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叙废立义 北周 · 宇文邕
 出处:全后周文卷三
朕受天命,宁一区宇。
世弘三教,其风逾远,改定至理,多愆陶化,今并废之。
然其六经儒教之弘政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存立。
且自真佛无像,遥敬表心,佛经广叹;
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
愚人向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故须除荡。
故凡是经像,皆毁灭之。
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
并退还家,用崇孝始。
朕意如此,诸大德谓理何如(《广弘明集》十。周武帝齐承光二年春东平高氏,召前修大德并赴殿集。帝升御座,叙废立义云。案:承光二年当作元年。)
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九
功斯□有道存焉,其义大矣。
至若□□之职掌士□□□□□□□□□□□□□□□□□□民庶夫弘割舍之业,宁崇劝导之旨?
自智桥孤耸,宝航独泛,引邪迷于觉路,拔沉溺于死河,无尽慧灯,散照百丈之室,上妙甘露,流布娑婆之境。
我皇帝垂衣秉历,纽地补天,二曜连晖,五精合彩,轻徭缓赋,仁被草木,好生恶杀,泽及豚鱼,洒法雨以润群生,建宝幢而导黔首。
四民仰化,九服从风。
洺州南和县者,星膺胃昴,地连赵魏,水陆交会,人物殷阜。
斜眺衡彰,金凤凌波而曜色;
却瞻瀛碣,玉马映雪以腾光。
于斯时也,使持节仪同三司刺史辛公,以明德上才,褰帷此境。
公名悫,字士信陇西狄道人,风神秀起,雄图杰出,博览书传,总括艺能,行成规矩,言为楷则,是以曳裾棘座,高步礼闱,市朝迁革,位望弥重,自建旟之部,威惠俱行,明闲宪章,深练治体,推诚化下,竭心奉上,奸豪悚叠,黎庶来苏。
军将军司马田威,冯翊广阳人也,志业平允,操履廉白。
举目持纲,弼谐蕃政,野绝带牛之暴,市息饮羊之欺。
又有宣威将军县令马君,以美誉清风,制锦斯邑。
君名晔,字士晖扶风始平人,器量宏深,风韵清举,信义闻于州里,孝弟著于闺门,历官二朝,频宰三邑,明于剖断,善于绥养,留心庶狱,小大以情,寇盗出奔,囹圄空寂。
故使乡闾敦睦,风俗和平,家识廉耻,人知礼让。
芃芃之,竞秀两岐;
泄泄之雉,共檦三异。
县尉兖州邹县孔经,泗州高平县魏君遐,并地望清华,人才谨素,当官理剧,烦而不拥。
县城之北,有澧水焉。
其水也,上引七里之源,旁吸百原之口,控清引浊,冬温夏凉。
濆粒朝兴,则白日昼暗;
澄波夕映,则朱霞夜朗。
厥水之上,虽有旧桥,每经泛长,隋流《漂寸》坏,车牛陷溺,行李嗟辛。
有县老人宋文彪等,悟镜像之非真,知水泡之难住,薰修十善,回向一乘,各竭资产,兼相劝化,敬造石桥,以济行者。
开皇十一年,龙集于渊献,月缠于降娄,爰共经始,数年乃就。
碧柱浮空,烟云等色;
金堤枕浦,杞柳交阴。
浩浩乎似应龙之导盟津,峨峨乎若灵鳌之冠方丈。
以此善因,广渡危难。
仰愿皇帝陛下,尊居太一,道迈虞唐;
皇后配象阴精,德高任似;
皇太子比曜前星,三善光备;
内外文武,州县官僚,法界含生,咸蒙斯福。
窃以洛阳路首,尚传超石之书,城都柱上,犹题长卿之笔,况复业隆遂古,功济生民,不有檦扬,孰弘劝奖?
于是立碑路侧,以彰厥庸,树之风声,悬诸日月。
其词曰:
星汉西转,川渎东倾。
疏通云及,津梁乃成。
攸攸行道,隐隐车声。
虽言利济,讵免危城(其一)
大悲拯物,宝珠斯现。
泻水疑瓶,□花似□。
深□利□,广开方便。
善断疑网,能除毒箭(其二)
我皇负扆,君临万方。
下调玉烛,上叶珠囊。
白环献祉,丹书效祥。
藻心玄寂,迈彼轮王(其三)
邯郸北走,澧源旁射。
桑麻隐映,川畴平易。
是称爽垲,实为滋液。
士女连衽,车马叠迹(其四)
明州,垂恩不已。
忧国若家,视民如子。
温其玉润,油然云起。
竹马赴期,蒲鞭示耻(其五)
穆穆良宰,达于从政
导之礼乐,申以法令。
行合韦弦,清同水镜。
盗贼休止,黔黎歌咏(其六)
有国耆老,闾阎俊民。
断除三毒,归依四真。
故楼危坏,悯彼沉沦。
烁金运石,共造良因(其七)
洪基蹇产,飞梁□□。
□固□□,□□隐□。
□□□□,□□□□。
□□□□,□□仁□(其八)
按:碑拓本
册纪王慎泽州刺史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三年岁次戊午正月甲申朔三十日癸丑
皇帝若曰。
于戏。
柝壤分圭。
寄隆于宗子
罢侯置守。
任切于惟良。
自古明王。
率由兹典。
左卫大将军徐州刺史上柱国王慎
禀庆璇源。
分华紫极。
崇诗书而轨物。
敦教义而明道。
入典钩陈。
恭肃表于清禁。
出膺刺举。
宽洽于名藩。
高平形胜。
太行重阻。
地迩王畿
亲贤是属。
是用命王为使持节泽州诸军事泽州刺史
王及大将军勋官如故。
朕闻之。
诸侯之孝。
在上不骄。
善人为邦。
期月而可。
往钦哉。
其祗膺显命。
率循典礼。
刑罚而教学校。
尊五美而屏四恶。
造次于仁。
夙夜无怠。
勉追风于往哲。
以垂裕于后昆。
可不欤。
春思赋671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岁序。殷忧明时。坎壈圣代。九陇县河东太易。英达君子也。仆从游焉。高谈胸怀。颇泄愤懑。于时也。风光依然。古人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不其悲乎。仆不才。耿介之士也。窃禀宇宙独用之心。受天地不平之气。虽弱植一介。穷途千里。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凛然以金石自匹。犹不能忘情于。则知之所及远矣。之所感深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而已哉。屈平有言。目极千里伤春心。因作春思赋。庶几乎以极之所至。析心之去就云尔。
