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寄赠李十三郎君 明末清初 · 张盖
 押陌韵 出处:张子诗选
主人十三龄,天驹见龙脊。
绝尘潇洒姿,能解留人客。
予时自平干,复著游山屐
足茧涩登途,盗贼况充斥。
踟蹰数里间,落日藏光赤。
投宿上君堂,张灯照昏夕。
蹇驴足刍茭,老病须燔炙。
奴仆亦慇勤,自来扫床席。
须臾提玉瓶,倾光泛琥珀。
感情欲痛饮,所恨胸肠窄。
恭闻尔先人,遗汝登朝舄。
汝兄善草圣,海内称名硕。
汝才驾徐陵,准拟文章伯。
予有两男儿,鸡鹜空毛翮。
大儿倍汝年,弧矢未能射。
小儿少汝年,只备樵苏役。
何似汝聪明,日夜亲图籍。
老夫若汝年,走马垂杨陌。
有时丛台下,醉舞挥金戟。
中岁好弹琴,素琴横白石。
旁植一株,今已高千尺。
忽忽鬓发苍,自顾无长策。
何处可容身,避地来山泽。
结交无老少,遭时有顺逆。
长啸望停云,题诗谢畴昔。
鹅城将归平干留别夏明府 明末清初 · 赵湛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玉晖堂诗集卷四
西风渐觉动高寒,向老经秋作客难。
萧寺闻钟常少寐,泥涂贳酒不成欢。
清斋日耗官厨米,多累惭供安邑肝。
寄谢鹅城令尹,欲将衰鬓溷渔竿。
五子咏 其四 申凫盟 清初 · 魏裔介
 押霰韵 出处:兼济堂文集卷十八
风雅道寝衰,百家矜藻绚。
孰识古人心,清微自相禅。
平干有奇姿,气高体亦变。
高斋数论文,未觉隙光宴。
汉永康镜歌为毕秋帆中丞(背有铭云「永康元年,正月丙午。黄氏作竟,幽湅三商。昭如日月,国皆富昌。□□作□,位至公卿。天王日月,上有东父。太酉三利,宜吉□子」,凡四十八字。)丙午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二
今年正月朔丙午毕公书来传吉语。
四十八字镜背文,祝国蕃昌位公辅
永康之元月正日,日亦丙午神所予。
幽湅三商酉三利,宜尔孙子宜东父。
黄氏作镜兼作铭,铭如驺李质且古。
五谷成熟和阴阳,四时安乐调风雨。
永康两字宛叶兆,四神八卫来占祜。
毕公夙夜宣上德,河岳恩膏遍滂溥。
荧荧古镜积苔花,拭用嵩阳洛滨土。
甲乙不须长睿辨,释文岂待洪家补。
从兹屡丰日有喜,乐职中和赓乐府。
熙春不借镜听词,但唱豳歌击土鼓
崇高三阙纪澍濡,更拓全文写图谱(欲乞中丞嵩少《三阙铭》也。)
我装此纸作镜光,圆配灯宵月三五。
平干避雨败寺 清 · 柏春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竟日平干路,纡回大陆间。
寒云难作雨,断阜亦名山。
荈饮清泉涩,钟倚老树间。
百年余破寺,佛髻堕花鬘。
富昌,江慧曼婚联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歌韵
富以其文画眉有笔开昌历;慧而且美并蒂之花粲曼陀。
春秋五论 其二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八、复斋公集
或问:六经之说,诸儒穿凿害之也,而《春秋》为尤甚。
前公、谷、左氏,后之诸儒又从而羽翼之,横生意见,各立一说。
夫彼此一事,彼以为是,此以为非,彼此互相矛盾;
前后一人,前以为褒,后以为贬,前后自相牴牾。
然其大端不过有二:一以日月为褒贬,二以爵号为褒贬
以日月为褒贬之说,彼徒见夫盟一也,有日者,有月者,盟宜书日,而或书时,入宜书日,而或书月,若是其不同也。
以爵号为褒贬之说,又见夫国君一也,而或书子、书侯,或书名、书字,或书州、书国,书人一人,而前氏后名又若是其不同也。
愚请得而析之。
蔑之盟不日则曰其盟渝也,柯之盟不日则曰信之也,将以渝之者为是乎?
