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庚子秋日书感 明 · 顾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槐花如雨落秋金,睡起凭阑思不禁。
满地绿阴容我懒,一篇长句向谁吟。
马因捷步翻成蹶,水到无声始是深。
世事相逢已如此,此生何必漫劳心。
注:是岁提学广信娄克让先生以予辈从巡按选入学抑不予乡试曰入学不由正途出门便差也
信州新学记 南宋 · 周之才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三
绍兴甲寅七月之望,初赴上饶郡
四顾颓檐败壁,风雨摧剥,圮腐之馀,使人感怆。
登堂而察,蠹且朽者十之七。
榱桷堕颓,飞瓦乱下,使人增压焉之惧。
问其弗葺之由,兹学弃舍久矣。
今其仅存者,枢密徐公佶之力也。
始公被命赴阙,抵郡城,授馆于斯。
入门下车,知其为学庐也,逡巡却走,且曰:「士夫服儒衣冠,岂纵役夫圉人黩先圣之居耶」?
命徙而之他。
郡将沮焉,自此不复以馆客居其间。
予以其事白于郡,并请少加葺焉。
郡以为不急之务,弗之从也。
既不得命,私自念曰:「是真不急之务乎?
余之请非耶?
今天子讲武之暇,留神载籍,兹无穷之基也。
有官君子宜识圣意之所向。
向之所请未可以为非也」。
既而合诸生议曰:「是学之修端不可缓,惟协力图之,则有济矣」。
众以为然。
乃度材费,计工庸,资学饩之馀,假诸邑之助。
未踰时而浙西提举张公芰自三衢移守上饶
至二日,谒先圣,顾瞻其中,以必修而不可缓,凡两发公帑佐其费。
踰年,章公罢去。
待制程公之为师帅也,尤留意于泮宫,凡敝而未及终者,咸赖成之,故能举学之内外率加治焉。
讲堂中峙,正录位乎两旁,其上为书阁,其外为浴室及廪食之厨,凡十有三间,焕焉一新。
其馀则补其罅漏,易朽败而为高华,皆足以庇风雨,便游息也。
于是学者安焉,弦诵之音昼夜不绝。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一一,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遣怀示儿复升 其十 明 · 郑真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故人相望碧天涯,淮水汤汤去路赊。
万迭云霞仙客洞,九重宫阙帝皇家。
鸣珂尚记金张里,奏赋谁开屈宋衙。
鸿雁有书烦寄远,晚霜闲付满园花(余在临淮种菊数百本)
注:洪武丙寅四月十二日广信访阔斋郑先生出示儿十首诗读之令人凄然盖小雅发乎情止乎礼义之作也遂为书一本以遗其子复升彦心俾朝夕观之以笃其孝养之志云大雅书
缪如璧 明 · 郑真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灵山佳气逼云霄,宪节当年阀阅高。
手泽尚传苍竹简,宫恩犹认紫罗袍。
考盘诗咏时方泰,束帛荣华运更遭。
有约林泉须一到,松花细采酿春醪。
注:上饶缪氏世家灵山以姓系地号曰缪原其先名君宝泉山者仕绍陵官江东提刑持节谳狱名震一时后有字如璧者实其三世孙云如璧古朴慎重奉提刑公貌像简册数十年如一日缙绅君子乐称道之而宜黄涂先生几守约且以慎顾言行为辞是得赠出与处之道矣如璧已老而克从祝规岂非世家贤子孙哉书曰绍闻德言如璧之谓乎予教广信二年如璧修刺礼谒出示此卷因歌二律并识其后以归之时洪武二十年岁在丁卯正月上元日四明郑真谨识
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 其十 金佛莲 明 · 郑真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潮音洞里现慈颜,万朵金莲雪浪间。
花色近人秋似海,恍然身到补陀山。
