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海音诗(一百首之四) 清 · 刘家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收于《海音诗》。此组诗又载于陈汉光《台湾诗录》。
张鹭州湄《瀛堧百咏》末章云:「福台新咏萃群英,调绝音稀孰继声。」自注:「《东宁诗》一名《福台新咏》,四明沈光文宛陵韩又琦、关中赵行可、会稽陈元图无锡郑延〖编者按:「」,连横抄本、中华本作「廷」。〗榕城林奕丹、吴蕖、轮山杨宗城、螺阳王际慧前后唱和之作。」文开光文字。
韩赵吴杨并隽才,一时职志让文开
鹭洲草罢瀛堧咏,已恨无人继福台黄宪作编校)
时人为萧晃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旱韵
南史曰:长沙威王晃高帝四子也。少有武力。升明中淮南宣城郡太守便弓马。初。沈攸之事起。多从武容。赫奕都街。时人为之语曰:
焕焕萧四伞(○南《齐书》、南史长沙威王晃传。《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六十三。)
炀帝梦二竖子歌 隋 · 无名氏
 押纸韵
《隋书》曰:大业十三年。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惧。遂无还心。复梦二竖子歌曰云云。由是筑居丹阳。将居焉。未就而被弑。
住亦死。
去亦死。
未若乘船渡江水(○隋书五行志。)
李秀才并序 清 · 吴敬梓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丙辰三月余应博学鸿词科桐城江若度宣城淑伊宁国李岑淼同受知于赵大中丞余以病辞而三君入都 李君试毕卒于都下赋此伤之
扶病驱驰京辇游,依肰名未上瀛洲。
报罗不是人间使,天上应难赋玉楼。
催雪 清末 · 俞樾
 押词韵第八部
道光三年直隶正定府元氏县民刘黄头掘地得一石,为宣城县李君之妻贾氏墓志铭,末行刻“后一千三百年为刘黄头所发”,自道光三年上溯,葬年唐建中二年,年虽小差而人名不爽,可异也。按其文,夫人讳嫔字淑容长乐县人,李君早卒,有一女嫁张氏。夫人以建中二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其从父之弟赵州元氏县官舍,遂葬于其邑之七义原,而从子文则为之铭。余奇其事作小词书后。
黑暗泉台,青对漆灯,骤被黄头惊觉。
讶旦暮千年,未来先料。
七义荒原怅望,问旧鹤、何时归华表。
阿咸多事,数行古墨,感人幽抱。

人杳。
更凭吊。
想醉尉风流,玉楼归早。
只曙后、星孤黛描京兆
官舍相依有弟,叹白发、青裙垂垂老。
剩片石、谶语流传,恰与武强同调明嘉靖七年武强人王洛州掘地得河阴太守皇甫兴墓碑,后有“吾葬后一千三百年被王洛州发之”十四字。)
妇操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宣城某秀才妇,未笄,从姑避兵,匿松下。姑将见杀,妇亟出,以身请代。兵杀其姑而胁妇,妇抱泣骂。兵怒,杀之,三日犹抱不仆。
妾身欲化作松树,抱松而死代松蠹。
三日胶漆为身,峨峨矗立不崩仆。
龙鳞片片入凝脂,作松疣赘无穷期。
乳膏下凝为琥珀,鬒发上萦为菟丝。
有身不得代姑死,哭作松声风雨起。
力拔兮一千尺,击贼轻与蔗竿似。
兮莫作老龙飞,妾与姑魂长在此。
东门颂 唐 · 武平一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
东门者。前刺史平阳崔公庭玉今长史京兆韦公扬先司马北平阳公洽郡县寮佐所创搆也。闻乎信所以守物。义所以建利。因时制事。事无其愆。以欲从人。人安其业。夫如是。则有训有典。可象可爱。昔惠渠既通。时歌樊陵之美。学堂爰设。俗赖文翁之化。徵名校实。我固有焉。使君名玙字庭玉。生禀殊操。体含中和。性达心敏。长材不器。故经之以恭俭温良。纬之以贞直忠肃。政事文学。弱冠有声。解褐授署州参军。秩终。耻屑就卑位。从刺史辟。或出入燕魏。周游关河。用晦遏光。垂二十载。博陵公崔元炜之居冢司也。闻而命焉。授幽州户曹参军都督右仆射唐公大将军薛公并引置幕府。俾司军事。属北胡凭践。东夷寇虐。边飞羽檄。堂施樽俎。公戮力悉心。剖综条畅。以清干著称。