信之者为是乎?
柯之盟不日,而葵丘之盟则日书之,或曰危之也,或曰美之也,将以危之者为是乎?
美之者为是乎?
子益师卒不日,左氏曰公不与小敛也。
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内,而公在外,其不与小敛明矣,又何以书日乎?
《公羊》曰:「公子益师不日,远也」。
然公子貙远矣,又何以日乎?
《谷梁》曰:「不日,恶也」。
然公子牙、公孙意如亦恶矣,又何以书日乎?
葬必书月日,而有不书月日者,则曰不及时日而得葬也。
不及时而不日,正也;
过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然过时而日,直指齐桓公言。
当是时,诸公子争国,危之隐可也。
卫穆公宋文公齐桓公之才,无争国之患,过时而日,有何可隐之乎?
宋缪公之日葬,又何危乎?
凡此者,疑误而难通也,孰谓《春秋》必以日月为褒贬乎!
至于来归仲子之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
使荣叔归成风之含赙,而王不称天,亦曰贬之也。
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而不在天王乎?
归成风之含赙,罪在天王,而不在荣叔乎?
《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也,若归赗含赙而称王,将以为正名分,可乎?
谷伯、邓侯称名,说者以为朝弑君之贼而名之,滕子、纪侯独非朝弑逆之人乎?
滕、薛称爵,说者以为能修朝礼而与之朝,隐公有何可褒而褒之乎?
若以滕、薛称爵而与之朝,是亦谬妄之甚者也。
或曰:滕本侯爵也,朝弑君之贼而黜称子,以滕有可贬也。
终春秋之世不复侯,岂皆有可贬之罪而黜之乎?
或曰:为时王之所黜。
使时王而能黜诸侯,则纪纲法度之施,礼乐赏罚之权,天王能执之矣,安得谓《春秋》为天子之事乎?
荆书楚,已而书楚子,说者曰进夷狄也。
夫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可也,夷狄而中国,则亦中国之乎?
圣人作经,本以辩夷夏之分,顾乃进夷狄而退中国乎?
若此之类,不可以一二数,要皆可疑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乎
大抵《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月,事成于时者书时。
若夫水旱、雨雹、霜雪、日食、星变、山崩、地震、火灾、螽螟、彗孛之类,凡若此者皆以日成也。
其朝觐、蒐狩、会遇、平和、来至、侵伐、围取、迁戍、袭奔、城筑、作毁,凡若此者皆以月成也。
崩、薨、卒、葬、弑、逆、叛、放、败、入、灭、获、擒、斩,凡若此者皆以时成也。
或宜日而不日,宜月而不月,皆史之所载者失之也,假如其事当书月而鲁史但书时,其事当书日而鲁史但书月,则圣人安得虚增甲子乎!
是《春秋》不以日月为例也。
《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名称、爵号从其名称、爵号,而是非善恶则系乎其文,非书名者皆贬,而书字者皆褒也。
某与某在所褒而旧史只着其名,某与某在所贬而旧史只着其字,则圣人之褒贬岂在求其名与字而笔之于经乎!
是《春秋》不以名字为褒贬也。
若夫因其所书日月之前后而知其是非,因其所书爵次之名字而知其优劣,则有之矣,非圣人故以是而为褒贬也。
庄公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又筑台于秦,是阅三时而土功屡兴,国政荒废也。
十五年秋螽蝝生而下民怨咨,是历二时而五谷不登,饥馑荐臻也。
庄公八年春,师次于郎;
,师及齐,师围郕;
,师始还也。
是阅三时之久,劳民动众,以伤匮财谷,邦国其不受害乎?
