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陆大夫 南宋 · 刘宰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语金渊陆大夫,归田相府竟何如。
提兵劫取已非矣,纵火烧残岂义欤。
百口丧身端自尔,千钱酬直殆欺余。
放翁旧隐佳山水,剩好归欤理故书。
悼室人诗十首 其十 南梁 · 江淹
 押词韵第四部
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
佳人承云气,无下此幽都
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暧然时将罢,临风返故居(同上)
陶惠民史丞相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五、《漫塘集》卷一六
槐庭政暇,方虚己以招延;
药市官卑,亦洁身而趋进。
若为谀语,谅所厌闻。
用敬献其朴忠,尚俯垂于钧览。
维公宰辅,佩世安危,惟不玩常则政治可常,惟不厌事则国家无事。
玩常则变生于不测,厌事则权去而不知。
发于其心,缪以千里。
皋陶之股肱帝舜,致谨于一日万几;
周公之左右成周,勤施乎三王四事。
伊尹以日新望太甲傅说以时敏告高宗
蔽以一言,所其无逸。
后之贤佐,狃于小成。
曹参之饮酒无为,谢安之围棋决胜。
或以清净成宁一之俗,或以文雅为风流之宗。
然使人主无畏相之心,祸已基于诸吕;
致中原失投机之会,衅莫弭于沿边。
推原其由,慨叹何已。
天启巨哲,日恢远图。
某官钟宇宙之泰和,探圣贤之绝学。
家传相业,犹李卫公之于唐;
独运化钧,小诸葛亮之于蜀。
神人感悦,年谷顺成
当一千载明良相逢,越十二年规模略定。
著为律,疏为令,坦若可行;
小作纪,大作纲,秩然不紊。
制乱民如几上肉,走群雄如盘中珠。
则夫遂享成功,第专要务。
授任于四岳群牧,听事于五日一朝。
使法守各严于有司,而丛脞不及于元首。
兹固哲人保身之术,岂但道家谷神之方。
怀安者败之媒,养尊者奸之府。
固尝听之舆诵,似未悉夫盛心。
盖士讶接纳之希,事疑报可之缓。
朝夕或废,若为启沃,选任不时,能无淹滞?
山东之忠义未奠厥居,而关外之阨塞未还其旧。
王文正声乐之奉,遂盛于曩年;
裴晋公浮沈之讥,难逃于晚节。
虽然,犹身计耳,如国事何。
愿垂采菲之仁,远取苞桑之戒。
夙夜匪懈,严事上之恭;
微贱不遗,尽接下之礼。
而又儆于有位,钦乃攸司。
三风十愆,勿使有一于是;
方万里,固应不贰其心。
烨然功名,光于简册。
某青衫半世,白发满头。
泮于侯邦,适当城守
瓜时于辇局,更值家艰。
仰钦造物之慈,俾缀惠民之选。
某之所急者数人之荐,某之所望者一盼之私。
顾乃当颂而规,夫岂以讦为直。
盖忠于吾相,即所以忠吾国;
而利于吾国,乃所以利吾身。
故述其情,他不复计。
傥举之筦库,何荣如之;
或麾之门墙,亦命也已。
泰宁许右丞1131年1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八、《梁溪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某顿首启崧老宫使右丞兄台座:去秋人还,辱教答,审闻动静甚详,感慰无喻。
孙婿继附到论《易》、《春秋》两书,反复熟读,恍如对谈,喜可量也。
迁居扰扰,久不具记,不审迩来为况复何似?
履兹新春,伏惟钧候多福。
区区挈族寓居乡邑,目前粗适。
邻境巨盗稍就招纳,第效颦者纷纷蜂起,未知得奠居否?
方今岂敢怀安,流行坎止,姑随缘耳。
去冬传报江上扰攘,及分宁武宁,良用恇情。
继闻群寇即退,深隐山谷,当无惊虞,不知且复安处,唯别图所适?
