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一剪梅 三莅南昌七一年十月一九七一年十月 现当代 · 黄万里
 押阳韵
余尝三度到南昌:三七年驾车自南京南昌,上庐山迎娶,而去长沙;四七年受江西省聘规划赣江流域水利;六九年到南昌鲤鱼洲开荒种地。
记得年青过豫章。新妇凝装。
裘马清狂。壮年奉使南昌
谋治章江章江赣江。)。意气轩昂。

头白三临新豫章。劳力开荒。
四季农忙。昨非今是细思量。
老了容光。换了心房。
八章 其一 朱矶(出湖三十里)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四言诗
吴城出彭湖,会九江水山旷然,心目一变。其大观者,为鄱阳,为匡庐。三百馀里间,绵亘灵奇,出之幻质异声,幽情别象者,不一而足。分纪八章,各言致也。上追二乐,或同情乎。
湖沙漠漠,非人所乐。
坤德相愁,呼山出脚。
土石开夷,牛羊可托。
一二樵渔,鸠群聚息。
蒙谷飞泉,云光洒落。
朝夕油油,自我布濩。
字以朱矶,宝兹民瘼。
高阳台 清末至民国 · 魏元旷
 押微韵
丙寅八月归自匡庐,饮于西园。征歌未遂,兵戈分散,忽忽数岁,再至章门。座上惟醇士公威旅居津沪,莲士贞木幸皆如昨。追续坠欢,云英重见,危城相守,话旧凄然。醉别经旬,旗亭复会,则莫不宫移徵换,黄公垆畔,陶写中年,离合如斯,不无怅惘
庐阜回骖,西园罢宴,兵烽一夕惊飞。
大好江南,飘零乌衣
令威不分归辽日,见人民、城郭都非。
料今时、高会难寻,俊侣应稀。

尘中离合谁能数,竟坠欢遥续,座客无违。
阅过沧桑,还看翠袖因依。
重来仅有经旬别,等匆匆、换了花围。
怅尊前、柳絮烟轻,桃叶阴肥。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矧文字乎?惟是法运衰晚,真悟人少。聪明人多以聪明之资,久侍知识,从垂手处揆之一千七百则,若向上,若向下,若门庭施设,若入理深谭,识解依通,往往微中,而真悟之士,反见朴拙。故予谓六祖大师雪峰、云门诸老,若值文胜之日,未有不当面错过者。真人之未易识,时习蔽之也。尝读近录,有杂糅联语如六朝体,又如七才子诗,八句中多用至十六事。诗文家且犹卑之,以之说法而欲人悟于言下,恐无此事。稍具正眼,亦复为之,外重则内必轻,吾以知其中之所存矣。年来痛诫门下,除旧习鲁论,以其所近应酬世谛,姑不在禁。若早年剃落,少一习气,便是多一便宜,犹耽耽不已,真可谓舍其田而耘人之田矣。吾道贵悟明心地耳,古云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使其获自本心,尽天下人目为不通文,不达理,亦复何愧。老僧固曾习鲁论者,设禁以来,不作诗文三年于兹矣。自归匡岳,乃有《山籁》,繇其天有所甚乐,故其籁有所自鸣也。天乐贫,故其籁以贫鸣;天乐拙,故其籁以拙鸣。贫与拙皆山性也,性既山,其籁亦山山籁所由发欤?世有爱予《山籁》,或不罪予先自犯禁,且即以此而与天下士守禁益笃,为善读《山籁》者。若曰此老虑人弛禁,故终为说,然则老僧之不欲人弛禁,究至何意?不欲人弛禁,而先自犯禁,又究至何意?不可不细详谛审,而后语人曰:“此固自禁之而自犯之也。”老僧始合十以谢,使天下闻吾过。
滂沱昨夜雨,晴好忽今朝。
策杖归初地,登堂布旧条(予早岁依先师剃落于此。)
老成怀德在,小子习心销。
从此风规远,金轮瑞气昭。
三清阁(阁之成以绍定壬辰六月甲子,上赐字以嘉熙庚子冬闰十二月甲子 南宋 · 吴愈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
