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题招提院静照堂 北宋 · 范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牛斗光芒下,江山形胜中。
招提万法本,静照一堂空。
花木含春意,门庭语古风。
支郎丐诗什,愧匪二南工。
按: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二七
枢密公行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一
公讳寀,字载伯,郑氏。
其先自固始迁闽之长溪,六世坟墓在焉。
后析长溪之半创福安县,今为福安人
宫保以行艺推三舍,宫傅以风义闻一乡,至宫师学博文高,为乡先生,后进尊事,有越百里来从游者。
初,宫师感异梦而生公,颖悟端凝与常儿异,学不烦教督,文不肯蹈袭。
家贫,借里中书手抄口诵,遂贯通百家。
绍定己丑,上龙飞策士,公奉对,言人君之心主于一则天下之治定于一,擢甲科第,授文林郎隆兴府观察推官
侍御史汪刚中郡人也,某刹富僧死,汪利其衣钵也,先贻书怵府寮。
公奋曰:「腕可断,笔不可曲」。
客从中都来,言汪怒甚,发必烈,公若不闻者。
数日汪死。
丰城饥,檄公赈荒,请粟三万斛与俱,家至户到,多所全活。
满秩,调两浙漕司干官
莅职踰月,丁宫师忧,贫无扶护资,乡人叶力助之,乃克归葬。
免丧,赵公与欢尹京,辟观察判官
富民争继立,时相阴有所主,数有风旨,公拟笔不少回互。
相怒,下其事曹司,卒莫能易。
吏部架阁
淳祐初元,为省试点检官,召试馆职
经筵读仁皇训典彻章,御书《大学》、《西铭》、《克己铭》、《颜乐铭》赐宰辅,学士院以此发策,因及时弊四事。
公对:「三代而下,治莫粹于仁宗而不见求道之迹,道莫粹于今日而反亏为治之效。
盖道即是仁也,仁即心也,刚健不息其体也,充周不穷其用也。
仁宗之心,恭俭寡欲,中正无私,其体立矣;
政事归中书,赏罚不内出,其用行矣。
当时大臣杜、富、韩、范又皆为君而不为身,为国而不为家,为功名节义而不为利禄权贵,为四海困穷而不为所识穷乏,是以至公感动,和气融液,天地之閒无塞不流,无止不行,此仁宗之心所以如天也。
今日未能立刚健之体以行充周之用,而区区焉一记三铭之相为赐。
以民则贫,以国则匮,以内则肝胆之相隔,以外则手足之不随,岂非危微之际犹未精一,而二三大臣之所以正救扶持者阙欤」!
正字
时相使其客通殷勤,公不答。
轮对言:「危亡之證不可有,危亡之忧不可无。
陛下与大臣非不知忧也,未得为真忧也。
何谓真忧?
在乎此心之刚而已。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盖有欲则不刚,惟刚不屈于欲。
天下之坏极矣,私意簸弄非一人,祸胎酝酿非一日,不独当国者之罪,亦圣心未能无欲而然也」。
又乞定国本。
公应对详敏,上倾耳以听,每奏称善。
翌日,宣谕宰执:「郑博学老成,颇不诡随」。
相默然,执政游公似、徐公荣叟皆奏:「其人可备内学训导」。
自是相始不乐公矣。
久之,除校书郎,以在职一年改秩,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上欲擢公谏官,相以史学荐,惎之也。
再对,极陈至日雷变之异。
又言:「貂珰玩好,异服渐假窃,菲食卑宫,虽尝纳谏,抡材伐石,亦切课工,陛下脩身之道未备也。
纪纲非不欲严,精神岂能独运,朝廷之实未著也。
方劾吏而徙官,当击奸而忌器,台谏之公论未伸也。
三边形势涣散,沿江守戍单弱,疆埸之守禦未可保也。
臣恐三百年金瓯之业坏于今日矣」。
是日口奏多,不可记,上意益亲。
