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赐高丽国王昭推诚顺化保义功臣制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渊鉴类函》卷二三一
古先哲后,奄宅中区,曷尝不同文轨于万方,覃声教于四海?顾予凉德,猥被鸿名,爰致宾王,宜优锡命。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昭,日边钟粹,辽左推雄,习箕子之馀风,抚朱蒙之旧俗。而能占云候海,奉贽充庭,言念倾输,实深嘉尚。是用赐之懿号,酬以公田,载推柔远之恩,式奖拱辰之志。于戏!来朝万里,美爱戴之有孚;柔抚四封,庶混并之无外。永保东裔,聿承天休。可加食邑七千户,仍赐推诚顺化保义功臣。
王胄封高丽国王制(开宝九年十一月乙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七
国家外薄四海,咸建五长。端委弁冕,所以对越天命;析圭胙土,所以宠绥藩臣。矧乃玄菟之墟,盖有沧波之险。属贤王之即世,有令嗣以代兴,不忘请命之恭,宜举念功之典。权知高丽国事王胄,家传韬略,代济忠纯。禀王正而靡违,奉国珍而相继。限于溟渤,密迩□□。介然一心,弥坚于石席;逮兹累世,不绝于梯航。艰疚所钟,嗣袭无替,宜推殊宠,俾抚旧邦。用加王爵之封,克追先正之美。可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玄菟州都督、大顺军使,封高丽国王,食邑三千户。
高丽国王王胄检校太傅加食邑制(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戊辰)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七
王者懋建皇极,宠绥列藩。矧兹玄菟之墟,介于沧海之外。汉平朝鲜之地,聿在提封;唐举辽水之师,亦疲征伐。自帝图之肇起,励臣节以弥坚,禀正朔于天朝,输职贡于王府。冠盖相望,车书大同。不有进俾之恩,曷彰柔远之道?大顺军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玄菟州都督、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二千户王胄,弓裘袭庆,象纬炳灵,奄有三韩,逮兹累世。善继先志,煦妪及乎一方;夤畏简书,鞮译来于万里。勤恳备至,嘉奖不忘,宜举宠章,以显忠烈。可检校太傅,加食邑一千户。
王治拜官封高丽国王诏(太平兴国七年十二月戊寅)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七、《高丽史》卷三
并建万国,著于方册之训;垂厥百世,存乎带砺之盟。矧乃辰韩故墟,声教攸暨。属英王之云没,有介弟以丕承,聿遵嗣袭之文,式举酬庸之命。权知高丽国事王治,世保海隅,心存王室。敦友弟以无爽,绍堂构而克恭。守臣云亡,所部宁谧。远修贡于王府,来请命于天朝。事大之心,固推忠而斯至;柔远之义,在懋赏以为先。宜启真王之封,式进上公之秩。并疏井赋,用示宠章。可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玄菟州诸军事、玄菟州都督、充大顺军使、上柱国、食邑二千户,仍封高丽国王。