惟皇上帝,弼我宋丕基,圣天子嗣大历服,寅畏天命,宫筑敬天之台,坐列钦天之图,陟降左右,无适非天,而揭处寓敬之地,凡可以为民祈天者,亦罔不留圣心。明德恤祀,百神受职。先是,江州太平兴国宫九天采访使者灵应彰灼,列圣褒嘉,册号应元保运真君,至是有诏增以二字,曰妙化,且亲洒三大字曰三清阁以赐之。龙文丽空,凤诏炳世,瞻仰传诵,震于四海,于戏茂哉!夫天得一以清,无声无臭至矣,道家者说上宫玉清,中宫上清,下宫太清,意者道本一元,气分三境,恍惚之中,有是象耶!凡天下道宇,莫不崇三清而事之。宫在庐山之阴,旧为采访使者庙。由唐开元迄于我宋,自庙而观,自观而宫,琳馆琼房,霞粲星列,徽称美号,先甲后庚,卓为天下伟观。独三清未有殿,管辖宫事臣熊守中谓非报本返始之义也,乃即真君殿之前,建巨阁以奉焉。盖经葺八年而始成,闳丽穹峻,称其教法,前帝后臣,神位严侐,礼备而道顺矣。真君之灵闻天下,我国家自六飞南渡,视庐山同五岳,凡疆埸之事祷焉,岁之水旱祷焉,盗贼灾异之变咸祷焉。赍香命官,其礼逾重,无谒不获,其受命如响。盖尝思之,惟天聪明,临下有赫,福善祸淫,亏盈益谦,要必有代天之耳目者,其殆采访之职欤!上帝命之以稽察四方,亦犹人主命臣以诹访天下,四时行而万物成,凡皆以佑我民耳。惟天佑民罔极,惟后为民祈天亦无所不用其极,此三大字之所以赐也。阁之成以绍定壬辰夏六月甲子,上赐之以嘉熙庚子冬闰十二月甲子。凡州之民,莫不蹈舞,愿刻金石,丕阐上帝之命,对扬天子之休,永诏万世。臣家世于庐山下,今幸待罪禁林,执笔歌颂职也。谨拜手稽首,叙其事而献诗曰:
庐山之胜,秀出斗旁。
参于衡岳,镇东南方。
民人所瞻,神天攸宅。
赍梦之祥,乃兴自昔。
惟天聪明,矜此下民。
监求其莫,恐有不闻。
惟神司之,云轺风马。
乃诹乃访,周游天下。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
天何言哉,民无嚬呻。
是为福庭,列圣祗敬。
锡羡隤祉,有感斯应。
明明我圣,惟一乃心。
不显亦临,敢有弗钦。
宝画金扁,徽称明诏。
日月之揭,山川有耀。
邃殿在后,新阁在前。
如君当御,而臣仰焉。
时节冠佩,会朝帝所。
达民之情,佑我圣主。
民戴我圣,与天无极。
天佑我宋,子孙千亿。
民拜稽首,愿垂表经。
从臣刻辞,永锡休声(影印《道藏》册三二《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六)
秋日寄何紫屏宪副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癸巳匡山,时紫屏留滞韦涌。比返闽中,而予亦回五岭。今年得白门书,闻已五十矣。念去住之无定,叹韶光之易逝,道业难成,相见何期,感而赋诗,聊用志勉。
瑟瑟西风潮汐边,香花谁结未生缘。
灵光不隔三千里,魂梦徒迂十二年。
金井珠江瓢笠异,鸡鸣凤翥剑书悬。
多君学易几无过,笑我浮生雪鬓颠。
退院诗十四首(有引) 其一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庐岳退居之志,十年于兹矣。长庆两度见招,坚辞弗起。归宗一请便诺,俨然而来,盖欲借路还家,因风吹火,易子孙而禅席,还祖道于名蓝,然后掉臂出门,指峰深处。讵谓三年未究,老病频仍,数月以来,人缘交互,乃翻然杖策,遂我初心,住栖贤老方丈,待紫霄新结茅,万竹千松,一日三觉。古人登山长啸,棹艇洪波,此心此景,于予何憾。匪敢追芳往躅,庶免贻讥今时。率尔成章,贻阙高识。
生来业运满应除,幸托龙天得退居。
庐岳故丘曾有约,金轮祖席且从虚。
