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一作王宗城) 盛唐 · 李白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引用典故:漂母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饯张七琚任宗城即环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 盛唐 · 储光羲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他日曾游魏,魏家馀趾存。
可怜宫殿所,但见桑榆繁。
此去拜新职,为荣近故园。
高阳八才子,况复在君门。
王霸仙坛砖刻(黄滔撰《王审知福州造像碑》云:“梁时,王霸于怡山上升,山在府城之西五里,光启丁未岁,衢之烂柯山道士徐景立,于仙坛东北隅取土,掘得瓷缶七口,各可容一升水,其中悉有炭,上总盖一青砖,刻文字云云。其坛东南有皂荚树,古云:真君于此树上上升,其后枯矣。至咸通庚寅岁复荣茂,为我公开闽之祥也。”) 唐 · 不详
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
未满一千岁,自有系孙列。
后来是三皇,潮水荡祸殃。
岩逢二乍间,未免有消亡。
子孙依吾道,代代封闽疆(《五代史补》云:“潮荡祸殃,谓王潮除祸患开基也,岩逢二乍间,谓连帅陈岩死,潮取闽也,代代,明封崇不过潮与审知两世也。”)。
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 唐 · 薛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请缨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灯室卧孤如怨别,月阶簪草似临行。
高墉撼铎思巴栈,老木嗥风念野营。
殊忆好僧招不及,夜来仓卒锁严城。
御制赐应教李宗城述怀 五代十国 · 李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梧川先生集卷之一
万事已焉随处恫,追惟往事涕盈瞳。
铜龙五昨旧僚属,今日忍看便殿中。
御制御笔。赐副提李宗城 五代十国 · 李昑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梧川先生集卷之一
古者盘盂几杖皆有铭。昔年三相借陆书而勉戒。今者副学劝是书而讽规。昔三相之意。其实在予偏处。今副学之意。亶乎在于用人。借陆书而勉予。苦心存也。借李纲而劝予。其心可谅。既讲陆书。又讫此书。岂不感动。略表其意。以示不忘之意云尔。
为国丹心见理明,高宗胡弗感深诚。
于今展读令人愧,黄卷编中垂大名。
谏毁撤真宗灵驾所经城门庐舍奏(乾兴元年九月) 北宋 · 谢涛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先帝东封西祀,仪物大备,犹不闻有所毁撤,且遗诏务从俭薄。今有司治明器侈大,以劳州县,非先帝意。愿下少府裁损之。
宝林寺(原注:后改为应天寺、天宁寺、光孝寺,在越州府城。) 北宋 · 杜衍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怀无绊外缘閒,深掩禅扉客到难。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按行府城通判张太博有诗美山川风俗因继作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百尺谯城一凭栏,提封占尽古常山。
公私雨足耕畴遍,赤白囊空寒候閒。
拨剌河鲂供大嚼,含糊赵瑟劝酡颜。
正应此地从军乐,先播辞人丽藻间。
送计先辈(泰符)尉宗城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红尘久帝城,高价动公卿。
竹柏寒方茂,骅骝老更成。
冰霜驱马瘦,书剑束装轻。
丞相虚东阁,遥知倒屣迎。
乞令有司固护府城横堤奏 北宋 · 冯京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准敕开修减水河,在本府城护横堤之南,请下有司,预行固护。
