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 尧铭909年 五代 · 贯休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
仲尼有言,巍巍帝尧
承天眷命,罔厥矜骄。
四德炎炎,阶蓂不凋。
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吾皇则之,小心翼翼。
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土阶苔绿,茅茨雪滴。
君既天赋,相亦天锡。
德辀金镜,以圣继圣。
汉高将将,太宗兵柄。
吾皇则之,日新德盛
朽索六马,罔坠厥命。
熙熙蓼萧,块润风调。
舞擎干羽,囿入刍荛。
既玉其叶,亦金其枝。
叶叶枝枝,百工允釐。
享国如尧,不疑不疑
寿春乡里为召驯 汉 · 无名氏
 押真韵
《后汉书》曰: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曰:
德得恂恂。召伯春(○《后汉书》本传。《书钞》五十六。《白帖》七十四。)
阜陵王延诏十一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王前犯大逆,罪恶尤深,有同周之管、蔡,汉之淮南
经有正义,律有明刑,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群下莫不惑焉。
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逆谋内溃,自子鲂发,诚非本朝之所乐闻。
朕恻然伤心,不忍致王于理,今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
获斯辜者,侯自取焉。
于戏诫哉(《后汉·追陵质王延传》)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荅诗(维扬万贞,娶寿春孟氏为妻,美容质,有词藻。贞商于外,孟氏游家园,独吟而泣。有少年貌甚秀丽,踰垣求偶,孟氏许而赋诗,少年亦以诗荅之。遂私焉。同处踰年,而夫自外至,孟氏忧且泣,少年曰:“勿尔,吾固知其不久也。”忽腾身而没,竟不知为何怪。) 唐 · 孟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谁家少年儿,心中暗自欺。
不道终不可,可即恐郎知孟氏赠荅少年)
王介甫安丰知县芍陂 北宋 · 陈舜俞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原作云,据四库本改)陂水旧风烟,可喜斯民得继传。
万顷稻粱追汉日,五门疏凿似齐年(自注:齐高帝时崇祖尝修。)
才高欲献营田策,公暇还来泛酒船。
称与淮南誇好事,耕歌渔唱已相连。
寿阳僧房见 北宋 · 陈舜俞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地过长淮种橘难,僧房今见锁朱栏。
秋来赖有黄金实,几被行人作枳看。
万石岩(内有读书台,为延平郡读书之处)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江城落日鼓声哀,东海骑鲸去不回。
后起儒生几人杰,吟诗空上读书台
秦德久安丰 北宋末 · 周紫芝
师行朔野不记年,两淮千里无炊烟。
君王偃革似建武,始遣循吏来安边。
今日安丰非故垒,夜闻夷(原作渔,据徐本改)歌隔淮水
况当两国不交兵,高堑深沟岂须尔。
朝不鸣刁夜灭烽,吉语上闻天自喜。
但令南亩栖馀粮,尽驱流冗归故乡。
会见今年八九月,处处枣红梨子黄。
四郊无兵门有戟,淮上山青淮水碧。
樽前一曲柳枝歌,酿酒击鲜公燕客。
淮南相在郡上疏 西晋 · 刘颂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
臣昔忝河内,临辞受诏:「卿所言悉要事,宜大小数以闻。
恒苦多事,或不能悉有报,勿以为疑」。
臣受诏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萤烛,增晖重光。
到郡草具所陈如左,未及书上,会臣婴丁天罚,寝顿累年,今谨封上前事
臣虽才不经国,言浅多违,犹愿陛下垂省,使臣微诚得经圣鉴,不总弃于常案。
如有足采,冀补万一。
伏见诏书,开启土宇,以支百世,封建戚属,咸出之藩,夫岂不怀,公理然也。
树国全制,始成于今,超秦、汉、魏氏之局节,绍五帝三代之绝迹
功被无外,光流后裔,巍巍盛美,三五之君殆有惭德。
何则?