若此之类,盖于书时见之。
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九月入杞,见其于来朝之国,未几遂兴师以入之也,不以交邻为重,而以利欲为必,是以强大侵侮乎弱小也。
七年三月,公如楚,九月至自楚,见其朝夷狄之国,不能自强于政治,受制于人,阅七月之久,往来跋涉而劳于行也。
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乃雨,见其阅年而后雨,则万物焦枯而饥馑交至,道殣相望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月见之。
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其于八日之中,再见天变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于旬之日间而取二邑,以瘠人肥己,是其人欲一动,不明乎天理之可否,视诸王制百里之封,在所乎?
在所损乎?
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又灾,见尝于天变无恐惧脩省之意,于灾沴之不敬也。
己丑,葬敬嬴,庚寅,乃克葬,延二日之久,见不能事亡如事存,葬礼之无备也。
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有以见鲁先晋而后卫也。
己未,同盟于鸡泽戊寅,及陈袁侨盟,见晋人先盟诸侯而后及大夫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日见之,以是为圣人日月之书不书,寓乎褒贬则误也。
若夫名称、爵号之异同,政事之大小,辞目之详略,有蒙上文而杀其辞者,固难一二尽也。
时变之升降,世道之盛衰,亦有因之以见者。
楚,一也,始书荆,再书楚,已而书楚子;
,一也,始书人,再书吴,已而书吴子,于以见夷狄之势浸盛而难制。
鲁以大夫而会诸侯,大夫犹不氏于后,则大夫无有不氏者。
诸侯大夫而弑君者名之于后,虽弑君之贼亦有书氏者。
小国大夫皆以名与人也,曹、大夫,于后则曹、皆有大夫矣,此见大夫皆为政而犯分也。
始也吴、楚君、大夫皆书人,终也吴、楚君、大夫皆以爵、氏,以见夷狄之大夫皆往来于中国,而无夷之别矣。
列国诸侯之子皆称世子,而预会预伐者,于以见居丧而称子也。
入春秋以来,薛侯爵也,而书伯,滕,侯爵也,而书子,于以见诸侯之爵次皆以大小为差等,会于曹则蔡先卫,得其少长之序,而天秩不乱也。
蔡乃武王之所封,而伐乎郑,则卫先蔡,失乎名分之宜,而天叙无章也。
卫其成王之所封乎?
是爵次之先后,皆以目前强弱为崇卑,而不复用周制为品第也。
淮之会,许以男而先邢,是几微弗谨,而上下之位失。
戚之会,邾以子而先曹伯,是大小无序,而尊卑之次紊。
萧鱼之会,以世子而先邾莒之君,于以见霸者之为政,皆以私意为轻重,无复以礼文为仪则也。
垂龙之盟,内之则公孙敖会诸侯召陵侵楚之师,外之则齐桓主盟于中夏,于以见大夫敌于诸侯,而莫知其非也。
凡若此者,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恶乃因之而见,初非圣人特以是为褒贬也。
学者必欲于名称爵号之间,而求非圣人褒贬之意,窒碍而不通矣。
泥于名数,务于新奇,恐非圣人明白正大之心尔。
学者之观《春秋》必先破《春秋》以日月为例之说,与夫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而后《春秋》之旨可得而论矣。
春秋论 其二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
六经之不明,诸儒穿凿害之也,而《春秋》为尤甚。
《春秋》穿凿之患,其原起于三传,而后之诸儒又从而羽翼之,横生意见,巧出义理。
有一事而或以为褒,或以为贬,彼此互相矛盾者矣;
有事同而前以为袖,后以为贬,前后自相牴牾者矣。
纷纷聚讼,而圣人之意益以不明。
然其大端不过有二:一曰以日月为袖贬之说,二曰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
彼徒见夫盟一也,而有日者,有不日者。
奔宜书日也,而或书时;
入宜书日也,而或书月。
若是其不同也,于是有以日月为袖贬之说。
又见夫国君一也,而或书子,或书侯,或书伯。
外裔一也,而或书州,或书国,或书人,或一人而前氏后名,又若是其异也,于是有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
愚请有以折之。
蔑之盟不日,则曰其盟渝之也;
柯之盟不日,则曰信之也。
将以渝之者为是乎,信之者为是乎?
桓之盟不日,而葵丘之盟则日之,或曰危之也,或曰美之也,将以危之者为是乎,美之者为是乎?