既退,例纳副封,相厉色以待。
著作佐郎,兼侍右郎官,改兼司封
再请外,不允,迁著作郎
上欲申谏官之命,相云:「小司成见阙人,宜留以备师儒之选」。
俄以公知温州,命出复收。
上相以忧归,麻制起复。
公谒告,不听,宣布除右正言侍讲
力辞,
上批:「擢卿言职,出自朕意,益殚忠荩,自结主知。」又面谕:「自卿初对,朕已识卿。」时上方卜相,游、杜二公以内祠经筵召,公欲赞上决,首言:「具瞻之位,不可久虚。嵩之衰绖方新,士庶讥谤未息,陛下虽召归旧弼,斥去奸朋,方且徘徊四顾,未有所主。夫阴晦者奸之藏,间隙者邪之伺,谨重详审于中而明白昭晰于外,则相位定而天下服矣。」上用嵩之意未已,公奏乞早命相,绝其觊觎,上以边事为辞,公争论移晷。又言三数年来擅国者引用人布满周行,人材衰少,为上言当世名胜宜召用者。翌日御笔:「详卿所奏,虽切事理,退进大臣,岂容轻易!」公再自劾,宣谕:「丞相趣其赴阙,旧弼宾之经筵,朕意如此,卿宜体悉。」又使中贵人勉公安息上问,历言某人,上曰:「王遂已手足不仁。」公言传者之误。上又曰:「方大原且留在广。」既而惟此二人未召,馀皆收用。又言:「公论之在天下,当使之周流,不当使之壅塞;忠贤之生斯世,当使之翕聚,不当使之流落。」除殿中侍御史。于是嵩之所用如项容孙陈一荐曾宏迪叶贲王瓒、周文虎,所亲如戴埴、史肯之、□坰之流,以次论劾,中外肃然。公既尽所荐十二人者,间因进讲言:「去相事当明,使天下咸知圣意。况陛下已疑之,疑则勿用,若使覆出,祸可胜言!」上首肯:「卿言极当,但彼以忧归,何罪可加?」公奏:「他勿论,经营起复,罪莫大焉,以此罪之,夫复何辞?」上:「但拒其来足矣。」嵩之从子璟卿中毒死,都人言毒之者嵩之仆也。公奏:「璟卿尝讦嵩之,乃杀之以灭口,推此心以往,凡有不便于己者,何所不至哉!」请穷治璟卿死状。未几,右史徐元杰暴卒,口鼻流血,众益哗,公请昭白其事以纾朝野之愤,诏公鞠实。公反覆推究,适闵雨,处具狱,公言:「元杰毒死明甚,然踪迹诡密,不得主名,乞下有司重赏求贼,不敢以一勘不获而已。」又言:「盗杀唐相武元衡,投纸金吾府县曰:『毋急我,急我先杀汝。』或告王承宗遣卒张晏所为,既伏辜矣,后东都留守吕元膺获真盗,则杀元衡李师道也。夫遗纸有迹矣,有告之者,不为无證矣,犹不免于逸盗而杀无辜,况无迹与證,欲于旬日之内就十馀囚煆炼成狱,非臣所能。臣前乞昭明,公言也;今乞求贼,亦公言也。议者臣党恶,臣之心迹可不待辩,惟是不能汔狱,实臣之罪。」章再上,上曰:「卿所论人皆嵩之党,且每言其短,妄议不必恤。」秋旱,乞停营缮,却贡献,又弹嵩之罪恶,不报。除侍御史左相范钟年高策免,公言:「淳熙中王淮八年,仅以祠归,今除职足矣,又进二秩,不敢安,宜听其辞。」上既游公,外廷宜并建二相,公奏:「臣岂以并相为终不可者,必有相须之才、无相反之志而后可。万一置左之后,人怀异见,各行政事,各用人才,必起纷纭。」游公年馀。开府节度使思正欲班少保嗣沂王贵谦、少保荣王与苪之上,公言:「《台令》及绍兴制,尊长不越于官序,开府不先于少保,乞戒思正毋踰礼法。」因请令讲官训迪诸邸。哨骑大入,淮东阃帅去不候代,公奏令还镇备禦,代至乃行。中兴配享不及张魏公,公追论有社稷大功,宜侑食。三学因小忿纷纷未已,公奏:「往者起复奸相,扣阍之书兴起一发之公议,推明万世之纲常,此是非羞恶之心也。睹宸翰之朌则欣然有喜,闻气节之举则慊然不受,陈义甚高,此恭敬辞逊之心也。一旦因鄙亵之争,忘正大之见,移怒有司,遍诣台省,昔也所为如彼其壮,今者所为如彼其卑,臣甚为学校惜。」士始有不乐者。又言:「士大夫稍有资格才望,不屑为广郡,率以处妄庸;右科前名自从军至阁职,不六七年即拥麾;又有汎然召试者,亦部符而去。宜稍重广郡,选廉能,非右科前名毋轻授阁职,以清其源。」