彼因自然而就之,异乎绝迹之后更创之。
虽然,封幼稚皇子于吴蜀,臣之愚虑,谓未尽善。
吴越剽轻,庸蜀险绝,此故变衅之所出,易生风尘之地。
且自吴平以来,东南六州将士更守江表,此时之至患也。
又内兵外守,吴人有不自信之心,宜得壮主以镇抚之,使内外各安其旧。
又孙氏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同于编户。
不识所蒙更生之恩,而灾困逼身,自谓失地,用怀不靖。
今得长王以临其国,随才授任,文武并叙,士卒百役不出其乡,求富贵者取之于国内。
内兵得散,新邦又安,两获其所,于事为宜。
宜取同姓诸王年二十以上人才高者,分王吴、蜀。
以其去近就远,割裂土宇,令倍于旧。
以徙封故地,用王幼稚,须皇子长乃遣君之,于事无晚也。
急所须地,交得长主,此事宜也。
臣所陈封建,今大义已举,然余众事,傥有足采,以参成制,故皆并列本事。
臣闻:不惮危悔之患,而愿献所见者,尽忠之臣也;
垂听逆耳,甘纳苦言者,济世之君也。
臣以期运,幸遇无讳之朝
虽尝抗疏陈辞,汜论政体,犹未悉所见,指言得失,徒恩宠,不异凡流。
臣窃自愧,不尽忠规,无以上报,谨列所见如左。
臣诚未自许所言必当,然要以不隐所怀为上报之节。
若万一足采,则微臣更生之年;
如皆瞽妄,则国之福也。
愿陛下缺半日之间,垂省臣言。
伏维陛下虽应天顺人,龙飞践阼,为创基之主,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
何则?
汉末陵迟,阉竖用事,小人专朝,君子在野,政荒众散,遂以乱亡。
魏武帝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
逮至文、明二帝,奢淫骄纵,倾殆之主也。
然内盛台榭声色之娱,外当三方英豪严敌,事成克举,少有愆违,其故何也?
实赖前绪,以济勋业。
然法物政刑,固已渐颓矣。
嘉平之初,晋祚始基,逮于咸熙之末,其间累年。
虽鈇钺屡断,剪除凶,然其存者咸蒙遭时之恩,不轨于法。
泰始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古人有言,膏梁之性难正,故曰时遇叔世。
当此之,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也。
然陛下犹以用才因宜,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异于汉,魏之先;
三祖崛起易朝之为,未可一旦直绳御下,诚时宜也。
然至所以为政,矫世众务,自宜渐出公涂,法正威断,日迁就肃。
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渐靡而往,终得其济。
积微稍著,以至于今,可以言政。
而自泰始以来,将三十年,政功美绩,未称圣旨,凡诸事业,不茂既往。
以陛下明圣,犹未及叔世之弊,以成始初之隆,传之后世,不无虑乎!
意者,臣言岂不少概圣心夫!