注:旧岁甲子秋真自淮临入觐九月初七日早朝礼毕与凤阳教官吴烈等侍余尚书入见西宫上赐之坐与宴席近臣传旨以绽西风为题应制云秋葩剪刻见神工风送天香入九重有敕御园迎凤辇上尊玉醴拜恩浓既而续御制首句成章云西风蕊绽肥黄缥缈天香入帝傍见说花神承宠顾画栏深护翠云凉诗成进呈士大夫夸为盛事及来广信王氏园亭菊本之盛赋诗咏之谨录其事如右以志荣遇云
其十二 北宋 · 元绛
 押麻韵
使君麾盖傲烟霞(送张承议信州
按:以上同上书卷二一《江南东路·信州
石人峰神诰敕绍兴四年四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一、同治《广信府志》卷一一、道光《上饶县志》卷三一
信州上饶县:为前敕封灵助侯暨二神助讨永丰之贼,大震白旗之威,数年流害,一旦剿除,真为国为民神也。
郡县功闻,朕宜嘉贲,用彰国典,慰答民心。
神既著灵于当时,朕特褒封于今日。
助侯进封灵助威济侯刘太真封助顺将军李德胜特封助灵将军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八,雍正八年补刻本。
双南庙移铜山神文 北宋 · 孙直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
生民大命,曰与田。
其次济世,厥惟货泉。
贸易有无,国用之先。
圣人创法,建府惟圜。
历代制度,不能相沿。
内好轻重,改革变迁。
流布赒赡,其功一焉。
地或爱宝,民财乃愆。
古今所倚,即山同轨。
在昔吴土,富埒天子。
蜀冶之饶,世传邓氏。
皇宋统御,海宇万里。
上供郊庙,下丰边鄙。
制用之宰,恶约务侈。
主计之臣,或相倍蓰。
歛取百涂,罔知穷已。
惟兹铅山,信之属邑。
冈阜绵缀,胜势环岌。
地钟灵祥,铜苗萃集。
居民采铸,寖焉积习。
备诸炉范,何尝缺给。
垂七十年,岁供月入。
攻峰凿峦,千栊万级。
越自近岁,干戈弗戢。
调实费繁,须求益急。
爰有儒士,善宝所请。
辟利开源,首蒙诏许。
予本地官,独当其举。
今我来斯,荐更年序。
晨夜疚心,莫遑安处。
珍藏虽启,绩最未彰。
惟水之道,编木为梁。
厥泉之蒙,其流汤汤。
力役所至,日日深长。
自春徂夏,或昧或光。
文符督促,疾若星翔。
弗贵远郊,谓玩非官。
灼有利害,谁云究详。
损极受益,剥尽升阳。
事穷而复,物理之常。
跨山之垠,庙像鼎新
揭额大署,曰铜之神。
一岁二飨,费及国缗。
行者过者,肃瞻侣傧。
是盖有望,祈祜于人。
何则欹宝,重困邑民。
谢炎毒,适肇霜秋。
风气所宜,可即深幽。
明灵傥助,必知其求。
依人降福,无起神羞。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一,雍正八年补刻本。又见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四。
紫溪驿壁文 宋 · 叶祖洽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一、同治《铅山县志》卷二六
紫溪至大安,所更山岭险阨万状,其登之难,几于蜀道,乡人皆目之为羊栈桥,固可知矣。
相去号五十里,实百馀里。
中路有分水岭,馆舍可宿,过此则进退失措。
予尝经由此地,失于问途,中夜徬徨,不知所由,晦冥之中,犯不测之险,滨于死者数矣,赖天闵其穷,获渡此阨。
迨今思之,在于梦寐,时发战慄,辄叙其事,以告来者,庶知所从云。
按:康熙广信府志》三一,康熙五十二年刊本。
养志堂记绍圣间 北宋 · 苏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
余到官,越明年,县治之东堂坏,既更新矣,乃以「养志」名之。
邴曼容养志自修,为官不过六百石辄免去,有清名于后。
予尝慕之,此堂之由名也。
夫安习常见,迷不自觉,徒知贪嗜荣利,遂欲无厌而不思限分有极,全躬远害,一旦满盈,祸其可悔!