除左谏议大夫。入谢,上曰:「卿三年言责,议论纯正,无所附丽,故擢卿谏长。」公言:「陛下取近亲,锡嘉名,圣虑甚远,宜加意训导之职,又为之精选左右,庶有薰陶之益。」又言:「臣闻陛下退朝之暇,静坐为常。孔氏之言曰:『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又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必慎其独。』盖不睹不闻者,此心未与物接之时,于此而戒惧焉,则静无不存矣。隐微者,善恶方萌之机,人所不见之顷,于此而致其谨焉,则动无不察矣。静存而动察,则理明欲尽而体立用行矣。」升兼侍读。时政尚宽,有求必予,公言:「权相当国,颇失忠厚,而其下奉承又往往过刻,改弦革弊,孰不鼓舞?然矫枉过正,亦所当察。祖宗成法,粲然甚明,人有所求,至法而止。茍无其法,然后用例,例或未善,已不可行,况又创例,不几太滥!夫不以公平大正为心,而专以茍且姑息为务,安得人人而悦之?悦者寡,不悦者众,则惠竭而人轻其上矣。然陛下主张乎是,而后大臣维持乎是,请谒未杜于私蹊,侥倖或出于御笔,则圣心犹有偏徇,何以责臣下乎?」初,嵩之去,言者乞加窜责,既而乞勒致仕。度上意坚,又乞候服阕予祠。至是嵩之外除,百计求复用,公言:「中外之人皆,嵩之未至之日,无非再来之,此缙绅韦布所共忧者。唐德宗犹能用袁高赵需之言寝卢杞刺史之命,嵩之肺肝,莫逃圣鉴,宜寝职祠,仍与远窜。」不报,率同列极论,诏嵩之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公愤激,与同列再疏,又不报,乃独衔密奏:「陛下必欲行大观文之命,非特刘克庄辈不敢行辞,而犹豫迁延之间,徒使学校之士相继举幡。」两疏入已二鼓,上批:「嵩之守本官致仕,已降除职指挥更不行。」虏哨江北,条画守备甚悉,因奏乞归田里。上再三:「未可。且留卿主张台纲,他日当有异擢。」游丞相□□公言:「陛下穆卜旧勋,遍擢枢辅督府,韡建帅垣,布置一新,竦动群听。然事变难防,机会易失,临事能惧、好谋能成者,二臣之责;而随宜应变、悉力维持者,庙堂之责也。」上于群臣中眷公特厚,凡所摹画,多见嘉奖,他人唇敝舌腐不能感悟者,公雍容一语,上必乐从。言龙翔土木烦扰者多矣,皆报闻,公一奏无数十字,有旨停作。如住权契、罢浮盐,皆公发之。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三辞不允。差同提举编修《武经要略》,封福安县开国子。公登二府无喜色,未正谢,闻后省有语,亟求去。其夕奏入,诘朝遂行。上知不可留,除职与郡。辞,仍旧职与宫观。公以释重负为幸,处之怡然。先庐聚族,无所容足,借居乌石山下。历官禄米与弟妹剖食之,幼孤者必挈以行。及归,客有为公忧贫者,公曰:「存而鱼羹饭食,没而幅巾深衣,如是足矣。」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赐衣带鞍马,未谢而赐,异恩也。戊申明堂恩,进开国伯己酉二月庚子疾革,乞执事,犹自草遗表,语弟官曰:「上恩未报与平生学问未做得工夫可恨尔。」薨于正寝,年六十二。少殓,笥无新衣。除资政殿学士。遗表闻,上咨嗟良久,语经筵官曰:「朕方欲大用之,不料其遽止此,闻其家甚贫,可念。」辍朝一日,赠通奉大夫。公三娶:阮氏,追封永安郡夫人;范氏,追封通议郡夫人;今薛氏,封和政郡夫人。男一人,斿,承务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县某乡某里。公践履醇实,不为表襮,议论平恕,未尝刻核。善为章奏,词约理尽,台谏指陈多雅责而无丑诋,常存有馀不尽之意,虽尝为公雌黄者无忿怼心。