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仲天贶、王元直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其四 1090年 北宋 · 苏轼
六言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
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仲天贶、王元直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其五 1090年 北宋 · 苏轼
六言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为余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老人,王庆源也。)
醉中怀眉山旧游1174年11月 南宋 · 陆游
 创作地点:四川省自贡市荣县
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
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
锦城那得去,彷佛蟆颐路。
遥知尊前人,指我题诗处。
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须溪本卷四作如)(自注:嘉术者牧童谓予明年春分后当还西州。)
大宋重修蛾眉山普贤寺碑铭989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贤人阐化,必有胥附之资;
贤士膺期,必垂不朽之迹。
是以颜回默识,冠师门于洙泗之滨;
尹喜受经,应真气于崤函之右。
故得千载之下,好学之徒,入其国而知其教,思其人而爱其树。
圣贤相遇,有如此焉。
在昔像教权舆,能仁命世。
综百灵而贯群动,归向如流;
穷绝国而亘诸天,感通若响。
爰有法王之子,来从普胜之方,凭翼真乘,导扬宗极。
具大悲之愿行,综十智之因缘,从我立名,斯为上首。
及乎慈航既济,慧炬分华,乃暨众真,俱承佛敕。
乘六牙之瑞兽,降右蜀之灵峰,将以协井络之会昌,镇金方之劲气。
犹且潜而勿用,明而未融,闇持摩顶之仁,阴骘含生之命。
故使神婴青缕,肇建国都;
路辟金牛,始通华夏。
沉犀息沴,李太守之玄功;
噀酒救灾,栾尚书之妙用。
郡开学校,文翁广洽于儒风;
乐播《中和》,四子诞扬于帝德。
蔼尔褒斜之域,穆然周、汉之民,非法力之攸凭,岂人谋之独得?
其后金人既应,白马斯来,神开显俗之徵,家识致诚之所。
于是祥符焕烂,灵变纷纶。
或则银色浮空,与朝阳而共丽;
或则灯光并列,将夜魄以俱明。
圣众盘旋,真容隐见,奇踪万状,不可图。
瞻之者耳目咸新,闻之者身心共肃。
一方欣赖,历代修崇。
遂于白水之源,特建普贤之寺。
金土交运,开闭不常,白毫之相长存,法鼓之音靡绝。
夫以导江遗迹,天汉名区,必有道之见归,岂三分之能久?
太祖神德皇帝,文修内禅,武定中区,正卿扬九伐之威,远俗致七旬之格。
蜀王之土贡,受刘禅之骡车,重钮坤维,还铭剑阁
于时王风初被,污俗尚繁,游魂篁竹之间,假息雈蒲之际,匪轻刑之可禁,顾先甲以徒勤。
金地宝坊,浸成薮泽;
田衣毳褐,渐致流离。
妖禽既就于焚巢,绀宇终悲于阒户。
虽复葺其挠栋,缮彼垝垣,而陛序犹卑,基扃未广。
尊号皇帝长君嗣统,二圣重熙,覆万物以如天,廓重昏而比日,聿修成业,钦若灵心。
尺书徵怀德之君,折箠定畏威之地。
尽炎洲而极玄朔,尉候徒存;
亘日域而浃流沙,车书莫二。
然后胜残去杀,反朴斲雕,包干戈以虎皮,铸剑戟为农器,定《大护》、《云门》之乐,举淹中、稷下之仪。
慈卫仁薰,时和俗阜。
天地应而庆云甘醴,律吕调而玉烛景风。
犹复成而不居,勤则有继。
一游一豫,表王度之惟常;
必躬必亲,示庶民之光圣
虑极冰霜之诫,皇纲毕举,睿思弥精。
以为象外微言,无生妙理,修于心则圆通无滞,被于物则福应来臻,足以助王道之和平,致苍生于仁寿。
乃申明诏,历选精庐。
唯此蛾眉,独标殊胜。
天真人皇谕道之地,楚狂接舆隐景之乡。
封域之间,气象盘薄。
洪源奔注,二江双流,沱潜之川;
峻岊回环,玉垒铜梁,岷嶓之阻。
况禅枝擢秀,来自祗园;
法海馀波,别疏定水。
慈氏所相,畴能废之?
烝哉圣谟,符此玄贶。
五年,申命中使,率将杼人,伐贞石于它山,下瑰材于邃谷。
或子来而肆力,或神运以标奇。
模制度于鹫峰,极庄严于花界。
耽耽正殿,䡾䡾飞甍,玉甃丹楹,金铺琐闼。
洞户顺阴阳之候,中宸变寒暑之威。
揭以端闱,绕之周庑。
铸鸿钟之万石,贯猛簴之千钧,桀孽凌空,铿訇震野。
其后则层楼入汉,飞陛连云。
彩槛离娄,冠馀霞而上出;
璇题玓瓅,缀列宿以旁
神明之台不足以语其高,天梁之宫不足以矜其丽。
铄金为字,写大藏之经秘于上,逾五百函;
范铜为像,拟普贤之容设于下,高二十尺。
味其文,则如来之宗旨可得而观;
礼其相,则菩萨之威神于是乎在。
将使三蜀之地,一切有情,皆冲气以含和,尽革凡而成圣。
则知大雄之教,渐于世也深焉;
元后之仁,利于民也至矣。
昔者轩皇访道,历襄野以犹迷;
祈年,拜竹宫而无得。
恭惟盛美,允属皇猷。
若夫事以颂宣,言以文远,作而不记,后嗣何观?