顾惟万载之事,理在二端。
天下大器,一安难倾。
一倾难
故虑经后世者,必精目下之政,政安遗业,使数世赖之。
若乃兼建诸侯而树藩屏,深根固蒂,则祚延无穷,可以比迹三代。
如或当身之政,遗风馀烈不及后嗣,虽树亲戚,而成国之制不建,使夫后世独任智力以安大业。
若未尽其理,虽经异时,忧责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
愿陛下善当今之政,树不拔之势,则天下无遗忧矣。
夫圣明不世及,后嗣不必贤,此天理之常也。
故善为天下者,任势而不任人。
任势者,诸侯是也;
任人者,郡县是也。
郡县之察,小政理而大势危;
诸侯为邦,近多违而远虚固。
圣王推终始之弊,权轻重之理,包彼小违以据大安,然后足以藩固内外,维镇九服。
武王圣主也,成王贤嗣也,然武王不恃成王之贤而广封建者,虑经无穷也。
且善言今者,必有验之于古。
唐虞以前,书文残缺,其事难详。
至于三代,则并建明德,及兴王之显亲,列爵五等,开国承家,以藩屏帝室,延祚久长,近者五六百岁,远者仅将千载。
逮至秦氏,罢侯置守,子弟不分尺土,孤立无辅,二世而亡。
汉承周、秦之后,杂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馀年。
揆其封建不用,虽强弱不适,制度舛错,不尽事中,然迹其衰亡,恒有同姓失职,诸侯微时,不在强盛。
昔吕氏作乱,幸赖齐、代之援,以宁社稷。
七国叛逆,梁王捍之,卒弭其难。
自是之后,威权削夺,诸侯止食租奉,甚者至乘牛车。
是以王莽得擅本朝,遂其奸谋,倾荡天下,毒流生灵。
光武绍起,虽封树子弟,而不建成国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圈闭亲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倾,天命移在陛下。
长短之应,祸福之徵,可见于此。
又魏氏虽位居体,南面称帝,然三方未宾,正朔有所不加,实有战国相持之势。
大晋之兴,宣帝定燕,太祖平蜀,陛下灭吴,可谓功格天地,土广三王,舟车所至,人迹所及,皆为臣妾,四海大同,始于今日。
宜承大勋之籍,及陛下圣明之时,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载,垂长世于无穷。
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
而王制,人君立子以适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此事情之不可易者也。
而贤明至少,不肖至众,此固天理之常也。
物类相求,感应而至,又自然也。
是以暗君在位,则重臣盈朝;
明后临政,则任臣列职。
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
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故何也?
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尽公者,政之本也;
树私者,乱之源也。
推斯言之,则泰日少,乱日多,政教渐颓,欲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又非徒唯然而已。
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何则?
国有可倾之势,则执权者见疑,众疑难以自信,而甘受死亡者非人情故也。
若乃建基既厚,藩屏强御,虽置幼君赤子而天下不惧,曩之所谓重臣者,今悉反忠而为任臣矣。
何则?
无危势,怀不自猜,忠诚得著,不惕于邪故也。
圣王知贤哲之不世及,故相持之势以御其臣。
是以五等既列,臣无忠慢,同于竭节,以徇其上。
群后既建,继体贤鄙,亦均一契,等于无虑。
树国苟固,则所任之臣,得贤益
次委中智,亦足以安。
何则?
势固易持故也。
然则建邦苟尽其,则无向不可。
是以周室自成康以下,逮至宣王宣王之后,到于赧王,其间历载,朝无名臣,而宗庙不陨者,诸侯维持之也。
故曰,为社稷计,莫若建国。
夫邪正逆顺者,人心之所系服也。
今之建置,宜审量事势,使诸侯率义而动,同忿俱奋,令其力足以维带京邑
若包藏祸心,惕于邪而起,孤立无党,所蒙之籍不足独以有为。
然齐此甚难,陛下宜与达古今善识事势之士深共筹之。
建侯之使君乐其国,臣荣其朝,各流福祚,传之无穷;
上下一心,爱国如家,视百姓如子,然后能保天禄,兼翼王室。