为巡察使御史张希元所荐奏。迁荆州户曹参军。湘郢凋弊。创夷荒阻。公疏科籍。辨井田。黎人时雍。颂声载路。前长史尚书左丞元暕后长史吏部尚书崔日用咸加殊礼。再以清白升进。召至阙下。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刑部尚书耿国公赵昭以公有宏算远图。可以折冲禦侮。俱奏参戎旅。兼摄监察御史。军还即真。自殿中三命至侍御史。举直错枉。蠲苛纠慝。不为利回。不为义疚。除兵部员外郎。迁郎中。加朝散大夫夏官之任。司马之法。公能革之。公能折之。诘禁制军。于是乎在。故为国相梁公深所嗟赏焉。天子方急铅铜之赀。息役简赋。剿萑蒲之聚。通商惠工。以弊此郡。故命公为守也。原隰既平。天监在下。厥繇克绍。帝曰休哉。南至衡山。敕公总察。对扬嘉命。畴敢不祗。乃纡亹夷以烦。扫地更作。沉潜刚克。强固柔顺。言稽典谟。动践规范。惧国赋不给。故公为之薄敛。于是乎户忘流迸。惧年谷不登。故公为之发仓。于是乎郡无馁绝。惧人之乏困。故公为之巳责。于是乎境实保宁。惧天灾流行。故公为之礼神。于是乎时无淫孽。氓之茕独。恤之慈也。士之贤行。旌之礼也。邦之庠塾。广之学也。里之丧祭。遵之训也。人之稼穑。劝之时也。吏之敚攘。致之辟也。讼之疑怨。申之理也。俗之奢僭。约之俭也。狱之小大。必以情也。物之洪纤。罔不综也。然后命录事参军宋重茂宣城长孙勖。务三时。保四封。浚沟洫。修城郭。以尉杜晅副焉。茂也业尚夷素。识资端悫。司举多则。临人以庄。勖也正实自躬。化能周物。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晅也淳裕敦质。贞才粹理。主簿刘元察尉崔愔等。咸钦率训矩。经之营之。虑事以度功。缩板以载作。呈土物。计徒庸。揣高卑。司启闭。审曲面势。上栋下宇。筑之登登。约之阁阁。庶高门有闶。修衢如砥。故鞠躬以从礼。击柝以防暴。岂鲁国之不时。宁吴阊之能拟。阉茂岁太冲日。公将伏奏洛师。郡人前华容元晖无锡奚山松等数百人。比肩接踵。或泣或歌。同扬言曰。公之镇也。化盈弊坏。事谋先达。止盗贼。张敞之牧冀州。举闭纵。贾逵之牧豫州。劝种殖。李恂之牧兖州。弃托书。赵炎之牧青州。躬节俭。胡质之牧荆州。问疾苦。郭细侯之牧并州雨随车百里嵩之牧徐州。公兼兹懿业。弃我而归。载驰载驱。靡瞻靡依。甘棠勿剪。高门巍巍。刻颂于石。纪公之徽。颂曰。
氓既庶。吏勿率。
帝曰俞。公是恤。
君子慰。小人慄。
贤才升。凶悍黜。
徽绩亮。谟猷秩。
禁令施。恩化溢。
建城市。平街术。
役以时。揆以日。
材式虑。功难逸。
墙靡茨。门距荜。
引还旆。戒徂驿。
嘻我公。恍而失。
思厥声之允嗣。庶耿光之可述。
龙井辩才法师三绝(并叙) 其二 1085年10月8日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辙自绩溪蒙恩召还,将自宣城沿大江以归。家兄子瞻以书告曰:“不如道歙溪,过钱塘,一观老兄遗迹。”辙用其言。既至吴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十月八日,游上天竺子瞻昔与辩才师相好,今隔南山不得见,仍作三小诗以寄之。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
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赵公西候新亭755年冬 盛唐 · 李白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惟十有四载。皇帝以岁之骄阳。五不稔。乃慎择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阴迁我天水赵公作藩于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宪。作程南台。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宜乎哉。横风霜之秀气。郁王霸之奇略。初以铁冠白笔。佐我燕京。威雄振肃。虏不敢视。而后鸣琴二邦。天下取则。起草三省。朝端有声。天子识面。宰衡动听。殷南山之雷。剖赤县之剧。强项不屈。三州所居大化。咸列碑颂。至于是邦也。酌古以训俗。宣风以布和。平心理人。兵镇唯静。