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昭德观记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三、同治《星子县志》卷四、《庐山纪事》卷八
朝廷之赏莫如爵,天下之祜莫如生。
援穷陋而任公辅,赏之至极也;
释尘界而升神仙,祜之至大也。
立贤无方,故渔耕版筑得以为神仙。
以女子得道于庐山者,蔡寻真、李腾空之谓欤。
腾空本公卿家,初从蔡女游,咸有道术,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三元八节,会于咏真洞天。
江太守柳浑长以状闻于朝,今叠屏下太溪喷激,白云苍崖,物象胜处,即腾空之所居也。
太白诗:「羡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太白之诗,则腾空所存可知矣。
及解蜕,弟子收簪简而瘗于旧居,乡俗祠祀,岁月不绝。
昭德皇后长施金币以辟土田,因建昭德观,其溪曰昭德源。
世异代变,主者不得其人,庐室隳敝,弗堪其居。
皇祐五年南康军使始命道士道融居之,颓址仅完,遽尔化去。
太守胡田、曹况寻访代者,众以李如海为称,太守从而命之。
如海居二十有二年,手植万馀本,经营栋宇五十间,重门巍殿;
堂奥廊庑,靡不壮丽。
又建真游亭以奉李氏之遗物,翠微堂以究仙山之胜见。
而土木所资,一出于观之地利,未尝以毫末干于人,与夫机心谄辞红惑流俗而自营者,固有异矣。
绍平天子赐名「延真」。
熙宁二年,以文见记,又求篆于鄱阳陈晞,求书于鸾溪陈迪以立之。
吾闻道猷肇开沃洲山与白氏,其有太白之诗。
至如海,而栋宇大备,亦可谓李氏于延真为有功矣。
按:正德《南康府志》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天一阁方志本。
其四 北宋 · 蒋之奇
 押青韵
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落星寺
按:同上书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五十六 南宋 · 释慧性
 押潸韵
是句亦刬,非句亦刬。
瞒瞒顸顸,生铁门限
如斯出世为人,瞎却衲僧正眼。
子细捡点将来,也是徐六担板松源和尚忌日)
按:以上辑自《语录》道隆编《南康军庐山开先华藏禅寺语录》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七十二 南宋 · 释慧性
 押词韵第三部
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
牵犁拽杷,带水拖泥。
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五逆儿。
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松源忌)
按:以上辑自《语录》圆照编《南康军庐山栖贤宝觉禅寺语录》
白鹿书院题名庆元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梁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九
庆元丙辰之腊月太守黄陵赵公白鹿书院十有六日知县事梁翊以督役至此。
教授吴中堂长吴尧佐,举录余坦直学赵规。
按: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二,同治十一年刻本。
建昌县兴学记 南宋 · 王容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道光《鄱阳县志》卷三一、同治《建昌县志》卷四
凡天子之命吏,其近民者莫如令。
令所统百里,有教与刑,而后谓之政。
国家以文治,诏县皆立学宫,春秋以礼释奠,择其秀民以养之以公田,而又拔其尤者为职事以率之,所以教民之具著于令甚明如此。
然今之县令往往困于财用之不足,而挠于狱讼之多变,上则制于州之督责,而下则沮于奸民之动摇,故一切以刑从事,苟以免目前之急。
至于养士之宫,所以习礼乐而励风化者,非窘于钱谷之阙而不敢为,则病于簿书之剧而不暇为。
故虽万户之邑、多士之乡,而听其废坏而不葺,因其简陋而不改,大抵然也。
夫令虽卑而有社与民,而顾于教忽焉,岂为民父母之道哉?
庐山之下有邑曰建昌,其初建学于隆道观之侧,而厄于绍兴之兵火。
或者取晋方士所置七井之一以为其地,上直北斗之第四星,宜科举之士,而徙于县治之傍。
其规模既陋,岁月既远,遂至于倾欹朽败,非惟县人病之,而令亦病之久矣。
鄱阳许君之为令也,既视事,奠于先圣先师,喟然叹曰:「学校教化之宫也,而惑于黄老之荒唐,杂于市井之喧嚣,敝于瓦木之腐缺,殆非所以为多士藏修游息之所。
且考于耆旧之所传,而二李、三洪之人物见于苏黄之称咏,盖皆此县之秀也,岂以为今难其人,而遂废其所以兴起之术哉」?