若夫年临九域。
韶光四极。
解宇宙之严气
起亭皋之春色。
况风景兮同序。
复江山之异国。
感大运之盈虚。
见长河之纡直
蜀川风候隔秦川。
今年节物异常年。
霜前柳叶衔霜翠。
雪里梅花犯雪妍。
霜前雪里知春早。
看梅觉春好。
思万里之佳期。
忆三秦之远道。
澹荡春色(一作风)
悠扬怀抱。
野何树而无花。
水何堤而无草。
于是仆本浪人
平生自沦。
怀书去洛。
抱剑辞秦。
惜良会之遒迈
厌他乡之苦辛。
忽逢边候改。
遥忆帝乡
帝乡迢递关河里。
神皋欲暮风烟起。
黄山半入上林园。
元灞斜分曲江水。
玉台金阙纷相望。
千门万户遥相似。
昭阳殿里报春归。
未央台上看春晖。
水精却挂鸳鸯幔。
云母斜开翡翠帏。
竞道西园梅色浅。
争知北阙柳阴稀。
敛态调歌扇。
(一作端)身整舞衣。
银蚕吐丝犹未暖。
金燕衔泥试学飞。
妾本幽闺学歌舞。
宁知汉代巡抚
前年斋祭谒甘泉。
今岁笙箫祠后土。
桃花万骑喧长薄
兰叶千旗照平浦。
见原野之秀芳。
忆山河之邃古。
长安路狭绕长安
公子春来不厌看。
杏叶装金辔。
蒲萄镂玉鞍。
耸盖临平乐。
回笳出上兰。
上兰经鄠杜。
鞭日将暮。
白马新临御沟道。
青牛近出章台路
章台接建章。
垂柳复垂杨。
草开驰马埒
花满斗鸡场。
南邻少妇多妖婉(一作婉娩)
北里王孙驻行幰
乍怪前春节候迟。
预道今年寒食晚
伤紫陌之春度
惜青楼之望远。
紫陌青楼照月华。
珠帷黼帐七香车
蛾眉画来应几样。
蝉鬓梳时半欲斜。
恨雕鞍之届晓。
痛银箭之更赊。
行行避叶。
步步看花。
因狂夫之荡子。
成贱妾之倡家。
狂夫去去无穷已。
贱妾春眠春未起。
自有兰闺数十重。
安知榆塞三千里。
榆塞连延玉关侧。
云间沈沈不可识。
葱山隐隐金河北。
雾里苍苍几重䵥。
忽有驿骑出幽并。
传道春衣万里程。
龙沙春草遍。
瀚海春云生。
疏勒井泉寒尚竭。
燕山烽火夜应明。
闻道河源路远远。
谁教夫婿苦行行。
君行塞外多霜露。
为想春台(一作园)起烟雾。
游丝空罥合欢枝。
落花自绕相思树
春望年年绝。
幽闺离绪切。
春色朝朝异。
边庭羽书至。
都护新封万里侯
将军稍定三边地。
长旆犹衔扫云色。
宝刀尚拥干星气。
昨夜祁连驿使还。
征夫犹在雁门关
君度山川成白首。
应知岁序歇红颜。
红颜一别成胡越。
夫婿连延限城阙。
羌笛横吹陇路风。
戎衣直照关山月。
春色徒盈望。
悲殊未歇。
复闻天子幸关东
驰道烟尘万里红。
析羽摇初日。
繁笳思晓风。
后骑犹分长乐馆。
前旌已映洛阳宫。
洛阳宫城纷合沓。
离房别殿花周匝。
河阳别舍抵长河。
丹轮绀幰相经过。
戚里繁珠翠。
中闺盛绮罗。
凤移金谷舞。
莺引石城歌。
向夕天津洛桥暮。
争驱紫燕黄牛度。
閒居伊水园。
旧宅邙山路。
武子新布金钱埒
季伦碎珊瑚树。
复道西墉春雾寡。
更值南津春望写。
入金市而乘羊。
出铜街而试马。
叶抱露(一作草犯而争密。
花牵风而乱下。
锦障萦山
罗帏照野。
司空令尹之博物。
二陆三张之文雅。
新年柏叶之樽。
上巳兰英之斝。
春来并是
何啻两违秦。
忽逢江外客。
复忆江南
罗衣乘北渚。
锦袖出东邻。
江边小妇无形迹。
特怨狂夫事行役。
凤凰山上花无数。
鹦鹉洲中草如积。
春江澹容与。
春期无处所。
春水鱼乐。
春汀春雁举。
君道玉门关
何如金陵渚。
为问逐春人。
年光几处新。
何年不至。
何地不宜春
亦有当春逢远客。
亦有当春别故人。
风物虽同候。
悲欢各异伦。
归去春山恣间放。
蕙畹兰皋行可望。
何为悠悠坐惆怅。
比来作临邛
春风春日自相逢。
石镜岩前花屡密。
玉轮江上叶频浓。
高平灞岸三千里。
少道梁山一万重。
自有春光煎别思。
无劳春镜照愁容。
盛年耿耿辞乡国。
长路遥遥不可极。
形随朗月骤东西。
思逐浮云几南北。
蝶参差命俦侣。
春莺绵蛮思羽翼。
余复何为此。
方春长叹息。
会当一举绝风尘。
翠盖珠轩临上春
朝升玉署调天纪。
夕憩金闺奉帝纶
长卿未达终希达。
曲逆长贫岂剩贫。
年年送春应未尽。
一旦逢自有人。
梓州官僚赞 其四 司马上柱国陇西李景悟赞 初唐 · 杨炯
四言诗 押纸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
司马柱国,下成桃李。
永安之孙,高平之子。
肃宗,岩岩清峙。
士元之才,一日千里。
梓州官僚赞 其六 司仓参军高平独孤文字大辩赞 初唐 · 杨炯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
大辩若讷,历官有声。
是司出纳,我庾如京。
原承道济,家在高平
祖德勋伐,受氏因生。
妙门由起序 武周 · 史崇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
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
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
天子得之以致理。国祚得之以太平。
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
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
凝灵结气。化成圣人。
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愡。又云。
恍惚中有物。恍愡中有象。
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云。
元始者。道之应化。
一之凝精。因气感生。
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
因经姓系。夫有天地。
方有人焉。有人焉。
方有氏族。天尊生于混沌之始。
何宗祖之有乎。其后改号示变。
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
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
