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劝学次徐师川1106年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揭阳滨瘴海,苦雾搏蛮烟。
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
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
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
遂为乡里荣,士慕旧而先。
却后三十载,才者森排肩。
东瓯赘华夏,西汉为边沿。
民俗号殷富,亦有佳林泉。
黠者事商贩,朴者工力田。
自隋迄于唐,稍知慕华轩。
乃有欧阳生(原作主,据四库本、武林本改),粹然而出焉。
古文有师法,学问知渊源。
其后贤者至,杂遝盛中原。
至今号多士,富贵争熏天。
江南佳丽地南昌富山川。
幽谷抱欧峰,西山秀气连。
地灵秘奇运,当有命世贤。
山辉玉韬石,水媚珠怀渊。
君看乌衣里,俊雅争清妍。
治朝开三舍,精拣无遗篇。
幸当勤灯火,无忘临简编。
会看起白屋,宁遭犯青钱。
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
赵德欧阳生,岂独令居前。
努力各自励,请视徐子言。
穷耕有恶岁,惰农无丰年。
言小可喻大,岁晏宜勉旃。
茂林 元 · 杨宗瑞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野水舟横行人稀(舟横行人,余祖明辑《广东历代诗钞》卷一作“行舟沽客”。),溪云断续树参差。
南来北去年年事,归鸟巢林只一枝(清陈树纂修雍正九年刻本《揭阳县志》卷八)
胡学士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丹阳集》卷三
罗僧至,奉四月五日示问,具审。
长夏向暑,寓居廛,种学味道,水菽孝养,文履佳福,乖隔十有一年。
中间家国之变,可骇可痛、可忧可泣众多如发,皆蒙详叙,笔势澜翻。
既喜词藻之日新,交情郑重,又谙眷与之不替,幸甚幸甚。
所寄《刻漏铭》,典雅似陆佐公,而隶法似《刘宽碑》,《普贤像记》奇崛似柳子厚,而《安养三赞》以辞达意似玉局老人,久矣不见斯作也。
虽自知岨峿疲暮之人穷口谈誉,不能增公铢发之重,顾夙嗜在此,政自不能不击节赏叹尔。
百围之木,干霄蔽日,必饱霜雪之摧抑,风雨之震凌,然后能回万牛而中大厦。
古来贤圣类因流离窜逐,劳筋苦志,空乏拂乱,然后能以名德垂世而传后。
退之阳山,投身于蛇虺蛊毒之地,画字于鸟言夷面之人。
后谪揭阳,冒海气蒸雾之毒,有鳄鱼飓风之忧,可谓困穷矣,终为一代名臣。
太史迁南游江淮,上会稽,窥九疑,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困阨邹、薛,过梁、郑,而归登穷山峻谷之崭,绝目大川激流之奔注,以佐其豪拔之气,而著书五十二万馀言,遂为史家之冠。
吾友顷者苍梧之迁,踰年始会恩,往返万里,川陆艰险无不历,岩壑瑰伟无不观,前二说殆两得之,岂造物者有意降大任欤?
况复一二巨公轩轾,而俎豆之公义既伸,旧爵旋复,而一蹙青云,指日可俟,则前梦不足道也。
某晚涂薄祜,第二子昨缘锁厅预荐,因逗留拱州,与其姊及姊夫俱为金人所掠,至今不知存亡。
初闻实不赖生,日远日忘,偶留残息,屏居江垒。
会科调不堪命,避地吴兴,依薄业以糊口,今四年矣。
所居号实溪,连甍一大聚落,日须租办,而十里有菁山隐庵,林谷奇胜,以烟艇往来;
又里中屋庐虽屡遭灰烬,而书籍偶无恙。
近者辇至,数以荐闻,恐公念见及也。
往尝以韵语叙怀寄澶渊,不识见之否?