画一千里。时无莠言。公退之暇。清眺原隰。以此郡东堑巨海。西襟长江。咽三吴。扼五岭。輶轩错出。无旬时而息焉。出自西郭。苍然古道。道寡列树。行无清阴。至有疾雷破山。狂飙震壑。炎景烁野。秋霖灌途。马逼侧于谷口。人周章于山顶。亭候靡设。逢迎阙如。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数。因循龌龊。罔恢永图。及公来思。大革前弊。实相此土。陟降观之。壮其回冈龙盘。沓岭波起。胜势交至。可以有作。方农之隙。廓如是营。遂铲崖堙卑。驱石剪棘。削污壤。阶高隅。以门以墉。乃栋乃宇。俭则不陋。丽而不奢。森沈闬闳。燥湿有庇。若鳌之涌。如鹏斯骞。萦流镜转。涵映池底。纳远海之馀清。泻莲峰之积翠。信一方雄胜之郊。五马踟蹰之地也。长史齐公光乂。人伦之师表。司马武公幼成。衣冠之髦彦。录事参军吴镇。宣城崔钦。令德之后。良材间生。纵风教之乐地。出人伦之高格。卓绝映古。清明在躬。佥谋僝功。不日而就。总是役也。伊二公之力欤。过客沈吟以称叹。邦人聚舞以相贺。佥曰我赵公之亭也。偫寮献议。请因谣颂以名之。则必与谢公北亭同不朽矣。白以为谢公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冲。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方之今日。我则过矣。敢询耆老。而作颂曰。
耽耽高亭,赵公所营。
如鳌背突兀于太清,如鹏翼开张而欲行。
赵公之宇,千载有睹。
必恭必敬,爰游爰处。
瞻而思之,罔敢大语。
赵公来翔,有礼有章。
煌煌锵锵,如文翁之堂。
清风洋洋,永世不忘。
化城寺大钟铭748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化成寺
噫。天以震雷鼓偫动。佛以鸣钟警大梦。而能发挥沈潜。开觉茫蠢。则钟之取象。其义博哉。夫扬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虑。协响广乐。所以达元气。彰天声。铭勋皇宫。所以旌丰功。昭茂德。莫不配美金鼎。增辉宝坊。仍事作制。岂徒然也。粤有宣城郡当涂县化城寺大钟者。量函千钧。声盈万壑。盖邑宰李公之所创也。公名有则。系元元之英蕤。茂列圣之天枝。生于公族。贵而秀出。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西逾流沙。立功绝域。帝畴乎厥庸。始学古从政。历宰洁白。声闻于天。天书褒荣。辉之简牍。稽首三复。子孙其传。天宝之初。鸣琴此邦。不言而治。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物不知化。潜臻小康。神明其道。越不可尚。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闻钟声琐屑。乃谓诸龙象曰。曷不建大法鼓。树之层台。使偫聋六时。有所归仰。不亦美乎。于是发一言以先觉。举百里而咸应。秋毫不挫。人多子来。铜崇朝而山积。工不日而云集。今乃采凫氏。撰鸣钟。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回禄奋怒。飞廉震惊。金精转涾以融熠。铜液星荧而㸌𤐰。光喷日道。气歊天维。红云点于太清。紫烟矗于遥海。烜赫宇宙。功侔鬼神。莹而察之。吁可骇也。尔其龙质炳发。虎形躨跜。縻金索以上絙。悬宝楼而迭击。傍振万壑。高闻九天。声动山以隐隐。响奔雷而阗阗。救汤镬于幽途。息剑轮于苦海。景福肸蚃。被于人天。非李公好谋而成。宏济偫物。又孰能与于此乎。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大雅君子。同僚尽心。闻善贾勇。赞成厥美。寺主升朝。閒心古容。英骨秀气。洒落毫素。谦柔笑言。海受水而皆纳。镜无形而不烛。直道妙用。乃如是然。常虚怀忘情。洁已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动。见如来有若。上座灵隐。都维𨚗则舒。名僧日晖蕴虚常因调护。贤哉六开士。普闻八万法。深入禅惠。精修律仪。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功德大海。酌而难名。遂与六曹豪吏。姑熟贤老。乃缁乃黄。凫趋梵庭。请扬宰君之鸿美。白昔忝侍从。备于辞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风之颂。其辞曰。