乃度地于县治之西,而得废仓之故址。
芟夷视之,而见后山之延袤,左右望之,而睹重冈之蜿蜒。
两水腋之,其状如带,西山云居环之,其势如翼。
谋之父老,质之龟筮,而咸以为宜。
士闻其议,愿献其谋,农闻其议,愿效其力,工闻其议,愿竭其技,商闻其议,愿输其用。
于是计诸公家之费而撙节之,裒诸邑里之士而增益之,凡为钱三百万,其半县出之,米五百斛,县尽出之。
材木则伐之兆山,瓦甓则买之他县,夫役则僦之闲民,工匠则募其愿至者。
出纳之籍,则皆掌之士。
大成之殿,则徙其旧而葺之;
讲堂与门,则买诸民之废屋而作之。
凡为屋踰三百楹,而肄业之斋、燕息之堂、左右之庑、庖湢之属,莫不咸备。
像自孔子而下,至于从祀之诸儒,莫不咸列。
书自六经而降,至于百氏之杂说,莫不咸集。
其傍有众趋之道,则环以为垣,其前有民献之田,则浚以为池。
设梁筑亭,以像桥门,积土为阜,以壮前冈,高明之观,不移几席而备。
田之租岁为斛百五十,今增辟之,岁益三分之二;
屋之租月为钱六百,今增创之,日计一倍之赢。
教养之费不出帑藏而足。
经始于庆元二年之秋七月,而落成于三年之夏六月
斧斤版筑之役,不淹岁时而办。
许君于是知先务矣。
夫以今之县其难如此,而能不窘于财,不挠于狱讼,而以教民养士为急。
至于室庐廪饩,纤悉毕具,许君于是知先务矣。
吾见其令不烦而治,刑不施而服,其民习于诗书而不嚚于讼,其郡学之士行艺足以重一乡,而其材可以为乡相治天下,皆建学之效也。
令名锡,字晋之
职事之有劳者:孔彰、熊望之、黄景文、张嗣古、董元杰、郑铸、刘俞。
学之初建也,余适有庐山之役,假道于其县,数君子请为记,既许之矣,今其成,不可以不记。
按:正德《南康府志》卷八,影印天一阁藏明方志丛刊本。
其六 北宋 · 李彭
 押冬韵
湖平可爱西南水,石美堪邻上下钟(游栖霞观)
按:同上书卷二五《江南西路·南康军
宋 · 向子諲
康庐山水雄,三峡又争长(归宗栖贤开先寺
按:《舆地纪胜》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
开先寺 明 · 罗洪先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南朝古寺几销沉,犹有庐峰送夕阴。
瀑溅云霞常掩映,山含风雨易萧森。
读书台没萤仍照,洗墨池荒草自深。
世味年来枯澹久,不逢陈迹亦灰心。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南康府
其二 北宋 · 章得象
 押真韵
天面长虹一鉴痕,直通南北两山春苏公堤
按:以上《舆地纪胜》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
其二 北宋 · 范雍
 押先韵
清凉万杉下,苍翠五峰前(又)
按:以上同上书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
六老堂记 宋 · 赵师夏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一、同治《南康府志》卷五、同治《星子县志》卷一
五老名峰,未知所由来也。
庐阜诸山,循江南东至彭蠡之汇,耸然特起,析为巨石,骈首而立者八九,而又高且大者五焉。
秋旻晴昊,排云倚空,平揖河汉,而崖石嶙峋,有冠剑巍峨之貌,膏土剥落,无草木滋媚之容,真若有更历忧患、淩厉冰霜之操者。
伯夷、太公之匹亚,园、绮之伯仲欤!
意者五老得名,其或以是乎?
庐阜之奇,甲于天下,而五老之名,又冠于庐阜
庐阜者,必以五老对称,而庐山诸峰皆辟易矣,其谓此山之重如此。
予平生好为山水之游,劳而不倦。
凡东南诸山号为奇伟胜绝之观,若四明天台之巅,石门、雁山之麓,钟阜之雄深,钱塘之明丽,拖舟于幔亭之隈,泛觞于兰亭之澳,与夫乌石、怀玉、雪峰金华之胜,苟有见称于世者,未尝不蹑履嬴粮、周览而遍历也。
独所谓庐阜,天下之冠、古今所称者,乃以远而未至,于予意为何如也。
兹以明诏,假守郡符,承命而来,觥然不知此身在庐阜之阳,五老之下,顾非天乎!
然而向之所谓周览而遍历多者,不过一再至,久者固幸亦涉其流、得其粗矣,然未暇茹其华而哜其胾也。
譬若高人胜士,得会于邂逅之间,面睹而心未晤,言酬而意未通,何足以为真相知也。
今余至此,乃以官事之馀,得与五老人者揖让于几席之上,献酬于樽俎之间,自暑徂冬,以旦以暮。
其风雨之晦暝,烟云之出没,与夫朝岚夕霭、变化而不测者,相对入神,欣然有晤,可谓得其心而通其意矣。
嗟夫!
