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杨完者元 ?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8 【介绍】: 武冈绥宁人字彦英
苗族。
世为土官
惠宗至正十三年,达识帖睦尔为湖南行省左丞相,使万户陶梦桢招完者合兵复武昌,授管军千户,累迁都元帅
十六年江浙行省参政明年左丞,据松江
所部士兵无纪律,为浙人所怨。
十八年杭州为达识帖睦尔与张士诚两军夹攻,兵败自杀。
聂炳元 1302 — 13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2—1352 【介绍】: 江夏人字韫夫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
承事郎、转宝庆路推官,迁知荆门州
淮、汉兵起,红巾军荆门召募士兵,复荆门,又复江陵
未几,红巾军俞启正部来攻,城陷被杀。
维基
聂炳(?
—1352年),字韫夫元朝江夏人
元统元年进士,担任承事郎同知昌州事。
聂炳早年丧父,其母改嫁,从平昌后来,才知道这件事,于是迎其母回家。
之后,转任宝庆路推官
峒徭犯边,湖广行省右丞秃赤统兵讨伐,屯守武冈,以聂炳摄分省理问官。
元朝悍兵所至俘虏良民百姓,聂炳告知秃赤,释放了数千人。
至正十二年(1352年),转任知荆门州,半年后,淮、汉红巾军荆门不守,聂炳募土兵七万,收复荆门
又与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收复江陵
蕲州黄州安陆红巾军重新聚集,红巾军将领俞君正率兵来攻荆门聂炳率孤军昼夜血战,援绝城陷被擒。
大骂不绝,红巾军用刀抉下他的牙齿,断左臂将其肢解。
主要活动
  • 1333年,进士,左榜,漢人、南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向步瀛清末至民国 1867 — 1935
维基
向步瀛(1867年—1935年)字南皋原名传薰,四川省成都府新繁县孝义桥人,其先自湖南武冈州迁入。
父向凌奎曾任潼川府训导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举人戊戌(1898年)年三甲进士,署理江西上高县、实授信丰县知县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乡同考官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因开办土膏统筹事务,开缺赴云南贵州考察开办。
宣统元年(1910年)贵州劝业道、清理财政局会办,次年以母年八十九岁请告归养,阅一年母病逝,自此居家教授生徒,有名言「读书不可为富贵利达计,不可为温饱赡养计,不可为淹雅博通要誉骄人计,不可为小智辩言欺世盗名计」传世。
书法,小楷尤为所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卒于家年七十七。
著有《待庐遗稿》四卷。
另有记载记述其曾于民国十年(1921年)四川省彭县知事,存疑待考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罗开礼宋末元初 1197 — 12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97—1276 【介绍】: 永丰人字正甫号水心
理宗景定中举于太学
武冈教授,江上兵起,文天祥辟知永丰县
端宗景炎元年,起兵复永丰,已而兵败,兵追及空坑,天祥幸脱,开礼坐隐岩中,被执囚吉安,不屈,八日不食而死。
吴之振清 1640 — 17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717 【介绍】: 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
康熙时贡生,官内阁中书
旋归隐。
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又有《黄叶村庄诗集》。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
中书科中书
有《黄叶村庄集》。
词学图录
吴之振(1640-1717) 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
顺治九年13岁应童子试,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宗羲兄弟交往。
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不赴任。
性淡泊。
康熙二年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
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
十二年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复社诗人冒襄长洲尤侗汪琬锡山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订文字交。
南归时,冒襄等为之饯行,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
筑别墅于石门城西,因爱苏子瞻名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命名为黄叶村庄。
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
撰有《黄叶村庄诗集》及后集、续集、《德音堂琴谱》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孟举浙江石门人
宋代诗,前此无选本。
孟举刻《宋诗钞》,共百数十家。
己所成诗,亦俱近宋人。
黄叶村庄诗·序
黄叶村庄,吾友孟举学古著书之所也。
苏子瞻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孟举好之而名其所居之庄者也。
天下何地无村?
何村无木叶?
木叶至秋则摇落变衰。
黄叶者,村之所有而序之必信者也。
夫境会何常?
就其地而言之,逸者以为可挂瓢植杖,骚人以为可登临望远,豪者以为是秋冬射猎之场,农人以为是祭韭献羔之处,上之则省敛观稼、陈诗采风,下之则渔师牧竖、取材集网,无不可者。
王维以为可图画,屈平以为可行吟,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
孟举于此,不能不慨焉而兴感也,觉天地之浩邈,古今之寥廓,无一非其百感交集之所得于心、形于腕。
于以为诗,而系之黄叶村庄,意有在也。
孟举于古人之诗无所不窥,而时之论孟举之诗者必曰学宋。
予谓古人之诗,可似而不可学,何也?