上前议论,词气恳恻,人主信之士大夫亲焉。惟前之不乐公者,乃元杰之怨不申由公德嵩之而然,一啄倡之,百喙和之,世所谓贤者又从而实之。夫掌故给札,甲科人券内物尔,于公何德?公不尝弹嵩之乎?其言曰:「嵩之妆缀边功以把握陛下之利柄,布置奸佞以沮格陛下之贤才,以小勤细谨惑陛下之聪明,以浅效微利蛊陛下之心术,崇私殖货,不知纪极,秉国如此,固天下之所愤怒而切齿也。昔王曾丁谓复用,逮其死而后有喜色。曾之存心,天下之公心也,岂为一身计哉!衣冠之荣悴,宗社之安危,所关者大矣。不然,秦桧,专国为利,蔽欺日深,钳制日峻,一时流落仅存之贤士大夫几不免尽歼于其手,岂不监哉!嵩之无之才而有谓、之心,若不死,必复来。」论嵩之者多矣,如公此疏,了翁诛章、蔡之笔也,公岂德嵩者乎?元杰之死,冤则冤矣,然倡虚论易,鞠实事难,使议公者与公易地而当审克之任,未知又何以自处乎!公尝佐陈公韡幕府,其后公先登台省,陈公乃召。及陈公论三学事偶与公合,谈者并攻之,谓公党陈,陈公不忿疾史氏。然公本非由陈公进,陈公者,嵩素所媢忌,累召不至,上察之久矣。众口虽哗,上益不信。公去西府御史陈求鲁论之曰:「更化以来,某若有力排斥嵩之,白简犹在。陈某阴为嵩地,既非平论;共为嵩谋,岂能保嵩之不念旧恶乎?以疑似之心为揣摩之说,宜之不心服也。然其遍历言路,不问豺狼而问狐狸,此群言之所以不恕也。」前既排斥嵩之矣,非豺狼而何?所论嵩党皆给舍侍从、台谏、都司也,谓之狐狸可乎?公屡荐徐著作霖,徐论事语多侵公,拂衣去。公奏留之,曰:「奈何以臣故失此贤士!」昔高若讷劾责己之馆职耿南仲仇伏阙之诸生,凡人之情,自克者鲜。徐于公责之如彼其苛也,公徐爱之如此其至也,亦足以见公之贤矣。公弱冠时闻嘉兴有辅先生者,为朱门高弟,负笈往见。先生馆之,尽所以闻于文公者传焉。又谒陈先生北溪,多所论质。侨浙右二十馀年,与蒋公重珍善,袁公甫、陈公埙皆雅重焉。故理学尤粹密,每谏书讲卷发之。所讲《中庸》一篇,上以为理致透彻,又曰:「卿文字平正明白,议论忠实切至。」平生著述存者惟《性论》、《仁论》、《缉熙讲义》、《奏议》若干卷,总曰《北山遗稿》。始余久斥,嵩之去,起家使江左,或曰公尝密荐。公为人深厚,未尝自言。余晚入朝,察公果知者。斿以《家传》来,乃诠次之以告太史氏。谨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九。)/「福安县」与下句「今为」原无,据清抄本补。/徙:原作「徒」,据清抄本改。/处:似当作「趣」。/遍:原作「偏」,据清抄本改。
小桃红 别澉川杨安抚越 元 · 张可久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晚风吹上海云腥。
山色秋偏净。
了得相思去年病。
不堪听。

尊前一曲阳关令。
斜阳恁明,寒波如镜,分照别离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
东塔田度僧记嘉泰四年 南宋 · 娄机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五、《嘉禾金石志》卷二二、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八
乡州近城有教院曰贤首,住持僧曰清雅。
既久倾圮,风披雨沐,仅支数椽。
雅不堪陋,捐施金一新之,宝殿雕楹,绣楣镂楶,次舍甲乙,步櫩周流,丛林规模,色色差备,艰勤经始至矣。
又念岁入无铢粒寸产,僧供不赡,苦行相与精进佛事,不祝发受戒,以繁其徒,祖印不传,无以善后。
于是置常住田,置僧局。
乡州人往来习闻其概,不知孰何?
