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王允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安岳人号满江
少从戎,拔督标把总,历芦定桥守备、洞庭副将川北镇总兵
雍正间,随岳钟琪进军西藏
銮仪卫正使
卒年七十余。
周于仁
全台诗
周于仁(?
~?
),字纯哉号仙山又号龙溪四川安岳人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
初任福建永春知县雍正十一年(1733)将乐县澎湖通判,秩满仍留协办。
乾隆元年(1736)撰有《志略》,乾隆五年(1740)胡格增为《澎湖志略》。
〖参考蒋镛澎湖续编》,台银本。
〗(廖振富撰)
杜定南宋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杜定普州(治今四川安岳)人,淳熙三年从政郎
王平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二○
王平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人。
崇宁中阳谷县学生员。
见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
又据《舆地纪胜》卷一五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二六载,王平政和末普州
是否一人,俟考。
杜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普州人
徽宗时太学生
童贯蔡京用事,愤然而归。
以“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训诫子孙,时号为“宝田杜氏”。
黄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府芜湖人字用逊
景泰五年进士正统间御史,坐言事谪知安岳县,有善政。
迁中府都事,以挞锦衣卫隶,为门达所谮,戍广西
赦还,贫甚,课耕自给。
维基
黄让芜湖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倪敬罗俊杜宥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
明景帝不悦,下书至礼部。
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
景帝听后仍然不宽恕。
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
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
之后,黄让安岳县知县
后因得罪锦衣卫,戍广西
随后赦免归还,恢复官职。
张山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普州人字君寿
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恭帝德祐元年荆湖宣抚司干官
鄂守张晏然议纳款,山翁以书让之。
晏然既降,山翁被执,不屈。
后居黄鹄山,聚徒教授而终。
有《南纪》、《缁林藏》、《云山》、《相锄》等集。
张大安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魏州繁水人
张公谨子。
高宗朝,官户部郎中
仪凤二年,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章怀太子在春宫,命与注范晔后汉书》。
永隆元年太子废为庶人,大安晋州刺史
永淳二年,移睦州刺史
横州司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 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县西北)人。
高宗上元中,历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章怀太子令其与刘讷言等共注《后汉书》。
永隆元年(680),贬为普州刺史
永淳二年(683),徙睦州刺史
武后光宅元年(684),卒于横州司马
事迹散见《旧唐书·高宗本纪下》与《张公谨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与《张公谨传》,《严州图经》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韦玄贞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84 【介绍】: 京兆杜陵人
初为普州参军
高宗时,以女为皇太子李显妃,擢拜豫州刺史
中宗嗣位,妃为后。
及帝被降为庐陵王玄贞配流钦州,死于流所。
衡义整初唐 ? — 6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齐州全节人字义整
初官右勋卫,改蒋王府兵曹参军
夏州宁朔瀛州清苑县令,迁普州长史,累改西州都督府长史,官至伊州刺史
冯坦南宋
全宋诗
冯坦字伯田一字然明号秀石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
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江津夹漕务,龙湾酒库。
晚年寓桐江
事见《桐江》卷一《冯伯田诗集序》。
今录诗十首。
袁希璋
维基
袁希璋四川省潼川府安岳县人
同进士出身
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恩科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63名。
殿试登进士3甲第124名。
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任山西河津县知县曾逮捕盗乱。
释绍琦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
辨明邪正在钳锤。
禹门浪暖风雷动。
正是鱼龙变化时。
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
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
机前一著。
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声揭露。
个里不许停思顾虑。
岂容开口分疏。
只饶眨得眼来。
剑去久矣。
纵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攒眉有分。
何也。
盖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识所测。
若是个英俊衲僧
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
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
嗟观近世以来。
人心不古。
禅学之者。
不务真参实悟。
惟是接响承虚。
以觉识依通为悟明。
穿凿机缘为究。
破坏律仪为解脱。
夤缘据位为出世。
以致祖风彫弊。
魔说炽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觉释尊。
于二千年外。
已识尽众生心病。
预设多种奇方。
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證规则。
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
故经云。
末世众生。
希望成道。
无令求悟。
惟益多闻。
增长我见。
又云众生未悟。
作何方便。
开悟。
佛令结制居。
剋期取證。
过三期日。
随往无碍。
故知结解之有时也。
且如即今诸大德。
于九十日中还曾證悟也无。
已悟之者置之勿论。
如其未悟之者。
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
若是个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
也莫论长期短期。
百日千日。
结制解制。
但以举起话头为始。
一年不悟一年
十年不悟十年
二十年不悟二十年
尽平生不悟。
决定不移此志。
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
还知这九十日内究的消息落处么。
不见世尊道。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
要證圆觉不为难矣。
设或未能见彻。
切忌依语生解。
幻叟今日不辞饶舌。
试为诸人颂出。
猛火铸成金弹子。
当机捏碎又浑囵。
等閒失得俱拈过。
风送潮音出海门。
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当知佛即是心。
未审心是何物。
须要看这一念佛心。
从何处念起。
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
这里有个入处。
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缘虑之心。
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
三世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众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众生因迷而昧。
故曰烦恼。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得之不有。
失之不无。
迷则业缘。
悟名佛性。
盖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当知此心旷劫至今。