随机应物。拯溺安危。
汲引偫迷。财成庶族。
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
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
法身者。真精布气。
化生万物也。化生者。
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
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
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高上老子
应号虽异。本源不殊。
更托师资。以度偫品。
或命尹喜天竺。以化胡人。
或与鬼谷之昆崙。以行圣教。
兹济之道。无远不通。
盖方圆动静。黑白燥湿。
自然理性。不可易也。
吹管操弦。修文学武。
因缘习用。不可废也。
夫自然者。性之质也。
因缘者。性之用也。
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
由此而言。高仙上圣。
合道归真。固增广善缘。
精进无退。度人济己。
通幽洞冥。变粗为精。
鍊凡成圣。而惑者遂云。
神仙当有仙骨。骨法应者。
不学而得。何其谬哉。
然法界高深。天宫悠旷。
五亿五万。布其方域。
三千大千。分其国土。
则有元都妙境。玉京延至圣之游。
仙居。宝台致神君之化。
真庭杳眇。阳和七曜之天。
妙躅深沈。太微九灵之观。
斯乃存诸浩劫。著自遐龄。
厥迹纷纶。卒难详载。
夫津梁所建。开度攸先。
国土不安。阴阳致沴。
凶衰系起。疫毒流行。
遂能保祐帝王。安镇黎庶。
此之功德。何以加焉。
道士立名。凡有七等。
一者天真。二者神仙。
三者幽逸。四者山居。
五者出家。六者在家。
七者祭酒。其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等。
去尘离俗。守道全真。
踪寄寰中。不拘世务。
其在家祭酒等。愿辞声利。
希入妙门。但在人间。
救疗为事。今剑南江表。
此道行焉。所以称之为道士者
以其务营常道故也。至于法衣。
非无差降。黄裳绛褐。
式崇正一之仪。凤气飞云。
用表洞元之服。载诸经教。
此不缕陈。原夫真经。
实惟深奥。或凝空结气。
自然成章。或浮黎协晨。
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
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
撰述灵旨。其后递相传授
使得流通。或宝座敷扬。
十方听受。所以护持帝王
使国土安宁。拔度沦亡。
使魂神迁陟。利人济己。
契道冥真。法力幽通。
难以为喻。崇信者因而享福。
毁谤者于是挻灾。若影之随形。
响之应声也。是以轩辕夏后。
崇信也。致升仙之道。
成太平之功。梁武齐宣。
毁谤也。招祸败之辱。
受覆亡之报。我国家承宗李树
袭训骞林。恒缔想于真灵。
每稽芳于道德。无为无事。
载扬垂拱之风。乃圣乃神。
逾阐不言之教。既而彤闱少事。
紫掖多閒。披凤笈之仙章。
启龙缄之秘诀。文多隐讳。
字殊俗体。欲使普天率土。
广识灵音。故敕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太清观主臣史崇大使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仆上柱国卢子真副使宣议郎右领军卫长史臣史杲为判官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太子右庶子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安县开国子崔湜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薛稷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高平县国公徐彦伯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右羽林将军上柱国寿昌县开国侯贾膺福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臣竺乂。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右谕德昭文馆学士兼宋王侍读上柱国邱悦
正议大夫工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柱国卢藏用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昭文馆学士柱国韦利器
正议大夫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沈佺期通议大夫主爵郎中检校右羽林将军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臣李猷。
正议大夫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张齐贤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轻车都尉臣郑喜。
朝散大夫检校秘书丞昭文馆学士胡皓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鲁国公祝钦明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东海郡开国公徐坚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崇文馆学士王琚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凉县开国子员半千
