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刘携
人物简介
刘携字杓龙南陵人雍正己酉举人历官云南江川县晋宁新兴知州
郑道传
人物简介
郑道传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
自幼博览群书,入仕高丽王朝以后力主改革,作为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与守旧的世家大族对立。
后投靠大将李成桂(后来的朝鲜太祖),并辅佐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封奉化伯
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
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
遗著《三峰》。
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卢文进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大用,一作国用
初事刘守光骑将,已而降后唐,遥授寿州刺史,隶属庄宗弟李存矩麾下。
兵变,乱兵杀存矩,拥文进,反攻新州,不克,遂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是后屡引契丹兵掳燕、赵数州。
明宗天成二年,复归后唐,授滑州节度使,历镇安州
后晋建国,与契丹敦好,文进惧不自安,遂率部奔金陵李升拜为天威将军宁国节度使,改镇海军节度使,官至左卫上将军,兼中书令
卒于江南
文进字国用
范阳人
少事刘守光骑将
后唐
庄宗遥授寿州刺史
后奔契丹
幽州兵马留后。
明宗即位
率所部来奔。
滑州节度使
移镇邓州
累加同平章事
入为上将军
长兴中复出镇潞州
清泰中安州节度使
晋祖入立。
率所部奔金陵
李升命为宣州节度使
卒于江南
郭天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字佑之
以技隶太史局
徽宗端王时,天信密白王当有天下。
徽宗即位,因得亲昵,不数年,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
政和初,拜定武军节度使、祐神观使,颇与闻外朝政事。
蔡京乱国,每托天文以撼之。
党因劾天信漏泄禁中语,累贬行军司马,窜新州,数月卒。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郭天信字祐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以技隶太史局
徽宗即位,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
政和初,拜武定军节度使、祐神观使
张商英相结,为蔡京党所攻,贬昭化军节度副使单州安置,再贬行军司马,窜新州
宋史》卷四六二有传。
赵希闵
全宋文·卷七六七八
赵希闵,宗室,燕王房八世孙,曾知新州
见《宋史》卷二一八《宗室世系表》四,乾隆《新兴县志》卷二九。
王寓南宋 ?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 【介绍】: 江州人字元忠
王易简子。
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钦宗立,累擢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尚书左丞康王使金,惮行乞免,责新州安置。
高宗绍兴元年马进江州,与易简皆被杀。
全宋文·卷三八五四
王宇(?
——一一三○),字元忠江州(今江西九江)人。
易简子。
宣和初右武郎廉访使者
靖康元年起居舍人,谏钦宗亲征,罢之。
未几,复除礼部侍郎,迁翰林学士
九月,除尚书左丞,诏副康王使金,假梦兆乞免行,责授单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建炎四年死于乱。
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三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胡泳南宋 1138 — 11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175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季永小字苏郎
胡铨长子。
年六岁,随新州,已能背诵《春秋》,诗人陈元忠目为《春秋》生。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侍父归庐陵,讲道家塾,学有家法。
孝宗隆兴初右承务郎
中类试,调监淮西江东总领所太平惠民局兼监行宫杂卖场
全宋诗
胡泳(一一三八~一一七五)字季永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铨长子。
孝宗隆兴初右承务郎
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调监淮西江东总领所太平惠民局兼行宫杂买场。
淳熙二年卒,年三十八。
事见《周文忠集》卷三二《承务郎胡君泳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三四。
何坤载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何坤载度宗时人。
咸淳末合浦,迁知新州
见所撰《新州建置记》。
朱稷
维基
朱稷字南图浙江杭州府仁和人,赐特用进士出身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赐特用出身,官新兴知县
陈亹明至南明
维基
陈亹(14世纪—15世纪),字尚勉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十七都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亹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三年(1438年)获授行在户部广东司主事次年调任江西司主事,升吏部考功司郎中,瓦刺入侵边境、守臣无力防禦,他上呈《备边禦戎策》作策略。
天顺元年(1457年)吏部荐举陈亹广东右布政使,到四年(1460年)廷议升他为广东左布政使,他本拟辞退,明英宗召至大殿谕遣,并赐膳给钞。
广东他务存大体、不事苛刻,同时招抚和抓捕新兴德庆蓬州流贼,不久以疾求退,写下《明己赋》,成化二年(1466年)得请回乡,设立祠市祭田、修筑书院,兴建云卧山房自住,徜徉山水。
某天得知儿子陈柬买下乡人若干田地,责问对方:「可以这样取贫者所有吗?
