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虎丘 元 · 郯韶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春草青青绕阖庐,山深石径转崎岖。
空闻落日腾金虎,无复三泉閟玉凫。
陆羽井深春雨歇,生公在白云孤。
伤心莫问鱼肠剑,怨逐秋声上辘轳。
右武大夫江南西路兵马都监西河县开国伯许公墓志铭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四、《卢溪文集》卷四三
公讳仲,字彦时,世为汾州西河人
曾祖源、祖士宗,皆业儒;
父建,赠武节郎
妣翟氏,赠太恭人
公为人鸷勇有大略,见先世业儒不效,弃去,学兵法,骑射绝人,思立功万里之外。
绍兴之初,虏尚云扰河洛间,大将张俊闻其材,招置麾下,数有战功,授武节郎
复以捍扼大江之劳,转武德郎
刘豫兵犯淮南,公从都统刘宝豫大安寨,临阵斩其骁将司贵,由是转武功郎,又转武经大夫,用淮西出等功,特转右武大夫,诰词褒异。
都统王进池阳,军中机务悉以委之。
又统江南西路准备将领,又为都统王升军中训练军马,改差东南第七副将
又为王升军中第三副将,改差东南第六将,又改差荆湖南路兵马副都监
复为王升军中第二将,本军录其摧敌搴旗之劳,奏乞特与外任,改差江南西路兵马都监吉州驻劄。
凡四遇郊礼,累封至开国伯,加食邑九百户
绍兴二十七年五月己巳,以疾卒于官舍,寿六十有一。
公初补官。
大丞相张公都督大军咸集,欲以观射,公挽强弓连破的,由是知名军中。
参政魏公良臣、尚书张公澄一时要人,咸称荐之,公亦欲自奋以显于时。
会敌人请和,天子亦欲养息生灵,休兵革,脩太平,而智谋英勇之士无所用其勇,故公官爵止于此,而惜乎用未极其材也。
于是士大夫争以文儒,而公晚年亦好观书,延师儒以教子。
公娶张氏,封恭人
生一子曰汝楫。
以荫补忠训郎
幼警悟,雍容雅度,不类将家子,折节读书,弱冠游场屋,已两与漕台荐举,崭崭然视科名可掇取。
公之后复以儒起家,可谓荣已。
女二人:长适忠训郎刘允中,今亡;
次适成忠郎张炳
孙一人,曰绍祖,尚幼。
其孤卜以某年某月日奉公之柩葬于某所,庐陵状公之始末,与其孤汝楫偕来乞铭。
同郡名儒,而汝楫尝执经从之游者也,知公之详而其言可信。
卢溪王某为序而铭之曰:
公初执戈,敌渡湟水
大将军,中征不轨。
将军谓公,材质之美,持半段枪,排折马箠。
尝为军锋,先登摩垒。
手斩桀贼,功不旋跬。
敌人退惊,饭反箸已。
遭时罢兵,英雄老矣。
百有一试,所出糠秕。
傥尽其材,业胡止此?
今公有子,乃举进士
感发自幼,雍容闲靡。
两贡南宫,几掇高第。
由是以显,夫岂不伟!
代人进太皇挽词(五首并表) 其五 北宋 · 徐积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导骑鸣鞭去,魂车恋阙迟。
梓宫何处宿,幄殿夕阳时。
天上有名姓,人閒无路歧。
三泉深百尺,神御复何之。
谏营昌陵疏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故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
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
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劝勉」?
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
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
高皇帝既灭秦,将都雒阳,感寤刘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贤于秦,遂徙都关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
世之长短,以德为效,故常战栗,不敢讳亡。
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
孝文皇帝霸陵,北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
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
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垄皆小,葬具甚微。
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禹葬会稽,不改其列。
殷汤无葬处。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垄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
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
孔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
为四尺坟,遇雨而崩。
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
盖非之也。
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
夫嬴、博去吴千有馀里,季子不归葬。
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
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
非苟为俭,诚便于礼也。
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
秦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人发之。
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
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
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室,小寝庙。
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
及鲁严公刻饰宗庙,多筑台囿,后嗣再绝,《春秋》刺焉。
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绝,是则奢俭之得失也。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
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馀。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湣焉。
以死者为有知,人之墓,其害多矣;
若其无知,又安用大?
谋之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
若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唯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之意。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秦昭、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为戒。
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汉书·楚元王交附传》)
乞依旧差拨保丁教阅备用奏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 南宋 · 姚仲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二
兴元府洋州诸县,各有以前保丁内选到人材少壮堪出战人,差充义士。
臣已于数内摘拣到三千人,团结队伍,教习武艺,及欲于附近大安军、巴、蓬州差拨保丁,以备般运。
戴寅仲二首 其一 明 · 郑善夫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少谷集卷二
之子不可作,壶公无春姿。
毗陵江水深,游魂归未归。
风波闄汝东,虎豹咆汝西。
北走限冰雪,南征多蝮蛇。
年少死道路,斯人更流离。
何以入我梦,明我长相思。
万壑真淼茫,三泉苦隇䧅。
天高猿鹤冷,尚有钟山疑。
复上书 西汉 · 鲍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亏乎!