玉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九
古人有言曰:「君子于玉比德」。若夫《周官》六器,大秦五色,赵之连城,晋之垂棘。或瓘斝以禳,或苕华是刻。爱一环而韩子受赐,纳十瑴而卫侯见释。尔乃观瑟彼,玩温其,伟祁子之不佩,美襄仲之见辞。虞卿受赐于赵国,楚相加辱于张仪。赠之则报其绣段,沉之则系以朱丝。宁有馀而抵鹊,不蒙污以投泥。至于温峤镜台,胡综如意,著兹五德,班斯六瑞。坚而不蹙,廉而不刿。白圭以夜光受赐,林回虽千金必弃。瓮不汲而自盈,管方吹而有异。斯皆攻以它山,而使之成器者也。若乃山玄表德,白虹象天,先于驷马,假夫许田。或食之以禦水,或服之而成仙。贾害见虞叔之志,不贪知子罕之贤。尔其石变山中,瓜颓冢里,火出夜山,膏流丹水。燕人瑶瓮之遗,子玉琼弁之美,刘聪汾水之祥,吕光于阗之市。亦闻德推旁达,质重方流,润木逾茂,辉山更幽。采于龙首,出彼平丘,常山有命,灵昌载浮。或登台而不取,或破石而斯求。别有瀛洲酌酒,扶桑观日。晋侯受之而容惰,邾子执之而礼失。张伯怀之而见欺,亚父碎之而靡惜。或类彼珷玞,或疑于燕石。得楚山而被刑,诣郑人而求直。斯皆真伪混淆,而不精识也。亦有齐之甗磬,鲁之璠玙,价逾十万,名重五都。辨其䚡理,见此瑕瑜。想老聃之被褐,思穆满之披图。复闻执则不趋,受之以掬。钗留而阁号招灵,玦见而山名奚禄。无故而岂可去身,待价而常宜韫椟。观其黑如纯漆,白若截肪,玩之碌碌,佩以将将,曾城是植,海岛斯藏。骇流虹之变化,讶积雪之消亡。毁椟中而咎罚焉避,献阙下而诈谖以彰。思滈池之反璧,想磻溪之钓璜。纳怀曾闻于叔带,压纽更见于平王。当入用之时,气腾光禄;及焚如之际,火烈昆冈。别有汉武树之于前庭,周成陈之于东序。赤松服之而蹈火,羊公种之而娶妇。虞舜之受昭华,齐侯之得龙辅。赐虢公以五瑴,锡子家之双琥。王莽潜奸于椎璏,宋人留情于刻楮。莒仆窃之而来奔,胶鬲索之而不与。取其象德,非宜改步。既阅咸阳之宫,更睹玄菟之库。识白首之老翁,见紫衣之神女。斯天地精粹之徵,不能悉数。
兔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三
伊彼毚兔,沦精月光。美腾山于东郭,眄怒目于平阳。假舐豪而吐子,赏食膑而飞觞。或以毛飞,或闻鼻决。寿永千岁,狡存三穴。为商纣而生角,劳楚王之佩玦。若乃称跃跃,美爰爰,范睢山东之喻,李斯上蔡之言。梁冀为之而营苑,孝王以之而作园。若夫《诗》称「斯首」,《礼》标「明视」,非宜出月,讵能在水。至若叔林则产于床下,蔡邕则扰之室傍。赤表盛王之瑞,黑为革命之祥。赐领军之姬侍,贡邻国之嫔嫱。又有身居月腹,豪出玄菟。喻得道于忘蹄,鄙愚人之守株。若夫逮日追风,走街积市,人有卯日之称,毫推赵国之美。投华秋而获免,屯射犬而必死。张华《博物》,吐子曾见于口中;傅玄作歌,捣药仍闻于月里。
高丽世次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一、《元丰类稿》卷三一、《曾文定公集》卷一