余既衰且病,肉缓筋驽,毛发种种,固已不足自奋于功名,且将罢游息交,保养残暮。
虽向之故游,未尽其趣者,则亦不暇茹其华而哜其胾矣。
将遂结茅于嵚崁岌嶪之间,问遗经于白鹿,拾灵草于青霞,依五老人者而终其身。
是五老人必不我拒,而不知邦人其许我乎否也!
朱邑有言:「我固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
后世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吁,为吏当如是矣。
予无德于民,其敢以此望于民乎哉?
作屋数楹,寓之郡圃,与峰相直,名曰六老堂,暇则游焉,以示卜邻之渐,而占邦人之意也。
按:正德《南康府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三峡桥 北宋 · 黄庭坚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八
二山剑立,泷落天路。
北垂康王之帘,南曳开先之布。
银潢倾泻,起蛰千雷。
斲山为梁,无有坏隤。
骊龙守珠,不可钩罩。
式告游者,登危思孝
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一。又见明正德南康府志》卷九。
其五 北宋 · 张景脩
 押东韵
修水引来双瀑布,长松留住半天风简寂观
按:《舆地纪胜》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
题宣上人栖碧轩 明 · 朱同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谪仙不答俗人问,此是西来第一禅。
究竟本无文字教,品题犹有短长篇。
轩开净几云生座,栏瞰清溪水涨川。
忽忆门前车马事,故知宣老即青莲。
注: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此李谪仙诗也大慧语录云归宗可宣禅师与郭功甫友善功甫时任星子寄书云且托生君家六年望君见顾功甫得书惊喜中夜见入内妻果有妊及生即名老才周岁记问如昔逮三岁白云端和尚过其家才见便呼师侄端云和尚相别几年屈指云四年端云在甚处云白云座上吃油𥻓忽门外推车过端云门外甚么声作推车势端云过后如何答曰平地一条沟云
卧龙祠题名嘉定十四年九月 南宋 · 黄桂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
嘉定辛巳秋太守黄桂增启卧龙祠堂。
重阳落成,率僚郑泾、李大器、郭津、赵汝欣、陈维明、茹彧、赵布介、金应孙、赵与岳展拜祠下。
朱□奉檄至,亦与焉。
按: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二,同治十一年刻本。
实甫四叠前韵因及匡庐感念旧游四叠奉和并为石鼓之约甲辰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平生慕匡庐,使辙得一至。
孤亭双瀑间,苍峭作寒气。
廿年积梦忆,历历摩崖字。
最恋栖贤桥,雷吼石危坠。
维时正春暮,天朗风且惠。
回身揖五老,樽酒会挈置。
蹉跎负山灵,一诺得非伪?
而君楼其下,乐志官却弃。
缚滕乃见招,冰泮整归辔。
吾斋石鼓腹,涧水取养瘵。
山中亦产,味苦颇可试。
岩顶风涛书,南康旧州帅。
注:【题】《琴志楼诗集》作「实甫同年三叠前韵因及匡庐感念旧游五叠奉答并为石鼓之约」。 【石危坠】《近代诗钞》作「声危坠」。 【南康句】《琴志楼诗集》句下有自注云:「朱文公『天风海涛』石刻在山顶。」
南康石堤记淳熙八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一
天之与人,交相辅也。
盖人之所不能为者,必待于天;
而天之所以不尽为者,亦付诸人。
二者交相辅之道,非有二理也。
惟眛者不达,蔽于一偏之论,以为人常不能全其天,当听于自然而无所复问,不知天之与人,理各有在。
是将不耕不织,惟粟米布帛亦陨于天而后衣且食乎?
古先圣人,网罟耒耜不必为矣。
今夫水旱之灾,天所为也;
迁于高峻,备其饮食,人所为也。
尽夫人为,虽有天灾不能为患。
非人之违天也,所以辅天之道而养民者当若此也。
由是推焉,马首牛鼻固出于天,穿之与络,则付于人,亦天理尔。
新安朱元晦,学而通于理者也。
其为郡南康,适岁大旱,凡足以拯民之饥,振民之乏,无不尽矣。
则又曰:「古者荒岁,或兴大役,岂欲重劳于民,抑以聚饥民而不虚食也,吾州独无此欤」?