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
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
二月丙戌,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亡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
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
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
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
诚欲哀,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
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
不者,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
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
复仇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
高门去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欲使海濒仄陋自通,远矣!
愿赐数刻之间,极竭羽毛羽毛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汉书·鲍宣传》)
宋故承奉郎秘书丞江州湖口县事兼兵马都监江君墓志铭熙宁八年正月 宋 · 李先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
君讳注,字德长姓江氏
晋永嘉渡江,世居金陵
李氏尅国,避地庐陵,因家焉。
君性禀聪悟,宽厚而有大志。
自君少时,愧以生事自业,尝力学,作为文章。
逾冠应书,遂荐于州,固已得名于时矣。
然其践场屋,累上吏计,而四十始第。
乡闾所称者,或优其术业,或高其操行,若时之辈学与夫后进之所表望而相从者率以此。
庆历中,余襄公以罪贬吉州,于君有知名之雅。
下车未几,遽俾二子授室于君。
至若朝夕延就、辞行相钦者,每叹际见为晚矣。
间尝谓君曰:「昔雒阳吴公,因贾谊而名附史传,予于君亦有望于他日矣」。
其称服如此。
襄公复以雠党讦斥,再贬归韶。
公实韶人也,地扼岭表,炎瘴之阻。
当其摅愤懑,归田里,若昔之奔趋竞鹜,有愿出其门而不得者,茍不欲以势去则寡矣。
君于此时,乃能间关千里,以伸久要愿见之请。
襄公于其归,乃序诗为送,而援以大将军失律单于,时在削逐,而门下之客多往事骠骑,独任安不去为说。
盖其言有慕于君又如此。
襄公之于君,既以贾谊得名于后世为可慕,而又以任安知义于当日为可尚,则君之为人,不特以才见高于世,而能不以富贵贫贱势利随为离合者,是亦大贤人之所为也。
皇祐五年中乙科,初筮洪州丰城簿。
时州之佐狱掾不克治士,天阁仲公辟以易任。
有在仕者,以盐贩被告就劾,君折狱按罪,议在常原之期。
当位者务深抵之,乃以君不欲辄枉为嫌,遽移劾他曹。
暨以成奏上,按覆大理,卒如所议。
故以能见荐者三人,且以才君用狱之恕而勇君执法之坚也,固尝有称曰:「可谓柔而有立者矣」。
秩满,移荆南石首
君之至是邑也,政宽而能爱,刑简而不苛,案无丛委,狱无留系,时有目其邑曰「石首道院」。
复用荐改著作佐郎,拟授洪之新建。
未几,丁先廷评之忧。
服除,还台,授泽州签书判官事。
君之赞划郡幕,为守者多所推禀。
泽于河东为支郡,地控西北,尤为边徼襟带之扼。
熙宁四年春大丞相兴师夏国,而河东实当一路策应,若荒堆、三泉之役,皆调发仓卒。
观文吕公帅并门,檄移以都大提举入界,君闻命痡驰,勇于即事。
既至,观文吕公以其才,谓宜任以筹幄,不可使亲矢石,遂留府,以摄阳曲事,若经略大计,多所参与。
是秋,迁秘书丞,得代,乃调杭州之富阳
有同籍著佐朱君者,拟邑江州湖口,以家毗陵,去富阳为便亲,乃求易其任。
君然其请,遂改授焉。
唐柳子厚刘梦得,尝以柳易播,而韩吏部盛称,以志于其死,盖多其节义故也。
若君所为,亦不少贬于是矣。
君之至湖上也,宿奸弊蠹,不旬日而理。
会朝廷新法未绳,时以疾笃,尚能以垂闭之口,竭节效智,亦无负矣。
其居官得禄,茍足以活妻子,则又推以给亲族之不逮者。
画事之际,其子忠复适以策试集英登第,归庆庭下,而乃能扶羸以告曰:「吾之有家,所知者清白而已,至于后日之谋,非所与也。