高句骊,其先出夫馀王,得河伯女,因闭于室,感日而孕,生朱蒙。及长,夫馀之臣谋杀之,朱蒙走得免,至纥升骨城居焉,号高句骊,因以高为氏。朱蒙死,子如栗立。如栗死,子莫来立(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朝鲜,置玄菟郡,以高句骊为县,属之。)。驺立(史失其世次。王莽时,发高句骊兵伐胡,不欲行,遂皆出塞为寇,归咎于驺,严尤诱而斩之,莽乃大悦,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光武建武八年,高句骊遣使朝贡,复其王号(史不著其名。)。莫来裔孙宫立(殇、安之间寇辽东。)。宫死,子遂成立(安帝建光元年也。)。遂成死,子伯固立(《北史》云:「宫死,子伯固立。」)。伯固死,子伊夷模立。伊夷模死,子位宫立。位宫死,元孙乙弗利立(频寇辽东。)。弗利死,子钊立,安立(史失其世次,而云:以高丽王安为平州牧,晋孝武大元十年也。)。钊曾孙琏立(晋太武时,始遣使者,诣安东奉表。)。琏死,孙云立(后魏孝文太和五年也。《南史》云:「琏死,子云立。」)。云死,子安立(后魏宣武、神龟中。)。安死,子延立。延死,子成立。成死,子汤立。汤死,子元立(隋开皇、大业中,皆伐之。)。元死,弟建武立(建武之立,隋末也。唐高祖武德中,拜辽东郡王。)。建武死,弟之子藏立(建武为盖苏文所杀,更立建武弟之子藏为王,自为莫离支专国,犹唐兵部尚书、中书令之职。贞观十八年遣李绩伐之。十九年,太宗亲征。高宗龙朔元年,遣任雅相以三十六军,水陆分途,观高丽之衅。乾封三年,李绩拔扶馀城。总章元年,李绩拔平壤城,执藏,收其地。盖朱蒙至藏,有国九百年矣。)。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武后圣历二年也。后稍自为国,至元和末,遣使献乐工。)。同光、天成间,高骊国王高氏,累遣使朝贡(唐末,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同光,后唐庄宗时。天成,明宗时。天德元年至长兴二年,二百六十四年,通上九百年,计一千一百六十四年。)。高骊国王王建立(明宗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朝贡,明宗拜为王。)。建死,子武立。武死,子昭立(建隆三年、四年,开宝五年,来贡。)。昭死,子胄立(开宝元年,太平兴国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来贡。)。胄死,弟治立(太平兴国七年九月,遣使来贡。制以治为王。九年,端拱元年,来贡。淳化二年,遣使求印经,诏赐之。四年,又来贡。五年,来乞师,优诏答之。)。治死,弟诵立(诵初立,遣兵校徐远来候朝廷德音,远久不至。咸平三年,其臣吏部侍郎赵之遴命牙将朱仁绍至登州访之,州将以闻,召见仁绍,回,因赐诵钿函诏。六年,来贡乞师,优诏答之。)。诵死,弟询立。
按:大中祥符七年,天禧元年、五年,天圣八年,来贡。
出狩议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议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者,北辰也。乃一日不居其所,随众星以流焉,天将无四时也。商《诗》不云乎:「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彼四海」。非邦畿以止民也,实止民以为邦畿也;其能止千里而近者,斯能域彼四海之远也。若夫千里不为我畿,则四海将为他人域矣。周《诗》亦曰:「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伤厉王失是道也。民不怀德而城坏矣,乌睹文武成康之绩哉?