所令作《普贤赞》,固愿以笔舌结华藏之缘,况事迹殊异如此,敢不在念,续当驰寄也。
公学识文词迥出侪辈,岂久閒者,行用矣。
千万保卫以须。
月容故事别咏十首寄东篱香先生 其十 当代 · 陈振家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曾临斯地爱斯民,死后墓朝榕水滨。
自是月容灵气使,揭阳竞出女才人。
宿万里桥 明 · 佘国玺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高霞彩类蓬瀛,天外凉蟾一晕生。
野牧长歌驱犊返,苍苍万里暮江平清乾隆揭阳县志》卷八)
按:吕永光、张玲整理
司马光谓众言纷纷乃朝廷好事王安石谓公议为流俗 南宋 · 孙梦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三
司马光登对,上曰:「朝廷每有除拜,众言辄纷纷,非朝廷好事」。
曰:「此乃朝廷之好事也」。
王安石参知政事,入谢,因为上言:「陛下欲以先王正道变天下流俗,今奸臣欲败先王之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是以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
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流俗矣。
此所以纷纷也(并出《三朝名臣言行录》。)」。
臣闻危言激论,固人主之所难从;
而法家拂士,乃国之所恃以存者也。
人主未必有拒谏之心,而惟劝之以纳谏之善,此君子之用心也;
人主未尝无纳谏之资,而阴导之以拒谏之计,此小人之用心也。
非特君子小人之情状由此而分,而国家安危治乱之机括,实由此而决也。
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
虚己受人,犹惧不蔇;
犯颜敢谏,曾几何人。
恶其讦则忠直者疑,厌其激则奋发者怠。
十事而去五六,势所必至也。
君子安得不力争而深辩之,以明忠言之真,有益于人之国欤。
小人恶人之有言,则必立为一说,以误人主之听,然后举天下之言者,皆可以是说罪之。
其端甚微,而末流之祸,有不可计。
此乃大《易》入于左腹之戒,所以示万世者不容不严也。
神宗皇帝即位之初,仁宗所养之君子方日进而日盛也,遇事辄言,微过必谏,几于南衙群臣面折廷争,不得举手之时也。
故以神庙之好贤乐善,亦不能无纷纷之疑。
赖司马光忠于爱君,以为朝廷好事,实在于此。
神庙不罪其忤旨,且谕之以欲朝夕讨论,以规遗阙。
不幸王安石用事,乃病其纷纷,而导其君以与群下争胜负,应言新法之不便者,一切指为流俗。
然神庙之朝,君子尝暂退矣,而终于用;
正论尝少郁矣,而终于伸。
安石欲深罪言者,而终不见听。
神庙之所以爱惜善类者,何如此其至也。
陛下即位以来,恪守家法,崇奖直言,士气以涵养之久,未免大声疾呼于旒冕之前。
虽陛下圣度如天,曲加容纳,而亦岂能无神庙纷纷之疑。
惜乎憸壬之徒,不能推广司马光好事之说,以回天听;
顾乃规仿王安石流俗之说,以塞人言。
声嗟气叹之间,微有不悦;
意谕色授之顷,畴不致疑。
故陛下未尝不好忠言,而群下自不能不以逆耳为嫌;
陛下未尝不导人使谏,而群下自不能不以撄鳞为惧。
徒见谏书之稀,而托于圣朝之无阙事而已。
神庙以前朝所养之君子,既能力加爱护于群议交攻之馀;
陛下以即位以来所养之君子,或者乃谓其积年任而信,一朝疑而斥。
长此不已,则缄默相师,而欺诞成俗,与天子相可否、争是非之意,不可复见,臣直为凛凛也。
臣愿陛下恢宽容之量,以开众正之路;
揭阳明之鉴,以杜群枉之门。
毋使先入之言得以售欺,毋谓忠告之论几于太激,庶乎邪说不得为正论之害,天下幸甚!
臣不胜惓惓。
陈氏四子字序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盘洲文集》卷三四
揭阳陈脩卿作吏广之清远,相遇如雅识。
见其二子,大儿八岁,秀目大耳,必能亢其家;
小儿七岁,亦庄重不群。
其二在孩乳。
曰:陈水属也,求以水名,乃名之曰洙、荐、渭、洄。
夫洙、泗,圣人之域,弦歌之风莫盛焉,高山仰止,后学所企,则字洙曰「伯企」。
穿,天下之绝艺也,不知止则有弓拨矢钩之失,黄鹄一蜚冲天,不知止则有垂翅之患,遇坎能止,其谁先之?