」撕破契约还回土地,著有《梅庵存稿》、《经籍要览》。
侄孙陈奂是成化十一年进士
翟璋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好勇多力,时人目为“大虫”,有“痴虎”之称。
后唐时平州刺史复州防御使,加检校太保,领新州
石敬瑭后晋,割新州契丹
契丹委其叛奚、围云州,皆有功,故留之不使南归,郁郁不得志,遇疾卒。
黎常
维基
黎常广东新兴县人进士出身
永乐四年,登进士
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马如龙清 ? — 18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1 【介绍】: 云南建水人,回族。
本名现
咸丰六年,在澄江起事。
新兴昆阳等八城,进逼省城。
同治元年降清,佐岑毓英击回民义军。
官至云南提督
陈材
维基
陈材广东新兴人
进士出身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进士
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定县知县
张柬之初唐 625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孟将
进士第,始调清源丞。
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
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
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
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
进士第,调清源丞。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
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
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
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
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
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
少补太学生
进士
累补青城丞。
永昌元年以贤良徵。
时年七十馀矣。
试策第一。
擢拜监察御史
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召还。
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
秋官侍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凤阁侍郎
中宗即位
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
封汉阳郡公
中书令
监修国史
进封汉阳郡王
特进
令罢知政事
襄州刺史
寻为武三思所搆。
新州司马
愤恚卒。
年八十二。
景云元年中书令
谥曰文贞
建中初又赠司徒
叶温琪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宋州下邑人
后梁末帝时,以累积战功,为棣州刺史
时州苦河水为患,温琪新州以避之,民赖其利。
廖玖宋 1077 — 11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9 【介绍】: 连州桂阳人字粹老
两上魁贡,授徐州教授
后以平蛮功改承奉郎,迁承事宣议郎
历知广新州
月得奉禄,悉付公帑,以备不时之用。
僧慧能初唐 638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8—713 【介绍】: 名或作惠能
唐僧。
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
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
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
后居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
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
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8—713 一作惠能
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兴)人。
早年听人诵佛经,颇领会,遂北行访师。
高宗咸亨间黄梅东禅寺,参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命于碓房舂米,时称为卢行者。
因所作禅偈为弘忍所赏,于夜间传其法衣,并命其速往南方隐遁。
隐居韶州曹溪十余年后,始至广州法性寺,出示法衣,并剃发受戒。
后归住韶州宝林寺,为众说法,历三十余年,影响遍于南方。
卒于新州国恩寺
宪宗时赐号大鉴禅师
生平见《旧唐书》本传。
慧能为南宗禅之创始人,其为学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北宗禅之渐悟说不同。
后人尊其为禅宗六祖
其语录由门人辑为《六祖法宝坛经》。
此书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诗偈2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粤诗·卷五
释惠能(六三八 — 七一三),一作慧能俗姓卢
新州(今新兴县)人。
幼年丧父,家贫,不识字,以采樵为生。
二十四岁时,闻人诵《金刚经》,决心学佛,乃往投湖北蕲州黄梅县东山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南归隐遁十六年。
唐高宗仪凤元年(六七六),薙发于广州制旨寺,受具足戒于法性寺
