。
二十五圣皆于此三单复圆修。
达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玄沙地藏,清凉法眼,琅琊广照,皆得斯经深妙,大畅宗风,禅教同归,定慧齐运,其惟此经焉。
大唐悫法师精炼十载,梦文殊乘狻猊入口,首解此经,目为《玄赞》。
巨宋长水法师琅琊广照,言下大悟,遂依贤首五教起信,五重而释。
通之教彻,终顿圆融。
法穷一心,玄极《华严》、《圆觉》、《楞严》、《起信》,一真法界,常住真心,一以贯之者也。
泐潭月禅师亦见琅琊,妙悟心宗,观长水《义疏文广略》,其要义名曰《标指》。
净觉法师笔削诸疏,目为《集解》,私有助释之文,符会宗教焉。
福唐禅人辉公书记,遍观众解,集成《义海》三十卷。
智彬嘉其运心广大,因为较證其文,序诸简末。
时乾道三祀孟冬既望平江府前住松江严教院传贤首祖教神照大师智彬于重玄古刹书。
按:《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丛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第五册。
题甘雨应期图戊午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
今岁长夏无雨,田禾将尽稿,费中丞忧之。七月八日,率僚属步祷诸神祠,遂连日甘霖大沛。今届秋成丰收,倍于往年。苏守任君命工绘图,索余诗纪事,敬题左方。
我不知苍苍者天、薄薄者地,至竟于人何关系。
洪范五行传所编,毋乃附会非实事。
及观中丞祈雨雨应期,乃知天人果相契。
今年盛夏愆膏泽,桔槔将吸长河竭。
可怜农夫千滴汗,不博田间雨一滴。
中丞对此忧心忡,芒鞋步祷玄都宫。
当其泥首乞民命,敢谓一念能感通。
此意早达九阊九,作使列缺丰隆百灵走。
鞭起痴龙鳞鬣飞,倒捲太湖喷郊薮。
遂令江北江南尽沾渥,捷于调水之符噀火酒。
从此村氓企脚眠,准备乌乌歌击缶。
苏州太守绘作图,湿云一幅犹模糊。
邀我题诗纪灵异,我亲闻见词非诬。
回忆歊阳暵为厉,家家祷雨声如沸。
民祷不应公祷应,颇疑天亦太势利。
庸知万命所系牧身,一方灾祥视其人。
即今回枯起羸瘠,有目共见功通神。
得不群颂中丞作霖手,中丞却复欿然不自有。
月梅 宋 · 李龙高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仙姝拥佩出云堆,光射瑶林万蚌胎。
只可范家村里照,不须移影过苏台
丁巳除日西邀同王安伯方少牧城隍山一笑阁看雪阁为安伯别业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寒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新春来破深冬寒,苦雨渍天无日乾。
吴门一棹冒烟水,乘兴不知将岁阑。
友于联床有至乐,同心盍簪多古欢。
狂踪逸思不自鞚,登高去看天地宽。
嘉招喜遇二三子,楼头命酒纷杯盘。
似雪非雪雨非雨,云气一白空漫漫。
欲寻梅花不得屐,欲钓鲈鱼无可竿。
惟馀一醉我为政,古怀时感相郁蟠。
计别杭州七八载,中间世事如波澜。
迩来消息有转移,幸得湖山仍旧观。
除日恋此缓归去,岁事扰扰难清安
苍茫天外海涛影,更待新年一笑看。
吴门崇雨舲山东书并诗次韵却寄 其一 戊午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江山清佳随处有,难得次弟落吾手。
语铃道人官秩尊,要说山川让猿叟
平生游事虽草草,止得堂阶遗户牖。
固然眼福得饶馀,也须脚力勤驰走。
燕齐吴越一岁周,天公饷我亦何厚。
醉馀万画胜持杯,埽遍千诗不须帚。
清风明月为导引,山僧溪僮皆我友。
