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张从吉北宋
简介
雍熙四年(987)宜州知州
咸平四年(1001)环州知州
景德二年(1005)澧州知州
僧文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福州人
少依杭州大慈寰中受业,曾随岩头全豁雪峰义存游方,然未契机缘。
后嗣洞山良价
年二十七,住澧州钦山,开堂授徒,曾与诸僧道辩法。
詹贞吉
维基
詹贞吉(1545年—?
年),字惟一四川重庆巴县人,民籍。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进士
历官兵部职方司主事万历二年(1573年)四月改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年三月巡按广东
六年二月升浙江右参议万历九年十月复除贵州左参议,分守新镇道。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升云南副使
十五年七月湖广右参政佥事,不妨分守原务兼管整饬岳州九永等处兵备,照旧驻澧州,修理堡隘,弹压苗夷。
十二月郧阳军变,新升参政王俸因病未到任,詹贞吉调补本司右参政提督大岳太和山,兼管抚民及分守下荆南道,后升本省按察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任湖广按察使
李梦庚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九
李梦庚景定间澧州存志观住持道士
释崇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史不言其姓。
渚宫之卖饼家。
而适与天皇寺邻。
悟禅师方为寺住持
以弱龄。
日挟饼笥入市。
必先馈
每食毕。
辄留其一。
以遗信。
念曰。
饼固我所遗者。
而返以遗我。
岂别有指哉。
尝间问焉。
曰。
是汝持来。
复汝何咎。
闻而有省。
即求出家。
因而摄受之曰。
汝昔名崇福。
今信吾言。
宜名崇信
由是躬操井臼。
以事
一日问曰。
某甲自来不蒙和尚指示心要。
曰。
若是心要。
吾未尝不指示汝。
曰。
何处指示。
曰。
汝擎来。
吾为汝接。
汝行食来。
吾为汝受。
汝和南时。
吾便合掌。
何处不是心要。
而须别指示耶。
俯首良久。
曰。
见则便见。
拟思即差。
因问曰。
如何保任。
曰。
任性逍遥。
随缘放旷。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后居澧阳龙潭
尚书李翱请也。
僧问。
髻中珠谁人得。
答曰。
不赏玩者。
进曰。
安著何处。
答曰。
有处即道来李尚书问。
如何是真如般若。
答曰。
我无真如般若。
尚书曰。
遇和尚
答曰。
此犹是分外之言。
德山鉴既嗣法。
以起其宗故龙潭之宗。
至于今不衰。
聂棠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聂棠澧州澧阳(今湖南沣县)人。
淳祐十二年沅州咸淳中湖南路提点刑狱
王大吕清 1693 — 1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3—1770 【介绍】: 湖南澧州人字谐六
雍正间诏举贤良方正,以知县用,发河南
历任新蔡河津永济等县知县,尝办河滩地与藩司抗议,不以重租累其民。
有《水经注略》。
释祖先南宋 1136 — 12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1 【介绍】: 僧。
广安人俗姓王字破庵
嗣华藏,历住卧龙、荐福、灵岩、穹窿、资福等寺,后为广寿慧云寺开山住持。
六坐道场,皆王公巨卿所请,时甚荣之。
全宋诗
释祖先(一一三六~一二一一)号破庵广安新明(今四川广安)人。
俗姓王
幼丧父母,从罗汉院僧德祥出家。
出峡依澧州德山涓禅师落发。
遍参诸方,历谒沩山行、虎丘瞎堂远、净慈月堂昌、双林水庵、乌巨密庵等禅师
后归蜀,历住果之清居、梓之望川、夔门卧龙山咸平等寺。
又出峡,历住常州荐福、真州灵岩平江秀峰临安广寿慧云平江穹窿山福臻、湖州凤山资福等寺。
宁宗嘉定四年卒,年七十六。
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
有《破庵祖先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所附宗性撰《行状》。
 祖先诗,以辑自《语录》及他著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偈赞合为一卷。
释祖先字破庵
广安王氏子也。
幼岁出家力参祖道。
夜不安寝。
一衲随身。
密庵大弘临济之宗。
遂腰包参谒。
密庵知是大器深加锥拶。
一日密庵上堂示众。
忽有省。
密庵灵隐
命师分座。
偶有道者问曰。
猢狲捉不住时奈何。
师曰。
用捉作什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有讲楞严座主
求示。
师说偈曰。
见犹离见非真见。
还尽八还无可还。
木落秋空山骨露。
不知谁识老瞿昙
时有石田法薰参师。
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诘之。
对曰。
焦砖打破连底冻。
赤眼撞著火柴头。
师颔之。
后出世为嗣法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祖先字破庵广安王氏子也。
幼岁出家,力参祖道,夜不安寝,一衲随身。
密庵大宏临济之宗,遂往参谒,密庵深加勘发。
一日,密庵上堂示众,忽有省。
密庵灵隐,命之分座,偶有道者问曰:“猢狲捉不住奈何?
