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琵琶泓石壁诗刻 盛唐 · 权澈
 出处:全唐诗补逸
咨予白发年,始佐丹水曲。
夙愿解尘组,幸兹洗烦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风画壁势相迎。
柽柏飕飗杂风雨,龟龙睗睒游虚明。
北行七里有灵迹,潭中圣字看历历。
一符君德应明时,一契吾真誓幽适。
由来此泓□□传,今夕睹之信可怜。
夷犹顿使宦积薄,日暮濯缨心浩然(见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凤台县志》卷十七。)
按:《山西通志》《山右金石记》卷九著录《琵琶泓石壁诗刻》,谓「诗七古一首,见《凤台县志》。」检《全唐诗》无考卷有权澈五言《题沈黎城》一首。此七古《琵琶泓诗》,盖未收。
新修成汤碑铭 宋 · 李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
天不以大宝钟于,则愆亢之灾孰为恤;
不以至仁救其弊,则盛明之道孰为彰?
旱者天之数也,仁者之行也。
数既有时,虽大圣而不可挽;
行有于己,虽上天而不可违。
则知旱不作,无以施之仁;
仁不施,无以救时之旱。
华夷万国,嗷嗷咸迫于焦劳,寒暑七年,扰扰终逃于殄绝者,则汤大有造于天下也。
是知宣之德,袪民之戾,历古而下,其功不忘。
呜呼!
天能覆也而不能载,地能载也而不能覆。
苟覆载之一阙,顾人物以何依?
此即道在相须,理由共济者。
其如较之功,量民之赐,斯所谓全其覆载之惠,广于天地之能者乎!
加之五反求贤,八迁定国祝其网泽,流于禽兽,把其钺功,革于淫荒。
则比夫禦一时之灾,捍一方之患,登吾祀典、忝我国章者,安可同年而语哉!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之有天下也,比女娲之鍊五色以正上玄,赖文命之成四载以宁下土。
昔者否运相继,英风不兴,四疆侵割以弗还,六府耗竭而奚有。
我后投袂而起,按剑不平。
南指荆衡,越重湖而靡烦一苇;
西顾巴蜀,辟三峡而何假五丁?
并汾暂驾而顿空,交广长驱而大定。
扫荡之速,开辟无俦。
既而武功成,文德备,千官翼以扬职,万国熙而乐天
端冕凝旒,于以示华夏之无事;
丰财利用,于以示富庶之有程。
还淳风,允属丕运。
然后举坠典,沛丰恩,鉴盛德于前王,启严祠于旧国。
尊帝者之制,殚梓人之功,土木所兴,奢俭成式。
而复备衣冠之数,于以见车服以庸;
定牲牢之秩,于以见祭祀不绝。
非独振辉华于万古,展丰洁于百王,表蒸民之受赐,俾后代以知劝。
仍揭贞石,克扬英规。
圣人有成,夐古无对。
臣也位忝乌府,学谢鸿都。
振朝野之宏纲,已非称职;
纪皇王之能事,尤匪当仁。
徒奉纶言,强抽秘思。
庶使禁其樵采,何劳枯太戊
享以盘盂,不假负阿衡之鼎。
谨为铭曰:
把钺而麾,天下服其威;
负鼎而至,天下知其归。
惟汤之举,烝民所依。
爰历千古,宛然清辉。
剪发而祀,天下受其赐;
解网而祝,天下知其惠。
惟汤之理,烝民攸乂。
爰历千古,焯有馀美。
汤之举也既如彼,汤之理也又如此,乃较功庸,实逾天地。
今我后举丰恩,修盛礼。
栋宇门闼,于是乎启。
牲牢衮冕,于是乎备。
今古遗典,皇王能事。
仍勒贞石,俾光来裔。
昔如是,今如是。
天长地久兮何言哉,有以见表明王而旌圣帝。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九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
寇准 唐末宋初 · 毕士安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
屡请舁疾从行,手诏不许。
今大计已定,唯君勉之。
士安得以身当星变而就国事,心所愿也。
按:光绪山西通志》卷一二四,光绪十八年刻本。
太宗论幽燕未下当先固根本太平兴国五年十二月 北宋 · 张齐贤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
臣窃惟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关圣虑者,岂不以河东新平,屯兵尚众,幽燕未下,辇运为劳,以生灵为念乎?