子益师卒不日,左氏曰公不与小敛也,然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内而公在外,公不与小敛也明矣,又何以书日乎?
《公羊》曰:公子益师,远也。
然公子彄亦远矣,又何以书日乎?
《谷梁》曰:不日,恶也。
然公子牙、季孙意如亦恶矣,又何以书日乎?
葬必书月日,而有不书月日者,则曰不及时而日,渴葬也;
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
过时而日,隐之也;
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
当时而不日,正也;
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然过时而日,直指齐桓公而言,当是时公子争国,危之隐也可也。
卫穆公宋文公无齐桓之贤,无争国之患,过时而日,有何可隐之乎?
宋穆公之日葬又有何危乎?
凡此者皆疑误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必以日月为褒贬乎?
至于来归仲子之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使荣叔归成风之含赗,而王不书天,亦曰贬之也。
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而不在天王乎?
归成风之含赗,咎在天王,而不在荣叔乎?
《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而夫子乃自贬王而去其天,则将以是为正名分,可乎?
谷伯、邓侯称名,说者曰朝弑逆之人,故贬之。
滕子、杞侯独非朝弑逆之人乎?
滕、薜来朝称侯,说者曰滕、薜微国也,以其先朝隐公,故褒之。
朝隐有何可褒而褒之乎?
若以隐为始受命之君,则尤缪妄之甚者也。
或曰滕本侯爵也。
朝弑逆之人,贬而称子,朝桓可贬也。
终春秋之世不复称侯,岂皆以朝桓之故而贬之乎?
或曰为时王所黜也,夫使时王而能升黜诸侯之爵,则是礼乐赏罚之权,天王能自执矣,安得为春秋之世乎?
先书荆,继书楚,已而书楚子,说者曰渐进之也。
夫楚本鬻熊之后,《春秋》以其僭王肆暴而遂黜之,且既列南荒,圣人作经,本以辨内外之分,而顾乃进楚而退中国乎?
若此之类,不可以一二数,要有疑误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乎
大抵《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月,事成于时者书时。
故凡朝觐、蒐狩、城筑、作毁,凡如此者,皆以时成者也。
会、遇、平、如、来、至、侵、伐、围、取、救、次、迁、成、袭、奔、叛、执、放、水、旱、雨、雹、冰、雪、彗孛、螽螟,凡如此者,或以月成,或以日成也,崩、薨、卒、弑、葬,郊庙之祭,盟、狩、败、入、灭、获,日食星变、山崩、地震、水灾,凡如此者,皆以日成也。
其或宜月而不月,宜日而不日者,皆史失之也。
假如某事当书月,而鲁史但书其时;
某事当书日,而鲁史但书其月,圣人安得虚增甲子乎?
是《春秋》不以日月为例也。
《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名称爵号从其名称爵号,而是非善恶则系乎其文,非书名者皆贬,而书字者皆褒也。
假令某与某在所褒,而旧史但著其名;
某与某在所贬,而旧史只著其字,则圣人将奔走列国以求其名与字,而后著之于经乎?