四海横流,其势未艾,吾侪正当远引。
犹之奕者,须观局势,不可留滞一隅,以贻后悔也,幸熟思之。
学《易》不言象,而象在其中,此诚至论。
然要须观象,无所差忒乃可。
若谓舍象而能得意,则恐未然。
《春秋》推明灾异,此正圣人所以和同天人之际者。
前书不欲指事,谓如山崩而兆霸统,地震而兴素王,恐难以必学者之信。
后世山崩地震多矣,而霸统不立,素王不作,有诘此者,将何以解之?
大抵天地之变,五行之详,各以其类应,盖气之先至者。
犹病在五脏,善医者察色按脉而知之。
通夫古今,一理也。
宣和己亥都城之水,实兆靖康兵革之灾。
尝观《开天传信记》,载禄山未乱前数年,长安大水,几冒城郭。
乃知天之告人如此之审,非有物使之,气之自应,若合符节。
论灾异者不必过求,直以类推则得之矣。
因诲论,故及此。
顷在海上,取自共和讫于五季史家所载天地五行变易,缵为一书,虽未成就,然已有可观。
篇帙浩大,陆涂不能将,即附海舶来闽中沙阳一相识家,到此未暇取。
近传盗贼焚劫,未知存否。
傥得藁沓尚存,编摩成书,庶几有补于世。
愿丐一言以冠篇首,不朽之传,诚有赖也。
还家几半年矣,日困人事,笔砚遂疏,得有定居之所,复理故学,且从者寓止稍相通,可以时从质问,何幸如之。
元中久不通问,远寓瘴乡,殊使人念之。
然无寇盗之虞,未为非得策也。
道夫、圭老时过从否?
春风浸暄,敢冀为天下自重。
谨上状,不宣。
迂论四 其六 诸葛孔明六事与今日同113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四、《梁溪集》卷一四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诸葛孔明既定蜀,将有事于中原,乃先南征。
既禽孟获,南中悉平,上疏出师屯沔阳,攻祁山,三郡相应,关中响震,于是有街亭之战,马谡败而戮之。
将复出师,又上疏条陈利害,其略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惟北征,宜先入南。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众难,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彷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杨群、马玉、阎、丁立、刘合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散骑武骑一千馀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于是有散关之役。
九年复出祁山,与张合战,射杀
十二年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据武功,与司马宣王对垒,而孔明病死于军中。
夫用区区之蜀以抗强魏,而孔明连年动众,未曾少休。
夫岂不怀安
势不得已也,以谓不然,则坐待亡耳。
观其所陈六事,与今日之势颇同,故备载之,以俟识者。
孙太冲怀安 北宋 · 勾涛
五言绝句 押马韵
云顶峰崛奇,金渊水清写。
勉从山水游,切勿轻民社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六四《潼川府路·怀安军》)
杭州谢上表(一)1089年7月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唐宋元名表》卷上之二、万历《杭州府志》卷九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轼言:伏奉制书,除臣龙图阁学士杭州,臣已于今月三日到任上讫者。
始衰而病,岂非满溢之灾;
乞越得杭,又过平生之望。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起自废黜,骤登禁严
毕命驱驰,未偿万一。
怀安退缩,岂所当然。
盖散材不任于斧斤,而病马空糜于刍粟。
故求外补,以尽馀年。
岂期避宠而益荣,求闲而得剧。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刚健中正,缉熙光明。
无为盖虞舜之仁,笃学有仲尼之智。
而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
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惟古人责难之意,每不自量;
方陛下好问之初,遽以疾去。
推之理数,可谓奇穷。
眷遇之不移,窃恩荣而愈重。
虽雨露之施,初不择物;
而犬马之报,期于杀身。
臣无任。
乞罢政第一劄子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华阳集》卷一六
臣辄沥危诚,上干天听。
伏念臣赋材不敏,学古无闻,遭值休明,擢从远外。
方上圣一新于邦治,以非才参赞于庙谟。
生成之恩为至深,蒙宠遇之礼为甚厚。
顾虽捐躯于万死,且难图报于毫分。
讵敢怀安,上孤隆眷?