诸王裂土,皆兼于古之诸侯,而君贱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
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故也。
今之建置,宜使率由旧章,一如古典。
然人心系常,不累十年,好恶未改,情愿未移。
臣之愚虑,以为宜早创大制,迟回众望,犹在十年之外,然后能令君臣各安其位,荣其所蒙,上下相持,用成藩辅。
如今之为,适足以亏天府之藏,徒弃谷帛之资,无补镇国卫上之势也。
古者封建既定,各有其国,后虽王之子孙,无复尺土,此今事之必不行者也。
若推亲疏,转有所废,以有所树,则是郡县之职,非建国之制。
今宜豫开此地,令十世之内,使亲者得转处近。
十世之远,近郊地尽,然后亲疏相维,不得复如十世之内。
然犹树亲有所,迟天下都满,已弥数百千年矣。
今方始封而亲疏倒施,甚非所宜。
宜更大量天下土田方里之数,都更裂土分人,以王同姓,使亲疏远近不错其宜,然后可以永安。
古者封国,大者不过土方百里,然后人数殷众,境内必盈其力,足以备充制度。
今虽一国周环近将千里,然力实寡,不足以奉国典。
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宜令诸王国容少而军容多,然于古典所应有者悉立其制,然非急所须,渐而备之,不得顿设也。
须车甲器械既具,群臣乃服彩章;
仓廪巳实,乃营宫室;
百姓已足,乃备官司;
境内充实,乃作礼乐。
唯宗庙社稷,则先建之。
至于境内之政,官人用才,自非内史国相命于天子,其馀众职及死生之断、谷帛资实、庆赏刑威、非封爵者,悉得专之。
今臣所举二端,盖事之大较
其所不载,应在二端之属者,以此为率。
今诸国本一郡之政耳,若备旧典,则官司以数,事所不须,而以虚制损实力。
至于庆赏刑断,所以卫下之权,不重则无以威众人而卫上。
故臣之愚虑,欲令诸侯权具,国容少而军容多,然亦终于必备今事为宜。
周之建侯,长享其国,与王者并,远者仅将千载,近者犹数百年;
汉之诸王,传祚暨至曾玄
人性不甚相远,古今一揆,而短长甚违,其故何邪?
立意本殊而制不同故也。
周之封建,使国重于君,公侯之身轻于社稷,故无道之君不免诛放
敦兴灭继绝之义,故国祚不泯。
不免诛放,则群后思惧,胤嗣必继,是无亡国也。
诸侯思惧,然后轨道,下无亡国,天子乘之,理势自安,此周室所以长在也。
汉之树置君国,轻重不殊,故诸王失度,陷于罪戮,国随以亡。
不崇兴灭继绝之序,故下无固国。
下无固国,天子居上,势孤无辅,故奸臣擅朝,易倾大业。
今宜反汉之弊,修周旧迹。
国君虽或失道,陷于诛绝,又无子应除,苟有始封支胤,不问远近,必绍其祚。
若无遗类,则虚建之,须皇子生,以继其统,然后建国无灭。
班固称「诸侯失国亦犹网密」,今又宜都宽其检。
且建侯之理,本经盛衰,大制都定,班之群后,著誓丹青,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诸宗庙,副在有司。
寡弱小国犹不可危,岂况万乘之主!
承难倾之邦而加其上,则自然永久居重之安,可谓根深华岳而四维之也。
臣之愚,愿陛下置天下于自安之地,寄大业于成之势,则可以无遗忧矣。
阎闾名士,官司无高能。
其故何也?
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下不专局,又无考课,吏不竭节,故无高能。
无高能,则有疾世事;
名士,则后进无准,故臣思吏课而肃清议。
夫欲富贵而恶贫贱,人理然也。
圣王大谙物情,知不可去,故直同公私之利,而诡其求道,使夫欲富者必先由贫,欲贵者必先安贱。
安贱则不矜,不矜然后廉耻厉,守贫者必节欲,节欲然后操全。
以此处务,乃得尽公。
尽公者,富贵之徒也,为无私者终得其私,故公私之利同也。
今欲富者不由贫自得富,欲贵者不安贱自得贵,公私之涂既乖,而人情不能无私,私利不可以公得,则恒背公而横务。
是以风节日颓,公理渐替,人士富贵,非轨道之所得。
以此为政,小大难期,然教颓来既久,难反一朝。
又世放都靡,营欲比肩,群士浑然,庸行相似,不可顿肃,甚殊黜陟也。
且教不求尽善,善在抑尤,同侈之中,犹有甚泰。
使夫昧适情之乐者,损其显荣之贵,俄在不鲜之地;
约己洁素者,蒙俭德之报,列于清官之上。
二业分流,令各有蒙,然俗放都奢,不可顿肃,故臣私虑,愿先从事于渐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人君至少,同于天日,故非垂听所得周览。
是以圣王之化,执要而已,委务于下而不以事自婴也。
分职既定,无所与焉,非惮日昃之勤,而牵于逸豫之虞,诚以政体宜然,事势致之也。
何则?
