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七
冷艳离离入焦墨,不写春华写秋色。
风光偏称白髭须,是我故人几不识。
公昔登科最少年,吹箫子晋缑山仙。
明光奏赋不起草,摇笔压杀才人千。
遂乘露辋按五管,清风瘴扫苍梧烟。
我从词垣早师事,出守又为公属吏
锁院秋灯酒共倾壬午秋同校京闱),粤江夜雨舟同系己丑端州随公至桂林
弹指俄惊三十春,雪鸿往迹不堪论。
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归田作隐沦。
此时尚说香晚节,三尺儿童也笑绝。
岂知人各有秋容,何必升沉共一辙。
君不见陶家篱、韩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后先两个主人,一样清芬占千古。
公今才望隘九州,书法况埒虞褚欧。
煌煌碑版照四裔,宦虽未达名长留。
此正暮年着力处,不徒占尽老风流。
只怜同作扬州客,幕府沉沉几重隔。
何当携手菊花天,醉倒落英纷满席(公方客鹾使幕中
孔雀东南飞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四言诗 出处:茗斋诗
孔雀南飞,集于桂林
公子令德,不如故人。
雷何填填,其阴其雨。
灌木高栖,惜其毛羽。
五步一啄,十步一息。
令子非匹,不饮下食。
疾风聒聒,哕矣姑恶。
姑恶姑恶,妾罪斯作。
介鸟群处,不移匹双。
母也天只,我心衋伤。
霍丘有隤,庐竭则亏。
鸣悲孔雀,鉴形莫回。
黄子默湖南机宜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潢池赤子弄锄耰,天子择日除元侯
今君去为幕下士,多材应与幄中筹。
官弩近围临桂峒,捷书飞入未央楼。
想当磨盾作(原作何,据四库本改。傅校作写)露布,何异裴公取蔡州
叠韵荅王少鹤兼柬朱伯韩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王郎诗力猛愈进,日对荷花动高韵。
朱老近来吟事希,苦雨闭门看础润。
语默同惊乌兔转,时光乍过蒲榴闰。
独秀山钟五岭奇,边徼生才天不吝。
无端恶箐感欃枪,遂使沿江纷战阵。
此辈能无应劫生,雄才枉折匡时俊(时屡损健将。)
两君春明久留滞,夙蒙投分昭忠信。
论诗许我社中人,逭暑频倾花下酝。
我家濂溪月岩里,七载土思凋客鬓。
行省虽殊楚粤畺,归心同向湘漓印。
几时因垒批捣空,一水通流收拾迅。
我便归骑陌上牛,公等快驰天路骏。
望眼穿馀阅年岁,夜㝱常惊眠不瞬。
捷书傥自桂林来,幸急驰伻示芳讯。
第三次辞免除礼部尚书申省状嘉定十七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二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焕章阁直学士朝请大夫、前四川安抚制置使崔某。
护蜀罔功,侥倖满替,伏准恩命,除礼部尚书
寻具辞免,丐祠而归,续准降诏不允。
六月初至岳州,再具辞免,八月半静江府,准省劄指挥,三省同奉圣旨:「依已降诏不允,不得再有陈请,仍疾速前来供职」。
闻命震惕,情迫于中,辄冒严诛,沥血控请。
窃惟君命召不俟驾,于礼固所当然;
有疾不能造朝,其情亦在所闵。
伏念某天予甚啬,夜行不休。
入而奉笔橐于清厢,出则建牙幢于巨镇。
公朝谓其忠实有馀,而材力不逮,往往用其长而护其短,曲加容覆,未底谴诃。
及其抱病危困,又为除代,俾得生还,春官摄承,更叨清近之选。
恩隆数异,前所未闻,感戴鸿私,若为称塞。
自当仰体勒归之意,策钝而前。
实缘某自壬申岁持岭右宪节,半年行部,遍历瘴乡,因染风眩之疾,十有三年矣,病根日深,遂成沉废。
加以多事损心,健忘尤甚,怔忡自汗,通夕不交睫,或睡而觉神不附体,恍然久之而后定,此皆垂亡之證。
某岂不知命出惟行,三渎有罪?
自非衰病大不获已,其敢烦亵徒自速辜?