一旦书来乞记,反覆颠末,信其言尤详,曰:「清雅入院,更十有八,极力苦心办缘为钟鱼,主省帖。
旧以嫡枝差次住持,不容异派旁睨。
虽吾祖师浮云太空,受十方施,无所执著,吾法就非所计,第院故贫陋,仅仅苟全,非如名山大禅林,施厚力丰,可易置如传舍。
院事一失主盟,焚修不虔,苴漏不补,私所有以自膏润,轻去迭来,则日就沦落。
故往年尚书郎王史君慨念之,复理前语,丁宁申晓,刻之坚珉,以为表经。
先是,有持僧牒一道,不着姓氏,欲以佐工役费。
清雅不敢私,转以累吾徒,则施浃院,固贫自若。
因出意合千人各持缗钱千,焚香探筹以取之,以其为求田根蘖。
或相继出力助施,得租粮以斛计者几四百,就以先所有鲍氏诸家田米岁二百馀斛,归僧局,藉净人氏名鳞,以高下持帖为据。
知事僧掌之,给先出局者,披礼本院为师。
有赢金勿擅支与以济私用。
不幸有卞殁,则以次继承,取米十斛为送终费。
院间有俭凶,或公私百费,弗得造为名色耗用,现隐不偿。
设有是,许持据与所刊碑,鸣之有司以请。
僧局之赢金,储以增田,足十年,则尽归公,以给僧供,惟所用此。
清雅所为规式,示山门,俾遵守者如此。
幸为清雅书之」。
机怃然曰:自金仙氏入中土,老氏与吾儒之教鼎。
时吾儒常贬释氏,谓其冯虚恍洋,无所考證,引绳批根,麾使不得。
近吾于中常持衡焉。
世变日久,浇诡日滋,吾圣人语不及怪,不以为异示人,而后释氏祸福之说行,盖为权以济经之所不及,指异而归同,要使人迁善远罪而已,见不必偏。
况人居天地间,孰不善生恶死?
释氏独以寂灭为乐,觉观湛然,不种爱根,不沦欲海,其事为甚难。
世人重财纤啬,倍力为巧,市贾则争分铢,饥丐在侧,靳一钱不与。
而精舍山立棋置,备极庄严,朱碧焕斓,率借资于人,以广费倾郡邑,有馀赀者,不命而献力,不祈而荐货,轮运辐集,色无留难,其致此必有道。
彼释氏纳轻,皆其徒致之,无一切世间苦乐爱欲,缔欢喜缘,宜无毫发固吝心。
而或者蜗旋茧裹,用财自衡,一钵一衣之储植,丰矜隆甚,至割众施利以肥己,是谓无达识者。
清雅刻以大慧自奋,孤立一意,视所居院如世之欲持其家者,务使经久悠远,囊橐无遗馀,不顾也。
岂为释者难之,世盖亦鲜矣。
机与雅相习知,自官中都,誉言日闻,每倾骇浮慕,恨不即耸瞻磬折,龛僧灯一,道故旧为笑乐,因其有请,于是乎书。
岁次甲子仲夏初吉中奉大夫、行秘书省著作郎、兼资善堂小学教授、兼权驾部郎官娄机记。
按:《至元嘉禾志》卷二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元 · 萨都剌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洞口龙眠紫气多,登临聊和《采芝歌》。
烂柯仙子何年去,鞭石神人此地过。
乌鹊横空(一作桥)秋有影,银河垂地水(一作夜)无波。
遥知题柱凌云客,天近应闻织女梭。
雁门集:张习跋:尝观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如赠刘云江【赠刘云江 「刘」原无,据原诗题及张习跋补。】 、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游长墙山 清 · 吴麟士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七
孟冬天日佳,携筇事閒阅。
南山遮我前,苍翠如可掇。
春峦多秾姿,寒厓更修洁。
僧寮旧所憩,信足任登涉。
纵观大海涛,幽愤寄一泄。
野菊覆澄潭,掬手漱芳冽。
我友甘沉冥,情欢在曲蘖。
扫石代班荆,举杯承落叶。
醉舞影傞傞,拂袖乱黄蝶。
昔闻红树村,访近靡遗孑。
缅怀多感慨,先后复同辙。
归途勿踌躇,落日衔山缺。
按:(附考长墙山在海盐县南三十五里嘉禾志云始皇东游以山形截海若墙因名澉水志云山外有穿山洞有神曰陈都监又有龙眼潭乃宋时番舶所聚山下有石帆古田㽘)
题招提院静照堂 北宋 · 韩维
 押词韵第四部
道人幽栖地,潇洒临江湖
江湖置外物,妙观造无馀。
匆匆从世役,没没已为愚。
何况毫发间,计画穷万殊。
槛外薝卜林,几前沈水炉。
世人欲问道,指象聊踌蹰(二字原缺,据《槜李诗系》卷三七补)
按: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二七
语溪宿徐允韬 清 · 李绳远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路绕秋林橘柚青,客船一系女阳亭。
疏帘月起浑如梦,野馆乌啼醉未醒。
雨雪两河怜独返,风烟三晋想重经。
极知边塞伤心地,横笛哀笳不忍听。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
忆馀杭 嘉禾八景 其八 武水幽澜(在县东三十七里武水景德教寺西廊幽澜井泉品第七也) 元末 · 吴镇
一甃幽澜,景德廊西苔藓合,茶经第七品其泉。
清冽有灵源。

亭间梁栋书题满。
翠竹潇森映池馆。
门前一水接华亭
魏武两其名(幽澜泉乃嘉禾八景之一而亭将摧在山师欲改作而力不能给惟展图者思有以助之亦清事也梅花道人劝缘)
按:幽澜泉乃嘉禾八景之一,而亭将摧。在山师欲改作,而力不能给,惟展图者思有以助之,亦清事也。梅花道人饶劝缘。