然臣分穷命薄,福过灾生。
气积脾寒,新秋顿作;
目昏脚弱,旧疾转加。
岂惟窃位以妨贤,亦恐养痾而废职。
傥不知止,必自速辜。
伏望皇帝陛下矜念么微,保全终始,特垂恩造,许臣解罢见任职事,除一在外宫观差遣,庶便医药,稍安馀年。
臣无任祈天恳圣激切俟命之至。
欧阳少师致仕启1071年6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皇朝文鉴》卷一二二、《文章类选》卷六、《文编》卷五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七○、《四续古文奇赏》卷三二、《启隽类函》卷一八、《八代文钞》第二八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七、《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一○四、乾隆《吉安府志》卷七一、《宋四六选》卷一五、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审抗章得谢,释位言还。
天眷虽隆,莫夺已行之志;
士流太息,共高难继之风。
凡在庇庥,共增庆慰。
伏以怀安天下之公患,去就君子之所难。
世靡不知,人更相笑。
而道不胜欲,私于为身。
君臣之恩,系縻之于前;
妻子之计,推挽之于后。
至于山林之士,犹有降志于垂老;
而况庙堂之旧,欲使辞禄于当年。
有其言而无其心,有其心而无其决。
愚智共蔽,古今一涂。
是以用舍行藏仲尼独许于颜子;
存亡进退,《周易》不及于贤人。
自非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道足以忘物之得丧,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则孰能见几祸福之先,脱屣尘垢之外。
常恐兹世,不见其人。
伏惟致政观文少师全德难名,巨材不器
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
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
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较其所得,孰与昔多。
轼受知最深,闻道有自。
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伏暑向阑,台候何似。
伏冀为时自重,少慰舆情。
宫观第四状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华阳集》卷一六
右,臣昨为母氏不安,奏乞在外宫观差遣,以便医药,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不允」。
续蒙给臣宽假,仍许将母还乡。
臣一介贱微,上圣慈察其恳切,曲加矜念。
仰惟天地父母涵容拊育之恩,非臣殒首捐躯所能报称。
臣本贯镇江府金坛县,已于八月十二日迎侍到家。
自初得告,今已逾月,望阙怀恋,夙夜靡宁。
便当还朝,亟就班次。
缘臣母病寖久,未获痊平,气血虚羸,近尤增剧。
臣别无兄弟侍疾尝药,唯臣一身。
遽舍而去,于义难处;
若更在假淹留,又恐益废职事。
私情虽迫,公议肯容?
臣幸以谫薄之资,躐升华近之列,惟思答效,岂敢怀安
特由恩爱所牵,奔趋莫遂,俯仰自念,忧灼弥深。
是用辄冒天威,具陈前恳,伏望陛下俯垂睿听,特赐检会臣七月二十五日以后累奏,令臣以本官任在外宫观一次,庶几菽水致养,免于遗亲。
犬马报恩,期以异日。
臣无任祈天恳圣激切惶惧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音。
傅参谋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三、《华阳集》卷二七
走尘路之七旬,敢有怀安之志;
望牙旗于千里,浸稽伏谒之仪。
非自置于阔疏,谅必蒙于简照。
恭惟某官才雄当代,名配古人。
富五经之纷纶,为四海之模楷。
奋志英特,济时艰危。
尊相臣以兼将臣,首冠宾僚之选;
使仁者以佐贤者,独高筹策之良。
沉深方赞于中权,参决遂专于帅阃。
威行八路,风动一时。
坐分北顾之忧,远却南侵之侮。
戮鲸鲵以筑京观,期国难之将平;
作舟楫而济巨川,伫祖风之复振。
顾兹么么,雅辱眷知。
一去门墙,七更岁籥。
心倾三益,敢论杵臼之交;
职在九章,正赖帡幪之芘。
即奉承于约束,已切戒于驰驱。
浙西亲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朕念中原之微弱,愤强敌之凭陵,固尝屈己以请和,尚复阻兵而肆虐。
比由海徼,还次越邦。
赤子流离,殆失耕桑之候;
聚庐焚荡,尽为瓦砾之场。
咎在朕躬,祸贻尔众。
幸民心之未替,知天命之攸归。
然而残敌尚假息于江堧,溃卒复肆行于近境,坐念伤痛,讵容怀安
是思晋文桑下之谋,远迹汉高马上之略,斥嫔御膳羞之奉,躬鞍马甲胄之劳,董率六师,巡行列部。