伏望朝廷念某平生劳苦之踪,末路凋残之状,察其真切由衷之恳,特为敷奏,畀以祠禄,实出生全之恩。
按:奉圣旨,依屡降指挥,不得再有陈请,仍疾速前来供职。
广西盐法利害奏淳熙十六年正月 宋 · 应孟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二八(第六册第五二九二页)
臣道由衡州,已闻广西盐法更变不常,凡商人之稍有资财者皆迁徙而去。
及至静江府,过兴安县,乃知本府通判兴安知县每招致人户,以会盐客为名,视物力之高下,均盐箩之多少,名为劝诱,实则抑配,先令旋纳钱银,其馀抵以物产。
请盐未至,而追索之令已下,往往取急求售,钱本销折,凡昔之上中户今皆破荡家业矣。
本府与兴安县利害臣所亲见,其他州县事尤可知。
闻有人户借荒田之砧基以充要约,异日没纳官为无用,抑勒田邻,俾之承买。
亦有文书在官,田庐久已出卖者,他时根究牵连,宛转受害。
或州县以科抑未尽之钞,令人吏假为客名,冒入抵当之文,请盐置铺出卖。
缘其名不正,人吏得而侵欺,官司亦不敢问,弊孔百端,不容具述。
盖郡州之匮乏,漕计之不裕,皆盐法之弊实致也。
而民户受害矣,又可虑之尤者。
议者谓向之官卖止缘漕司额外增敷,州县或额外添般,发泄不尽,间成科抑,非一路州县皆然,未为大害也。
今若官般官卖复归漕司,而增敷有禁,添般有禁,敢抑配者寘之重典,则在明号令以敕之耳。
向来官司既失信于商人,今不可复失信于百姓,若朝廷果欲变从旧法,则人户之请钞而未得盐者,欲先令立限请卖而后以官般官卖继之。
但又闻都盐司不支本钱,盐丁散走,恐难立限,无盐可支。
若只令官中收其元钞,还其抵当并所输钱银,其势甚便。
仍乞速下漕司措置,委官赍钱往产盐地招复盐丁,劝谕煎盐,庶几官般不致少阙,民得以从便。
安南却寄台司 唐 · 高骈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曾驱万马上(一作静江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兴安欲往观湘漓同源处因风雨不果姚实君书来叙别言湘漓异源同流后仍分注耳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文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同源异流我所闻,异源同流君所云。
湘漓相离定何处,越城岭上堆寒云。
天一所生止是一,本无清浊与合分。
主名山川强区别,水经地志多纠纷。
我从九疑桂林,通家邂逅姚宝君。
扁舟送我下漓水,赠以越酒清而芬。
狂游十日我再至,未缘剪烛更论文。
惠书惜别语郑重,甚念盍簪感离群。
我方放浪狎江海,君羁官职清且勤。
东南烽火事正殷,何日尽罢江上军。
清平会合盖容易,先宜访我湘江濆。
人生意气傥投契,殊乡异井如榆枌。
岂若湘漓两水一判不可合,南流北驶波浪空沄沄。
题蓬樵癸丑画册信笔疾书有怀海琴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支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蓬心先生作郡时,先公实受国士知。
平生于画不甚嗜,但得师迹如侍师。
我初看画特此嗜,先公每笑吾儿痴。
儿今老矣癖更甚,谓笔外韵公专之。
永州山水天下独,一树一石多馀姿。
十年不调老于郡,是官是画深相资。
元铭记千载后,公乃继以无声诗。
官公之官画公画,杨子海琴遇甚奇。
爱山爱客游必共,日日画里并逐追。
我生是邦游颇习,又从杨子窥未窥。
山川灵秘讨愈出,不妨少得仍多遗。
乌乎公画书味足,文沈恽王非等夷。
吾家仲子抱神慧,于公得髓形能离。
与我挛生怆先逝,忽睹一幅心酸悲。
携持不待主人至,杨子感叹生悽其(余得子毅画于王子敷处。)
吾孙钟曾幼解画,课馀涂抹听所为。
我出看山五十日,后至桂林九疑
归来为汝道其概,或染数纸解我颐。
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
若非拄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
是册七十四岁癸丑作,休官鄂渚方栖迟。
昔年我主泺源社,陈子晋卿能我诒。
合之卯巳两巨册,题曰三癸如鼎彝(旧藏蓬樵癸巳癸卯两画册,得此遂成三癸。)