雄雄鸿钟砰隐天。雷鼓霆击警大千。
含号烜赫声无边。摧慑魑魅招灵仙。
傍极六道下九泉。剑轮辍苦期息肩。
汤镬猛火停炽然。恺悌贤宰人父母。
兴功利物信可久。传芳金钟永不朽。
万安桥 元末明初 · 谢肃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先师宣城贡公元至正初翰林直学士代祀天妃于泉南郡守世南观潮万安(即洛阳桥也)公别之以诗有且解金鱼沽别酒洛阳桥下正潮平之句后公作宪闽中既又以户部尚书分部福建每语肃以洛阳桥观潮时事国朝洪武甲子春三月肃为决狱来泉过所谓洛阳桥者因赋绝句一首云
翰林代祀属前朝,曾说泉南海潮
二十四年如一梦,乘骢来过洛阳桥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洞庭宣城794年 中唐 · 孟郊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
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当正而不正者,心气之伪也。贤与伪,见于文章。一直之词,衰代多祸,贤无曲词。文章之曲直,不由于心气。心气之悲乐,亦不由贤人。由于时故,今宣州多君子。闲暇而宽,文章之曲直织微。悉而备举,洞庭二客勉而。客去之,鼓其风波之词。吾知夫乐莫是行也,遂为诗曰。
引用典故:泣途穷 谢守
洞庭非人境,道路行虚空。
二客月中下,一帆天外风。
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
闪怪如可惧,在(一作至)诚无不通。
扣奇知(一作惊)浩淼,采异访(一作动)穹崇
物表即(一作积)高韵,人间访仙公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證玉易为力,辨珉谁(一作调)不同。
从兹阮籍,且免泣途穷
述初赋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予幼而漂流。遂寓于江海之上。与凫雁为伍有年矣。或禄仕以代樵牧。其暇则以偫籍自娱。又尝染重膇疾。每求长桑氏之术以为疗。其他未之思也。方俟閒则追尚平五岳之游。无几何。会明诏以监察御史徵。俄转右补阙。羁守职次。未遑自免。江湖之思漫如也。閒一岁。加翰林学士。领东宫侍读之事。既微且陋。载荷天眷。上不能令德。通古今。当论思之任。次不足宏三善。备教谕。充端士之列。每省名位。眄章绶。中心惄然。不欲寝食。无一日而安者。三年于兹。其愧畏乃如此。时步自中禁。休于里巷。病攻其外。神倦于中。嚣焉忘形。思及道本。然后知一动一静。万化殊涂。寂然同归。未始有物。且不知夫曩岁之浮游。与今之局束。彼乎此乎。是欤非欤。杳不得其倪矣。于是作述初赋以纪怀。且贻诸同志焉尔。
我洪系兮肇昭。
耿乎伊唐。
始赞禹以陈谟。
末开国而为梁。
遭暴嬴以灭周兮。
涉天汉而方彰。
合阳而守九江(系祖汉廷尉合阳侯讳放见汉书武威九江太守高山侯见后汉书)
逮七序而见光后汉侍中褒亲悯侯讳竦作七序有传)
之丰融后汉黄门侍郎凉州刺史侍中关内侯讳宽见魏书)
散骑之殉节散骑常侍冯翊太守扶风乡侯讳廙死悯帝之难赠吏部尚书益州刺史见晋书)
遭匡攘以迁逝。
遵河右以蝉蜕蜀郡太守宁州刺史扶风乡侯讳迪生酒泉太守关内侯讳秋避乱居张掖
绵侯服以守业。
传龟组而罔替(自酒泉以下六世郡守关内侯
司空之藩
宏茂德为表缀魏大将军洛州刺史侍中司空阳公讳越后魏书)
翼翼尚书
允明且哲司空之孙御史大夫刑部尚书邯郸敬公讳毗隋书有传)
纳言执法
乃遂乃达。
播五叶而逮予。
垂慎身之芳烈。
伊孤朦之薄祐。
抚生植之多艰。
岂前修之将坠。
藐才菲而体孱。
奉徙宅之善教。
得带经之残编。
谅不师而不训。
乌识立德与立言。
洎章甫之在首。
始砺志以就贤。
思琢璞以解蔽。
终捍格而难前。
升九颢之宏轨。
探乾坤之大纪。
求专直与翕辟。
问性命之终始。
曰君子之不用。
实未成之所拟。
苟体健以立诚。
何刚柔之不履。
慨寻绎以内省
观万动之攸归。
若扪天而罔阶。
知集木之匪危。
何大道之汗漫。