学则为步趋,似则为吻合。
学古人之诗,彼自古人之诗,与我何涉
似古人之诗,则古人之诗亦似我,我乃自得。
故学西子之矉则丑,似西子之矉则美也。
孟举诗之似宋也,非似其意与辞,盖能得其因而似其善变也。
今夫天地之有风雨阴晴寒暑,皆气候之自然,无一不为功于世,然各因时为用而不相仍。
使仍于一,则恒风恒雨、恒阴恒晴、恒寒恒暑,其为病大矣。
诗自三百篇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惟不相仍,能因时而善变,如风雨阴晴寒暑,故日新而不病。
今人见诗之能变而新者,则举之而归之学宋,皆锢于相仍之恒而不知因者也。
孟举之诗,新而不伤,奇而不颇,叙述类史迁之文,言情类宋玉之赋,五古似梅圣俞,出入于黄山谷,七律似苏子瞻,七绝似元遗山,语必刻削,调必凿空,此其概也。
不知者谓为似宋,孟举不辞;知者谓为不独似宋,孟举亦甚惬。
孟举之能因而善变,岂世之蹈袭肤浮者比哉?
世之尊汉魏及唐者,必以予言为抑孟举;世之尚宋者,必以予言为扬孟举。
悠悠之论,非但不知孟举,实不知诗。
然则读孟举诗,得其系之黄叶村庄之义,则思过半矣。
横山叶燮序。
寻畅楼诗稿·序
孟举之诗,神骨清逸而有光艳,著语惊人。
读者每目瞤而心荡,如观阎立本李伯时画天神仙官,旌导剑佩骖驾之饰,震慑为非世有,然不敢有所嗜愿,为非其类也。
凡为诗文者,其初必卓荦崖异,继而腾趠绚烂,数变而不可捉搦,久之刊落,愈老愈精,自然而成。
孟举方当卓荦崖异与腾趠绚烂之间,固宜其惊人如此,所谓小称意则人小怪,大称意则人大怪。
孟举正须问其称意何如昔人耳。
人知我而惊,不知我亦惊,直不可以此介意也。
桓谭侯芭不足以知杨雄而待韩愈知之;李翱皇甫湜不足以知韩愈而待欧阳修知之。
李白杜甫之诗,则又近时之韩愈知之,宋人因而师承焉,今人又未之知也。
然则惟作者而后能知作者,自古为然。
而作者之出也,或骈肩而生,或数百年、一二千年而生。
吾同时无其人,则必待之数百年、一二千年有黄口后生焉,足以竭吾之长而攻吾之短,此真吾之所戁畏而托命者也。
目前纷纷广座长麈、拈黑道,如土蠓野马,其不足与于斯文也明矣。
而今人舐笔蘸墨,方以此曹之喜憎为是非趋背。
得其誉,便可骂阮籍为老兵,诃杜甫为村子;一为贬毁,则志惑气索,如丧家失父,不可自立于门户。
谚所谓「以盲引盲,相将入坑」,殊可剧叹也。
归有光王世贞为「妄庸巨子」,世贞曰:「妄则有之,庸则未也。
有光曰:「未有妄而不庸者。
」归之文至今可传,以其意中能无此巨子也。
今天下之巨子,其出世贞下又不知几何。
使吾之所为为其所称叹,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哕詈矣;为其所诧异,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疑而抉摘矣;为其所屏弃不复置目,然后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笑视莫逆矣。
孟举虽不为所喜,而犹为所惊怪。
其于作者,尚未知何如也。
孟举进方锐,将数变而不可捉搦以底于成,则其惊怪益甚,其为屏弃不复置目,终所必至,顾在孟举能卒不以此曹介意否耳。
陆务观曰:「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余读此句,辄自咎讼平生言距阳明而熟于用处,不事检束,正坐阳明无忌惮之病;为诗恨伪盛唐而未离声律,两骑夹带,犹为所牵挽。
思欲坐进古人,所待于后甚远。
不汲汲有求于今世者,心知其甚难,然不敢不与孟举同厉之也。
南阳村晚村氏序。
(此老友晚村序余癸丑以前作也。
晚村墓有宿草,余年齿亦衰颓,学业日益荒落。
重阅此序,念老友勉励之语,不觉泪渍于纸也。
康熙甲戌冬日居士书。)
黄叶村庄续稿·序
黄叶村庄续稿一卷,予叔父橙斋先生丁丑后六年间所作诗也。
前集八卷,皆先生所手定。
丙子季冬卧闼,遭绛云之烬,先生跳身烈焰中,支体溃灼,仅而获全。
自时厥后,先生见弥超,学弥劭,世事不复罩眼。
常拟筑别业读书归老,颜之曰「补衲庵」。
虽不果就,而平居坐卧一小阁,蒲团棐几,一炉一编,优游其中,未尝轻出也。
四方车马造谒与交游过从问字者,辄戒门以绝。
即诗文一道,平昔所深知笃好者,亦嫌于炫露,几欲焚弃笔砚。
然海内诗筒词版往来徵索者无虚日,先生不欲过绝人情,亦时时牵率应之。
忆尝侍侧,见案间侧理填委,客坐厅事相促迫,先生率尔捉笔疾书,不移时,悉发遣去。
初疑仓卒应付、不经意之作,已而回环吟咀,各有意理,而辞句之工、格律之细,又无论已。
此不独挟兔园册、剽贼獭祭以誇多斗捷者无从望其项背,即作家宗匠刻意雕锼,亦有攀跻不上者矣。
然每不自爱惜收拾,甫脱稿,旋弃去。
频年所作,都流散于门人亲友间。
其甚者或落长须赤脚之手,以为窗糊药裹。
予每见,辄掇取之。
积之既久,颇亦盈帙,盖半抄于友人箧衍所贮,半搜之敝楮渝墨之馀,而其散亡遗佚、无从蒐辑者,已不知其几矣,良可惜也。
岁暮无事,料简巾箱,因尽出而汇集之。
客见而憙曰:「海内仰望先生近作久矣,而恨不得见也。
盍付之梓,以慰其饥渴乎?
」予曰:「此非先生意也。
今世操觚之家,所谓未有长卿一句,辄灾木费纸,投贽干时,驰逐荣利之场,集止津要之地,附末光而分馀润。
先生方惄焉伤之,故年来匿影村庄,深悔姓名落于人间。
即偶然酬应之作,亦如浮云太虚,过而不留。
窥其心,且不欲以词章末技与学士大夫、骚人墨客斗新奇、较工拙以争长于词场吟社之间,况镂版流播,迹同衒鬻,不几与钓名营进者同类而共道乎?
知非先生意也。
」客曰:「虽然,欧阳子不云乎:聚多者终必散。
苟不及今为可久计,异日者保无湮没沦落之患乎?
纂辑家集,无使陨坠者,子弟之责也。