今有继矣,虽瞑目何恨」。
故其无羡俸,而死馀令名,官无大位,而禄有世庆,此其可书也欤。
君生平所著,辞赋歌诗文论率五百篇,离为十卷,缄启三卷,《高都唱和诗》二卷,《春秋世系录》十卷,《易纂》五卷,皆藏于家。
享年六十,卒于江州湖口官舍正寝,实熙宁六年仲夏之甲子也。
归葬于州吉水县中鹄乡青原祖庆岗,实八年孟春庚申也。
江氏之先,于《诗》《书》为无传,于《春秋》为小国。
革于晋,以忠孝显,今十五世也。
曾祖郅,祖玗,皆不仕。
父晔,追赠大理评事
母谢氏,追封旌德县太君
娶曾氏,叙封长寿县君
其贵皆以君,实辛亥季秋之恩霈也。
生子二人:忠献,力学未第;
忠复,同学究出身。
女一人,早世。
继育其季之女,犹己出也,适同郡乡贡进士杨成裕。
孙男五人:汝直、汝敦、汝平、汝功、汝能、皆业进士
孙女四人,尚幼。
铭曰:
宽柔惠直性之德,端廉勤慎身之行。
充在己为善学,莅于官为能政。
名于时则达,位于才则亏。
庆于后则有,数于命则违。
今其已矣,用寘诸辞。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静隐寺 宋 · 杨杰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五岭碧崔嵬,云深隔世埃。
寺从梁氏建,僧自梵天来。
锡井三泉迸,松门十里开。
如今渡江者,见说不浮杯。
延笃 其一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唯别三年,无一日之忘。
京师禁急,不敢相闻。
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
年老气衰,智尽谋索,每有所处,违宜失便。
北为儿车所雠,中为马循所困,真欲入三泉之下,复镇之以大石。
厄乎此时也。
且太阴之地,冰厚三尺,木皮五寸,风寒惨冽,剥脱伤骨。
但此自非老惫者所堪,而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众艰罄集,不可一二而言也。
聋盲日甚,气力寖衰,神邪当复相见者,从此辞矣(《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艺文类聚》三十,《御览》三十四)
偶题 宋 · 张伯威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壶中别景绝尘埃,不是山灵閟不开。
午夜月华冬夜雪,为无人向此时来(《舆地纪胜》卷一九一《利州路·大安军》)
杜宗象墓志铭宣和元年二月 北宋 · 杜公力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四、《匋斋藏石记》卷四○
公讳宗象,字仲祖
曾祖审进,保平、静江军节度使,赠太师京兆郡
祖彦钧,安化军节度使
父赞文,内殿承制
母李氏,旌德县太君
初,承制公捐馆,夫人上言,以公昭皇后之裔,愿世其禄,朝廷悯之,授公三班借职
历监西京都亭驿礼宾院三泉县商税,以课息羡溢,特转一官,充并州阳兴寨兵马监押嘉、眉州巡检
集贤校理刁约知公才,辟监韶州永通监,鼓铸增倍,优被赏典。
秘阁校理李綖闻公名,辟句当卫州淇水第二监,后为寿州城南门外都巡检使兼守把浮桥催纲,尉氏县兵马都监永兴军奉天县兵马都监
元丰中特差充信州兵马都监
公从仕三十馀年,自三班借职,十四迁至左藏库副使历官无玷累,而所至有治绩。
事亲笃于孝,而训子以义方,姻睦称于宗族,信义施于僚友,节行著于乡党,才美闻于缙绅。
伟哉!
公以二子登朝,屡膺褒典,累赠至左屯卫大将军,会改官制,换赠武功大夫
自非善庆之积,畴克至此!
公首娶林氏,次娶王氏,后娶王氏,并追封太令人。
四男:轸,见武翼大夫致仕;
亢,故供备库副使、知孚州军州事;
宿、奎早亡。
三女:长适故内殿崇班张太初,次适武翼郎史绅,次适故敦武郎李仝
孙六人:翰早亡,翱、翔并承节郎,必强早亡,必简承信郎
孙女一人,适贡士李扬休。
公以元丰六年十月初九日以疾终于信州官舍,享年六十六,权厝京城之东。
后三十五年,嗣子轸卜重和二年二月十四日,举祖妣之柩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双洛原,祔京兆郡之茔。
公力备闻伯父之遗美,见委以铭,义不当辞。
铭曰:
仕之克勤,宠加于身。
善积诸己,庆贻后人。
褒赠屡锡,佳城维新。
其与嵩洛,万古不泯。
度支卖名山茶博马剩数利害劄子政和三年八月十三日 北宋 · 张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四(第四册第三三二○页)