悼吾人之崎巇。
仰前哲之休风。
屡惆怅以忸怩。
且自击以自考。
亦三复而九思。
庶初筮以发蒙。
敢舍龟而观颐。
美海岳之静深。
援幽人以为期。
聿投迹于林中。
就拙者之所宜。
属夫上有圣帝。
旁求俊乂
载驰车乘。
搜及琐细。
彼执持宪。
与匡补阙载。
宜乎学该纪律。
识洞经制
故小人之备官。
幸不招损而速戾。
斯时也。
天光镜乎宇内。
洪棱憺乎荒外。
上躬祀于泰坛。
先假庙以告配。
百神受职以咸秩。
万国骏奔而来祭。
肆觐创五月之吉
朝宗盛三朝之会。
月窟日际。
风行雨霈。
谬参侍从之臣。
获睹人神之泰。
又感夫翰苑崇秘。
人文是经。
乐正司业
元良以贞。
讲艺承华。
视草承明。
莫不才侔相如
道博桓荣
何皇鉴之偏属。
降湛恩于鲰生。
若侧足以登涂。
方饬躬以效诚。
𢥠书绅之犹怠。
虑数马之非精。
昼兢兢以徊徨。
夕默默以屏营。
岂不以命重才轻。
惕坠而不敢宁也。
我寓我居。
于彼南里。
匪容车骑。
实远朝韨。
羌归沐以斯憩。
聊优游以休止。
旁枕大道。
其平如水。
南望南山
横空黛起。
君子所履。
小人所视。
乍埽室以自安。
殊塞门而不仕。
于是有有梧。
清风穆如。
放怀端居。
元宇自虚。
原宪之贫病。
忘宁武之智愚。
丧我南郭之几。
尽心西域之书。
悟幻有之迁斡。
得环中之妙枢。
合乃一指。
流为万涂。
审物我之同域。
又遑遑其焉如。
何睿后之渥饰。
宜克恭以忘劬。
惟少海之洪澜。
岂勺水之云输。
伊志虑之久旷。
矧疲痾之集予。
徒端直以勿贰。
又焉能以为乎有无。
冥冥飞鸿。
其虚其徐。
英英白云。
亦卷亦舒。
吾企夫物之未及。
故浩然而述初
过翥山渡1192年3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闰月十九日宣城,入宁国绩溪新安休宁祁门浮梁,至乐平,皆山行。三月四日,出乐平南二十里许过渡处,始得平地,江流甚阔,喜而赋之。
千重溪水万重山,半月深行井底天。
井外还来天大在,江心一眼四无边。
紫荆 明 · 袁华
予友费君舜臣其曾大父荣敏公大父江夏侯宣城君皆闻名当代宣城君宦游西江舜臣尝学礼于余复卿先生之门遂脱去狗马纨绔之习名声藉甚荐绅闻生二子子壮各有室一旦分财异居君叹曰不能教以义方者我之责也呼三子立堂下而诏之曰夫木由萌蘖以干云霄本之固也水由涓流以汇湖海源之深也然拨则枝枯源涸则流竭此理势之必然若不田氏之紫荆树乎三子乃幡然悔过复同居以事君如初汝阳袁华为制紫荆曲三章以为费君寿云
紫荆树,花离离。
光荣何芬敷,雨露之所滋。
百年茏葱翠羽盖,费家子孙培植之。
紫荆树,叶翳翳。
根既拨,叶乃悴。
费家兄弟复同居,华鄂相辉似唐棣
紫荆树,枯复荣,华开韡韡当中庭。
折华起舞寿双亲,懿哉费家之弟兄。
中散大夫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
公讳南仲。字某吴兴武康人。姚墟妫水。根柢峻茂。后汉青州刺史恢。始违难东徙。华州刺史北绛郡僧坦。以行义道术闻。生二才子。曰曰最。最仕为蜀王友。六叶至公曾王父绩。仕绛州曲沃县。王父元。宋州宋城县令。烈考发。天宝中秀才。十上不合。慨然自奋。从西平王哥舒翰于陇上。积功劳至右领军卫将军。他日以公之勤。赠国子祭酒。公抗行厉操。清方谦俭。以规为瑱。以礼为舆。以多文为富。以不贪为宝。洁如大圭。铿若黄钟。宏毅以任重。温良而能断。自射策筮仕。至于绥吉禄。启手足。繇是道也。其初应制。条对理道。授太子校书内史吏部表其才能。凡三结黄绶。至万年尉。前后考课为府中最。擢拜右拾遗。久次历右补阙。发文石。封皂囊。讽议十年。弥缝百度。大历中中宫悯册既卜寿原。陈古义以上达。疏近郊之非便。即日诏可。下其章宰司。特超五阶。被以命服。执事内诏以上贺。近臣修职而竞劝。服荐绅者诵之。执记者书之。寻以本官充理匦使。今皇帝嗣位之初。虑化不下究。以通邑长人。导利之源。出为苏州海盐县令韩晋公滉时总方任。延于幕庭。改殿中侍御史兴元岁。大辂省方。深烛理本。柬求俊乂。徵诣行所。洎清宫旋跸。拜左司员外郎。纪纲品式。练达明备。转兵部员外郎。时武师告成。祲沴肃清。四征偫帅。条上功级。材官勇爵。差次赏典。受命颛达。畴庸式叙。迁本司郎中。凶旱之后。被边艰食。近关蒲晋十馀城之地。因其徵令。悦以平籴。乃董使车。赢粮息人。拜御史中丞。岁中换给事中。正色匪躬。清公不苛。大朝以肃。右曹亦理。明年授同州刺史三载考绩。