黄花晚节凌霜早,白竹新锄数亩馀(净成在紫霄峰下,山中人相传古白竹,诸志无所考,故易今名)
自此幽栖少邻并,清谈无客或观书。
湘中二老诗 其一 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顺鼎今年三十有,蒲柳之质,望秋先零;枯木槁灰,复何心于徵逐。人穷反本。颇思与诸老作缘。数载以来,在晋则识洪洞王霞举院长,在蜀则识元和顾子远丈,在吴则识德清俞荫甫院长。去岁筑室庐山,又与华尧峰院长王少岩太守游。华年八十有三,王年八十有一。临别依依不忍舍去,鄙句云:『游穷海内空山好,交遍人间老辈佳。』缘此作也。顷过湘中,得见徐芸渠院长,年八十有一;周笠西观察,年八十。称道不乱,神明不衰,非特此邦硕果仅存,抑亦后生之幸也。欣慕交集,乃各赠诗一章云尔。
早衰怕入少年场,喜向枌榆识老苍。
重睹威仪汉司隶,尚存宫殿鲁灵光。
品如邵子兼周子,家有元方与季方子叔鸿御史,从子寿蘅侍郎。)
后日襄阳问耆旧,几人曾拜德公(徐芸渠太年丈。)
栖贤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康熙六年丁未夏六月,在家门人古薪唐郁文从燕邸南还,过匡山栖贤,持西堂石鉴覞子书,报本夏四月初旬于石桥之西麓下得舍利无数,极大如豆,极小如菽,皆五色莹彻。玻璃瓶载以瓦函,函上小石刻“皇宋咸平庚子岁建此舍利塔”十二字。因无佛世尊字,疑为诸祖、善知识阇维所获。向传佛舍利有五色光灿,铁椎,上下俱陷,馀即不及。乃大慧禅师亲见,真净文公与佛无异,此为不可辨识。余谓辨在石刻单写舍利塔字,若诸祖及善知识,则应写某禅师舍利,此为佛无疑也。盖耶舍尊者自西晋负铁金轮至,明天启间归宗半偈因修塔误出舍利,此在宋咸平之后。然耶舍来匡山,曾驻锡数载,安知无随身供养,别请作塔者。又铁轮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役使鬼神一日一夜,分置国土。按神州所造,入八万四千数,惟十九处。而道俗兴福分建,亦何能测量。且佛法东流,神僧携来,其不及书载,殆无纪极。神异出兴,应有时节。残碑断碣,兵火荒芜,终难埋没。今栖贤适当其运,宜尽诚庄严新塔,仍奉藏其中。函是谨稽首载缘起,并作诗以颂。诗曰:
佛性甚光明,能破一切暗。
佛性甚坚利,能断一切物。
流被千百骸,结成五色珠。
表此坚光体,法化无有二。
念我遗教者,睹珠如佛在。
一粒细如菽,供养福无异。
况聚千万珠,瞻仰发夙慧。
极果摄微因,感应通心臂。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
果即在因中,当念无终始。
我以此一心,供养诸如来。
获睹佛真身,朝暮常顶礼。
金轮触神光,三十年于此。
今复闻栖贤,古塔示瑰异。
将建窣堵坡,作诗寄千里。
佛身不可赞,我赞非言句。
愿佛鉴我心,与佛身无极。
遂我今日愿,心光泽营卫。
有理必有事,本举末自至。
广及诸未来,学佛到佛地。
贺新郎 其五 南宋 · 方岳
 押词韵第十二部
己酉生日,用戊申韵。时自康庐归,犹在道也。
天意然乎否。
待相携、风烟五亩,招邀迂叟。
屋上青山花木野,尽可两朋三友。
笑老子、只堪棋酒。
似恁疏顽何为者,向人前、不解高叉手。
宁学圃,种菘

春猿秋鹤皆依旧。
怪吾今,鬓已成丝,胆还如斗。
谁与庐山麾之去,尔辈何留之有。
黯离绪、暮江搔首。
非我督邮犹束带,这一归、更落渊明后。
君试问,长亭