今晨复看可园,昨宵尚醉杭州酒。
吴门崇雨舲山东书并诗次韵却寄 其二 戊午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杭州梅花处处有,都疑种自君复手。
冷香幽意忽齐开,欣动湖头各诗叟。
朱庄百树绕亭沼,苏祠五色绚阑牖。
孤山老鹤招不来,古井潜龙旋转走。
人事从来有废兴,地气何曾分薄厚。
我来凭吊动悲怆,恨不除荒勤秉帚。
一编淮海疑有灵,举坠重兴期我友。
湖光山色可怜人,十日春阴如中酒(日前买得《秦淮海集》,次日访龙井庵遗阯,得淮海与辨才两木主于圮墙下,适戴醇士、方少牧、胡次瑶饮我于朱庄,因属诸君重修古迹。)
寄题丁俭卿获嘉祐二体石经册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丁俭卿舍人兄新得宋嘉祐二体石经三百七十馀纸,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玉海》等书。述汴石经,不言有《孟子》。表章亚圣,自此刻始,是足补史志之阙。吴山夫尝见四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山夫自得五碑,止有《易》《书》《周礼》。顾亭林朱竹垞皆谓汴经久佚,拓本之富,未有如今日所得者。既黏缀为四大册,有重出者卅馀片,另为一册,寄京师付贤郎颐伯兄弟。颐伯来饮余斋,持册丐题。余因忆祥符陈留两处二体石经,余皆曾寻获摩赏。行路悤悤,未及详讨,不知汴中湮匿者尚有几碑。亭林竹垞谓其全佚者,非也。太宗表章《说文》,仁宗特刻二体石经,右文稽古,前代所无。而有宋一朝,篆学荒芜特甚,深可慨叹。酒后纵笔成诗,奉柬俭老。俟南游时诣六萟堂,当获饱观快订也。
昔年南北随计吏,访古寻碑剧閒恣。
祥符陈留两县学,谛观二体石经字。
当时单车急驰走,毡蜡无缘自携致。
数纸虽从帖贾收,末由手拓穷精致。
三十年来成老㝱,百事荒凉从弃置。
今宵忽枉故人子,翠墨持示而翁寄。
三百七十有馀幅,得自淮安破书肆。
易书诗礼春秋经,附庸孟子七经萃。
溯惟宣圣定六经,古文特秉周公制。
中兴籀史屏不录,鲁国儒书赖弗坠。
臣斯敢以秦革周,仓雅茫茫委荒翳。
惨到焚书万古无,三代斯文真坠地。
桃源俎豆无处问,孔壁金丝定馀几。
何怪中郎校石经,止写八分不求备。
先时洨长正六书,博采通人理群类。
上通古籀成大宗,李相秦文多割弃(秦刻石多与许书不合,知叔重自云合以古籀,即刊落秦文也。)
黄初三体果嗜奇,本邯郸纯及卫觊
惜哉入石止两经,臆造科文相杂厕(三体石经止有《尚书》《春秋》,其古文特依科斗形造出。)
五胡扰扰纷谬体,有唐巍巍握神器。
昭陵茧纸宝俗书,开成石壁斠同异。
虽然事有本末歧,要知俱远篆分意。
后蜀刊石兼传注,翔实一更前代例。
莫嗤闰位孟知祥,贤哉仆射毋昭裔
右文崛起宋雍熙,应时果有徐常侍
远从祭酒续遗绪,特斥阳冰出新义。
传及仁庙崇正学,首重篆文真楷配。
七经朗朗列胶庠,二体森森标职志。
无如讲义忽郁兴,坐使奇文堕幽閟。
欧苏文笔骋雄骏,周程学术真渊粹。
不闻论据到石经,神物嗟从何处避。
许氏遗书幸已传,徐家系传孤行世。
兹经寥阒少人窥,岂待渡江落胡骑。
打本都如凤羽稀,贞珉那免牛角砺。
先生微尚在高密,淬掌镂心研六艺。
精诚所感经有神,秘奥来逢天所赐。
零琼碎璧不肯舍,缄付贤郎勤诲示。
贤郎恳恳敬父执,手编来破猿翁醉。
猿翁经畬久不锄,粗识𧒘扁迷次弟。
旧学温寻四十年,灵光想象三千岁(四目灵光,见《仓颉碑》。)
其箕云云与于乌(即此册中篆书「其」作「箕」,「云」作「云」,「于」作「乌」,古气可掬。),触手摩挲古芬腻。
颇望时髦略识字,休竞词华忘典记
几时去泊淮浦舟,与君细剪寒镫穗。
金石重探钱阮遗,觚彝远索商周邃。