是《春秋》不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也
若夫因其所书月日之前后而知其是非,因其名称爵号之异同而知其事实,则固有之矣,非圣人因以是为褒贬也。
有如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三十二年春城小谷,则有以见才阅三时,而大工屡兴也。
宣十五年秋螽冬蝝生,则有以见连历二时,而灾害荐作也。
庄八年春,师次于郎:夏,师及齐,师围郕;
秋,师还,则有以见阅三时而劳兵于外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时见之。
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九月入杞,则有以见来朝方阅一月,而遽兴兵以入之也。
昭七年三月,公如楚,九月至自楚,则有以见其朝夷狄之国,阅七月之久,而劳于行也。
僖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则有以见其阅九月而后雨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月见之。
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则有以见八日之间而再见天变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则有以见旬日之间而取其二邑。
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则有以见其尝于灾馀之为不敬。
己丑葬敬嬴,庚寅而克葬,则有以见明日乃葬之为无备。
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孙良夫盟,则有以见鲁人之先晋而后卫
己未同盟于鸡泽戊寅及陈,袁侨盟,则有以见晋人之先盟诸侯而后盟大夫
若此之类,盖于书日见之。
然以是谓圣人以日月之书不书寓褒贬,则误矣。
若夫名称爵号之异同,则有以事之大小,而其辞因之以详略者,亦有前日而后月者,有蒙上文而杀其辞者,固难以一例尽。
而时变之升降,世道之盛衰,亦有因之以见者。
楚一也,始书荆,再书楚,已而书楚子。
吴一也,始书吴,再书人,已而书吴子。
于以见吴楚之浸盛矣。
鲁翚柔、郑宛詹,始也大夫犹不氏,于后则大夫无有不氏者。
段、陈陀卫州吁,始也皆名之,于后则虽弑君之贼亦有书氏者,于以见大夫之浸强矣。
始也曹、大夫,于后则曹、皆有大夫,于以见小国之大夫皆为政矣。
始也吴楚君大夫皆书人,于后则吴楚之臣亦书名,于以见荆蛮之大夫皆往来于中国矣。
诸侯在丧称子,有书子而预会预伐者,于以见居丧而会伐之为非礼也。
杞,公爵也而书伯,滕,侯爵也而书子,于以见其不用周爵,而以国之大小为强弱也。
会于曹,蔡先卫,伐郑则卫先蔡,于以见当时诸侯皆以目前之利害,而不复用周班也。
幽之盟,男先伯,淮之会,男先侯,戚之会,子先伯,萧鱼之会,世子长于小国之君,于以见伯者为政,皆以私意为轻重,而无复礼文也。
垂陇之盟,内之则公孙敖会诸侯,召陵侵楚之师,外之则齐国夏会伯主,于以见大夫敌于诸侯,而莫知其非也。
凡此者莫非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恶乃因之而见之,初非圣人特以是为袖贬也。
学者必欲于名称爵号之间而求圣人褒贬之意,则窒碍而不通矣。
于其不通也而强为之说,则务为新巧,何所不至,甚非圣人明白正大之心尔。
学者之观《春秋》,必先破《春秋》以日月为例之说,与夫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而后《春秋》之旨可得而论矣。
鸡泽道中 明 · 李一宁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茅屋投居笑笑忙,男儿事业在纲常。