则字荐曰「仲止」。
液金于铜,百鍊固在,混枫槠之林,岁寒而后判,然君子守正特立,不与小人俱化,渭之清,泾不能浊也,则字渭曰「叔正」。
顺流而下,一日千里,习其易而厄其难,一舟溯洄,十夫努力,少怠忽则咫尺不可上,能践其难,易将至焉,则字洄曰「季上」。
连公墓碑1184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南涧甲乙稿》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宣和五年,故宝文阁学士连公讳南夫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少卿贺女真。
来年正月,会金使李靖来告太祖之丧,朝廷遂除公接送伴,改命为祭奠吊慰使。
公前以面对更京秩,天子记其才气可用,而蔡攸方领枢密,阴忌之。
大臣亦谓敌有丧,可以虚声动者,欲稍变契丹旧仪,合祭吊两使为一。
且诏公吾所奉赏设金缯与借粮米,皆已副金人之需,而西京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逮令未交,宜开谕交取以来,公不敢辞。
至敌果以祭吊并聘为言,公从容对曰:「告哀使仅留三日尔,朝廷亟欲报命,故因某送伴而遣,殆有司失照例,非有意也」。
所议漫不答,反以纳张觉燕山之民有所诮诘。
公慷慨复曰:「本朝兵将盖多,何至须一张觉
燕民之来稍众,未尽见尔」。
论辩不屈,遂成礼而归。
归即为上言:「敌好不可保也,朝廷所仰大将郭药师,兵则常胜军。
比年军政不修,新边无河山之阻,而粮食未均,蓟州卒有羸饿,河朔马群尽空,无留良焉。
愿选中国将帅以制药师,练中国士卒以制常胜军」。
因面奏刘延庆败十万众,皆童贯赏罚不明,至其遁走,且厚币以易云中而以捷奏,乞斩、延庆以谢天下。
然城池不坚,器械不利,敌有轻视中国心,不一二年将不遗馀力而来矣。
徽宗皇帝闻公言大骇,尽以所论付枢密院宣抚司,而、贯之徒皆切齿也。
始公道迁秘书郎,既还迁起居舍人七年三月,遂拜中书舍人
言者观望大臣,诋公为不职,除右文殿修撰庆源府
公曰庆源河北,正宣抚所隶,何可居,挝登闻鼓论其事,愿易他所。
即改濠州淮南小郡也,而言者志未逞,复谓公谢表有讥讪,降一秩。
是岁十二月,敌果率众逼京师钦宗皇帝讲和敕下,即论敌情十患,愿因诸道之兵未遣亟击之。
靖康二年,除待制徽猷阁
公曰吾惟备一州矣,缮治濠城,凿巨石五百步,运甓塞淮流之贯城者,增城为三丈,立楼橹,并城开稻田十里以为泞。
二圣北狩,或言伪楚赦且至,公密伺于境上,曰有赍赦者当斩之。
已而宗室数十,丐纳官职以去,公持之恸哭,曰:「南夫宋臣,且侍从也,义当保兹垒。
元帅康王在外,必应天命,诸君幸毋恐」。
即遣人驰蜡书劝进。
建炎登极,诏公再任,公又论讲和致祸之由。
闻集议驻跸,即上疏祈幸关中
且谓敌势甚炽,秋高马肥,必为渡河绝淮之计,画捍禦策为四十条。
复移书李纲、郭三益,宜用汉高捐关东以与黥布、韩、彭之策,以燕云致其地豪杰,以辽东高丽,以契丹故地致契丹遗族,其论甚壮。
继有召命,而敌已至扬州,濠民惧无与守也,挽公不得行。
明年,除显谟阁直学士江宁府
未踰月,大驾驻江宁,即府治为行宫,公竭力营缮,无一弗备。
又乞江北置三大都督,分总陕西、两河淮南诸路,而自荐一二大臣为可用。
语出惊众,即丐外祠,命知桂州,又改饶州
金人已自江浙破豫章临川,游骑至饶境,公科丁壮为固守。
敌虽不犯,而群盗蜂起,有侯进万馀来攻,公大辟城扉以疑之,贼惶惧未知计。
公夜炽火,声鼓震天,进遂惊溃。
而刘文舜大艑数十,由南康而下,公躬部民兵,昼夜乘城,矢石几尽。
御营统制王德号王夜叉,驻兵庐陵,公飞书邀之。
众畏其不来,德得书泣曰:「我尝系建康狱,连公为守,待我厚,当死报之」。
以舟师不三日至,文舜惧,请降,诛其渠魁五人而散其众。
王念经者,以左道聚愚民至十馀万,公劝德追击,至贵溪,斩首数万级,复为民者几倍。
绍兴改元,张琪既破新安,直抵城外,公遣将败之,伏尸四十里。
于是饶以块然小垒,而能却金兵、捍群盗,独立于江左,饶人至今祠公不忘。
而公以疾得请临安府洞霄宫,未几起知信州
始诏守臣具民间利病或边防五事,公应诏论十一事,且指赦令倚阁二税为非,曰:「安有占田而不输税者,军旅调度顾可阙乎」?