江上烽烟当渐息,中天日月还重丽。
古篆不毁圣不死,礼乐可兴经可继。
莫惊此语迂且夸,请读山阳丁氏新装巨册四。
吴门崇雨舲山东书并诗次韵却寄 其三 戊午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兄弟别来七年有,感动须眉欣捧手。
联床十日又分离,白首相依羡农叟丁巳嘉平廿八日杭州子敬今年正月十一日即别。)
吴门小住值镫节,春波鱼上花绕牖。
朵云翩自山东来,一诺邀余渡江走。
雪花飞舞纷在纸,兴逸词高兼谊厚。
平生散漫逐飞蓬,强复矜持如缚帚。
江南况是君旧游,莫把迟来怨狂友。
昨宵大醉白公,今日和诗聊止酒。
跋朱伯纯程文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四、《梅岩文集》卷七
辟雍廿载,齑盐备尝,方欣白苧之抛,嗟嗟辰乎,何来之迟乎!
侯泮一宫,藻将采,已痛丹墀之换,嗟嗟辰乎,何去之速乎!
默轩朱友以其乃翁伯纯同舍吴门府博《乙亥期集录》及所为程文寄示,并徵予序。
予受而读之,浩叹来迟去速之辰,泫然屑涕。
虽然,士之所以行世者,立德为上,立功、立言次之,科第特借径耳。
伯纯父厚德懿行,虽未得少见于功业,亦已大见于文章;
虽未得横经博士席,振刷湖学三百年来之坠绪,亦已得解褐崇化堂,结束何蕃二十馀年之公案,其不幸中之幸者欤。
虽然,幸有大于此者。
文中子遗书散逸,赖福畴搜辑,辨类分宗,传为素业,然后《中说》、《世家》等始行于世。
太史公临终嘱其子迁曰:「尔无忘吾所论次」。
已而迁网罗放失,勒成《史记》一部,藏之名山大川
后世因《中说》知有文中子通,因《史记》知有太史公谈,福畴、迁之力也。
故曰,幸哉有子!
考作室,子肯堂,父析薪,子克荷,非幸之大者欤?
二十年前岁辛巳,予跋《輶轩唱和诗集》;
十年前岁壬辰,予跋胡玉斋《启蒙通释》,极言有子之效,今于吾伯纯父子见之。
呜呼,予老矣!
戊辰春季,与伯纯饮炉亭,觞咏甚适。
两别倏三十四载,县异而郡同,乃契阔死生不相闻,予于舍谊恝矣。
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自咎奈何!
自愧奈何!
嗟夫,心之声为言,言之精为文。
圭复此集,恍兮如见伯纯父生前之精神,惚兮如闻伯纯父没后之謦欬,伯纯父死而不死也。
问何以不死,曰,有子默轩。
愿言勉旃,他日立扬,当有出此集之外者。
里舍生胡次焱济鼎敬序。
时大德辛丑仲秋中浣日,书于藏云阁之五休堂。
重修姑苏馆咸淳二年五月 南宋 · 吴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一、洪武《苏州府志》卷四七、民国《吴县志》卷三○
炎宋中天,翠华南幸,杭为行在所,遐方拱卫,奔走率职。
惟是一介行李,其过都国必馆。
为馆二,以南北名,从其便也,门而扁之曰「姑苏」。
最后为百花洲,洲旁胥门故址,台而居之,亦曰「姑苏」。
群山拱揖,西爽朝暮,耕畴渔浒,华门茨舍,天作地产,绮错而棋布也。
山之外阳波宅焉,其上楼馆翼然,有光虹贯,遐晞近照,景态万千。
尚想驿官过从,瞻仰闳壮,固已目眩心骇,不烦专对而语寒内慄。
嗣是数十馀年,兵革稍息,馆亦浸浸入于坏。
部使者亦无复知去日始至之义,虽寓此,不三宿辄脱去如遗,鲜过问者,大抵丰狐蚍蚁据而宫之矣。
太守陈公均以老手承敝绪,治理勤止。
期有月,郡始神复气还,乃新娄齐二门,将缮斯馆。
会命召弗果,出少府储钱凡万五百,数告新守古栝季公镛,愿讫图之。
公延见吏民,兴行政教,迨我暇日,爰即尔工。
既成,费视永嘉公有加,大合国寄公落之,属隽滨人吴必大为之记。
客或进议曰:「台馆常并称,馆非台无以示壮丽,台非馆无以款游观,子必为记,台为先」。
予曰:「若安所得此语!