又寿朱局长玖莹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幕府久声名,及赋专城,桑下迭传驯雉绩;
璜溪同寿考,即论余事,案头纷拥换鹅书。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桑下迭传驯雉绩:《后汉书》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肥亲往廉之。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便坐廷中,因上书言状,帝异之。
璜溪:即磻溪。传说周太公望吕尚)曾钓于此得玉璜,故又称璜溪。 出自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换鹅:晋王羲之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往观,求购甚切,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见晋书本传。 唐李白《送贺宾客》:“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笺:
1.五四七经典句式,起承结自然。
2.清代郑瑞麒许作屏联:
叔重旧文,驯雉归来经笥富;
旌阳遗爱,化凫仙去口碑传。
寿许副秘书长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卅载府中趋,绩懋忠勤,缄口不言温室树;
七旬身更健,天贻福寿,纪年应比漆园椿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许静 (1895——1984),谱名毓钟,又名育中浙江嘉兴人。辛亥革命后肄业于浙江第一师范,旋入浙江陆军测量学校。民国5年(1916)派为浙江陆军测量局三角班测量员,两年后被保送中央测量学校高等科。13年参与驱逐清逊帝溥仪出紫禁城。15年参加北伐军,在南昌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校秘书。16年起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简任秘书帮办行政院院务会议事务、文官处文书局局长兼行政院参事、国民政府典玺官。30年兼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及政务官惩戒委员会主任秘书。31年任考试院法规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为“总统府”第一局局长兼典玺官。1949年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后去台湾1950年为递补“国大代表”。1953年曾任“总统府”代秘书长。1956―1980年,连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4年l0月逝世于美国纽约。
府中趋:出自中国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懋:古同“茂”,盛大。
温室树:《汉书·孔光传》:“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也?’嘿不应。”后以“温室树”泛指宫廷中的花木。此处指为官谨言慎行。
笺:清代甘恕先潘飞声六十寿联:
比年爱读漆园书,喜闻天上大椿,植根曾阅八千岁
此地尽容征士隐,好趁东篱秋菊,浊酒连倾三百杯。
寿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言万千如纶,所职与陆宣公为近;
岁五十曰艾,其诗视高渤海尤工。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言万千如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陆宣公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渤海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笺:清高文垣张之洞联:
陆宣公上不负君、下不负学;
武乡侯可以寄命、可以托孤。
吴先生雪香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手书多朱孝定格言,驷乘大闾门,遗泽自流千载永;
家祭见陆放翁诗句,凤毛在瀛海,明年当告九州同。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先生吴立法委员望伋之尊人,遗有诗篇及手札。