泗州旃檀白衣观音赞1115年 北宋 · 释德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筠州太平泗州元鉴,所蓄观音菩萨之相,慈严妙丽,灵异殊胜,如上天竺所见者。问何自得之,曰:始有客舟载而至,传数家,家辄祸,至灭亡者,皆畏不敢迎,独吾迎事之而无异焉。余曰:昔庐山文殊师利之像,不肯留寒溪,而喜随远公归东林。金陵弥勒像不肯住景德,而现梦于舒王,永居华藏。今此像乃独乐寓于,是皆与菩萨有大因缘。不然圣心岂有所择而避就之耶?为之赞曰:
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庐山 明 · 文徵明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七 名胜类、文氏五家集卷四、甫田集卷二
余为林师写丘壑高閒用谢幼舆事也而石田丈以庐山高赋之辄亦
壮哉庐山天下奇,瀑流千丈江瀰瀰。
何人巨笔写奇秀,欧公昔赠刘君词。
蒐玄抉怪轹万象,万古直与山争驰。
莆田先生山泽姿,壮节五老同崔嵬。
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
高堂东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
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
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
就中有理未可说,却被石翁加品题。
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
由来绝唱不可和,况此粉墨那容追。
秪应披雾见突兀,庶此峻拔如吾师。
吾师真是刘凝之,我视六一无能为。
凝之不作六一远,此诗此画谁当知。
破灶堕和尚1095年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余阅传灯,爱老安之子,所谓破灶堕者,深證无生,恨不与之同时而生也。绍圣中,再游庐山,见其像而赞曰:
嵩山屋老灶有神,民争祠之日宰烹。
师与门人偶经行,即而视之因叹惊。
此唯土瓦和合成,是中何从有圣灵。
以杖敲之辄堕倾,须臾青衣出笑迎。
谢师为我谈无生,言讫登空如鸟轻。
门人问之拜投诚,伏地但闻破堕声。
君看一体情非情,皎如朗月悬青冥。
未證据者以事明,鞭草血流石吼升,涅槃门开见户庭。
老安怜儿为作名,金屑虽贵翳眼睛。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
再和康武一百五十韵 元 · 吴当
五言排律
兹承雅制铺张匡山之景怜予飘泊而见招深见高谊然吾家华盖临川二山间二山江南之名山也至元中先子常辟地临川山阴布水谷著书凡五载然后归后之人以其地为观距吾隐居四十里每惮其峻绝仅即其麓而止而华盖之近则数造焉自为吏不获造亦二十馀年矣今闻匡山之胜虽它景故乐也况予旧隐而先子之旧游者耶因韵成章用述吾思且识吾愧谨寄呈左右以答厚意以成后约云
临川真隐处,华盖古仙都
拔地几千仞,当关惟一夫。
堪舆方镇立,开辟鬼神扶。
秀色金莲并,晴天玉笋孤。
龟畴标分野,鳌极奠舆图。
蜕迹仍留洞,遗丹尚在炉。
寿星南斗迥,氛瘴北风苏。
涧草俱灵药,畬田亦国租。
土宜兼沮洳,物贡备供需。
石乳晨堪采,霞浆夕待餔。
昔时存庙殿,大谷有廛区。
福祉民依德,齐民市绝屠。
多方真合统,九达不传繻。
世业因成俗,山居半是儒。
代祠天使下,赐号帝音俞。
六宗分坛兆,三辰运道枢。
休嘉垂胤祚,纯嘏浃边隅。
大化能无诐,群情孰敢渝。
空花光夺眼,寒粟冻生肤。
建礼师从蜀,逃名卒在吴。
诗传山鬼咏,酒噀泽龙驱。
玄璧加神币,香奁发御帑。