曷不刻之塾门,垂示子姓,并使乡邦晚进有所矜式考问,以庶几于大雅之克继,所得孰多乎?
」予感其言,因谋之武冈、瑞草两弟,亦各出所藏,并甲戌元旦乙亥春正雨雪、喜晴、公宴四诗合之,得古今诗二百二十馀首,相与排缵编次,釐之为若干卷,固请于先生而授梓焉。
读是编者,当求其义蕴之弘、寄托之远与夫沉浸含咀之深,斯得之矣。
若徒于抽黄对白、章絺句绘间赏之,非今日编纂之意也。
刻既成,因记其缘起于此。
景淳谨识。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
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
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
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
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
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
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
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
嗟乎!
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
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
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
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
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
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
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
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
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
重刊黄叶村庄诗集·跋
先六世祖孟举先生自编《黄叶村庄诗》八卷。
又《续集》一卷、《后集》一卷,则五世祖武冈公及五世叔祖瑞草公所辑,板藏家塾,阅二百年。
庚申之变,付之一炬。
康寿兄弟避乱沪上,购得印本,欲谋重刊,而力有未暇。
阅数年,服官于吴,稍有俸入,复构祠宇,乃以此本付梓人。
又《黄叶村庄图册》及国初巨公题种菜诗原本经同邑蔡砚香广文刻石者,亦以重资购得。
复得渔洋钝翁诸老送行诗墨迹,并附于末。
先生学行箸海内,无俟论述。
独是数百年手泽,兵火荡析之馀,岿然尚存,若有神物护持。
俾得再刊,以饷后学,则诚小子之所深幸也。
工既竣,谨书缘起于卷尾。
光绪四年正月,六世孙康寿谨志。
高应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金溪人字惟实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巡按山东,恩威并著。
太仆卿,疏马政八事,诏著为令。
有《谷南集》等。
维基
高应芳字惟实号谷南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民籍。
江西乡试第三名举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百一十五名进士
大理寺观政,授行人,三十六年八月选授湖广道试御史十月实授,巡视京通二仓,条陈漕政五事。
出按广西,再按山东
太仆寺少卿
隆庆三年正月考察,降一级。
神宗初,起知武冈州,不赴,移家郡城,与罗汝芳舒化结社于龙山羊角,讲求性命之学,优游三十馀年而卒。
主要活动
  • 155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其浚清 1789 — 18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9—1847 【介绍】: 河南固始人字哲甫号瀹斋又号雩娄农
初以举人纳资为中书嘉庆二十二年进士
官至山西巡抚,兼管盐政
奏裁公费一万两,严捕烟贩,洁己奉公。
二十六年十二月乞病归。
寻卒。
精研植物学,所著《植物名实图考》,为三十年实地访问调查之结晶。
简介
字瀹斋号吉兰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
父烜,兄其彦,并由翰林官至侍郎,屡司文柄。
其浚初以举人纳赀为内阁中书
嘉庆二十二年(1817)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二十四年(1819),典试广东,其彦亦督顺天学政,词林称盛事。
道光初直南书房,督湖北学政,历洗马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超迁内阁学士
十八年(1838),擢兵部侍郎,督江西学政,调户部