夫造创谋始,逆暗是非,以别能否,甚难察也。
既以施行,因其成败,以分功罪,甚易识也。
易识在考终,难察在造始,故人君恒居其易则安,人臣不处其难则乱。
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故群吏虑事怀成败之惧轻,饰文采以避目下之谴重,此政功所以未善也。
今人主能恒居易执要以御其下,然后人臣功罪形于成败之徵,无逃其诛赏。
故罪不可蔽,功不可诬。
功不可诬,则能者劝;
罪不可蔽,则违慢日肃,此为国之大略也。
臣窃惟陛下圣心,意在尽善,惧政有违,故精事始,以求无失。
又以众官胜任者少,故不委务,宁居日昃也。
臣之愚虑,窃以为今欲尽善,故宜考终。
何则?
精始难校故也。
又群官多不胜任,亦宜委务,使能者得以成功,不能者得以著败。
败著可得而废,功成可得遂任,然后贤能常居位以善事,暗劣不得以尸禄害政。
如此不已,则胜任者渐多,经年少久,即群司遍得其人矣。
此校才考实政之至务也。
今人主不委事仰成,而与诸下共造事始,则功罪难分。
下不专事,居官不久,故能否不别。
何以验之?
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
又决不悉疲软也。
然今欲举一忠贤,不知所赏;
求一负败,不知所罚。
及其免退,自以犯法耳,非不能也。
登进者自以累资及人间之誉耳,非功实也。
若谓不然,则当今之政未称圣旨,此其徵也。
陛下御今法为政将三十年,则功未日新,其咎安在?
古人有言:「琴瑟不调,甚者必改而更张」。
凡臣所言,诚政体之常,然古今异宜,所遇不同。
陛下纵未得尽仰成之理,都委务于下,至于今事应奏御者,蠲除不急,使要事得精可三分之二。
古者六卿分职,冢宰为师。
秦汉已来,九列执事丞相都总
尚书制断,诸卿奉成,于古制为重,事所不须,然今未能省并。
可出众事付外寺,使得专之,尚书为其都统,若丞相之为。
惟立法创制,死生之断,除名流徙,退免大事,及连度支之事,台乃奏处。
其馀外官皆专断之,岁终台阁课功校簿而已。
此为九卿造创事始,断而行之,尚书书主,赏罚绳之,其势必愈考成司非而已。
于今亲掌者动受成于上,上之所失,不得复以罪下,岁终事功不建,不知所责也。
监司以法举罪,狱官案劾尽实,法吏据辞守文,大较加同,然至于施用,监司与夫法狱体宜小异。
狱官唯实,法吏唯文,监司则欲举大而略小。
何则?
夫细过微阙,谬妄之失,此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纠以法,则朝野无全人,此所谓欲理而反乱者也。
故善为政者纲举而网疏,纲举则所罗者广,网疏则小必漏,所罗者广则为政不苛,此为政之要也。
而自近世以来,为监司者,类大纲不振而微过必举。
微过不足以害政,举之则微而益乱;
大纲不振,则豪强横肆,豪强横肆,则百姓失职矣,此错所急而倒所务之由也。
今宜令有司反所常之政,使天下可善化
及此非难也,人主不善碎密之案,必责犯强举尤之奏,当以尽公,则害政之奸自然禽矣。
夫大奸犯政而乱兆庶之罪者,类出富强,而豪富者其力足惮,其货足欲,是以官长顾势而顿笔
下吏纵奸,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
使奏劾相接,状似尽公,而挠法不亮固已在其中矣。
非徒无益于政体,清议乃由此而益伤。
古人有言曰:「君子之过,如日之蚀焉」。
又曰:「过而能改」。
又曰:「不贰过」。
凡此数者,皆是贤人君子不能无过之言也。
苟不至于害政,则皆天网之所漏;
所犯在甚泰,然后王诛所必加,此举罪浅深之大例者也。
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不善者必夷戮以警众,此为政诛赦之准式也。
何则?