壬戌谷雨前两日,展册万感纷相随。
石湾避风值大雨,破笔题字何淋漓。
错杂颠倒如雨点,非诗非记从人嗤。
莫云画事止一技,造化性灵俱集兹。
何时得令杨子见,相与赏奇析奥倾千卮。
张润农同年时相约明晤于桂林庚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三
南山之南北山北,健翮扶摇有神力。
妖氛一瞬十馀年,壮志安能六月息。
张君驱贼如驱风,怒马独出先腾空。
超峰越涧止平地,百战百胜难为功。
张君使笔如使弩,落纸闻声作奇雨。
诗坛劲敌靡不摧,迅露才锋仍媚妩。
同举今将三十,是科得士盛莫伦。
益阳宫保大星陨,文武兼资更几人。
如君才气今谁偶,每接雄谈甘缩手。
衰庸谬辱过推激,精力何堪重斗擞。
使蜀归来百计休,草屋已葺尖山陬。
尚拟编摩了残债,敢云箸述期千秋。
平生魂㝱山水绻,但睹高深腰脚健。
连宵饱听桂林奇,杖策相随待搜遁。
朝纲大振方中兴,民心士气皆轩腾。
看君慷慨树勋绩,更莫迟回畏友朋。
徐明叔湘西磨崖图(崖在湘西白鹤峰,纪官军破贼)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九 名胜类
衡山高出北斗边,九疑苍梧相属联。
群峰环走如却立,山脚插入潇湘川。
朱陵渺邈迷处所,白鹤喷薄飞流泉。
坐看徐郎拂绢素,尽驱山岳置眼前。
徐郎岂是真画手,酒酣游戏乃其天。
巴陵洞庭连浦溆,鲸鲵蟠穴为贼渊。
诏谓将军出旗鼓,楼船蹴踏惊浪喧。
欃枪夜落照湖水,雕弓十万犹控弦。
湘西古寺最奇绝,丹崖翠壁开何年。
况公文章善叙事,大字怪伟宜镵镌。
中书异时观落笔,因烦吮墨图凌烟。
孟公韩公毛发动,腰靫大羽冠进贤
他年中兴事可考,公名亦与兹山传。
赠府训林先生之京二十韵 元 · 卢琦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尧历开昌运,升平十四春。
鹤书驰云路,鹗荐贡儒珍。
宦族西湖裔,家声阀阅亲。
异才旧卓荦,衍庆自殊伦。
彼美仙壶客,由来紫帽邻。
范模资郡泮,俊秀萃成均。
鳣雀升杨震桂林郤诜
雕盘辞苜蓿,琼宴念嘉宾。
射隼高墉上,乘槎天汉滨。
器成时获利,道达志常伸。
际会风云日,沾濡雨露晨。
秋鹏搏翼健,雾豹泽毛新。
正欲抠衣侍,那堪别话陈。
东亭芳草合,南浦绿波邻。
骊驹闲戒仆,紫燕语留人。
俯拾金闺彦,行看昼锦臣。
诸生刺桐下,侧耳好音频。
熊雨胪同年来城极道乡居之乐适子敬小桥书来知乡閒年丰而谷太贱仍用前韵柬雨胪并示子敬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祃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风炎日炙汗如泻,恨不乡间去观稼。
桂林才踏乱山回,长夏忍将游事罢。
九子山阿有敝庐,山花自开还自谢。
屡谋移宅苦因循,终是外缘难克化。
古贤所重是晚节,珍爱当如倒啖蔗。
无端滥作城南师,不待人訾先自骂。
况逢大比士云集,门前屐响无晨夜。
拈髭自愧丹铅疲,眯眼谁将诃责赦。
梅花小桥书屡至,喜说丰收愁谷价。
秋风清快款竹屋,瑞色芬蒀满瓜架(三弟梅花小桥庄居,今年瓜茄皆有并蒂。)
思兄预把旧醅储,忆弟难将秋课卸。
同年熊子诗文豪,钜笔钩河兼擘华。
晚恋山居狎丘壑,不羡城中好台榭。
贤妻提瓮如鲍宣,稚子蓬头似王霸。
昨来芒屦裹村泥,暂寄名园当舍。
嗟余此愿何日偿,好趁桑榆同腊蜡雨胪令子躬耕。)
桂林留别初五六七八日遍游桂林诸山皆以岩洞胜王三观察刘荫渠中丞张粤卿方伯苏虞阶廉访排日招饮初九遂北行矣陈香林观察刘湘芸守之约俱未及践也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宥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桂林主山称独秀,形势居中貌圆厚。
石磴天然不劳甃,高三百级足力彀。
前代藩王规入囿,今之棘闱藩府旧。
人文科目山护祐,学术事功炳传授
七星岩上应斗宿,遥瞻崇丽悬紫宙。
飞廊曲阁宜宴侑,有洞庨廫万形镂。
游者秉烛携薪槱,栖霞幽异是为副。
昔有佛屋踞其脰,桃李花时冠盖辏。
惜哉荒颓毁自寇,党人碑拓久藏购。
龙隐攀寻杳未觏,斯为缺憾使心疚。
月牙山似上弦候,林木绚粲石色皱。
近接衢市喧午昼,象鼻临江趋且嗅。
其中空圆天所窦,背负浮图难决骤。