父老以告曰:「彭蠡之险,在吾户外,舟行而上下者舣集无所,风之作或不时,覆溺破碎,常不可计。
并城有二澳,将以为之避舍,亡虑容千艘。
元祐中郡守吴审礼始栅木为障。
崇宁间郡守孙乔年虑其易朽,有请于朝,加石堤焉。
延袤千有五百尺,广三十尺。
前人之志非不善也,岁久不治,水波荡击,木腐土疏;
空舟又窃负其石以去,为澳则淤塞于沙,载之重者返泊其外,向之患犹未弭也,能复是则为役矣」。
司计之,厥费甚多,元晦叹曰:「可不就而图之」!
乃以告于转运判官王君师愈,则大喜,得钱百万,米五百斛;
又以告于提点刑狱赵君烨、叶君南仲,亦喜,得钱如漕司之数。
元晦因是勇为之,三邑之民欢趋之,命星子令王仲杰、司户参军大年职其事,兵监赵胜、郭坚董其役,元晦间亦躬行其上,劳苦勤恤者甚至。
而费尚缺,转运副使徐君本中、鲁君逢继来济以千缗。
淳熙七年十二月丙申,迄今年闰三月戊寅,凡用工一万七千二百有奇,增旧堤者三尺,益土与石,浚澳之淤,亦挺木以护其外,制备且坚,而元晦当以秩满去郡,郡之官属请记之。
余于是喟然太息,知元晦之学足以有为,不忍效世俗之因循不赴于事,而部使者能叶其力而不茍也。
夫江出岷山,其行万里,自潜、汉、沧浪而下,合九州之流,会章贡之注,然后彭蠡潴焉。
盖渊亭回薄,若不得暴溢,而水之曼衍尤激于风,虽东海若不得自知其怒也。
南康独处汇津,方天子驻跸吴会,贡赋之输,商贾之,士大夫之行,鲜不道此,视澳犹家然。
得澳而入,则同舟之人举首相贺,可以枕柁而甘寝。
是堤既成,隐然如乘长城、卧坚壁以拒章邯、佛狸之师,固已大幸。
又俾一时羸饿之夫,当冱寒栗烈,饱而食,奋其畚筑,以逮春燠而服力于田,一举而并二利,其为施不既厚矣乎?
予为言天人之理,明元晦之用心,以尉夫郡之民,使后来者亦因之而不可废尔。
元晦字也,名熹,辞秘书郎来为南康,屡丐白鹿书院以就闲秩,而朝廷命以江南西路常平使指矣,则所施未止此也。
按:正德《南康府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王使君匡山紫芝癸巳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匡山紫芝生绝巘。
神物难致路幽远。
樵人辛苦媚使君,持献公堂才一本。
无德不能致此,惟有使君能致之。
殊祥异瑞不自私,似可斋祓陈天墀。
谁知使君用意别,聊赠山中麋鹿姿
紫云一朵忽飞下,满堂动色相嗟咨。
真形轮囷根屈曲,古色斑駮光陆离。
轩羲日月所沐浴,姚姒雨露所溉滋。
中含元气犹淋漓。
旁观但讶形模奇。
有如肃穆陈鼎彝。
奇古又若岣嵝碑。
若驾鸾凤骖龙螭。
羽葆幢节纷追随。
真人无言坐华盖,王母欲下来金支。
僮奴不解天然贵,疑是巧工雕镂为。
使君怀抱何浩浩。
须眉颇似商山
恺悌君子神所保。
报之玉树兼瑶草。
此芝亦是君精神。
一茎草现金刚身。
十年种遍匡山
却把馀春赠与人。
吾家先世玉芝堂。
人去堂空亦荒。
拜君嘉惠不敢忘。
如还旧物增休祥。
归奉二亲进一觞。
回首屏风南斗旁。
按:【校】此诗题「王使君」前《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有「南康」二字。「所溉滋」《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尝含滋」。「颇似」《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大似」。「兼」《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复」。「赠与人」《评点本庐山诗录》、《庐山集》作「留赠人」。
水帘泉歌 明 · 李梦阳
 出处:空同集卷二十
水帘瀑布人罕至,三级背悬五老峰
涧石嵯岈路险涩,深窟风草吟蛇龙。
自从开辟藏难见,可怜彼瀑蒙称羡。
走势天晴万古雷,流光壑暝常留电。
乱峰云走白日微,玩罢催君及早归。
鬼神忌才亦好静,恐有骤雨沾裳衣。
按:【校】正德《南康府志》卷九收此篇,题作「水帘泉歌」,全诗为:「水帘背悬五老峰,直挂三级三飞龙。溪谷石坦玉珑瑽,周遭山削金芙蓉。鬼神掩藏人不见,可怜彼暴蒙称羡。走势天晴万古雷,流光壑暝带留电。至宝从知鉴者希,万险千危蹑翠微。银河句拟磨崖续,骤雨云黄客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