臣每料之,此不足虑也。
河东初降,臣即权知忻州,捕得契丹米专典,皆自山后转般,以援河东
以臣料,契丹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
然终为我有者,盖力不足也。
河东初平,人心未固。
岚、宪、忻、代未有军寨,入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而反保境偷生,畏威自固。
及国家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此则戎狄之智力可料而知也。
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
若重之谨之,戎虏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戎狄、亦多边吏扰而致之。
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
李牧所以称良将于赵,用此术也。
所谓择卒未如择将,任力不及任人,如是则边鄙宁矣。
边鄙宁,则辇运减;
辇运减,则河北人民获休息矣;
获休息,则田业增而蚕织广,务农积谷以实边用。
且戎狄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死地而为寇哉?
臣又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戎狄之势而已?
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
人民,本也;
戎狄,末也。
中夏,内也;
夷狄,外也。
是知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
之道无他,广推恩于天下之民尔。
推恩者何?
在乎安而利之。
民既安利,则戎狄歛衽而至矣。
陛下爱民利天下之心,真也。
臣所虑群臣多以纤微之利,尅下之术,侵苦穷民,以为功能者。
彼为此效,相习已久。
至于生民疾苦,见之如不见,闻之如不闻,歛怨速尤,无大于此。
伏望审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河东有伪命日赋歛苛重者,改而正之,因而利之,使赋税课利通济,可经久而行,为圣朝定法。
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便于民事,委长吏闻奏。
如敢循常不以上闻,自当严加典宪,使天下耳目皆知陛下之仁,戴陛下之惠。
此以德怀远,以惠利民,则幽燕窃地之丑,沙漠偷生之虏,擒之与屈膝,在术内尔。
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又见《东都事略》卷三二,《皇朝文鉴》卷四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三,《宋史》卷二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宋元通鉴》卷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五,《经济类编》卷六○,《古文渊鉴》卷四三,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五,乾隆曹州府志》卷二○,光绪菏泽县志》卷一七,民国东明县新志》卷一二,《曹南文献录》卷五九等。