泉州
朝廷下福建造舟以备海道,遣使督促。
公曰舟用新木,难遽办,且湿恶易坏,若以度牒钱买商船二百艘,则省缗钱二十万矣。
从之。
时诏亲征伪齐,公慨然献议,引汉卜式愿尽死节、马伏波马革裹尸之意,乞扈从。
不报。
在泉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岭南水陆盗贼充斥,刘宣章贡揭阳郑广、周聪抄海道,而曾衮据釜甑山者七年,其馀妄称大王太尉铁柱、火星、飞刀、打天之号凡十八火,动数千人也。
即起公经略安抚广东,进宝文阁学士,兼措置虔、闽盗贼。
公入境,召大将韩京激厉使之,且按诛惠州孔目吏与曾衮表里者,合诸郡兵,以次年平定,降者遣诣密院,或分置军中,擒获者戮于市,胁从者还其业,岭峤遂清,诏书奖谕,迁官一等。
而公裁决明审,滞讼悉空,番禺之人立祠作碑以纪其绩。
徽宗宁德后凶问至,公上疏曰:「事已如斯,追救何及!
惟用兵可以雪耻,宜乘军民痛忿,竭作北向也」。
郦琼既叛,公又言豫贼得,正在疑贰,愿以刘光世为前驱讨焉。
河南故地暂得,公亦进封事,以为殆天授我,机不可失也,正不可以得地小恩而忘二圣播迁大耻,当乘其未备击之。
提举太平观
盖公自靖康深以和议为非,至谓不知讲和为何策,国家之难皆和议有以致,执论不变。
及故地虽失,慈宁还归,宰相以成功自居,指公为异论之人。
言事者奉其意,以公在广日用讲和霈恩放杜充之子自便为非,由是落宝文阁学士
绍兴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福州寓舍,春秋五十有八。
呜呼,公盖应处士之曾孙也。
处士德安人讳舜宾欧阳文忠公表其墓,所谓孝友温仁以教其乡者,赠至金紫光禄大夫
其第三子讳庸,公之祖也。
考则讳仲涉,赠至通议大夫
妣杨氏、高氏,赠淑人
公字鹏举,年二十四进士上舍释褐,授颍州司理参军,移鼎州教授
省罢,调澧阳
丁内艰,调襄邑主簿虔州教授
未赴,除辟廱正、礼制局检讨
补校御前文籍,遂为校书郎
徽宗一见奇之,仅踰年,擢之侍从
气正而言直,艰难变故,志在经纶。
其言曰:「《易》穷则变,变则通,今之祸变,真变也,而通之道寓焉」。
故始献议幸关中,继则议迁江陵
且谓天子当留神武事,以激昂将士。
乞仿讲筵之制,置侍射侍驭之官以待诸将;
选三等豪户仿六郡良家子以禁卫。
乞先图李成则盗贼可无患。
然朝廷既诛六贼,凡除授有讨论之目,公则曰:「何示天下以不广也!
惟当共筹,所以报金人而已」。
又谓可以用人死命无过爵赏,而朝廷吝惜太甚,请优立告变赏格,而增重帅守之权,皆不顾众异。
州县各阙官而悉罢权摄,公则曰:「议者不过为朝廷惜请给之费,宜听其权而监司察其私,严其缪举同罪之罚,则无废事矣」。
及举行赃吏杖脊朝堂之令,公自信州条具言曰:「选人七阶之俸,不越十千也,军兴物价倍百,当先养其廉,稍增其俸,使足赡十口之家,然后复行赃吏旧制」。
朝廷是之,增选人茶汤之给,天下称诵,以为长者。
在濠遇渊圣受禅,首乞下罢天宁节宴设。
建康初对行宫,即劝天子以汉高、唐太宗之英武而行孝悌。
又曰:「宫阙少安矣,当思二圣在沙漠而未安也。
于此朝群臣则问以迎二圣之策,于此见将士则问以回二圣之谋」。
太上皇帝为之感动。
盖公于论思靡不尽,而不为拘挛龌龊之论,才略从横,仅见于诛锄寇盗,绥靖一方,曾未得究其所施,诚可哀者。
其帅岭南,惧涉瘴疠,自誓不受俸给,以祈全家生还。
及被赏进官,力辞不肯受,朝廷不从,竟以回授其兄哲夫,而以俸给推与其兄妹及侄。
自广而归,扶携仕族之不能归者数家。
平生奏补,先其孤幼,轻财好施,家无馀赀。
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怀安县稷下里崇福山之原,而未克有铭。
淳熙之十一年,其子𤫔来告,因考订其行事,叙而碑之。
公官至中大夫,赠左正奉大夫
娶王氏,邻臣之女,赠淑人,先公卒。
男三人:𤫔,朝奉郎权发遣邵州
瑴,承奉郎、监秀州华亭县袁步盐场
莹,承奉郎
女二人,长以疾废,次适将仕郎刘蘧。
瑴、莹与次女皆前卒。
孙男二,孙女九。
有奏议三十篇,文集二十卷。
铭曰:
文武之分,肇岂自古。
治功则文,戡定斯武。
嗟世诵说,乃以为文。
侮至患生,孰济我民?