所为贤人君子,苟不能无过,小疵不可以废其身,而辄绳以法,则愧于明时。
何则?
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凡举过弹违,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今举小过,清议益颓。
是以圣人深识人情而达政体,故其称曰:「不以一眚掩大德」。
又曰:「赦小过,举贤才」。
又曰:「无求备于一人」。
故冕而前旒,充纩塞耳,意在善恶之报必取其尤,然后简而不漏,大罪必诛,法禁易全也。
何则?
害法在犯尤,而谨搜微过,何异放兕豹于公路,而禁鼠盗于隅隙
古人有言:「鈇钺不用而刀锯日弊,不可以为政」。
此言大事缓而小事急也。
时政所失,少有此类,陛下宜反而求之,乃得所务也。
夫权制不可以经常,政乖不可以守安,此言攻守之异也。
百姓虽愚,望不虚生,必因时而发。
有因而发,则望不可夺;
事变异前,则时不可违。
明圣达政,应赴之速,不及下车,故能动合事机,大得人情。
魏武帝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
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
逡巡至今,积年未改,百姓虽身丁其困,而私怨不生,诚以三方未悉荡并,知时未可以求安息故也。
是以甘役如归,视险若夷。
至于平吴之日,天下怀静,而东南二方,六州郡兵,将士武吏,戍守江表,或给京城运漕,父南子北,室家分离,咸更不宁。
又不习水土,运役勤瘁,并有死亡之患,势不可久。
此宜大见处分,以副人望。
魏氏错役,亦应改旧。
此二者各尽其理,然黔首感恩怀德,讴吟乐生必十倍于今也。
董卓作乱以至今,近出百年,四海勤瘁,丁难极矣。
六合浑并,始于今日,兆庶思宁,非虚望也。
然古今异宜,所遇不同,诚亦未可以希遵在昔,放息马牛;
然使受百役者不出其国,兵备待事其乡,实在可为。
纵复不得悉然为之,苟尽其理,可静三分之二,吏役可不出千里之内。
但如斯而已,天下所蒙已不訾矣。
政务多端,世事之未尽理者,难遍以疏举,振领总纲,要在三条。
凡政欲静,静在息役,息役在无为。
仓廪欲实,实在利农,利农在平籴。
为政欲著信,著信在简贤,简贤在官久。
官久非难也,连其班级,自非才宜,不得傍转以终其课,则事善矣。
平籴已有成制,其未备者可就周足,则谷积矣。
无为匪他,却功作之勤,抑似益而损之利。
如斯而已,则天下静矣。
此三者既举,虽未足以厚化,然可以为安有馀矣。
夫王者之利,在生天地自然之财,农是也。
所立为指于此,事诚有功益。
苟或妨农,皆务所息,此悉似益而损之谓也。
然今天下自有事所必须,不得止已,或用功甚少而所济至重。
目下为之,虽少有废,而计终已大益。
农官有十百之利,及其妨害,在始似如未急,终作大患,宜逆加功,以塞其渐。
如河、汴将合,沈莱苟善,则役不可息。
诸如此类,亦不得已已。
然事患缓急,权计轻重,自非近如此类,准以为率,乃可兴为,其馀皆务在静息。
然能善算轻重,权审其宜,知可兴可废,甚难了也。
自非上智远才,不干此任。
夫创业之美,勋在垂统,使夫后世蒙赖以安。
其为安也,虽昏犹明,虽愚若智。
济世功者,实在善化之为,要在静国。
至夫修饰官署,凡诸作役务为恒伤过泰,不患不举,此将来所不须于陛下而自能者也。
至于仰蒙前绪,所凭日月者,实在遗风系人心,馀烈匡幼弱,而今勤所不须,以伤所凭。
钧此二者,何务孰急,陛下少垂恩回虑,详择所安,则大理尽矣。
世之私议,窃比陛下于孝文,臣以为圣德隆杀,将在乎后,不在当今。
何则?