简谭序 北宋 · 宋太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按:《宋史》卷二七七《宋太初传》。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三八、雍正泽州府志》卷三六。
汾阴坛颂(并序 大中祥符三年 北宋 · 王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民国《荣河县志》卷二一
祥符号之三载岱宗展寀之间岁,蒲守臣状舆人之诵,以为坤灵所宅,实惟鄈上,方册具存,粤在境内,属绍休于圣绪,请备礼以亲祠。
皇上览奏,谦让不许。
侍臣进而佥曰:「泰岳建封,汾壤阙祀,有所未答也」。
外庭闻其事,率吁者万计,露章抗其辞,悃愊而三上。
臣诚难夺,帝俞乃下。
羲仲涓日,伯夷奏仪,岁二月,乘时龙,备法驾,奉秘检,陟广畤。
格殊尤之贶,通于神明;
成旷绝之礼,合若符契。
允恭克让之道,形推功归美之旨。
凝严覃思,阐郁郁之文;
纯至奉先,尽烝烝之性。
飘然鸾凤之迹,形于金石之刊。
四三坟,六五典,揭日月,薄云天,昭示方来,高迈前古。
乃诏宰臣旦曰:「汝相臣礼,实总攸司,亦宜昌言,以志纯锡」。
臣周爰事实,对扬王休,谨再拜稽首而言曰:粤以坤灵定位,秉阴成德。
侔天洪,覆博厚。
蕴于化先,载物无私。
翕忽章于神变,其止也一,其动也刚。
将发祉于沉潜,必炳灵于肸蚃。
惟阴阳之不测,在动植以攸依。
瞻惟冀方,奠厥中域。
水土深厚,风俗勤俭。
敷纷沃衍,尽辟于污莱;
丰实敦朴,有同于淳古。
载观旧志,参校前闻。
轩后之祀方丘,实惟其地;
虞舜之都蒲坂,绰有遗风。
直大昴之南街,距诸纶之半舍。
原隰相属,沵迤而龙鳞;
堆阜孤标,崛岉而云矗。
《书》载妫汭在其境,《诗》歌韩奕亘其右。
灵掌标于巨岳,素汾合于洪河。
逸势奔趋,迅湍激射。
绵亿载而隆起,无流壤之微溃,坚如注于碣石,危若冠于灵山
广袤屈盘,峥嵘诡异。
宛同大造,允谓神区。
以因地之宜,为祈祀之所,必有主宰,以定攸居。
钦若大猷,历选列辟。
辨方正位,懋建于皇极;
依神设教,阴骘于下民。
意在奉母仪、祷年谷而已。
汉元鼎中始建严祀,式新明制,从马谈、宽舒之议,屡崇于毖祀。
唐开元际,克甄坠典,践修厥猷,览张说萧嵩之言,亟兴于逸礼。
物无疵疠,岁臻丰懋。
盖俯邻于畿甸,或因事于巡游。
时奉瘗埋易如,尚兹湮废,閟其灵应
塈居温洛,及宅湲郊,通困屡迁,限于重阻。
历代而下,方属弄兵,千里而遥,岂遑错事?
王泽竭而颂声寝,彝伦斁而旧章缺。
丕天大律,旷世盛节,日不暇给,安可轻议?
且礼乐重事,岂沦胥以亡?
及圣明利见,故授之以泰。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运斗极,绥天保。
三灵改卜,抚飞龙之运;
四征不庭,革猛虎之政。
惟睿作圣,临下有赫,讴谣欣载,序章皇灵。
揖让开阶,允归天授,集大勋而成王业也。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席罗图,跻大宝。
麾旄致讨,下恃险之邦;
执契居尊,洽同文之化。
帝德广运,神武不杀,体玄立制,将圣多能。
遹骏缉熙,徇齐敦敏,敷至治而致承平也。
今崇文广武仪天遵道宝膺章感圣明仁孝皇帝陛下,自储两,陟元后,承天之序,象日之升。
协帝应期,缵戎御历,五材并用,六府允脩。
总挈宏纲,深思远驭,顺乎《乾》而发大号,取诸《豫》而怀永图。
务稼劝农,保邦固本。
讲兵要,计审实,取材六郡,震师五柞。
荐驱革辂,巡省翰垣,边堠自宁,兵锋不顿。
轮台罢戍,上因感悟;
玉关谢质,有异绥怀。
得用武之善经,茂庇民之丕德。
威灵赫于无外,声教殚于有截。
四方从乂,万汇由康,作法于凉。
议事以制,钦明稽古,御辨抚图。
讲理三雍,悬书两观,囹圄清而刑几措,黉塾兴而民崇让。
三郊吉土,有文王昭事之勤;
明发上陵,极显宗孺慕之感。
武有七德,礼备三驱。
丹浦非乐战之心,形于歌咏;