老氏曰「知足不辱」,予故揣量分限,悼无厌之贻患,信知足之蒙福,出处兹堂,不废自警,庶乎曼容之见微而息倖进苟得之心也。
倘吾邑君子未过余言,以躁竞有害于性,廉约或几于道,仕于朝者在进而知退,处于乡者见得而思义,超然遐观,远脱悔吝,则余之为邑,虽乏古人之遗爱,顾亦不为无所遗者邪!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四,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左朝奉郎觉民墓志铭 宋 · 王珉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
世惟有公,移孝作忠。
结交以义,友弟克恭。
器量宏宇,节操凌
行为世表,学为儒宗。
文章雄赡,有典诰风。
仕进知退,懒室养慵。
眠云绛老,钓月涪翁
康宁好德,仁寿而终。
德厚流远,兰玉正隆。
丰珉大刻,贻诸无穷。
按:同治《上饶县志》卷二三,同治十一年刊本。
卓潭山无尽亭记 宋 · 余安行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卓潭山,弋阳余安行二亲合葬处也。
循宅溪而下,望之森森然。
先妣宜人程氏,不幸于元祐庚午八月二十四日
越二年壬申,葬于正月二十九日
先考不幸于崇宁乙酉九月二日也。
安行大观三年春,蒙恩释褐,拟东莱掾。
政和辛卯夏赴官。
自兹历泰兴丞、咸平征局,往来居京师十有七年。
丁未冬,始还弊庐。
游宦既久,躬谒谛视,而水道失中,路峻弗治,咨嗟涕洟。
明年春夏,命工采石治之。
广八尺,修二十丈有奇,下抵行路,建小亭于潭东隅。
告成,名曰「无尽亭」,以寓予思慕之心与是水俱无尽也。
建炎天子登极,二亲膺荣赠,戊申十月十七日戊辰以告。
凡朔望与无事日,朝往而夕归,予之心无日而不在也。
己酉六月二十一日,与仲子应求、表侄王称偕来,徘徊周览,深溪远朝,艮流左抱,聚于巽宫,钟而为潭,汇而为湾,渊澄而深,可烛眉发,回环逶迤而流。
潭曰卓湾,以曩居民姓氏并形名之也。
侯堂寨起其北,是为来山。
其麓蜿蜒而南,起伏断续,如蜂腰鹤膝。
曰寨者,唐末乡民暂居以避逆巢之乱也。
远嶂前列,形如横幕。
水口山卓立而修尾,势类展旗。
大青山于巽江,材山位于巳,斧山突出二山后,位巳之间。
龙图张公之常因形命之也。
正位青峰名曰拜山,茅峰位丁。
群山丛麓,黄冈巨岭,亘起于东南、东北,远近重绕而内抱,虽不尽知其名,然山无杂形,形无恶名,亦胜地也。
吾亲其必安乎!
是日庚伏届期,炎景光炽,松桧,繁阴四合,虽甚暑中,亦足以豁清怀而洁尘襟。
未刻,油然郁兴,弥漫太虚,甘泽骤沛,而山川增气,林木翠滴,四围光润,清彻肝胆。
俄而潭水涨集,群鳞出游,一泳一跃,如在深渊五湖中。
因诵往年庐墓月夜及秋日登垄诗。
安行每念二亲存日甚贫,其尝艰苦多矣,一形追慕,痛泪潸然,肠断之语,岂特于登垄时然耶。
是垄之木千百株,皆予手植,今其大者合抱,次者径尺,高十丈馀。
仰视苍然,目力殆尽。
每来勿厌,必穷日而后返。
虽未云报德,亦可以少慰予之心也已。
归而夕寐,蘧然遂成斯文。
晨泣而书,刻石以示子孙。
他日无忘吾志,并有所考焉。
悲夫!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三四,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澄心院铭 南宋 · 赵蕃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
玉山之东,江山之西。
百亩之馀,半百有畸。
依山并田,古道临兹。
有径横入,始直中罙。
旧木剪已,新植立离。
磴级而上,有岩豁而。
不怒而飞,匪云而垂。
前骞后瞰,日月不亏。
寮室四著,香火正施。
金华者,日本人为。
纳骨于塑,旱或应祈。
方怀简时,其徒尝滋。
以其实窭,后不复来。
迨夫妙智,荒芜渐治。
未几复寂,孙英继之。
载撑载拄,庶不终隳。
忽有使来告,院昔无碑。
治平普赐,虽微不遗。
有是足矣,何以碑为!