陛下龙飞凤翔,应期践阼,有创业之勋矣。
扫灭强吴,奄征南海,又有之矣。
以天子之贵,而躬行布衣之所难,孝俭之德,冠于百王,又有之矣。
履宜无细,动成轨度,又有之矣。
若善当身之政,建藩屏之固,使晋代久长,后世仰瞻遗迹,校功考事,实与汤武比隆,何孝文足云!
臣之此言,非臣下褒上虚美常辞,其事实然。
若所以资为安之理,或未尽善,则恐良史书勋,不得远尽弘美,甚可惜也。
然不可使夫知政之士得参圣虑,经年少久,终必有成。
愿陛下少察臣言(《晋书·刘颂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
上书请迁都寿春 西晋 · 周馥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不图厄运遂至于此!
戎狄交侵,畿甸危逼。
臣辄与祖纳裴宪华谭孙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计,佥以殷人有屡迁之事,周王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萧条,崤函险涩,宛都屡败,江汉多虞,于今平夷,东南为愈。
淮扬之地,北阻涂山,南抗灵岳名川四带,有重险之固。
是以楚人东迁,遂宅寿春,徐、邳、东海,亦足戍御。
且运漕四通,无患空乏。
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祚。
臣谨选精卒三万,奉迎皇驾。
辄檄前北中郎将裴宪使持节、监豫州诸军事、东中郎将,风驰即路。
荆、湘、江、扬各先运四年米租十五万斛,布绢各十四万匹,以供大驾。
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启南路。
迁都弭寇,其计并得。
皇舆来巡,臣宜转据江州,以恢王略。
知无不为,古人所务,敢竭忠诚,庶报万分。
朝遂夕陨,犹生之愿(《晋书·周馥传》。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议上言。)
寿春节进章真人像表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九
臣某伏以皇图昭永。上帝开祥。
北极瑶枢。焕虹光而诞睿。
中天玉斗。飞紫电以凝华。
万国欢瞻。偫心增抃。
伏惟陛下二仪炳灵。九清集瑞。
至化塞乎天地。清明肃于鬼神。
肇三十世之宏基。方隆周业。
兴四百年之景运。伫越汉图。
浸德泽于元儒。鼓薰风于夷夏。
今属寿春大节。祝圣昌辰。
琛赆云驰。梯航波委。
咸修礼。以继山呼。
臣与当院道士等。虔拂华坛
精依秘格。讽琅书宝轴。
披雾韫霜罗。克严蠲洁之诚。
永广乾坤之福。鉴圣真人昔师道祖。
躬受灵篇。传真记于先天。
缄琼文于福地。豫明皇业。
达元枢。嵩公之识神尧
贞白之知梁武。以之校美。
讵可同年。是敢藻缋缣缯。
式资瞻仰。庶因焚炷。
克嗣祯休。干冒宸严。
臣无任祝圣虔切屏营之至。其画像功德数等。
谨诣閤门奉进以闻。伏听敕旨。
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
臣某伏以九曲澄澜
二仪交泰。
星渚表流虹之应。
斗枢开飞电之祥。
瑞叶千年。
欢周万国。
伏惟陛下握符受命。
端扆承天。
宏至道而继三皇。
敷上德而超五帝。
化覃海岳。
恩普华夷。
辫发毡裘。
常修职贡。
四荒八极。
毕贽琛珍。
平六府而天降殊祥。
三泉而地呈嘉贶。
莫不书披玉篆。
波跃金鳞。
兽显霜姿。
禽飘雪翅。
芝英菌蠢。
膏露葳蕤。
灵仙时见于烟岩。
贞桧重荣于云谷
琼储岁稔。
宝货川臻。
无向隅不获之夫。
有比屋可封之俗。
故得遐方慕圣。
异域归庭。
鼓舞翘诚。
欢呼率化。
桑乾瀚海
僧法静则稽首朝天。
身毒罽宾
三满多则倾心入贡。
皆瞻北极。
共祝南山
今属日丽九芒。
风和八景。
寿春大节。
诞圣昌辰。
辄绘真容。
愿崇睿福。
臣某与当院道众。
起今月一日。
开置灵宝延寿道场七昼夜。
香烛蠲洁。
焚诵精虔
冀凭妙道之功。
永祝无疆之寿。
前件画像及功德疏一通。
谨辄陈进。
干冒宸聪。
无任。
谏攻寿阳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寿阳城小而固。