菲菲空翠扑,滟滟露华濡。
架壑虚撑屋,悬崖俨甃郛。
四方牲制副,百物礼称辜。
圆煇升朝气,天灯映夜厨。
便蕃真贶集,容易惠心孚。
禳禬邦家谨,跻攀守牧劬。
登歌丝间,缩酌馆承菹。
象物委蛇致,精诚恳款输。
周旋瞻肸蚃,拜俯藉氍毹。
震电惊岩隙,暾阳眺海陬。
洋洋群望秩,穆穆万灵愉。
云干铜池秀,瑶花雪色瑜。
高居朝绛节,大纛拥弓玈。
雅颂农迎腊,春秋党醵酺。
萍甘分楚实,松响效齐竽。
阴谷藏𤠔蜼,阳坡叫鹧鸪。
远岚浓似黛,小雨润如酥
羽札传青鸟,鸾书降紫姑
卑高归育发,陶冶出钧模。
神化茫茫尔,文章郁郁乎。
坤维终古在,国事近来无。
不有氓为祟,乌知庙失谟。
妖尘徒澒洞,秋色自棱觚。
和顺英华畅,生成品汇殊。
叶重光点漆,果熟艳施朱。
春尽尤脆,秋来更腴。
衣冠惊俶扰,物色静相须。
专壑深连干,趋朝一远吾。
官联陪俊杰,史笔削奸谀。
陈谊惟忠蹇,摛词岂嗫嚅。
太阿初失柄,关石竟迷铢。
所限千寻抺,空怜一篑圬。
烽烟历江海,玉树倚葭莩。
旧业馀兵燹,新诗示獠奴。
昭融生掩抑,罔两肆揶揄。
逸志终难降,高飞不易呼。
含情问桑梓,忍泪盻楸梧。
废邑号豺虎,荒墟穴鼠狐。
归心寒怵慄,望眼老模糊。
佌佌争沦没,蚩蚩窃觊觎。
战场犹斗格,暴气独喑呜。
盆子空怀沛,王郎不渡滹。
久传河上骑,应逐幕中乌。
潦倒怜身病,艰危念主痡。
风云增契阔,纶綍息于戏。
己觉归迟暮,何由策蹇驽。
尘侵蓬岛树,浪蹴海津桴。
问俗情怀恶,营巢手足劬。
闾阎忘揖让,松菊尽荒芜。
帝业元无外,先朝事己徂。
万邦归显烈,一德閟阴符。
道统承周旦,儒声谒鲁洙。
词华高汉魏,翰墨劣王卢。
大雅兼商颂,悲歌出楚巫。
祝传多福告,祠报有年雩。
允迪重华协,祗承四海敷。
大宾朝玉帛,厚往及薪刍。
间出生人杰,由来盛际俱。
降神资屏翰,立德继申甫
不识真王佐,犹知大圣徒。
经存遗礼乐,书正古唐虞。
户屦来朋乐,家毡付众雏。
宅中思卜洛,丘首欲营菟。
耋齿能无倦,从心自不踰。
业弘天广大,熙缉道须臾。
帝制频繁掌,皇文特达铺。
应期俱述作,好古岂临摹。
命世人推孟,时言使托蘧。
悠悠怀道迹,坦坦履高衢
清庙朱弦瑟,明堂藻绘栌。
穷年遗寝榻,终日坐团蒲。
大匠宜规矩,群材合细粗。
缙绅蕲荐达,悬鉴发褒揄。
楚楚长裾曳,锵锵弱组纡。
经筵重席讲,家礼过庭趋。
旭序班鹓鹭,星垣列虎貙。
共瞻仪世凤,暂出上方凫。
芍药分珍馔,伊蒲送玉厨。
好贤旋授粲,调鼎或宜菰。
车马阴阴,星辰历历
成均馨羽籥,公子锦衣襦。
鼓铎明彝教,章逢化腐迂。
一朝违观阙,孤棹别城阇。
几见宣麻召,频来驷马诹。
游山时着屐,刊径晓持鈇。
袤障扬旌旆,平冈按属镂。
亭台迎客赏,𦸗命童诛。
气合天无际,秋明势更虚。
孤高来爽豁,阻塞肖昏愚。
培埴还依麓,牵连若献嵎。
周回青屏翳,罗立碧戈殳。
几度凌巇崄,谁能与刬刳。
敝庐千载契,高卧百年躯。
候气常闻异,嘉祯讵可诬。
白虹开楚璞,明月并隋珠。
早已高时望,乡无旧染污。
出门平陟巘,临水密编芦。
差谷雍雍雁,场苗皎皎驹。
遗荣恒淡薄,勇退众惊吁。
采服从龆龀,青帆共舳舻。
鹤归华表远,龙去石池枯。
今似秦人赘,长怜楚客逋。
无家怀里巷,有恨哭妻孥。
抔土阨山怪,归魂依舶胡。
区区近骨月,稍稍脱罿罦。
遗恨贤王,甘心属国苏。
劳胫脰,览镜愧头颅。
春麦黄云杵,秋粳白雪盂。
比乡仍枳棘,何处又屠苏。
夙契留深眷,羁怀耿自拘。
草冠心寡累,藜糁口堪糊。
胜地蒙招隐,高情欲养臞。
衰年常伏枕,新月屡张弧
名阜同千里,扁舟异五湖。
望云情缱绻,触暑足踌躇。
霜脆深泥,饴甘沃壤荼。
诚能结茅屋,不复梦轩涂。
水国寒生燐,烟村夜听鼯。
两山元共姓,一致岂殊途。