准御前劄子,臣僚上言同何渐劄子,今相度措置可否利害,保明闻奏。
今检具前后手诏敕令,及依应相度措置到下项:一、准元丰四年七月十八日中书劄子,奉诏雅州名山专用博马,候年额马数足,方许杂卖。
一、准马司格,应熙、秦岷、阶州通远军,各依逐等所定驮数,以新茶支折,谓如有见在元祐三年四月新茶,即支四年分茶之数。
如蕃部愿要银䌷绢、洋州大竹之类,并许各依见卖实直价例算请,更不限定分数。
一、准崇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奉圣旨,诸川茶非博马,辄陈请乞他用者,以违制论。
一、准崇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圣旨,应系并专充博马支用,馀依崇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朝旨施行。
一、准大观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庞寅孙劄子,奉圣旨依所申,他司不得侵用。
一、准大观四年正月七日枢密院劄子,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熙河秦凤等路茶马事,应今日以前泛抛买马添、给引博马等指挥并罢,一切遵依元丰旧法,仍令提举茶事司措置施行。
一、准大观榷茶司令节文,诸名山依旧桩留博马外,如买马司关博马数多,阙支用,委提举司即时应副。
有剩,从本司相度,贴卖与中马人。
又准敕,诸名山博马外,剩数非中马人辄卖者,杖一百。
一、准政和元年十月二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户部状,准都省劄子,奉圣旨,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公事李稷奏,奉圣旨依一。
臣契勘名山自熙宁榷茶之初,本以博马,至元丰四年计其马足,积羡听以出卖,实为通法。
继复有并用大竹洋州博马之议,建中靖国年,始有许将名山茶馀数止对卖与蕃商之论。
大观中,又有权住卖四色纲,令对卖门户、蕃商之请。
然臣考利害之实,元丰之制最为要准,而后人之请,或趋一时之利,不可为典要。
或川、秦首尾相戾,不达利害之实,姑以职事陈请而已。
盖除马司博马外,茶司自有岁额,必待售而办,其四色纲,实为茶额根本。
秦、熙两路汉民所售食茶不多,而浅蕃熟户并煎四色纲,远蕃多嗜名山茶,间有奸商诡用纲粗硬食茶罔之者,亦能区别。
名山四色纲一切禁之不卖,必致茶额不敷,出无艺,显难属餍,而害马政。
惟斟酌非实马足羡则货之者,是通法也。
其对卖尤非利害,徒益门户、蕃人,乃熟户蕃族之为驵侩者,与官场吏卒乘便为慝,赢取官息,其利不及生蕃,于马未始加益。
名山、四色纲依元丰旧制,从本司参量合用博马茶外,剩数转易回本入川,惟不得害马政、妨茶额。
元丰时虽曰两司,而提举官一,以任贵,苟其才下,亦能约量,不致乖戾,自取谴责。
今相度欲乞应名山茶、四色纲专用博马,馀数听本司量度转易回本入川,不许辄他用。
臣契勘昭化顺政、长举库积,以今年五月中旬状考之,仅有五万九千四百驮。
盖昨缘大观四年利州路凶歉,至今居民事力未能如旧,故其昔日甲头脚户流莩之馀,存者逋负夥甚,雇召不行。
臣比欲草具建明,乞兴元府永兴军一带减下旧额铺兵士七百馀人,并听本司于洋州兴元府添立铺,其馀添隶长举秦州诸铺运,则永远不致积压。
其廪给自系本司钱内支给,一切不预别司调度。
又应川界转般诸邑,今辟举有经三年,碍吏部格,虽辟书数上,终无一人得注授者。
摄承之吏,玩习岁月,寖以隳弛。
又臣尝建议,乞应本司辟官,乞破格差注一次,已蒙朝廷听行。
吏部终以合注承务郎以上者,不许降用选人。
今五年,竟未有差注。
臣又尝建议,乞茶场监官县令,如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兴元府西县转般库监官绵州巴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兴元府南郑西县知县,计十处,每拨发及四万驮无阙失,与减二年磨勘
以其诸县长举昭化之类,多是僻小去处,既难得人肯就,及专任司事务,而有责无赏,诚非劝沮之道。
至今未奉指挥,积是三年,或滞留。
滞而通之,可久无弊。
臣今相度,欲乞应兴元府永兴军一带减下旧额铺兵士七百人,并令榷茶司措置,于洋州兴元府西县添置茶铺,各请兵级人数外,其馀数分添入长举县、乾渠铺至秦州赤谷铺,并依茶司自来例施行。
熙、秦路榷茶司所辟官,承务郎以上、选人、大小使臣,并许互换通举。
谓如承务郎以上知县处,亦许奏举;
选人知县处,亦许奏举承务郎以上,不以有无拘碍,并行注差。