天乙有弛罟之惠,垂诸载籍。
今乃罢去羽猎,包以虎皮。
恻隐之仁,溥臻于微类,好生之德,上洽于昊天。
玄化旁流,皇风载韪,顽艳斯感,人神以和。
顺风之拜未施,飞昴之灵下告。
宝符锡祚,昭授羲畀姒以瑞;
玉牒登封,有踰周轶汉之盛。
介夫纯嘏,延及群氓,和以天倪,纳于轨则。
几一变之至道,妙万物以为言。
休大庭,窅姑射,宅心道秘,研几系表。
前宣室之席,未遑于顾问;
襄城之驾,靡事于巡功。
无何,西土之人,周行之士,凫趋麇至,不谋而同辞;
筮短龟长,协从而迪吉。
克符天诱,始定时迈,下沛然之诏,慰后予之情。
方泽致恭,为人而祈福;
近臣祗命,先期而戒事。
靡干民力,咸给县官,事酌时中,礼惟圣择。
慎徽备物,有条而不紊;
博士议郎,置蕝而已定。
时告上帝,亲享大宫。
献岁履端之初,属遒人布令之月,皇舆夙驾,天䍐前驱。
耀国容,增仪卫,导宝箓,遵皇衢。
却《咸》《夏》之音,御蒲塞之馔。
故靡从于游豫,祗静专于祀事。
逶迤式道,星列而天行;
戾止周庐,渊渟而岳镇。
弭芝盖,达蒲津,戒官师,饬法从。
九官列序,冠冕绎于清途;
七华腾装,羽旄蔽于朝旭。
翠虬奕奕,齐辂迟迟,俯颂祗之庭,临逆釐之馆。
恍惚杳冥之际,将事神交;
蟺蜎蠖濩之中,式资斋默。
辛酉飨后土地祇于泰圻,奉天书于左次,严二圣以配焉。
秉镇圭,纡皇组,实牺象,奠琮币。
体荐黄犊,藉用白茅
坛三成而庶品陈,乐八变而柔祇出,正辞以达其志,祗瘗以终其礼。
纤罗不动,瑞香沓臻;
协气横流,欢声沸渭。
能事毕举,何止礿祭之恭,应胪传之速。
即时移彩仗,欸庙貌,展仪省祀,徽册既藏。
登歌申献,睟容如在,秩秩而中节,莘莘而有践。
少留清跸,周览平皋。
吐金景以歊浮云,式观宝气;
横素波而鸣箫鼓,讵敩欢游?
翌日即法宫,坐黼帐。
振振麟趾之族,师师鹭序之行,鞮译之长拱于著,勾陈之卫严于外。
礼申同瑁,肆觐于群后;
泽被蓼萧,大赉于四海。
资生仰化,罄图效祉;
观民设教,命市纳贾。
俗无非僻,器不苦窳。
化行比屋,有可封之民;
会盛涂山,无后至之国。
若薰风之复起,讶绛光之再烛。
举合饮之文,不遗于黄耇;
霈有差之赐,下及于门栏。
井冽寒泉,地涌神瀵,载纾乃顾,易以嘉称。
望祀于海,增峻其严坛;
允犹翕河,载循于戒典。
金华作镇,紫气临关,览巨灵之踪,慕玄元之教。
和风习习,膏泽祁祁,既呈瑞于丰年,亦清尘于夷路。
宵分载止,星言靡滞。
良田膴膴,有多稔之谣;
束帛戋戋,洽烝髦之咏。
由分陕之地,出二崤之间。
六辔如琴,睹襟带之险;
九斿齐轨,造图书之渊。
顺阳,考王制,举周醵,陈洛宴。
山园在望,夙夜永怀,謦欬如闻,馨香以达。
躬脂泽,感霜露,历山川之奇秀,美圣贤之遗懿。
诞敷鸿藻,穷三变之原;
高揭璇题,纪一时之异。
或熙载而有作,或倬彼以成章,并镂贞珉,垂为世范
六飞回轸,万国欢迎,咸发咏于载归,悉蒙休而安愈。
归格用特,观盥之仪斯毕;
饮至舍爵,酬劳之典遂行。
命酌衢樽,均欢《鱼藻》。
取「需于」之象,溥洽示慈;
成「乐只」之仪,维歌《既醉》。
煌煌焉,穆穆焉,总帝者之上仪,尽天下之壮观者也。
粤自天启巨宋,运钟累洽。
火辰耀,玉烛调,七政齐,六府正
躬操绝瑞,实表于鉴观;
爰议升中,已申于昭答。
至如成富有之业,流馀羡之庆。
资仁育,宣政本。
绵宇混一,庶物流衍。
不爱其宝,可以侔资;
得一以宁,自兹而始。
徇东征西怨之请,有暴衣露盖之行,靡惮于勤,用申其报,异于无谓而乐,巡狩数出,以露威灵者矣。
矧乃祗肃精明,内尽于志;
吉蠲涤濯,外尽其物。
罄文命致美之意,放仲尼与祭之言。
不于其身,抑损以宁俭;
若奉于祀,诫饬以期丰。
虽翕辟含章,至静而为体;
玄通报浼,应变以无方。
蒇事之辰,荐鬯之夕,贯天德水,迥变于澄澜
丽汉卿云,荐腾于缛彩。
青素之文符合,逸材之兽驯扰。
九茎挺秀,合颖效祥,充溢于册书,骈委于奏牍,岂止获乘矢、集神爵而已哉!