是玄都种,桤宜锦里株。
瓜红秋熟速,瓮白岁收徐。
久已安时弃,何须待贾沽。
御冬存短褐,传信赖长须。
快觌期追琢,嘉言别易于。
寻盟言鸥鹭,馀事托莼鲈。
发兴成酬唱,忘形效丑姝。
天逵瞻窅窕,贤路慨崎岖。
但遂烟霞志,青山任所娱。
留别金门知己 元 · 李泂
我本山人,素志丘壑,获归名山,为愿毕矣。爰以四月十一日京师,是夜抵潞阳,慨然赋诗,遥慰匡庐隐者,并似(一作以,一下有「寄」字。)金门诸公为一噱云。
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
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
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
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
江南浩荡忽如海,落日照耀浮云关。
既不能低眉伏气摧心颜,诡遇特达惊冥顽。
又不能抱书挟策千万乘,调笑日月相回盘。
匡庐迢迢接仙山,仙翁泛若秋云间。
长松之阴引孤鹤,望我不见空长叹。
采铅天池津,饮醁桃花湾。
苍梧倒影三湘寒,赤城霞气生微澜。
鲸鲵翻空海波赤,晓色欲上扶桑难。
人间之乐兮诚不足恃,何如归卧栖岩峦。
栖岩峦,卧岩穴。
夜半天风吹酒醒,犹有西溪万年月(本传云:泂尝游匡庐王屋、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读此诗可以想见其风致矣。)
庐山听泰西妇弹琴歌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前年余独游庐山,入莲花峰。杳焉无人,忽闻琴声泠泠,出松风涧水间。度一朱桥,琼宫璇室金银台。非世所有。琪花瑶草,遍种篱落。无男子,独两妇,吴装粤音。客至,起相问,余惘然不知何境也。徐乃知主人泰西人,游未归,此其外室,别有彼国教士避于此。弹琴者,教士之妇,尤昳丽云。今年,陈君伯严闻之,欣然规往。余恃熟客,请为导师。至则青衣应门,仿佛识余。重闻弦肇,不异昨日。与陈君流远感叹,不知哀乐之何从而生。爰作诗一篇,以记其事焉。
莲花峰中日亭午。
峰上白云生缕缕。
万壑潺湲皆水声,千岩寂寞无人语。
倚石扪萝路欲迷。
红桥碧涧跨晴霓。
黄金宫阙三重屋,白玉阑干十二梯。
雾阁玲珑皆蔽岫,云窗窈窕复临溪。
望中疑是神仙馆。
却记金环曾手款。
主人一去作贾胡,过客重来似刘阮
当关相识旧青衣,吴语看人情婉娩。
裴航许饮云英浆,相如更饱彫胡饭。
阶下呼娘碧眼儿,花间吠客金毛犬。
雕栊漆榻静横陈。
别有携家赁庑人。
辫发早循炎汉制,拳毛犹识大秦真。
阿妇新妆学苏沪。
细腰一尺擎高乳。
洞房悄悄坐无言,忽听琴声出朱户。
仿佛当胸杂佩环,依稀削爪调宫羽。
铁甲金轮世宙新,瑶徽玉轸山林古。
自从烧海穿神州。
万国车书眼底收。
蓬莱方丈成真境,奇服高冠好远游。
已知慕汉衣冠好。
复喜仙山种瑶草
莱畚梁舂今昔殊,亦甘遗世长枯槁。
宫中圣皇御袗衣。
春台华夏共熙熙。
幸非东海扬尘日,还值南薰解愠期。
流求交趾纷蛮触。
谁识真人惟抱蜀。
会须策马问崆峒,且自观鱼对濠濮。
秦皇汉武总堪怜。
目断神山但见烟。
何如叔夜山中操,还似成连海上船。
狸乘豹从逢山鬼,鳞屋龙堂遇水仙
天风拂席波涛起。
亚细欧罗九万里。
直将壶峤当高山,更取沧溟作流水。
隔帘罢鼓意雍容。
槛外阴移日下舂。
泠泠三峡泉流石,谡谡千林风入松。
已觉空山有秋意。
堪教薄海无兵气。
肆志如逢桓鲍俦,移情何必羲农器。
但听猿啼鹤怨音,应忘蚕食鲸吞计。