马蹄泥泞村边急,客思蝉声叶底长。
萱草绿深秋霭合,豆花香散午风凉。
何时海燕乘春至,白日双飞入画堂。
清河王小清尊甫友松友翁前作教沂后作教鸡泽小清昆玉皆太学生辟雍乃父有瞻云之意晚作诗以寄其亲云 明 · 张天赋
君不见千红万紫斗媚娇,秋风初动先飘飖。
又不见徂徕山上百尺,凌霜傲雪不改容。
道人爱此娱神早,眼前懒结閒花草。
忘年相对作神交,岁寒心事期同老。
风月双清深夜里,鸣琴琐闼令人喜。
道人正气日光霁,到处持以语桃李。
前日我从海上来,道人二子梁栋材
金陵遥瞻向鸡泽,我歌为建黄金台
鸡泽徐明府 明 · 欧大任
五言排律 押齐韵
授邑曲梁泽,君行笑割鸡。
地雄漳水北,城倚太行西。
赵璧衔山出,燕驹向月嘶。
戴星秋省稼,禦雪夜装绨。
百廪黄金堰,千家白马堤。
分符仍重寄,塌羽未卑栖。
才子怜徐干,诗名似万齐
恩偏移内甸,游不号愚溪
酒送双蓝尾,书成几赫蹄。
陆沉犹有客,相忆在铜闺。
殷伯岩 清初 · 魏裔介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兼济堂文集卷十九
伯岩鸡泽人曾为睢宁弃官归与杨犹龙友又与白涵三讲求性命之学游五岳名山能诗戊戌秋至都即旋余赋此追赠之
不作淮南,归来事桔槔。
名山多杖履,田舍有风骚。
爽气虬须动,清言河汉高
卜邻已有愿,终共隐蓬蒿。
殷仲子(有引) 清初 · 魏裔介
 押马韵 出处:兼济堂文集卷十八
(殷渊字仲泓者广平郡鸡泽人少负奇志与兄伯岩俱知名燕赵间常坐卧一小楼读书数年欲大有所建立会流寇破京师乃死于郡西广羊山年友扬太史以其遗诗示余余读而哭之呜咽不能已乃为诗以志且属太史为之传太史仲泓笔砚友也)
凉风飒然来,晏坐北窗下。
展读一卷书,字字皆潇洒。
忽而毛发竖,歌哭不可假。
绝命于西山,岂望人知者。
吾庐距数舍,闻声相思也。
乃今得神交,焚香奠杯斝。
赫号绕怒虹,滂沱泪盈把。
仲泓忽可叫,奇云突高厦。
至友有杨子,为文媲风雅。
作传十年后,墨胎祀同社。
嗟哉不义徒,富贵如飘瓦。
春日感怀诗 其四 清初 · 魏裔介
 押皓韵 出处:兼济堂文集卷十八
犹龙与凫盟,我辈论文早。
王孟如复生,晨夕相倾倒。
晚得巢壑子,浩歌天地老。
仗剑走西秦,寻源昆崙道。
不见古时人,唯见连天草。
长铗归来,黄鹄翔苍昊。
莫效随阳雁,饮啄谋
庶几共夷犹,广羊山色好(巢壑子殷岳鸡泽人
殷仲泓事四十韵 清 · 申颋
鸡泽诸生,殷渊字仲泓。
其父镇兴安,是为大陆公。
战守兼惠养,颇足慰兵凶。
嗣昌出视师,剥削以自丰。
三日军无食,群怒集贪□。
借公灭众口,竟以军法从。
渊乃大悲愤,叩阍渎宸聪。
帝怒挠军机,欲诛怜幼冲。
赦归益自奋,誓洞仇人胸。
乃与其兄岳,晦迹混樵农。
及闻嗣昌死,瞋目叱苍穹。
贼不膏我刃,没齿恨难终。
渊力猛如虎,渊才矫如龙。
痛父复怀国,恨世无英雄。
破产集义勇,移檄会诸戎。
当时称大帅,蟒玉恩隆
养贼以自固,愚怯羞儿童。
遂使失天险,长驱太行东。
腥气遍畿辅,千里烟氛红。
闻有鼎湖泣,奋袂思遗弓
挥岳将母去,避乱狮子峰
渊乃倡大义,哭庙会黉宫。
遂此擒伪官,鼓进讨元凶。
有犬突牵衣,长嚎凄以恫。
渊时亦心动,众志何匆匆。
是时肘腋间,咸与贼众通。
当渊哭庙时,贼骑已环攻。
从人皆奔散,只身撄其锋。
双锷纵莫当,斩刈如蒿蓬。
苦战无声援,围合复数重。
仰呼天亡我,谁收再造功。
身被十余创,日昏叹力穷。
遂为贼所获,弃尸泮池中。
犬乃逐鸟鸢,僵死卫其躬。
乱定收遗骸,兼为义犬封。
余每闻岳言,慷慨仰英风。
求死孝不得,乃竟死以忠。
捐躯在布衣,姓字谁见崇。
美新徒有扬,长乐徒有冯。
请看义士犬,能不惭仪容。
送门人杨(湄)赴乌程主簿(玠)东乡县(淑孝)鸡泽教谕 清 · 戴亨
春风吹飞云,飘飖随所之。
交游岂长聚,亦知当乖离。
况君行就官,讵复能久羁。
行矣不可留,念我此何时。
弃妇归无家,览镜惜容仪。
出亦无所适,入亦长苦饥。
不谓同心友,各自东西驰。