爰命下臣,式旌不朽。
其铭曰:
允矣象教,洪惟法王,如河不竭,比日同光
有情斯应,无远弗彰。
化自八国,声驰万方。
爰有大贤,是称达者。
异境齐致,同声协雅。
闻道莫逆,瞻颜不舍。
乃演真乘,来仪东夏
蛾眉之阻,群帝之庭,作固作镇,栖真宅灵。
普贤至止,潜耀千龄。
尔未我觌,我畴尔形。
经教既孚,神明乃作。
瑞相显晦,圆光歘霍。
万变凌峰,百灵溢壑。
信士归依,舆人骇愕。
崇崇梵宇,于此宏开。
时迁末运,数偶三灾。
焚如鲁庙,倾若齐台。
淳风必复,圣日斯
赫矣皇图,烝哉二圣!
混一区宇,受天明命。
与物皆得人为盛。
式叙九畴,迭修三正。
皇帝曰咨,咨尔西人,助我神化,其惟正真。
为尔祈福,转兹法轮。
禅林则旧,宝刹惟新。
秘殿耽耽,高门奕奕。
修廊四注,层楼百尺。
尊经圣像,金文宝质。
妙善周园,福釐繁锡。
乾光俯烛,慧炬朝焞。
同开寿域,共辟重昏。
貙氓之伍,杜宇之魂,乘是妙果,俱登法门。
明明大君,照临下土。
坠典咸修,靡神不举。
彼都人士,式歌且舞。
揭此丰碑,永传终古(《徐公文集》卷二五。)
蛾眉:四库本作「峨眉」。
下同。
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1178年10月 南宋 · 陆游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讵必泛酒登华堂。
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
李方叔眉山玉堂赐马公自书券 北宋 · 李之仪
帝闲万马皆天宠,一一尽是真龙种。
欲知志气吞万里,骏意向人耳双竦。
翰林下直出玉堂,狨鞍宝辔声琅琅。
传呼一声惊里闬,新向庭中赐骕骦。
明年乞得东南守,画舸西河(吴刊作湖)卧载酒。
免令此马老江山,故用赠君良独厚。
怜君从来家苦(原作若,据粤本改)贫,坐冷儒士喜意新。
自书券字甚雄伟,作书远报江河人。
翰林好士裴丞相,知君亦负玉堂望。
君宝(原注:下文阙。)
怀寄眉山知县王辟寺丞字仲通 北宋 · 魏野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仲先仲通,长忆又长慵。
有梦应相信,无书想见容。
尘埃五十驿,山水几千重。
老去难寻访,何时得再逢。
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眉山诗也戏为笺之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龁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苏文忠公墨迹卷(卷云:「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损坏。』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曰:『真手不坏。』居士曰:『真砚不损。』绍圣三年十月腊日眉山东坡。」)癸未 清 · 钱载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六
寿祐寺,合江楼,又卜白鹤之峰头。
先生何为不惮烦,念念尘尘同一沤。
今朝对客说所见,真手非手砚非砚。
生灭垢净增减空,不了真如不方便。
说砚犹砚北,渡海复海南
荔支那必三百颗,又看一手写字桄榔庵。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唐 · 皎然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名天竺,多居蹑远踪。
春帆依柳浦,轻履上莲峰
禅子兼三隐,空书共一封。
因君达山信,应向白云逢。
广通上人游江西 唐 · 皎然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
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
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
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次韵眉山宰喜雪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龙公试手发阴机,琐定愁云阵不飞。
老树垂垂低欲压,稚苗薿薿烂生辉。
穷冬莫厌诗筒数,富岁先占讼缿稀。
拟待明朝约清赏,剡溪尽酒舡归。
眉山天下秀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二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定州
临江仙嘉甫弟赴眉山1213年 南宋 · 魏了翁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细雨斜风驱晓瘴,绰开坦坦长途。
膏车秣马问程初。
梅梢迎候骑,雁影度平芜。

行己不论官小大,穷探不间精粗。
只从厚处作规模。
简编迂事业,屋漏拙功夫。
早次(一作郿) 唐 · 耿湋
 押皓韵
匹马晓路(一作言)归,悠悠渭川道
晴山向孤城,秋日满白草。
眉山孙氏书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一、《蜀中名胜记》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六、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孙氏居眉,以姓著。
自唐汔今,人物之懿,史不绝书,而为楼以储书则由长孙始。
楼建于唐之开成至光启元年僖宗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今石本尚存。