后于韶州曹溪宝林寺大倡顿悟法门,宣扬“见性成佛”,为佛教南宗开创者、禅宗之六祖
唐玄宗先天二年圆寂,年七十六。
唐宪宗谥大鉴禅师
弟子编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事见《坛经》及释法海撰序,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撰碑铭、碑文。
慧能俗姓卢氏
其先范阳人
以父行瑫官南海
遂为新州人
咸亨中乐昌
智远禅师出家。
复至蕲春
就宏忍禅师受具。
后至南海
印宗法师剃染。
法性寺
上元中移具宝林寺
诏赴京邑
谢病不起。
神龙三年敕住韶州能居寺。
改额法泉。
是为南宗六祖
先天二年卒。
宪宗时追谥大鉴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卢氏
南海新兴人也。
其先出范阳
父行瑫始官中朝。
武德中以谮左迁。
为州司马
贞观十二年戊戌
于官舍。
未几而父丧母寡。
贫甚。
于民间日售薪。
共甘旨。
一日闻旅馆有客诵经。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语而寤。
固。
问客此何经。
曰金刚般若经也。
又问何从得之。
曰得之蕲州黄梅冯茂山忍大师所。
大师且以为诵此经即当见性成佛。
曰我志欲见大师
然以母累。
柰何。
时一客又以白金十两。
俾安家而趣使往。
咸亨中
道过韶阳
信士刘志略。
延以恩礼。
略之姑尼也。
方读涅槃。
问疑义。
为解析。
因问字。
曰不识也。
尼怪而诘其故。
则曰诸佛妙义。
不堕文字。
尼叹服。
呼为行者而称之乡里间。
众遂筑辟宝林旧寺。
请居之。
以便趋向。
念曰。
吾以求师至是。
遽以自安可乎。
明日往依乐昌县智远禅师于西石窟。
远尤加器重。
曰必蚤获印證于蕲。
而后转以见教也。
师问。
来何自。
曰自岭南
曰何求。
曰求作佛。
岭南人无佛性。
曰人有南北。
佛性岂尔。
乃服役。
至悬石腰间踏舂碓。
以效勤苦。
先是神秀上座奉命。
书偈于壁。
以著己见解。
亦倩客。
夜书一偈其旁。
见之。
阴召而传其所受之衣钵。
曰自吾先师。
以此表信。
今妄庸者。
莫不觊觎。
故其所在之地。
命若悬丝焉。
汝其亟逝。
无滞此也。
于是逃于四会怀集之间。
久之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师
以风幡之辨。
求见所受衣钵。
而为之落发。
智光律师
登坛受具。
其坛盖宋三藏求那跋摩筑者。
记云。
后有肉身菩萨。
于此得戒。
梁三藏真谛。
又手植菩提树于坛侧。
记云。
后一百二十年。
有大士。
于此说无上乘法。
上元中
忍大师示寂于蕲之东山
悬知之曰。
吾师其真归矣。
既而讣至。
徙居宝林寺
刺史韦璩以大梵寺迎焉。
力辞入曹溪
由是天下心学之士。
曹溪
武后中宗
神秀禅师奏举。
娄降玺书。
诏赴阙。
继遣中官薛简敦致。
皆谢疾不起。
后赐磨衲袈裟一。
钵一。
编珠织成经巾一。
绿质红晕华绵巾一。
帛五百匹供养。
新兴宅为寺。
请额国恩。
神龙三年
韶州缮治其寺。
务尽壮丽。
易赐其额法泉。
延和元年
预命弟子。
建塔于法泉寺
先天二年。
八月三日。
归而唱灭。
春秋七十六。
十一月反葬曹溪
追谥大鉴
塔曰元和正真。
宋太平兴国三年
诏易曹溪法泉寺南华寺
释慧能
姓卢氏
南海新兴人也。
其本世居范阳
厥考讳行瑫。
武德中流亭新州百姓。
终于贬所。
略述家系。
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
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也。
纯淑迂怀惠性间出。
虽蛮风䝤俗渍染不深。
而诡行么形驳维难测。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
家亦屡空业无腴产。
负薪矣日售荷担。
偶闻廛肆间诵金刚般若经。
凝神属垣迟迟不去。
问曰。
谁边受学此经。
曰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
云即得见性成佛也。
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
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
咸亨中韶阳刘志略。
略有姑无尽藏恒读涅槃经。
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
不识文字。
乃曰。
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
尼深叹服。
号为行者。
有劝于宝林古寺修道。
自谓己曰。
本誓求师而贪住寺。
取乎道也何异却行归舍乎。
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石窟。
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
远曰。
行者迨非凡常之见龙。
吾不知吾不知之甚矣。
劝往蕲春五祖所印證去。
吾终于下风请教也。
未几造焉。
师睹气貌不扬。
试之曰。
汝从何至。
对曰。
岭表来参礼。
唯求作佛。
曰。
岭南人无佛性曰。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曰汝作何功德。
曰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
如是劳乎井臼。
率净人而在先。
了彼死生与涅槃而平等。
虽均养心何辨知。
俾秀唱予致和汝。
偈辞在壁见解分岐。
揭厉不同浅深斯别。
密以法衣寄托曰。
古我先师转相付授。
岂徒尔哉。
呜呼后世受吾衣者。
命若悬丝小子识之。
计回生地。
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渐露锋颖。
南海印宗法师涅槃盛集论风幡之语。
印宗辞屈而神伏。
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
所登之坛即南宋求那跋三藏之所筑也。
已登果位。
悬记云。
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
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
谓众曰。