老君骑牛形佝偻,面色欢喜不闷瘦。
其旁岩泉冷难漱,龙吟有声静不斗。
风洞之风竟日吼,却嫌显敞不邃袤。
纵观此邦好岩岫,中心𤫩珑四壁透。
补天无术万古漏,非雪非露非雨溜。
涓涓出自石肤腠,久之滴成众人兽。
树光浓艳新锦绣,菭痕诘屈古篆籀。
有峰庄肃尊且寿,其旁列待似其簉。
又或缺脱要倾仆,它峰侧视不扶救。
亦有连属相左右,泉石千声广乐奏。
下者无情莽砌凑,离立相向长贸贸。
我疑抱奇惟恐售,外示朴丑内气茂。
掩匿珍秘忌察究,神炉鬼匠潜铸构。
天长地久不停逗,欲观其窍发其覆。
且俟千年万年后,平生游事戒纡谬。
捷疾爱蹑风雨走,瞬息云岚满襟袖。
张子暂别重邂逅,杉湖楼好得宿留。
诸公相存招必就,止索新蔬媵陈酎。
半世看山谈颇富,醉后擘窠饰吾陋。
悤悤惜别何日又,奇许重探奥重叩。
棕鞋竹笠老更忙,归箧出诗咤孩幼。
赏雪和毛兰陔塾师韵兼示易蒲仙庚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前年踏雪方陟嵩,岁除羁滞雪堂中。
去年看雪在湘浦,后入桂林千里同。
江乡得此屡丰稔,任我踪迹如飘风。
狂吟坐揽万山碧,醉帖夜销双烛红。
今冬瑟缩类饥鹤,老懒苦从文字缚。
飞霙一夕满园林,冻极难禁酒事作。
君才当早赋日华,偶然逐队虚槐花
痴孙读性并钝拙,先生书理无讹差。
未宜先春骤言别,易子犹能相琢切。
传闻庆榜将重开,共脱白袍白如雪。
怀刘客生都宪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曾诏金商对皂囊,弹琴有客感螳螂。
独持汉约难封吕,不蹑齐平听假王。
旧国鸟啼瑶水月,严关鸡唱刺桐霜。
侧身西望长安,为寄愁心到夜郎(时刘谪戍桂林。)
王迈人太守擢宪粤西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旄节前麾海气森,霜威初动岭云阴。
雄文再睹驱鱼笔,雅操终存酌水心。
古洞石床窥鸟迹,西江官舫听猿吟。
清风相送沉香浦,秋月遥生八桂林
送别简斋 其五 清 · 袁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
桂林此去访前缘(兄弱冠游西粤,五十年矣。今由桂林放舟南下。),城郭依然景物迁。
虫化定知同小劫,鹤归何必待千年。
挂帆不畏征途远,投辖深知地主贤(谓汪芝圃太守。)
是我昔时生长处,梦魂相逐绕蛮烟。
曹颖生丙寅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八
丙寅正月朔四日,草堂开筵试春酒。
五客一主不拘束,曹子后来居客右。
始知君年正七十,手把一尊为雅寿。
宛园旷园续有集,贱子叨陪焉敢后。
逾旬便值华诞辰,未免苍凉搔白首。
忆昔使节视蜀学,君巡西川岁维丑。
渝州士气如干城,观察高才抗陵阜。
我方怀抱在全蜀,君亦筹量系夔口。
军兴转瞬十馀载,时事仔肩几人手。
逮君建节桂林城,我已投绂湘山薮。
谁期握手一大笑,招隐前盟不吾负。
不材既免作梁栋,小筑聊堪问
鄂中近事复摇荡,湘上春波正清浏。
梁养源道德篇论序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卢溪文集》卷三六
司马子长欲观天地山川奇伟秀绝、幽深穷怪之域,览其气状,发为文章事业,有以惊世而绝俗者,必曰上沅湘,观九疑
是知沅湘、九疑之间,果有奇伟秀绝、幽深穷怪造化之所。
磅礴其气,蒸为云霓,散为祥光五色。
其产为楩楠巨材、丹砂玉石,古今幽人释子、神仙得道之士,往往相望而出。
余以罪谪居沅陵,闻有梁君者,字养源荆楚高人,常登进士第,仕至慈利,不乐从事于役,年尚强也,致其政以归。
于书无所不观,又读黄帝、老子、释氏之书,而超然自得于言意之表,其心泊然无可系也。
尝著《老子道德篇论》,微言奥义,探出老氏之心胸,涣如冰解冻释,垢尽鉴明。
凡夫庸童,皆可由是以入圣人之道,而探其宗指。
盖其道本于清净,恬淡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方今主上兴圣统、立太平之基正用此道理天下,而不以兵强。
然则,《篇论》之作,非有不合于时也。
盖天地之平,道德之正,妙体本然,不烦绳削而自合耳。
公卿大夫有取其书以献焉,必见重于世,养源可以出而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