复以御史中丞领陜府长史陜虢观察使。居五年。就加右散骑常侍左辅有离宫公田之剧焉。陜服居函关砥柱之冲焉。于二千石元侯之选。斯近而重。赋政廉平。馨香流闻。以修班制。以厚风俗。上以灵昌居两河之郊。郑为支郡。是皆要害。且今劲兵处也。自丞相魏国公政成入弼。厥后守臣再物故。而魏公之泽寖远。思得宽明忠智之长以辑柔之。进公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为滑州刺史郑滑节度使。于是握兵符。乘单车。惠然易。入布条职。恤鳏寡用仁。制强禦用明。居常以柔克。临事以贞胜。士吏悦劝。夫家宽息。阜俗成师。纳忠闲邪。众情皆𢥠。而公益厉。十六年。介圭来朝。牢让师帅。繇是诏魏公以左仆射居相府。命公为右仆射。公既得请。命其军司马卢偫以代焉。为仁由已。是称方国之表。知臣者君。乃膺师长之任。诏奉常具仪法以莅中台礼官赞引。宰政为客。诸曹罗拜于堂下。郎吏捧牍于阶序。礼成渥缛。秉直者荣之。虔奉朝请。恪居官次。慥慥然守业修职。未尝以耆硕尊礼自处。山甫之匪懈。考甫之益恭。古人与稽。华发弥固。十九年秋七月乙亥。感疾薨于宣平里第。享年七十五。天子废朝悼叹。俾中贵人吊祠。追命为太子太保。恩之所加。可胜言哉。惟公粹和而能贞厉。恬淡而有仪矩。履方持重。坦坦光大。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言乐易而不违于也。又曰。靖恭尔位。好是正直。言遭明君。其道行也。斯二者。君子谓公得之。夫人河南县元氏。魏景穆帝之裔。宣州录事参军光宗之息女也。和易淑柔。以肥家。先公而殁。十八年矣。嗣子太仆寺主簿衮。洁清好古。诚信得礼。与其弟亮。茹荼问卜。以闰十月己酉。奉公之丧与夫人之殡。合祔于少陵原黄渠里。以俭襄事。率循家法。虽宗姻四布。皆泣而辞之。且曰理命也。犹惧先人懿实。寝而不章。刻兹穹石。以永终古。铭曰。
黄目郁器,礼神所贵。
佩玉金龟,君子是卫。
秩秩姚公,其心秉彝。
抱义戴仁,造次无违。
公之所履,中立不倚。
廉车淑旂,所向风靡。
政无吐茹,道若砥矢。
事君爱人,斯谓至矣。
中台崇崇,端右宗公。
皇明嘉奖,陟是师长
卓尔道行,渺然化往。
少陵鲜原,美槚新阡。
龟筮告繇,涂刍俨然。
白骥萧萧,黄渠潺潺。
姚公之德兮,楬此贞坚。
安主簿李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君讳少安。字公和陇西成纪人。自元魏仆射文穆公冲而下。为西州冠族。或位不充者。必以令德闻。曾祖仲进。皇宣州司马。祖侨。河南府渑池县。父愔。朝议大夫宗正丞。赠濮州刺史。君即濮州第三子。敏信宽绰。笃于行义。方举孝廉。偶为所亲者荐授冀州阜城县。既非所好。终不屑就。王黔中础之持节廉问也。表为推官。转支使。历左武卫曹参军大理评事。用诚直赞佐。夷落之人宜之。府除。至京师。转三原县。筦中书甲库。考绩四居上第。迁长安主簿。二陵复土之重。比岁会同。辇毂之下。储峙无违。典司厩置。肃给安静。尹守以为能。方受代而复表留一岁。御史府察视者数荐君自代。君方勇于退。故朝命未及焉。元和三年三月乙酉。感疾不起于长安兴化里第。享年五十。君温仁孝友。喻义循理。恢恢然有君子之度。齿位皆屈。而知者叹焉。夫人荥阳郑氏。太仆少卿叔规之女。仁而不寿。先是君元兄柳州刺史捐馆舍。请君襄事。閒关勤远。閒一岁有嗒然之痛。丧服甫除。俄启手足。噫。以积善之家。而丛不淑如是。纠纆之数。其可问耶。嗣子拭授等。号奉輤车。以夏五月景申。祔于东都颍阳县之某原。礼也。音徽永昧。志义相伦。情殷中外。年同甲子。濡涕操管。铭于墓门。铭曰。
族之盛兮,才之令兮。
才知命兮,俄大病兮。
葬者藏兮,颍之阳兮。
志邱荒兮,杳茫茫兮。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支度田观察处置本管经略等使东海郡开国公赠太子少保徐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申。字维降东海郯人五代宣州刺史瑰。瑰生江州司马宴。宴生吉州太和丞仁澈。仁澈生皇吏部郎中谏议大夫元之元之生公烈考汾州司户参军信州刺史乂。大凡自偃王而下。用仁义世其家。谏议之文行。信州之廉退。及公始大。永泰初。当著作贾常侍至操柄仪曹。搴士林之菁华。举进士上第。调补秘书正字。四征翘车。相属于途。望公举趾以为重。九江而西。服岭而南。