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
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
至是爰宅于兹。
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皆符前谶也。
上元中正演畅风惨然不悦。
大众问曰。
胡无情绪耶。
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
吾师今归寂矣。
凶赴至而信。
乃移住宝林寺焉。
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
苦辞入双峰曹侯溪矣。
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
品物攸滋逐根荄而受益。
五纳之客拥塞于门。
四部之宾围绕其座。
时宣秘偈或举契经。
一切普熏咸闻象藏。
一时登富悉握蛇珠
皆由径途尽归圆极。
所以天下言禅道者
曹溪为口实矣。
洎乎九重下听万里悬心。
思布露而奉迎。
欲归依而适愿。
武太后孝和皇帝
咸降玺书。
诏赴京阙。
神秀禅师之奏举也。
续遣中官薛简往诏。
复谢病不起。
子牟之心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固以此辞。
非邀君也。
遂赐纳袈裟一缘钵一口编珠。
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绵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
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焉。
神龙三年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
务从严饰。
赐改额曰法泉也。
延和元年七月命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
促令速就。
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
异香满室白虹属地。
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
气微目瞑全身永谢。
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
鸟连韵以哀啼。
猿断肠而叫咽。
或唱言曰。
世间眼灭吾畴依乎。
春秋七十六矣。
其年十一月迁座于曹溪之原也。
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
勤勤付嘱语在传。
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
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
脉。
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
尽图缋其影。
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
又以端形不散如入禅定。
后加漆布矣。
复次僧方辩。
塑小样真肖同畴昔。
曾言。
吾灭后有善心男子必取吾元。
汝曹勿怪。
或忆是言加铁环缠颈焉。
开元十一年
果有汝州人受新罗客购潜施刃其元。
欲函归海东供养。
有闻击铁声而擒之。
塔下葆藏屈眴布郁多罗僧。
其色青黑碧缣复袷。
非人间所有物也。
屡经盗去。
迷倒却行而还褫之。
至德中神会遣弟子进平送牙痒和一柄。
朝达名公所重有若宋之问
著长篇有若张燕公说
寄香十斤并诗。
武平一至。
诗云。
大师捐世去。
空留法身在。
愿寄无碍香。
随心到南海
武公因门人怀让铸巨钟。
为撰铭赞。
宋之问书。
广州节度宋璟来礼其塔。
问弟子令韬无生法义。
宋公闻法欢喜。
向塔乞示徵祥。
须臾微风渐起。
异香裛人。
阴雨霏霏。
只周一寺耳稍多奇瑞逭繁不录。
肃宗下诏弟子令韬。
韬称疾不赴。
遣明象赍传法衣钵。
进呈毕给还。
宪宗皇帝追谥曰大鉴
塔曰元和正真也。
迨夫唐季刘氏称制番禺
每遇上元烧灯
迎真身入城为民祈福。
大宋南海后。
韶州盗周思琼叛换。
尽焚其寺塔将延燎。
时肉身非数夫莫举。
烟熛向逼二僧对舁。
轻如夹纻像焉。
太平兴国三年今上敕重建塔。
改为南华寺矣。
系曰。
五祖自何而识一介白衣便付衣耶。
通曰。
一言知心更无疑贰。
况复记心轮间如指之掌。
师施一味法何以在家受衣钵乎。
秀师则否。
通曰。
是法宁选缁白。
得者则传。
周封诸侯乃分分器。
同姓异姓别也。
以祖师别精粗以衣为信。
譬如三力士射坚洛叉。
健那射则中而不破。
二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
那罗延箭度而复穿馀物也。
非坚洛叉有强弱。
但由射势力不同耳。
南能可谓那罗延射而获赏焉。
信衣至不传。
莫同夏禹之家天下乎。
通曰。
言。
受传衣者命若悬丝。
如是忍之意也。
也禀祖法则有馀。
行化行则不足。
故后致均部之流。
方验能师之先觉。
不传无私吝之咎矣。
故曰。
知人则哲也。
吁。
张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潮州黄冈镇人字致尧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茂名,以荐擢判廉州,迁知新州,前后皆以清节著。
新州时,筑陂潴田,民蒙其利,称为“张侯陂”。
高宗尝书于屏曰:“南有张夔,北有周昕
”卒年九十三。
有《禄隐集》。
黄揆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三山人字端甫
孝宗淳熙间龙溪县,为政勤敏仁厚,时积弊之后,困匮不支,乃理财抚民,使家给人足。
后升知琼州,民为立生祠。
全宋文·卷六一五七
黄揆字端甫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乾道五年进士第
淳熙间南剑州尤溪县,有政绩。
累迁知新州绍熙中琼州
入觐,陈以钞折租之害,朝廷纳之。
官终知荆南府湖北京西安抚使
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二六、一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