若夫惟德繄物,至諴感神,又安得昌远而夤奉景灵,如期而克举大事,不疾而速,不肃而成,如是者也?
若夫秩小大之神,训上下之则,腾茂实,扬洪辉,礼莫重于登云岱、欸魏脽,对越两仪,茂膺繁祉;
恢世教,奉天经,孝莫大于继其志,述其事,肆于时,休有烈光。
非大信有孚,何以尽明察之义;
非要道溥被,何以极显扬之典?
洽百礼以昭其德,陈万舞以象其功;
崇一术而众美随,陈一事而十伦具。
呜呼!
惠可底行,祭则受福,兆民允殖,百禄是遒。
徽烈首于百王,鸿禧垂于万叶。
而又穆清凝,乾巩劳谦。
焕发天文,昭昭而谕旨;
寅威宝命,业业以持盈。
有严有翼,而永英声;
虽休勿休,而彰健德。
体道简易,大明终始,固丕基于积厚,延景铄于无疆,法坤元之永贞,若《韶》乐之尽善者矣。
臣徒幸丁辰,素非达礼。
闻经凝奥,游、夏何以措词;
临事讲求,恧其不逮。
殊无风采,密侍帝晖,遹观厥成,拜命之辱,谈天罔极,游圣难名。
祗奉五坛,幸睹黄云之覆;
继扬二《雅》,终愧「清风」之作。
其辞曰:
岩岩岱宗,明明乾健。
槱燎上腾,云封斯建。
高脽崛岉,厚德攸依。
宗致告,育谷是祈。
垂象盖高,含章光大。
以察以明,地天交泰。
圣祖烈烈,大勋斯在,神宗穆穆,令闻不已。
以妥以侑,夙夜恭止。
式严鄈上,肃奉灵文。
率礼明具,祗荐苾芬。
四隩来同,群灵胥洎。
惟孝奉先,惟圣克祀。
馨烈有融,仪形大备。
神之听之,肃然格思。
昭其绝瑞,报以鸿禧。
群生咸遂,百禄攸宜。
伊至诚兮,虚标前祠。
岂《泂酌》兮,专美声诗!