阙亦不可,施以铭诗。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七,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吕生传 南宋 · 谢杰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八、嘉靖《永丰县志》卷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
吕生者隐于丐,不知其里居,或言海州人
其来永丰甚久,父老皆谓自童稚时识之,不记其甲子,颜貌如初至。
以一衲蔽体,寒暑不易,污垢尤甚,或逼以嗅之,无秽恶之气。
邑之西数里许有废祠,瓦盖不完,垣颓屋败,不足禦风雨,止其中,席地而处,殆数十年犹一日也。
祠坏,乃止真隐观门庑下。
未几人知之,又止县市道室中,人知之,邑民蔡氏舍之于荒园
陈尚书天祐谪居于信,诣山礼谒,遥望见,亟走林莽间。
解衣,固辞;
赠千钱,亦拒而不受。
忽自书死日,乃淳熙丙申二月癸卯也。
临绝用薪烬书四句偈云:「六十年来此地居,灵台光耀胜冰壶。
一朝破屋遂倾倒,且喜家中事事无」。
遂死,人以一席卷而埋之西山之下。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七,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信州州学礼器记嘉熙四年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
文公朱先生初官同安,因县学释奠,尝欲考笾豆、簠簋之制,登降跪起之节,请诸朝而行之。
及守南康,禀命于天子,下之礼官,讨论不详,而下之四方,文公申乞改正,天子曰俞。
文公移帅长沙,有司为检会,行下长沙
而国有大故,不果遍诸路。
今文公《释奠仪》虽已梓流于世,而天下郡县学犹多习故陋,识者病之。
文公门人陈孔硕之分教括苍也,尝以文公所申明者行括苍矣。
蔡侯仲龙,括苍人也,俎豆之事,闻之已熟。
及其位朝著,则于太常又得夫同文同轨之所自出。
来牧吾邦,戾我頖,制既不经,器又苦窳甚,诮非所以奉先圣。
乃捐缗钱,准式更造,择幕掾施君退翁董其事,郡博士张君洙因与学者详稽历代之沿革而参订焉,益知文公申明昭乎孝庙一朝之定制,确乎万世不易之正典。
换旧而新,笾篚以,俎豆以木,簠簋、爵坫、罍洗之属,悉以锡代铜。
声律具审,度数具精。
丁祭,张君率诸生举文公释奠仪而行事焉。
既正其器,又正其礼,祀事孔明,洋洋在上,若亲周旋于杏坛之间。
张君谓予尝受教于文公,命之记。
文蔚窃惟先师文公于夫子之道,终其身孳孳焉,故于尊事夫子之礼,终其身拳拳焉。
笾豆之事,登降上下,末尔;
所以历考备述而不遗者,非屑也。
理无精粗,小子之洒扫应对,有下学上达之道存;
孩提之爱亲敬长,有治国平天下之道寓。
释奠之为礼也,小子之洒扫应对云乎哉!