本无生灭。
原非染净。
孤光皎皎。
脱体无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无形状可见。
无声响可闻。
虽然无相。
无相不宗。
虽曰无声。
无声不应。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声响之谷。
色空不二。
动静一如。
法法虚融。
尘尘解脱。
是知心有则法有。
心空则法空
心邪则一切邪。
心正则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无。
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则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
了无隔碍。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则与从上佛祖所證所得更无差别。
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
设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厌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乾净。
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
默然体究。
时鞭起疑情。
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
返复究。
不可作有无卜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
皆为障碍。
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静闹閒忙之处。
都不用分别计较。
但要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久久工夫纯一。
自然寂静轻安。
便有禅定现前。
正念不得纯一。
昏散起时。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话头轻轻放下。
回光返照。
看这妄想昏沈从甚么处起。
只此一照。
则妄想昏沈当下自然顿息。
日久坚持此
果无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
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
只个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
洞彻性空源底。
自当点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
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国泽民。
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脱死生。
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
难容凑泊。
初参之士。
必假筌蹄。
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
心即本来之佛性。
是故佛者。
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驰求。
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谓即心是佛。
何劳更佛乎。
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执相循名。
妄生倒惑。
横见生死。
枉入迷流。
故劳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观心。
要信自心是佛。
则知心。
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无间。
忽尔到心思路绝处。
当下根尘颖脱。
当体空寂。
始知无念无心。
无心无念。
心念既无。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从有而至无
因无念而證无心。
无心之心始是真心。
无念之念方名正念
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
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这不可得处。
即识心达本之要门。
乃超生脱死之捷径。
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养。
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
溪光山色头头章紫磨金容。
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
尘尘契妙。
法法该宗。
不即不离。
心心解脱。
于斯领旨。
管取一笑而无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扣曰。
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
弟子虽获与闻。
心犹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师云。
照前问将来。
空云。
蟭螟虫吸乾沧海。
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曰。
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飞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见。
师云。
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师云。
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师云。
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
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
当机把断圣凡津。
拟议知伊屈未伸。
欲识蒙山端的旨。
垂钩意在钓金鳞。
师云。
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
入室礼次。
师乃问云。
面南观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语明甚么边事。
和尚合却口好。
师云。
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师云。
差别用处。
非智眼不能无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须具透关正眼。
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振声一喝。
师云。
具得正眼。
当明向上一机。
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师云。
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
石女度针。
师云。
从上佛祖不传之妙。
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
师云。
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
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师云。
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
谢和尚垂慈
深锥痛劄。
师云。
子虽有滔天之浪。
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师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
僧云。
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
云。
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
两头不著。
千圣难窥。
这个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师云。
不即。
不即个甚么。
不离。
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
师打一拂子云
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
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
师云。
是谁。
胜云。
某甲。
师云。
作么。
胜云。
佛殿里拜佛来。
师云。
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
不曾道。
师云。
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
下下点地。
师云。
又谓不曾道。
胜云。
某甲会也。
师云。
你会个甚么。
胜云。
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
胜拟对。
师云。
拄杖不在手。
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
师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觑不著。