既欲抚绥于彫瘵,又将弹戢于奸偷,庶几消弭祸灾,图回基绪。
尚赖朝廷将士,州县吏民,戮力奉公,忘家徇国,各务殚于忠赤,用宏济于艰难。
朕以四月某日巡幸浙西,所有六官百司并留越州
谢再乞宫祠赐诏不允表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二、《毗陵集》卷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下
晚境卧痾,忱词屡渎;
至仁藏疾,温诏嗣颁。
恩既渥而言殚,感益深而涕陨中谢。)
伏念臣起自三吴之故里,荐更两越之名藩,意广才疏,心劳政拙。
顾七闽虽稍远,在诸路为最优。
奸盗剪除,民方奠枕;
雨旸顺适,岁有积仓。
使臣自择以居,易地岂复加此。
况于衰谢,岂不怀安
但以禀气素孱,卫生仍拙。
节宣无术,致六沴之阴乘;
汤剂罔功,逮三医之遍谒。
遂披情赤,仰叩穆清,庶几少避剧烦,暂休羸瘵。
亦匪专为便私之计,诚恐自贻旷职之诛。
岂谓慈怜,尚閟俞旨。
颁坦明之帝制,申贲孤踪;
瞻咫尺之天威,敢违睿训。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尧仁天大,汤圣日跻,久任以责成功,兼容而收众智。
故虽病瘁,不忍弃捐。
再念臣视息仅保于馀生,精爽未还于旧观。
愧丙少卿之德,宁复飨封;
汲长孺之贤,讵能卧治!
终虞瘝败,上玷使令。
誓殚体国之诚,庶几搦朽而摩钝;
尚有首丘之志,终期置散以投閒。
谢赐绍兴府行宫赐本府充治所表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三、殿本《毗陵集》卷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上
六飞回驭,想清跸之馀音;
一札疏荣,复黄唐之旧观。
吏民交庆,屏翰增严中谢。)
窃以总帅七州,提封八县,听事所在,相攸允宜。
鉴水环城,奠禹巡之沃壤;
龙山负海,画秦壤之奇峰。
会逢辇毂之驻留,焕发湖山之深秀,逮于法驾,实拟陪都。
属行殿之久虚,眷守臣之侨寓,乃捐管籥,以重藩维。
家在楼台,真践诗人之胜;
戟森兵卫,稍知州将之雄。
居靡敢安,恩岂无自。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励精以复境土,布德以绥迩遐。
俯稽晋文桑下之言,怀安是惧;
远迹汉高马上之略,暴露靡辞。
复矜群下之宣劳,惟恐一夫之失所。
方书下下之考,遽享潭潭之居。
广厦千间,已免震凌之患;
土阶三尺,尚存简素之风。
忝惟帷幄之旧臣,获拜帡幪之新宠。
一日必葺,敢忘前哲之规;
四方于宣,期壮辅藩之势。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 北宋 · 宋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五、《金石萃编》卷一四六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国王之孙也。
三岁出家,十五请业。
初于常辩二法师听论,天聪警越,虽数千万言,一历其耳,不忘于心。
贞观中太宗文皇帝度为僧,住京元法寺,乃览《毗云》、《成实》、《俱舍》、《婆沙》等论,暨古今章疏,无不闲晓,名声蔼著。
三藏法师奘公自天竺将还,法师预梦婆罗门授果满怀,其所證应胜因夙会。
及奘公一见,契合莫逆,即命付《瑜伽》、《成唯识》等论、兼所翻大小乘经论,皎若生知。
后被名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无量义经》等疏,羽翼秘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奘公,使佛法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
法师乐山水,往依终南山云际寺,又去寺三十馀里辟居一所,静志八年。
西明寺僧徒邀屈还寺,讲《成唯识论》。
时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至京,奉敕简召大德五人,令与译《密严》等法师即居其首。
后又召入东都,讲译《新华严经》。
卷轴未终,迁化于佛授记寺,实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
其月二十五日,燔于龙门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
在京学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师大荐福寺德胜庄法师等,当时已患礼奉无依,遂于香山葬所分骸一节,盛以宝函石椁,别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法师尝昔往游之地。
墓上起塔,塔基内安舍利四十九粒。
今其路几不通矣,峭壁崭绝,茂林郁闭,险僻藏疾,人迹罕到,埋光蔽德,徒有岁年,孰知归仰?