始吴筑台姑胥,高可三百丈,宴安鸩毒,故自败也。
今明天子在上,贤卿相在左右,宫室苑囿,无所增益,珠胎翠羽、雕文刻镂之贡,先是而戒。
方万里,有孚颙若,咸曰君王俭德,太平其今日乎。
承流宣化,伊太守职,何壮丽游观为!
《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台名之存,以志古也。
姑舍是,吾请为若言馆。
古者王人出聘,馆于诸侯之祖庙,若朝王,若相聘,乃舍之他所。
故觐礼侯氏天子赐舍。
晋文公无观台榭,惟诸侯之馆是崇大子产称之。
国无寄寓,县无施舍,单子知陈侯之必有咎。
吴去天咫,恭行肆觐,实京师通逵,宾旅或以岁事尊于天子,此之弗务,至者何观,吾侪小人,且滋愧矣。
万一有高车华轩,驰传骛至,俨然辱而临之,将何容焉,寒暑燥湿无所避,谁其废礼!
则夫翼卑以高,砥洼以平,规隘以宽,登也有台,濯也有池,步也有亭,射也有圃,堂立五丈之旂,庑环万兵之帐,主恬从安,各赡其事,夫安得不汲汲!
入如得归,出重回首,斯馆也,其昔所谓传舍之尤者乎!
方千里王畿之内,人从日边来,入有逆劳,公其庶岁承事无违,以教天下之勤于典职者」。
客谢非所及,则书以记,而又援爱棠之意告后之人,俾勿坏。
曰:惟二康侯,萧规曹随。
停舫行艘,驻节来麾。
于我乎馆,是适是宜。
是隆藩服,实邦之仪。
匪惟一邦,四邻视之。
曰治天下,亦如此屋,先民之辞。
三极与立,非人畴依。
人之能然,惟志所之。
以是心志,孰颠不扶,孰危不持?
将多前功,毋替后思。
来今亿年,敢以此规。
宋咸淳二年五月既望奉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吴必大记。
赵步宗世丈暨配曲夫人七十有一双寿诗(并叙)戊午 清 · 何绍基
 押真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咸丰丁巳嘉平月,余南游至吴门赵静山中丞馆余于沧浪亭可园。过从谐际,犹辛亥壬子间在武昌官寓时也。越明年,戊午正月谷日,值世丈步宗先生七十有一览揆之辰,静山开閤延宾,为先生暨德配曲夫人举双寿之觞。夫人与先生同岁生,相庄之敬,锡命之荣,四世一堂,耆龄偕老,于八座中尤为人瑞。适余省杭州,逾期始返,静山欲得一言补祝。余曰:「古之称寿者非必诞日,介雅之词,无时不可,何云补耶?」昔闻之静山曰:「吾祖侣曦公以名孝廉老于岩穴,匑匑箸述外,惟以周恤族䣊为急。吾父承亲志,义浆仁粟,无矜无啬,惟恐少拂堂上心。既补弟子员,不复谋进取。专督家政,排难解纷,乡里钦服,有王彦方之风。讲求经世之务,于武备、地理之学尤为精贯。吾母井臼操作,家中衣履,多出手制,十指恒皴削。后虽贵盛,尚劬劳如农家妇。盖大端可述者如此。」绍基交游遍天下,先文安公门下士,魁儒硕辅森列,中外称极盛。而布帛菽粟,根氐性情,闇然不章,澄然不滓,罕有如吾静山者。固其得天之厚,抑亦世德清芬,有以植之也?始服官楚北,有赵青天之名。今上御极,擢守松江江宁观察常镇通海六年。甫陈苏臬,命摄巡抚,旋即真除。悃愊之吏,膺兹特达,固天子简拔之神,亦即先生教忠之效欤?连日留饮署斋,两人相对,如乡塾老儒。见其襆被萧然,高衙独处,谓何奈寂若是?则应曰:「两亲俱年高,屡请迎养,不见许。每家书至,惟谕以时事方殷,宜竭力报称,勿以老人为念。虽知兄弟子侄俞唯满前,简书之畏,望云之思,五中交集,何暇吟燕寝清香乎?」余不禁停杯感叹,谓此孝思之言,即纯臣之志矣。因杂遝书之,并系一诗,为先生与夫人寿。其诗曰:
汾霍孕灵秀,弧婺垂精神。
燕喜颂赓鲁,介眉风溯豳。
板舆惮行路,庭诰勤书绅。
讴歌太翁媪,感遍吴官民。
通家连谊雅,子舍接清尘。
虽迟登堂拜,何异奉几亲。
东风烂梅花,北斗斟其醇。
笃哉德门庆,铺作江南
礼堂记咸淳二年九月 南宋 · 吴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吴都文粹续集》卷五、洪武《苏州府志》卷四七、《长洲艺文志》卷二、民国《吴县志》卷二六
礼立乎天地之间而人参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礼也。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而无礼,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唯有禽兽之心也,弱之肉,强之食,争端起,乖气兴,而祸乱作矣。
故曰,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圣人作,因天秩以教,为之宫室堂奥之居,为之簠簋俎豆之数,为之殽胾食羹脍炙醯酱渫酒浆脯脩之用,而恭敬辞逊以出之。
所以因情立文、辨分定志,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达天理、顺人道之大端也。
故惟圣人能知人之不能以无欲也。
人之欲莫大于饮食也,故惟饮食有礼,圣人安之,君子行之,众人勉焉。
于是箪食豆羹,由是则生而有不屑者矣;
肉乾,人饥,日晏不得食,而有所不敢者矣。
吾尝评斯人可使饿死于首阳,立乾于河上,而不可使犯非礼,取非义,夫安得不有益于人之国家!
长洲故无学,撤缁庐以为之。
学之究也,士负笈造焉,劝趋成俗,则宋君楚材功多。
君既表其宫而新之,燕食有堂,命之曰「礼堂」。
问故,曰:吾于礼食有取也。
君之用心忠矣。
吾闻古人之在幼也,能食教以右手,能言教以唯俞,教以男女之别、长幼之序,十年出就外傅,乃所谓学也。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学则古今共之。
《曲礼》一书,其识饮食之礼备矣。
尝试言其略,曰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夫饱非逊道也,不泽手为其近于秽也。
曰流歠,曰固获,曰扬饭,曰嚃羹,曰嘬炙,欲速也,求多也,凡可以得食者无不力也,厚己而薄人也,有声而无容也。
终食之间,须臾之离,而贤不肖之趋,胸中莫掩焉,是可以观人矣。
是故圣人致详于饮食之际也,其旨深。
诸生来前,吾语子礼,其承而师,孙而友,谨而饥渴之害,群居终日,唯善是务,觞酒豆肉而成德寓焉。
幼之学,壮而行,礼不可胜用矣。
昔明道程子至天宁,值僧方饭,见其趋进揖逊之盛,而有「三代威仪尽在是矣」之叹。
礼失而求诸野,盛服佩衿不犹愈于野欤!
必不失是而后人其人,庐其居,足以关浮图氏之口,以无坠宋君之善。
诸生皆曰:谨受教。
宋咸淳二年九月庚寅朔奉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吴必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