师云。
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师云。
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
为无踪迹。
师云。
既谓无踪迹。
说甚么觑不著。
你在无踪迹处窠臼。
这个且置。
只如烧了撒了。
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叠叠。
涧水响潺潺。
师云。
我不问你青山叠叠。
涧水潺潺。
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常显露。
师云。
这虚头汉。
脚跟尚未点地在。
说甚么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
师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
师咄云。
你再乱道。
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师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
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
师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
至韶古音关房。
以拄杖扣门三下曰。
关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
乃触礼一拜。
师曰。
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
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
师曰。
此则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师适来问甚么。
师曰。
问汝关中主
韶曰。
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绝。
渠侬目面已呈师。
动静何曾有区别。
师曰。
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
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
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
师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只个门户亦无所有。
门户既非。
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
虽然理则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
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
竖立脊梁。
全机坐断。
彻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范后学。
抑不负其己灵也。
子其勉而进之。
三载出关之日。
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岁出家。
初从玄极和尚
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
正统六年
再见东普。
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毕竟事若何。
曰水。
浅石出。
雨霁云收。
普曰。
莫乱道。
只如佛祖来也不许。
纵尔横吞教。
现百千神通。
到这里更是不许。
和尚虽是把断要津。
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复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
一年不悟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罢
至哉言也。
绍琦
字楚山
唐安雷氏子。
生自不凡。
慎动止。
寡言笑。
九岁出家。
从玄极和尚学禅。
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师
正统六年
再参东普。
普问。
子数年住何处。
曰我所住处。
廓然无定。
普曰。
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至晚复召入。
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师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师偈答曰。
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
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授之。
师容止庄重。
虽宴居。
如对清众。
具择法眼。
勘验学者。
百不失一。
门徒数十人。
宝山金者。
深入堂奥。
读师语录。
直捷简明。
不在古人下也。
楚山禅师
唐安人也。
名绍琦
姓雷氏
八岁入乡校。
不假师授而知诵。
次载失父。
遂弃业。
而学出世法于玄极通禅师
爱之。
与语辄终日。
每至节要处。
不敢犯其词。
乃跪请益。
叹曰。
子根性太利。
难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疗耳。
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笑曰。
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愤而趋出。
益疑之。
经昼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师岂欺我哉。
复入。
剖于前。
独以掌反覆示之。
不领。
遂背去。
遍参知识。
俱不得意。
无际悟和尚
普州之东林。
东林禅风。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辈窃非之。
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对曰。
廓然无定。
曰。
有何所得。
对曰。
本来无失。
何得之有。
曰。
学将来底。
堪作甚么。
对曰。
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曰。
汝落空耶。
对曰。
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曰。
毕竟如何。
曰。
水浅石出。
雨霁云收。
悟公笑曰。
纵汝横吞藏教。
现百千神通。
其如老赵州无字公案。
怎生消缴。
又拟对。
悟公连叱退之。
大惭。
数日不敢仰视。
忽闻净板鸣。
豁然荡尽廉纤。
急披衣礼谢。
肯之。
遂以断桥源流。
行化。
当是之时。
断桥之脉微矣。
悟公继响。
而得法者仅七人。
出世最晚。
初领天柱。
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天成寺
裔叶翻茂。
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齿最少。
号圭庵
甚谨。
丛林惮其严厉。
敬其慧识。
以香林远方之一日童子进
啜罢。
顾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处。
曰。
何以见得。
玠呼接盏。
童子近前。
曰。
道得即还你。
无对。
乃顾玠。
玠曰。
只者无言语处。
不隔纤毫。
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问讯。
童子问讯。
度盏。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无语得么。
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无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则积劫无明。
了则本来佛性。
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则不为迷因。
不知有番为隔碍。
曰。
子还有知也无。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则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临机大用。
举必全真。
说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语一默。
剖析是非。
别名相处
与适来童子。
见识是同是别。
玠曰。
法智眼。
无作妙用。
体性虽同。
用处县隔。
曰。
既云择法。
安能无作乎。
玠曰。
智炤非识。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虽分别。
实无分别之能也。
曰。
今对万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别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圆明了知。
不繇心念。
曰。
善哉。
可谓鹅王择乳矣。
未几。
玠膺疾。
下视之。
值心上座在侧。
因问曰。
如何是心。
玠曰。
开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顾心曰。
何不作礼。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还能觌体颂出乎。
玠对曰。
祖师心印若为传。
有语分明。
不在言能向机前亲领得。