允让(1876~1965)本名友梅字季能又字季直号雪香又号一公,允让是其考名,南街节孝门人。1903年入庠,是东阳最后的秀才之一。1905年允让自金华府学堂返乡,改私塾为学堂,并在南岑吴氏房小宗天官第(今剧院后半部分)创办“广益初等小学堂”,自任校长1913年,自愿将广益小学校址改办官立学堂,更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吴宁一校前身)并任校长广益小学则迁至泮东徐氏宗祠(现黉门广场东南隅)。上世纪30年代,允让幼子望仁任广小学校长,将学校搬迁至小西门南岑吴氏房小宗继续办学。民国四年,获捐资兴学二等银质嘉祥章、办学得力奖给七等嘉禾章,是浙江省获奖的44人之一。北伐军兴,允让奔赴广州投身革命,入总司令部审计处。北伐成功后,受审计院于右任之聘,先后任审核委员、审计部荐任审核。1933年退居故里,参与东义公路建造,筹创东阳商办电气股份公司、浙江地方银行东阳分理处。抗战期间,任东阳县抗敌后援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出任东阳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审计刍言》、《吟香诗草》、《民情风俗》、《一公文存》等。红椿巷拆迁,其后裔将祖屋补偿款人民币八十五万元捐出,设立“一公妇女儿童关爱基金”。
朱孝定格言:指《治家格言》,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私谥孝定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驷乘大闾门:《汉书-卷七十一》: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家祭见陆放翁诗句...明年当告九州同: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凤毛: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望伋:见寿联18【寿吴立法委员望伋】。
尊人:对父母的敬称。此处指父亲。
手札:手书,亲笔信。
江教授际云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眼前养一片生机,正槐绿王庭,絮飞谢砌;
尘外饶四时乐趣,任书摊邺架,墨洗羲池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江应龙(1920——?)字翔云一字际云号潜庐。笔名江大伟、江英豪、董弧、学思斋 主、养园居士、卧云楼主人等。湖北天门人江教授曾在重庆读书,后任湖北沔阳县中、浙江嘉兴青中、台湾台中二中、台北建国中学高中教师,后专任师大国文系教授,于民国七十九年荣退。编著极丰,有《赏心集》《移情集》《骋怀集》、《一发青山》《逆耳集》《霭霭停云》《鱼跃鸢飞》(论学丛稿)、《辽金元文汇》、《中国文学史》等等。
江应龙曾奉调到南京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工作,任局长蒋经国的机要秘书,民国三十六年,主编《曙光》半月刊,同年筹办《现实与理想》月刊,成氏受邀担任特邀撰述。成氏诗文多有在《曙光》《现实与理想》刊物发表。江应龙49年赴台,受聘师范大学国文系期间,成氏同时也在此校任教,成惕轩有骈文《<宋诗通论>序》《<辽金元文汇>序》。江应龙教授有《鸿雪斑斑纸上留——成惕轩先生周年祭》,二人另有书笺往来。
时间:此联作于民国五十二年春二月
槐绿王庭:·王佑被贬时,在庭院中亲手植三槐树,并说他的后人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果为宋真宗朝宰相,时称三槐王氏。后就用三槐为王姓的典故。
絮飞谢砌:谢氏“玉树”兼“咏絮”典故,分别比喻子弟优秀和女子多才。
邺架:唐李泌父承休,聚书二万馀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来求读者,别院供馔。见《邺侯家传》。 唐韩愈《送诸葛觉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指李泌子繁。后用以称人之藏书丰富。
笺:
江应龙教授索诗,赋赠:
江侯卓荦人中龙,百城环拥逾素封,有笔五色归文通,健如天马方行空,日草万言东海东,上烛牛斗光熊熊,检校故籍笺鱼虫,亘辽金元竟厥功,宋诗著论开群蒙,尽遏凡响铿焦桐,缀文成集今尤工,甄陶万有闳其中,鱼跃鸢飞情交融,蔚为大国三楚雄,白雪歌赓遗风,更愿化作霜天钟,直与流俗祛瘖聋。
诗一首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令狐太守好权奇,画楼新建月波晖。
风光似逐水仙去,物色如从云汉归。
春澹瀛洲浮海曲,涛惊渤澥起天围。
从今便作月波唱,醉拍姮娥金缕衣
按:以上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两浙西路·嘉兴府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集后序 南宋 · 释无党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