伟矣连公,处士之孙。
以文决科,勇且有仁。
公初奉使,请诛边臣。
不惧不惊,天子圣明。
祸乱方兴,刻意武事。
矢谋于朝,用则不既。
禦戎鄱津,殄寇海滨。
笑谈之间,有劳有勋。
政令恩威,英明恺悌。
烝尝于民,才则我忌。
以和为功,吾其可同。
成败奚言,第输我忠。
惟公之忠,匪顾其利。
孰能昭之,赍志没地。
怀安之原,稷下之山。
罔愧于先,后其有传。
臧否守臣奏状(一)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六、《定斋集》卷二
臣前任本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自淳熙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南雄州界首交割职事,入境以来,询究民间利害,与夫守令臧否,迄今二年,粗知一二。
伏准今降指挥,臣犹恐其间所闻未实,不敢轻信。
臣于九月内躬亲巡历,至肇庆、德庆府、封州等处访问士民,参酌向来所闻,具列如后。
所有诸州府见任官请给,臣即行下从实开具已未支数目。
广、惠、潮、梅、循、韶、南雄等州、肇庆府从来按月支给外,德庆府、封、新、英州已据报到积下钱数不等。
臣亦已将合解本司钱那拨凑数,并已支至六月,自后措置,逐月带支。
其馀诸州续据报到,依此施行。
谨具本路臧否守臣,下项须至奏闻者。
本路一十四州,除广州帅臣,英、连、新、封见阙守臣外,见任知州府九人:
潮州奉议郎黄定,所学不为空言,谙练民情,通达世务,施之政事,皆有可观。
而又劳心抚字,务欲实惠其民。
如减丁产钱,罢竹木税,禁止公人下乡,放免元夕敷钱,岁捐公帑二千缗支揭阳弓兵请给,拨官田五百斛充郡庠养士学粮。
狱无停囚,庭无留讼。
潮阳濒海,盗贼出没不常,民旅被害。
今春水军赴教,明示赏格,训谕激励;
遣统辖黄德、准备将林神烈深入海洋,擒获贼首陈聪、林益等五十八名,斩首四级。
自是盗贼远遁,海道肃清。
其人早中高科,留任馆职,已经朝廷擢用,不待监司荐论。
然循良之政,为一路最,臣不敢避嫌隐善,不以实闻。
惠州承议郎吴褒,性识疏通,吏能详敏,亦有爱民之心。
前任宁国府宣城知县,魏玉保奏治状,遂蒙朝廷擢知惠州
到官以来,究心职事,百废具举。
近者撙节公使等钱一万七千馀贯,为百姓代纳上供银,为永远之利。
臣自入境,询究本路利害,莫不以上供银为扰,而惠、英、韶、连、南雄五州偏重,尤为民害。
乃能节用度,捐公帑,以代其输,只此一事,已居臧最。
其他治迹,不敢缕陈。
右二人臧之最/知肇庆府朝散郎朱自求,禀资疏豁,用心慈祥,接物以诚,倾倒无隐。
臣近巡历至本府,据士民邝沛然等列状称:本府高要县旧造甲簿,分差户长催科,乡民被扰。
自求即行罢去,出榜立限,劝诱输纳。
又拨备宅物充贡院使用,辍公库钱支外县供给,唯恐科扰于民。
兼点检本府仓库簿历,收支分明,财赋仅足,不求赢馀官兵俸料按月支给。
但其人举措稍轻,然亦无过。
右一人臧之次/知韶州朝散大夫吴彦夔,到官年馀,郡无废事,财赋不阙。
去年郴寇侵扰,彦夔保护一方,安静无虞
但决事多出胸臆,不甚详审。
南恩州奉议郎赵伯逿,居官颇谨,为政不苛,稍罢无名之敛,邦人称之。
秋试,士子喧鬨,伯逿捕治一二,终场帖然。
但到官未久,治效未著。
南雄州朝散大夫韦能千,所至有廉称,郡事亦理;
但赋性狷急,不能容物,以故毁誉不齐。
梅州朝请郎孟镈,素号能吏,所至辄办。
本潮之一邑,户口稀少,民讼简省,财赋自足,镈无施设,以见其才。