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胡雄银青光禄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皇太子侍读上柱国褚无量
通议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知馆事上柱国居巢县开国子刘子元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轻车都尉贾曾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柱国苏晋。大德京太清观大德张万福大德刘静俨大德田君楷大德阮孝波京元都观主尹敬崇大德京东明观主寇义待大德京太清观法师孙文俊大德时居贞大德单大易大德高贞一大德张范大德田克勤大德仙厦大德宗圣观主侯元爽大德东都大福唐观法师侯抱虚上座张至虚刘元良大德绛州玉京观主席抱舟等。
集见在道经。稽其本末。
撰其音义。然以运数绵旷。
年代迁易。时有夷险。
经有隐见。或劫初即下。
劫末还升。或无道之君。
投以煨烬。或好尚之士。
秘之岩穴。因而残缺。
紊其部伍。据目而论。
百不一存。今且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
以为音训。具如目录。
馀经仪传论疏记等。文可易解者。
此不详备。其所散逸。
伫别搜求。续冀修缮。
用补遗缺。而经且久远。
字出灵圣。梵音罕测。
云篆难窥。或为无识加增。
或为传写妄误。或持浮伪之说。
窃揉真文。或采菁华之言。
将文释典。不可齐其所见。
斥以灵篇。今之著述。
或所未晤。中间阙疑。
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经音义。
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具列如左。
及今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都为一百十三卷。
崇等学昧琅书。情昏宝诀。
伏承天涣。敢罄謏闻。
披锦蕴而多惭。对丝言而自失。
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二
今月十七日。顾少连延英对回。
奉宣密旨。卿先奏令台省长官各举属吏
近闻外议云。诸司所举。
皆有情故。兼受贿赂。
不得实才。此法甚非稳便。
已后除改。卿宜并自拣择。
不可信任诸司者。臣以闇劣
谬当大任。果速官谤。
上贻圣忧。过蒙恩私。
曲降慈诲。感戴循省。
寝兴不宁。缘是密旨特宣。
不敢对众陈谢。祇禀成命。
所宜必行。恭惟圣规。
又合无隐。苟有未达。
安敢勿言。虽知尘烦。
固不可已。夫理道之急。
在于得人。而知人之难。
圣哲所病。听其言则未保其行。
求其行则或遗其才。校劳考则巧伪繁兴。
而贞方之人罕进。徇声华则趋竞弥长。
而沉退之士莫升。自非素与交亲。
备详本末。探其志行。
阅其器能。然后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饰貌者不容其伪。故孔子云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夫欲观视而察之。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也。
是以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
所以明历试。广旁求。
敦行能。息驰骛也。
昔周以伯囧大仆。命之曰。
慎简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
其惟吉士。是则古之王朝。
但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简僚属之明验也。
汉朝务求多士。其选不唯公府辟召而已。
又有父任兄任。皆得为郎。
选入之初。杂居三署。
台省有阙。即用补之。
是则古之郎官。皆以任举充选。
此其明验也。魏晋已后。
暨于国初。采择庶官。
多由选部。唯高位重职。
乃由宰相考庶官之有成效者。请而命焉。
晋代山涛吏部尚书。中外品员。
多所启授。宋朝以蔡廓吏部尚书
先使人谓宰相徐羡之曰。若得行吏部之职则拜。
不然则否。羡之答云。
黄散已下悉委。蔡廓犹愤恚以为失职。
遂不之官。是则黄门散骑侍郎
皆由吏部选授。不必朝廷。
列位尽合。简在台司
此其明验也。国朝之制。
庶官五品已上。制敕命之。
六品已下。则并旨授。
制敕所命者。宰相商议奏可而除拜之也。
旨授者。盖吏部铨材署职。
然后上言。诏旨但画闻以从之。
而不可否者也。开元中
吏部注拟选人奏置。循资格限自起居遗补及御史等官。
犹并列于选曹铨综之例。著在格令。
至今不刊。未闻常参之官。
悉委宰臣选择。此又近事之明验也。
其后旧典失序。倖臣专朝。
舍佥议而重已权。废公举而行私惠。
是使周行庶品。苟不出时宰之意者。
则莫致焉。任重之道益微。
进善之途渐隘。近者每须任使。
常苦乏人。临事选求。
动淹旬朔。姑务应用。
难尽当才。岂不以荐举凌迟。
人物衰少。居常则求精太过。
有急则备位不充。欲令庶绩咸熙。
固亦难矣。臣实驽钝。
一无所堪。猥蒙任使。
待罪宰相。惟怀窃位之惧。
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
终难上报。唯广求才之路。
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公之门。
职司皆得自达。臣当谨守法度。
考课百官。奉扬聪明。
信赏必罚。庶乎人无滞用。
朝不乏才。以此为酬恩之资。
以此为致理之具。爰初受命。
即以上陈。求贤审官
粗立纲制。凡是百司之长。
兼副贰等官。及两省供奉之职。
并因察举劳效。须加奖任者。
宰臣叙拟以闻。其馀台省属僚。
请委长官选择。指陈才实。
以状上闻。一经荐扬。