二十年(1840),偕侍郎麟魁湖北按事,总督周天爵嫉恶严,用候补知县楚镛充督署谳员,制非刑逼供,囚多死,为言官论劾,大冶知县广义列状讦之,讯鞫皆实,复得楚镛榷盐税贪酷及天爵光岳援引外委韩云邦为巡捕事,天爵论褫职,戍伊犁,革光岳举人,镛荷校期满,发乌鲁木齐充苦役,巡抚伍长华以下降黜有差。
其浚湖广总督,寻授湖南巡抚
二十二年(1842),崇阳逆匪钟人杰作乱,进窥巴陵其浚偕署提督台涌赴岳州防剿,檄镇筸兵分布临湘平江诸隘,其浚移驻湘阴,贼袭平江,击却之。
人杰就擒,馀党窜湖南者以次捕诛,被优叙。
部议裁冗兵,其浚疏言:“湖南地逼苗疆,人情易扰。
裁者无多,徒生骄卒之疑,而启苗、瑶之伺。
总督裕泰寻定议苗疆近地并仍旧额。
二十三年(1843),调浙江,未行,武冈匪徒聚众阻米出境,戕知州,捕治如律。
奏请于洪崖洞设巡卡,编保甲,以靖祸萌。
寻调云南巡抚,署云贵总督
二十五年(1845),调福建,又调山西,兼管盐政
奏裁公费一万两,严捕烟贩,时称其清勤。
二十六年(1846),乞病归。
寻卒,赠太子太保,照例赐恤。
寻复以其浚山西裁革盐规,洁己奉公,特加恩子孙,以彰清节:子元禧主簿崇恩知县;荣通判,皆即选。
又赐其子承恩、洪恩及孙樽让举人
(《清史稿》卷三八一)著有《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植物名实图考长篇》、《滇南矿厂图略》和《滇行纪程集》等。
维基
吴其浚(1789年—1847年)字季深一字瀹斋号吉兰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
博物学家。
他是清朝入主中原268年间唯一河南状元
吴其浚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10岁时师从其伯父,就读于固始临淮书院,12岁时随母进京,先求学于清芬书屋,后又考入国子监继续研修儒学经义,成绩非常优秀。
嘉庆十五年(1810年)吴其浚考中举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考中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自此开启一生的宦海浮沉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吴其浚固始家中逝世。
吴其浚任礼部尚书兵部右侍郎福建巡抚云南巡抚山西巡抚等职,在云南巡抚任上曾署理云贵总督,可谓“宦迹半天下”。
吴其浚在植物学、农学、矿物学等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其最有名的植物学著作为《植物名实图考》,在吴其浚死后,由山西太原府陆应榖校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这本书的出世将中国传统植物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植物学界也产生了相当影响,至今仍是植物学和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另外,吴其浚还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云南矿产工器图略》、《滇南矿厂舆程图》、《滇行纪程集》和《治淮上游论》等书,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主要活动
  • 1817年,状元,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徐润南宋
全宋文·卷七○四四
徐润婺州武义(今浙江武义)人。
嘉定元年进士
嘉熙间武冈丞,累官湖南转运使
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
主要活动
  • 1208年,进士
  • 1254年-1256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荆湖南路转运使
邓绎
邓绎字保之武冈人
诸生候选知府
有《藻川堂诗集》。
李谨南宋
全宋文·卷八○八八
李谨理宗时武冈军(今湖南武冈)人。
郑士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宁德人字从之
理宗端平二年进士
真德秀知贡举,读其试卷,称其有经世才。
历官太学博士,出知武冈军
淳祐中通判婺州
清明廉慎,卓有政声。
屡上书论朝政得失。
有《定斋》。
全宋诗
郑士懿字从之号定斋宁德(今属福建)人。
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
始兴教授
淳祐中通判婺州
太学博士,知武冈军
有《定斋》,已佚。
明嘉靖宁德县志》卷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郑士懿字从之号定斋福州宁德(今福建宁德)人。
端平二年进士
七岁能诗,读书过目成诵。
初授始兴教授,迁通判婺州权知州事,入为太学博士,出知武冈军
著有《定斋》。
见《宋史》卷四三八《何基传》,《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
主要活动
  • 1235年,进士
  • 1249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昌应时明 1524 — ?