循州朝请郎廖过,粗有吏能,但用刑太深,理财稍急。
才虽足以集事,恐无恺悌爱民之心。
右五人,赵伯逿、孟镈、廖过到官未及书考,吴彦夔、韦能千为政平平,无卓然治行可书,亦无显然过恶可录,未敢轻加臧否,谨摭其实一二奏闻。
德庆府承议郎陈焘,所为疏谬,郡事不理,内不能教子,外不能戢吏。
纵令子弟通衢跃马,出入无度。
又吏谭颖盗用官钱三千馀贯,财赋亏陷,用度窘急,官兵俸给累月不支,传闻籍籍。
臣不敢尽信,兼无百姓词诉,未敢轻发。
臣遂亲往巡历,采之寮属与夫士民,委有上项疏谬不职事件,难以存留在任。
欲望朝廷特赐详酌施行。
右一人否之最。
萧帝岩记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六、《缘督集》卷一八、嘉靖《赣州志》卷一一、乾隆《赣州府志》卷四
赣乱山中,杰观往往而是。
溯巽维而上三百里,岩相属也,而讹号萧帝者盖甲焉,始于东坡山水图得之。
淳熙十年正月,祷盘古罢,乘馀健枉数里,过其间,一饭去。
始望之,块然一盘石,若将踊也。
裂而拔二壁,厥中豁,门道出焉。
壁之上岌然一横石,若将压也,疾趋。
一转曲,厥右峭,磴道出焉,是为岩。
其面如砑,其背如蹲,其项如伛,其颠如髡,其底如掬,四支袤而曳如舞,废寺屋其半如衔。
四围诸峰莫择也,其前屹与岩对者如跂,左右争相乡如拥,旁罗而角立如拱。
外峰之半,如却走,如回顾。
溪潺潺出其间如蟠,千万象之晦明出没如幻。
余览之,忘其归之暮也。
归与家人谈忘勌,对客谈忘踞。
客以余雅嗜好佳境乃尔,殆山灵以起废相属邪?
余颔为然。
物色久,得尝为南安岩浮屠祖炤,囊而饟之,埽尘垦荒,凡数月始就绪。
更一再岁,次第还故常,而余满去矣。
世谓浮宦为飞蓬,余去未必来,而祖炤若游云然,又安知不厌而它之,盍求所以寿其传?
按《南史》,萧赜是为齐武帝
初起兵揭阳山,怒张疾视之气,不取天下不止,终之事与时左。
逮今阅几废兴,而山自若也。
故老相传,岩殆揭阳支号。
万有一非讹,而岩间石灵,则齐之兴废犹为所笑,况区区浮屠之数椽屋哉!
达观所立惟其是,传之寿欤否耶不计也。
未免俗而小计焉,则自为可寿而已。
余齿且衰,犹未能自为可寿者,而祖炤乃谒文而石焉,意两者必有一可以寿于世。
余谓文难托固矣,正恐石久莫之托以寿,安在其为寿余文也!
为祖炤计,自埽尘垦荒外,姑置之。
迁学记 南宋 · 王中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六、《广东文徵》卷五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三一三、《广东通志》卷一三八
东莞故郡也,后为监郡址,监榜犹在。
及为县,地轶赋夥,长材秀民之战艺有司者倍他邑士,而馆之宜称。
邑左三里许,有闯于榛菅间者,曰学也。
栋宇绵蕞,弦诵寂寥,今几何年哉!
余领邑未阅月,士襜然前曰:「岁久室老,学宜新;
莽聚兽逸,地宜革」。
诘其地,以一二对。
鸠众往觇,与故址相唯呵,其孰从违欤?
谨按唐史志,东莞名山二,邑之黄岭其一也。
官廨释刹之直是者率非匹。
有山自东矫而南,去邑馀百步,正与黄岭相宾主,中夷外旷,地属黎民。
予一叩得之,若天造地设有待焉,遂进邑士答之曰:「兹化本也」。
既得卜,不容以丰俭计,于是撙用储赢,徙而新之。
僦工市材,一准外直,门庑殿堂层而立,翼庑为斋两相向。
因直庐而阁之与堂缀,职掌有位,庖廪有所祭。
具故不如式,一切更而足之,下至席榻亦集。
向之荒者治,庳者敞,险者豁,阙者备,视故规岂直什伯欤?