是故国君死社稷者礼也,后世有以身保一州,勇捍一城者,为希世伟烈,无他焉,不学礼之过也。闻之国君死社稷矣,而太王去邠,诗人不刺焉,何也?曰:太王去邠以兴周也,时则商之衰世也。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又不贬焉,何也?曰:纪侯去其国以存其祀也,时则周之衰世也。若使当商周之治君盛世,则纪侯者玉帛朝贡之不暇,宁论其国去不去邪?《春秋》于纪侯信不贬矣,而于周王则有讥焉。《书》曰:「天王狩于河阳」。盖天王无出,则自绝于天下也。天子之孝在天下,诸侯之孝在一国,所任不同,所责异也。汉文帝时,老上单于自将十四万骑入萧关,烧回中宫,侯骑至雍,烽火通甘泉宫,可谓危矣。帝乃躬擐甲胄,思亲征焉。其后匈奴复大入,帝亲劳军至霸上及棘门,而在细柳则黄舆屈而不得驱矣,未闻其轻出狩也。既而景帝立,一日中七国同反,帝命周亚夫、窦婴将三十六军以伐之,有张羽之力战,韩安国之持重,韩颓当之功冠诸侯,而赵涉、剧孟、邓都尉辈为之谋画,七国王侯之首可指而旌之也。惟帝之断,足以诛御史大夫晁错,其势足以使太常袁盎使吴,其明足以容周亚夫之不奉诏,以梁委吴,亦未闻其轻出狩也。唐明皇有始无卒,昏淫不道,固非文景之比,而国家之盛,不减文景时也。一旦安禄山以范阳、平卢、河东之师,率同罗奚、契丹、室韦十五万众反范阳,取河北,陷东京,克桃林,而潼关失守,则不告宗庙,不顾九族,不谕百官,身与宫宦数十人,揭衣而奔,才行四十里而无食饮,与征徒并饥寒。越明日,军士不肯行,则斩宰相缢妃子仅行。中道散亡者众,赖剑南骡纲至,以甘言强之而前,不敢言骑骡之疲也。受辱于馈食之田父,诉诚于献酒之微臣,悲歌酸鼻,若悔而不悔,唐室自是倾矣。其后肃宗幸岐,代宗幸陕,德宗幸奉天,皆脩明皇故事也,未有僖、昭之出,则《春秋》之不贬也。昔禄山之初叛也,四方郡县不从贼者,皆倚东平太守嗣吴王祗以起兵,其终赖太子即位于灵武,以固天下之基业,则民心于帝,岂不愿其留而出哉?梁武帝区区好无益之名,窥无术之利,专以登叛人为谋,末纳侯景十有四州之地,自谓坐获非常之大功也。不知其相朱异纳景之赂,其子王德通景之谋,长江不足以为险,而朱雀航、石头城与浮苴等也。景逼帝坐,白刃交前,而景徒能焚宫室,辱妃主,杀百官,曾不自保其首领也。梁室不碎于侯景之手者,武帝坐朝如故,而未尝议及奔亡。苻坚之秦,军声国势,据中原以威百戎,非江左可拟也。锐气以攻衰微之晋,戎卒六十万,介马二十七万,下蜀汉之舟师,拥幽冀之陆骑,军实万里,齐声并进。晋谢石之师不足以当其十二之一,而石、琰、幼度、伊辈风流清谈之师,不足以当苻融、张蚝、慕容炜、垂、姚苌辈熊虎百战之将。而融阵逼肥水,从幼度之诱,一动而奔,溃不可制止,融擒而坚仅以身遁,姑得道洛阳而入长安。曾不安静,而复出五将山,姚苌执之,幽于新平别室而缢死。靳传国宝以陈义,问尹纬以怜才。于是垂与子宝中道叛,而燕复以兴。乞伏父子继以陇右叛,而秦以立。句町王以河南叛,姚苌以万年叛,慕容冲起兵于帐下,慕容炜变发于会中,诚可惧矣。向使坚收散卒不去长安,任权翼、苻越之忠谋,督张蚝、石越、毛当、苻飞龙之力战,则遽有五将之辱,新平之祸,使秦遂亡乎?执事者鉴汉文景不出而隆盛,唐明皇出而衰亡,梁武不出而存,苻、宣、昭出而亡,则一反覆手间,天下之利害,断可知矣。又有往古实迹可按,而为执事言者。燕太祖文明帝以新造之邦,出师小胜,而激石虎之赵大阵以临之,一日亡其二十馀城于赵。赵兵将逼所都之棘城,皝惧欲出亡,其帐下将慕舆根谏曰:「王一举足,则成彼赵之王业,中赵之计矣。