乞闭塞大名府御河以防黄河冲淹府城奏 北宋 · 韩忠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
黄河大决,府界县镇多已冲淹。府西即是北流故道,水势渐近府城,人心日夕忧惶。御河若不闭塞,黄河可以直注入城,终未为便。请令李仲以所得修新河钱物疾速修筑。
熙河路经略司言西界首领筑萨卜丹宗城御批(元丰三年七月庚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
若如所报,乃属河州之境,岂可听其修筑?深虑经略司不详上件所指地分,都无为备,驱逐约阑次第,可速下本司多备兵马禁止之。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 北宋 · 李公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邑之兴,余尝按其图谍,其来远矣。自汉代孝王孙如意封弟为广宗王,后魏置广宗郡,北齐复废郡为邑,至隋仁寿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馀载。邑居三河之间,相距无百里之远,间或为浸润决溢之患。元祐初,大河一决,并漳、御而东注于海,奔湍渺漫,极目千里,非堤防可得而禦。国家岁尝为之计矣,尚未得其禦之之策,而民朝恐暮惕,尝虑其为鱼之患。而幸晏侯宣德来尹是邑,未几布政而请议于上,遂迁其邑,民得奠枕,咸戴其复生之赐。虽公居具备事在有司,而祭宇庙祠自非民之乐为,不敢以擅公家之私。邑有郗氏宝之谂予曰:「以生事系于之邑籍,自祖宗善干之积,今坐享其衣食之丰,实赖圣神,阴相多矣。由是有三清像宇之建,悉君之力也,而又倡率宣圣、显应、天王、城隍、增福凡六庙,虽欲助于众力,而经画创置之劳,一出于君。故四时祷祠,人咸归于有地,求为序文,以纪落成之日」。余辞不获,故从而书之。故郗氏之勤于此者,盖知所报矣。夫圣神者,国家尝崇庙貌。岁时为飨,牺牲币帛以将其礼,宜乎郗氏报之之勤也。惜夫郗氏业于市廛,未尝从事于儒墨,因其利而遂知报于圣神。吾辈一旦脱身垄亩,朝廷付之以重事,则奔走禦侮效死于四方者,奚足怪哉!余承其所请,又嘉其市贾之徒,得其利而不忘其所报,抑亦庶几于吾道云尔。新徙是邑,又不敢略其所纪。元祐戊辰仲秋望日,南都李公泽记。
按:民国《威县志》卷一八,民国十八年铅印本。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五九六九。
赈济大明府宗城县流民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六、《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九○页
大河暴涨,由恩州河清县王余渡东向,泛溢冲荡大明府宗城县。本县被水人户,令本州提举常平官亲诣流移所在,遍行赈济。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一六(第六册第五八一八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九之一九(第六册第五八四八页)、六八之五五(第七册第六二八一页)。
蒲中杂咏 白楼(府城) 宋 · 赵鼎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寸断吟肠柰此何,临高怀远足悲歌。
若教尽写凄凉意,东阁郎君语更多。
大名府宗城县新修庙学记 北宋 · 秦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九、嘉靖《广平府志》卷五、《蒐古汇编》卷五七