应拨川茶路地分,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兴元府西县转般库监官绵州巴西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兴元府南郑西县知令每拨及四万驮无违阙,与减二年磨勘
〔贴黄〕契勘臣僚上言,攒积五万馀驮,约计每驮二百七十三贯文省,系铁钱旧价。
缘自今年奉行夹锡钱宝后来,每驮一百贯文省,以见数,约计钱五百九十馀贯文。
又称:契勘吏部及八路差官法,无本等人亦听破格差注。
检会下项:一、政和三年七月三日敕,榷茶司状,朝旨令买马司每年添买二万匹,合用,令计置本,从朝廷应副。
取到状,自减博马后,每年约攒剩一万四千馀驮,内利州昭化库见在名山四万二千一百六十五驮。
兴州长举库见在名山八千六百一驮。
其馀场库,未在其数。
奉圣旨,据今来合添买牧马二万匹,所用于攒剩名山内支拨,应副博马。
仍令榷茶司,今后每年宽剩计置一万驮,尽数充添买牧马之用,其合用茶价,仰具数申尚书省
所有岁额博马茶,如有剩数,亦仰衮同应副,添买牧马之用。
一、政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敕,何渐劄子,乞名山依条专用博马,如有剩数,许中马人依见买四色体例,用市价卖,却四色依旧出卖收息。
契勘四色纲贴卖与马、蕃部等,昨降指挥,俟三二年买马通快,依旧。
今来及二年,奉圣旨每年四色纲并专充博籴汉蕃斛㪷封桩,不得别将支用,仍逐旋具籴到斛㪷数目申尚书省
一、政和三年六月七日敕,户部状,榷茶司申乞立定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凤州转般库,绵州巴西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县兴元府南郑西县,任满收发过茶,无失陷欺弊,提举司保明,每四万驮与减磨勘二年。
如不获抄附,失陷一万驮,展磨勘二年。
承直郎已下赏罚,并各比类施行,二分以上依差替人例。
本部看详,本司申乞,即系累赏,窃恐太重。
今勘当欲依巡辖般茶铺使臣,任满去减磨勘一年,先次指射家便差遣,馀并依本司所申事理施行。
井泉沈太守 其一 南宋 · 尤懋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不知开凿是何年,已有新亭更翼然。
从此云岩添胜事,合教名亚第三泉
名山博马等事宜疏政和元年十月 北宋 · 李稷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五(第四册第三三二一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八
臣契勘名山自熙宁榷茶之初本以博马,至元丰四年,计其马足积羡,听以出卖,实为通法。
继复有并用大竹洋州博马之议。
建中靖国年始有许将名山茶馀数止对卖与蕃商之论,大观中又有权住卖四色纲,令对卖门户蕃商之请。
然臣考利害之实,元丰之制最为要准。
而后人之请,或趋一时之利,不可为典要;
或川、秦首尾相戾,不达利害之实,始以职事陈请而已。
盖除马司博马外,茶司有岁额必待售而办,其四色纲,实为茶额根本。
秦、熙两路,汉民所售食茶不多,而浅蕃熟户并煎四色纲,远蕃多嗜名山,间有奸商,诡用纲粗硬食茶罔之者,亦能区别。
名山四色纲一切禁之不卖,必致茶额不敷,出无艺,显难属餍,而害马政。
惟斟酌非实马足羡,则货之者是通法也。
其对卖尤非利害,徒益门户蕃人及熟户蕃族之为驵侩者,与官场吏卒乘便为慝,赢取官息,其利不及生蕃,于马未始加益。
名山、四色纲依元丰旧制,从本司参量合用博马茶外,剩数转易回本入川,惟不得害马政,妨茶额。
元丰时虽曰两司,而提举官一以任责,苟其才下,亦能约量,不致乖戾,自取谴责。
今相度欲乞应名山茶、四色纲专用博马,馀数听本司量度,转易回本入川,不许辄他用。
臣契勘昭化顺政、长举库积,以今年五月中旬状考之,仅有五万九千四百驮。
盖昨缘大观四年利州路凶歉,至今居民事力未能如旧,故其昔日甲头脚户流莩之馀,存者逋负夥甚,雇召不行。
臣比欲草具建明,乞兴元府永兴军一带减下旧额铺兵士七百馀人,并听本司于洋州兴元府添立铺,其馀添隶长举秦州诸铺运,则永远不致积压,其廪给自系本司钱内支给,一切不预别司调度。
又应川界转般诸邑,今辟举有经三年,碍吏部格,虽辟书数上,终无一人得注授者。
摄承之吏,玩习岁月,寖以隳弛。
又臣尝建议乞应本司辟官,乞破格差注一次,已蒙朝廷听行,而吏部终以合注承务郎以上者不许降用选人,今五年竟未有差注。