由是同州龙兴寺王院广越法师勤成至愿,以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丰德分供养,并诸佛舍利,又葬于兴教寺奘公塔之左,创起新塔,规范基公之塔,一体无异,并基公之塔即旧而新之。
金轮宝铎,层构双耸,矗如幻成。
其下各环以广庑神像,崇邃左右,以祔奘公焉。
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时而已也。
及于塔之前创修献殿六楹。
落成庆赞之日,不暇求能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系之以铭。
铭曰:
贝叶西来兮其功大,教流中区兮斯永赖。
法匠有凭兮诚际会,香山迢遥兮閟幽宫。
丰德峻阻兮藏灵踪,后人依归兮何适从!
有越作缘兮神助力,双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岂穷极,终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铭石镌,来者瞻仰兮千万年。
重修奘公塔僧怀安监寺僧云江、维那僧普潮、住持管勾僧道胜、知库僧普演、典座僧道亮,发缘华州坛长僧德言,助缘僧洪俊、樊川信士刘闵等、鸣犊镇信士来士行等
寿昌刊。
创修殿塔同州龙兴寺王院讲经论僧广越。
大宋政和五年岁次乙未十一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九五。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M五○五九,玄奘三藏师资料丛书下。
梅子真泉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六、《渭南文集》卷二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九、《名山胜概记》卷一七、《四续古文奇赏》卷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八
会稽城东北七里有山,曰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子真泉。
游者或疑焉,智者及道人求笠泽渔父为之铭。
铭曰:梅公之去汉,犹鸱夷子之去越也。
变姓名,弃妻子,舟车所通,何所不阅,彼吴市门人偶传之,而作史者因著其说。
傥信吴市而疑斯山,不几乎执一而废百。
梅公之去,如怀安于一方,则是以颈血丹莽之斧钺也。
山麓之泉,甘寒澄澈,珠琲玉雪,与子徊徘。
酌泉饮之,亦足以尽公之高而叹其决也。
赠枢上人 南宋 · 陈宓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心期极乐三千界,世事怀安二十年。
顾我未能从学道,祇将寂寞当幽禅。
奉诏论边事疏端拱二年正月 唐末宋初 · 宋琪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经世八编》卷一六九
大举精甲,以事讨除,灵旗所指,燕城必降。
但径路所趋,不无险易,必若取雄、霸路直进,未免更有阳城之围。
盖界河之北,陂淀坦平,北路行师,非我所便。
况军行不离于辎重,贼来莫测其浅深。
欲望回辕,西适山路,令大军会于易州,循孤山之北,漆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而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乾河,出安祖砦,则东瞰燕城,裁及一舍,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