今国家固守坚城,其势百倍,事之不济,不失于走,奈何望风委去,为必亡之理乎」?玄菟太守刘佩曰:「事之安危系于一人,大王当自强以厚将士,不宜自弱也」。其谋臣封奕曰:「虎凶恶已甚,鬼神共嫉,祸败之至,何日之有?今空国远来,攻守异势,戎马虽强,无能为也。顿兵积日,衅隙自生,但坚守以俟之耳」。燕乃以刘佩之力战大败赵师,终为大国。视石虎不义以死也,是尤宜今日之当知者也。所谓黏罕、斡离不者,非石虎之俦也,其凶淫不道则过之,我不可一举足以自弱而成贼计,惟坚守以成百倍之势,而视其明神诛殛可也。况我祖宗基业之固,宗庙社稷之灵,今天子之勤俭图治,固非新造之燕可同日语也。亦窃有可惧者,今之谋臣视封奕如何,其战将视刘佩又如何,执事者未宜忽于斯也。又如燕幽帝慕容炜屡败于晋大司马温之师矣,温乘胜至枋头,炜惧焉,与太傅评谋奔龙城,赖吴王垂请出战,曰:「若其不捷,走未晚也」。果大败温于襄邑,而得晋之寿春焉。此则危甚矣,无足为执事者陈之也。今之谋臣必不为慕容评,而战将视慕容垂又如何,执事者复宜念之也。是二者盖有前比矣。光武初在河北,得邯郸、信都二郡之助,而兵众未合,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还长安,独邳彤曰:「若明公无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明公既西,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光武不复西,而卒因二郡,以一天下也。方光武创业之初,犹不肯散亡二郡之众而固守河北,执事者谓今累圣重光之基业,可不恤京师之众散亡而固守天下乎?嗟夫,皝去棘城,谋奔龙城,则燕虽兴而复亡也。光武轻去河北,则不能中兴,而汉不得复有天下也。执事者幸少念之也。或曰:「晋元帝之亡也,保江东而兴王业,胡为而不可?曰:元帝以琅邪王渡江而即帝位,非驱黄屋以东巡也。其所以即帝位者,又岂藉江山之固哉?中原名德之士,王导、周顗之属,不忘中原之故国,相与慷慨垂涕,而立宗庙于荆棘之中耳。是时东晋之地,南抵寿春,北极彭城,东至洛阳,如使元帝居洛阳之旧都,收中原之遗英,则彼刘渊,石勒辈,果何有哉?请以二事明之。东晋之初兴也,弱矣,刘琨遥奉朝廷之威命,无日不战于刘、石间,几兴而败。且使琨不死,则灭刘以兴晋阳,杀石勒以固河北,而洛阳、长安皆晋之归也。祖逖志在中原,琨之所畏也。其在豫州,百姓襁负而至,将士乐为致死力,胡寇不敢窥兵。石勒遣吏护其母墓,黄河以南复为晋有,略地千里,复户万计,惜逖不能自成其渡江之志而卒也。晋之末尤衰矣,大司马温之师,犹足以至霸上,刘裕之师又足以入长安,况在元帝初兴乎?其初则未有定分争先,破竹之势也,其后则强箭之末,饮羽之势也。琨、逖二人者,元帝可用而不能用之以一天下者也。温、裕二人者,不生于元帝之时,使之效忠佐王者也。执事者当念琅邪王渡江失计如此,况以天子之尊,为江东之举乎?岂不惜哉!昔人所谓日前可验天下共知之事,区区所陈,往事是也。其在本朝,则章圣皇帝因契丹再入河北,不西狩蜀,不南狩金陵,上有毕士安之深谋,下有高琼之竭忠,而成之于寇准之决策,不复徘徊而径幸澶渊,其流福天下,至今赖之也。是则不待说之之言,而执事者宿知之矣。谨议(《嵩山文集》卷三。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一,《曹南文献录》卷六二。)。