曰:“用捉作甚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有讲《楞严》座主求示,说偈曰:“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
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
”时有石田法薰往参,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诘之,对曰:焦砖打破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
颔之,后付以法。
易英明 ? — 14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9 【介绍】: 湖广澧州人
洪武中以州学训导工部主事,升郎中,累官至礼部左侍郎
永乐十七年奉命祀海神于杭州,卒于道。
龚天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澧州人字子德
嘉靖三十四年举人
钻研理学。
永顺宣慰使欲聘为师,力辞,且贻书戒勿启衅。
万历中官至兖州府同知卒。
葛遇朝明至南明
维基
葛遇朝(?
—17世纪),字鼎如庐州府无为州巢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葛遇朝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次年(1634年)进士崇祯九年担任莒州知州,上任后立刻草拟十多条规条,遇上旱灾时捐俸助赈,救活不少居民众;听讼公正明决,有神君之称。
之后调往澧州分校考场得人心,升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后很快因病辞官归乡。
他年轻时对待父母孝顺,兄长遇明在崇祯八年(1635年)在家乡骂贼而死,他入朝后礼部获准抚恤。
南明年间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侯鼎铉、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王泰际、章甫、徐懋贤、倪元善一同在户部共事,担任浙江司郎中,不久投降清朝。
再次回乡后他谢绝请谒,尽力协助他人,著有《春秋几鉴》、《卓观堂诗文》等作品,八十岁时去世。
儿子兆熙是岁贡,担任常州府训导
高□□南宋
简介
咸淳二年(1266)澧州知州
赵鼐南宋
全宋诗
赵鼐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武举进士,补保义郎(《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一三)。
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澧州(同上书食货六二之六六、职官七二之四○)。
后知邵州(《永乐大典》卷一四三八○引《邵阳志》)。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一五七
赵鼐乾道五年武举状元,补保义郎
淳熙十一年权发遣澧州
七月,以言者劾,降两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食货六二之六六、选举八之一三,《淳熙三山》卷二九。
刘勍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仕楚。
累官静江指挥使
马希范时溪州刺史彭仕然引蛮兵寇澧州廖匡齐帅兵攻溪州匡齐战死,改以火攻,仕然请降。
以功擢锦州刺史
彭士慭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溪州人
世为诸蛮酋长。
士慭唐末为溪州刺史,多积聚,诸蛮皆归之。
天福五年,通款于蜀,侵楚辰三州,为马希范遣将刘勃击败。
勍进袭溪州士慭率部逾险遁入奖州,寻遣子师皓纳款。
希范释其罪,奏授溪州刺史兼溪洞招抚使
士慭
天福中溪州刺史
潘才卿南宋
简介
淳熙五年(1178)复州知州
淳熙五年(1178)澧州知州
淳熙七年(1180)11月放罢,《会要·职官》与《瑞异》不同,《职官》为六年11月放罢。
孔云
维基
孔云字炳明福建永定人进士出身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陕西兴安州知州平利知县,调授湖南龙山石门知县、升澧州知州
陈彭年北宋 966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17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永年
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
南唐李煜召入宫与幼子游。
金陵平,师事徐铉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真宗景德初直史馆崇文院检讨,预修《册府元龟》。
王钦若丁谓,预东封、西祀。
大中祥符元年与丘雍同修广韵》。
六年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因修国史
九年刑部侍郎参知政事
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
卒谥文僖
性敏给,博闻强记,详练仪制沿革、刑名之学。
有《唐纪》、《江南别录》及文集。
全宋文·卷一八七
陈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雍熙二年进士,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历、怀二州推官
秘书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咸平中,召试学士院,迁秘书丞、知金州
景德初,代还,直秘阁
杜镐等荐,命直史馆崇文院检讨
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
大中祥符初,进秩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
三年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
六年,召入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
国史成,迁工部侍郎
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兵部侍郎
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
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早佚。
今存《江南别录》、《贡举叙略》,并预修《册府元龟》、《玉篇》、《广韵》等书。
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欧阳席
维基
欧阳席(1481年—?
年),字崇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
治《易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弘治十七年(1504年)江西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年二十八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九十八名,第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
初授南京工部主事,进郎中,分署真州
正德十年(1515年)考察,以才力不及降一级调外任,降澧州判官,迁夔州府同知,引疾自免。
不久,擢云南副使,征讨云南土舍安金有功,升辽东苑马寺卿嘉靖十八年(1539年)十一月擢广东按察使
交趾有功,二十年(1541年)二月官至福建右布政使
寇宗奭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寇宗奭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寇准曾孙。
政和末承直郎澧州司户参军通直郎、添差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
撰《本草衍义》二十卷(存),李时珍称其「参考事实,覈其情理,援引辨證,发明良多」。
又著有《莱公勋业》一卷。
见《郡斋读书后志》卷二,《重刻本草衍义序》(《本草衍义》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