易水距此二百馀里,并是沿山,村墅连延,溪涧相接,采薪汲水,我占上游。
东则林麓平冈,非戎马奔冲之地;
内排枪弩步队,实王师备禦之方。
而于山上列白帜以望之,戎马之来,二十里外可悉数也。
从安祖砦西北有卢师神祠,是桑乾出山之口,东及幽州四十馀里。
赵德钧作镇之时,欲遏西冲,曾堑此水。
况河次半有崖岸,不可径度,其平处筑城护之,守以偏师,此断彼之右臂也。
仍虑步奚为寇,可分雄勇兵士三五千人,至青白军以来山中防遏,此是新州、妫川之间南出易州大路。
其桑乾河水属燕城北隅,绕西壁而转,大军如至城下,于燕丹陵东北横堰此水,灌入高梁河,高梁岸狭,水必溢。
可于驻跸寺东引入郊亭淀,三五日瀰漫百馀里,即幽州隔在水南
王师可于州北系浮梁以通北路,贼骑来援,已隔水矣。
视此孤垒,浃旬必克。
幽州管内洎山后八军,闻蓟门不守,必尽归降,盖势使然也。
然后国家命重臣以镇之,敷恩泽以怀之。
奚、霫部落,当刘仁恭及其男守光之时,皆刺面为义儿,服燕军指使,人马疆土少劣于契丹,自被胁从役属以来,常怀骨髓之恨。
渤海兵马土地,盛于奚帐,虽勉事契,俱怀杀主破国之怨。
蓟门洎山后云、朔等州,沙陀、吐浑元是割属,咸非叛党。
此蕃汉诸部之众,如将来王师讨伐,虽临阵擒获,必贷其死,命署置存抚,使之怀恩,但以罪契丹为名。
如此则蕃部之心,愿报私憾,契丹小丑,克日殄平。
其奚、霫、渤海之国,各选重望亲嫡,封册为王,仍赐分器、鼓旗、车服、戈甲以优遣之,必竭赤心,永服皇化
俟克平之后,宣布守臣,令于燕境及山后云、朔诸州,厚给衣粮料钱,别作禁军名额,召募三五万人,教以骑射,隶于本州。
此人生长塞垣,谙练戎事,乘机战斗,一以当十,兼得奚、霫、渤海以为外臣,乃守在四夷也。
然自阿保机时至于近日,河朔户口,虏掠极多,并在锦帐。
平卢亦迩柳城,辽海编户数十万,耕垦千馀里。
既殄异类,悉为王民,变其衣冠,被以声教,愿归者俾复旧贯,怀安者因而抚之。
申画郊圻,列为州县,则前代所建松漠、饶落等郡,未为开拓之盛也。
建安刘主簿潜夫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一、《复斋集》卷一五
某方拜书,已缄未遣,忽又领近汗,切切为乡民被饥,且述目睹流离沟壑之状。
诵之不觉涕下。
闽境号为乐郊,何尝至此?
非天畀贤部使者鼎峙相望,皆以赈贷为事,则其祸又不止此。
喻漕使许拨常平三千至乡邦,而舟楫之费,陈侯未知所处,至烦宛转念虑,益用慨叹。
有自乡来者,言饥民郡中聚养于城内外之精舍,而熏炙就毙者,日不下数人。
盖聚而食之,不若量给钱米,使反故居为善。
若得人予三五千,则庶几尚可为全人
其次则给米与之。
今舟自此至建,则逆而费多,自建至此,则顺而费省,自此至怀安,顺而费亦不为多。
已与舟人议价录呈,若得漕台钱,借与津发至乡,乡郡何敢不偿所借,则速而有济。
自建至此者,漕台假之,自此至怀安,本州假之,却令乡郡自怀安运至大义。
然须得漕牒行下,则本州敢借也,不然则有党同之讥,幸尊悉。
回本军赵通判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一、《复斋集》卷一五
乃者恭承屏星经由,得展望履之敬,深快夙昔之愿,违离道谊,无非向仰之日。
仰惟府判学业才谞,󲦤绅推重,台省峻擢,公议所期,屈佐一州,士论殊咈。
第公朝用贤,必先详试。
今兹乡郡被饥,守贰得人,振贷毕举,沟壑之瘠转而寘之春台,阖郡耋稚,莫不相庆。
漕台常平二千至本军,见此议顾舟搬运,本州愿借金买舟运至三山,却须使府怀安买舟运至大义,庶几可济。
只候漕司行下,即便施行。
因此禀及,其本军亟差一人来,仍预顾海舟以俟,亦省反往迂滞。
妄意谓聚而食之,有熏染之患,量给钱米遣之使复业,费虽多,而惠则大。
僭越及此,惭悸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