终身保任。各于除书之内。
具标举授之由。示众以公。
明章得失。得贤则进考增秩。
失实则夺俸赎金。亟得则褒升。
亟失则黜免。非止搜扬下位。
亦可阅试大官。前志所谓达观其所举。
即此义也。自蒙允许。
即以宣行。南宫举人
才至十数。或非台省旧吏。
则是使府佐僚。累经荐延。
多历事任。议其资望。
既不愧于班行。考其行能。
又未闻于阙败。而议者遽以腾口。
上烦圣聪。道之难行。
亦可知矣。陛下勤求理道。
务徇物情。因为举荐非宜。
复委宰臣拣择。其为崇任辅弼。
博采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
然于委任责成之道。听言考实之方。
闲邪存诚。犹恐有阙。
所谓委任责成者。将立其事。
先择其人。既得其人。
慎谋其始。既谋其始。
详虑其终。终始之间。
事必前定。有疑则勿果于用。
既用则不复有疑。待终其谋。
乃考其事。事愆于素者。
革其弊而黜其人。事协于初者。
赏其人而成其美。使受赏者无所与让。
见黜者莫得为辞。夫如是。
则苟无其才。孰敢当任。
苟当其任。必得竭才。
此古之圣王。委任责成。
无为而理之道也。所谓听言考实。
虚受广纳。宏接下之规。
明目达聪。广济人之道。
知事之得失。不可不听之于言。
欲辩言之真虚。不可不考之于实。
言事之得者。勿即谓是。
必原其所得之由。言事之失者。
勿即谓非。必穷其所失之理。
称人之善者。必详徵行善之迹。
论人之恶者。必明辨为恶之端。
凡听其言。皆考其实。
既得其实。又察以情。
既尽其情。复稽于众。
众议情实。必参相得。
然后信其说。奖其诚。
如或矫诬。亦寘明罚。
夫如是。则言者不壅。
听之不劳。无浮妄乱教之谈。
无阴邪伤善之说。无轻信见欺之失。
无潜陷不辩之冤。此古之圣王。
听言考实。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方也。
陛下既纳臣言而用之。旋闻横议而止之。
于臣谋不责成。于横议不考实。
此乃谋失者得以辞其罪。议曲者得以肆其诬。
率是以行。触类而长。
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
计不定则理道难成。言不实则小人得志。
国家所病。恒必由之。
齐桓公将启霸图。问管仲以害霸之事。
管仲对曰。得贤不能任。
害霸也。任贤不能固。
害霸也。固始而不能终。
害霸也。与贤人谋事。
而与小人议之。害霸也。
所谓小人者。不必悉怀险诐。
故覆邦家。盖以其意性憸邪。
趣尚狭促。以沮议为出众。
以自异为不偫。趋近利而昧远图。
效小信而伤大道。故论语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夫以能信于言。
能果于行。唯以硁硁浅近。
不克宏通。宣尼犹谓其小人。
管仲尚忧其害霸。况又有言行难保。
而恣其非心者乎。此皆任不责成。
言不考实之弊也。圣旨以谓外议云。
诸司所举。皆有情故。
兼受贿赂。不得实才者。
臣请陛下当使所言之人。详陈所犯之状。
某人受贿。某举有情。
陛下然后以事质于臣。臣复以事质于举主。
若便首伏。则据罪抵刑。
如或有词。则付法阅责。
谬举者必行其罚。诬善者亦反其辜。
自然宪典克明。邪慝不作。
惩一沮百。理之善经。
何必贷其奸赃。不加辩诘。
私其公议。不出主名。
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
枉直同贯。人何赖焉。
圣旨又以官长举人。法非稳便。
令臣并自拣择。不可信任诸司者。
伏以宰辅常制。不过数人。
人之所知。固有限极。
必不能遍谙多士。备阅偫才。
若令悉命偫官。理须展转询访。
是则变公举为私荐。易明扬以暗投。
傥如议者之言。所举多有情故。
举于君上。且未绝私。
荐于宰臣。安肯无诈。
失人之弊。必又甚焉。
所以承前命官。罕有不涉私谤。
虽则秉钧不一。或自行情。
亦由私访所亲。转为所卖。
其弊非远。圣鉴明知。
今又将徇浮言。专任宰臣除吏。
宰臣不遍谙识。踵前须访于人。
若访于亲朋。则是悔其覆车。
不易前辙之失也。若访于朝列。
则是求其私荐。必不如公举之愈也。
二者利害。惟陛下更详择焉。
恐不如委任长官。慎简僚属。
所简既少。所求亦精。
得贤有鉴识之名。失实当闇谬之责。
人之常性。莫不爱身。
况于台省长官。皆是久当朝选。
孰肯徇私妄举。以伤名取责者乎。
所谓台省长官。即仆射尚书左右丞侍郎侍御史大夫中丞是也。
陛下比择辅相。多亦不出其中。
今之宰相。则往日台省长官也。
今之台省长官。乃将来之宰臣也。
但是职名暂异。固非行业顿殊。
岂有为长官之时。则不能举一二属吏
宰臣之位。则可择千百具僚。
物议悠悠。其惑斯甚。
圣人制事。必度物宜。
无求备于一人。无责人于不逮。
尊者领其要。卑者任其详。
是以人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
庶长择佐僚。所任愈崇。
故所择愈少。所试渐下。
故所举渐轻。进不失伦。
选不失类。以类则详知实行。
有伦则杜绝徼求。将务得人。
无易于此。是故选自卑远。
始升于朝者。各委长吏任举之。
则下无遗贤矣。寘于周行。
既任以事者。于是宰臣序进之。
则朝无旷职矣。才德兼茂。
历试不渝者。然后人主倚任之。
则海内无遗士矣。夫求才贵广。
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
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
宰臣之序进是也。求不广则下位罕进。
下位罕进则用常乏人。用常乏人则惧旷庶职。
惧旷庶职则苟取备员。是以考课之法。
不暇精也。考不精则能否无别。
能否无别则砥砺渐衰。砥砺渐衰则职业不举。
职业不举则品格浸微。是以贤能之功。
不克彰也。皆失于不广求人之道。
而务选士之精。不思考课之行。
而望得人之美。是以望得弥失。
务精益粗。塞源浚流。
未见其可。臣欲详徵旧说。
伏恐听览为烦。粗举一端。
以明其理。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