释奠之为尊夫子也,孩提之爱亲敬长云乎哉!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道外无器,器外无道,以天地万物之理而立声明度数之制。
器之用,乃道之行,即声明度数之制,以会天地万物之理。
器之通,乃道之悟,体用一原,在人默识。
因尊事夫子之礼而有得于夫子之道,则下学上达,治国平天下之道,其全体大用,当不诬于仰钻瞻忽间矣,是文公先生所望于后学之深意也。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一一,雍正八年补刻本。又见余铸《重修广信郡学记》注(赵蕃章泉稿》卷五),道光《上饶县志》卷三一,同治《上饶县志》卷二三,《南宋文录录》卷一三。
仙山骑龙殿记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
嘉定己巳秋九月,予偕傅岩叟、周浑斋渡北岸桥,过黄沙,适逢二三知己,拉予登仙山骑龙殿,以循龙山落帽之胜。
见其水环山拱,秀蔚弥天,翠松苍,葱茏荫地。
北辰后拥,遥联灵烟云;
南斗高悬,远挹匡庐日月,祠,饶阳一大观也,黄沙合地,建庙山之巅,奉真君以为香火。
地灵而神故灵,遐迩咸沐呵护,其盛矣乎!
瞻仰徘徊,日已方中,庙僧作汤饼,留连甚款洽。
论情话旧,吟咏有所不暇。
傍晚方归,语笑载道,予赋诗曰:「会适登高缓不容,同游颇喜再难逢。
归来夕照暄红日,隔树闻敲带月钟」。
应口而成,虽不能求工,亦足以写其所见与其所闻。
傅岩叟、周浑斋暨黄沙诸君皆相和咏,无非及时行乐。
倘他年天缘有分,是日也而有是游,同人再从容尽兴而乐,又当何如?
故忘倦,遂援笔以记其巅末云。
按:同治《上饶县志》卷二三,同治十一年刻本。
府城隍庙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同治《上饶县志》卷二三
城隍之祀,莫详其始。
先儒谓既有社矣,不应复有城隍,故唐季阴阳《缙云城隍记》谓祀典无之,惟吴、越有之。
成都城隍庙太和中李德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
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假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
宋以来其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土,或迁就傅会,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名,如镇江庆元宁国、太平华亭芜湖等郡邑皆以为纪信龙兴、赣、袁、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以为灌婴是也。
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致和产物,助天育人」。
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
则前代崇祀之意有在矣。
按:道光《上饶县志》卷三一,道光六年刻本。
卢孝孙御劄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同治《广信府志》卷一一、道光《贵溪县志》卷三一
省所嘉言,敷陈诂训,集周、程、张、朱之众说,明《语》、《孟》、《学》、《庸》之四书。
得其旨归,该贯义理。
卿之陈列备矣。
观览以还,所益实多,简在朕心,故兹嘉奖。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八,雍正八年补刻本。
章泉先生澄心院铭跋 宋 · 韩祥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同治《玉山县志》卷二
仙岩澄心院在章泉东十里,旧无碑记。
宝庆乙酉,住持僧宗英请于章泉先生,得铭焉。
明年,会祥于韩岩,出铭示祥曰:「英所求者记文,今得铭,辞约而旨深,虽穷形尽相,而废兴事迹似略,恐来者难考。
子为我题其后」。
祥曰:「斯岂予所敢哉」!
英牢请不舍,乃诘其所欲书者。
英曰:「吾所居旧为仙岩院,俗传兴于葛翁,图谍不登,莫可稽据。
治平二年始赐今额。
绍兴四年七月十五日,吾县务林乡有妇人金氏诣院之前,求薪火于居民,履薪举火,民争趋视。
烈焰及面,合掌含笑,自谓金华菩萨,且语众曰:『骤雨将至,盍速归』!
未逾刻,雨及之,乃归信。
收其骨,不烬如玉,于是涂以香土,像而藏诸院。
凡水旱必祷,祷辄应,于时缁侣大盛。
至宣和庚子,僧怀简住持,其徒犹有十八人。
尔后日以散落,香火几废。
嘉定丙子,吾祖师妙智自瑞峰来居,智寂而英获继之。
今铭固举其凡,伊欲传远诏后,则不得不备载也」。
祥应之曰:「子之言然矣。
抑尝知世间之可传远诏后者,岂直高广之碑,亹亹论说为足恃哉!