学成,尚以都养卢,粥公田,辍纲租,民亩失籍者悉归学,岁入倍于曩,且增弟子员以充之。
自经始至讫工,凡再稔而后就。
其为邑土地无丝发靳,士于此而不专传讲习,尚可他诿耶!
大凡遂序党庠一为秀异设,于他民若无与,渐仁摩义乃根于此者。
古之学明伦而已,读史作文馀习也,环党遂以居,孰不在人伦中欤?
目击心化,藉此以启其机耳。
然则淬砺成就,固为秀异望版于他民者,幸无曰邑学之无意于我云。
是役也,邑尉颖实先后之。
余则揭阳王中行也。
东莞县旧题名记 南宋 · 王中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六
县于晋成帝时东官郡,至安帝分置义安郡,隋析为县曰宝安,若增城政宾,亦郡也。
唐至德二载革今名。
宋开宝五年废隶增城六年复置。
熙宁间以京朝官领,易令曰知县
境夥盗闯,屯兵鼎立,以兵马都监缀于衔末,通籍曰监押
卤地邑有八,曩兼提举盐场公事,继曰管干,今不复系,惟番舶仍护之。
初为郡治于今东莞场之东二百步,颓址尚存,后徙到涌,今治所也。
自创置除受以来,姓氏蔑然
后李公岩、上官公愉相后先,访遗逸镵诸石,至靖康止,次序失考。
夫均之曰邑宰尔。
贤否在人,倘更代绝纪,则邑人寓其爱敬者将孰为去取?
敬考年月,新其刻,且空馀以待来者。
若身若子孙,他日一邂逅,故将曰「是固尝宰东莞」,此其情有不容恝者。
淳熙揭阳王中行记。
按: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光绪五年刊本。又见《广东文徵》卷五五,民国东莞县志》卷九○。
辛巳仲秋揭阳二首 其二 岐山辛巳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坐顶浮屠笑朔风,葫芦玉带(葫芦玉带:岐山上眺望,榕江自旧揭阳城分南北河,在双溪嘴汇合出海,状如葫芦飘玉带。)挟垂虹。
双溪皓月分飞镜,一水风烟匿钓踪。
晓角于今呼太白太白:金星。别名有太白长庚启明。因运行轨迹方位不同而名异。《诗》曰:『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李白出生时,其母梦长庚星,故字太白。此处指启明星。语带双关,引为人才。古城门曰『进贤门』,今犹存。城楼景致称『谯楼晓角』。),谯楼自古望韩翁。
当挥雾瘴三千里,极目江流入海空。
海门东望 明 · 叶进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路入洋湾接海门,寒风破晓震乾坤。
云归暂补山头缺,潮落空留石上痕(留,清乾隆揭阳县志》卷八作“存”。 (吕永光、张玲整理))
一簇人烟彭泽县,数声鸡犬小姑村。
亲闱在望归心切,便拟征帆到故园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六)
朝中措 清末至民国 · 杨玉衔
 押词韵第三部
昌黎谪宦岭东昌黎谪潮,初到揭阳任。)
满县袅花枝揭阳为烟苗产地。)
九月秋风垓下,凄凉剑底红飞(莺粟一名虞美人。时禁种期满,严札铲烟苗,余在路上宿三月,始报肃清。)

羽书军檄火星驰。
冠虎噬人肥。
孺子沧浪濯足,中流一舸逶迤(潮汕独立,浙军助防省军入揭阳,时局一变。)
薛邑(炳)黄岐山原韵 明 · 黄一道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步入层峦翠径微,为梯苔磴转纡迟。
悬崖风细云犹甲,古木春深叶作旗。
牛首谁怜当日泪,莺花莫负此时卮。
兴馀却苦三农旱,龙卧何缘吸墨池清乾隆揭阳县志》卷八)
按:吕永光、张玲整理
张惕庵甄陶昆明戊寅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六
平生心折两循吏,一张一袁守定。)不相下。
后世闻风欲见之,我乃同时亲炙者。
张公读书空山中,已许身为万间厦。
瀛洲给札本萧条,岭专城最儒雅。
六年五邑鹤山香山新会高要揭阳。)春风和,千家万井生趣多。
卵翼鸱鸮变鸾凤,调理诟谇成弦歌。
大吏倚之作舟楫,事机政体无偏颇。
公馀斋戒坐小阁,退食不敢擎尊螺。
关心世务极思虑,把笔属草倾长河。
积之三箧书百幅,私淑新吾实政录先生著有《学实政录》。)
不教俗吏赧颜看,未许迂儒褊心读。
居忧三载服阕来,尚骑瘦马行天街。
死生散落感复涕,旧游三五伤人怀。
晏婴裘是十年物,子夏冠且高崔巍。
时人岂能辨卓鲁,文士或喜寻邹枚。
廉衣先生敦古处李编修中简。),独为名宦开高斋。
我方俯首学词赋,如缚麋鹿居楼台。
柴车过访太投分,脱略行辈忘形骸。
袁公报最朅相值,改官礼部比邻偕(袁公以曲周为礼部郎。)
我以吏事扣二老,磁针粘吸无暌乖。
公等据秤各善弈,我于局外眸常揩。