礼无违者,道尽于斯。
既享以诚,亦辅其德。
允协永贞,式扬圣则。
九壤谧宁,百昌滋殖。
教化恢兮,丕昭圣职。
仁寿跻兮,咸知帝力
绎思粹精,流谦中昃。
坱圠无垠,出坤珍兮。
亿万斯年,保民极兮!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赐舜井名广孝泉诏大中祥符四年二月甲子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
朕以巡省蒲坂,历览舜泉,钦孝德以升闻,考遗迹而尚在。
宜加表称,用表敦风。
按:光绪山西通志》卷九四,光绪十八年刻本。
九诵 尧祠 北宋 · 鲜于侁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六
车辚辚兮庙堧,鼓坎坎兮祠下。
竽琴兮并奏,洁时修兮虔祠事。
瑶华为馔兮沆瀣为浆,象笾玉豆兮金鼎煇煌。
海珍野蔌兮杂错而致诚。
神之来兮风雨萧萧,前驱于毕兮上有招摇。
羽林为卫兮虹霓为旗,凤凰左右兮扰伏蛟螭。
神之降兮金舆,灵欣欣兮肸蚃。
德难名兮覆焘,千万年兮不忘。
按:《皇朝文鉴》卷三○。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八,同治南部志》卷二九,《渊鉴类函》卷一九八,民国浮山县志》卷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九诵 舜祠 北宋 · 鲜于侁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六
历山兮逶蛇,思古人兮感叹。
并储胥兮肃止,仰曾云兮晻暧。
兽何鸣兮林中,鸟何悲兮山上。
木何为兮不剪,草何为兮茂畅。
帝之神兮在天,帝之德兮在人。
物具兮四海,心精兮一纯。
采秀实兮山间,摘其毛兮涧底。
玉醴湛兮琼茅,希修杂兮兰茝。
乐备兮九奏,凤舞兮仪韶。
人骏奔兮如在,君卒享兮神交。
按:《皇朝文鉴》卷三○。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八,同治南部志》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谢赐资治通鉴序表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四
臣光言:今月九日,伏蒙圣恩,令臣读所修《资治通鉴》,仍面赐御制御书序一篇者。
臣性识驽钝,学问空浅,偶自幼龄,粗涉群史。
尝欲芟去芜杂,发辉精隽,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
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
伏遇先皇帝若稽古道,博采徽言,俾摭旧闻,遂伸微志。
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馀;
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
未遑汗简,已泣遗弓
陛下祗服骏命,丕承前烈。
臣以属藁有绪,不可不成;
受诏所为,不敢不上。
诠次无法,抵捂实多,仰污览观,伏须罪戾。
岂谓皇帝陛下赦其狂简,赏其专勤,思所以旌异于它书,焜耀于群下,特发殊恩,不用常例。
属当劝讲之始,俾参经史之末。
迨此清閒,命之进读,而又序其本原,冠于篇秩。
发言为典,肆笔成书。
炳蔚互变,如虎豹之明;
灏噩无涯,逾商周之盛。
况复褒贬是非,古人有所未至;
造端立意,愚臣不能自言。
陛下一赐指陈,涣然冰释。
至于「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臣实何人,克堪斯语?
若乃嘉文宣以作则,援贞观而为师,兹实生民之福,岂伊微臣之幸!
臣某诚感诚抃,顿首顿首。
窃以周之南、董,汉之,皆推高一时,播美千载。
未有亲屈帝文,特纡宸翰,曲蒙奖饰,大振辉光。
如臣朴樕小才,固非先贤之比;
便蕃茂泽,独专后世之荣。
退自揣循,殆无容措。
遂使萤燐末照,依日月以永存;
草木常名,附天地而不朽。
臣不任恳欸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臣光诚感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年月日具位臣光上表。
按:《司马公文集》卷五七。又见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八,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四,《资治通鉴叙录》卷上。
太皇太后谢赐生日礼物表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五
臣光言:伏蒙圣慈,以臣生日,特降诏书,赐臣米面羊酒者。
至仁垂眷,多物分颁,拜赐惟优,汗颜有腼中谢。)
伏念臣器能浅陋,术学迂疏,仰膺简注之隆,进备弼谐之职。
适及始生之旦,复叨厚下之恩。
及养无因,感劬劳于兹日。
致礼有秩,蒙庆泽以自天。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坤厚兼容,母慈广被,重近司之责任,推异数以劝官。
特加饩廪之仪,以示宠光之渥。
所生无忝,敢忘夙夜之勤;
来事可为,益图忠义之报。
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一七。又见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四。
齐州二堂熙宁六年二月1073年2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齐滨泺水,而初无使客之馆。
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林木为舍以寓,去则撤之,既费且陋。