「亡」字原空,据右引补。
李允蹈以诗见诒走笔和之李号能诗诸贵人客也 南宋 · 孙应时
四海夥人物,百年各驰驱。
持身付埃尘,扰扰竟何须。
临邛家四壁,洛北饭一孟。
白首颇光荣,不愧初心无。
男儿胸中奇,玉虹自呵嘘。
沧浪振幽洁,沆瀣餐云腴。
养性一无累,经世乃其馀。
芙蓉为裳衣,秋兰为佩琚。
西游略昆崙,东征拂玄菟。
乘风羾天门,九阙请三呼。
太息治安策,中流资一壶。
河山洗祲氛,日月行天衢。
凌烟千载容,丹青为君铺。
请君办此事,勿待馀子俱。
我懒复无用,藜羹守故书。
敢云骊龙睡,妄意渊中珠。
避暑招真观听琴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押词韵第十九部
驱车畏火伞,投扇倦风箑。
起行青松径,往就白云榻。
窈窕一壑深,苍苍两崖夹。
玄菟狞爪齿,白龙老鳞甲。
竹树拥青掺,花草霭丛杂。
渺沫洒空岩,冷飙下危峡。
始知忘解带,久坐思御裌。
丹丘逢羽人,瑶琴开宝匣。
古意郁苍茫,秋风淡萧飒。
悲蝉为噫吟,鸣鹤相和答。
岁华坐晼晚,尘路嗟隘狭。
飞仙倘来归,遗我度世法(以上《芳洲集》卷二)。
闾山悬岩寺观宇文公吴东山题名 金 · 赵秉文
押词韵第四部
幽州之镇医巫闾,襟带辽碣吞玄菟。
谁开青壁一万丈,坐我沧海之方壶。
有泉声而飞,有松实而腴,云烟出没随朝餔。
三百六十古精庐,云端削出金芙蕖。
望海寺前列幢盖,镇山亭下罗笙竽。
广宁太守来肩舆,今日之游差乐乎。
问而不答心语口,高士例与山相娱。
壁閒题诗亦髣髴,记是诗人高蔡吴。
山僧睨壁笑问吾,他山还有此客无。
黄花老人醉骑驴,向天亦藐悬嵓图。
别山北宪掾傅子通二首 其一 元 · 傅若金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传与砺诗集卷五
边城置驿往来通,宪府临藩政化同。
三语忽传收荐鹗,一经犹得佐乘骢。
辽东地尽玄菟阔,漠北天寒白霫空。
此去行秋勿容易,吾先台阁旧生风。
平西蜀颂 元末明初 · 刘基
四言诗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臣闻:天命真主,混一六合,必先有以为之驱除,然后收拾以归其笼,自古及今,同一揆矣。是故冬寒之极,必有阳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然也,元德既衰,九土麋沸,鸱张狼顾之豪,弥满山泽,万姓喁喁,无所吁告。天乃命我皇帝,肃将武威,代伐不道。故一伐而定荆湖,再伐而举全吴,三伐而海甸廓清,四伐而东粤、南闽,悉归版图。于是肆伐中原,拾宋,掇秦,掣赵,拔燕,兵锋未至,声闻先及,神詟鬼栗,匍匐俯伏。玄菟、青海、昆仑、大漠、交址、锯耳之国,罔不献琛奉表,稽首阙下,无敢后者。独明升窃据巴蜀,虽遣使奉贡,而不去伪号,大臣皆请讨之。皇帝怜其父没子幼,数遣使招之,不至。乃命将帅师伐之。洪武四年,大军破瞿唐,杀其将某,郡邑镇戍,望风送款。升乃率其官属,奉玺印,诣军门请降。盖自建国至是凡五年,而天下一统,何其易耶!固知天命有在,而群雄并起为之驱除也。臣基受恩深厚,无能补报,遥闻捷音,欢喜踊跃,不能自己。谨撰《平西蜀颂》一首,虽不足以赞扬圣德万一,亦聊以写葵藿向日之忱云尔。其辞曰:
惟彼蜀国,开自蚕丛。
山川隔阂,与华不通。
金牛启道,厥窍斯凿。
岷峨岩尧,始连井络。
秦以之霸,汉以之王。
诸葛用之,震惊北方。
剑阁倚天,瞿唐折地。
仰不可攀,俯不可视。