欲收人心。尤务拔擢。
宏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
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
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
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
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
是以当代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
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陛下诞膺宝历。思致理平。
虽好贤之心。有踰前哲。
而得人之盛。未逮往时。
盖由鉴赏独任于圣聪。搜择颇难于公举
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遂使先进者渐益凋讹。后来者不相接续。
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
此乃失于选才太精。制法不一之患也。
则天举用之法。伤易而得人。
陛下慎简之规。太精而失士。
是知虽易于举用。而不易于苟容。
则所易者适足广得人之资。不为害也。
不精于法制。而务精于选才。
则所精者适足梗进贤之途。不为利也。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
假使圣如。贤如杨墨。
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小人君子。
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
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
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
听小人则君子道消。今陛下慎选宰臣
必以为重于庶品。精择长吏
必以为愈于末流。及至宰臣献规。
长吏荐士。陛下则但纳横议。
不稽始谋。是乃任以重者轻其言。
待以轻者重其事。且又不辨所毁之虚实。
不校所议之短长。人之多言。
何所不至。是将使人无所措其手足。
岂独选任之道。失其端而已乎。
臣之切言。固非为已。
所惜者致理之道。所感者见遇之恩。
辄因陈谢。布露以闻。
惟陛下幸察。谨奏。
贞观公私画史序 唐 · 裴孝源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虙牺氏受龙图之后。
史为掌图之官。
有体物之作。
盖以照远显幽。
侔列偫象。
自元黄萌始。
方图辨正。
有形可明之事。
前贤成建之迹。
遂追而写之。
至虞夏殷周。
及秦汉之代。
皆有史掌。
虽遭罹播散。
而终有所归。
及吴魏晋宋。
世多奇人。
皆心目相授。
斯道始兴
其于忠臣孝子。
贤愚美恶。
莫不图之屋壁。
以训将来。
或想功烈于千年。
聆英威于百代。
乃心存懿迹。
默匠仪形。
其馀风化幽微。
感而遂至。
飞淤腾窜。
验之目前。
皆可图画。
且夫艺有精深。
学有疏密。
前贤品录。
益多其流。
大唐汉王元昌
天植其材。
心专物表。
含运覃思。
六法俱全。
随物成形。
万类无失。
每燕时暇日。
多与其流商确精奥。
以余耿尚。
存赐讨论。
遂命魏晋以来前贤遗迹所存。
及品格高下。
列为先后。
起于高贵乡公
终于大唐贞观十三年
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
共二百九十八卷。
屋壁四十七所。
目为贞观公私画录。
又集新录官库尽总二百九十八卷。
三百三十卷是隋室官十三卷是左仆射萧瑀进。
二十卷杨素家得。
三卷许善心进。
十卷高平县书佐张氏所献。
四卷褚安福进。
近十八卷先在秘府
亦无所得人名。
并有天和年月。
其间有二十三卷恐非晋宋人真迹。
多当时工人所作。
后人彊题名氏。
时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序。
移丹河记 唐 · 武少仪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三
高平泫氏邑也。其沿代改名。
图经详矣。初相地而居之。
盖以土厚水深为善。农凿井而饮者。
则以穿壤剖石为艰。故千家之中。
数井而已。绠以远引而多绝。
瓶以难升而骤羸。则虽有端赐之机智。
无施其巧捷。虽有管宁之仁惠。
无杜其忿斗。况牛马俟乎满腹。
必遵乎十里之河。而瓜蔬期乎给口。
常望一旬之雨。朝夕劳苦。
岁时饥馑。可胜道哉。
嘻。凡为前敝滋久。
终俟后贤乃革。不然。
岂子男百辈。而莫之是恤。
贞元七年潞州屯留平原明济。
连帅相国大司空义阳王李公之命。假领兹邑。
抚桉疲黎。其清勤简惠。
不异于屯留之政。政可知也。
下车之日。咨访故老。
问人疾病。佥曰。
公之至也。俗咏其苏矣。
惟水之歉。讵敢求救于公耶。
明侯闻之。若疚于心。
且形于色。曰。
夫穷必有泰。固常理也。
此岂无望。前或未思。
吾将退而虑之。由是发智周之妙。
躬循郊原。目究川谷。
度高下之势。相引决之宜。
丹水者。始自县之西北。
山源高而派平。可议壅以导。
明侯载审厥事。将利于人。
乃下谋于乡耋。次白于郡守
上言于节制。才获所请。
爰臧其功。乘井税之暇。
候农桑之隙。先储乎薪刍之物。
次具乎锹锸之器。然后量功命日。
使里人乐助。竞子来而展力。
故不更数。宛其有成。
始潴流而为潭。因疏渠以绕郭。
筑防以补其陷隙。刳木以道其险阻。
脉分枝散。贯邑周闾。
㳽㳽苔草之间。阴阴之下。
使家开沼沚。户植芰荷。
滥觞可以寄傲。垂钓可以烹鲜。
岂直丰畦圃之沃灌。恣闾闬之饮濯。
路有奉浆之义。井为应汲之泉。
人无荷担之劳。畜无奔走之困而已也。
复于潭侧。特建水祠。