乃为之徙官之废屋,为二堂于泺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
盖《史记·五帝纪》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寿丘就时于负」。
郑康成释:「历山河东雷泽济阴,负,卫地」。
皇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
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
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
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
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合于《孟子》。
按图记,皆谓《禹贡》所称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焉。
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号也。
予观《虞书》及《五帝纪》,盖舜娶尧之二女乃居妫汭,则耕历山盖不同时,而地亦当异。
世之好事者,乃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
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
今泺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
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
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
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
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
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齐者皆于是乎出也。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也。
泺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会于泺。
杜预释:在历城西北,入济水。
然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被河南,而泺水之所入者清河也,盖失之。
今泺上之南堂,其西南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
夫理使客之馆,而辨其山川者,皆太守之事也,故为之识,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
熙宁六年二月己丑记。
按:《元丰类稿》卷一九。又见《曾文定公集》卷八,安刻《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六,《皇朝文鉴》卷八○,《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二,《齐乘》卷一、二,《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六,《八代文钞》第三二册,《名山胜概记》卷三四、三五,《明一统志》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三四、职方典卷二○五、职方典卷二六九、山川典卷二○五、考工典卷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雍正山西通志》卷二四,乾隆蒲州府志》卷二,道光济南府志》卷六五(以上部份书题《趵突泉记》)。
魏文侯墓碑嘉祐三年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乾隆《孝义县志·艺文》一、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二
嘉祐戊戌岁,予为吏汾州,既至,考图牒,则曰:「魏文侯都之,墓在孝义县西五里。
东汉郭泰林宗之墓在介休县东二里,蔡邕作《林宗碑》在墓之侧」。
他日涉郡守园池,见唐开元二十年孝义杨仲昌所作《魏文侯碑》在焉。
其旁记墓在胜水之阳,与其周旋高大甚备。
至大中十年刺史崔骈自孝义移于此,且尽叙魏之世系始卒于下。
于州城之东,大中佛寺北庑得《林宗碑》,备刻二辞,其一蔡邕之文,其一记林宗后裔纤息,不刻立碑之年载,推本似隋唐间,不知何时移置州城也。
予遂摹二碑,畀孝义李令复介休闾丘访求二墓。
已而得魏文侯之藏,而林宗亡之矣。
盖杨氏所建文侯墓侧载述之详也,惜乎人知爱其碑,恐暴露毁折而徙之,不知其碑徙而墓夷也。
林宗墓既不可得,幸而得文侯之墓,如不表识,久之则亦削平磨灭如林宗无疑也。
于是使李令改石别刻杨氏之碑,与其所记墓之所在、周环高大、并崔骈所列者,尽镵而立之墓侧。
予是为记其由,庶几可考矣。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九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潞祠记 北宋 · 韩固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
愚读《春秋》: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未尝不废书而作,恶其周道凌弱,而诸侯专行杀伐。