臣又尝建议,乞茶场监官县令,如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兴元府西县转般库监官绵州巴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兴元府南郑西县知县,计十处,每拨发及四万驮无阙失,与减二年磨勘
以其诸县长举昭化之类,多是僻小去处,既难得人肯就,及专任司事务,而有责无赏,诚非劝沮之道。
至今未奉指挥,积是三年,或滞留。
滞而通之,可久无弊。
臣今相度,欲乞应兴元府永兴军一带,减下旧额铺兵士七百人,并令榷茶司措置于洋州兴元府西县添置茶铺,各请兵级人数外,其馀数分添入长举县乾渠铺至秦州赤谷铺,并依茶司自来例施行。
熙、秦州路榷□司所辟官承务郎以上选人、大小使臣,并许互换通举,谓如承务郎以上知县处亦许奏举选人,知县处亦许奏举承务郎以上,不以有无拘碍,并行注差。
应拨川茶路地分,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兴元府西县转般库监官绵州巴西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兴元府南郑西县知令,每拨及四万驮无违阙,与减二年磨勘
〔贴黄〕契勘臣僚上言,攒积五万馀驮,约计每驮二百七十三贯文省,系铁钱旧价。
缘自今年奉行夹锡钱宝,后来每驮一百贯文省,以见数,约计钱五百九十馀贯文。
〔贴黄〕契勘吏部及八路差官法,无本等人,亦听破格差注。
检会下项:一、政和三年七月三日榷茶司状,朝旨:令买马司每年添买二万匹,合用茶令计置本,从朝廷应副取到。
状:自减博马后,每年约攒剩一万四千馀驮,内利州昭化库见在名山四万二千一百六十五驮,兴州长举库见在名山八千六百一驮,其馀场库未在其数。
奉圣旨,据今来合添买收马二万匹,所用于攒剩名山内支拨应副博马,仍令榷茶司今后每年宽剩计置一万驮,尽数充添买牧马之用,其合用茶价,仰具数申尚书省
所有岁额,博马茶如有剩数,亦仰衮同应副添买牧马之用。
一、政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何渐劄子,乞将名山依条专用博马,如有剩数,许中马人依见买四色体例,用市价支卖,却将四色依旧出卖收息。
契勘四色纲贴卖与马蕃部等,昨降指挥,俟三二年买马通快依旧。
今来将及二年,奉圣旨每年将四色纲并专充博籴汉蕃斛㪷封桩,不得别将支用,仍逐旋具籴到斛㪷数目申尚书省
一、政和三年六月七日户部状,榷茶司申乞立定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凤州转般库,绵州巴西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县兴元府南郑西县,任满收发过茶,无失陷欺弊,提举司保明,每四万驮与减磨勘二年。
如不获抄附失陷一万驮,展磨勘二年,其承直郎已下,赏罚并各比类施行,二分以上依差替人例。
本部看详,本司申乞即系累赏,窃恐太重。
今勘当欲依巡辖般茶铺使臣,任满去减磨勘一年,先次指射家便差遣,馀并依本司所申事理施行。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905年4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金圣人之教功与德。
鲁圣人之教忠与孝。
以忠孝之祈功德。
莫之大也。
天复元年辛酉
天子西巡。
交兵。
京洛禺禺。
威武军节度使相府琅琊王王公
祀天地鬼神。
以至忠之诚。
发大誓愿。
于开元之寺造塔。
建号寿山
仍辅以经藏。
乞车驾之还宫也。
其三年甲子
以大孝之诚。
发大誓愿。
于兹九仙山造塔。
建号定光。
仍辅以经藏。
为先君司空先秦国太夫人元昆故司空荐祉于幽阴也。
大矣哉。
赫赫忠诚。
恳恳孝思。
以国以家。
以明以幽。
胡天地之不动欤。
胡鬼神之不感欤。
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
中华谓之塔。
塔制以层。
增其敬也。
造之获无量无边功德。
初我公以宏才妙略之有藩维。
以仁智神鉴之谋远大。
谓闽越之江山奇秀。
土风深厚。
府城坐龙之腹。
乌石九仙二山耸龙之角。
屹屹岩岩。
孱孱颜颜
两排地面。
双立空际。
怪石如墉。
回冈如揖。
东衔沧海以镜豁。
西走建溪而带萦。
气色蒙茸。
风云蓬勃。
非仙宫佛寺。
不可以乘龙之角。
大龙之腹。
何乌石二而九仙旷乌石山有神光天王二寺)
岂非代虚其作。
地秘其期。
以待我公。
况古仙鍊骨之所。
升真之迹也。
一旦之新城月圆壬戌岁我公卜筑其外城号月城)
二山之嘉气云连。
森上介。
掀大旆。
或旬或朔。
眷于粉堞之上。
时行时止。
卜于烟峦之堀。