列树敞亭。别成佳境。
将俾水依神而永久。人赖水而无极。
庶功用不再。且祈报有归焉。
明侯睹夫众情之欣洽。足以閒居而赏玩。
化舄之馀。阅双飞
临堂之际。调宓琴而合响。
不其美尔。君子曰。
政无大小。以勤民为良。
事无工拙。以利物为贵。
如明侯者。实兼而有之。
其由我大司空义阳王以至公且明。推奖而致此者矣。
子偶以行役。经过于斯。
耳聆嘉谣。目览异绩。
缁黄耆艾。因请予以记事。
予诚忝迹于文者。姑具述义阳王之德。
举明侯之善。亦何辞焉。
是则勉而志之。贞元癸酉建。
示儿818年 中唐 · 韩愈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屋檐为荣,前荣,即南荣也)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娄音缕。庄子,有卷娄者。注,卷娄,犹拘挛也),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北堂膳服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一作车)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后汉三贤赞三首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仲长统公理
山阳高平
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
其后果败。
以此有声。
俶傥敢言。
语默无常。
人以为狂生。
州郡会召。
称疾不就。
著论见情。
初举尚书郎
后参丞相军事。
卒不至于荥。
论说古今。
发愤著书。
昌言是名。
友人缪袭
称其文章。
足继西京
四十一终。
何其短耶。
呜呼先生
窦司业822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年月日。兵部侍郎韩愈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故国子司业窦君二兄之灵。
惟君文行夙成。有声江东
魁然厚重。长者之风。
一举于乡。遂收厥功。
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诏曰予虞。汝为郎中
乃令洛阳。岁且四终。
惟刑之慎。掌正隶僮
命守高平。命副儒宫
朱衣银鱼。象服以崇。
锡荣考妣。孝道上穷。
官不满能。亦云达通
逾七望八。年孰非翁。
在君无憾。我意不充。
君之昆弟。三以辞雄。
刺史郎中。四继三同。
于士大夫。可谓显荣。
我之获见。实自童蒙
既爱既劝。在麻之蓬。
自视雏鷇。望君飞鸿
四十年馀。事如梦中。
分宰河洛。愧立并躬。
俱官于学。以纤临洪。
惠许不酬。报德以空。
死生莫接。孰明我衷。
于祭告情。文以自攻。
呜呼哀哉。尚飨。
张宏靖刑部尚书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虞以为盛。
犹咨五臣。殷之用兴。
亦赖三后。朕励精恭己。
十载于兹。常以国钧
委之公辅。务熙庶绩。
敢怠旁求。思欲左右有人。
在广股肱之任。历选列辟。
洎于藩维。冀获贤能。
俾匡正道。爰兹所命。
允属至怀。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河中尹御史大夫上柱国高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张宏靖
德禀精微。器含冲用。
温恭谅实。明允克诚。
素推君子之风。雅有大臣之体。
蕴积稽古之学。发挥经纬之文。
尝司朕言。动叶谟训。
历践清贯。具扬淑声。
爰统方州。载膺节制。
奉法遵制。在公忘私。
人无不怀。绩用丕茂。
予欲正百工之理。成太平之阶。
若临巨川。以重舟楫。
是用命尔。列于中台
每念臣邻之规。以贞栋崇之吉。
少翁积庆。嗣德汉廷。
文子勤身。继匡晋室。
尔惟朝夕纳诲。以翊朕躬。
是资衮职之勤。式重缁衣之美。
仍帅司寇之属。俾靖皋陶之刑。
懋宣厥猷。往践于位。
可守刑部尚书平章事散官勋封如故。
楚歌十首江陵时作) 其十 810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八荒同日月(八荒:见卷3《竞渡》注。),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栖栖”句: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关中大乱,王粲荆州刘表,不被重用,郁郁寡欢,游当阳城楼,眺望远方而作《登楼赋》,抒发久滞他乡而才能不得施展之情。),愤愤屈平屈平篇:指屈原《哀》。清王夫之《楚辞通解》认为,《哀》为楚国都(即江陵)被秦将白起攻破而东迁于陈之事作,“哀故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顷襄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哭吕衡州六首 其四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雕鹗生难敌(雕鹗:鹰鹫类猛禽,嘴呈钩状,视力好,捕获能力强。),沉檀死更香(沈檀:亦作“沉檀”,指名贵香木沉香木与檀木。)
儿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碑堂:在江陵府西北纪山宋祝穆《方舆胜览·江陵府》:“纪山:在府北四十里,自荆门西山而来,盖州治主山。《江陵志》:后梁宣、明二帝陵,林木郁然。”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六:“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开元二十一年,其裔孙嵩追建。”)