五等之列,始由周之命,而终不由周以灭之,天王之势,不亦衰乎!
噫,潞种虽出于赤狄,奈何子爵奉周命而立,丘明之传又叙潞之五罪,则由其相酆舒而得焉,可以相之罪而灭潞之国哉?
其抑强扶弱之体也安在?
乃知晋人杀酆舒则可也,荀林父灭潞则非也。
深人韩固为尉于黎,游黎之东南十五里,有潞子旧祠。
其山则曰潞祠,盖山之名因庙而得也。
昔灭其国,今存其庙,盖后人居潞之国,追子之烈而修祀尔。
今天下赏罚专于天子,上之令未出,则下不敢辄诛其怨,其公也至矣。
是知潞子之庙宜其纪叙,以證周由建侯而兴,终以诸侯僭度而败,士大夫伤乎古而重于今也;
以知晋之事周,不及后之民神事其潞,遂作《潞祠》以纪之。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康熙黎城县志》卷四,乾隆潞安府志》卷七。
重修太宁庙记 北宋 · 杨照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一
后土载在祀典,肇自轩辕,扫地而祭,其来古矣。
逮于有周,礼文大备。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民国荣河县志》卷二一。
善治坊西街文庙碑记元祐三年九月 北宋 · 张特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唐吴道子孔子鲁司寇时像二本,乘车而群弟子从者,谓之图立;
颜渊侍者,谓之小影。
司门郎中王伯瑜传小影于仙源孔氏,盖孔子四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蒙之所藏也。
传于棣州,摹石于学中。
世人画宣圣,往往讹谬,不足考信。
此小影与今朝廷诏其家献秘阁者,乃此本也,是知无妄矣。
其石后有东武赵挺之所题。
圣人既不得而亲见之矣,今诵其书,考其行事,而又刻其衣冠与夫俨然盛德之容,日夜想像而潜心焉。
时承乏高平,邑人兴建学校,患无真容以为忧。
棣州教授袁百之偶以此寄,上下悦,合之若符然。
乃示工者法以像之,别摹于石,以安庙壁,庶传无穷也。
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奉议郎、权知泽州高平县事兼兵马都监飞骑尉赐绯鱼袋张特记、书并立石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又见同书卷五九,雍正泽州府志》卷四五,乾隆高平县志》卷一九,光绪山西通志》卷九四,光绪文水县志》卷一二,《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
按:据《孔氏祖庭广记》卷一,四十七代衍圣公名「若蒙」,此仅云「蒙」,疑脱「若」字。又,光绪山西通志》等讹作「家」。
澜洄庄题名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九
舜民希道约之,自馀庆禅院游石𮀴山寺,回过万石庄,观太师温国公题诫。
元祐三年孟冬中浣
文江与行。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六○,四库全书本。
隆德府知府韩公生祠记宣和四年五月 北宋 · 吴景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七、弘治《潞州志》卷七、乾隆《潞安府志》卷二七、光绪《屯留县志》卷六
上党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分所八邑,藉兵五州,实为古冀之雄藩。
朝廷简求州,必惟其贤,自非硕德重望,一时伟人,历览民风,通达治体,足以寄承宣之任者,未始轻于畀授。
宣和二年秋许昌韩公自金州移镇是邦。
入境,移书杜远迓奔走之劳,单车敝马,无事华饰。
逮其开府听政,偶泉货窒碍不行,城郭罢市几月。
公推原法意,斟酌民情,不劳指顾,弊端去而利源通,公私均受其赐。
河东均籴,远助边计,公轸念斯民力不暇给,飞章直达,特允隆德府于廪输纳。
温诏赐可,小大欢呼。
至于布宣德泽,劝课农桑,甄别善良,矜恤鳏寡,其心以爱民为本。
且惩凶嫉恶,发奸摘伏,号为神明
巨蠹宿奸,一旦芟除,断根株而穷窟穴,阖境熙然,协气嘉生。
甘露芝草献祥,用彰循吏之效。
父老扶杖相语曰:「良二千石,政善如此,百年未之见闻。
,果有过于此乎」!
概观自昔循良课最优异者,非特增秩赐金,实以待凤阁鸾台之选。
我公世笃忠贞,勋在王室。
金州政成,已膺褒语。
隆德士民,复叩天阍而陈善状,乞留久任矣。
窃恐芝检函颁,升华近列,霖雨天下,非千里之民所得私也。
屯留倾邑仰德,无以申报,乃于佛寺绘像而俎豆之。
谨采治绩之尤者刻诸石,俾子孙揄扬歌颂,兹无愧于桐乡矣。
公名昭,字用晦
宣和四年五月十五日记。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雍正十二年刻本。
敕赐神居洞崇道观名额牒政和八年闰九月 南宋 · 范致虚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平阳府奏:「本府临汾县姑射山姑射洞,离洞二十里有庙,名姑射神人庙。
乞特赐名额」。
奉敕赐姑射洞为「神居」,姑射神人庙为「崇道」,其依牒奉行,在政和八年闰九月
中大夫右丞范,中大夫左丞冯。
按:光绪山西通志》卷九八,光绪十八年刻本。
浣溪沙 元初 · 姜彧
 押词韵第三部
山滴岚光水拍堤。
草香沙暖净无泥。
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按:至元十八年三月中浣太史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案察使姜□文卿,因视水利,敬谒祠下,少道目前之胜慨。从行者,前岚州知州平晋尹魏章,书吏王中千,中权秉中伯庸,簿尉史彦英。金石萃编补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