吾闻释氏言世间法,以其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年变月化,犹如空花,乱起乱灭,则凡物之可以坚久永传者无有也。
而吾儒之论不朽,则惟归诸立言。
凡天下之山川、岩穴,其初无闻于世,或借贤人君子片言之重,而千载之下赖以不没。
仙岩既得章泉先生之文,是足以传远诏后矣,而继述之详,又何计焉!
祥十年前尝游斯岩,佛宇僧房皆列岩下,石屋天成,不瓦不榱,其与侈土木,耀金碧,易成易坏者相绝万万,盖庶几能不朽者。
先生名在宇宙,又当与兹岩并传于不朽。
祥也何幸,得附名于斯文之末,而因以有托于不朽焉!
则子之惠我厚矣,其他又安敢哉」!
英曰:「唯」。
于是乎书。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二七,雍正八年刻本。
玉山昭烈淳祐二年 南宋 · 蔡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三
玉山县治南走二三里,山旋水会,盘盘焉一胜地,为崇奉东岳天齐仁圣帝之庙。
淳祐辛丑冬,荐来于兹,节朔奔走庭下,每见邑人士若他邑来者相属于道。
一日,进父老而问,则对曰:「岳帝之功德大矣,抑神有主锡福案者相焉。
岳帝庙貌尊严,民惟向拜,答贶若神,此民之所以不能忘也」。
因举手加额,凛凛若怖畏状。
荐变色请曰:「神何爵也」?
曰:「是则忠靖威显灵佑济王也」。
且曰:庙故基在普宁寺之西。
中更兵寇,再罹水患,皆出仓卒,邑人士请命辄免。
绍兴癸亥,合力建今庙,前规后踵,益至于今,轮奂以盛。
始,王亦未有列号。
淳熙初,忽暮夜有奉像置于俗所谓取命案者。
廉其人,或曰旴南丰民,而意卒莫之明。
无何岁饥,疫疠大作,民多暴夭,胥疑王有所怒。
后有恍惚遇之者,曰:「吾实福汝,不信视吾足下之泉」。
寤而往,果得泉,饮之疾良瘉,已而谒饮之者皆瘉。
乃安而敬之。
邑令君翼年易其案曰锡福。
后之人又别为殿,以翼于庑之左,且属荐记之。
荐惟王始,考太常祀典,潭之衡山、沅之城西南岳庙,皆有张太保姓而不名。
以水旱盗贼之变,有大威力,土人德之,陈乞加封。
政和绍兴,累至今爵,妻曰协惠夫人。
又考淳熙九年江西宪方师尹所记弋阳昭烈,谓尝效官京口,被旨如淮阴赈济,得弃指亭记,论王始末。
按书以为记。
王本讳抃,唐天宝间睢阳城陷,与张巡、许远死难者三十六人。
王梦其家曰:「吾得请于帝,命辅南岳,为司录事
出乘轻车,迅捷如飞,巡按人间善恶,条具以闻,而加赏罚。
吾乘此可诛不忠」。
贺兰进明遇疾,若雷霆之振,盖其验也。
故祠得依南岳庙
然此独以东岳庙显者,五岳峥嵘,万灵所都,风雨之交,阴阳之会,倏忽去来,固无不在也。
乃召父老而明告之,自今日从赐额,揭曰「昭烈之庙」,作迎送神二诗,使世歌以祀。
辞曰:坎击鼓兮歌舞,骏奔走兮灵庑。
奠桂酒兮羞,穆将愉兮神君。
神君不来兮我心忧,褰谁留兮山川悠悠。
宛望之兮云为车马,神之灵兮纷纷其来下。
邑欣欣兮上堂,裌铠甲兮赤帻绣裳。
恍其来兮忽其高翔,为有锡兮福禳禳。
挟矢弧兮射彼伯疆
我民敬事兮千载无殃,饮而食兮寿而康。
按:康熙广信府志》卷九,雍正八年苏祉等补刻本。又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