自寿阳至琅邪,城壁相望,其间远者裁百馀里,一城见攻,众城必救。
且王师在路五十馀日,刘仕一军早已入淮,又遣数部北取坚壁,大军未至,声息久闻。
而贼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非唯邻城相救而已。
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
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之所诫也。
若进攻未拔,胡骑卒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
今征军五千,皆王都精锐之众,又光为左卫,远近闻之,名为殿中之军,宜令所向有征无战。
而顿之坚城之下,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今以国之上驷击寇之下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惧非策之长者。
臣愚以为闻寇而致讨,贼退而振旅,于事无失。
不胜管见,谨冒陈闻(《晋书·蔡谟传》。时左卫将军陈光上疏请伐胡,诏令攻寿阳上疏。)
雨宿太白(有阜陵太白名山,赐僧了朴 宋末元初 · 谢翱
五言排律 押蒸韵
城中家斧冰,此地绝炎蒸。
天食青童捧,龙居白气升。
暗灯犹宿火,寝服尚衷缯。
客话从前事,书传入内僧
风流今独尽,云物老相仍。
净榻搜凉卧,危阑入醉凭。
雨师行下界,鸟梦识中乘。
明发甬南去,他山逢智弘
世美奉诏旨分督决狱甲戌判袂之武阳壬午还宿中兴寺而得世美延平所寄诗因次韵(一作赵蕃诗)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盛暑宵忧动邃旒,敕催诸道决累囚。
承流宣泽弥兢惕,履险航湍敢滞留。
南北分驰才数夕,重轻释系已三州。
高材想尽哀矜意,美疢当从勿药瘳。
建衡中寿春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江表传曰:初丹阳率使蜀。得司马徽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以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下有童谣曰云云。皓闻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
吴天子,当西上(○《三国志》孙皓传注。《御览》四十六引无吴字。)
兼道赴寿春下令 前秦 · 苻坚
 出处:全晋文
敢言吾至寿春者拔舌(《晋书·载纪·苻坚传》下,又《十六国春秋》三十八。)
别庐州郡人累官左司郎中,家贫求郡,为庐州刺史黄巢淮南,移檄请无犯州境,笑为敛兵。满日,有赢钱千缗,寄州库,后他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及杨行密刺史,送还之,将去,有别郡人诗云云。) 晚唐 · 郑綮
 押东韵
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
介甫安丰张公仪之什 宋 · 金君卿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前贤立事岂徒然,惠政须教振古传。
芍水灌馀三万顷,楚人祠已二千年。
近闻令尹开新闸,不避风波上小船。
堤筑已完舆颂洽,去时民吏重留连。
安丰李华被旨监军入闽讨贼身督诸将先破贼巢穴所乡辄胜招捕使之成功监军之力居多守汀州四年民赖以安有应变压难之才仆游汀邵间实知其详为赋二首 其一 1234年 南宋 · 戴复古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三年壮士起淮濆,贾勇从公定七闽。
在昔猩鼯中夜啸,而今桃李万山
临危性命轻如叶,破敌机锋妙若神。
自此南人不知反,使君还亦是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