与朔塞被边之地。联为命介。历大理评事司直监察御史太子司议郎殿中侍御史。锡以章绶。冀国路公之诛哥舒晃也。公以从事。主谋居多。嗣曹王之守钟陵而诛李希烈也。公以长史行刺史事。调州师以护饟道。厥劳茂焉。江汉既清。拜韶州刺史。先是长史不任职。官曹弛废。刺史寓于理下。邑之令丞与编人杂处。比屋庸亡。公田为。公乃假之耕牛。赋与种食。人人自占。视其力而为之制。岁乃善熟。积为仓箱。于是计徒庸。程日力。作为城寺。大治垣屋。厩置市列。道桥器用皆备焉。罢去之日。夫家名数。倍差于始。而不书于籍。邑子张棣等五百人献其理状。得请于观察府。以函奏书。请立碑祠。公瞿然止之曰。此刺史职耳。一旦上闻。与沽伐者何异。所不忍为也。府不能夺。改合州刺史。以先濮阳郡太夫人兆域未祔。表求改葬。缌麻既除。以御史中丞景州刺史。自兵兴四十年。山东诸侯。率强大骄蹇。郡二千石多自命于辕门。盖县官息人含垢。而因缘渐渍然也。是朝廷以沧州负海。劲兵攸处。乃建节将幕庭。裂属城以置支郡。会其帅亦请缺守于朝。朝论难之。二府比推择未称。因召公入见。而面命焉。锡命服文马。缗钱五百万。寻加节度副使。中朝之条职宪令。始被于景人。是岁。节度使来朝。既从父兄为代。表公以本官为军司马。陈情去职。徵还京师。复以御史中丞出莅邕州。领经略之任。开南蛮徼道。宣明威信。种人黄氏。纳质请命。化条风行。犷俗以清。明年。中贵人持兵符诏书部。以御史大夫南海二十一州军事而节制焉。前此守臣物故。军吏乘变。窃发印符。易置部校。拔用恶少年百辈。军中几乱。相率亡命。公既至。捕诛首恶。悉原诸诖误者。夷越负险阻。白昼攻剽。芟夷根株。使无遗类。然后布以宽大。人安作业。溟涨之外。巨商万舰。通犀南金。充牣狎至。天子之恩泽赐予。声明物采皆待焉。上应急宣。以驰疾传。下无强贾。用绝奸利。和辑招徕。外区怀之。则四封之内。其理可知也。朝典畴庸。进阶银青光禄大夫。时庸蜀未靖。公密疏请发卒徒五千。循伏波故道。由僰蛮抵岷峨。以会师期诛不恪。诏可其奏。就加礼部尚书。秩正三品。疏封东海。命书未及。奄捐馆舍。襚以太子少保印绶。吊祠称焉。是岁改元元和。公之生七十年矣。呜呼。以文发身。以智经物。惠和直温。忠恪廉清。佐贤侯长毂。皆有理效。在韶也兴事功。在景也修班制。朗宁察风俗。南海整师律。以八命居六官。攸好德考终命。其蹈履之全乎。夫人渤海高氏。早殁。继夫人扶风郡夫人窦氏。柔明有贤行。嗣子右卫仓曹元弼。似续文敏。号咷毁慕。以某月日。宁神于东都偃师县之某原。乃刻坚石。以传永久。铭曰。
噫徐公。
有质有文。
有义有仁。
名声章明。
迈偫伦兮。
噫徐公。
不忮不求。
不缁不磷。
赞佐四征。
畅嘉闻兮。
公之牧人。
于韶于景
于邕于广。
朱幡照路。
利攸往兮。
公之爱人。
以清以静。
以惠以养。
流庸集附。
如景响兮。
如何不佣。
奄忽鞠凶。
蓍龟之同。
天地之中。
吁嗟乎徐公。
金紫光禄大夫司农卿邵州长史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鉊。字某。不书州里。尊宗室也。初景皇之支。启封于蔡。继别为宗。厥后多材。皇袭济北郡公孚。公之曾祖也。陇西郡津容。公之王父也。济北仕至国子司业。赠太仆卿陇西仕至慈卫汝邢青五州刺史。终永王傅。以至烈考憺。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尚书仓部员外郎。累赠职方郎中虢州刺史。公即虢州府君之第若干子也。凭是积厚。丛生福祉。少以门子入官。联调两宫环列之佐。次补伊阙丞。是岁天宝十四载也。虢州捐馆。幽陵兵起。茹毒违难。南浮江淮。既除丧。宣州观察使郑炅之表为广德。时刘展阻命。东方愁扰。闾里制于萑蒲。守臣化为寓公。而公之县鄙。连亘山洞。盗有陈庄陈五奢者。是焉囊橐。攻剽相因。炅之跳在寻阳。牒书密至。署为上介。俾辑舆师。靖绥攘遏。人用宁舒。后历扬州太原纪纲掾。府之损益。皆所关决。执法殿中。佐戎北门。会罢使至京师。献状居最。拜奉天。有命成城。绩用居多。未踰年。迁侍御史。充宣武军节度行军司马。时师帅睢阳及谯进律开府韩厥之任。朝选为难。盖以弥缝左右。非公莫可最。凡三为尚书郎。四兼御史中丞。以银印青绶。历官常伯之重。府迁大梁。职尊统师。公皆以师武从之。蓄资力以崇威望。宣忠劳以宏班制。居则持重。战则有功。无细无大。繄公谋是赖。虽羊舌职之聪敏肃给。铎遏寇之恭敬信强。无以过也。