蠢兹羌戎,凭其险阻。
罔知天命,大邦是拒。
洸洸虎臣,受命于征。
出师桓桓,如雷如霆。
如雷如霆,天子之威。
庙算先定,鬼神莫违。
灵旗挥挥,指山山摧。
羌人失魂,恧若死灰。
爰将其臣,奉其版籍。
泥首军门,面缚衔璧。
六军奏凯,声动玄黄。
黧童白叟,蹈舞康庄。
四海会同,丰年穰穰。
庆云甘露,白天降祥。
臣拜稽首,受天之佑。
受天之祐,天子万寿。
田按:洪武三年,遣将分道伐蜀。征西将军汤和与副将军廖永忠,率舟师溯江而上。征虏前将军傅友德以步骑出案陇,蜀将戴寿以兵厄险,和、永忠顿兵不能进,而友德已自秦陇深入。四年,寿撤精锐禦友德,留邹兴等守瞿塘。永忠乃先驱破瞿塘关,入夔州。和引兵继之,入重庆。蜀主明升降,友德亦败戴寿于汉州,进围成都,寿亦降。师还,太祖面数和逗留罪,和顿首谢,乃免。友德、永忠受上赏。太祖制《平西蜀文》,所谓「论将之功,傅一廖次」者也。又云:「有臣在南,家居括苍,生而能文,举笔何难。」此颂当即应制作也。但太祖文则分记傅、廖之功,基则浑括其词,其立言之体,有不同尔。
题古木幽篁图 元末明初 · 刘崧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山中古木无春冬,根结怪石相盘冲。
烟云有时伏玄菟,风雨尽日唫苍龙。
幽篁出涧倚寒玉,细草临坡被紫茸。
不是画图当户见,丈人巾屦久相从。
送高丽贺正旦使张子温还国 元末明初 · 高启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大全集卷十三
丹凤云中阙,玄菟海外城。
新阳初献岁,远使尽朝京。
卉服充王贡,珠旒仰圣明。
花飞辞上国,日出指归程。
车饯都亭晓,帆开岛屿晴。
莫辞频入贺,宝历万年盈。
朝鲜儿歌(予饮周检校宅,有二高丽儿歌舞者) 元末明初 · 高启
朝鲜儿发绿,初剪齐双眉。
芳筵夜出对歌舞,木绵裘软铜环垂。
轻身回旋细喉转,荡月摇花醉中见。
夷语何须问译人,深情知诉离乡怨。
曲终拳足拜客前,乌啼井树蜡灯然。
共讶玄菟隔云海,儿今到此是何缘?
主人为言曾远使,万里好风三日至。
鹿走荒宫乱寇过,鸡鸣废馆行人次。
四月王城麦熟稀,儿行道路两啼饥。
黄金掷买倾装得,白饭分餐趁舶归。
我忆东藩内臣日,纳女椒房被裤翟。
教坊此曲亦应传,特奉宸游乐朝夕。
中国年来乱未锄,顿令贡使入朝无。
储皇尚说居灵武,丞相方谋卜许都。
金水河边几株柳,依旧春风无恙否?
小臣抚事忆升平,尊前泪泻多于酒。
怀修撰朱备万(此诗第二首据弘治本补入。) 其二 元末明初 · 孙蕡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济济群贤圣度宽,怜君何事戴南冠。
清时文物为儒贵,晚岁关山行路难。
丹凤五门春日丽,玄菟万里海风寒。
蒲车早晚徵耆旧,莫作长沙谪宦看。
上辽东梅都指挥 元末明初 · 郑梦周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圃隐先生文集卷之二
天子临轩遣将臣,从容谈笑静风尘。
玄菟地近烟光接,靺鞨山高霁色新。
共道孔明辞汉主,今看羊祜感吴人。
正逢四海同文日,愿作红莲幕里宾。
辽阳寓怀一百韵 元末明初 · 黎贞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绝域玄菟北,雄藩渤海边。
并营连塞漠,幽蓟异风烟。
驻驿澄州界,汤池析木壖。
路从熊岳散,山到白狼连。