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
心悲勿复言,且尽今日欢。
欢罢还成泣,愿君少留连。
降旨缓徵直𨽻间缺雨三十一州县历年新旧钱粮诗以志事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二
昨年腊尽优沾雪,今岁三却望霖。
幸是京东泽犹渥(上年直隶各属腊雪优沾今以来雨泽未能普遍所辛自蓟州迤东遵化永平宝坻宁河天津一带得雨深透二麦秀实大田亦已青葱可望有收),怜斯畿右暵将深(兹据刘峨奏自保定迤南等处地方得雨多寡不等其仅止一二寸者望泽甚殷所有上年被灾之安州等十七州县内除清苑蠡县安州高阳赵州隆平宁晋曲周鸡泽任邱等十州县现在大田已种齐全麦苗耸秀且已于平粜案内每石请减银一钱足资接助其安肃望都肃宁宣化万全怀安西宁等七州县暨本年缺雨之良乡涿州顺义景州阜城交河献县故城宁津等九州县又冀州暨所属之枣强并四十九五十等年被旱本年又复缺雨广平府属之永平广平磁州清河大名府属之大名元城开州东明长垣清丰南乐等十三州县又天津府属之庆云盐山二县共计三十一州县本年均因雨泽稀少麦收不无稍减等语畿右一带因旱麦收失望深堪廑念因即降旨将本年并节年应完新旧钱粮仓谷一并缓至本年秋收后再行徵收以纾民力并于京城设坛祈祷吁冀甘霖即霈俾得及时赶种庶几苏我农民耳)
登场已全失望,卜廪禾犹切系心。
州县缓征逮新旧,愁农七字愧成吟。
直𨽻总督刘峨奏报南三府普得透雨诗以志慰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一
河北沾霖信速驰,燕南待报转如迟(前日以毕沅奏报河北得有透雨而直𨽻较近何以未据奏报因传旨驰询今日亦据刘峨奏到矣盖毕沅正在彰德目击得雨情形即行入奏而刘峨尚待南三府报齐是以迟到二日耳)
由来被泽虽前后,以曰膏(去声)田总渥滋刘峨奏畿南未得透雨之大名等十一州县内大名元城曲周肥乡成安等五县于六月初八九等日各得雨六寸清丰广平鸡泽等三县各得雨七寸开州南乐东平等三州县各得雨五寸均已入土深透晚谷晚豆黍稷等项尽可赶种其已种禾苗无不菁䓤勃发农民实深欢庆又顺天迤南之保定河间天津正定顺德等五府及冀赵深易定五直隶州所属并大名府属之长垣广平府属之永年等五州县先经得雨透足布种齐全此次一律普沾亦正可资接济等语是直隶与豫省得雨虽有前后而六府麦收歉薄之区同时沾被秋稔俱堪期望数月悬注之情为之顿释)
六府麦收诚致歉,三秋禾稔尚堪期。
南瞻额手同民庆,益戒心骄励敬寅。
降旨缓徵直隶南三府缺雨诸州县新旧钱粮诗以志事即用昨宽免河南诗韵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三
昨经降旨问方伯,今接奏知豫策资(昨以畿南顺德广平大名三府缺雨既截漕三十万石运往接济复驰询梁肯堂查勘应否缓徵此旨尚未到彼次日即据奏到该三府所属并毗连之赵州雨泽久愆二麦难望有收请将邢台等十九州县元城等十三州县本年应徵新旧钱粮仓谷分别缓徵等语)
于泽由来不宿诺,救灾岂肯靳勤施(览奏该处被旱情形深为廑念即日降旨加恩将顺德府属之邢台沙河南和平乡广宗钜鹿唐山内任县广平府属之永年邯郸成安肥乡曲周广平鸡泽威县清河磁州等十九州县本年应徵仓谷同节年未完钱粮仓谷又大名府之元大名南乐清丰开州东明长垣赵州所属之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等十三州县本年节年应徵新旧仓谷钱粮等项一并缓至本年秋后徵收并谕部连行以纾民力)
怜民共此艰谋食,督吏仍当妥赴期。
别府虽然此胜彼京师顺天保定等府所属虽较之畿南三府此胜于彼然节次得雨总未沾足迩来盼望之殷日甚一日矣),望沾一例正赍咨。
送过亭先生秉铎鸡泽 清 · 弘皎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如此才名古不如,卅年踯躅困盐车
可堪秋雨秋风后,黄叶空山自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