雪窦颂古百则,丛林学道诠要也。
其间取譬经论,或儒家文史,以发明此事,非具眼宗匠,时为后学系扬剖析,则无以知之。
圆悟老师在成都时,予与诸人请益其说。
师后住夹山道林,复为学徒扣之。
凡三提宗纲,语虽不同,其旨一也。
门人掇而录之,既二十年矣,师未尝过而问焉。
流传四方,或致舛驳。
诸方且用其言,以其道不能寻绎之而妄有改作,则此书遂废矣,学者幸缔其传焉。
宣和乙巳春暮上休,𭷔人门友无党记。
按:《佛果圆悟禅师碧岩集》卷末,明嘉兴大藏经第二二册。
协律 清 · 钟渊映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七
犹忆先朝协律郎,曾将乐府事高皇
几时玉洞成仙隐,不向金门隶太常
琪树春秋丹灶冷,瑶笙昼静碧云长。
城门华表千年在,化鹤还应返故乡。
按:(附考祠在嘉兴圆妙观中又称冷仙亭)
吴梅川先生书画册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白云司红莲幕细柳营,橐笔所经,都留嘉誉;
仲圭画,梅村诗,恪斋篆,传薪有自,并绍清芬。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梅川湖北武穴人,自幼随名师习书画,武昌法大学预科英文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人员训练班结业。曾任军政部兵役视察,中训团武汉分团组员等职。以山水为水墨创作题材,曾在台举行书画展览。
时间:1982年4月
白云司:传说黄帝时,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见《史记•五帝纪》“命为云师”《集解》引应劭。刑部属秋官,故亦称刑官为白云之司。
红莲幕南朝齐王俭的府第。高帝时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红莲幕”为幕府的美称。
细柳营: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见《史记•周勃世家》。
橐笔:亦作“橐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仲圭(1280-1354)字仲圭嘉兴人氏。号梅花道人,隐居不仕品行高洁,视书画为自己的圣洁之地,不予玷污,即使生活贫困,也卖卜于嘉兴杭州间,养家糊口。此处切姓。
梅村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崇祯四年(1631年),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荣登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庶子等职。此处切姓。
恪斋恪斋吴大(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恪斋郑龛白云病叟,出生于江苏吴县,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著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此处同切姓。
笺:
1. 下联三处切姓。
2. 邓石如自撰书斋长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右军帖,南华经,相如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文长老元丰八年三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七
伏以肇置仁祠,永延睿算,归诚善导,开迹胜缘。
文公长老独受正传,历排戏论,求心之所祈向,发趣之所归宗。
俯惟慈哀,勉徇勤企。
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日。
按:《古尊宿语录》卷四五,嘉兴藏第一○册。
大丞相请疏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三
伏以肇置仁祠,永延睿算。
归诚善导,开迹胜缘。
文公长老独受正传,历排戏论。
求心之所祈向,发趣之所追宗。
俯惟慈哀,悯徇勤企。
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守司空上柱国荆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实封三千户王安石疏。
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卷首,嘉兴藏本。(刘琳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