得峻中之平。
平中之峻。
凸而不隆。
凹而不卑。
树翳荟以奇姿。
草芊眠而别翠。
遂从宏愿。
启兹塔之基焉。
塔之科也。
恐山之偏。
忧地之入。
将堑平壤
五十尺之深。
百有馀尺之阔。
杵土积石而上(上声)
逮二十尺。
瞥然虹见。
莹然穴贮。
俄以珠宝之获。
坐以金钱。
大不及拳。
光能夺目。
于时清风四来。
海天扩开。
烟霞蓊蔚于城隅。
鸾鹤盘旋于林表。
举闽之军。
倾闽之俗。
以趋以走。
以歌以咏。
既而畚锸投。
般倕奋。
内甃以砖。
凡四十万口。
外沟以木。
盖百其巧。
七层八面。
玲珑䆗窱。
榱桷栏楯。
轇轕𭩚枒。
云楣翼环。
圭斗鳞蹙。
雕锼丹雘。
曲尽其妙。
方七十有七尺。
高二百尺。
相轮之四十尺参之也。
悬轮之铎一百九十。
悬层之铎五十有六。
角瓦之神五十有六。
其内也。
则门门面面。
缋以金像。
不可胜纪。
登之者若身在梵天。
瞻之者觉神离赡部。
嶪嶪然触圆青而直上。
野鹤经之而高翔。
疑掠其腹。
鳞鳞然压峭碧而崛起。
地祇感之而下捧。
疑殚其力。
其相轮也。
我公誓愿之日。
仲氏司徒清源闻而感。
铸而资。
虽从人力。
悉类神功
谨按妙法莲花品。
自地涌塔于佛之前。
幢幡璎珞。
玛瑙车渠。
七盘四悬。
乘虚耀日。
乃多宝之佛发大誓愿之感现也。
繇是以斯塔取如来之嘉号。
号之曰定光
以其感珠之现。
眸于自地之涌。
故联之于多宝。
本于孝思荐劬。
故冠之以报恩。
此其义也。
夫如是大雄之力。
出死入生
至诚之神。
感天动地。
若乃沉沉夜壑。
浩浩世尘。
莫不以兹元符。
承彼慧日。
超于三千大千之世。
游乎二十八天者哉。
苟不之然。
则凡彼经文。
悉为之虚语耳。
又焉能垂信于百千年之后哉。
既而巍巍峨峨。
金辉铁牢。
其东则翼以经藏焉。
其藏也。
外搆以扃。
八角两层。
刻栴檀。
镂金铜。
饰朱漆之炳焕。
仍卫以华堂七间。
名之转经焉。
致其沙门比邱。
比比厥迹。
以为拜昌趺读丛谈聚听之凑。
日系乎月。
月系乎时。
轩轩阗阗。
奚景福之不幽资乎。
又感应天王殿一间两厦。
天王也。
变毗沙之身于感通之年。
现神质为龟城之助。
绦腰衣褐。
屣足乘云。
双吐目光。
两飞霞彩。
乃千百亿化身之一。
为寿山草木之应。
今塑于此。
厥感宁亡。
其西则翼之别殿曰塔殿。
其塔也。
我公萌誓愿之先。
因心以制十有三层之妙形。
匪伟而诚。
有为(去声)殿斯奇而塔斯处。
其北则报恩变相堂九间。
洁琉璃之地。
等娑婆之世。
七宝丛树。
五色腾光。
明明见阇提之心。
一一标如来之说。
又僧堂五间。
上五门。
下之。
与茶堂五间。
直联曲交。
冬温夏凉。
又华钟之楼。
迥起青音。
下折刀山。
长明灯之台。
圆笼孤光。
杳辉漆壤。
其东南之臂。
复建地藏殿一间两厦。
功德堂五间。
僧堂五间。
张如别搆。
而制匪异。
其殿也。
坐以菩萨之丽。
若欲飞动。
其堂也。
骈错仪像。
金范
或幅缋。
千形百质。
悉诸天之圣侣无间焉。
公厅四门一厦。
或备旌钺之觏止。
我公或四季之旦。
三旬之八。
聚僧设会。
拜首追祝。
勤勤恪恪。
罔所不至。
举闽之高卑。
举闽之少耋。
攀之望之。
无不动心涕臆。
君子谓岂惟冥荐于先。
盖以孝教民也。
又库厨五间。
浴室三间。
接以井。
井重以楼焉。
环周辐辏之行廊。
凡三十有三间。
惣费财六万馀贯。
如山之謺。
如洞之浚。
巑巑隆隆。
丛为一宫。
其大也。
琢文石以为轩。
雕修虹以为梁。
其小也。
取良木于灵山
筛嘉壤于飞尘。
虽掩映乎人间。
实参差乎象外。
其经也。
帙十卷于一函。
凡五百四十有一函。
惣五千四十有八卷。
皆极剡藤之精。
书工之妙。
金轴锦带
以为之饰。
天祐二年乙丑夏四月朔
我公宿诚于州
束烹于肆。
及胁降之辰。
大陈法会
以藏其经。
缁徒累千。
士庶越万。
若缁若士。
一而行之。
正身翔手
右捧左授。
自州之戺。
起于我公。
传至于藏。
观者如堵墙。
佛声入霄汉。
幡花照乎全郭。
香烟连乎半空。
雪顶之僧。
指西土之未有。
骀背之叟。
庆东闽之天降。
可谓之鸿因妙果者也。
始者我公之登坛也。
其一之年。
偃于戈。
兴礼乐。
二之年。
陈耒耜。
赋舆
三之年。
謺贡输。
祇宠泽。
万乘臣其职。
四邻视其睦。
百姓天其政。
故一川之镜如。
灵台之月如。
融融怡怡
愉愉熙熙。
乃大读儒释之书。
研古今之理。
常曰。
文武之与释氏。
盖同波而异流。
若儒之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者含宏也。
比释之慈悲为之近。
礼者谦让也。
比释之恭敬为之近。
智者通识也。
比释之圣觉为之近。
信者直诚也。
比释之正直为之近。
而义者杀也。
其为异武之七德。
至如戢兵保大安民之类。
亦犹川陆之徂秦适洛焉。
然则皆谓之烦恼。
吾父国也。
子民也。
朝为社稷之计。