休分夷狄与中华。
秦越相忘本一家。
八马周王悬圃,一牛李叟化流沙。
泬漻颛顼承云乐,缥缈轩辕乘日车。
袅袅琴音送归客,溪边流出有胡麻。
囊云诗 明 · 朱权
五言绝句 押寒韵
臞仙每月令人往庐山之颠,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幕,每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袅动,如在岩洞。昔陶弘景行山中,聚云褒内,遇客趣放之为赠。臞仙风致,不减弘景也。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
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
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
姑射山人歌丙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四
光绪庚寅,余初居庐山三峡桥,有归善郑女士奉母游庐山,因采访。女士学道不字,事母甚孝。余官龙州时,两以书并诗来,自号姑射山人。今余游罗浮,闻女士马石冈福南庵,其母亦死矣。欲往访,不果,赋此诗寄之。
昔年我居三峡桥,厥有女士来相访。
肌如姑射能照人,爪似麻姑可搔痒。
素衣白袜何萧爽。
手执松枝作筇杖。
自言本是罗浮人。
奉母游山寻道真。
当时我亦思奉母,便结三叠泉边邻。
自从一别二十载。
世事茫茫变桑海。
学道知君尚玉颜,嗟余绿鬓朱颜改。
投荒万里两得书,梦到罗浮有君在。
昨宿酥醪观,道人钞我诗。
问从何处得,女士写示之。
亟询踪迹幸不远,依山结屋修茅茨。
我母久返霞宫驾。
似闻君母亦物化。
安得访君万山中,洒泪共说无生话。
寄诗好去青芙蓉。
名山他日终相从。
君向罗浮跨仙蝶,我返庐山骑白龙。
大江东去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仲方与叔海以七夕前一日石湖,作词忆余。游庐山而余适至。因和韵以答,仲方东坡韵,即用其体
一拳庐阜,也还算、吴楚中间奇物。
我自飞行南斗外,不藉丹崖翠壁。
三石梁边,六朝松顶,瀑布悬秋雪。
浩然归去,望云心似仁杰

翻羡陆弟周郎,石湖秋色里,扁舟徐发
五老香垆,遥送我、回首烟岚明灭。
未报君亲,名山虽有约,敢云披发。
人间事了,骑龙同捉明月。
附:原作 黄守仲方
大兄期我,也西汉、扬马凌云人物。锦瑟华年才思减,分付孤舟四壁。塔对高楼,烟空远峤,天映光如雪。梅花新调,愁吟千古奇杰。 寻尽南斗旁峰,谢公双屐解,归帆同发。载酒听钟,无定处、绝似潮生云灭。夜夜明河,年年秋水,绉了千丝发。樯偷应望,垂虹桥上新月。
柳塘春口占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顾瑛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于彦成序云:至正十二年正月下浣,春雪方霁,饮酒塘上,水光与春色相荡,因咏王临川鸭绿鹅黄之句,各口占四绝以纪时序。嗟乎!世故之艰难,人事之不齐,得一适之乐如此者,可不载诸翰墨,以识当时之所寓。况南北东西,理无定止,焉知后之会者谁欤?席上赋诗者三人,主则玉山顾君,客子英袁君,余匡庐于立彦成也。
二月看看已过半,春风(一作雨)尚尔不放晴。
杨柳长堤飞鸟过,鸬鹚新水没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