雁起沙汀闇,云连海气黄。
祝融峰上月祝融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北。据《路史》载,祝融死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几照北人丧。
闽城开新池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闽城吻海而派江。辅山以居。
先时无安沼平池。为游舟娱席之地。
而娉花媚。散生掷华。
故酒笑酣视之晨。而佳思莫极矣。
高平公牧察之馀。乃经度隙空之所。
因卑污堑而岸之。浦屿环回之势。
所造必胜。偫山左右泻影。
浮秀者辏空而入。十一月辛卯
新池成。明日
军副者亚之疾閒。公延护军从事
弦工吹师。裾袖之曹。
游池而酒。既坐。
谓军副亚之曰。吾疏污隙以就此。
而海波朝夕盈来之候。递轮足给。
必为我状而石之。以期乎不朽。
军副亚之不敢让。遂执卮俯船。
祭清于其流。因祝且词曰。
水能浊酒。首冠五行。
波流已大。有神为宰。
环塘萦萦。为公藻镜
新池泱泱。与地兴祥。
嘉鲤鲐鲂。于水息昌。
嚵鲕嘘虺。即水与死。
翡翠鵁鶄。浴涘眠晴。
新蒲剪剪。扇擎擎。
时未云来。劳思乃馨。
柘槿绀。渗缩酝沃。
延荣接姿。以水为禄。
辅佑堙隍。吐孕百福。
惟我公之明之通。之智之忠。
保寿考兮。与池之无穷。
军副者亚之词既复。再拜跪卮奉寿于公前。
公大喜。还列就坐。
以酒以歌。日入而起。
文公祠 唐 · 潘滔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邵阳图经。
公姓文讳斤。
晋咸康中高平
隐于此山。
得道羽化。
故名文仙山
又据湘川记云。
山上有石床。
长一丈有四尺。
蒙密。
随风飘扬。
委于床侧。
每遇亢阳。
祈祷有应。
唐贞元十年
上天愆旸。
旱魃为虐。
草木黄落。
如惔如焚。
于时州伯太原王公高县昌黎公谨辉至诚恳请曰。
如神降临。
膏雨霶霈。
即为刻石记事。
当时响应。
云行雨施。
年谷既登。
仓廪充实。
夫神灵无方。
感而遂通。
昔太公治灌坛。
风雨不敢犯。
刘昆牧宏农。
猛虎为之去。
岂非以德化所布。
飘风鸷兽不敢侵界焉。
以此观之。
实由政之所及。
德之所致。
鬼神为之福祐。
神功为之降泽。
若乃德之不修。
政之苛刻。
而妖由此作。
灾由此起。
吉凶报应。
如影随形。
信矣夫。
噫。
人物迁变。
未达诚愿。
至元和三年
岁在戊子
灾患荐臻。
旱又甚矣。
州牧济阳丁公立邑君冯翊庄公齐命官启告。
酬愿立碑。
遂雨洒四溟。
润泽九谷。
山川鬼神。
亦莫不宁。
上凭神休之恩。
下赖牧宰之政。
野老蓑与笠。
相对伫锸而歌曰。
我圣君兮德巍巍。
择良牧兮治边陲。
感神功兮云雨施。
稼穑如梁兮又如茨。
无阶达天真兮。
咸愿立乎丰碑。
閤境耆老。
稽颡告余。
皆愿修文。
以神圣德。
刻之贞石。
永传芳休。
既无绝妙之词。
难传至贞之迹。
铭曰。
飞丹涸济冰雪溶。
道成羽化神仙宫。
几乘白鹤归旧峰。
城郭是兮人不同。
霓裳缥缈随天风。
紫烟散尽祠堂空。
山寂寞兮花木隆。
石床空山留仙踪。
微飙骚屑摇条丛。
邑人祈祷清庙中。
神功应化无不通。
天旱暵兮云从龙
洒膏雨兮九谷丰。
黎庶歌兮乐时雍。
愿立碑兮表圣功。
勒文字于坚石
与天地兮无穷。
赐王宰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省所奏。差张公辅泽州
潞州亦粗得贼中军情。若许招诱。
乞赐诏命。事宜具悉。
刘稹丧父之初。已拒朝命。
旋又焚爇晋绛庐舍。侵逼万善孤军。
罪恶贯盈。言词甚悖。
自卿全师压境。频挫其势。
寻得天井重关。下临高平危壁。
迩来颇自知惧。方献伪词。
然天夺其心。鬼迷其志。
宋人已病。不告析骸之情。
朱鲔乞降。曾无面缚之效。
尚闻张皇叛卒。觊望鸿恩。
不戢偫凶。徒云继袭。
想卿忠愤。必志枭夷。
况自去年以来。□频奄毕今又福星焕耀。
正临天驷。东汉书云。
毕为天网。网罗不善之人。
房为明堂。方集重华之庆。
悬象昭晰。前史所书。
奉天道以行诛。守祖宗之成法。
顾兹小寇。终不贷刑。
亦知晏实是卿之爱弟。将申大义。
在抑私怀。岂无鸰原。
固慎名器。今料其初通信使。
必谓卿且驻军。想彼叛徒。
犹希洗雪。乘此讨袭。
必有奇功。韩信袭历下之军。
李靖阴山之寇。皆因敌心懈弛。
故得机讨不遗。想卿久习兵符。
备详虏态。便须覆其巢穴。
不可更有招携。刘稹纵有表章。
请自面缚。不得便自报答。
亦须奏闻。当务远图。
勿拘小信。速宜攻讨。
以副朕怀。想宜知悉。
掌书记厅壁记819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续汉书百官志称三公大将军皆有记室。主上表章报书记
虽列于上宰之庭。然本为从军之职。
杨雄称军旅之际。飞书驰檄用枚皋
非夫天机殊捷。学源浚发。
含思而九流委输。挥毫而万象骏奔。
庖丁提刃。为之满志。
师文鼓瑟。效不可穷。
则不能称是职也。昔安丰侯窦融徵还京师
光武问曰。所上表章。
谁与参之。曰。
从事班彪所为。及窦宪贵宠。
班固傅毅之徒。皆置之戎幕。
以典文章。邸文章之盛。
冠于当代。魏氏以陈琳阮瑀管记室。
东汉以后。文才高名之士。
未有不由于是选。其简才之用。
亦金马石渠之亚。况河东精甲十万。
提封千里。半杂胡骍。
遥制边朔。惟师旅之威容。
为列藩之仪表。典兹羽檄。
代有英髦。间者吴少微富嘉谟王翰孙逖
咸有制作存于是邦。其所不知。
阙如也。暨太尉临淮王总节制之师。
德裕叔父尝与斯职。寻以才识英妙。
肃宗召拜监察御史。厥后仆射高贞公河阳节度令狐公以人文掌宸翰。
国子司业给事河南尹杜公以才华登贵仕。继斯躅者。
不亦盛欤。丙申岁
丞相高平公始自枢衡以膺谋帅。以右拾遗杜君为主记
明主惜其忠规。复拜旧职。
寻参内庭视草之列。次用殿中侍御史崔君。
德裕获接崔君之后。文学空虚。
才术莫逮。继清尘于吾祖。
挹芬烈于前贤。先是庑廊之下有丰碑。
纪其名氏而不书职业。今再刊斯记于本署西垣
高平公统戎为始。元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