维基
昌应时(1524年—?
),字廷佐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军籍。
福建乡试第十五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三甲164名进士
嘉靖中,以员外郎武冈州同知
创建鳌山书院。
累官云南临安府知府
著有《郊居诗抄》八卷。
主要活动
  • 155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崇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弋阳人字介甫
嘉靖四十三年举人
武冈知县
有《古史要评》、《狎鸥子摘稿》。
王澈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二○
王澈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崇宁间武冈军
见嘉庆《武冈州志》卷二八。
上官粹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武人字德厚一字醇叟
嗜学好义。
孝宗隆兴元年以特奏名调增城,改武冈军签判,迁增城
零陵有重囚,狱久不决,粹中往推诘,片语而定,囚感服。
张经赞
张经赞字南皆武冈人
道光丁酉拔贡,广东候补同知
有《燹余吟草》。
汪应元南宋 1207 — 12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7—1256 【介绍】: 徽州歙县人字尹卿,一作节卿
理宗绍定五年进士
潭州户曹,尝奉台檄出武冈绥宁
会土人啸聚,即前往见其酋长,以理喻之,众皆帖服。
淳祐间,中刑法科,除大理评事,昭枉雪滞,谳议精详。
奉议郎,宰广德建平,铲除苛征,疏剔滞讼。
岁余召还,迁太常丞
后以朝奉郎泉州,兼提举福建舶事。
官终直秘阁提点浙东刑狱。
全宋文·卷七九九一
汪应元(一二○七——一二五六)字尹卿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绍定五年进士,调长沙户曹
淳祐六年大理评事八年建平
寻任太府寺丞,兼权刑部郎官,迁太常丞
补外,知泉州,罢归。
起复,任直秘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宝祐四年卒于官,年五十。
程元凤《故宋提刑汪公应元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八三),弘治《徽州府志》卷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 1249年-125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250年-125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51年-1254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252年-1254年,福建路泉州(泉州),福建路提举市舶
  • 1254年-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256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陈秀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
博学善书。
武冈城巡检,知常熟州
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有《寄情稿)。
秀民字庶子温州人,一云嘉兴人
博学善书,为武冈城巡检、知常熟州
张氏时为参军,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未详所终。
钱宗伯牧斋云:周玄初鹤林集》载庶子作《来鹤诗》,在洪武己巳二十二年,则知其明初尚在也。
有《寄情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庶子温州人,徙嘉兴
至正中,为武冈巡检常熟州
张氏时历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有《寄亭集》。
石斗文南宋 1129 — 11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189 【介绍】: 越州新昌人字天民
石公揆孙。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临安府学教授
丞相史浩荐其学行,迁枢密院编修
虽非谏官,而能抗论朝政,为宁宗所嘉奖。
迁知武冈军
全宋诗
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新昌(今属浙江)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天台
临安府汉阳军教授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除枢密院编修官
通判扬州,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
九年通判婺州
十六年卒,年六十一。
曾上书言当严大门以司出入,杜绝便门之私,时目之为“石大门”。
事见《烛湖集》卷一一《编修石公行状》。
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有传。
全宋文·卷五三八三
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
隆兴元年进士第,任天台县,迁临安府学教授
丞相史浩荐于朝,改枢密院编修官,上书论朝政,言甚剀切。
扬州通判,徙婺州,权知武康军。
晚号缉斋,潜心于学问。
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一。
孙应时编修石公行状》(《烛湖集》卷一一),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宋元学案》卷七七。
宋登科记考
字天民
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是岁知举官不用台谏官,不用枢密院官为试官,以重边事故。
主要活动
  • 1163年,进士
  • 1178年-117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编修官
赵善谷南宋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赵善谷,宗室,汉王房六世孙,不掩子。
乾道中武冈军
见《宋史》卷二二八《宗室世系表》一○、卷四九四《蛮夷传》二。