吐辞颇亦合典则,安得椅角言恢恢。
昨者滇南驰奏牍,万里昆明待推毂。
帝曰甄陶出宰此,闻汝贤能不贪酷。
彤墀拜命束书去,行李萧然从双仆。
离筵慷慨剪红烛,临别殷勤酒相属。
我生不愿作公卿,但为循吏死亦足。
昌黎柳州食虾蟆诗即次其韵庚寅辛卯 清 · 祁寯藻
 押效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七
自我来揭阳,鳞介易文貌。
南烹多莫识,未暇尔雅较。
鲎冠与蚝房,皮肉互溃疱。
章举马夹柱(韩句。),眼脚混泥淖。
幸蒙鳄鱼怜,苦厌虾蟆闹。
投诗元协律,欲变蛮荒教。
孤身落腥秽,尚寐甘无觉。
君今饱炎瘴,死灰何日爆。
犹然口澜翻,讲学起庠校。
愚溪未云辱,地灵为人效。
平生坐谗毁,齿豁骨肯桡。
正宜蛤蜊啖,久谢嘉鱼罩。
皤腹尔何为,蚀月曾不稍。
坡陀偶一见,王母燕以乐。
椒实芼珠玑,笋皮剥虎豹。
一脔恣老饕,九折见忠孝。
会当侑鼓吹,烂醉送归棹。
漳州图经序 唐 · 吴与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三、全宋文卷二六三八、万历《漳州府志》卷首、康熙《漳浦县志》卷七、乾隆《龙溪县志》卷二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七四、光绪《漳州府志》卷首、民国《福建通志》艺文二八、民国《云霄县志》卷一七
谨按本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南境,周为七闽之地,秦汉为东南二粤之地。
武平粤,为会稽冶县,并南海揭阳之地。
晋、宋以来,为晋安义安二郡之地。
唐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潮州寇,奏置州县,敕割福州西南地置漳州
初在漳浦水北,因水为名,寻以地多瘴疠,吏民苦之,耆寿余恭讷等乞迁他所。
开元四年,敕移就李澳川置郡,故废绥安县地也。
自初置州,隶福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敕割隶广州二十八年敕复隶福州
州本二县,一曰漳浦,即州治也;
二曰怀恩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敕以户口逃亡,废之,并入漳浦
又割泉州龙溪县隶本州。
大历十一年福建观察使皇甫政奏割汀州龙岩县来属,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敕从之。
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乾元元年复为漳州
兴元二年刺史少安请徙治龙溪福建观察使卢惎录奏,贞元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敕从之。
遂以龙溪城为州,定管龙溪漳浦龙岩三县。
山川清秀,原野坦平。
梁山记董奉之游,九侯传夏后之祀。
赵佗故垒,越王古城。
营头之雉堞依然,岭下之遗基可识。
陈将军忠贞冠代,王使君勋烈标时。
周先辈之奇才,潘侍郎之重德。
大同有九虬之瑞,开元出祥云之符。
灵迹应祈,筋山屏盗。
遗芳未泯,胜概可寻,蔚为江外之名邦,不特闽中之要地而已。
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愈刺潮,德摄海阳,督州学生徒,愈移袁州,欲与俱,不可,诗以别之。)819年12月 中唐 · 韩愈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潮州市
我迁于揭阳揭阳,汉县,属南海郡,至唐为湘州,君先揭阳居。
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及我迁宜春袁州,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
又奚为于北(一作此),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隐士也)颇不无。
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
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
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
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