自伪蜀燬于灾,乃迁鱼𩸾,其居为佛氏所庐,今所谓传灯院是也。
若里巷则固以书楼名。
长孙之五世孙降衷常游河洛,识艺祖皇帝于龙潜。
建隆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特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还,然楼犹未复也。
别驾之孙辟乃入都,传东壁、西雍之副,与官本、市书稛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鱼𩸾之有楼则昉乎此。
又尝除塾为师徒讲肄之所,号山学,于是士负笈景从,而书楼、山学之名闻于时矣。
方楼之再建也在天圣初,辟之从兄直讲君堪尝为作记,钱内翰希白、宋景文子京皆赋诗。
辟性倜傥,不耐衣冠,衣方士服。
其卒也,从弟文懿公为识其竁,有「不儒其身而儒其心」之语,故里人又以儒心名之。
比岁楼又燬于灾,书仅有存者。
儒心之六世孙曰某,惧忝厥世,乃更诸爽垲,以唐僖宗所书楼刻揭之,楼视旧增拓焉。
且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以补阙遗。
竭其馀力,复兴山学。
以余二十年雅故,尝以谒请曰:「仆之用力于斯也,亦既廑勚,公盍为我书之,以诏罔极」。
则序其事以告。
余因惟昔人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梁、隋之盛,或坏于火,或覆于砥柱;
唐太、玄、文、昭之盛,或毁于盗,或散于迁徙。
本朝之初,如江元叔所藏,合江南吴越之书凡数万卷,而子孙不能有之,为臧仆盗去,与市人裂之以藉物者不可胜数。
余尝偶过安陆,亦得其吴越省中所藏《晋史》,则佚于它人者可知。
安陆张氏得江书最多,其贫也,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得唐旧书,李文正所藏亦为一时之冠,而子孙皆不克守也。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可敌中秘之藏,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之蓄,校雠是正,视诸家为精,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壮舆家于庐山之阳,所储亦博,今其子孙无闻焉。
南阳井氏之书凡五十箧,则尽归诸晁氏。
呜呼,斯非天地神人之所靳者与!
而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不亦可尚矣夫?
矧自文懿以来,进士鼎甲者凡三人,而与宾荐、取科第、登显官者又不知其几。
今某又以上书言天下事,尝诏免举,径试南宫。
某之子午之亦与乡举,今仕为□□□□。
虽一名一级未足为人物轻重,而世其诗书以不坠基菑之训,则有昔人之所弗逮者,是恶可以无纪焉?
虽然,余尝闻长老言,书之未有印本也,士得一书则口诵而手抄,惟恐失之,其传之艰盖若此。
惟传之艰,故诵之精,思之切,辨之审,信之笃,行之果。
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于近世,而闽浙庸蜀之锓梓遍天下。
加以传说日繁,粹类益广,大纲小目,彪列昈分,后生晚学开卷瞭然,茍有小慧纤能,则皆能袭而取之。
噫,是不过出入口耳四寸间尔!
若圣贤所以迭相授受、若合符节者,果为何事?
而学之于人果为何用?
则谩不加省,然则虽充厨牣几,于我何加焉,可不甚惧矣夫!
余既以复于孙君,遂并书此说为《书楼记》,俾刻之以儆来者,且以自儆云。
广通上人 中唐 · 权德舆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身随猿鸟在深山,早有诗名到世间。
客至上方留盥漱,龙泓洞水昼潺潺。
眉山程侅所藏山谷写杜诗帖1187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杜家碧山银鱼诗,黄家虎卧龙跳字。
六丁难取真宰愁,程家十袭今三世。
程家苏家元舅甥,子瞻正辅外弟兄。
正辅有孙文百鍊,笔倒三江胸万卷。
公车献策五十篇,玉札国体航化源
远谋小扣囊底智,瑰词未出海内传。
三年抱璞咸阳市,子虚无因达天帝。
如今却买巴峡船,峨眉山正圆。
丈夫身健恐不免,即召枚皋未渠晚。
眉山程仁万言书草1190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峨眉山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向来曾草三千牍,流涕太息仍痛哭。
九虎当关北斗深,十年买桂炊白玉。
荆溪溪上相识初,君犹少年我壮夫。
帝城再见各白须,袖中一纸梁溪书。
剡藤方策一万字,犹带权书衡论味。
君不见古来富贵扫无痕,只有文章照天地。
眉山苏氏十一帖建炎三年 宋 · 吴幵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九、《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五二
唐弼眉山苏公父子与其先书十一帖以示予。
君懿唐弼,曾大父也。
明允君懿而兄事之。
道源以父任薄其官,有子孟坚践世科,道源优游侍旁,时过子舍。
孟坚官于黄,子瞻适谪居,道源过之游,相好也。
孟坚金陵丁外艰子瞻英州,阻风石头。
唐弼方少,往见,从容累日,所为求哀挽者。
子瞻接杜氏四世,观其书,可以识其年。
晚与孟坚江上帖,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盖似其暮岁之文,然不数月而病且死矣。
唐弼材而,是能世其家者。
建炎己酉闰月庚辰魏郡吴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