贞元二年真拜右庶子三年复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充入蕃使。寻兼御史大夫。行次回中。察其阴诈。奏疏累陈不可莅盟之状。时朝议已行。谋塞不用。既而戎人衷甲。急变上闻。乘车东辕。独以智免。以久次迁卫尉卿。秩至金紫。乃命大司农。为国之泉首。公修惟直是视。无所阿附。终用蔽伤。左迁邵州长史。以十三年十一月寝疾。终于所莅之官舍。春秋若干。惟公开敏毅直。信兼仁勇。有政事方略。长于理烦。远而不泥。文而无害。始以通邑行师。振其名声。交辟元僚。翻飞清朝。腰金鸣玉。法象河海。议者谓藩垣京毂。公宜居之。终以当官有守。宁绌不苟。不为利疚于回。郁堙下国。以至大病。斯可叹已。夫人范阳郡夫人卢氏。某官某之孙。新安丞某之女。华宗淑问。光辅闺门。无贻罹。无攸遂。内姻外戚。仰其徽风。先于公二年而殁。长子元亮。以武略至御史中丞。不幸早亡。次子元道。以吏才为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参陈许军事。次曰元规进士及第盩厔县。次曰元会。前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元。江陵府参军元举太原府参军。元衡元弼元辅等。皆干蛊知方。俨然在疚。考于象数。先远得吉。以十四年某月日。奉公夫人之丧。附窆于伊阙县万安南原先公之兆域。礼也。德舆王父。公族之出也。先人于公为中表昆弟。羁贯获见。殆四十年。元道等泣以墓石见托。虽文之鄙朴。而不敢辞也。铭曰。
抑抑司农,系于蔡兮。
三圭再践,直方大兮。
心广体胖,道将泰兮。
中立不回,官左退兮。
发书问鵩,祸所会兮。
撰日焞龟,纷祖载兮。
万安鲜原,风雨晦兮。
镂此贞珉,𡑞之内兮。
朝散大夫司农少卿赐紫金鱼袋陇西县开国男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条。字坚。后以字为讳。淮安靖王司空神通之元孙也。盐州刺史孝锐。司空之昭也。宏农太原守璟。盐州之穆也。太子太傅司徒齐物。公之祢也。尚书左仆射司空复。公之兄也。代以忠厚而膺爵命。勋籍吏部。皆冠宗室。公秉是庆祉。生而朗迈。宏毅疏达。方廉孝悌。学以逊志。文而无害。始以门荫。参调三命。官至廷尉平明清阅寔。适其轻重。改宣城。满岁受代。县人以理状乞留。廉车上闻。诏可其奏。且加大理司直。从人欲也。县鄙之南。水泉委汇。每暑雨流潦。辄伤大田。公乃峻为之防。悦使其众。人就安利。稼皆登成。大历中。鄜坊节度使表为上介。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权策画。一以咨之。成师足食。边备益固。使罢。除昭陵台令。贵强沓贪。奸冒法禁。公职在充奉。露章以闻。已为巧言所中。坐贬建安。在途累疏。词理劘切。上览而直之。罪人就诛。方议率复。属太夫人弃敬养。贞元初蕲州长史。寻徵还京师执事者锐意引重。公亦启心献纳。会一人有汉宣共理之叹。拜泉州刺史。泉人宜之。入为宗正丞。时卿长与其贰不相能。告讦之书。纷然交诉。诏公平之。皆得其中。自后属籍疑谳。颛其听断。两造以明。九族以和。九年果州刺史。先是理下无廨署。官司无令书。节用量功。经构讲聚。百堵乃兴。九章粲然。政用乐易。人皆辑附。居部明年。有女道士谢氏。白昼上升。优诏嘉异。州闾咏叹。十一年以课最陟为司农少卿。国泉邦用。精力区处。利病陈闻。靡不纤悉。十四年。宸心悯雨。比屋艰食。出其陈陈。以活元元。又百吏之禄廪。以易币。则轻重相准。而便于人。皆自公发之也。公稽览故志。通练程品。尝献军国便宜五章。推理道以及人事。其他奏议。皆附经术。有蹇蹇匪躬之操焉。渥泽日加。方厚其属任。而才命相戾。末如之何。十五年三月乙巳。以疾终于胜业里私第。享年五十九。夫人荥阳郑氏。某官某之孙。某官某之女。姿操柔明。先于公若干年而殁。乃者以公之勤。追封荥阳县君。其孤曰昌。举进士甲科。淑行至性。公族称其有后。以其年五月甲寅。龟筮袭吉。血涕奉丧。祔葬于万年县某原先公之兆域。以德舆获详践履。俾篆斯文。其铭曰。
昔有靖王,悯策司空
至公父兄,亦命三公
公族家代,车服以庸。
允矣司农,直方懿恭。
行惟逊悌,仕乃廉忠。
利刃刜钟,轻翰翔风
时方大来,命则不融。
柳车迟迟,棘人充充。
如履厦屋,归念旧封。
圆石篆铭,永识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