海门撑出钓鱼船。
曰。
珍调四大。
饶益将来。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声。
问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还用得著么。
对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则叫。
痒则笑。
曰叫与笑者。
复是阿谁。
曰。
四大无我。
叫者亦非真。
寂体中实无受者。
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处。
曰。
秋风不扇。
桂蕊飘香。
曰。
恁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曰。
有眼觑不见。
曰。
只如三寸。
气消时向甚处。
安身立命。
对曰。
雨过天晴。
青山依旧。
曰。
从今别后。
再得相见否。
对曰。
旷劫不违。
今何有间。
曰。
子不病耶。
对曰。
病与不病。
总不相干。
执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谁。
曰。
玠固非我。
亦不离我。
乃叹曰。
善哉。
妙契无生。
彻證真常。
子虽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谢曰。
与祖玠趱。
将龛子来。
命舁龛至。
玠顾左右。
曰吾当行矣。
整衣龛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话大行。
时蜀多义学。
互以胜劣相比量。
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圆。
有问。
祖师西来意。
则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问祖师西来意。
曰。
雪消山顶露。
风过树头摇。
又问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栏杆上石狮子。
红藕花间白鹭鸶。
又问如何是摩醯正眼。
喝之。
又问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亦喝之。
爱以无字问僧。
有对曰。
风吹秋月冷。
雪压老寒。
又僧对曰。
出匣吹毛剑
寒光射斗牛
又对曰。
无孔铁锤当面掷。
皆喜之。
后示疾。
诸山讯候。
有进曰。
和尚还有不了公案么。
展掌曰。
会么。
拟对。
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车挂壁。
撞倒虚空。
青天霹雳。
阿呵呵。
泥牛吞却老龙珠。
澄澄性海沤花息。
瞑目而寂。
时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赞曰。
楚山行化。
当明运昌隆之际。
纯以心性禅。
应接群机。
以故。
门下一时龙蟠凤翥焉。
乃至祖玠辈。
风鬯春枝节节是。
令见者闻者。
莫不神往。
但不再传其绪俱𥨊。
岂慈父欲子食药而愈疾。
遂称没于他方也耶。
何光远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东海人字辉夫
好学嗜古。
后蜀
孟昶广政初,官普州军事判官
有《聂公真龛记》、《鉴诫录》、《广政杂录》,皆行于世。
杨冕
维基
杨冕(1424年—?
年),字致美四川潼川州安岳县人,军籍。
治《书经》,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十一名。
年三十四岁中式天顺元年丁丑科第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
冯解南宋 ?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普州安岳人字长源
冯山子。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钦宗靖康初,为左谏议大夫,出使金营。
张邦昌僭位,命为总领迎驾仪物使。
高宗建炎初,除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
言者论其尝污伪命,夺职。
已而复官。
绍兴三年致仕。
卒年七十余。
冯澥北宋 ? — 1140
全宋诗
冯澥(?
~一一四○),一作獬(《东牟》卷七制词),字长源安岳(今属四川)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桐江》卷一二《跋冯抱瓮诗》)。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左谏议大夫
高宗自康邸使金,以知枢密院事副使,不果行。
后随徽、钦二帝入金。
张邦昌称帝,取归,为奉迎使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潼川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以曾污伪命夺职,已而复官。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致仕,十年卒(同上书卷一三六)。
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八二一
冯澥(一○六○——一一四○)字长源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
元丰五年进士第,历外任入朝,复以言事谪。
元符中瀛州防禦推官、知嘉州录事参军
崇宁四年,由宗正少卿直龙图阁出知凤翔府,入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左谏议大夫,迁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
未几罢为资政殿学士太子宾客,寻拜尚书左丞
建炎元年五月,以言者论其尝膺张邦昌伪命,除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六月复夺职。
绍兴二年九月资政殿学士次年致仕。
绍兴十年卒,年八十一。
文师东坡,议论主熙、丰,有《左丞集》四十五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四、职官七八之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彭乘北宋 985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49 【介绍】: 益州华阳人字利建
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
以亲老乞归侍养。
天禧初,以寇准荐,授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
预校《南北史》、《隋书》。
集贤校理
普州,兴学教士。
历州军长官监司
修起居注,擢知制诰,为翰林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充群牧使
性质重寡言,聚书万余卷,皆手自刊校。
晚年典赞命,而文辞欠工。
全宋诗
彭乘(九八五~一○四九)字利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授汉阳军判官(《隆平集》卷一四)。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集贤校理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
宝元元年(一○三八)判刑部(同上书卷一二二),出知安州
后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翰林学士
庆历间群牧使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彭乘(九八五——一○四九)字利建一字和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少以好学称州里,第进士
汉阳军判官,得请以归侍养。
天禧初,以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太平军节度推官秘书省著作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人得守乡郡自乘始。
后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
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
仁宗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为翰林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五。
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传书,多出于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孙茂明 1421 — 1480
维基
孙茂(1421年—1480年)字庭兰四川潼川州安岳县人,民籍,治《书经》。
十月初二日生,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十名。
年二十八岁中式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
祖德恭北宋
全宋诗
祖德恭字肃之上蔡(今属河南)人。
无择侄。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通判邵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七)。
曾因待知普州阙寓居安陆。
事见《龙学文集》卷一六。
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