暮作稼穑之念。
若俾求智慧火。
乾烦恼海。
则非吾之所能。
若建金地。
缮金文。
法会
一众僧。
冀乎不可思议。
乃吾之所志也。
于是月陈三斋。
时或雪峰之僧。
围绕千徒。
卧龙之僧。
围绕五百。
以至万钱之膳。
或閒嘉蔬。
五裤之歌。
或参云梵。
慈航驾岸。
法雨垂空。
必致菩萨化身。
罗汉混俗以降也。
时人谓灵山之会日俨矣。
又以府之寺至于清源
或存或烬。
或抽金积俸。
增而新之。
而府之开元大中神光。
曩塔之数。
与寺俱焉。
新于大中神光。
乃规旧制。
而精㸌宏壮。
则迈前时。
元则辅之经藏。
加之转轮之盛。
尊大君也。
定光多宝。
报恩于劬劳。
故以塼。
塼者专也。
谓山度之材。
蠹朽之日。
火化之壤。
无销铄之期。
其本乎土也。
资乎火也。
及投水火。
则不归乎土。
不坏于水。
历千秋而其质坚然。
乃以专至坚贞之诚寓于是。
则斯诚也如是得无感乎。
则彼珠之为符验矣。
且夫珠也。
或颔乎龙。
或衔乎蛇。
或胎乎蚌。
故水怀而川媚。
今兹珠也。
不自乎龙。
不自乎蛇。
不自乎蚌。
匪怀水而媚川。
而孕厚地之二十尺。
岂非斯之感欤。
不然。
则始从融结而孕之也。
若以始从融结而孕之。
则厥初已兆我唐之有我公也。
厥初已兆我唐之有我公。
则我公之言乌石之有神光天王九仙。
代虚其作。
地秘其期。
以待我信矣。
塔之讫功。
顾小从事滔。
礼官甲科之忝。
明主研许之幸。
庶哉于圣人立身扬名之道。
命为之记。
用旌厥德于无穷。
滔不敢牢让。
作礼而推之言。
夫陶天地为后时。
销生死于无眹。
其道不可以真虚求声影赜。
应誓愿于有为。
现感通于至诚。
其道乃可以精谛至严敬致。
今我公以精谛严敬。
积功累德。
以溯流于世。
斯塔也。
岳岳崇崇。
兼乎仁孝之鸿名。
偕天地日月江山之永。
遂刻于贞石焉。
其词曰。
金圣人教德与功兮。
鲁圣人教孝与忠兮。
巍巍贤杰
二美钟兮。
建兹宝塔。
惟追崇兮。
祝天沥恳。
先延鸿兮。
报劬荐祉。
祈幽通兮。
仙山之秀。
夷且隆兮。
旷古为期。
俟仁风兮。
月圆珠现。
契遭逢兮。
融结之初。
兆英雄兮。
岂徒嶪嶪。
懿班工兮。
火壤之贞。
积磨砻兮。
斧材之取。
厥匪同兮。
七层八面。
相玲珑兮。
金铃宝铎。
交丁冬兮。
影落澄清。
驯鱼龙兮。
顶触圆碧。
分鸿濛兮。
缋仪范像。
謺其中兮。
齐天极地。
为初终兮。
金文贝字
搆重重兮。
讲读千来。
罄西东兮。
灵山盛会。
日雍雍兮。
甘露法雨。
常蒙茏兮。
鸿名冥祉。
偕无穷兮。
篇效陆平原 明 · 杨慎
 押词韵第八部
植幽崖,擢颖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三泉玄根,九阳晞素苗。
衡星散光晶,香气何飘飘。
东林生玉树,西畹生兰翘。
懿此葳蕤茂,感彼芸黄凋。
采为仙人食,千载通一朝。
金童酌霞醴,神女弹云璈。
顾视西王母,翠发如陵苕(方云真选体)
金牛思阡词为柯在亨进士 明 · 张弼
朝望金牛兮白云绳绳。
夕望金牛兮碧草维芿。
痛灵根之夙陨兮托陂陀之玄扃。
纵琼为梁兮明月履。
养弗逮生兮予生何俚。
郁床沈绵兮怀此諰諰。
有翩者乌兮余膝为跽。
人弗尔若兮徒涕而泗。
匪天降酷兮实我罪之遗。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一 明 · 薛蕙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考功集卷八
由来东海百川尊,呼吸风云日月昏。
隐隐三泉盘地轴,迢迢一水上天门
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
臣某伏以九曲澄澜
二仪交泰。
星渚表流虹之应。
斗枢开飞电之祥。
瑞叶千年。
欢周万国。
伏惟陛下握符受命。
端扆承天。
宏至道而继三皇。
敷上德而超五帝。
化覃海岳。
恩普华夷。
辫发毡裘。
常修职贡。
四荒八极。
毕贽琛珍。
平六府而天降殊祥。
三泉而地呈嘉贶。
莫不书披玉篆。
波跃金鳞。
兽显霜姿。
禽飘雪翅。
芝英菌蠢。
膏露葳蕤。
灵仙时见于烟岩。
贞桧重荣于云谷
琼储岁稔。
宝货川臻。
无向隅不获之夫。
有比屋可封之俗。
故得遐方慕圣。
异域归庭。
鼓舞翘诚。
欢呼率化。
桑乾瀚海
僧法静则稽首朝天。
身毒罽宾
三满多则倾心入贡。
皆瞻北极。
共祝南山
今属日丽九芒。
风和八景。
寿春大节。
诞圣昌辰。
辄绘真容。
愿崇睿福。
臣某与当院道众。
起今月一日。
开置灵宝延寿道场七昼夜。
香烛蠲洁。
焚诵精虔
冀凭妙道之功。
永祝无疆之寿。
前件画像及功德疏一通。
谨辄陈进。
干冒宸聪。
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