自汉以来,知有学校之尊,而不知有所谓学政。上即位之三年,岁在壬午,大建学校于天下。既为之设官,又为之遣使,又为之专责郡县。兹典章断自宸笔,炳炳乎三代之文,不足进是矣。尝怪世之论学校者,好大而反迂,好高而反不切。譬之金玉绮纨,可以为玩好,可以为观美,当其平时非不贵重,然不周于缓急,不振于艰难,有时而或不用,则卒为弃物,曾不若五谷布帛之要且急也。论学校者,亦犹是已。方太平极盛之际,言狱讼者自以为污,言金谷者自以为俗,言军旅者自以为猛,学校则高矣大矣美矣。然严不若狱讼,重不若金谷,强不若军旅,区区抱虚名出于群众之上,若无补于治乱兴亡之数,过者未尝顾也,固已委于无用之地,而堕于虚闲之域矣,名在而实固无也,岂不悲哉!自汉以还,其敝一律,虽吾儒者用力勤矣,得名而遗实,茫昧于无津涯,而或不自知也。故善论者必循其本。本者何也?有天下者所以治,所以乱,则有定势。势其渐也,力可为也;势已定,则非力也。积微而合为是势者在其俗,俗非一日能也;积久而成为是俗者在其习,旦旦而为之,是其习也。此学校之本也。发源细,流波漫,立本毫末而散则百世矣,其所系岂小也哉?岂特狱讼之苟目前,金谷之会计岁月,军旅之应待一朝之变而已?于戏!朝廷留意于学,可谓知所本矣。北都畿邑十三,出其东者,桑麻沃野,人物富盛,皆大邑也。其西则披河之隈,洑流漂荡,地多瘠卤,而俗亦凋敝,才得东十一。宗城旧治雉川,避河之冲,崇宁四年,始迁邵固。名虽为县,而实不若堡聚镇邸之雄者。官府城壁,闾巷井屋,仅可而已。虽隶属大名,而绝迩甘陵,不远三十里。异时醯之用,蔬果药石之物,一切取给乎恩。唯是学校之兴,县之吏遵用崇宁二年诏书,肇造者新举,无旧物之可袭,不能以因仍苟且。于是堂皇栋楹,宏丽以深;饩廪器用,丰缛以肆,遂为他县最。在雉川村时有学,元祐七年,令郭长卿辟而新之,今丞相何公实为之记,其文固在。通直郎牛直侯洵仲为是邑之二年,驰书托予曰:「县有学记,乃大丞相之文。学虽已迁,亦犹宗城之旧也。子为我载其兴废,以题其事」。予笑而谢之曰:「子之请亦左矣。今丞相方相天子,宰天下,陶冶万物,恩德浸于生人,所至之官,自可为百世虑。况于高世之文,与日月争光,照耀一方,三复其词,隐然见其王佐之略,公辅之量。岂伊小子如彼萤燐,不烛自息,又能为之言乎?虽然,子之意则勤矣。予典教事者十年,自西而北,与诸生游者越万里也。尝有一言,譬如下里之侧曲,庸医之近剂,自谓俗传而世习,可以娱客,可以已疾。其言曰:『士君子之学非他焉,能无愧而已矣』。闻之者莫不笑其迂且陋,真老生之常谈也。徐告之曰:『子之自谓高出古人,雄视当世可矣,试采子平居为行为文,较近世知名士,行不必骞、参,文不必迁、固也,杂比而参合之,孰美孰恶,孰粗孰精,能无愧乎?此特其一也。推而广之,事父事君,谋家谋国,果能内无愧于心,外无愧于影,扬论抗议无愧于言乎』?学者闻而服焉。洵仲以精明浑厚,众务举行,学政尤谨。若夫栋宇之壮,饩廪之盛,士子之趋于学,皆朝廷之良法,而吾君吾相之德,非子之能也。予所谓无愧者,岂独可以告诸生哉?子其勉之!凡法令之在学校,至纤至悉,未有若今之详且密者。前日之守令,有意于兴学,患在于名不称。今日之守令,有意于兴学,患在于实不副。子一一以考之,能无愧焉则善矣。大河之北,士风浑厚,士大夫学问优而器识纯,隐察其微,使秀民彦士有以开警于前,而浮薄者不能变其俗,将见东至于莘,如文正王公;西至于相,如忠献韩公者出矣。是则子之职修而其政成,可无愧于丞相之文、孔子之教而天子之令也」。政和三年四月甲午,文林郎、充恩州州学教授阳翟秦坦记。
按:民国《威县志》卷一八,民国十八年铅印本。
孙泉等为权寿春府郑絪奏亳州使臣颜林赍到番众归德府路招谕使诱胁文字要本府投拜本府众官等同心一意不肯顺番死守府城其立功人武翼大夫孙泉等乞推恩奉圣旨并与转一官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紫微集》卷一二
敕具官某:向者强寇传檄寿春,尔等守义一心,有死无二。忠壮之节,宜用褒劝。进官一列,以示恩荣。尚皆勉之,益图称效。可。
牟彦为番人赍到文字要寿春府投拜众官等不肯顺番死守府城并转一官选人比类循右修职郎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紫微集》卷一三
向者强寇传檄寿春,尔等守义一心,有死无二。忠壮之节,宜用褒劝。进官一列,以示恩荣。尚皆勉之,益图称效。
震山岩(《袁州府志》卷一:震山,府城东十里,亦名马鞍山。) 宋 · 曹训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岩静尘埃了不侵,公闲出郭喜登临。
云山兀兀自朝暮,江水茫茫无古今。
鸥鹭翩翩明远目,渔樵歌唱动归心。
绿杨红杏春风里,谁与幽人共赏音(《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四引《袁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