古镇长城外,辽滨夕照前。
战场云漠漠,丛冢草芊芊。
开国俱英杰,安邦悉俊贤。
封疆环百济,声教被朝鲜。
美俗殷箕后,清风肃慎先。
祭侯诚志勇,偏帅亦通权。
创霸才称度,图王业止渊。
将雄司马晋,功盛慕容燕。
秦汉威名大,隋唐战伐专。
控弦兵百万,开拓宇三千。
炀帝终归乱,文皇亦负愆。
舆轮功未广,心腹祸相煎。
强弱慎沦没,桑田几变迁。
辽金迭兴替,胡貊已绵延。
接踵源流盛,相承正朔偏。
穹庐分部落,左衽播腥膻。
儿女同川浴,尊卑并榻眠。
群居成偃蹇,一室称周旋。
将校冬前阅,兵车雪后畋。
挺姿多鸷悍,用武自轻便。
银甲高低叶,雕弓左右鞬。
臂间苍鹘立,花下紫骝牷。
白鹿裘过膝,青貂帽覆肩。
比邻无老少,天属各姻连(左女右连)。
玉貌誇盘鬓,容华贴翠钿。
半腰裁合袖,匝地舞鞦韆。
瓦缶罗儿酒,锣锅酪乳饘。
鸡豚随日足,藜藿四时妍。
会客厨边度,祈神炕上筵。
彝歌声窈窕,狄舞影蹁跹。
雨过平房湿,冰凝兀刺穿。
繁弦希凤管,朽屑当龙涎。
地亦因人异,风从习俗传。
恒居犹可叹,况复事相牵。
贱子罹多难,羁孤喘未痊。
去家过万里,为客已三年。
桑梓江南梦,尘沙塞外天。
别离惊岁月,跋涉遍山川。
忆昔儿童日,深承父母怜。
岁荒犹饫肉,冬暖尚装绵。
写字阶前立,斑衣膝下联。
趋庭初问礼,骑竹学吹埙。
萧萧趋樽俎,雍雍设豆笾。
已谙怀橘义,时上颂椒篇。
弱冠亲师友,闭窗理简编。
朝阳出沧海,秋旻映清涟。
雪案迎晨润,兰膏继晷然。
礼文勤博约,物理细穷研。
庠序瞻依久,菁莪乐育全。
柳摇芹泮碧,苔染杏坛砖。
师说尊韩愈,儒宗有郑虔。
声名推独步,雅况蔼孤骞。
道谊金兰契,交情铁石坚。
小心恒翼翼,忧道日悁悁。
角艺穷优劣,相规各勉旃。
瑶琴挥玉轸,锦瑟按朱弦。
作赋追王灿,狂吟拟谪仙。
龙蛇腾彩笔,珠玉满花笺。
圣代需贤急,纶音美化宣。
求言诚恻恻,束帛屡戋戋。
夜雨江淹梦,秋风祖逖鞭。
平生经济学,此日孝廉船。
抱璞怀多蹇,梯云未有缘。
潜鳞初出跃,倦鸟复回还。
尚志期嘉遁,韬光养亢乾。
萧曹心寂寂,巢许意翩翩。
卜筑依泉石,栖迟远市廛。
地先盘谷胜,景冠杜陵玄。
黄卷书千帙,青山屋数椽。
穿云石片片,通竹溜涓涓。
过鸟天边落,飞流屋后悬。
凝眸观紫翠,洗耳弄潺湲。
负郭桑麻地,环丘稻糯田。
逻朝惊白发,散野牧乌鸢。
出户通樵智,开帘放远巅。
补篱添种菊,凿沼剩栽莲。
梅萼冲寒放,榕阴当午圆。
诗成偏爱酒,景好喜闻蝉。
果献东坡荔,茶煎达磨泉。
坐间无俗客,谈笑有高禅。
自谓田家乐,宁知宪网缠。
物情据萧索,生理竟迍邅。
浪迹如蓬转,忧心似火燀。
荆林嗟失雁,蕙帐惜分鸾。
驿路慵看画,江船怯听鹃。
林芳红馥馥,山月白娟娟。
长啸空弹剑,悲歌独扣舷。
兴随秋后燕,泪应岭头猿。
骨肉人何在,泥涂病正癫。
志荒疏笔砚,力惫逞戈鋋。
落日心犹壮,秋风目已胼。
薰莸羞共器(共,康熙本、嘉庆本原作“其”,据光绪本改。),驽骥耻同軿。
技拙惟诗债,囊空乏酒钱。
萧萧新白发,落落旧青毡。
日月行中国,风云洒八埏。
盖棺事未已,犹欲问燕然。
送诰命副使行人雒(英)使还 明 · 权近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四
昭回云汉照秋空,一札天章降海东。
盛代建侯初锡命,吾王继世更输忠。
玄菟地僻封彊远,华表云横驿路通。
最喜贤臣来奉使,应将舆意奏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